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云
《周禮·春官》曰:眂祲,掌十輝之法,以觀妖祥。四曰監(jiān),八曰敘。(鄭司農曰:監(jiān),云氣臨日也。敘者,云有次敘,如山在日上也。)
又曰: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水旱降、豐荒之祲像。(鄭玄曰:物,色也。視日旁氣云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國。鄭司農曰:以二至二分觀云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故《春秋傳》曰: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為備故也。)
京房《易妖占》曰:天無云,云自出,且有兵;出邑,且有水;如帚如鳥,其下有兵。
《洪范五行傳》曰:云者,起於山,彌於天。云,陰也。王者失中,臣下咸蔽,君不明,則云陰眾多蔽天光。有云如眾,謂風師法,有大兵。
《呂氏春秋》曰:亂國擲犄,眾邪之所積,其云狀有若犬、若馬、若白鵠、若眾軍;其狀若人,蒼衣赤首不動,其名曰天沖;其狀若懸旌而赤,其名曰云旌;有狀若眾馬以斗,其名曰謂。
《春秋潛潭巴》曰:云氣沐沐,不濁,賢人去位,小人登槁。
《東觀漢記》曰:賭瞢圍昆陽,正晝有云直營而隕,不及地而散,吏皆壓佐。
袁山松《后漢書》曰:中平四年,云氣如足相次,重疊彌天。
《國志歷》曰:晉咸和玄年七月,云斗,聲如暴風雨。
○五色云
《宋書》曰:前廢帝景平二年,有云五色如錦。其年五月,司空徐羨之廢帝為苜眶王。
○青云
《河圖》曰:青云刺月,五穀不熟;旁多赤云,如人頭,大戰(zhàn);月旁有赤云如杵者三,貫月,六十日內有兵戰(zhàn);月始出有黑云貫,名激云,不出三日,暴雨。
○黃云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后趙石勒建平四年,有赤黃云,如幕,長數十丈。其年勒死。
又曰:冉閔永興三年,有云黃赤色,起東北,長百馀丈。是歲,閔為慕容俊所殺。
《春秋運斗樞》曰:勢集於后族、群妃之黨,僣,黃云四合,女訛驚邦。
《春秋感精符》曰:妻黨翔則黃云入國。侯:今冬至日見云黑,有水;云黃白如人頭、懸鏡之狀,禍流。
○赤云
《左傳》曰:哀公六年,有云如眾赤鳥,夾日而飛,三日。楚昭王使問周太史,太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弗榮而卒。孔子曰:"楚昭王知天道矣。不失國,宜哉!"
○黑云
《趙書》曰:石虎建武四年,東南卒有云,黑,稍分為三匹,又貫日。日沒后分為七枚,相去數十丈,其間有白云如魚鱗?;⒆禹w曰:"當有刺客。"后果為太子宣所殺。
○氣
《釋名》曰:祲,侵也,赤黑之氣相侵也。
《周禮·春官》曰:眂祲,掌十輝之法,以觀妖祥。一曰祲。(鄭司農云:祲,陰陽氣相侵也。)
《左傳》曰:昭公十五年,春,將禘子武公,戒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氣也,其在蒞事乎?"二月癸酉,禘,叔弓蒞事,籥入而卒。
《春秋運斗樞》曰:赤人刺房。(赤人,賊氣,而刺房。房,天王之明堂,火星也。)
《呂氏春秋》曰:亂國之王,其氣有豐上斂下,有若死戤狀,有若山之狀,春黃、夏黑、秋蒼、冬赤。
