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頓遜國
《南史》曰:頓遜國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羈屬扶南。頓遜之東界通交州諸賈人,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諸國往還交易。其市東西交會,日有萬馀人,珍物寶貨無所不有。
《唐書》曰:頓遜國出霍香,插枝便生葉,如都梁,以浥衣。國有區(qū)撥等花十馀種,冬夏不衰。日載十車貨之,其花燥更芬馥,亦末為粉,以傅身焉。
《南州異物志》曰:典遜在扶南三千馀里,本為別國,扶南先王范蔓有勇略,討服之。今屬扶南。
竺芝《扶南記》曰:頓遜國屬扶南國,主名昆侖。國有天竺胡五百家,兩佛圖,天竺婆羅門千馀人。頓遜敬奉其道,嫁女與之,故多不去,惟讀《天神經(jīng)》。以香花自洗,精進(jìn)不舍晝夜。疾困便發(fā)愿鳥葬,歌舞送之邑外,有鳥啄食,馀骨作灰,甕盛沉海。鳥若不食,乃藍(lán)盛火,葬者投火,馀灰函盛埋之。祭祠無年限。又酒樹有似安石榴,取花與汁停甕中,數(shù)日乃成酒,美而醉人。
○毗騫國
《南史》曰:毗騫國,俗有室屋、衣服,啖粳米。其人言語小異扶南。國內(nèi)不受賈客,有往者殺而啖之,是以商旅不敢至。王常樓居,不血食,不事鬼神,其子孫生死如常人,惟王不死。扶南王數(shù)使與書相報答,常遺扶南王純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圓盤,又如瓦甌,名為多羅,受五升,又如碗者受一升。
竺芝《扶南記》曰:毗騫國,去扶南八千里,在海中。國王身長三丈,頸長三尺,自古以來不死,知神圣未然之事。亦有子孫,子孫生死如常人,惟此王不死耳,號曰長頸王。食器皆純金,金如此間之石,無央限也。不聽妄取,有偷者知則殺食之。長頸王亦能作天竺書,自道宿命所經(jīng),與佛語相似。作書可三千言,皆道世事。其國法,有罪者共在王前食之,平常不啖人也。
○丹丹國
《梁書》曰:丹丹國,中大通二年,其王遣使奉表送象牙及畫塔二軀,并獻(xiàn)火齊珠、古貝、雜香藥。大同元年,復(fù)遣使獻(xiàn)金銀琉璃、雜寶、香藥等物。
《隋書》曰:丹丹國在多羅摩羅國西北,振州東南。(振州,今延德郡朱雀同島上。)王姓剎利,名尸陵伽理。戶可二萬馀家,亦置州縣,以相統(tǒng)領(lǐng)。王每晨夕二時臨朝,其大臣八人,號曰八座,并以婆羅為之。其王每以香粉涂身,冠通天冠,掛雜寶、瓔珞,身衣朝霞,足履皮屨。近則乘輿,遠(yuǎn)則馭象。其攻伐則吹蠡擊鼓,兼有幡旗。其刑,盜賊無多少,皆殺之。土出金銀、白檀、蘇方、檳榔。其谷惟稻,畜有沙牛、羖羊、豬、雞、鵝、鴨、獐、鹿,鳥有越鳥、孔雀,果蓏(力果切。)有葡萄、石榴、瓜瓠、菱蓮,菜有蔥、蒜、蔓菁。
○東謝
