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商賈
《左傳·僖公下》曰:秦師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商,行賈也。乘,四。韋先,韋乃入牛。古者將獻(xiàn)遣於人,必有先之。)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腆,厚也。淹,久也。積,芻米菜薪。)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且使遽告于鄭。(遽,傳車。)
又《宣公下》曰:荊尸而舉,(荊,楚也。尸,陳也。楚武王始更為此陳法,遂以為名也。)商農(nóng)工賈不敗其業(yè),而卒乘輯睦,(步曰卒,車曰乘。)事不奸矣。(奸,犯也。)
又《成公下》曰:荀罃之在楚,鄭賈人有將置諸褚中以出。既謀之,未行,而楚人歸之。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如實出己。賈人曰:"吾無其功,敢有其實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誣君子。"遂適齊。
《左傳·昭元》曰:魯曾阜曰:"賈而欲贏而惡囂乎?"(言譬如商賈求贏利者,不得惡喧囂之聲。)
又《昭公》曰:子干歸,韓宣子問於叔向曰:"子干其濟(jì)乎?"對曰:"難。"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宣子謂棄疾。親恃子干,共同好惡,故言如市賈,同利以相求。)對曰:"無與同好,誰與同惡?"(言弁疾本不與子干同好,則亦不得同惡。)
又《昭公六》曰:臧會奔郈,郈魴假使為賈正焉。(郈,在東平無鹽縣東南。魴假,郈邑大夫。賈正,常貨物使有常價,若市吏。)
又《昭公十六年》曰:鄭子產(chǎn)對韓宣子曰:"昔我先君桓公與商人皆出自周,(鄭本在周畿內(nèi),桓公東遷,并與商人俱。)庸次比耦,(庸,用也。次,更相從。耦,耕。)以艾殺此地,斬之蓬蒿藜藿而共處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爾無我叛,我無強(qiáng)賈,(無強(qiáng)市其物。)母或匄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恃此質(zhì)誓,故能相保,以至於今。今吾子以好業(yè)辱,而謂敝邑強(qiáng)奪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
又《定公下》曰:衛(wèi)王孫賈曰:"茍衛(wèi)國有難,工商未嘗不為患,使皆行而后可。"(欲以激怒國人。)公以告大夫,乃皆將行之。
《史記·呂不韋傳》曰:不韋,陽翟大賈人也。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
又曰:白圭,周人也。與僮仆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fā),故曰"吾治生產(chǎn),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其智不足以權(quán)變,勇不足以英斷,仁不能以取予,強(qiáng)不能有所守,雖欲學(xué)吾術(shù),終不告之矣。"蓋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也。
又曰:齊俗賤奴虜,而刁間獨(dú)愛貴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惟刁間收取,使之逐漁鹽商賈之利?;蜻B騎交守相然,愈益任之,終得其力,起富數(shù)千萬。故曰:"寧爵無刁。"(孟康曰:刁間能畜豪,故致或有連車騎交守相。奴自謂:寧欲免去作民有爵耶?無將止為刁氏作奴乎?無,發(fā)聲助也。)言其能使豪奴自饒而盡其力也。
