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ǚ蕉攀?,灸法三十六首)
小續(xù)命湯
治猝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
諸風服之皆驗,不虛方令人。
麻黃 防己(崔氏《外臺》不用) 人參 黃芩 桂心 白芍藥 甘草 川芎 杏仁(各一兩) 防風(一兩半) 附子(一枚) 生姜(五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瘥。有風疹家,天陰節(jié)變,輒合服之,可以防喑?!惨槐驹?,恍惚者,加茯神、遠志。如骨節(jié)煩疼,本有急》無川芎、杏仁,只十味。延年無防風。)
小續(xù)命湯
治中風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四肢緩急,遺矢便利。此與大續(xù)命湯同,偏宜產后失血并老小人。
麻黃 桂心 甘草(各二兩) 生姜(五兩) 人參 川芎 白術(前方用杏仁) 附子防己 芍藥 黃芩(各一兩) 防風(一兩半)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古今錄驗》無桂心,名續(xù)命湯,胡洽《千金翼》同。)
又方 治風歷年歲或歌、或哭、或大笑,言語無所不及方。
麻黃(三兩) 人參 桂心 白術(各二兩) 芍藥 甘草 防己 黃芩 川芎 當歸(各一兩)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
大續(xù)命湯
治肝癘風猝然喑啞。根據古法用大小續(xù)命二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方。
麻黃(八兩) 石膏(四兩) 桂心 干姜 川芎(各二兩) 當歸 黃芩(各一兩) 杏仁(七十枚) 荊瀝(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兩沸,掠去沫,下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又下荊瀝煮數沸,分四服,能言。未瘥后服小續(xù)命湯。舊無荊瀝,今增之,效如神。(《千金翼》有甘草。)
又方 治大風經臟,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癢不自知方。
獨活 麻黃(各三兩) 川芎 防風 當歸 葛根 生姜 桂心 茯苓 附子 細辛甘草(各一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減麻黃,不汗者根據方。上氣者,加吳茱萸二兩、濃樸一兩。干嘔者,倍加附子一兩。 者,加橘皮二兩。若胸中吸吸少氣者,加大棗十二枚。心下驚悸者,加茯苓一兩。若熱者,可除生姜加葛根。初得風未須加減,但且作三劑,停四五日,以后更候。視病虛實平論之行湯。行針根據穴灸之。
又方 治與前大續(xù)命湯同,宜產婦及老小等方。
麻黃 川芎(各三兩) 干姜 石膏 人參 當歸 桂心 甘草(各一兩)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臺》名續(xù)命湯,范汪同云,是張仲景方本欠兩味。)
西州續(xù)命湯
治中風痱(一作入臟),身體不知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識人,拘急背痛不得轉側方。
麻黃(六兩) 石膏(四兩) 桂心(二兩) 甘草 川芎 干姜 黃芩 當歸(各一兩) 杏仁(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黃,再沸掠去上沫,后下諸藥,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猶能自覺者,勿熟眠;可臥濃覆,小汗出已漸減衣,勿復大覆,可熟眠矣。前服不汗者,后復一升。汗后稍稍,五合一服,安穩(wěn)乃服,勿頓服也。汗出則愈,勿復服。飲食如常無禁忌,勿見風。并治上氣咳逆。若面目大腫,但得臥,服之大善。凡服此湯不下者,人口噓其背,湯則下過矣,病患先患冷汗者,不可服此湯。若虛羸人,但當稍與五合為佳。有輒行此湯與產婦及羸人,喜有死者,皆為頓服三升,傷多且湯濁不清故也。但得清澄而稍稍服,微取汗者,皆無害也。(胡洽方《古今錄驗》名大續(xù)命湯)
