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真人上
《太上經(jīng)》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氣混,黃雜聚結(jié),有名無氣,變化為真人。道之積成,托形立影,與時翱翔,有名無體,謂之真人。
《八素真經(jīng)》曰:若精勤得道者,皆當(dāng)書以蕊簡,刻以瓊文,位為上清左真公。
又曰:龍衣,鳳帔,虎帶,皆是群真所獻(xiàn)於帝皇。
《真誥》曰:中皇君者,天帝君之弟子也。生知長生之要,天仙之法,夙會玄感,於是太上授以帝君九真之經(jīng)、八道秘言之章,道成授書,為太極真人。
又曰:清虛真人於太素真人授三奔之道,桐柏真人修解劍之法,有太上奔日之文,得為下元真人。
又曰:不知回元隱道者,不得刻名上真?;卦?,太上更新之日也。常以其日思存吉事。
又曰:虛妄者,德之??;華衒者,身之災(zāi);執(zhí)滯者,失之由;恥辱者,行之玷。遣此四者,然后可以向道耳。有淫衒之心,不可行上真之道也。昨見清虛宮正除落此輩人名,又考付三官推之,可不慎乎?紫微真仙之才,內(nèi)明外知,錄名太極,金書東州,內(nèi)累既息,積之勿休。
又曰:審道之本,則為上清真人。仙真妙方能盡梗概之道者,便為九宮真人。若各備具其道,則為太極真人。
又曰:練形於太陰,易貌於三官,授學(xué)化神,濯景易氣,俯仰四運(yùn),得為真人。
《金根經(jīng)》曰:天圖玉關(guān),主監(jiān)眾真游宴之所也。
又曰:天關(guān)上有六層玉臺,太上真人集宴之處也。
又曰:玉保青宮北殿上有金格,格上有金章、鳳璽、玉札、丹青、羽蓋、昇仙法服,以給成真之人。
《大有經(jīng)》曰:玉華青宮有寶經(jīng)、玉訣,應(yīng)有為真人者授之。
又曰:《太上素靈洞玄經(jīng)》上化三真。又《大洞真經(jīng)》曰:道有三真,不可去身。紫霞變景,三光映真。
《大洞玉經(jīng)》曰:太無山中有洞宮玉戶,在峨嵋之上,諸得道真仙之名刊列此宮也。
又曰:云上清有宮,門有兩闕,左金闕,右玉闕,有羽衣守士。內(nèi)有玉芝流霞之泉,刻金題眾真飛仙之號。又云玉清中有太暉殿,玉真游宴之所也。
又曰:九真仙伯,上帝司禁之君。濯纓,帝川之池也。
又曰:太一上元君者,萬仙之司主。方岳真氣,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以致降于室。
《天洞真經(jīng)》曰:赤城朱窗,上清絕境,乃帝一內(nèi)宅,三真寶堂。
又曰:上清真人總仙大司馬長生法師,登大帝滄浪山洞臺中雙玉穴,酣飲紫明芝液。
又曰:長生存神者,好山水之人仁,知動靜所依也。依仁者靜而壽,依智者動而樂,當(dāng)投簡送名,俾崇仁智,朱書白簡,移籍太清,發(fā)爐拜手,用青紙青絲,裹絡(luò)巖石上,詣水泛舟,中流讀簡,以名系之,必能降真也。
《上清九真中經(jīng)內(nèi)訣》曰:有玉保公太素遣下迎九真之人也。
又曰:欲行九真之法者,齋戒凈室,并為天帝君所見記錄也。
《太真科》曰:羽仙侍郎上都官典格列其職位,都統(tǒng)玉真、太上真人,在五岳華房之內(nèi),非有仙籍,不得聞見,丹簡校定,名入南宮。
又曰:虛皇金闕,玉帝最貴最尊,號曰自然,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也。和光於人,似同而異,惟得道者乃能知之。
又曰:上清禹馀天有三官真人,主治過刑煞伐、陰賊不軌、嫉害賢哲、心懷進(jìn)退、穢慢真人之罪者。
《玉清隱書》曰:玉名金格,當(dāng)為上真三天真皇珮神虎之符,在太極上位。上真則飛龍翼轅,中真則紫毛持節(jié),下真則太極參軒。
又曰:太微天帝君,命太微上真敕使群靈。
