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東漢吳郡無錫人,字義方。少游太學(xué),有雅才而訥于言。靈帝時舉孝廉,除郎中,校書東觀,數(shù)奏賦、頌諷諫。遷外黃令,有德政,卒于官。 ...
高彪。 (?—184)東漢吳郡無錫人,字義方。少游太學(xué),有雅才而訥于言。靈帝時舉孝廉,除郎中,校書東觀,數(shù)奏賦、頌諷諫。遷外黃令,有德政,卒于官。
郭蒼,字伯起。曲紅(今韶關(guān)曲江)人。富有文學(xué),舉茂才,為荊州從事。漢靈帝熹平三年(一七四),太守周憬開導(dǎo)昌樂六瀧,流通商旅,蒼為撰碑銘,以紀(jì)其德。明黃佐修嘉靖四十年刊《廣東通志》卷五四、明歐大任《百越先賢志》卷四有傳。 ...
郭蒼。 郭蒼,字伯起。曲紅(今韶關(guān)曲江)人。富有文學(xué),舉茂才,為荊州從事。漢靈帝熹平三年(一七四),太守周憬開導(dǎo)昌樂六瀧,流通商旅,蒼為撰碑銘,以紀(jì)其德。明黃佐修嘉靖四十年刊《廣東通志》卷五四、明歐大任《百越先賢志》卷四有傳。
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xiàng)羽的愛姬,名虞(在《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中有“有美人名虞”的記載)。一說姓虞(在《漢書·項(xiàng)籍傳》中有“有美人姓虞”的記載)。生卒年不詳,出生地不詳(一說今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zhèn)虞溪村,一說今常熟虞山腳下虞溪村,一說今紹興縣漓渚鎮(zhèn)塔石村)。相傳容顏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艷,并有“虞美人”之稱。逝世年齡正史并無記載,據(jù)野史記載,虞姬“{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2年}年僅28歲。 ...
虞姬。 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xiàng)羽的愛姬,名虞(在《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中有“有美人名虞”的記載)。一說姓虞(在《漢書·項(xiàng)籍傳》中有“有美人姓虞”的記載)。生卒年不詳,出生地不詳(一說今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zhèn)虞溪村,一說今常熟虞山腳下虞溪村,一說今紹興縣漓渚鎮(zhèn)塔石村)。相傳容顏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艷,并有“虞美人”之稱。逝世年齡正史并無記載,據(jù)野史記載,虞姬“{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2年}年僅28歲。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人,東漢大文學(xué)家蔡邕的女兒。初嫁于衛(wèi)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并將其嫁給董祀。蔡琰同時擅長文學(xué)、音樂、書法?!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jīng)失傳?,F(xiàn)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人,東漢大文學(xué)家蔡邕的女兒。初嫁于衛(wèi)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并將其嫁給董祀。蔡琰同時擅長文學(xué)、音樂、書法。《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jīng)失傳?,F(xiàn)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城南晁喜鋪)人。漢文帝時,晁錯因文才出眾任太常掌故,后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師)、賢文學(xué)。在教導(dǎo)太子中受理深刻,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即后來的景帝)尊為“智囊”。因七國之亂被腰斬于西安東市。 ...
晁錯。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城南晁喜鋪)人。漢文帝時,晁錯因文才出眾任太常掌故,后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師)、賢文學(xué)。在教導(dǎo)太子中受理深刻,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即后來的景帝)尊為“智囊”。因七國之亂被腰斬于西安東市。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fēng)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xué)家,史學(xué)家班彪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xué)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dú)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shù)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班昭為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xué)家。 ...
班昭。 班昭(約45年?-約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漢族,扶風(fēng)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xué)家,史學(xué)家班彪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xué)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遺稿散亂,未竟而卒,班昭繼承遺志,獨(dú)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漢書》遂成。帝數(shù)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之,號曹大家(gū)。善賦頌,作《東征賦》、《女誡》。班昭為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xué)家。
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劉邦鎮(zhèn)壓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diào)。高祖死后,呂后專權(quán),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quán)。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
劉恒。 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劉邦鎮(zhèn)壓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diào)。高祖死后,呂后專權(quán),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quán)。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枚乘。 枚乘(?~前140),字叔,西漢辭賦家。漢族,秦建治時古淮陰人。枚乘因再七國叛亂前后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文學(xué)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
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nèi)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tǒng)的劉秀在家鄉(xiāng)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quán)公開決裂,于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
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莽末年,海內(nèi)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tǒng)的劉秀在家鄉(xiāng)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quán)公開決裂,于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56)東漢京兆杜陵人,字伯仁。張安世之后。少襲侯爵,西漢末為侍中。王莽時官至列卿。光武帝更封武始侯。純明習(xí)舊典,東漢初制禮,輒咨訪之,多所正定。累遷大司空,慕曹參,務(wù)于無為。建武二十四年穿陽渠,引洛水為漕,百姓得其利。卒謚節(jié)。 ...
