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宴會
《毛詩》曰:《鹿鳴》,宴群臣嘉賓也。
又《鹿鳴·常棣》曰:宴兄弟也。
又《嘉魚》曰:《湛露》,天子宴諸侯也。
又《伐木》曰:《伐木》,宴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也。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
《周禮·春官上》:大宗伯掌饗宴之禮,親四方之賓客。
《禮記》曰:諸侯宴禮之義,俎豆、牲體、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
《左傳·文上》曰:魯文公四年,衛(wèi)寧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答賦。使行人私問,對曰:"臣以為肄業(yè)及之也。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若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王於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以覺報宴。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豈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又《宣公》曰: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又《成公》曰:衛(wèi)侯饗苦成叔,寧武子相??喑墒灏痢幾釉唬?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為饗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又《昭二》曰:楚靈王享昭公於新臺,好以大屈。(宴好好賜也。大屈,弓名也。)既而悔之。
又《昭公》曰:穆有涂山之會。(周穆王會諸侯于涂山,在壽春東北。)
《漢書》曰:高祖擊英布還,過沛,置酒,悉召故人、父老,發(fā)沛中兒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自擊筑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四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自起舞,慷慨傷懷,泣下數(shù)行。謂父老曰:"游子悲故鄉(xiāng)。吾雖都關(guān)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思樂沛也。"與沛父老諸母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
《晉書·禮志》曰:漢建安中,將正會,而太史上言:"正旦當日蝕。"朝士疑會否,共諮尚書令荀彧。時廣平計吏劉邵在彧坐,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猶占水火,錯失天時。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者五,日蝕在一。然則圣人垂制,不為變異豫廢朝禮?;蛘邽?zāi)消異伏,或推術(shù)謬誤也。"彧及眾人咸善而從之,遂朝會如舊,亦不蝕。
《魏書》曰:文帝為魏王,南征,次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自娛樂,伎列百戲。
《魏志》曰:黃初元年,郭淮奉使賀文帝踐祚,而道路疾病,故計遠近為稽留。及群臣在會,帝正色責之曰:"昔禹會諸侯涂山,防風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慶,而最遲留,何也?"對曰:"臣聞五帝先教,導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免於防風之誅。"帝悅之。
《晉書·禮志》曰:漢儀有正會禮。正旦,夜漏未盡七刻,鍾鳴,受賀。公侯以下執(zhí)贄來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稱萬歲。然后作樂宴饗。魏武帝都鄴,正會文昌殿,用漢儀,又設(shè)百華燈。晉氏受命,武帝更定元會儀,《咸寧注》是也。
《晉起居注》曰:太常張華上書,按舊事拜公建始殿,因以小會。蓋所以崇宰輔也。
《宋書·禮志》曰:正旦元會,設(shè)白虎樽於殿庭。樽蓋上施白虎。若有能獻直言,則發(fā)此樽飲酒。
《東宮舊事》曰:正會儀:太子著遠游冠、絳紗袍,登輿至承華門前,設(shè)位拜二傅;二傅交拜。禮畢,不復登車。太傅、(訓導在前。)少傅、(訓順在后。)太子入崇賢門。樂作,太子登殿,西向坐。
《世說》曰:孝武在西堂會,伏韜預(yù)坐。還,下車,使呼其兒,語之曰:"天子百人高會,臨坐未得他語,先問伏韜何在,在不?此故未易為人。作父如此,何如?"
摯虞《決疑要注》曰:宴之與會,威儀不同也。會則隨五時朝服,庭設(shè)金石,懸虎賁,著旄頭,文衣、鹖尾以列陛。宴則服常服,設(shè)絲竹之樂,惟宿衛(wèi)者列伏。大會于太極殿,小會於東堂。
《世說》曰:過江諸人,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皆流淚。惟丞相愀然作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而泣也?"