又曰:上皇玉帝命玄羽真人出迎太微天帝,又命太上真人開瓊珠之篋,出玉真隱書玄羽之經(jīng),以傳太微天帝之君。
《內(nèi)音玉字經(jīng)》曰:真人散香於玉廷。
又云:飛散百和之香,流五云之華,以觀飛天真人。
又曰:四極真人主卻庶籍,常炒噬真之車,校人罪錄。
又曰:九華真人治於南上宮中,校人功過善惡,三官列言。
又曰:天真皇人曰:諸天內(nèi)音,自然王字,其大梵隱語。上帝命天真皇人,注解其正音,足以開度天人。
《登真隱訣》曰:昆侖瑤臺,刊定真經(jīng)之所也。上品居上清,擬帝皇之尊。中品處中道,皆公卿之位。下品居三元之末,并大夫之流。三真品經(jīng),各有條次。
又曰:三昧真人乘風(fēng)云龍車,下衛(wèi)齋戒之士。太素真人群始學(xué)者惡夢之法,金華真人刻大洞上經(jīng)於天帝紫微宮玄琳玉殿東壁牖上,太虛真人說鴻鳥之經(jīng),太極真人誦王母之辭,典禁真人察人之善惡,妙行真人推劫會之?dāng)?shù)。
又曰:太極真人常以立春日日中會諸仙人於太極宮,刻玉簡記仙名。至春分之日日中,昆侖瑤臺,太素真人會諸仙人刊定真經(jīng)也。昆侖瑤臺是西母之宮,所謂西瑤上臺,天真秘文盡在其中矣。太素真人治白水沙洲之上,定其真經(jīng)也。至立夏日日中,上清五帝會諸仙於紫微宮,見四真人論求道之功罪。至夏至日日中,天上三官會於司命河候,校定萬民罪福,增減年算。至立秋日日中,五岳諸真人詣中央黃房,定天下祀圖靈藥。至立冬日日中,陽臺真人會集列仙,定新得道人,始入《名仙錄》。至冬至日日中,諸仙詣萬諸宮,東海青童君刻其仙錄金書內(nèi)字。凡學(xué)道之人常以夕半日中謝罪,罪名自除,克身歸善,以求長生神仙。秋分之節(jié),氣處清虛,太和正日也。眾真諸仙,是日聽訟,又刺奸吏,及部內(nèi)諸仙官并糺奏在處道士之功過及含生有罪應(yīng)死生者,故《仙忌真記》曰:"子欲昇天慎秋分,罪無大小皆上聞。"此朱火丹陵宮仲陽先生之要言也。又云:此辭出《列紀(jì)》,是青童君迷古真人之言,以傳龔氏,言罪福纖介刻于丹城之籍也,伏匿之,善惡陰德之細(xì)功無不縷陳也。
又曰:上真人之道有七:弟一太上郁儀奔日文,二太上結(jié)鄰奔月章,三太上八素奔辰章,四太微飛天上經(jīng),五高上太洞真經(jīng),六金闕靈書紫文,七九真中經(jīng)也。上真之位為諸天帝,行則三七色節(jié),萬真前導(dǎo)。中真之道有六:大丹隱書、九真玄文、太上金策、方諸上經(jīng)、三皇內(nèi)文、紫書訣錄。中真之位,上清卿相之列也,紫毛持節(jié),玉帝參轅。下真之道有八:上清粕變、隱地八術(shù)、玄皇玉書、神州洞經(jīng)、紫庭中方、降錄黃道、素奏中章、上元玉書。下真之位,上清大夫之流,五色節(jié)旄,飛行倒景。
又曰:有得見圣列紀(jì)者,玄錄書名,奏之上清,位為仙卿。若能行金闕真事,則拜為大夫。此謂列紀(jì)重於紫文也。既見之,非真授珮而己,謂知其中經(jīng)目之輕重,求道之梯級,依此尋學(xué),故勝於守紫文之單事也。
《上皇玉錄》曰:二十四真人,有珮玉錄以行山川者,則河海上神奉迎啟道。
《靈寶隱書》曰:中極真人主卻庶籍;九華真人主九幽之下,宿對生死;太元真人授天之符,度長夜之魂;太極真人治赤城玉洞之府,司校大山死生之錄;三元真人主紫微行道。
《赤書玉訣經(jīng)》曰:凡月十四日,上帝真皇敕太一使者,下與北酆都伯使者同行天地,司察人神功過深淺,列言上官。又敕太一天神使者,下與三官司察天人善惡列言也。又遣九部刺奸,周行五岳三宮水府,條正鬼事,司人功過,列言上天。
《白羽經(jīng)》曰:太真丈人登白鸞之車,駕黑鳳於九源,自天己下,莫不范德。又太極真人有仙真相好者,要在慈心觸物,以輔相好,然后得仙矣。不能忍性,則仙相敗矣。故修道會真,必以精思為本神為本存,神入觀克以靜念為先。
《太劫經(jīng)》曰:上景真人將天下力士元洪水母決逆萬川。