大續(xù)命散
治八風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頭眩不能自舉,起止顛倒;或臥苦驚如墮地狀,盜汗、臨事不起,婦人帶下無子。風入五臟,甚者恐怖,見鬼來收攝;或與鬼神交通,悲愁哭泣,忽忽欲走方。
麻黃 烏頭 防風 桂心 甘草 蜀椒 杏仁 石膏 人參 芍藥 當歸 茹(《翼方》作川芎) 黃芩 茯苓 干姜(各一兩)
上十五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再后加,以知為度。
續(xù)命煮散
治風無輕重,皆主之方。
麻黃 川芎 獨活 防己 甘草 杏仁(各三兩) 桂心 附子 茯苓 升麻 細辛 人參防風(各二兩) 石膏(五兩) 白術(四兩)
上十五味粗篩下,以五方寸匕納小絹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兩,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絕,慎風冷。大良吾嘗中風,言語蹇澀,四肢 曳,處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絕得愈。
排風湯
治男子婦人風虛濕冷,邪氣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其肝風發(fā)則面青,心悶亂,吐逆嘔沫,脅滿頭眩重,耳不聞人聲,偏枯筋急,曲 而臥。其心風發(fā)則面赤,翕然而熱,悲傷嗔怒,張目呼喚。其脾風發(fā)則面黃,身體不仁,不能行步,飲食失味,夢寐倒錯,與亡人相隨。其肺風發(fā)則面白,咳逆唾膿血,上氣奄然而極。其腎風發(fā)則面黑,手足不遂,腰痛難以俯仰,痹冷骨疼,諸有此候,令人心驚,志意不定,恍惚多忘。服此安心定志,聰耳明目。通臟腑、諸風疾悉主之。
白蘚皮 白術 芍藥 桂心 川芎 當歸 杏仁 防風 甘草(各二兩) 獨活 麻黃茯苓(各三兩) 生姜(四兩)
上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服一升,覆取微汗,可服三劑。
大八風湯
治毒風頑痹 曳,手腳不遂,身體偏枯,或毒弱不任?;蝻L入五臟,恍恍惚惚,多語善忘,有時恐怖?;蛑?jié)疼痛,頭眩煩悶。或腰脊強直不得俯仰,腹?jié)M不食,咳嗽。或始遇病時猝倒悶絕,即不能語便失音,半身不隨不仁沉重,皆由體虛恃少不避風冷所致方。
當歸(一兩半) 五味子 升麻(各一兩半) 烏頭 黃芩 芍藥 遠志 獨活 防風 川芎 麻黃 秦艽 石斛 人參 茯苓(各一兩) 杏仁(四十枚) 黃 紫菀(各一兩) 石膏(一兩) 甘草 桂心 干姜(各二兩) 大豆(一升,《翼方》云二合)
上二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酒二升合煮取四升,強人分四服,羸人分六服。
八風散
治八風十二痹。猥退半身不遂,歷節(jié)疼痛,肌肉枯燥,皮膚 動,或筋緩急痛不在一處。猝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錯,身上 瘰,面上起 或黃汗出,更相染漬,或燥或濕,顏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張,乍寒乍熱方。
麻黃 白術(各一斤) 羌活(三斤) 黃芩(一斤五兩) 大黃(半斤) 栝蔞根 甘草 欒荊天雄 白芷 防風 芍藥 天冬 石膏(各十兩) 山萸 食茱萸 躑躅(各五升) 茵芋(十四兩) 附子(三十枚) 細辛 干姜 桂心(各五兩) 雄黃 朱砂 丹參(各六兩)
上二十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初每日一服,三十日后,日再,五十日知,百日瘥,一年平復,長服不已佳。先食服。
小八風散
治迷惑如醉,狂言妄語,驚悸恐怖,恍惚見鬼,喜怒悲憂,煩滿顛倒,邑邑短氣不得語,語則失忘?;蛐耐磸乇?,不嗜飲食,惡風不得去帷帳,時復疼熱,惡聞人聲,不知痛癢,身悉振搖,汗出,猥退,頭重浮腫,抓之不知痛,頸項強直,口面 戾,四肢不隨不仁偏枯,攣掣不得屈伸,悉主之方。
