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廷弼,號芝崗,湖廣江夏人。軀長七尺余,少髯,有膂力,能左右射。年二十九,萬歷丁酉解元,戊戌進士,授保定府推官,召入為御史,特命巡撫遼東。辛亥,督學南畿,中蜚語歸。
己未,杜松等敗衄,神宗用御史楊鶴言,召公前往宣慰,隨授兵部侍郎,代楊鎬經(jīng)略遼東。賜劍,以八月初三受命,整頓年余。會熹宗立,與中朝議多不合,為閱科姚宗文構(gòu)退,而以袁應(yīng)泰代之。四閱月而遼陽亡。上忽思曰:假令熊廷弼在,豈壞至此。召公為兵部尚書。且賜手詔曰:汝當念先皇賜環(huán)之恩,朕在沖年,遘茲患難,勉為一出,以全君臣始終大義。
公赴召出關(guān),大司馬張鶴鳴設(shè)餞三十里外,冀有所囑。公手擊案曰:今日不得言邊事。鶴鳴由此銜公。乃慫恿巡撫王化貞以分公權(quán)。職方郎耿如杞、主事鹿善繼皆,阻經(jīng)袒撫,以公負才使氣,內(nèi)外忌之,遂以五千人守右屯,而化貞兵十三萬駐廣寧。辛酉十月,化真進兵,壬戌正月,河西陷。一時廷臣胥欲殺公,在獄四年,會楊忠烈劾珰黨,人謂稿出公手。時有蔣應(yīng)賜者,公門下將也。
化貞乘珰意,諜應(yīng)賜觀音經(jīng)后。有圖讖敗語,遂坐妖言棄市,牽及公。越三日,四鼓,中貴捧駕帖至。公沐浴整冠曰,我大臣也,死當拜旨,豈容草草,從容就戮。賦絕命詞曰:他日儻拊髀,安得起死魄。絕筆嘆可惜,一嘆天地白。后輔臣韓爌為之訟冤,得賜歸葬。
譯文及注釋
熊廷弼,號芝崗--上一段附記經(jīng)略里面計六奇明明寫的岡,湖廣江夏人。身高七尺有余,胡須少,有臂力,能左右開弓。萬歷丁酉年(1597年)解元,時年29歲。萬歷戊戌年(1598年)進士,授保定府推官。后召入朝廷為御史,特命巡撫遼東。萬歷辛亥年(1611年)督學南京,被人誹謗而歸鄉(xiāng)。
萬歷己未年(1619年),杜松等敗于薩爾滸,神宗皇帝采納了御史楊鶴的建議,召熊廷弼前往遼東宣慰,隨即授兵部侍郎,代替楊鎬經(jīng)略遼東,并賜尚方寶劍。熊廷弼于己未年8月初三受命,整頓軍備年余,到熹宗皇帝即位,熊廷弼因與朝廷中各大員意見不合--其實就是東林黨覺得熊廷弼干的事情很簡單,我也行,于是就來搶功勞--被閱科姚宗文構(gòu)陷去職,袁應(yīng)泰任遼東經(jīng)略。僅僅4個月后,遼陽失陷。熹宗皇帝想起熊廷弼,說:如果熊廷弼在,遼事豈會敗壞至此。于是召熊廷弼,授兵部尚書銜,并賜手詔道:朕以沖齡即位,便遭遇邊患,請你念到先帝之恩,勉為其難,出鎮(zhèn)遼東,全你我君臣之義。--從上述描寫看天啟也算明白人了,可惜明朝到天啟君權(quán)已經(jīng)很弱了,好多事情由不得他了--
于是熊廷弼奉詔出關(guān)。兵部尚書張鶴鳴于城外30里設(shè)宴送別,席間正要叮囑些遼東邊事,熊廷弼拍案道:今天不要說邊事。張鶴鳴因此懷恨在心,慫恿支持王化貞與熊廷弼爭權(quán)。職方司郎中耿如杞、兵部主事鹿善繼--2個東林黨徒,都偏袒王化貞、為難熊廷弼。熊廷弼自負有才、意氣洋洋,朝廷內(nèi)外都嫉恨他,最終只能率5000人守右屯,而王化貞率兵13萬駐守廣寧。天啟辛酉年(1622年)10月,王化貞進兵,壬戌年(1623年)正月,河西失陷。一時朝廷中大臣胥吏皆欲殺熊廷弼而甘心。熊廷弼在獄中4年,剛好遇到楊漣彈劾閹黨,有人傳說彈劾稿出自熊廷弼之手。當時有叫蔣應(yīng)晹?shù)娜?,是熊廷弼門下家將。
王化貞順應(yīng)閹黨之意,誣陷蔣應(yīng)晹家中觀音經(jīng)后有圖讖之語,蔣應(yīng)晹因此以謠言棄市,牽連了熊廷弼。過了3天,宦官手持駕帖于4更天到了詔獄宣布熊廷弼獲斬、傳首九邊,熊廷弼沐浴整頓衣冠道:我為朝廷大臣,應(yīng)當領(lǐng)旨謝恩后再死,怎能草草了事。于是從容受刑。臨行前有絕命詩道:他日儻拊髀,安得起死魄?絕筆嘆可惜,一嘆天地白。后來輔臣韓爌為其鳴冤,朝廷賜其歸葬。
熊廷弼有邊才,可惜得罪的人太多了,東林黨要搞他,閹黨也要搞他,不死都難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