崔鴻《十六國春秋·北涼錄》曰:玄始十一年春正月,饗群臣于謙光殿。沮渠蒙遜曰:"南方有惡氣經天,暴兵眾也。不出一旬,必有寇。"聞命治兵東苑以備之。西秦遣騎七千來襲,至縣孫猴嶺,聞有備而還。
《三輔舊事》曰:漢作靈臺,以四孟之月登臺而觀,黃氣為疾病,赤氣為兵,黑氣為水也。
○白氣
《漢書》曰:哀帝建平玄年,有白氣從地至天,出參下,貫太廟,廣如匹布,長十馀丈。哀帝吤病候也。
《后漢書》曰:孝和永玄十六年四月丁未,紫宮中生白氣,如粉絮。古為喪。
又曰:孝靈嘉平二年八月辛未,白氣如匹練,沖北斗第四星。占為大戰(zhàn)。明年冬,揚州刺史臧旻攻盜賊於建康,斬者數千級。
《蜀李書》曰:哀帝即位,有白氣二道帶天。望氣者言:宮中有伏兵。果為邛都公所害也。
《晉書》曰:懷帝永嘉三年十二月,有白氣如帶,自地昇天,南北各二。至五年,石勒、劉曜、王彌皆寇洛陽,帝蒙塵于平陽,劉聰封帝為會稽公。
又曰:成帝咸和玄年,后蜀李雄玉衡二十四年,雄死,太子班立,有白氣如帶經天。太史占有陰謀。班不悟,為李期所殺。
《宋書》曰:文帝玄嘉二十六年十二月,夜有白氣貫於北斗,屬于地。至明年,魏太武至瓜步江。
《陳書》曰:文帝天嘉五年六月,夜有白氣四兩道,出于北斗東南,屬于地。后年四月,帝崩,太子伯宗立,廢為臨海王。
又曰:宣帝太建五年二月,夜有白氣貫于北斗紫宮,屬于地。至明年,北齊至于江。
《隋書》曰:蕭吉,煬帝嗣位,拜袒援少卿。行經華陰,見楊素冢上有白氣屬天。密言於帝,帝問其故。吉曰:"其后素家當兵禍,絕滅之像,改葬可免。"帝后謂玄感曰:"公家宜改葬。"玄感亦徵知其故,以為吉祥,托以遼東未滅,不遑私門之事。未幾,玄感以反族誅。
○赤氣
《漢書》曰:成帝永始三年二月,癸未夜,東方有赤白色氣,大三四圍,長二三丈,索索如樹。南方有大樹四五圍,下莖十五余丈,皆不至地。讖占曰:東南植典氣,狀如樹木,以此知四方欲動者。明年十二月己卯,尉氏男、子楚并等謀反。庚子,山陽鐵官、亡徒蘇令等為大賊。一日有兩氣同時起,而并、令等同月而俱發(fā)。
又曰:王莽建國四年夏,赤氣出東南竟天。明年二月,玄帝王皇后崩。
《后漢書》曰:獻帝興平末年,夜有赤氣貫紫宮。明年,改玄建安,漳揲曹氏。
《晉書》曰:惠帝太安二年,赤氣竟天。又永興二年十一月,夜有赤氣竟天。其年十二月,成都王穎攻洛陽。
又曰:懷帝永嘉玄年正月,天氣晝赤,有聲如雷。明年,劉玄海僣位。
《宋書》曰:文帝玄嘉七年十一月,西北有赤氣,中黑如旌旗。至八年,滑臺為魏軍圍,糧盡,城中熏鼠而食之。
《后魏書》曰:莊帝永安三年十一月己丑,有赤氣如霧,從顯陽殿階西南角斜屬廊,高一丈,連地如絳紗,自未至戌不滅。帝見而惡之。
《隋書》曰:周靜帝大定玄年,有赤氣起西方,東行遍天下。七月,隋公堅禪。
又曰:隋大業(yè)末,越王侗東都留為王世充所幽,世充自立為丞相,百官總已於尚書省,受冊設樂,文武陪位於廳。西有赤氣如絳幔,自辰至戌而滅。旬日,世充乃殺朝士玄文都、盧楚,遂篡位。
○黑氣
《史記》曰:周靈王二十年,有五黑氣,如日。至景王,五大夫爭權。
《后漢書》曰:靈帝光和玄年六月,有黑氣墮所御溫德殿庭。十月,皇后宋氏廢。至中平玄年,鉅鹿人張角稱黃巾,帥部三十六萬同反叛。
《宋書》曰:明帝太始二年二月,夜有黑氣五,東西經天,南行。
《隋書》曰:梁玄帝承圣三年六月,有黑氣如龍,見殿內。其年,玄帝為西魏所擒。
又曰:陳廢帝臨海王時十月,日入時有黑氣如云,入日中。其年見廢。
○雨
《史記》曰:夏桀末年,大雨水,俄為湯所放。