張純。 (?—56)東漢京兆杜陵人,字伯仁。張安世之后。少襲侯爵,西漢末為侍中。王莽時官至列卿。光武帝更封武始侯。純明習(xí)舊典,東漢初制禮,輒咨訪之,多所正定。累遷大司空,慕曹參,務(wù)于無為。建武二十四年穿陽渠,引洛水為漕,百姓得其利。卒謚節(jié)。
(約108—201)東漢京兆長陵人,字邠卿。初名嘉,字臺卿。初仕州郡,以廉直疾惡,為人忌憚?;傅塾琅d二年辟司空掾。歷皮氏長、京兆尹功曹等職。因貶議宦官唐衡,家屬宗親皆遭殺害。避禍變姓名,賣餅于北海。衡死乃出,三府并辟,拜并州刺史,坐黨事免。靈帝時復(fù)遭黨錮十余年。獻(xiàn)帝時征拜議郎,遷太常。有《孟子章句》、《三輔決錄》。 ...
趙岐。 (約108—201)東漢京兆長陵人,字邠卿。初名嘉,字臺卿。初仕州郡,以廉直疾惡,為人忌憚?;傅塾琅d二年辟司空掾。歷皮氏長、京兆尹功曹等職。因貶議宦官唐衡,家屬宗親皆遭殺害。避禍變姓名,賣餅于北海。衡死乃出,三府并辟,拜并州刺史,坐黨事免。靈帝時復(fù)遭黨錮十余年。獻(xiàn)帝時征拜議郎,遷太常。有《孟子章句》、《三輔決錄》。
(203—253)三國吳瑯邪陽都人,字元遜。諸葛瑾子。弱冠拜騎都尉。孫權(quán)嘉禾三年,攻山越,收其丁壯為兵。任撫越將軍、丹陽太守。孫權(quán)卒,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封陽都侯,加荊揚(yáng)州牧,督中外諸軍事,專國政。攻魏之合肥新城,不拔,士卒傷病,民怨沸騰,退兵。尋為吳宗室孫峻所殺。 ...
諸葛恪。 (203—253)三國吳瑯邪陽都人,字元遜。諸葛瑾子。弱冠拜騎都尉。孫權(quán)嘉禾三年,攻山越,收其丁壯為兵。任撫越將軍、丹陽太守。孫權(quán)卒,輔立孫亮,任大將軍,封陽都侯,加荊揚(yáng)州牧,督中外諸軍事,專國政。攻魏之合肥新城,不拔,士卒傷病,民怨沸騰,退兵。尋為吳宗室孫峻所殺。
劉璜,西漢宗室,廣陽穆王劉舜之子。陽朔元年(公元前24年),廣陽穆王劉舜去世,劉璜繼承爵位。劉璜在位二十年去世,謚號思。死后其子劉嘉嗣位。 ...
劉璜。 劉璜,西漢宗室,廣陽穆王劉舜之子。陽朔元年(公元前24年),廣陽穆王劉舜去世,劉璜繼承爵位。劉璜在位二十年去世,謚號思。死后其子劉嘉嗣位。
(—前540西漢宗室。武帝第五子。元狩六年立為廣陵王。好倡樂逸游,力能扛鼎,空手能搏猛獸。動作無法度。以不得為漢嗣,使女巫下神祝詛。宣帝即位,繼續(xù)使女巫祝詛害帝。五鳳四年事發(fā)自殺。謚厲。 ...
