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譯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注釋: 太行山: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源之間。方:指面積。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冀州:古地名,包括現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河陽:黃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譯文: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