《唐書》曰: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數(shù)百里內(nèi),南接守宮獠,西連夷子,北至白蠻。土宜五谷,不以牛耕,但為畬田,每歲一易。俗無文字,刻木為契。散在山洞間,依樹為層巢而居,汲流以飲,皆自營生業(yè),無賦稅之事。謁見貴人,皆執(zhí)鞭而拜。有功勞者,以牛馬、銅鼓賞之;有犯罪者,小事杖罰,大事殺之。盜物倍還其贓?;橐鲋Y,以牛酒為聘,女歸夫家,皆母自送之。女夫慚,逃避,經(jīng)旬乃出。燕聚則擊銅鼓、吹大角,歌舞以為樂。好帶刀劍,未常舍離。丈夫衣服有衫襖、大口褲,以綿及布為之。右肩上斜束皮帶,裝以螺蚾、虎豹、猿狖及犬羊之皮,以為外飾。坐皆蹲踞。男女椎髻,以緋束向后垂下。其首領(lǐng)謝元深既世為酋長,其部落皆尊畏之。謝氏一族,法不育女,自云姓高,不可下嫁故也。貞觀三年,元深入朝,冠烏熊皮冠,若今之旄頭,以金銀絡(luò)額,身披毛帔,韋皮行縢而著履。中書侍郎顏師古奏言:"昔周武時,天下太平,遠(yuǎn)國歸款,周史乃集其事為《王會》篇,令萬國來朝至今。如此輩章服,實(shí)可圖寫,今請撰為《王會圖》。"從之。以其地為應(yīng)州,仍拜元深為刺史,隸黔州都督府。
又曰:南謝首領(lǐng)謝強(qiáng),與西謝鄰,共元深俱來朝見,為南壽州刺史,后改為莊州。貞觀十三年正月,西南番大酋長蠻州刺史資陽郡開國公宋鼎、邛州刺史謝汕、(音訕)蠻州巴江縣令宋萬傳、牂州錄事參軍謝文經(jīng)、黔中經(jīng)略招討觀察使王礎(chǔ),奏前件刺中三年一度朝貢,今年懇訴,稱州接牂牁,同被聲教,獨(dú)此排擯,竊自慚恥,謹(jǐn)遣隨牂牁刺史授官。其牂牁兩州戶口殷盛,人力強(qiáng)大,鄰側(cè)諸蕃悉皆敬憚。請比兩州,每三年一度朝賀,仍依牂牁,輪環(huán)差定,并以才干位望為眾推者。允敕從之。
○西趙蠻
《唐書》曰:西趙蠻在東謝之南,其界東至夷子,西至昆明,南至西洱河。(洱,音珥。)山洞阻深,莫知道里,南北十八日行,東西二十三日行。其風(fēng)俗物產(chǎn)與東謝同。首領(lǐng)趙氏,世為酋長,有戶萬馀。貞觀三年,遣使入朝。二十一年,以其地置明州,即以首領(lǐng)趙磨為刺史。
○南平蠻
《唐書》曰:南平蠻,北與涪州接,部落四千馀戶。男子左衽,露發(fā)徒跣;婦人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為通裙。其人美發(fā),為髻髾垂於后;以竹筒--如筆,長三四寸--斜貫其耳。貴者亦有珠珰。士多女少男。為婚之法,女氏必先貨求男族。貧人無嫁資,女多賣與富人為婢。俗皆婦人執(zhí)役。其王姓朱氏,號為劍荔王。貞觀中,遣使內(nèi)附,以其地隸渝州。
○羅剎國
《隋書》曰:羅剎國,在婆利之東。其人極陋,朱發(fā)黑身,獸牙鷹爪。時與邑人作市,輒以夜,晝?nèi)談t掩其面。煬帝大業(yè)三年,使常駿等使赤土國,致羅剎國。
○投和國
《隋書》曰:投和國,在南海大洲真臘之南,自廣州西南,水行百里至其國。王姓投和羅,名脯邪乞。遙理所城,覆屋以瓦,并為閣而居,屋壁皆以彩畫之。城內(nèi)皆王室,城外人居可萬馀家。王宿衛(wèi)之士百馀人,每臨朝,則衣朝霞金冠,耳掛金環(huán),頸掛金涎衣,(敘連切。)足履寶裝皮履。官屬有朝請將軍,總知國政。又有參軍、功曹、主簿、城局、金威將軍、贊理、贊府等官,分理文武。又有州及郡縣,州有參軍,郡有金威將軍,縣有城局為其長官。