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瑯玕
《孝經(jīng)援神契》曰:神靈滋則瑯玕景。(宋均注曰:事神明得理,則瑯玉有光。)
《爾雅》曰:西北之美者,則昆侖之璆琳、瑯玕焉。
《說文》曰:瑯玕,石之似玉者。
《魏略》曰:大秦國出瑯玕。
《山海經(jīng)》曰:開明東有瑯玕樹?;苯鹕蕉喱槴\。
《管子》曰:昆侖墟不朝請(qǐng),以璆琳、瑯玕為幣。簪珥而千金,璆琳,瑯玕也。然后八千里之昆侖,可令而朝也。
《淮南子》曰:昆侖增城九重,瑯玕樹在其東。
《拾遺記》曰:昆侖山傍有瑤臺(tái),上有瑯玕、璆琳之玉,煎可以為脂。
《本草經(jīng)》曰:青瑯玕,一名珠圭。
張衡《南都賦》曰:珍羞瑯玕,充溢員方。(注曰:飾樂用金銀及瑯玕。)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曰:駢密石與瑯玕,齊玉珰與璧瑛。
盧湛《朝霞賦》曰:想神芝於瀛州,若瑯玕於層城。
○火齊
《說文》曰:火齊,玫瑰也。
《韻集》曰:琉璃,火齊珠也。
《漢武故事》曰:上起神屋,綴以火齊。
《吳錄》曰:南西倦縣有火齊,如云母,重沓可開,色黃似金。
《南州異物志》曰:火齊出天竺,狀如云母,色如紫金。離別之節(jié)如蟬翼,積之如紗縠重沓。
張衡《西京賦》曰:翡翠火齊,絡(luò)以美玉。
○碧
《孝經(jīng)援神契》曰:神靈滋液則碧出。
《廣志》曰:碧有縹碧、綠有碧,出越巂、云南。
《說文》曰:碧,石之美者。
《漢書》曰:宣帝時(shí),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而致之。於是遣王褒持節(jié)求焉。(如淳曰: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紀(jì)年》曰:惠成王七年,雨碧于郢。
《漢武故事》曰:帝起神屋,基及戶悉以碧石。
《魏略》曰:大秦國出碧。
《晉太康地記》曰:云南青蛉縣出碧。
《異苑》曰:越巂會(huì)元縣元馬河畔有祠,河中有碧珠。若不祭祀,取之不祥。
《莊子》曰: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為碧。(司馬彪曰:萇弘忠而流,故其血不朽而化為碧也。)
《矯世論》曰:碧似玉,惟猗頓別之。
張衡《羽獵賦》曰:乘瑤碧之雕軒,建輝天之華旗。
左思《吳都賦》曰:紫貝流黃,縹碧素玉。
又《蜀都賦》曰:其中則有青珠黃環(huán),碧弩芒消。
張衡《南都賦》曰:綠碧紫英,青雘丹粟。
劉琨與兄子書曰:單于但欲得碧,汝不可不撿送之。
○瑤
《尚書·禹貢》曰:揚(yáng)州厥貢瑤、琨(孔安國曰:皆美石也。)
《毛詩·衛(wèi)·淇澳·木瓜》曰:投我以木桃,報(bào)之以瓊瑤。
《周禮·天官下》曰:內(nèi)宰,以婦職教九御。大祭祀,后裸獻(xiàn)則贊。瑤爵亦如之。
《左傳·昭二》曰: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甕。
《說文》曰:瑤,石之美者。
《山海經(jīng)》曰:章義之山,是多瑤?,帲駥?。
劉公干《清慮賦》曰:憑文瑤之幾,對(duì)金精之盤。
馬融《廣成賦》曰:鎮(zhèn)以瑤臺(tái),純以金提。
張衡《四愁詩》曰:美人贈(zèng)我金錯(cuò)刀,何以報(bào)之?美瓊瑤。
○瑊
《廣雅》曰:瑊,石次玉也。
《山海經(jīng)》曰:葛山之下多瑊石。(郭璞注曰:瑊玏,似玉之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曰:其石則瑊玏玄厲。(玏音力者。)
○珉
《禮記·聘義》曰: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珉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珉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
《說文》曰:珉,石之次玉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曰:其玉則琳珉昆吾。
○鬧搜
《玄中記》曰:鬧搜出大秦。
《廣志》曰:鬧搜珠,其色黃,生東夷。
《南越志》曰:鬧搜,金翅鳥口結(jié)沫所成,碧色珠也。大秦土人珍之。
曹植《樂府詩》曰:珊瑚間鬧搜。
瑌石(瑌音儒兗切)
《禮記·玉藻》曰:士佩瑌玫而缊組綬。
《廣志》曰:雁門出石,白也(郭璞曰:今雁門出碝石,白也。)如冰,亦有赤者也。
《山海經(jīng)》曰:北渚之山,其上多碝石。
司馬相如《子虛賦》曰:碝石武夫。
○璿瑰
《山海經(jīng)》曰:沃民之國,爰有璿瑰瑤碧。
○玫瑰
《廣志》曰:神靈滋液百寶用,則玫瑰出。
《魏略》曰:大秦國出玫瑰。
班彪《上事》曰:吏民葬埋,有馬被毛鬛,角蹄玫瑰,宜皆以法禁之。
司馬相如《子虛賦》曰:其石則赤玉玫瑰。
○武夫
《廣雅》曰:武夫,石次玉也。
《戰(zhàn)國策》曰:西門豹為鄴令。魏文侯曰:"夫物多相類而非,白骨疑象,武夫類玉。"
《漢書》曰:董仲舒曰:"五伯其北三王,猶武夫之與美玉也。"
《山海經(jīng)》曰:會(huì)稽之山,其上多砆石。(郭璞注曰:今武夫石也,似玉,長沙臨湘縣出之,赤地白文,色蔥蘢不分也。)
《廣志》曰:武夫有白、黑,以為枋棋。
杜萬年《相風(fēng)賦》曰:太仆傅侯命余賦之。誠知武夫非荊寶之倫,長庚、啟明非曜靈之匹。
○金上
《說文》曰:金,五色金也。黃金為之長,久埋不生衣,百淘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也,生於土。從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釋名》曰:金,禁也,氣剛毅能禁制物也。
