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允
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祖泰,在叔父湖《傳》。父韜,少以英朗知名,同 郡封懿雅相敬慕。為慕容垂太尉從事中郎。太祖平中山,以韜為丞相參軍。早卒。 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見而異之,嘆曰:“高子黃中內潤,文明外照, 必為一代偉器,但恐吾不見耳?!蹦晔?,奉祖父喪還本郡,推財與二弟而為沙門, 名法凈。未久而罷。性好文學,擔笈負書,千里就業(yè)。博通經史天文術數,尤好 《春秋公羊》。郡召功曹。
神三年,世祖舅陽平王杜超行征南大將軍,鎮(zhèn)鄴,以允為從事中郎,年四十 余矣。超以方春而諸州囚多不決,乃表允與中郎呂熙等分詣諸州,共評獄事。熙等 皆以貪穢得罪,唯允以清平獲賞。府解,還家教授,受業(yè)者千余人。四年,與盧玄 等俱被征,拜中書博士。遷侍郎,與太原張偉并以本官領衛(wèi)大將軍、樂安王范從事 中郎。范,世祖之寵弟,西鎮(zhèn)長安,允甚有匡益,秦人稱之。尋被征還,允曾作 《塞上翁詩》,有混欣戚,遺得喪之致。驃騎大將軍、樂平王丕西討上邽,復以本 官參丕軍事。語在《丕傳》。涼州平,以參謀之勛,賜爵汶陽子,加建武將軍。
后詔允與司徒崔浩述成《國記》,以本官領著作郎。時浩集諸術士,考校漢元 以來,日月薄蝕、五星行度,并識前史之失,別為魏歷,以示允。允曰:“天文歷 數不可空論。夫善言遠者必先驗于近。且漢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東井,此乃歷術 之淺。今譏漢史,而不覺此謬,恐后人譏今猶今之譏古?!焙圃唬骸八囋坪危俊?允曰:“案《星傳》,金水二星常附日而行。冬十月,日在尾箕,昏沒于申南,而 東井方出于寅北。二星何因背日而行?是史官欲神其事,不復推之于理?!焙圃唬?“欲為變者何所不可,君獨不疑三星之聚,而怪二星之來?”允曰:“此不可以空 言爭,宜更審之?!睍r坐者咸怪,唯東宮少傅游雅曰:“高君長于歷數,當不虛也?!?后歲余,浩謂允曰:“先所論者,本不注心,及更考究,果如君語,以前三月聚于 東井,非十月也。”又謂雅曰:“高允之術,陽元之射也?!北娔藝@服。允雖明于 歷數,初不推步,有所論說。唯游雅數以災異問允,允曰:“昔人有言,知之甚難, 既知復恐漏泄,不如不知也。天下妙理至多,何遽問此?”雅乃止。
尋以本官為秦王翰傅。后敕以經授恭宗,甚見禮待。又詔允與侍郎公孫質、李 虛、胡方回共定律令。世祖引允與論刑政,言甚稱旨。因問允曰:“萬機之務,何 者為先?”是時多禁封良田,又京師游食者眾。允因言曰:“臣少也賤,所知唯田, 請言農事。古人云:方一里則為田三頃七十畝,百里則田三萬七千頃。若勤之,則 畝益三斗,不勤則畝損三斗。方百里損益之率,為粟二百二十二萬斛,況以天下之 廣乎?若公私有儲,雖遇饑年,復何憂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初,崔浩薦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數十人,各起家郡守。恭宗謂浩曰: “先召之人,亦州郡選也,在職已久,勤勞未答。今可先補前召外任郡縣,以新召 者代為郎吏。又守令宰民,宜使更事者?!焙乒虪幎仓?。允聞之,謂東宮博士管 恬曰:“崔公其不免乎!茍逞其非,而校勝于上,何以勝濟?”