傅玄《元會賦》曰:考夏后之遺訓,綜殷周之典藝,采秦漢之舊儀,定元正之嘉會。
潘岳《閑居賦》曰:席長筵,列孫子,柳垂陰,車結(jié)軌。陸擿紫房,水掛赪鯉?;蜓珈读?,或禊於汜。昆弟班白,兒童稚齒。稱萬壽以獻觴,咸一懼而一喜。壽觴舉,慈顏和。浮杯樂飲,絲竹駢羅;頓足起舞,柷音高歌。人生安樂,孰知其他。
《古詩》曰: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饗,新聲妙入神。
《古艷詩》曰:今日樂上樂相從,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青龍前鋪席,白虎持榼壺。南斗工鼓琴,北斗吹笙竽。
曹植《侍太子坐》詩曰:白日耀青天,微雨靜飛塵。寒水辟炎暑,涼風飄我身。清醴盈金觴,肴饌縱橫陳。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曹植《與丁廙詩》曰: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吾於二三子,曲宴此城隅。秦箏發(fā)西氣,齊瑟揚東謳。肴來不虛歸,觴至反無馀。
陸機《皇太子請宴詩序》曰:感圣恩之罔極,退而賦此詩也。
○上壽
《毛詩·大雅·江漢》曰:虎拜稽首,天子萬年。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
《左傳·哀公》:宴於五梧,武伯為祝。(祝,上壽酒也。)
《漢書》曰:高祖與項羽鴻門會,項莊入為壽。(進爵於尊者,獻無疆之壽也。)
《史記》曰:武帝王太后在民間時所生一女者,父為金王孫。王已死,韓王孫(名嫣。)乘間而言曰:"太后有女在長陵。"武帝曰:"何不早言!"武帝乃自往迎取。乘輿至金氏門外,使騎圍其宅,女亡匿內(nèi)中床下。扶持出,詔副車載之馳還,入長樂宮。太后曰:"帝何從來?"帝曰:"今者至長陵,得臣姊,與俱來。"帝奉酒前為壽,賜錢千萬,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頃,甲第以奉姊。太后謝曰:"為帝費。"
《漢書·衛(wèi)青傳》曰:時王夫人方幸於上。寧乘說青曰:"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愿將軍奉所賜千金為夫人親壽。"青以五百金為壽。上聞,問青,以實對。上乃拜寧乘為東海都尉。
又曰:倪寬為御史大夫,從東封泰山,登明堂。寬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制曰:"敬舉君之觴。"
又曰:隆慮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慮主病困,以金千斤、錢十萬為昭平君豫贖死罪,上許之。隆慮主卒,昭平君日驕,醉殺主傅,系獄。廷尉上請,上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因弟故而誣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廟乎?又下負萬民。"乃秦其可。哀不能自止,左右盡悲。東方朔前上壽曰:"臣聞圣王為政,賞不避仇讎,誅不擇骨肉?!稌吩唬?不偏不黨,王道蕩蕩。'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難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內(nèi),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觴昧死再拜,上萬歲壽。"上乃起,入省中,久時召讓。朔免冠頓首曰:"臣聞樂大甚則陽溢,哀大甚則陰頓。陽變則心氣動,心氣動則精神散而邪氣入。銷憂者莫若酒。臣朔以上壽者,明陛下正而不阿,思以止哀也。"