《尚書·舜典》曰:金作贖刑。(孔安國曰:金,黃金。誤而入刑,出金以贖刑也。)
又《禹貢》曰:淮、海惟揚(yáng)州,厥貢惟金三品。(孔安國曰:金、銀、銅也。)
又《洪范》曰:五行,四曰金,從革作辛。(孔安國曰:金可以改更。)
《周禮·考工記》曰:攻金之工,筑氏執(zhí)下齊,冶氏執(zhí)上齊,鳧氏為聲,栗氏為量,段氏為鑄器,桃氏為刃。(鄭玄注曰:多錫為下齊,少錫為上齊。)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其釜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制殺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鄭玄曰:鑒,鏡也。金多錫則刃白且明。)
《毛詩·魯頌·泮水》曰:憬彼淮夷,來獻(xiàn)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周易·噬嗑卦》曰:六五,噬乾肉,得黃金。
又《鼎卦》曰: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又《上系》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又《說卦》曰:乾為金。
《爾雅》曰: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镠。鉼金謂之鈑。絕澤謂之銑。(美金,最有光澤。)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
《史記·秦本紀(jì)》曰:獻(xiàn)公十八年,雨金櫟陽。公自以得金瑞,故作鄜畤於櫟陽,祀白帝。
又曰:秦始皇葬驪山,以黃金為鳧雁。
又曰:衛(wèi)鞅入秦,孝公以鞅為左庶子長,卒定變法令。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又曰: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號(hào)《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又曰:項(xiàng)羽以陳平為信武君,擊殷而還,拜平為都尉,賜金三十鎰。居無何,漢攻下殷,項(xiàng)王怒,將誅定殷者。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歸,間行杖劍亡,渡河。
又曰:漢王與陳平金四萬斤,以間疏楚君臣,不問其出入也。
又曰:吳、楚反,孝景以竇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cái)取為用。金無入家者。
《漢書》曰:文帝初立,以陳平為丞相,位第二。賜平金千鎰,封三千戶。
又曰:梁孝王未死時(shí),金以巨萬計(jì),不可勝數(shù)。及死,藏府馀黃金尚三十馀萬斤。
又曰:季布為任俠有名,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又曰:董偃見寵館陶長公主。安陵袁叔謂偃曰:"顧成廟遠(yuǎn),無宿宮。何不白主,獻(xiàn)長門園於上?"董君入白主,主獻(xiàn)之。上大悅,更名為長門宮。公主大喜,使董君以黃金百斤,為袁叔壽。
又曰:武帝即位,欒大曰:"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
又曰:衛(wèi)青北伐,將十馀萬眾擊胡。斬首虜之士,受賜黃金三十馀萬斤。
又曰:劉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宣帝時(shí),更生言黃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鑄作事,費(fèi)甚多,方不驗(yàn)。
又曰:且直不疑為郎,其同舍郎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主意不疑,不疑買金償之。而告歸者來,歸金,亡者大慚。
又曰:韋賢少子玄成,復(fù)以明經(jīng)歷任至丞相,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jīng)。"(如淳曰:籝,竹器,受三升,今陳留俗有此器。蔡謨以為滿籝言甚多耳,非器名,謂陳留之俗,則吾陳留人也,不聞?dòng)写似鳌?
又曰:尹翁歸卒,家無馀財(cái)。天子賢之,賜翁歸子黃金百斤,以奉其祭祠。
又曰:疏廣徙為太傅,兄子受為少傅,父子并為師傅。俱乞骸骨,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賜以五十斤。
又曰:秦幣:黃金方寸而重一斤,以溢為名。(孟康曰:二十兩為溢。臣瓚曰:秦以一溢為一斤,漢以一斤為一金。)金為貨,夏、殷無聞。周:黃金方寸而重一斤,故貨寶於金。武帝時(shí),衛(wèi)青擊匈奴,斬捕首虜,賜黃金二十馀萬斤。
又曰:王莽敗,省中黃金萬斤者一匱,尚六十匱。
《續(xù)漢書》曰:扶風(fēng)人士孫奮,居富而性吝。梁冀認(rèn)奮母為其守藏婢,云盜紫金千斤。
又曰:楊震為東萊太守,道經(jīng)昌邑。初,震為茂才,王密時(shí)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謂不知?"密愧而出。
又曰:張奐遷安定屬國都尉,羌豪帥感奐恩德,上馬二十匹,先零酋長遺金渠八枚。奐受之,而召主簿於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廄;使金如粟,不以入懷!"悉以金、馬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