《漢書》曰:高祖詔曰:"賈人無得衣錦繡綺縠絺罽、操兵騎馬。
又曰:陳犭希反,上聞犭希將皆故賈人,曰:"吾知與之。"乃多以金購犭希將,犭希將多降。
又曰:周人之巧失為趨利,喜為商賈,富人則商賈為利。
又曰:通財鬻貨曰商。
又曰:諺曰:"以貧求富,農(nóng)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yè),貧者之資也。貪賈三之,廉賈五之。(貪賈,未當(dāng)賣而賣,未可買而買,故得利少,而十得其三。廉賈,貴乃賣,賤乃買,故十得五也。)
《魏志》曰:王烈,字彥方,於時名聞在邴原、管寧之右。辟公孫度長史,以商賈自穢。太祖命為丞相掾,征,未至,卒。
《齊書》曰:范云為始興內(nèi)史,入境撫以恩德,罷去亭候,商賈露宿。
《梁書》曰:陸驗少而貧若,落拓?zé)o行。邑人郁吉卿者甚富,驗仰身事之。吉卿貸以錢米,驗借以商販,遂致千金。因出郡下散貲,以事權(quán)貴。
《北史》曰:和士開母喪,托附者咸往喪哭。鄴中富商丁周、嚴(yán)興等并為義孝,有一士人在哭限,封孝琰入吊出,謂人曰:"嚴(yán)興之南,丁周之北,有一朝士號叫甚哀。"聞?wù)邆髦?,士開知而大怒。
《管子》曰:商人通賈,倍道兼行,以夜續(xù)日,千里而不遠(yuǎn)者,利在前也。
《魯連子》曰:連卻秦軍,平原君欲封之,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壽。先生笑曰:"所貴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人之締結(jié);即有取,是商賈之事,連不忍為也。"
《尸子》曰:子貢,衛(wèi)之賈人也。
《韓子》曰:鄙諺曰:"長袂善舞,多資善賈。"此言多資易為工也。
又曰:秦、韓攻魏,昭卯西說罷之;齊、荊攻魏,卯東說罷之。魏襄王養(yǎng)之以五乘將軍,(養(yǎng)以五乘,使為將軍。)卯曰:"伯夷以將軍葬於首山之下,而天下曰:"夫以伯夷之賢與其稱仁,而以將軍葬,是手力不掩也。'今臣罷四國之兵,而王乃與臣五乘,此其稱功,猶嬴勝而履屩。"(嬴,利也。謂賈也,嬴利倍勝,今以薄賞報大功,猶嬴勝之人履屩也。)
《淮南子》曰:賈多端則貧,工多技則窮,心不一也。(賈多端,非一。)
《國語》曰:晉叔向?qū)n宣子曰:"夫絳之富商,韋藩木楗以過於朝。(韋藩,韋蔽前也。木楗,木檐。)惟其功庸少也,(言無功庸,雖富不得服朝服過於朝。)而能金玉其車,文錯其服。(文,文織縷也。言商人之財,足以金玉其車,文錯其服,以無爵位,故不得為其上,為韋藩木楗是。)能行諸侯賄而無尋尺之祿,無大績於民故也。"(績,功也。八尺曰尋。)
又曰:齊管仲曰:"昔圣王處商就市井。夫商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四時所用者豫資之。)而監(jiān)其鄉(xiāng)之資,(監(jiān),親資財,視其貴賤有無。)以知其市之賈;負(fù)任檐何,服牛軺馬,以周四方;(周,遍。)以其所有易其所無,市賤鬻貴,(市,?。诲?,賣。)旦暮從事於此。以飭其子弟,相語以利,相示以賴,(賴,嬴。)相陳以知。賈少而習(xí)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xué)不勞而能,夫是故商子恒為商。"
又曰:越大夫種曰:"臣聞之:賈人(賈人,買賤賣貴者。)夏則資皮,冬則資絺;(絺,葛精曰絺,粗曰绤。)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白虎通》曰:商賈何謂也?商之為言商其遠(yuǎn)近,度其有無,通四方之物。賈之為言固也,固有用物,以待民來,以求其利者也。
《論衡》曰:揚(yáng)子云作《法言》,蜀富賈人赍錢十萬,愿載於書,子云不聽。夫富無仁義之行,猶園中之鹿,欄中之牛,安得妄載?