《后漢書·班超傳》曰:臣超區(qū)區(qū),特蒙神靈,竊冀未便僵仆。目見西域平定,陛下舉萬年之觴,薦勛祖廟,布大喜于天下。
《東觀漢記》曰:吳良,濟郡人。為郡議曹掾。正旦,史入賀太守。門下掾王望前言曰:"齊郡敗亂,遭離盜賊,人民饑餓,不聞雞鳴狗吠之音。明府視事五年,五穀豐熟,家給人足。今日歲首,請上雅壽。"掾吏皆稱萬歲。良跪曰:"門下掾佞謟,明府勿受其觴。盜賊未盡,人民困乏,良曹掾尚無绔。"望曰:"議曹隨窳,自無绔,寧足不為家給人足耶?"太守曰:"此生言是也。"遂不舉觴。賜鰒魚百枚,署功曹。
《后漢書》曰:竇后定策立靈帝。帝以太后有援立之功,率群臣朝於南朝,親饋上壽也。
《魏書》曰:文帝為魏王,南征,次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設(shè)伎樂百戲。令曰:"先王云:'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譙,霸王之邦,真人本土。其復譙租稅二年。"三老上壽,日久而罷。
《晉書·禮志》曰:元正上壽,謁者引王詣樽酌壽酒,跪授侍中,侍中跪置御坐前。王還,王自酌,置位前。謁者跪奏:"藩王臣某等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四箱樂作,百官再拜已,飲,又再拜。
《唐書》曰:元和十四年,齊魯初平,宴文武百寮。裴度舉觴獻壽,跪而言曰:"陛下德配天地,明并日月,神武獨斷,寇逆削平,錫宴群臣。當茲令節(jié),臣備位臺司,幸逢昌運,愿與四海九州之人,同上千萬歲壽。"上執(zhí)酒為飲之。
《管子》曰:桓公、管仲、鮑叔牙、寧戚四人飲。飲酣,桓公謂鮑叔牙曰:"盍不起為寡人壽乎?"鮑叔牙奉杯而起,曰:"使公毋忘出在莒時也,使管子毋忘束縛在於魯也,使寧戚毋忘其飯牛車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二大夫能毋忘夫子之言,則齊國之社稷不危也。"
燕丹子曰:太子置酒請荊軻。酒酣,太子起為壽。
○贄
《尚書》曰: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贄。(三帛,諸侯世子執(zhí)纁,公之孤執(zhí)玄,附庸之君執(zhí)黃。二牲,卿執(zhí)羔,大夫執(zhí)雁。一死,士執(zhí)雉。玉帛,生死所為以贄以見之。)
《儀禮》曰:士相見之禮:摯,冬用雉,夏用腒;下大夫相見以雁,飾之以布,維之以索,如執(zhí)雉;上大夫相見以羔,飾之以布,四維之結(jié)於面,左頭如麛,執(zhí)之如士相見之禮。
《周禮·春官上·大宗伯》曰: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穀璧,男執(zhí)蒲璧。(鄭玄注曰:鎮(zhèn),安也。蓋以四鎮(zhèn)之山為琢飾,圭長一尺二寸。公,二王后及王之上公。雙植謂之桓?;福抑?,所以安其上也。信當為身。身圭、躬圭,蓋皆象以人形,為瑑飾文,皆長七寸。谷,所以養(yǎng)人。蒲為席,所以安人。二玉或以谷為飾,或以蒲為瑑飾,璧皆徑五寸。不執(zhí)珪者,未成國也。)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執(zhí)之言致也,所執(zhí)以自致。)孤執(zhí)皮帛,卿執(zhí)羔,大夫執(zhí)雁,士執(zhí)雉,庶人執(zhí)鶩,工商執(zhí)雞。(皮帛,束帛也。表以皮為之飾,虎豹皮也。帛如今璧色繒也。羔,小羊,取其群而不失其類也。雁,取其候時而行。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節(jié)。鶩取其不飛遷。雞取其守時而動。)