《??战?jīng)》曰:何監(jiān)者,天人之隱名,處玉樓之上列真仙之館。又高真者,體有真氣,玉眸詵詵。
《南真?zhèn)鳌吩唬鹤蚺c叔申詣清虛宮,校定真仙得失之事,近頓除落四十七人,復(fù)上三人耳。內(nèi)明真正乃良材也。九宮真人出入皆從黃闕絳臺,中間為道,故以道之左右置臺闕者,以何非常之氣,真人往來者。
《太上正法經(jīng)》曰:九真者,九天之真氣凝而成也。上、中、下三真生於太清,是元始之澄氣也。各置宮室次弟,上清宮衛(wèi)之官,太上天道君,萬真之主也。居玉殿,造上帝之章,以為寶經(jīng),於玉清宮中,以度后學(xué)得真之士。
《三元品戒經(jīng)》曰:紫微宮有延生之儀格。又云,赤帝玉司君玉景度治南方朱陽之臺,總統(tǒng)上真之士。
景林真人曰:勤感累世,念真期靈,皇鑒其用思太極,注名玉禮,於是細(xì)書紫虛之宮,朱書東華之閤,刻名上清,丹文錦籍。
《空洞靈章》曰:真人彈云璈,吹九鳳之簫,神州之笙,其音逸鄉(xiāng),流激千尋。
《后圣列紀(jì)》曰:上清金闕后圣君少好道,樂真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宮,賜紫蕊剛丹鳳璽,得在上清中游太極,下治諸天,封掌兆民。
《仙志》曰:凡修行太一之事,真人之道不得有所拜,但心拜而己,不形屈也。思真行道,通而無窮,顯驗應(yīng)期,登真必速也。
《黑錄上篇》曰:圣真仙者,其行道德,俱宗太玄。
《戒文經(jīng)》曰:太上真人居仙府中,世人得仙者皆先過此。
《自然玉字經(jīng)》曰:粕寶林中有上真之游圃,真人之戲園。
《太霄瑯書》曰:元皇玉靈之胄,位登太真,理二儀於玄圃,掌玉錄於萬仙,總地司於五岳,領(lǐng)上真於三關(guān),上統(tǒng)無涯,下攝洞源,自天以下,莫不咸隸。
又曰:太素三元君,稟靈和玉晨上氣,故結(jié)生虛無,含章秀景,機(jī)洞妙無,神齊廣暉,道周九玄,呼吸未兆,觸物對應(yīng),太上之凝結(jié)也。
《太上四明玉經(jīng)》曰:真仙之道,以耳目為主,淫色則目暗,廣愛則耳閉,此二病從中來而外奔也。非復(fù)有他,今令其聰明益易耳。但不為之,當(dāng)洗心絕念,放棄淫貪,所謂嚴(yán)其始矣。保利雙闕,啟徹九門,朝液泥丸,別為上真,視徹甚遠(yuǎn),聽於絕響,此真仙之高,不但明耳目而己。
《三洞珠囊》曰:高上玉清刻石隱銘曰:豐都山在北,內(nèi)有空洞,洞中有六宮,書創(chuàng)豎於宮北壁,制檢群兇,不使橫暴,生民學(xué)者得珮此刻石文,則北酆落名,南宮度命,為其真人。
《太平經(jīng)》曰:后學(xué)得道,各有品階,至于指極,圣真仙人。
《定真玉錄經(jīng)》曰:凡欲定心,當(dāng)授上皇民籍定真玉錄,此至要為學(xué)之先也。先能定心,仙名乃定,是三天正一,先生所珮,以定得仙之名。
《太上經(jīng)》曰:玉清者,如玉堅不可毀,凈不可污也。堅淳無變,穢累都盡,一而無雜,故名為真人。
《太上丹簡》曰:凡學(xué)道居真人之位者,名入南宮。
《三五順行經(jīng)》曰:合德入道,號曰真人。太上遣四極真人,來迎授三天靈錄之文於上清宮。
《上清八景經(jīng)》曰:精思百日,真人降形也。
葛玄《五千文序》曰:精思遠(yuǎn)感而上遠(yuǎn),則太上遣真人下授希策之旨。又云:靜思期真,則眾妙感會;內(nèi)觀形影,則神氣長有;體洽道德,則百神震服。
《大洞雌一篇》曰:金姿曜於東華,玉形悅於帝門,神映五老,騰躍三元,頂負(fù)寶曜,浮游九晨,分形散景,位為上真。
《昇玄經(jīng)》曰:惟須忠直,尋道求真,改惡從善,得為真人。
《三元玉檢經(jīng)》曰:歲庚寅九月九日甲辰,元始於上清宮告盟,授三元玉檢,使付后學(xué)。有玄名應(yīng)為上清真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