《異苑》曰:晉陵曲阿楊晚資財數(shù)千萬。三吳人皆取直為商估,治生輒得倍宜?;蛐虚L江,卒遇暴風(fēng)及劫盜者,若捉晚錢,多獲免濟(jì)。晚死后,先所埋金悉移去。鄰人陳家嘗晨起,見門外忽有百許萬鏹,封題是楊晚姓字,然后知財物聚散必由天運(yùn)。
○負(fù)販
《禮記·曲禮》曰: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fù)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負(fù)販者尤輕恌志利,宜若無禮然。)
《尚書大傳》曰:舜販於須丘。
《漢書》曰:灌嬰,睢陽販繒者。
《說苑》曰:鮑叔身死,管仲舉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從者曰:"非君臣父子也。"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嘗與鮑子貧,販於南陽。吾三辱於市,不以我為怯,知我,故有所明也。"
《魏志》曰:弘農(nóng)董遇,字季直,性質(zhì)訥而好學(xué)。興平中,關(guān)中擾亂,與兄季忠依將軍段煨。耒耜負(fù)販,而常挾持經(jīng)書,投閑習(xí)讀,其兄笑之而不改。
《后魏書》曰:景穆賈歲頗親近左右,營立田園,以收其利。高允諫曰:"夫天下者,殿下之天下,富有四海,何求而不獲?而乃與販夫販婦競此尺寸?"
○傭賃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曰:崔氏之亂,(在二十五年。)申鮮虞來奔,仆賃於野,以喪莊公。(為齊莊公服喪。)冬,楚人召之,遂如楚為右尹。(傳言楚能用賢。)
《史記》曰:倪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yǎng),時間行傭賃以給衣食。行常帶經(jīng),止息則誦習(xí)之。
又曰:范睢微行弊衣間步見須賈。須賈見之,驚曰:"叔今何事?"范睢曰:"臣為傭賃。"賈哀之,留與坐飲食,乃取一綈袍以賜之。
《漢書》曰:欒布,梁人。彭越為家人時,常與布游。窮困,賣傭於齊,為酒家保,數(shù)歲別去。而布為人所略賣為奴。
又曰:匡衡,字稚圭,東海人。父世農(nóng)夫,至行。衡好學(xué),家貧,傭作以供資用。
《后漢書》曰:鄭均好黃老書,兄仲為縣游徼,頗受禮遺。均數(shù)諫止,不聽,即脫身為傭,歲馀得錢帛,歸以與兄曰:"物盡可復(fù)得;為吏坐贓,終身捐棄。"兄感其言,遂為廉潔。
謝承《后漢書》曰:施延,字君子,少為諸生,明於五經(jīng)。家貧母老,周流傭賃。避地於廬江臨湖縣種瓜,后復(fù)到吳郡海鹽取卒,月直賃作半路亭下,以養(yǎng)其母。是時,吳會未分,山陰馮敷為督郵到縣,延持帚往。敷知其賢者,下車謝,使入亭,請與飯食訖,脫衣與之,餉餞,不受。
華嶠《后漢書》曰:范式為荊州刺史,友人南陽孔嵩家貧親老,乃變名姓,傭為新野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縣選嵩為道騶迎式。式見而識之,呼嵩,把臂謂曰:"子非孔仲山耶?"對之嘆息,語及平生,曰:"昔與子俱曳長裾,游集帝學(xué)。吾蒙國恩,致位牧伯;而子懷道隱身,處於卒伍,不亦惜乎?"嵩曰:"昔侯嬴長守於賤業(yè),晨門肆志於抱關(guān)。子居九夷,不患其陋。貧者,士之宜,豈為鄙哉?"式敕縣代嵩,嵩以為先傭未竟,不肯去。