天雄 當歸 人參(各五分) 附子 天冬 防風 蜀椒 獨活(各四分) 烏頭 秦艽 細辛 白術 干姜(各三分) 麻黃 五味子 桔梗 山萸 柴胡 莽草 白芷(各二分)
上二十味治下篩,合相得。酒服半方寸匕,漸至全匕,日三服,以身中覺如針刺狀,藥行也。
烏頭湯
治八風五尸惡氣游走胸心、流出四肢,來往不住,短氣欲死方。
烏頭 芍藥 干姜 桂心 細辛 干地黃 當歸 吳茱萸 甘草(各二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蒼耳散
治諸風方。當以五月五日午時干地刈取蒼耳葉,洗曝燥搗下篩,酒若漿服一方寸匕,日三。作散,若吐逆可蜜為丸,服十丸,準前計一方寸匕數也。風輕易治者,日再服。若身體有風處皆作粟肌出,或如麻豆粒,此皆為風毒出也??梢遭斸槾虧⑷ブ?,皆黃汁,出盡乃止。五月五日多取陰干之,著大甕中,稍取用之。此草辟惡。若欲看病省疾者,便服之,令人無所畏。若時氣不和,舉家服之。若病胃脹滿、心悶發(fā)熱即服之,并殺三蟲。腸痔,能進食,一周年服之佳,七月七、九月九皆可采用。
治心風虛熱,發(fā)即恍惚煩悶、半身不仁攣急方∶
荊瀝 竹瀝(各五升) 枸杞根白皮 麥冬(各一升) 香豉(三合) 人參 茯苓 梔子仁 黃芩 川芎 桂心 細辛 杏仁 防風 白蘚皮(各二兩) 生姜 石膏 甘草(各三兩)
上十八味 咀,以水二斗,和竹瀝、荊瀝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凡五劑間三日服一劑。(一用防己三兩)
治虛熱恍惚驚邪恐懼方∶
荊瀝(三升) 竹瀝(三升) 香豉(三合) 牛黃(十八銖) 麥冬 人參(各三兩)升麻 鐵精(各一兩) 天冬 龍齒 茯苓 梔子(各二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牛黃、鐵精,更煎五六沸,取一升七合分五服,相去十里久。
地黃煎
治熱風心煩悶及脾胃間熱不下食冷補方。
生地黃汁(二升) 枸杞根汁(三升) 生姜汁 酥(各三升) 荊瀝 竹瀝(各五升)天冬 人參(各八兩) 茯苓(六兩) 大黃 梔子仁(各四兩)
上十一味搗篩五物為散,先煎地黃等汁成煎,次納散藥攪和。每服一匕,日再漸加至三匕,覺利減之。
又方 黃芩 干藍 芍藥 鼠尾草(各三兩) 梔子仁 生葛(各六兩) 羚羊角(五兩)豉(一升,綿裹)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積熱風方∶
地骨皮 葳蕤 丹參 黃 麥冬澤瀉(各三兩) 清蜜 姜汁(各一合) 生地汁(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生地汁更緩火煮減一升,納蜜及姜汁又煮一沸,藥成,溫服三合,日再。
大防風湯
治中風發(fā)熱、無汗、肢節(jié)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方。
防風 當歸 麻黃 白術 甘草(各十八銖) 黃芩(三十銖) 干地黃 山茱萸 茯苓 附子(各一兩)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一服七合。大小便不利納大黃、人參各十八銖、大棗三十枚、生姜三兩,煮取三升,分三服。(深師加天冬一兩。)
大戟洗湯
治中風發(fā)熱方。
大戟 苦參(等分)
上二味為末,以藥半升,白酢漿一斗煮三沸,適寒溫洗之,從上下寒乃止立瘥。小兒三指撮漿水四升煮洗之。
金牙酒
療積年八風五疰,舉身 曳、不得轉側、行步跛 、不能收攝。又暴口噤失音、言語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腫痛流走不常、勞冷積聚少氣、乍寒乍熱,三焦不調,脾胃不磨飲 、結實逆害、飲食酢咽、嘔吐、食不生肌、醫(yī)所不能治者方。
金牙(碎如米粒,小絹袋盛) 干地黃 地膚子(無子用莖,蘇恭用蛇床子) 蒴 根 附子防風 細辛 莽草(各四兩) 羌活(一斤,胡洽用獨活) 蜀椒(四合)
上十味 咀,以絹袋盛,用酒四斗于瓷罌中漬,密閉頭,勿令泄氣。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此酒無毒,及可小醉,常令酒氣相接不盡,一劑病無不愈,又令人肥健。酒盡自可加諸藥各三兩,惟蜀椒五兩用酒如前,勿加金牙也。冷加干姜四兩。