京房《易妖占》曰:雨鳴瓦,任威武;大臣專擅,霖雨壞道。
《尚書·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君行妄,則常雨。)
《左傳》曰:莊公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於粢盛,若之何不吊?"對曰:"孤實不敬,天降之災,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
《春秋繁露》曰:木有變則春多雨,此徭役眾、賦斂重故也。
京氏《別對災異》曰:人君擅私恩,恣意縱情,不與臣下同謀,即致偏雨夜墮也。不救,致苦雨降,萬民愁勞,水絕道。其救也,興掛算,無私黨,此災消矣。
《漢書》曰:文帝后三年秋,大雨,晝夜不絕三十五日,流殺民家。新垣平謀反之征。
又曰:昭帝時,秋大雨,自七月至十月。時帝幼,霍光專政。
又曰:成帝時,秋大雨,四十馀日。時王氏舉宗在朝之應。
又曰:哀帝時,夏大雨雹。又冬大風,雨雹。其年郡國四十一雨水。明年,京師及郡國又四十一雨水。海賊張伯路與平原劉文光等攻厭次,殺令長。
又曰:王莽地皇中,赤眉殺太師羲仲,莽遣太師王匡討之。莽兵出東都門外,天大雨沾衣。長安父老嘆曰:"是為軍泣。"時百姓饑荒,莽令煮草為酪,不可食,重于煩費。
又曰:四年六月,光窩傍至昆陽,莽使司徒王尋、司空王邑將兵百萬圍之。會天大風,飛屋瓦,雨下如注。二公兵亂,敗,自相殘殺,滍水為之不流。
《后漢書》曰:靈帝時,夏,京師大雨水。其秋,中常侍曹節(jié)矯詔誅袒緣陳蕃,將軍竇武遷太后於北宮。至后年,京師又雨瞬旦出,其年竇太后崩。是苦雨之應也。
又曰:獻帝初平初,董卓逼帝入長安。將入宮日,大雨,晝昏。卓殺袒緣袁隗、太仆袁基及男女宗族五十馀人。
又曰:獻帝時,夏大雨水,時曹操殺皇后伏氏。
又曰:獻帝末,司徒王允殺董卓。卓剿泐傕、郭汜攻陷長安,殺戮甚眾,及收卓尸葬于郿。葬日,大風雨,雨水從藏溢,漂卓棺出於穴。俄而傕、汜皆被殺。
《后漢書》曰:建光玄年,京都及郡國二十九淫雨傷稼。是時羌反,久未平,百姓屯戍,不解愁苦。
又曰:桓帝延熹二年夏,霖雨五十馀日。是時大將軍梁冀秉政。
又曰:靈帝建寧玄年夏,霖雨六十馀日。是時大將軍竇武謀廢中官。其年九月,長樂五官史朱瑀等共中常侍曹節(jié)起兵闕下。武敗走,追斬武兄弟,死者數百人。
《魏志》曰:明帝時,大雨殺鳥雀。時帝居喪不哀,出入弋獵,故有恒雨為罰植典。
《晉書》曰:玄帝時,大雨四十馀日,晝夜雷電。時王敦興兵,王師敗績。
又曰:成帝時,頻年大雨,恒雷。時蘇峻馀黨猶據石頭,帝幼,權在臣下也。
《齊書》曰:明帝時,王敬則為大司馬。拜日,大雨洪注,文武失色。敬則后竟被誅。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后趙石勒將寇鄴,霖雨三月不止。王師敗李龍于臣靈口,赴水死者五百馀人。勒軍大饑,相食。
又曰:石勒玄年,大霖雨,滂沱泛溢,沖山陷谷,巨松僵拔,東至于海,原隰之間皆如山積。后文鴦?chuàng)衾眨θO大敗而歸。后又霖雨,中山暴水,流漂巨木百萬。后有季龍篡奪之事。
《隋書》曰:魏靜帝時,大雨七十馀日。后玄瑾、荀濟、劉思逸謀殺齊文宣,不熟,咸被誅。
又曰:北齊武成河清年,大雨,晝夜不息數十日。山東大水,人多餓死。是年匈潘憒寇并州。
又曰:后主天統(tǒng)三年,積陰大雨。時太后淫亂也。