《東觀漢記》曰:公沙穆來游大學(xué),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吳祐賃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又曰:初,梁鴻於大家單伯通家傭舂為事。歸,其妻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常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
又曰:班超,字仲升,家貧,恒為官傭?qū)憰?。嘗輟書投筆嘆曰:"大丈夫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
《吳志》曰:闞澤,字德潤,會稽山陰人也。家世農(nóng)夫,至澤好學(xué)。家貧無資,常與人傭書,以供紙筆。所寫既畢,誦讀亦周。
《齊書》曰:張敬兒之為襄陽府將也,家貧,每休假,輒傭賃自給。嘗為城東吳泰家檐水,通泰所愛婢。事發(fā),將被泰殺,逃賣棺材中,以蓋加上,乃免。
又曰:王僧孺篤愛墳籍。家貧,常傭書以養(yǎng)。每寫畢,諷誦亦了。
又曰:馮道根少孤家貧,傭賃以養(yǎng)母。行得甘肥,未嘗先食,必遽還以遺母。
《南史》曰:吳逵經(jīng)饑荒,男女死者三十人,惟逵夫妻獲全。家徒四壁立,冬無被褲。晝則傭賃,夜則伐木燒磚。妻亦同逵此誠,無有懈倦。
《漢皇德頌》曰:侯瑾,字子瑜,敦煌人。少孤貧,依宗人居。性篤學(xué),恒傭作為資。暮還,輒爇柴讀書。
○擔(dān)
《釋名》曰:擔(dān),任也,力所勝任也。
《后漢書》曰:趙孝,字長平。父普,王莽時為田禾將軍。任孝為郎。每告歸,常白衣步擔(dān)。從長安還,欲止郵亭。亭長先時聞孝當(dāng)過,以有長者客,掃灑待之。孝既至,不自名,長不肯內(nèi)。問曰:"聞田禾將軍子當(dāng)從長安來,何時至乎?"孝曰:"尋到矣。"於是遂去。
《東觀漢記》曰:馬成為郯令。上征河北,成羸衣步擔(dān),渡河詣上。
《魏志》曰:曹休,年十馀歲喪父。獨(dú)與一客擔(dān)喪假葬,攜將老母,渡江至吳。
《魏略》曰:吳禧,字子牙,京兆人也。世單家貧,少好學(xué)。初平中三輔亂,禧南客荊州,不以荒擾,擔(dān)負(fù)經(jīng)書,每以采稆,馀日則誦習(xí)之。
《晉書》曰:郭文,字文舉,少愛山水。尚嘉遁,洛陽陷,乃步擔(dān)入?yún)桥d馀姚大辟山中。獵者時往寄宿,文夜為擔(dān)水,而無倦色。
又曰:譙秀,字元彥。在蜀遇范賁、蕭敬相繼作亂。秀乃避難宕渠。鄉(xiāng)里宗族旅憑之者以百數(shù)。秀年出八十,眾欲代之負(fù)擔(dān)。秀曰:"各有老弱,當(dāng)先營護(hù)。吾氣力猶足自堪,豈以垂朽之年累諸君也?"
又曰:王澄,字平子。兄衍妻郭氏,性貪鄙,欲令婢路上擔(dān)糞。澄年十四,諫郭,以為不可。
又曰:董養(yǎng),字仲道,見洛陽東北步廣里地陷,有二鵝出焉,其蒼者飛去,白者不能飛。知白者,國家之象,顧謂謝鯤阮孚曰:"《易》稱知幾其神,君等可深藏矣!"乃與妻荷擔(dān)入蜀,莫知所終。
《齊書》曰:桓康隨武帝在贛縣。泰始初,武帝起義,為郡所縶,眾皆散。康裝擔(dān),一頭貯穆后,一頭貯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自負(fù)置山中。與門客蕭欣祗等四十馀人相結(jié),破郡獄,出武帝。
《梁書》曰:司馬申,太清之難,父母俱沒。因此自擔(dān)土,菜食終身。
《后魏書》曰:高允性好文學(xué),擔(dān)笈負(fù)書,千里就業(yè)。
《方言》曰:嬴、旅、荷、騰,擔(dān)也。齊楚陳宋之間曰嬴,燕之外郊,越之東甌、吳之外鄙謂之旅,南楚謂之嬴,自關(guān)而西隴冀以往謂之荷。凡以驢馬駝載物者,謂之負(fù)他,(音大。)亦謂之荷。(郭璞注曰:今江東單擔(dān)兩頭物為騰?!肚f子》:嬴糧赴之。擔(dān)者用膂力,因以名之。)