《禮記·曲禮下》曰:凡贄,天子鬯,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贄匹,童子委贄而退,(贄之言至也。天子無客禮以鬯為贄者,所以惟用告神為至也。童子委贄而退,不與成人為禮也。說者以匹為鶩也。)野外軍中無贄,以纓拾矢可也。(非為禮之處,用時物相禮而已。纓,馬{般系}纓也。拾謂射韝。)婦人之贄,梖、榛、脯、脩、棗、栗。
《春秋·莊公》曰:哀姜至,公使宗婦覿,用幣,非禮也。御孫曰:"男贄,大者玉帛,(公、侯、伯、子、男執(zhí)玉,諸侯、世子、附庸、孤卿執(zhí)帛。)小者禽鳥,(卿執(zhí)羔,大夫執(zhí)雁,土執(zhí)雉。)以章物也。(章所執(zhí)之物別貴賤。)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榛小,栗、修、脯虔,敬也。皆取其名以示敬。)
又《定公下》曰:公會晉師於耳。范獻子執(zhí)羔,趙簡子、中行文子皆執(zhí)雁。魯於是乎始尚羔。(禮:卿執(zhí)羔,大夫執(zhí)雁。魯則同之。今始知執(zhí)羔之尊也。)
《穀梁傳·莊公》曰:大夫宗婦覿,用幣。(宗婦,同宗大夫之婦。)覿,見也。禮:大夫不見夫人,不言及,不正其行婦道,故列數(shù)之也。男子之一贄,羔、雁、雉、腒;(贄所以至者也。上大夫用羔,取其從群,帥而不黨也。下大夫用雁,取其知時,飛翔有行列也。士冬用雉,夏用腒,取其耿介,交有時,別有倫也。腒,臘也。雉必用死,為其不可生膳也。夏用腒,備腐臭也。)婦人之贄,棗、栗、腵、脩。(棗,取其早自矜莊。栗,取其敬栗。腵脩取斷斷自修整。)用幣,非禮也。用者,不宜用者也。大夫,國體也,(國體謂為君股肱。)而行婦道,惡之,故謹而日之也。
《公羊傳·莊公》曰: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宗婦者何?大夫之妻也。覿者何?見也。用者何?用者,不宜用也。(不宜用幣為贄也。)見用幣,非禮也。(以文在覿下,不使赍見,知非禮也。)然則曷用?棗栗云乎?腵脩云乎?
《禮記外傳》曰:王者朝臣,諸侯之朝臣,非南面之尊,地不成國,德不比玉,故不執(zhí)玉。孤卿執(zhí)皮帛。(虎豹之皮與束帛。天子之孤卿,少師、少傅、少保。)卿執(zhí)羔,(天子六卿,即諸侯之上大夫,羔取其不亂群。)大夫執(zhí)雁,(雁飛有行列。)士執(zhí)雉。雉性剛,有死節(jié)。夏執(zhí)乾雉,馀三時皆執(zhí)死雉。工商執(zhí)雞,(雞司而鳴。)庶人執(zhí)鶩。(鶩,家鴨,不遠飛,庶人不出鄉(xiāng)。)諸侯太子非天子所命者,有列會之事,則執(zhí)皮帛,繼子男之下。婦人初見舅姑,執(zhí)榛、栗、棗、脩。(脯棗進于姑,榛栗進于舅也。)執(zhí)贄幣相見,相敬也。
《白虎通》曰:臣見君,有贄者何?贄者,質(zhì)已之誠。王者緣臣子心,以為之制,差有尊卑,以副其意也。公侯以玉為質(zhì)。玉者,取其燥不輕,濕不重,明公侯之德全也。卿以羔為贄。羔者,取其群而不黨。卿職在盡忠,率下不黨。大夫以雁為贄者,取其飛成行列。大夫職在奉命適四方,動作當能自正,以事君也。士以雉為贄。雉者,取不可誘之以食,脅之以威,必死不可畜。士行耿介守節(jié)也。
又曰:公執(zhí)玉,取其暢達也。卿執(zhí)羔,取其跪乳有禮也?!稌吩唬何逵瘢?,二牲,一死,贄。
又曰:至正月朔日,乃執(zhí)贄而朝賀。正月何?歲竟氣改,興新長相保,重本正始也。群臣贄賀,其君父之。
《五經(jīng)異義》曰:謹按《周禮》說五玉贄,自孤卿以下執(zhí)禽,尊卑有差也。禮不下庶人,工商又無朝儀,五經(jīng)無朝義,五經(jīng)無說庶人、工商有贄。
《穆天子傳》曰:天子賓於西王母,乃執(zhí)白珪玄璧以見西王母,(執(zhí)贄致敬。)獻錦組百純。
《說苑》曰:鶩無他心,故庶人以為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