服此酒勝灸刺。起三十年諸風 曳神驗。(《肘后》、《備急》用升麻、干姜各四兩,人參二兩,石斛、牛膝各五兩、不用蒴 根,為十四味。蘇恭不用地黃,為十三味。一方用蒺藜四兩
常山太守馬灌酒
除風氣、通血脈、益精華、定六腑、聰耳明目、悅澤顏色、頭白更黑、齒落更生。服藥二十日力勢倍,六十日志氣充盈,八十日能夜書,百日致神明。房中強壯如三十時,力能引弩。年八十人服之亦當有子。病在腰膝,悉主之方。
天雄(二兩,生用) 商陸根 躑躅 蜀椒(各一兩) 烏頭(一枚大者) 附子(五枚) 桂心白蘞 茵芋 干姜(各一兩)
上十味 咀,以絹袋盛,酒三斗漬,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去滓。初服半合,稍加至兩三合。搗滓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以知為度。夏日恐酒酸,以油單覆之下井中近水,令不酸也。(《千金翼》無商陸、桂心,為八味)
蠻夷酒
治久風枯攣三十年著床及諸惡風眉毛墮落方。
干地黃 獨活 丹參 石(各一兩) 麥冬 附子 甘遂(各二兩) 赤石脂(二兩半)干姜 蕪荑 芫花 柏子仁(各一合) 蘇子(一升) 蓯蓉 茯神(一作茯苓) 金牙 薯蕷 白術 杜仲 石南 牡荊子 山萸 款冬(各十八銖) 白芷 烏喙 烏頭 人參 野狼毒 蜀椒 防風 細辛 礬石 寒水石 牛膝 麻黃 川芎 當歸 柴胡 芍藥 牡蠣 桔梗 狗脊(《翼》作枸杞) 天雄(各半兩) 石斛 桂心(各六銖)
上四十五味 咀,以酒二斗漬,夏三日,春秋六日,冬九日,一服半合,密室中合藥,勿令女人、六畜見之,三日清齋乃合。(《千金翼》無川芎,云加大棗四十枚更佳)
又方 治八風十二痹偏枯不隨、宿食久寒虛冷、五勞七傷及婦人產后余疾、月水不調皆主之方。
石 桂心 白術 野狼毒 半夏 石南 白石脂 龍膽 續(xù)斷 芫花 代赭 白石英 茹 石葦 元參 天雄 山萸 防風 桔梗 藜蘆 卷柏 寒水石 細辛 烏頭 躑躅 蜀椒 白芷 秦艽 菖蒲(各一兩) 礬石 附子 遠志(各二兩) 石膏(二兩半) 蜈蚣(二枚)
上三十四味 咀,以酒二斗漬四日,服一合,日再。十日后去滓,曝干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以知為度。(胡洽四十二味無桂心、細辛、烏頭、躑躅、蜀椒,而有芒硝、恒山 黃芩、黃連、大黃、麻黃、地黃、前胡、甘草、菟絲子、芍藥、紫菀各一兩、杏二十枚同搗篩,絹袋盛,用水三斗、面三斤、黍米三斗作飯,根據釀酒法以藥袋置釀中,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三日,酒成服半雞子殼,日三服,曝藥為末,酒服方寸匕,以身體暖為度)
魯王酒
治風眩心亂、耳聾目暗、淚出、鼻不聞香臭、口爛生瘡、風齒瘰 、喉下生瘡、煩熱厥逆上氣、胸脅肩胛痛、手不能上頭、不能帶衣、腰脊不能俯仰、腳痹不仁、難以久立。八風十二痹、五緩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攣不可屈伸;賊風咽喉閉塞、哽哽不利或如錐刀所刺、行人皮膚中無有常處。久久不治,入人五臟,或在心下,或在膏肓,游走四肢,偏有冷處如風所吹,久寒積聚風濕,五勞七傷,虛損,百病悉主之方。
茵芋 烏頭 躑躅(各三十銖) 天雄 防己 石斛(各二十四銖) 細辛 牛膝 甘草 柏子仁 通草 桂心 秦艽 茵陳 山茱萸 黃芩 附子 瞿麥 干地黃 王不留行(胡洽作天冬,《翼方》作王蓀) 杜仲 澤瀉 石南 防風 遠志(各十八銖)
上二十五味 咀,以酒四斗漬十日,每服一合加至四五合,以知為度。(《千金翼》名此為魯公酒,有干姜。胡洽無防已,以絹囊盛藥,用水二斗、法曲二斤,同漬三四宿,出藥囊,炊二斗黍米納汁釀之,酒熟飲如雞子大,日二,稍飲,以知為度。)
又方 治風偏枯半死,行勞得風若鬼所擊,四肢不遂、不能行步、不自帶衣、攣 五緩六急,婦人帶下、產乳中風、五勞七傷。
干姜 躑躅 桂心 甘草 川芎 川斷 細辛 附子 秦艽 天雄 石膏 紫菀(各五兩) 葛根 通草 防風 柏子仁 巴戟天 石斛 石南 山萸 石龍芮(各四兩) 牛膝 天冬(各八兩) 烏頭(二十枚) 蜀椒(半斤)