《先賢行狀》曰:平原王烈,字彥方。國中有盜牛者,牛主得而放之,盜者曰:"子既放我,幸無使王烈聞之。"間年,國中行路,老父負(fù)擔(dān)重,有人代擔(dān),行數(shù)十里,至家而去,問姓名不語。頃之,老父失劍於路,有人得而守之,至暮,劍主還見之,乃代擔(dān)人也。老父曰:"子前代吾擔(dān),不得姓名,今復(fù)守吾劍,子誠賢人!可語吾姓名,以告王烈。"使人問之,乃昔時盜牛人也。烈使國人表其廬而異焉。
○舂
《說文》曰:舂,搗粟也。
《周禮·地官下》曰:舂人,掌供禾物。
《禮記·檀弓上》曰:鄰有喪,舂不相。(鄭玄曰:相,以音聲相助。)
《谷梁傳·文公》曰:禮,宗廟之事,君親割,夫人親舂。
《漢書·刑法志》曰:罪人獄已決,充為城旦舂,滿三歲,為鬼薪、白粲。
《漢書》曰:呂后囚戚夫人永巷,令舂。
又曰:陳咸為南陽太守,所居以殺伐立威。豪猾吏乃大姓犯法,論輸府,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輒加罪笞。
又曰:江都王建,宮人八子有過者輒令羸立,或系居樹上,或脫鉗以鉛杵舂,不中程輒掠之。
又曰:楚王戊與吳通謀,申公、白生諫之,不聽,乃胥靡之,使杵臼雅舂于市。(晉灼曰:胥,相;靡,隨右左坐,輕刑名也。雅,正。杵,舂。)
《南史》曰:梁武丁貴嬪,德后醋忌,遇貴嬪無道,使臼舂,每中程,若有助者。
《后魏書》曰:高祐為西兗州刺史,鎮(zhèn)滑臺,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給行客,不聽婦人寄舂取水。
《莊子》曰:適百里者宿舂糧。
《淮南子》曰:量粟而舂,數(shù)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以治國。
《傅子》曰:夷吾為政,士三妻者,逐於境外;女三嫁者,入於舂隸也。
《國語》曰:天子禘郊之事,必自射其牲,(牲,牛。)王后必自舂粢。諸侯宗廟之事,必自射牛,刲羊,擊豕,(刲,刺;擊,殺。)夫人必自舂其盛。(自器曰盛。上言粢,下言盛,互其文也。)
《世本》曰:雍父作舂。
《呂氏春秋》曰:赤冀作舂。
桓子《新論》曰:宓犧之制杵臼,萬民以濟(jì)。及后人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杵臼。又復(fù)設(shè)機(jī)關(guān),用驢蠃(點校者按,當(dāng)讀為騾馬之騾。)牛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焦贛《易林曰·蹇之革》曰:折挺舂稷,君不得食。頭養(yǎng)病根,無益於病。
嚴(yán)欣期《交州記》曰:糠頭山在合浦海口。傳云越王舂米於此,積糠所成。
《石虎鄴中記》曰:有舂車,作木人及行碓於車上,動則木人踏碓舂,行十里,成米一斛。
《俗記》曰:王慶孫為襄陽都督。后之鎮(zhèn),爾時沔中蠻盛斷道,縛得王去。將還家,語王云:"汝是貴人,試作貴人行看。"驅(qū)逼不得已,王便行。蠻以其貴人不堪苦,使令與婦女共碓下舂。
王褒《僮約》曰:事訖休息,當(dāng)舂一石。
《嶺表異錄》曰:廣南有舂堂,以渾木刳為槽,一槽兩邊,約十杵,男女間立,以舂稻糧。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聲若鼓,聞于數(shù)里。雖思婦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流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