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刺之要,官針最妙。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淺針深,內(nèi)傷良肉,皮膚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病大針小,氣不泄瀉,亦復為敗。失針之宜。大者瀉,小者不移。已言其過,請言其所施。
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以镵針于病所,膚白勿取。病在分肉間,取以圓針于病所。病在經(jīng)絡痼痹者,取以鋒針。病在脈,氣少,當補之者,取以鍉針,于井滎分俞。病為大膿者,取以鈹針。病痹氣暴發(fā)者,取以圓利針。病痹氣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針。病在中者,取以長針。病水腫不能通關節(jié)者,取以大針。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瀉于井滎分俞,取以四時。
凡刺有九以應九變。一曰俞刺,俞刺者,刺諸經(jīng)滎俞臟俞也;二曰遠道刺,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經(jīng)刺,經(jīng)刺者,刺大經(jīng)之結絡,經(jīng)分也;四曰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六曰大瀉刺,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
凡刺有十二節(jié),以應十二經(jīng)。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針之也。二曰報刺,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nèi)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齊刺,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五曰揚刺,揚刺者,正內(nèi)一,傍內(nèi)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搏大者也。六曰直針刺,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七曰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稀發(fā)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陰刺,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陰也。十一曰傍針刺,傍針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贊刺,贊刺者,直入直出,數(shù)發(fā)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
脈之所居,深不見者,刺之微內(nèi)針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脈氣也。脈淺者,勿刺,按絕其脈,乃刺之,無令精出,獨出其邪氣耳。
所謂三刺,則谷氣出者。先淺刺,絕皮以出陽邪,再刺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間也;已入分肉之間,則谷氣出。故制法曰:始刺淺之,以逐邪氣而來血氣,后刺深之,以致陰氣之邪,最后刺極深之,下谷氣。此之謂也。故用針者,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也。
凡刺有五以應五臟,一曰半刺,半刺者,淺內(nèi)而疾發(fā)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取皮氣,此肺之應也。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jīng)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三曰三曰關刺,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一曰豈刺。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于分肉之間,以取肌痹,脾之應也。五曰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深內(nèi)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
譯文及注釋