《隋書》曰:文帝仁壽玄年夏,驟雨震雷,大風拔木,宜君湫水移于始平。明年,獨孤皇后崩。
《唐書》曰:則天長安四年九月,霖雨兼雪,凡陰一百五十馀日。至神龍玄年正月,五王誅二張,孝和反正,方見晴霽。
又曰:德宗貞玄二十一年,順宗風病,王叔文用事。連月陰雨,不霽。乃以憲宗為皇太子,制出日即晴?!秱鳌匪^"皇之不極,厥罰恒陰",皆此類也。
○無云而雨
《春秋感精符》曰:失陽事則無云而雨。(宋均注曰:四月純陽用事,失陽,故無云而雨也。)
《河圖秘徵》曰:主急妄怒,失陽事,則主無云而雨。
京氏《別對災異》曰:無云暴雨,何?人君封拜無功、進無德,則致不云而暴雨。過惡暴揚,誅反受罪,密云而不雨。其救也,誅強恤弱,信及兆民,云雨時也。
《隋書》曰:梁武帝時,雨自七月至十月。是時頻年興師,士卒疲敝。
又曰:玄帝承圣中,湘州賊陸納推李洪雅為王,羽儀器甲甚精,徒黨勇銳。時天日晴明,初無云霧,軍發(fā)之際,忽然風雨。時人謂為"軍泣",百姓竊言,知其敗也。玄帝免ü陵太守王剎墊討平之。
京房曰:若出軍之日,無云而雨,此天泣,軍沒不還;雨不沾衣,名曰鬼泣,其軍必敗。
《抱樸子》曰:無云而雨,是為雨血,將軍當揚兵講武以應之。大雨軍中,甚,必無功。
○雨土
京房《易傳》曰:內淫亂,百姓勞距,則天雨土。此小人將起,是謂黃生目,土失其性則雨。塵土沙灰,皆土之類。
《尚書中候》曰:夏桀無道,山亡土崩。殷紂時,十日雨土於亳,紂竟國滅。
伏侯《古今注》曰:漢武帝玄朔四年雨土。
又曰:昭帝始玄二年雨土,晝昏。
又曰:玄帝建昭四年雨土。
《梁書》曰:武帝大同玄年,雨土。二年又雨黃塵,如雪,攬之盈掬。時帝溺於佛法,興造尤甚。
《后魏書》曰:世宗景明四年,涼州雨土,如霧。時舅尚書令高肇專政,俄而被殺。
《隋書》曰:隋文帝開皇二年,京師雨土。四年,關中亂、饑,諸王各謀為逆。時內營都邑,后起仁壽宮,丁匠死者太半。
○雨沙
《隋書》曰:梁簡文時,雨黃沙。時侯景陵上,其年人相食。
○雨灰
《隋書》曰:梁武大同年,雨灰,色黃。時帝惡人勝己,信佛法,舍身為奴,蔽賢絕道。后有侯景之亂。
○雨血
《戰(zhàn)國策》曰:齊湣王三十一年,侵伐鄰國,窮兵極武,外怨於諸侯,內失於百姓。燕剿闃毅連五國兵以伐之,湣王出走。楚使淖齒救齊,淖齒謂王曰:"夫千乘、博昌間,地方數百里,雨血沾衣;嬴博之地,圻及至泉;有人當闕而哭,求之不得,去則又聞其聲。王悉知之乎?"王曰:"不知。"淖齒曰:"天地人皆以告矣,而王不知,何得無誅!"遂殺湣王,以與燕斗而敗。
《漢書》曰:惠帝時,宜陽雨血一頃。時諸呂用事,殺三皇子,建立非嗣,退大臣王陵、趙堯、周昌。后崩,大臣共誅滅諸呂。僵尸流血之應。
又曰:哀帝時,山陽雨血,廣三尺,長五尺,大者如錢,小者如麻。后二年,王莽擅朝,誅貴戚,丁傅、董賢用事。
《晉書》曰:惠帝永康玄年三月,尉氏雨血。明年正月,趙脫兇篡位,遷帝於金墉城。其后天下大兵,禍流王室。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前趙劉聰建玄玄年十二月,雨血於左司隸寺,復地。其月,又雨血東宮延明殿,徹瓦在地者深五寸。二年四月,雨血於東宮。其年十二月,又雨血於東宮,廣袤頃馀。麟嘉玄年二月,雨血東宮。其月又雨血於光極殿。來年,雨血平陽,廣袤十里。其月聰死,劉璨為靳、準所殺。
又曰:后趙石遵時,雨血,周遍鄴城。俄為石鑒、冉閔所廢。閔遂滅石氏,誅胡人。
又曰:南燕慕容超將敗,東菜雨血。俄而國亡。
又曰:后蜀李勢末年,天雨血,俄降於桓溫也。