劉胥。 (—前540西漢宗室。武帝第五子。元狩六年立為廣陵王。好倡樂逸游,力能扛鼎,空手能搏猛獸。動作無法度。以不得為漢嗣,使女巫下神祝詛。宣帝即位,繼續(xù)使女巫祝詛害帝。五鳳四年事發(fā)自殺。謚厲。
(?—前181)西漢沛人。高祖諸姬生子。高祖十一年立為淮陽王。惠帝元年,徙王趙,以諸呂女為后。王不愛后,遂為呂后幽閉死。謚幽。 ...
劉友。 (?—前181)西漢沛人。高祖諸姬生子。高祖十一年立為淮陽王?;莸墼辏阃踮w,以諸呂女為后。王不愛后,遂為呂后幽閉死。謚幽。
(?—前88)西漢人。武帝時,以大鴻臚擊衛(wèi)太子,征和二年,封秺侯。三年,為御史大夫率二萬人出擊匈奴,斬首頗多。后坐為詹事侍祠孝文廟醉歌于堂下,犯大不敬罪,自殺。 ...
商丘成。 (?—前88)西漢人。武帝時,以大鴻臚擊衛(wèi)太子,征和二年,封秺侯。三年,為御史大夫率二萬人出擊匈奴,斬首頗多。后坐為詹事侍祠孝文廟醉歌于堂下,犯大不敬罪,自殺。
(242—284)吳末帝。三國吳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孫權(quán)之孫,孫和之子。孫休立,封為烏程侯。休卒,迎立為帝。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紀(jì)四年,晉武帝六路出兵攻吳,大將王浚先到建業(yè),皓出降,封歸命侯,吳亡。在位十六年。 ...
孫皓。 (242—284)吳末帝。三國吳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孫權(quán)之孫,孫和之子。孫休立,封為烏程侯。休卒,迎立為帝。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紀(jì)四年,晉武帝六路出兵攻吳,大將王浚先到建業(yè),皓出降,封歸命侯,吳亡。在位十六年。
項(xiàng)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zhàn)派”代表人物,與“謀戰(zhàn)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xiàng)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xiàng)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巨鹿之戰(zhàn)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后稱西楚霸王。后與劉邦爭奪天下,進(jìn)行了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邊自刎。項(xiàng)羽至今為止一直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勇猛的著名武將,稱之“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
項(xiàng)羽。 項(xiàng)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zhàn)派”代表人物,與“謀戰(zhàn)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xiàng)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xiàng)梁陣亡后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巨鹿之戰(zhàn)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秦亡后稱西楚霸王。后與劉邦爭奪天下,進(jìn)行了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長江段西)邊自刎。項(xiàng)羽至今為止一直被評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勇猛的著名武將,稱之“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戚夫人(?-前194年),又稱戚姬,戚姓。秦末定陶(今山東定陶)人,隨劉邦征戰(zhàn)了4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劉邦死后,呂后立即著手殘害戚夫人,先暗殺其子趙王如意,然后命人砍去戚夫人手足、灼爛耳朵、挖掉眼珠又灌了啞藥再將其丟進(jìn)廁所里,稱之為 人彘,數(shù)天之后戚夫人慘死于這種極度暴虐的摧殘中。現(xiàn)今的中國北方部分民眾奉其為廁神。 ...
戚夫人。 戚夫人(?-前194年),又稱戚姬,戚姓。秦末定陶(今山東定陶)人,隨劉邦征戰(zhàn)了4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劉邦死后,呂后立即著手殘害戚夫人,先暗殺其子趙王如意,然后命人砍去戚夫人手足、灼爛耳朵、挖掉眼珠又灌了啞藥再將其丟進(jìn)廁所里,稱之為 人彘,數(shù)天之后戚夫人慘死于這種極度暴虐的摧殘中?,F(xiàn)今的中國北方部分民眾奉其為廁神。
韋孟(前228?—前156),西漢初詩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為楚元王傅,歷輔其子楚夷王劉郢客及孫劉戊。劉戊荒淫無道,在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削王,與吳王劉濞通謀作亂,次年事敗自殺。韋孟在劉戊亂前,作詩諷諫,然后辭官遷家至鄒(今山東鄒城),有詩詠其事。 ...
韋孟。 韋孟(前228?—前156),西漢初詩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為楚元王傅,歷輔其子楚夷王劉郢客及孫劉戊。劉戊荒淫無道,在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被削王,與吳王劉濞通謀作亂,次年事敗自殺。韋孟在劉戊亂前,作詩諷諫,然后辭官遷家至鄒(今山東鄒城),有詩詠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