遼東公翟黑子有寵于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尋發(fā)覺。黑子請計于允曰: “主上問我,為首為諱乎?”允曰:“公帷幄寵臣,答詔宜實。又自告忠誠,罪必 無慮?!敝袝汤纱抻[、公孫質等咸言首實罪不可測,宜諱之。黑子以覽等為親己, 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誘我死,何其不直!”遂與允絕。黑子以不實對,竟為世 祖所疏,終獲罪戮。
是時,著作令史閔湛、郄扌剽性巧佞,為浩信待。見浩所注《詩》、《論語》、 《尚書》、《易》,遂上疏,言馬、鄭、王、賈雖注述《六經》,并多疏謬,不如 浩之精微。乞收境內諸書,藏之秘府。班浩所注,命天下習業(yè)。并求敕浩注《禮傳》, 令后生得觀正義。浩亦表薦湛有著述之才。既而勸浩刊所撰國史于石,用垂不朽, 欲以彰浩直筆之跡。允聞之,謂著作郎宗欽曰:“閔湛所營,貧寸之間,恐為崔門 萬世之禍。吾徒無類矣?!蔽磶锥y作。
初,浩之被收也,允直中書省。恭宗使東宮侍郎吳延召允,仍留宿宮內。翌日, 恭宗入奏世祖,命允驂乘。至宮門,謂曰:“入當見至尊,吾自導卿。脫至尊有問, 但依吾語?!痹收堅唬骸盀楹蔚仁乱??”恭宗曰:“入自知之?!奔热胍姷?。恭宗 曰:“中書侍郎高允自在臣宮,同處累年,小心密慎,臣所委悉。雖與浩同事,然 允微賤,制由于浩。請赦其命?!笔雷嬲僭剩^曰:“《國書》皆崔浩作不?”允 對曰:“《太祖記》,前著作郎鄧淵所撰。《先帝記》及《今記》,臣與浩同作。 然浩綜務處多,總裁而已。至于注疏,臣多于浩。”世祖大怒曰:“此甚于浩,安 有生路!”恭宗曰:“天威嚴重,允是小臣,迷亂失次耳。臣向備問,皆云浩作。” 世祖問:“如東宮言不?”允曰:“臣以下才,謬參著作,犯逆天威,罪應滅族, 今已分死,不敢虛妄。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乞命耳。實不問臣,臣無此言。臣 以實對,不敢迷亂?!笔雷嬷^恭宗曰:“直哉!此亦人情所難,而能臨死不移,不 亦難乎!且對君以實,貞臣也。如此言,寧失一有罪,宜宥之?!痹示沟妹?。于是 召浩前,使人詰浩?;袒蟛荒軐ΑT适率律昝?,皆有條理。時世祖怒甚,敕允為詔, 自浩已下、僮吏已上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為,頻詔催切。允乞更一見, 然后為詔。詔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釁,非臣敢知。直以犯觸,罪不 至死。”世祖怒,命介士執(zhí)允。恭宗拜請。世祖曰:“無此人忿朕,當有數千口死 矣。”浩竟族滅,余皆身死。宗欽臨刑,嘆曰:“高允其殆圣乎!”
恭宗后讓允曰:“人當知機,不知機,學復何益?當爾之時,吾導卿端緒,何 故不從人言,怒帝如此。每一念之,使人心悸?!痹试唬骸俺紪|野凡生,本無宦意。 屬休延之會,應旌弓之舉,釋謁鳳池,仍參麟閣,尸素官榮,妨賢已久。夫史籍者, 帝王之實錄,將來之炯戒,今之所以觀往,后之所以知今。是以言行舉動,莫不備 載,故人君慎焉。然浩世受殊遇,榮曜當時,孤負圣恩,自貽灰滅。即浩之跡,時 有可論。浩以蓬蒿之才,荷棟梁之重,在朝無謇諤之節(jié),退私無委蛇之稱,私欲沒 其公廉,愛憎蔽其直理,此浩之責也。至于書朝廷起居之跡,言國家得失之事,此 亦為史之大體,未為多違。然臣與浩實同其事,死生榮辱,義無獨殊。誠荷殿下大 造之慈,違心茍免,非臣之意?!惫ё趧尤莘Q嘆。允后與人言,我不奉東宮導旨者, 恐負翟黑子。
恭宗季年,頗親近左右,營立田園,以取其利。允諫曰:“天地無私,故能覆 載;王者無私,故能包養(yǎng)。昔之明王,以至公宰物,故藏金于山,藏珠于淵,示天 下以無私,訓天下以至儉。故美聲盈溢,千載不衰。今殿下國之儲貳,四海屬心, 言行舉動,萬方所則,而營立私田,畜養(yǎng)雞犬,乃至販酤市廛阝,與民爭利,議聲 流布,不可追掩。夫天下者,殿下之天下,富有四海,何求而不獲,何欲而弗從? 而與販夫販婦競此尺寸。昔虢之將亡,神乃下降,賜之土田,卒喪其國。漢之靈帝, 不修人君之重,好與宮人列肆販賣,私立府藏,以營小利,卒有顛覆傾亂之禍。前 鑒若此,甚可畏懼。夫為人君者,必審于擇人。故稱知人則哲,惟帝難之。《商書》 云:‘無邇小人’??赘赣性疲盒∪私畡t不遜,遠之則怨矣。武王愛周、邵、齊、 畢,所以王天下。殷紂愛飛廉、惡來,所以喪其國。歷觀古今存亡之際,莫不由之。 今東宮誠曰乏人,俊乂不少。頃來侍御左右者,恐非在朝之選。故愿殿下少察愚言, 斥出佞邪,親近忠良,所在田園,分給貧下,畜產販賣,以時收散。如此則休聲日 至,謗議可除?!惫ё诓患{。