《隋書》曰:文帝時,突厥雍閭可汗境內雨血三日。俄而為隋師所滅。
《唐書》曰:高祖武德初,突厥處羅可汗欲侵中夏,會天雨血,三日乃止,而處羅疽發(fā)而死。
○雨肉
《后漢書》曰:桓帝時,廉縣雨肉,似羊肺,大如手。時梁冀專政,盜賊攻掠。明年,梁太后崩,冀亦敗。
《魏志》曰:公孫淵將亡,襄平北市生肉,長圍各數丈,有頭目口喙,無手足而動搖。占曰:"有形不成,有體無聲,其國滅亡。"其年,司馬宣王討平之。
《晉書》曰:愍帝建興玄年十二月,河東雨肉。劉、石擁兵,帝竟遇害。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前趙劉聰時,有流星起于牽牛,入紫宮,龍形,委曲蛇行,光照地,落于平陽北十里。視之則肉,臭聞平陽,長三十步。旁常有哭聲。
《墨子》曰:殷紂末年,天雨肉,其年為周武王所滅。
○雨毛
京房曰:邪進賢退,前樂后憂,金失其性,則雨毛也。
《漢書》曰:武帝時,天雨白毛。明年又雨之。時征役繁興,戶口凋散。
《晉書》曰:武帝時,蜀雨白毛。益州刺史皇甫晏為牙門張弘謀害。
《隋書》曰:文帝開皇六年,京師雨毛,如馬尾,長者二尺,馀六七寸。其月,梁士彥、宇文忻、劉昉以謀反誅。明年,發(fā)十萬人筑長城;又於揚州開山造瀆以通運。眾役繁興,雨毛之應。
○雨冰
《漢書》曰:桓帝時,京師雨冰。其年皇后梁氏崩,梁冀與妻自殺。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涼張駿二年九月,雨冰,狀若絲纊,皆著草。
○雨花
《隋書》曰:文帝仁壽年,在仁壽宮,頻天雨花,大者徑寸,小者如俞莢。
又曰:毛州天雨金銀花,遍四十馀里。
○雨草
京房曰:君吝祿,信衰,厥妖雨草?;鹗湫?,則草妖。
《漢書》曰:玄帝時,雨草,而葉相摎結,大如彈丸。時帝外氏權盛。
京房曰:國破亡,若雨蘗,人主殃。
又曰:平帝時,雨草,狀如玄帝。時王氏專政,至於莽,乃篡位。政在私門之家。
《宋書》曰:明帝大始四年,雨草于宮。明年,魏侵青州,殺太守。
○雨谷
《史記》曰:梁惠成王八年,雨黍于齊。
京房曰:雨五谷,人相食。
又曰:燕丹囚於秦,天雨粟於燕。后,秦滅之。
《后漢書》曰:光武末,陳留雨粟,形如稗實。
○雨魚
《漢書》曰:成帝時,雨魚,長五寸已下。時王氏專政。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后蜀李期末年,大雨魚於宮中,其色黃。其年為李壽廢,殺之。
又曰:夏赫連勃勃鳳翔玄年五月,雨魚于統(tǒng)萬。時興役尤甚。
○雨螽
《史記》曰:魯文公三年,雨螽。劉向以為宋殺大夫而無罪、有暴虐賦斂之應。
○雨錢
《廣五行記》曰:后魏宣武景明年,海陵人黃尋家貧,忽風雨,錢飛至家。后巨富,錢數萬。其后被誅。
○雨水銀
《隋書》曰:文帝仁壽四年八月,仁壽宮內再雨水銀。又陜州雨水銀。奏高祖,高祖知非祥。其年,太子逆殺,漢王諒舉兵。天下將亂之應。
○雨金
《史記》曰:晉惠公二年,雨金。至六年,秦穆公涉河伐晉。
○雨續(xù)
《宋書》曰:孝武大明七年,會稽雨續(xù),委於山澤。續(xù)如麻纻,脆似地毛。至八年,大餓,橫尸原野。
○雨帛
《宋書》曰:文帝玄嘉十七年七月,張仲舒晨夕輒見門側有赤氣赫然,空中忽雨絳羅於庭中,廣七八分,長五六寸,皆以箋紙系之,紙廣、長與羅等,紛紛甚駃。舒惡而焚之。舒經宿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