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為舞春風多,秋來不堪著。
這首詩很像戲劇的獨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詩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約剛剛翻檢過衣箱,發現一件敝舊的羅衣,牽惹起對往事的回憶,不禁黯然神傷,開始了詩中所寫的感嘆。
第一句中的“羅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宮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歲月的一段經歷。封建宮廷的宮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歡心,常獲賜衣物。第二句說衣裳是“秦王在時”所作,這意味著“秦王”已故,又可見衣物非新。唐詩中常以“漢宮”泛指宮廷,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兩句緊承前兩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說羅衣曾伴隨過宮女青春時光,幾多歌舞;第四句語意陡然一轉,說眼前秋涼,羅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兩句對比鮮明,構成唱嘆語調?!安豢啊倍?,語意沉痛。表面看來是嘆“衣不如新”,但對于宮中舞女,一件春衣算不了什么,向來是“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白居易《繚綾》)??梢娺@里有許多潛臺詞的。劉禹錫的《秋扇詞》,可以作這兩句詩的注腳:“莫道恩情無重來,人間榮謝遞相催。當時初入君懷袖,豈念寒爐有死灰!”可見詩中對羅衣的悼惜,句句是宮女的自傷?!按骸?、“秋”不止指季候,又分明暗示年華的變換?!盀槲璐猴L多”包含著宮女對青春歲月的回憶?!扒飦聿豢爸?,則暗示其后來的凄涼?!盀椤弊窒碌檬智擅?,意謂:正因為有昨日寵召的頻繁,久而生厭,才有今朝的冷遇。初看這二者并無因果關系,細味其中卻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李白《妾薄命》)之意,“為”字便寫出宮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這首詩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運用的是比興手法。衣和人之間是“隱喻”關系。這是此詩的藝術特點。羅衣與人,本是不相同的兩種事物,此詩的作者卻抓住羅衣“秋來不堪著”,與宮女見棄這種好景不長、朝不保夕的遭遇的類似之處,構成確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宮女喪失了作人權利這一極不合理的現象,這就觸及到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