恭宗之崩也,允久不進見。后世祖召,允升階歔欷,悲不能止。世祖流淚,命 允使出。左右莫知其故,相謂曰:“高允無何悲泣,令至尊哀傷,何也?”世祖聞 之,召而謂曰:“汝不知高允悲乎?”左右曰:“臣等見允無言而泣,陛下為之悲 傷,是以竊言耳?!笔雷嬖唬骸按藓普D時,允亦應死,東宮苦諫,是以得免。今無 東宮,允見朕因悲耳?!?/p>
允表曰:“往年被敕,令臣集天文災異,使事類相從,約而可觀。臣聞箕子陳 謨而《洪范》作,宣尼述史而《春秋》著,皆所以章明列辟,景測皇天者也。故先 其善惡而驗以災異,隨其失得而效以禍福,天人誠遠,而報速如響,甚可懼也。自 古帝王莫不尊崇其道而稽其法數,以自修飭。厥后史官并載其事,以為鑒誡。漢成 帝時,光祿大夫劉向見漢祚將危,權歸外戚,屢陳妖眚而不見納。遂因《洪范》、 《春秋》災異報應者而為其傳,覬以感悟人主,而終不聽察,卒以危亡。豈不哀哉! 伏惟陛下神武則天,睿鑒自遠,欽若稽古,率由舊章,前言往行,靡不究鑒,前皇 所不逮也。臣學不洽聞,識見寡薄,懼無以裨廣圣聽,仰酬明旨。今謹依《洪范傳》、 《天文志》撮其事要,略其文辭,凡為八篇?!笔雷嬗[而善之,曰:“高允之明災 異,亦豈減崔浩乎?”及高宗即位,允頗有謀焉。司徒陸麗等皆受重賞,允既不蒙 褒異,又終身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類也。
給事中郭善明,性多機巧,欲逞其能,勸高宗大起宮室。允諫曰:“臣聞太祖 道武皇帝既定天下,始建都邑。其所營立,非因農隙,不有所興。今建國已久,宮 室已備,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萬國,西堂溫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樓臨望可以觀望遠近。 若廣修壯麗為異觀者,宜漸致之,不可倉卒。計斫材運土及諸雜役須二萬人,丁夫 充作,老小供餉,合四萬人,半年可訖。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饑;一婦不 織,或受其寒。況數萬之眾,其所損廢,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驗之于今,必然之 效也。誠圣主所宜思量?!备咦诩{之。
允以高宗纂承平之業(yè),而風俗仍舊,婚娶喪葬,不依古式,允乃諫曰:
前朝之世,屢發(fā)明詔,禁諸婚娶不得作樂,及葬送之日歌謠、鼓舞、殺牲、燒 葬,一切禁斷。雖條旨久頒,而俗不革變。將由居上者未能悛改,為下者習以成俗, 教化陵遲,一至于斯。昔周文以百里之地,修德布政,先于寡妻,及于兄弟,以至 家邦,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明為政者先自近始?!对姟吩疲骸盃栔桃樱耨阈б??!?人君舉動,不可不慎。
《禮》云: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今諸王納室,皆 樂部給伎以為嬉戲,而獨禁細民,不得作樂,此一異也。
古之婚者,皆揀擇德義之門,妙選貞閑之女,先之以媒娉,繼之以禮物,集僚 友以重其別,親御輪以崇其敬,婚姻之際,如此之難。今諸王十五,便賜妻別居。 然所配者,或長少差舛,或罪入掖庭,而作合宗王,妃嬪籓懿。失禮之甚,無復此 過。往年及今,頻有檢劾。誠是諸王過酒致責,跡其元起,亦由色衰相棄,致此紛 紜。今皇子娶妻,多出宮掖,令天下小民,必依禮限,此二異也。
萬物之生,靡不有死,古先哲王,作為禮制,所以養(yǎng)生送死,折諸人情。若毀 生以奉死,則圣人所禁也。然葬者藏也,死者不可再見,故深藏之。昔堯葬谷林, 農不易畝;舜葬蒼梧,市不改肆。秦始皇作為地市,下固三泉,金玉寶貨不可計數, 死不旋踵,尸焚墓掘。由此推之,堯舜之儉,始皇之奢,是非可見。今國家營葬, 費損巨億,一旦焚之,以為灰燼。茍靡費有益于亡者,古之臣奚獨不然?今上為之 不輟,而禁下民之必止,此三異也。
古者祭必立尸,序其昭穆,使亡者有憑,致食饗之禮。今已葬之魂,人直求貌 類者事之如父母,燕好如夫妻,損敗風化,瀆亂情禮,莫此之甚。上未禁之,下不 改絕,此四異也。
夫饗者,所以定禮儀,訓萬國,故圣王重之。至乃爵盈而不飲,肴乾而不食, 樂非雅聲則不奏,物非正色則不列。今之大會,內外相混,酒醉喧譊,罔有儀式。 又俳優(yōu)鄙藝,污辱視聽。朝庭積習以為美,而責風俗之清純,此五異也。
今陛下當百王之末,踵晉亂之弊,而不矯然厘改,以厲頹俗,臣恐天下蒼生, 永不聞見禮教矣。
允言如此非一,高宗從容聽之?;蛴杏|迕,帝所不忍聞者,命左右扶出。事有 不便,允輒求見,高宗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禮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積日居 中,朝臣莫知所論。
