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ㄕ撘皇?方二十六首 針灸法二十五首)
論曰∶寒氣卒客于五臟六腑,則發(fā)卒心痛胸痹。感于寒,微者為咳,甚者為痛為泄,厥心痛與背相引,善螈如物從后觸其心。身傴僂者腎心痛也。厥心痛腹脹滿。心痛甚者,胃心痛也。厥心痛如以針錐剌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厥心痛,色蒼蒼如死灰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厥心痛,臥若從心間痛,動(dòng)作痛益甚,色不變者,肺心痛也。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仔耐?,心腹中痛發(fā)作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熱,善涎出是蛔咬也,以手按而堅(jiān)持之,勿令得移,以大針刺之,復(fù)久持之蟲不動(dòng)乃出針。心下不可刺,中有成聚不可取于俞,腸中有蟲蛔咬皆不可取以小針。
治寒氣卒客于五臟六腑中則發(fā)心痛方∶
大黃 芍藥 柴胡(各四兩) 升麻 黃芩 桔梗 朱砂(各三兩) 鬼臼 鬼箭羽 桂心樸硝(各二兩)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先分朱砂作三份,每服納一份,攪勻服之,得快利如痛不止,宜服后方∶ 赤芍(六兩) 桔梗 杏仁(各五兩)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九痛丸
治九種心痛,并療冷沖上氣落馬墮車,血疾等方。(一蟲心痛,二疰心痛,三風(fēng)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來去心痛。此之謂九痛。)
附子 干姜(各二兩) 吳茱萸 人參 巴豆(各一兩) 生野狼毒(四兩)
上六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三丸。猝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者服五丸,日一服。連年積冷流注心胸者,亦服之,好好將息神驗(yàn)。(《金匱》方用附子三兩,干姜、野狼牙各一兩。)
治九種心痛方∶
取當(dāng)太歲上新生槐枝一握,去兩頭,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桂心三物湯
治心中痞諸逆懸痛方。
桂心 生姜(各二兩) 膠飴(半斤)
上三味,取二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納飴,分三服。(仲景用枳實(shí)五枚,不用膠飴,肘后用枳實(shí)五枚,白術(shù)二兩,為五味。)
烏頭丸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方。
烏頭(六銖) 附子 蜀椒(各半兩) 干姜 赤石脂(各一兩)
上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少增之。(范汪不用附子,服如治心痛方∶
桃白皮煮汁,空腹以意服之。(崔氏用療疰心痛。)
治暴心痛或如中惡口中涎出不可禁止回回欲吐方∶
苦參(十斤)
上一味 咀,以水一石煮取二斗,去滓,下苦酒二斗,更煎取五升,加大豆黃末熬和煮汁中煎,令可丸,并手丸之,如梧子大。每服以酒一升進(jìn)三四十丸,日一,當(dāng)?shù)垢雇?,不吐下利,更酒浸苦參二斤,進(jìn)丸彌佳,非止腹痛心暴痛 骨等痛。凡是腹中之疾悉主之,又宿冷血
治猝中惡心痛方∶
苦參(三兩)
上一味 咀,以好醋一升半煮取八合,強(qiáng)者頓服,老小分二服。
又方 桂心(一兩)
上一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蟲心痛方∶
鶴虱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服四十丸,蜜湯下,日一服,可加至五十丸,慎酒肉。
又方 鶴虱一兩為末,溫醋一盞和,空腹服之,蟲當(dāng)吐出。
又方 服漆一合,(方見后養(yǎng)生服餌篇中),凡蟲心痛皆用漆主之。
五辛湯
治心腹冷痛方。
細(xì)辛 蜀椒 桂心 干姜 吳茱萸 芍藥 防風(fēng) 苦參 甘草 當(dāng)歸 干地黃(各一兩)
上十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犀角丸
治心腹久痛積年不定,不過一時(shí)間還發(fā),甚則數(shù)日不能食,又便出干血,窮天下方不能瘥,甄立言處此方,數(shù)日即愈。
犀角 麝香 雄黃 桔梗 莽草 鬼臼 桂心 芫花(各半兩) 甘遂(一兩半) 附子 光明砂(各六銖) 貝齒(五枚) 巴豆(二十枚) 赤足蜈蚣(二枚)
上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飲服一丸,日二,漸加至三丸,以微利為度。(《古今錄驗(yàn)》無(wú)雄黃。)
高良姜湯
治卒心腹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方。