初至,各選官僚,助理政事。刑法,賊盜多死者,輕者穿耳及頰,私鑄銀錢者截腕。國無賦稅,俱隨意貢奉,無多少之限。多以農(nóng)商為業(yè)。國人乘象及馬。一國之中,馬不過千匹,又無鞍轡,惟以繩穿頰,為之節(jié)制。音樂則吹蠡擊鼓,死喪則祠祀哭泣,又焚尸以甕盛之,沉於水中。若父母之喪,則截發(fā)為孝。其國市六所,貿(mào)易皆用銀錢,小如榆莢。有佛道,有學(xué)校,文字與中夏不同。訊其耆老,云王無姓,名齊杖靡。王所坐塔,圓以佛塔,以金飾之。門皆東開,坐亦東向。
《唐書》曰:貞觀中,投和國遣使奉表,以金函盛之;又獻(xiàn)金榼、(苦盍反。)金鎖、寶帶、犀、象、海物等數(shù)十品。
○附國
《隋書》曰:附國者,蜀郡西北二千馀里,即漢之西南夷也。有嘉良夷,即其東部所居種姓,自相率領(lǐng)。土俗與附國同,言語少殊,不相統(tǒng)一。其人無姓氏,附國王字宜繒。其國南北八百里,東西四千五百里。無城柵,近川谷,傍山險。俗好復(fù)仇,故疊石而居,以避其患,高至十馀丈,下至五六丈,每級丈馀,以木隔之?;饺牟剑渖戏蕉?,狀似浮圖。於下級開小門,從內(nèi)上通,夜必關(guān)閉,以防賊盜。國有二萬家,號令自王出,嘉良夷政令系之酋帥。重罪者死,輕者罰牛。人皆輕捷,便擊劍。漆皮為牟甲,弓長六尺,以竹為弦。妻其群母及其嫂,兒、弟死,父、兄亦納其妻。好歌舞,鼓吹長笛。有死者,無服制,置尸高床之上,沐浴衣服,被以牟甲,覆以獸皮,子孫不哭,帶甲舞劍而呼云:"我父為鬼所取,我欲報冤殺鬼!"自馀親戚,哭三聲而止。婦人哭,必以兩手掩面。死家殺牛,親屬以豬酒相遺,共飲啖而瘞之。死后十日而火葬,必集親賓,殺馬動至數(shù)十匹,立其祖父神而事之。其俗以皮為帽,形圓如缽,或戴冪,衣多毛毼皮裘,剝牛腳皮為靴,項系鐵鎖,手貫鐵釧。王與酋師金為飾,胸前懸一金花,徑三寸。其土高,氣候涼,多風(fēng)少雨。土宜小麥、青科、山出金銀,多白雉。水有嘉魚,長四尺而鱗細(xì)。大業(yè)四年,其王遣使素福等八人入朝。明年,又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貢,欲獻(xiàn)良馬,以路險不通,請開山道,修職貢。煬帝以勞人,不許。嘉良有水,闊六七十丈。附國有水,闊百馀丈。并南流,用皮為舟而濟(jì)。
○邊斗四國
《隋書》曰:邊斗國、(一本班斗。)都昆國、拘利國、比嵩國,并扶南,度金鄰大灣,南行三千里,有此國。其農(nóng)作與金鄰?fù)F淙硕喟咨?。都昆出好棧香、藿香及硫黃。其藿香樹生千歲,根本甚大,伐之四五年,木皆朽敗,惟中節(jié)堅貞,芬香獨(dú)存,取為香。
○殊奈國
《唐書》曰:貞觀二年,殊奈國遣使貢方物。殊奈者,昆侖人也,在林邑南,去交址海行三月馀日。俗習(xí)文字與婆羅門同。路絕遠(yuǎn),古未常朝中國,至是始通。
○甘堂國
《唐書》曰:甘堂國,在大海之南,昆侖人也。貞觀十年,與未俱婆國同日朝貢。太宗謂侍臣曰:"南荒西城,自遠(yuǎn)而至,其故何也?"房玄齡對曰:"當(dāng)中國乂安,帝德遠(yuǎn)被也。"太宗曰:"誠如公言,向使中國不安,何緣至?朕何德以堪之?"