或有上事陳得失者,高宗省而謂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是非,子何為不作 書于人中諫之,使人知惡,而于家內隱處也?豈不以父親,恐惡彰于外也?今國家 善惡,不能面陳而上表顯諫,此豈不彰君之短,明己之美?至如高允者,真忠臣矣。 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論,至朕所不樂聞者,皆侃侃言說,無所避就。朕聞其過,而 天下不知其諫,豈不忠乎!汝等在左右,曾不聞一正言,但伺朕喜時求官乞職。汝 等把弓刀侍朕左右,徒立勞耳,皆至公王。此人把筆匡我國家,不過作郎。汝等不 自愧乎?”于是拜允中書令,著作如故。司徒陸麗曰:“高允雖蒙寵待,而家貧布 衣,妻子不立?!备咦谂唬骸昂尾幌妊?!今見朕用之,方言其貧?!笔侨招以实?, 惟草屋數間,布被缊袍,廚中鹽菜而已。高宗嘆息曰:“古人之清貧豈有此乎!” 即賜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長子忱為綏遠將軍、長樂太守。允頻表固讓,高宗不許。 初與允同征游雅等多至通官封侯,及允部下吏百數十人亦至刺史二千石,而允為郎 二十七年不徙官。時百官無祿,允常使諸子樵采自給。
初,尚書竇瑾坐事誅,瑾子遵亡在山澤,遵母焦沒入縣官。后焦以老得免,瑾 之親故,莫有恤者。允愍焦年老,保護在家。積六年,遵始蒙赦。其篤行如此。轉 太常卿,本官如故。允上《代都賦》,因以規(guī)諷,亦《二京》之流也。文多不載。 時中書博士索敞與侍郎傅默、梁祚論名字貴賤,著議紛紜。允遂著《名字論》以釋 其惑,甚有典證。復以本官領秘書監(jiān),解太常卿,進爵梁城侯,加左將軍。
初,允與游雅及太原張偉同業(yè)相友,雅嘗論允曰:“夫喜怒者,有生所不能無 也。而前史載卓公寬中,文饒洪量,褊心者或之弗信。余與高子游處四十年矣,未 嘗見其是非慍喜之色,不亦信哉。高子內文明而外柔弱,其言吶吶不能出口,余常 呼為‘文子’。崔公謂余云:‘高生豐才博學,一代佳士,所乏者矯矯風節(jié)耳?!?余亦然之。司徒之譴,起于纖微,及于詔責,崔公聲嘶股戰(zhàn)不能言,崇欽已下伏地 流汗,都無人色。高子敷陳事理,申釋是非,辭義清辯,音韻高亮。明主為之動容, 聽者無不稱善。仁及僚友,保茲元吉,向之所謂矯矯者,更在斯乎?崇愛之任勢也, 威振四海。嘗召百司于都坐,王公以下,望庭畢拜,高子獨升階長揖。由此觀之, 汲長孺可臥見衛(wèi)青,何抗禮之有!向之所謂風節(jié)者,得不謂此乎?知人固不易,人 亦不易知。吾既失之于心內,崔亦漏之于形外。鐘期止聽于伯牙,夷吾見明于鮑叔, 良有以也?!逼錇槿宋锼迫绱?。
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恆呼為“令公”?!傲罟敝?,播于四遠矣。高宗崩, 顯祖居諒暗,乙渾專擅朝命,謀危社稷。文明太后誅之,引允禁中,參決大政。又 詔允曰:“自頃以來,庠序不建,為日久矣。道肆陵遲,學業(yè)遂廢,子衿之嘆,復 見于今。朕既篡統(tǒng)大業(yè),八表晏寧,稽之舊典,欲置學官于郡國,使進修之業(yè),有 所津寄。卿儒宗元老,朝望舊德,宜與中、秘二省參議以聞。”允表曰:“臣聞經 綸大業(yè),必以教養(yǎng)為先;咸秩九疇,亦由文德成務。故辟雍光于周詩,泮宮顯于 《魯頌》。自永嘉以來,舊章殄滅。鄉(xiāng)閭蕪沒《雅頌》之聲,京邑杜絕釋奠之禮。 道業(yè)陵夷,百五十載。仰惟先朝每欲憲章昔典,經闡素風,方事尚殷,弗遑克復。 陛下欽明文思,纂成洪烈,萬國咸寧,百揆時敘。申祖宗之遺志,興周禮之絕業(yè), 爰發(fā)德音,惟新文教。搢紳黎獻,莫不幸甚。臣承旨敕,并集二省,披覽史籍,備 究典紀,靡不敦儒以勸其業(yè),貴學以篤其道。伏思明詔,玄同古義。宜如圣旨,崇 建學校以厲風俗。使先王之道,光演于明時;郁郁之音,流聞于四海。請制大郡立 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中 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 其博士取博關經典、世履忠清、堪為人師者,年限四十以上。助教亦與博士同,年 限三十以上。若道業(yè)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齒。學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謹、堪 循名教者,先盡高門,次及中第?!憋@祖從之。郡國立學,自此始也。
后允以老疾,頻上表乞骸骨,詔不許。于是乃著《告老詩》。又以昔歲同征, 零落將盡,感逝懷人,作《征士頌》,蓋止于應命者,其有命而不至,則闕焉。群 賢之行,舉其梗概矣。今著之于下:
中書侍郎、固安伯范陽盧玄子真
郡功曹史博陵崔綽茂祖
河內太守、下樂侯廣寧燕崇玄略