上二十五味 咀,以水五升漬三宿;法曲一斤合漬秫米二斗,合釀三宿;去滓,炊糯米一斗,醞三宿。藥成先食服半合,日再,待米極消盡乃去滓,曝干末服。
獨活酒
治八風十二痹方。
獨活 石南(各四兩) 防風(三兩) 附子 烏頭 天雄 茵芋(各二兩)
上七味 咀,以酒二斗漬七日,每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
灸法
扁鵲云,治猝中惡風,心悶煩毒欲死。急灸足大趾下橫紋,隨年壯立愈。若筋急不能行者,內踝筋急灸內踝上四十壯,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壯立愈。若眼戴睛上插灸目兩 后二十壯。若不能語灸第三椎上百壯。若不識人灸季肋頭七壯。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壯,灸猝死亦良。治久風猝風緩急、諸風猝發(fā)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身冷直,或煩悶恍惚、喜怒無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張,始覺發(fā)動即灸神庭一處七壯,穴在印堂直上發(fā)際是。次灸曲差二處各七壯,穴在神庭兩旁各一寸半是。次灸上關二處各七壯,一名客主人穴,在耳前起骨上廉陷者中是。次灸下關二處各七壯,穴在耳前下廉動脈陷者中是。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穴在曲頰陷者中是。次灸廉泉一處七壯,穴在當頭直下骨后陷者中是。次灸囟會一處七壯,穴在神庭上二寸是。次灸百會一處七壯,穴在當頂上正中央是。次灸本神二處各七壯,穴在耳正直上入發(fā)際二分是穴(又作四分)。次灸天柱二處各七壯,穴在項后兩大筋外入發(fā)際陷者中是。
次灸陶道一處七壯,穴在大椎節(jié)下間是。次灸風門二處各七壯,穴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次灸心俞二處各七壯,穴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肝俞二處各七壯,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腎俞二處各七壯,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次灸膀胱二處各七壯,穴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是。次灸曲池二處各七壯,穴在兩肘外曲頭陷者中屈肘取之是。次灸肩 二處各七壯,穴在兩肩頭正中兩骨間陷者中是。次灸支溝二處各七壯,穴在手腕后臂外三寸兩骨間是。次灸合谷二處各七壯,穴在手大指虎口兩骨間陷者中是。
陷者中是。次灸陽輔二處各七壯,穴在外踝上絕骨端陷者中是。次灸昆侖二處各七壯,穴在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是。
治風灸上星及百會各二百壯,前頂二百四十壯、腦戶及風府各三百壯。一云治大風灸百會七百壯。治百種風。灸腦后項大椎平處兩廂量二寸三分,須取病患指寸量,兩廂各灸百壯得瘥。治風耳鳴。從耳后量八分半,里許有孔,灸一切風得瘥,狂者亦瘥,兩耳門前后各灸一百壯。治猝病惡風欲死、不能語及肉痹不知人。灸第五椎名曰藏輸,百五十壯,多至三百壯便愈。心俞穴在第五節(jié),(一云第七節(jié))對心橫三間寸,主心風腹脹滿,食不消化,吐血酸削,四肢羸露,不欲飲食,鼻衄目眩,KT KT 不明,肩頭脅下痛,小腹急,灸二三百壯。大腸俞在十六椎兩邊相去一寸半。主風腹中雷鳴、腸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強,或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灸百壯,三日一報。掖門在腋下攢毛中一寸,名太陽陰,一名掖間。灸五十壯,主風。絕骨在外踝上三寸,灸百壯,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