針刺之緊要,以用針最為關鍵。九針的使用,各有它適應的范圍,長的,短的,大的,小的,各有應用之法。如果用不得法,病就不能治好。病邪淺的如果刺深了,會損傷內(nèi)部好肉,引起皮膚化膿;病邪深的如果刺淺了,不但不能排除病邪,反而會釀成大的瘡瘍;小病用大針,氣瀉過甚,病情必定加重;重病用小針,邪氣得不到疏瀉,以后也要壞事。因此,針刺要適當運用,誤用大針會傷正氣,誤用小針則病邪不去。上面已經(jīng)講了針刺的過錯,再說一說它的正確使用方法。
病在皮膚淺表而無固定的地方,可以用镵針治療;如果患部皮膚蒼白,就不能夠用镵針了。病在肌肉或肌腱之間,應用員針來治療。病在經(jīng)絡,久而形成痼痹的,應用鋒針來治療。病在經(jīng)脈,氣不足當用補法的。應用針壓按井、滎、分輸各穴?;驾^重膿瘡的,應該用鈹針排膿治療。對急性發(fā)作的痹癥,可以用員利針治療?;急圆《弁床恢沟?,可用毫針治療。病已深入身體內(nèi)部的,可以用長針治療?;妓[而關節(jié)間氣滯不通的,可以用大針治療。病在五臟痼留不愈的,可以用鋒針治療,在井、滎等腧穴用瀉法,在取穴時,要根據(jù)四季的變化而分別使用。
針刺有九種方法,以適應九種不同的病變。第一種叫做腧刺。腧刺,是針刺十二經(jīng)在四肢的井、滎、輸、經(jīng)、合各穴及背部的臟腑腧穴。第二種叫做遠道刺。遠道刺,是病在身體上部,針刺足三陽經(jīng)下肢的腧穴。第三種叫做經(jīng)刺。經(jīng)刺,就是針刺深部大經(jīng)在體表所能觸到的硬結或壓痛。第四種叫做絡刺。絡刺,就是刺皮下淺處的小靜脈。第五種叫做分刺。分刺,就是針刺肌肉和肌肉凹陷間隙處。第六種叫做大瀉刺。大瀉刺,就是針刺癰瘍。第七種叫做毛刺。毛刺,就是針刺皮膚表層的痹癥。第八種叫做巨刺。巨刺,就是左面有病針刺右邊的穴位,右邊有病針刺左面的穴位。第九種叫做焠刺。焠刺,就是用燒熱的火針來治療痹癥。
針刺有十二節(jié),以適應十二經(jīng)的不同疾病。第一種叫做偶刺。偶刺,是用手對著胸部和背部,正當痛之所在,一針刺前胸,一針刺后背,以此治療心痹,刺時針尖要向兩旁斜刺,以免損傷內(nèi)臟。第二種叫做報刺。報刺,是刺疼痛無固定部位而上下游走的疾病,垂直刺入,不立即拔針,而用左手隨著病痛所在,按其痛處,然后拔出針,再如法刺之。第三種叫做恢刺?;执?,是直刺在筋的旁邊,用提插的方法,或向前或向后,舒緩筋急之象,可以治療筋痹之病。第四種叫做齊刺。齊刺,是在病處的正中直刺一針,左右兩旁各刺一針,可以治療寒痹邪小而長期不愈的疾病。第五種叫做陽刺。陽刺,是在病所正中刺一針,在周圍刺四針,都用淺刺,可以治療寒氣比較廣泛的疾病。第六種叫做直刺。直刺,是用手捏起皮膚,將針沿皮直入,可以治療寒氣較淺的疾病。第七種叫做輸刺。輸刺,是直入直出,發(fā)針快而刺入較淺,可以治療氣盛熱重的疾病。第八種叫做短刺。短刺,是治療骨痹病的一種刺法,慢慢進針,并稍微搖動針體再深入,直達骨的附近,然后上下提插以摩其骨。第九種叫做浮刺。浮刺,是從旁斜刺浮淺的肌表,可以治療肌肉攣急而屬于寒性的疾病。第十種叫做陰刺。陰刺,是兩股內(nèi)側左右都刺,可以治療寒厥病,必須取足內(nèi)踝后足少陰腎經(jīng)的太溪穴。第十一種叫做傍刺。傍刺,是直刺傍刺各一針,可以治療長久不愈的痹癥。第十二種叫做贊刺。贊刺,是直入直出,速發(fā)針而淺刺,使之出血,這種刺法可以治療癰腫。
脈在深部而不現(xiàn)于外的,針刺時要輕微地刺入,并且留針時間要長些,這是為了引導孔穴里的脈氣。經(jīng)脈在淺部,不要急刺,應先按絕其穴中之脈,避開血管,才可進針,勿使精氣外泄,而只是除去邪氣而已。所謂“三刺”則谷氣出的刺法,是先從淺處刺透皮膚,以渲泄衛(wèi)分的邪氣;再刺是渲泄營分的邪氣,稍微刺深一點,透過皮膚,接近肌肉,而不在分肉之間;最后到達分肉之間,谷氣就會瀉出。所以《刺法》上說:開始淺刺,可以驅逐衛(wèi)分的邪氣而使正氣暢通;接著深刺,以渲散陰分的邪氣;最后刺到極深,即可得見谷氣。這就是一刺之中有三刺的方法。因此,用針的人,如不明白不同年份氣之所加的道理,以及血氣盛衰虛實所引起的疾病情況,就不能稱為一個好的醫(yī)生。
刺法有五種,用以適應與五臟有關的病變。第一種叫做半刺。半刺,是淺刺而出針很快的一種方法,不損傷肌肉,就象拔去一根毛發(fā)一樣,可以疏泄皮膚表層的邪氣。這種刺法和肺相應。第二種刺法叫做豹文刺。豹文刺是一種多刺的方法,刺點象豹的斑紋一樣,在患部的左右前后針刺,以刺中絡脈為標準,可以消散經(jīng)絡中的積血。這種刺法與心臟相應。第三種刺法叫做關刺。關刺是直針刺入四肢的關節(jié)部分,可以治療筋痹,刺時千萬不可出血。這種刺法與肝臟相應。它又叫淵刺,或叫豈刺。第四種刺法叫做合谷刺。合谷刺是正刺一針,左右斜刺二針,象雞足一樣,刺在分肉之間,可以治療肌痹病。這種刺法與脾臟相應。第五種刺法叫做輸刺。輸刺是直入直出,深刺至骨的附近,可以治療骨痹病。這種刺法與腎臟相應。
參考資料:
1、張云昌 孟蓬生等.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29836435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