上黨太守、高邑侯廣寧常陟公山
征南大將軍從事中郎勃海高毗子翼
征南大將軍從事中郎勃海李欽道賜
河西太守、饒陽子博陵許堪祖根
中書郎、新豐侯京兆杜銓士衡
征西大將軍從事中郎京兆韋閬友規(guī)
京兆太守趙郡李詵令孫
太常博士、鉅鹿公趙郡李靈虎符
中書郎中、即丘子趙郡李遐仲熙
營州刺史、建安公太原張傳仲業(yè)
輔國大將軍從事中郎范陽祖邁
征東大將軍從事中郎范陽祖侃士倫
東郡太守、蒲縣子中山劉策
濮陽太守、真定子常山許琛
行司隸校尉、中都侯西河宋宣道茂
中書郎燕郡劉遐彥鑒
中書郎、武恆子河間邢穎宗敬
滄水太守、浮陽侯勃海高濟叔民
太平太守、平原子雁門李熙士元
秘書監(jiān)、梁郡公廣平游雅伯度
廷尉正、安平子博陵崔建興祖
廣平太守、列人侯西河宋愔
州主簿長樂潘天符
郡功曹長樂杜熙
征東大將軍從事中郎中山張綱
中書郎上谷張誕叔術
秘書郎雁門王道雅
秘書郎雁門閔弼
衛(wèi)大將軍從事中郎中山郎苗
大司馬從事中郎上谷侯辯
陳留郡太守、高邑子趙郡呂季才
夫百王之御士也,莫不資伏群才,以隆治道。故周文以多士克寧,漢武以得賢 為盛。此載籍之所記,由來之常義。魏自神已后,宇內平定,誅赫連積世之僭, 掃窮發(fā)不羈之寇,南摧江楚,西蕩涼域,殊方之外,慕義而至。于是偃兵息甲,修 立文學,登延俊造,酬諮政事。夢想賢哲,思遇其人,訪諸有司,以求名士。咸稱 范陽盧玄等四十二人,皆冠冕之胄,著問州邦,有羽儀之用。親發(fā)明詔,以征玄等。 乃曠官以待之,懸爵以縻之。其就命三十五人,自余依例州郡所遣者不可稱記。爾 乃髦士盈朝,而濟濟之美興焉。昔與之俱蒙斯舉,或從容廊廟,或游集私門,上談 公務,下盡忻娛,以為千載一時,始于此矣。日月推移,吉兇代謝,同征之人,凋 殲殆盡。在者數子,然復分張。往昔之忻,變?yōu)楸荨堉贅I(yè)東臨營州,遲其還返, 一敘于懷,齊衿于垂歿之年,寫情于桑榆之末。其人不幸,復至殞歿。在朝者皆后 進之士,居里者非疇昔之人,進涉無寄心之所,出入無解顏之地。顧省形骸,所以 永嘆而不已。夫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亦可以長言寄意。不為文二十年矣,然事切于 心,豈可默乎?遂為之頌,詞曰:
紫氣干霄,群雄亂夏,王襲徂征,戎車屢駕。掃蕩游氛,克剪妖霸,四海從風, 八垠漸化。政教無外,既寧且一,偃武橐兵,唯文是恤。帝乃旁求,搜賢舉逸,巖 隱投竿,異人并出。
亹癖盧生,量遠思純,鉆道據德,游藝依仁。旌弓既招,釋褐投巾,攝齊升堂, 嘉謀日陳。自東徂南,躍馬馳輪,僭馮影附,劉以和親。
茂祖煢單,夙離不造,克己勉躬,聿隆家道。敦心《六經》,游思文藻,終辭 寵命,以之自保。
燕、常篤信,百行靡遺,位不茍進,任理棲遲。居沖守約,好讓善推,思賢樂 古,如渴如饑。
子翼致遠,道賜悟深,相期以義,相和若琴。并參幕府,俱發(fā)德音,優(yōu)游卒歲, 聊以寄心。
祖根運會,克光厥猷,仰緣朝恩,俯因德友。功雖后建,祿實先受,班同舊臣, 位并群后。
士衡孤立,內省靡疚,言不崇華,交不遺舊。以產則貧,論道則富,所謂伊人, 實邦之秀。
卓矣友規(guī),稟茲淑亮,存彼大方,擯此細讓。神與理冥,形隨流浪,雖屈王侯, 莫廢其尚。
趙實名區(qū),世多奇士,山岳所鐘,挺生三李。矯矯清風,抑抑容止,初九而潛, 望云而起。詵尹西都,靈惟作傳,垂訓皇宮,載理云霧。熙雖中夭,跡階郎署,余 塵可挹,終亦顯著。
仲業(yè)淵長,雅性清到,憲章古式,綢繆典誥。時值險難,常一其操。納眾以仁, 訓下以孝,化被龍川,民歸其教。
邁則英賢,侃亦稱選,聞達邦家,名行素顯。志在兼濟,豈伊獨善,繩匠弗顧, 功不獲展。
劉、許履忠,竭力致躬,出能騁說,入獻其功。輶軒一舉,撓燕下崇,名彰魏 世,享業(yè)亦隆。
道茂夙成,弱冠播名,與朋以信,行物以誠。怡怡昆弟,穆穆家庭,發(fā)響九皋, 翰飛紫冥。頻在省闥,亦司于京,刑以之中,政以之平。
猗歟彥鑒,思參文雅,率性任真,器成非假。靡矜于高,莫恥于下,乃謝朱門, 歸跡林野。
宗敬延譽,號為四俊,華藻云飛,金聲夙振。中遇沈彖,賦詩以訊,忠顯于 辭,理出于韻。
高滄朗達,默識淵通,領新悟異,發(fā)自心胸。質侔和璧,文炳雕龍,耀姿天邑, 衣錦舊邦。
士元先覺,介焉不惑,振袂來庭,始賓王國。蹈方履正,好是繩墨,淑人君子, 其儀不忒。
孔稱游夏,漢美淵云,越哉伯度,出類逾群。司言秘閣,作牧河汾,移風易俗, 理亂解紛。融彼滯義,渙此潛文,儒道以析,九流以分。
崔、宋二賢,誕性英偉,擢穎閭閻,聞名象魏。謇謇儀形,邈邈風氣,達而不 矜,素而能賁。
潘符扌票尚,杜熙好和,清不潔流,渾不同波。絕希龍津,止分常科,幽而逾 顯,損而逾多。
張綱柔謙,叔術正直,道雅洽聞,弼為兼識。拔萃衡門,俱漸鴻翼,發(fā)憤忘餐, 豈要斗食。率禮從仁,罔愆于式,失不系心,得不形色。
郎苗始舉,用均已試,智足周身,言足為治。性協(xié)于時,情敏于事,與今而同, 與古曷異。