高良姜(五兩) 濃樸(二兩) 當(dāng)歸 桂心(各三兩)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二服,日三。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須更服,強(qiáng)者作二服,弱者分三服。
當(dāng)歸湯
治心腹絞痛諸虛冷氣滿痛方。
當(dāng)歸 芍藥 濃樸 半夏(各二兩) 桂心 甘草 黃 人參(各三兩) 干姜(四兩)蜀椒(一兩)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羸弱人分六服。(《短劇》云人冷加附子一枚良。)
又方 治虛冷腹痛,不下飲食,食復(fù)不消臚脹者方。
當(dāng)歸 茯苓(各五分) 黃 紫菀(各四分) 高良姜 干姜(各六分) 鹿茸 桂心 肉蓯蓉 昆布 橘皮(各三分) 甘草(二兩) 烏頭(二兩) 大棗(四十枚) 桃仁(一百枚) 地骨皮 法曲 大麥 (各一升)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四升二合,分為五服,下利加赤石脂、龍骨各三分,渴加麥門冬一升。
又方 治寒冷腹中痛方。(《短劇》云吳茱萸湯)
當(dāng)歸(二兩) 桂心 甘草 人參(各一兩) 生姜(五兩) 半夏 小麥(各一升) 吳茱萸(二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亦治產(chǎn)后虛冷。
又方 治冷氣脅下往來沖胸膈痛引脅背悶者方。
當(dāng)歸 桂心 人參 甘草 吳茱萸 芍藥 大黃(各二兩) 茯苓 枳實(shí)(各一兩) 干姜(三兩)
上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并治尸疰亦佳。(《外臺(tái)》仲景方無(wú)茯苓、枳實(shí)。)
又方 治久寒疾痼,胸腹中痛時(shí)下痢方。
當(dāng)歸(三兩) 附子(一兩) 干姜 甘草 柑皮(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治久寒宿疾,胸腹中痛,短氣時(shí)滯下痢方。
當(dāng)歸 桂心(各三兩) 干姜(四兩) 附子(一兩)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范汪無(wú)附子,有甘草二兩,云虛冷激痛甚者加黃 、芍藥各二兩。)
溫中當(dāng)歸湯
治心腹中痛發(fā)作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多熱,喜涎出,是蛔蟲咬也,二三劑后若不效有異,宜改方增損之。
當(dāng)歸 人參 干姜 茯苓 濃樸 木香 桂心 桔梗 芍藥 甘草(各二兩)
上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五服,日三。不耐木香者,以犀角一兩代之。
羊肉當(dāng)歸湯
治腹冷絞痛方。
羊肉(半斤) 當(dāng)歸(四兩) 干姜 橘皮 黃 芍藥 川芎 桂心 獨(dú)活 防風(fēng)(各一分) 吳茱萸 人參 甘草 干地黃 茯苓(各一分) 生姜(六分) 大棗(三十枚)
上十七味 咀,以水一斗半先煮羊肉,取一斗出肉,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溫暖。
溫脾湯
治腹痛臍下絞結(jié)繞臍不止方。
甘草 附子 人參 芒硝(各一兩) 當(dāng)歸 干姜(各三兩) 大黃(五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
生姜湯
治胸腹中猝痛方。
生姜(一斤取汁) 食蜜(半斤) 醍醐(四兩)
上三味微火上耗,令相得適寒,溫服三合,日三。
熨蒸法
凡心腹冷痛者,熬鹽一斗熨或熬蠶砂燒磚石蒸熨,取其里溫暖止蒸,土亦大
針灸法
凡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shí)眩仆,視有余不足,而調(diào)其俞。腎心痛先取京骨、昆侖發(fā)針,不已取然谷。胃心痛取大都、太白。脾心痛取然谷、太溪。肝心痛取行間、太沖。肺心痛取魚際、太淵。心痛引腰脊,欲嘔刺足少陰。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陰,不已取手少陰。
心痛腹脹,澀澀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心痛小腹?jié)M,上下無(wú)常處,溲便難,刺足厥陰。心痛氣短不足以息刺手太陰。心痛不可按煩心巨闕主之。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cè)上脘主之。心痛身寒,難以俯仰,心疝沖冒死不知人,中脘主之。心痛如針錐刺然谷及太溪主之。心腹中猝痛。石門主之。心疝暴痛取足太陰。心懊 微痛煩逆,灸心俞百壯。心痛如錐刀刺氣結(jié),灸膈俞七壯。心痛冷氣上灸龍頷百壯,在鳩尾頭上行一寸半,不可刺之。心痛惡氣上脅急痛,灸通谷五十壯,在乳下二寸。心痛暴絞急絕欲死,灸神府百壯,在鳩尾正心有忌。心痛堅(jiān)煩氣結(jié),灸太倉(cāng)百壯。心痛暴惡風(fēng)灸巨闕百壯。心痛灸臂腕橫紋三七壯,又灸兩虎口白肉際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