○金利毗逝國
《唐書》曰:金利毗逝國,在京西南四萬馀里,東去致物國二千里,西去赤土國一千五百里,南去波利國三千里,柳衢國三千里。其國有城邑庭舍,衣朝霞白疊。每食,先泥上鋪席,而后座。國王名本多楊牙,前有隊仗、甲鍪、貝多樹皮。及其風(fēng)俗物產(chǎn),與真臘同。
○墮和羅國
《唐書》曰:墮和羅國,南與盤盤國、北與迦邏舍佛、東與真臘接,西鄰大海,去高州五月日行。貞觀十三年,其王遣使貢方物。二十三年,又遣使獻(xiàn)象牙、火珠,請賜好馬。詔許之。
○陀洹國
《唐書》曰:陀洹國,在林邑西南大海中,東南與墮和羅接,去交址三月馀行。賓服於墮和羅。其王姓察失利,字婆那。土無蠶桑,以白疊朝霞布為衣。俗皆樓居,謂為干欄。貞觀十八年,遣使來朝。二十一年,又遣使獻(xiàn)白鸚鵡--毛羽皓素,頭上有紅毛數(shù)十莖,與翅齊--及婆律膏。仍請馬及銅鍾,詔并給之。
○墮婆登國
《唐書》曰:墮婆登國,在林邑南,海行二月,東與訶陵,西與迷黎車接,北界大海。風(fēng)俗與訶陵同。種稻,每月一熟。有文字,書於貝多葉。其死者,口實(shí)以金,又以金釧貫於四支,然后加以婆律膏,及檀、沉、龍腦等香,積薪以燔之。貞觀中,遣使獻(xiàn)金花等物。王之所居,堅木為城,造大屋重閣,覆以棕櫚皮。所坐床悉以象牙為之,亦以象牙為席。食以手擐之。又以椰樹花為酒,飲之亦醉。有山穴,海涌而出鹽,國人取食。其國人有毒,與常人同止宿,即令身生瘡,與之交會便死,若涎液沾著草木即枯。其人身死,不臭不爛。
○多蔑國
《唐書》曰:多蔑國,貞觀時通焉。在南海外,國界周回可一月行,南阻大海,西俱游國,北波利利剌國,東真陀桓國。戶口極多,置三十州,不役屬他國。有州郭、宮殿、樓櫓,并用瓦木。以十二月為歲。其物產(chǎn)有金、銀、銅、鐵、象牙、犀角,朝霞、朝云等布。其俗交易用金、銀、朝霞等為賈,百姓二十而稅一。五谷菜蔬與中國不殊。
○多摩國
《唐書》曰:多摩國,長居國,長居於海島,東與婆鳳,西與多隆,南與半反跋--華言五山也,北與訶陵等國接。其國界東西可一月行,南北可二十五日行。其王子,先龍子也,名骨利。骨利得大鳥卵,剖之,得一女子,容色殊妙,即以為妻。其王尸羅劬傭伊說,即其后也。顯慶中,遣使貢獻(xiàn)。其俗無姓,王居以稱為城,以板為屋,坐師子座,東向,衣物與林邑同。勝兵二萬人,無馬,有弓刀甲槊?;橐鰺o同姓之別。其食器銅鐵金銀,所食尚酥乳駱、沙糖、石蜜。其家畜有羖羊、水牛,野獸有獐、鹿等。死亡無喪紀(jì)之制,以火焚其尸。其音樂略同天竺。有波那、婆宅、護(hù)遮、奄磨、石榴等果,多甘蔗。從其國經(jīng)薛盧、都思、訶盧、林邑等國,達(dá)於交州。
○哥羅舍分國
《唐書》曰:哥羅舍分國,在南海之南,接墮和羅,勝兵二萬人,其王蒲越伽摩。顯慶五年,遣使朝貢。
○杜薄國
《唐書》曰:杜薄國,在扶南東漲海中,直渡海數(shù)十日至。其人色白晳,皆有衣服。國有稻田,女子作白疊華布。出金、銀、鐵、以金為錢。出雞舌香,可含以香人,不見雞舌,其為水也,氣辛而性厲,禽獸不能至,故未可識其樹者。華熟自零,隨水而出,方得之。杜薄洲有十馀國城,皆稱王。
○烏篤國。
《唐書》曰:烏篤國,在中天竺南,一名烏伏那,地方五千馀里。百姓殷實(shí),人性懦弱,頗詭詐,尤工禁術(shù),篤信佛法。文字禮儀略同天竺,自古不通中國。貞觀中,其王達(dá)摩因陀訶斯遣使獻(xiàn)龍腦、麝香等。
○薄剌洲
《唐書》曰:薄剌洲,隋時聞焉,在拘利南海灣中。其人色黑而齒白,眼正赤,男女并無衣服。一名勃焚洲。
《抱樸子》云:勃焚洲,在南海中。薰綠水膠所出,膠如楓脂。所以不可多得者,正患狤犭屋獸啖人。此獸大者重干斤,狀如水獺,其頭身及他處了無毛,惟從鼻上以竟脊至尾上有毛,廣一寸許,青,長三四分許,其無毛處則韋囊,人張捕得之,斬刺不傷,積薪烈火,縛以投火中,新盡而此獸不焦。須以大竹杖打之,皮不傷而骨碎都盡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