物以利移,人以酒昏,侯生潔己,唯義是敦。日縱醇醪,逾敬逾溫,其在私室, 如涉公門。
季才之性,柔而執(zhí)競,郕彼南秦,申威致命。誘之以權,矯之以正,帝道用光, 邊土納慶。
群賢遭世,顯名有代,志竭其忠,才盡其概。體襲朱裳,腰紐雙佩,榮曜當時, 風高千載。君臣相遇,理實難偕,昔因朝命,舉之克諧。披衿散想,解帶舒懷,此 忻如昨,存亡奄乖。靜言思之,中心九摧,揮毫頌德,漼爾增哀。
皇興中,詔允兼太常,至兗州祭孔子廟,謂允曰:“此簡德而行,勿有辭也?!?后允從顯祖北伐,大捷而還,至武川鎮(zhèn),上《北伐頌》,其詞曰:“皇矣上天,降 鑒惟德,眷命有魏,照臨萬國。禮化丕融,王猷允塞,靜亂以威,穆民以則。北虜 舊隸,稟政在番,往因時囗,逃命北轅。世襲兇軌,背忠食言,招亡聚盜,丑類實 繁。敢率犬羊,圖縱猖蹶,乃詔訓師,興戈北伐。躍馬里糧,星馳電發(fā),撲討虔劉, 肆陳斧鉞。斧鉞暫陳,馘剪厥旅,積骸填谷,流血成浦。元兇狐奔,假息窮墅,爪 牙既摧,腹心亦阻。周之忠厚,存及行葦,翼翼圣明,有兼斯美。澤被京觀,垂此 仁旨,封尸野獲,惠加生死。生死蒙惠,人欣覆育,理貫幽冥,澤漸殊域。物歸其 誠,神獻其福,遐邇斯懷,無思不服。古稱善兵,歷時始捷,今也用師,辰不及浹。 六軍克合,萬邦以協(xié),義著春秋,功銘玉牒,載興頌聲,播之來葉。”顯祖覽而善 之。
又顯祖時有不豫,以高祖沖幼,欲立京兆王子推,集諸大臣以次召問。允進跪 上前,涕泣曰:“臣不敢多言,以勞神聽,愿陛下上思宗廟托付之重,追念周公抱 成王之事。”顯祖于是傳位于高祖,賜帛千匹,以標忠亮。又遷中書監(jiān),加散騎常 侍。雖久典史事,然而不能專勤屬述,時與校書郎劉模有所緝綴,大較續(xù)崔浩故事, 準《春秋》之體,而時有刊正。自高宗迄于顯祖,軍國書檄,多允文也。末年乃薦 高閭以自代。以定議之勛,進爵咸陽公,加鎮(zhèn)東將軍。
尋授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征西將軍、懷州刺史。允秋月巡境,問民疾苦。至邵 縣,見邵公廟廢毀不立,乃曰:“邵公之德,闕而不禮,為善者何望?”乃表聞修 葺之。允于時年將九十矣,勸民學業(yè),風化頗行。然儒者優(yōu)游,不以斷決為事。后 正光中,中散大夫、中書舍人河內常景追思允,帥郡中故老,為允立祠于野王之南, 樹碑紀德焉。
太和二年,又以老乞還鄉(xiāng)里,十余章,上卒不聽許,遂以疾告歸。其年,詔以 安車征允,敕州郡發(fā)遣。至都,拜鎮(zhèn)軍大將軍,領中書監(jiān)。固辭不許。又扶引就內, 改定《皇誥》。允上《酒訓》曰:
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為《酒訓》。臣以朽邁,人倫所棄,而殊恩過隆, 錄臣于將歿之年,勖臣于已墜之地。奉命驚惶,喜懼兼甚,不知何事可以上答!伏 惟陛下以睿哲之姿,撫臨萬國,太皇太后以圣德之廣,濟育群生。普天之下,罔不 稱賴。然日昃憂勤,虛求不已,思監(jiān)往事,以為警戒。此之至誠,悟通百靈,而況 于百官士民?不勝踴躍,謹竭其所見,作《酒訓》一篇。但臣愚短,加以荒廢,辭 義鄙拙,不足觀采。伏愿圣慈,體臣悾悾之情,恕臣狂瞽之意。其詞曰:
自古圣王,其為饗也,玄酒在堂而酒在下,所以崇本重原,降于滋味。雖泛 爵旅行,不及于亂。故能禮章而敬不虧,事畢而儀不忒。非由斯致,是失其道。將 何以范時軌物,垂之于世?歷觀往代成敗之效,吉兇由人,不在數也。商辛耽酒, 殷道以之亡;公旦陳誥,周德以之昌。子反昏酣而致斃,穆生不飲而身光?;蜷L世 而為戒,或百代而流芳。酒之為狀,變惑情性,雖曰哲人,孰能自競?在官者殆于 政也,為下者慢于令也,聰達之士荒于聽也,柔順之倫興于諍也,久而不悛,致于 病也。豈止于病,乃損其命。諺亦有云:其益如毫,其損如刀。言所益者止于一味 之益,不亦寡乎?言所損者夭年亂志,夭亂之損,不亦夥乎?無以酒荒而陷其身, 無以酒狂而喪其倫。迷邦失道,流浪漂津。不師不遵,反將何因。《詩》不言乎: “如切如瑳,如琢如磨”,朋友之義也。作官以箴之,申謨以禁之,君臣之道也。 其言也善,則三覆而佩之;言之不善,則哀矜而貸之。此實先王納規(guī)之意。往者有 晉,士多失度,肆散誕以為不羈,縱長酣以為高達,調酒之頌,以相眩曜。稱堯舜 有千鐘百觚之飲,著非法之言,引大圣為譬,以則天之明,豈其然乎?且子思有云: 夫子之飲,不能一升。以此推之,千鐘百觚皆為妄也。
今大魏應圖,重明御世,化之所暨,無思不服,仁風敦洽于四海。太皇太后以 至德之隆,誨而不倦,憂勤備于皇情,誥訓行于無外。故能道協(xié)兩儀,功同覆載。 仁恩下逮,罔有不遵,普天率土,靡不蒙賴。在朝之士,有志之人,宜克己從善, 履正存貞。節(jié)酒以為度,順德以為經。悟昏飲之美疾,審敬慎之彌榮。遵孝道以致 養(yǎng),顯父母而揚名。蹈閔曾之前軌,遺仁風于后生。仰以答所授,俯以保其成。可 不勉歟!可不勉歟!
