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地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注釋: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tǒng)文化典籍。時習:按時地去復習。說:通假字,,實意“悅”的古體字,愉快的意思。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區(qū)別的:同門(師)為朋,同志為友。樂:與說有所區(qū)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于外。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慍:拼音:,生氣,發(fā)怒。君子: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而:連詞。(可譯為并且)例:學而時習之。轉折。(可譯為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亦:同樣、也是。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自:從。知:了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注釋: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zhàn)國間魯國南武城(現(xiàn)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三?。憾啻畏词?。注: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意思是:真誠、誠實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受之于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簷z查,反省。為:替。謀:謀劃。忠:盡心盡力。信:誠信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p class="y">譯文:孔子說:“復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弊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p>
注釋:故:舊的知識(形容詞用作名詞)。而:連詞,表順承,就知:領悟。可:可以。以:憑借。為:作為。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保ā稙檎罚┒哼B詞,表轉折。則:連詞,相當于“就”、“便”。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這里指有害。本意:危險。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p>
注釋:女:通假字“女”通“汝”,你。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聰明,智慧。之:代孔子教的東西誨:教,傳授。乎:語音助詞。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時期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zhèn)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p class="y">譯文: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zhèn)涞娜耍┚拖蛩麑W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有要改正?!?/p>
注釋:思:希望,想著。?。褐阜词∮袥]有相同的毛病。齊:看齊賢:德才兼?zhèn)涞娜搜桑壕淠┱Z氣詞。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p class="y">譯文: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注釋:必有我?guī)熝桑浩渲斜囟ㄓ锌勺鳛槲业睦蠋煹娜?。焉,相當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詞“于之”,在那里;之:字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class="y">譯文: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注釋:士:有抱負的人。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強。毅:剛強,勇毅。仁: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已:結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譯文: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葉的?!鄙羁毯x:人們要經(jīng)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注釋:之:這里的之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譯或勉強譯作“的”。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jié),深冬然后(古今詞):然,后。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后,以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譯文: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于別人身上?!?/p>
注釋:一言:一個字。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