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黃帝曰:夫百病之所以生者,必起于燥濕、寒暑、風(fēng)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氣合而有形,得臟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時之氣使然。
黃帝曰:愿聞四時之氣。岐伯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yīng)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
黃帝曰:其時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應(yīng)四時之氣,臟獨主其病者,是必以臟氣之所不勝時者,甚;以其所勝時者,起也。
黃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順天之時而病可與期,順者為工,逆者為粗。
黃帝曰:善,余聞刺有五變,以主五輸。愿聞其數(shù)。岐伯曰:人有五臟,五臟有五變。五變有五輸,故五五二十五輸,以應(yīng)五時。
黃帝曰:愿聞五變。岐伯曰:肝為牡藏,其色青,其時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為牡藏,其色赤,其時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脾為牝藏,其色黃,其時長夏,其日戊己,其音宮,其味甘;肺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時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腎為牝藏,其色黑,其時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為五變。
黃帝曰:以主五輸奈何?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滎;時主夏刺輸;音主長夏,長夏刺經(jīng);味主秋,秋刺合。是謂五變,以主五輸。
黃帝曰:諸原安和,以致六輸。岐伯曰:原獨不應(yīng)五時,以經(jīng)合之,以應(yīng)其數(shù),故六六三十六輸。
黃帝曰:何謂藏主冬,時主夏,音主長夏,味主秋,色主春。愿聞其故。岐伯曰: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于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于音者,取之經(jīng);經(jīng)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jié)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謂五變也。
譯文及注釋
黃帝說:百病的最初生成,一定是由于燥濕、寒暑、風(fēng)雨等外界變化和陰陽、喜怒、飲食居住失常等內(nèi)傷所致,邪氣合而入體,就會有脈癥顯現(xiàn),邪氣入臟,就會引起名稱不同的疾病,我已經(jīng)知道這些情況了。而各種疾病,病人大多是早晨感覺神氣清爽,白天安靜,傍晚病情加重,夜間最嚴(yán)重,這是為什么?
岐伯說:這是由于四季的氣候變化造成的。
黃帝說:我想了解四季的氣候變化情況。
岐伯說:春天生發(fā),夏天成長,秋天收斂,冬天閉藏,這是四季的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人體也是與之相應(yīng)。將一日分為四時,早晨則為春天,中午則為夏天,傍晚則為秋天,夜半就是冬天。早晨人體正氣開始上升,病氣衰落,所以病人早晨神氣清爽;中午人體正氣成長至盛,正氣盛就會勝過邪氣,所以白天病人安靜;傍晚人體正氣開始衰落,邪氣開始生長,所以,病人病情加重;夜半人體正氣閉藏,邪氣獨占全身,所以病情此時最重。
黃帝問:疾病變化時常與前述的情況不合,這是為什么?
岐伯說:這是因為病與四時之氣不相應(yīng),某一內(nèi)臟單獨生了病的緣故,這種情況在臟氣所屬之五行被時日所屬之五行所克時,病情加重,在臟氣所屬之五行與時日所屬之五行相同或克時日所屬之五行時,病情好轉(zhuǎn)。
黃帝問:怎么樣治療呢?
岐伯說:順應(yīng)自然界時日的五行屬性的變化加以治療,疾病就可望治愈。能夠順應(yīng)自然界時日的五行屬性變化來治病的醫(yī)生就是高明的醫(yī)生,不能順應(yīng)這種變化來治病的醫(yī)生就是粗陋無知的醫(yī)生。
黃帝說:說得對。我聽說針刺之法有五種變化,來針刺井、滎、輸、經(jīng)、合五種腧穴,我想知道其中的規(guī)律。
岐伯說:人有五臟,五臟有五時、五行、五音、五色、五味這五類變化,每類變化都有五種腧穴與之相應(yīng),所以有五五二十五個腧穴與五季相應(yīng)。
黃帝說:我想要了解五臟的五種變化。
岐伯說:肝屬木,為陰中之少陽,是牡臟,在五色里為青,在五時中為春,在五音中為角,在五味中為酸,在日為甲乙。心屬火,為陽中之太陽,是牡臟,在五色里為赤,在五時里為夏,在日為丙丁,在五音中為徵,在五味中為苦。脾屬土,為陰中之至陰,是牝臟,在五色中為黃,在五時中為長夏(即六月),在日為戊己,在五音中為宮,在五味中為甜。肺屬金,為陽中之少陰,是牝臟,在五色中為白,在五音中為商,在五時中為秋,在日為庚辛,在五味為辛。腎屬水,屬陰中之太陰,是牝臟,在五色中為黑,在五時中為冬,在日為壬癸,在五音中為羽,在五味中為咸。以上就是五臟的五變。
黃帝問:五臟的五變所主的五個腧穴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五臟主冬,所以冬季針刺五臟的井穴;五色主春,所以春季針刺五臟的滎穴;五時主夏,所以夏季針刺五臟的腧穴;五音主長夏,所以長夏時節(jié)針刺五臟的經(jīng)穴;五味主秋,所以秋季針刺五臟的合穴。這就是所謂的五變所主的五腧穴。
黃帝問:各個原穴如何配合,才能將井、滎、腧、經(jīng)、合、原六個腧穴都配合好呢?
岐伯說:原穴唯獨與五時不相應(yīng)和,而是歸屬于本經(jīng)的經(jīng)穴來配合,以對應(yīng)五變主五腧的數(shù)目,因此仍是六六三十六個腧穴。
黃帝說:什么叫五臟主冬,五時主夏,五音主長夏,五味主秋,五色主春?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疾病在五臟的,取井穴針刺;疾病顯現(xiàn)在氣色上的,取滎穴針刺;病情時輕時重的,取輸穴針刺;疾病影響聲音變化的,取經(jīng)穴針刺,特別是在經(jīng)脈盛滿而有淤血的情況下;疾病在胃,以及由于飲食不加節(jié)制所致的病,取合穴針刺。因為胃病及由于飲食不加節(jié)制所致的病都與食之五味有關(guān),所以稱為味主合。以上就是所謂的五病的針刺法則。
參考資料:
1、張云昌 孟蓬生等.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29836435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