高祖悅之,常置左右。
詔允乘車入殿,朝賀不拜。明年,詔允議定律令。雖年漸期頤,而志識無損, 猶心存舊職,披考史書。又詔曰:“允年涉危境,而家貧養(yǎng)薄??闪顦凡拷z竹十人, 五日一詣允,以娛其志。”特賜允蜀牛一頭,四望蜀車一乘,素幾杖各一,蜀刀一 口。又賜珍味,每春秋常致之。尋詔朝晡給膳,朔望致牛酒,衣服綿絹,每月送給。 允皆分之親故。是時貴臣之門,皆羅列顯官,而允子弟皆無官爵。其廉退若此。遷 尚書、散騎常侍,時延入,備幾杖,問以政治。十年,加光祿大夫、金章紫綬。朝 之大議,皆咨訪焉。
魏初法嚴,朝士多見杖罰。允歷事五帝,出入三省,五十余年,初無譴咎。初, 真君中以獄訟留滯,始令中書以經義斷諸疑事。允據律評刑,三十余載,內外稱平。 允以獄者民之命也,常嘆曰:“皋陶至德也,其后英蓼先亡;劉項之際,英布黥而 王。經世雖久,猶有刑之余釁。況凡人能無咎乎?”
其年四月,有事西郊,詔以御馬車迎允就郊所板殿觀矚。馬忽驚奔,車覆,傷 眉三處。高祖、文明太后遣醫(yī)藥護治,存問相望。司駕將處重坐,允啟陳無恙,乞 免其罪。先是,命中黃門蘇興壽扶持允,曾雪中遇犬驚倒,扶者大懼。允慰勉之, 不令聞徹。興壽稱其允接事三年,未嘗見其忿色。恂恂善誘,誨人不倦。晝夜手常 執(zhí)書,吟詠尋覽。篤親念故,虛己存納。雖處貴重,志同貧素。性好音樂,每至伶 人弦歌鼓舞,常擊節(jié)稱善。又雅信佛道,時設齋講,好生惡殺。性又簡至,不妄交 游。顯祖平青齊,徙其族望于代。時諸士人流移遠至,率皆饑寒。徙人之中,多允 姻媾,皆徒步造門。允散財竭產,以相贍賑,慰問周至。無不感其仁厚。收其才能, 表奏申用。時議者皆以新附致異,允謂取材任能,無宜抑屈。先是,允被召在方山 作頌,志氣猶不多損,談說舊事,了無所遺。十一年正月卒,年九十八。
初,允每謂人曰:“吾在中書時有陰德,濟救民命。若陽報不差,吾壽應享百 年矣?!毕茸溲猓⒂胁贿m。猶不寢臥,呼醫(yī)請藥,出入行止,吟詠如常。高祖、 文明太后聞而遣醫(yī)李脩往脈視之,告以無恙。脩入,密陳允榮衛(wèi)有異,懼其不久。 于是遣使備賜御膳珍羞,自酒米至于鹽醢百有余品,皆盡時味,及床帳、衣服、茵 被、幾杖,羅列于庭。王官往還,慰問相屬。允喜形于色,語人曰:“天恩以我篤 老,大有所賚,得以贍客矣。”表謝而已,不有他慮。如是數日,夜中卒,家人莫 覺。詔給絹一千匹、布二千匹、綿五百斤、錦五十匹、雜彩百匹、谷千斛以周喪用。 魏初以來,存亡蒙賚者莫及焉,朝庭榮之。將葬,贈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將 軍、公如故,謚曰文,賜命服一襲。允所制詩賦誄頌箴論表贊,《左氏、公羊釋》, 《毛詩拾遺》,《論雜解》,《議何鄭膏肓事》,凡百余篇,別有集行于世。允明 算法,為算術三卷。子忱襲。
忱,字士和。以父任除綏遠將軍、長樂太守。為政寬惠,民庶安之。后例降爵 為侯。尋卒。
孫貴賓,襲。除州治中,卒官。
忱弟懷,字士仁。任城王云郎中令、大將軍從事中郎,授中散。恬淡退靜,不 競世利,在散輩十八年不易官。太和中,除太尉東陽王諮議參軍而卒。
子綽,字僧裕。少孤,恭敏自立。身長八尺,腰帶十圍,沉雅有度量,博涉經 史。太和十五年拜奉朝請、太尉法曹行參軍,尋兼尚書祠部郎。以母憂去職。久之, 除治書侍御史,轉洛陽令。綽為政強直,不避豪貴,邑人憚之。又詔參議律令。遷 長兼國子博士,行潁川郡事。詔假節(jié),行涇州刺史。延昌初,遷尚書右丞,參議 《壬子歷》。肅宗初,司徒清河王懌司馬、冠軍,又隨懌遷太尉司馬。其年秋,大 乘賊起于冀州,都督元遙率眾討之,詔綽兼散騎常侍,持節(jié),以白虎幡軍前招慰。 綽信著州里,降者相尋。軍還,除汲郡太守,固辭不拜。御史中尉元匡奏高聰及綽 等朋附高肇,詔并原罪。俄行滎陽郡事,以本將軍出除豫州刺史。為政清平,抑強 扶弱,百姓愛之,流民歸附者二千余戶。遷后將軍、并州刺史。正光三年冬,暴疾 卒,年四十八。四年九月,詔贈安東將軍、冀州刺史,謚曰簡。
子炳,字仲彰。太尉行參軍,稍遷征虜將軍、開府掾。早卒。
允弟推,字仲讓,小名檀越,早有名譽。太延中,以前后南使不稱,妙簡行人。 游雅薦推應選。詔兼散騎常侍,使劉義隆,南人稱其才辯。遇疾卒于建業(yè)。朝廷悼 惜之。喪還,贈輔國將軍、臨邑子,謚曰恭,賜命服衣冠。允為之作誄。
推弟燮,字季和,小字淳于,亦有文才。世祖每詔征,辭疾不應。恆譏笑允屈 折久宦,棲泊京邑。常從容于家。州辟主簿。卒。
孫市賓,奉朝請、冀州京兆王愉城局參軍。愉構逆,市賓逃歸京。后除青州安 南府司馬。永熙中,冠軍將軍、開府從事中郎。
始神中,允與從叔濟、族兄毗及同郡李金俱被征。
濟,字叔民。初補中書博士,又為楚王傅。真君中,假員外常侍,賜爵浮陽子, 使于劉義隆。世祖臨江,于行所除盱眙太守,后超授游擊將軍。尋出除滄水太守。 卒,年六十七。贈鎮(zhèn)遠將軍、冀州刺史,謚曰宣。
子矯,襲。卒,子師襲。
師,字孝則,有學識。歷詹事丞、太子舍人、尚書主客郎。轉通直散騎侍郎、 從事正員郎。累遷光祿少卿,行涇州事。卒,贈龍驤將軍、河州刺史。
子和仁,字德舒,襲。釋褐員外散騎侍郎,領殿中御史。少清簡,有文才,曾 為五言詩贈太尉屬盧仲宣,仲宣甚嘆重之。常有高尚之志。后為洛州錄事參軍,不 赴。服餌于汲郡白鹿山。未幾卒,時人悼惜之。
和仁弟德偉,武定末,東宮齋帥。
矯弟遵,自有《傳》。
毗,字子翼,鄉(xiāng)邑稱為長者。官至從事中郎。
孫當,尚書郎。卒,贈樂陵太守,謚曰恭。
初,允所引劉模者,長樂信都人也。少時竊游河表,遂至河南,尋復潛歸。頗 涉經藉,微有注疏之用。允領秘書、典著作,選為校書郎。允修撰《國記》,與俱 緝著。常令模持管龠,每日同入史閣,接膝對筵,屬述時事。允年已九十,目手稍 衰,多遣模執(zhí)筆而指授裁斷之。如此者五六歲。允所成篇卷,著論上下,模預有功 焉。太和初,模遷中書博士,與李彪為僚友,并相愛好。至于訓導國胄,甄明風范, 遠不及彪也。出除潁州刺史。王肅之歸闕,路經懸瓠,羈旅究悴,時人莫識。模獨 給所須,吊待以禮。肅深感其意。及肅臨豫州,模猶在郡,微報復之,由是為新蔡 太守。在二郡積十年,寬猛相濟,頗有治稱。正始元年,復出為陳留太守。時年七 十余矣,而飾老隱年,昧禁自效。遂家于南潁川,不復歸其舊鄉(xiāng)矣。
子懷恕,聰率多囗。甚收潁川情和。至襄威將軍、本州冠軍府功曹參軍。
懷恕弟懷遜,頗解醫(yī)術。歷位給事中。卒于左軍將軍、鎮(zhèn)遠將軍。
史臣曰:依仁游藝,執(zhí)義守哲,其司空高允乎?蹈危禍之機,抗雷電之氣,處 死夷然,忘身濟物,卒悟明主,保己全身。自非體鄰知命,鑒照窮達,亦何能以若 此?宜其光寵四世,終享百齡!有魏以來,斯人而已。僧裕學治有聞,聿修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