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議曰:代有詭詐反為忠信者也。抑亦通變適時,所謂:見機(jī)而作,不俟終日也。)
孔子曰:“君子貞而不諒?!庇衷唬骸靶沤诹x,言可覆也?!庇墒茄灾?,唯義所在,不必信也。(議曰:微哉!微哉!天下之事也,不有所廢則無以興。若忠于斯,必不誠于彼,自然之理矣。由是觀之,則吾之所謂忠,則彼之所謂詐也。然則忠之與詐,將何而取定哉?抑吾聞之:夫臣主有大義,上下有定分,此百代不易之道也。故欲行忠,觀臣主之義定;欲行信,顧上下之分明。茍分義不愆于躬,雖譎而不正可也。)何以明之?
葉公問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其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有直躬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p>
楚子圍宋,宋求救于晉。晉侯使解楊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编嵢饲舳I(xiàn)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將殺之,使與之言曰:“爾既許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無信,汝則棄之,速即爾刑!”對曰:“臣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利,謀不失利,以衛(wèi)社稷,民之主也。義無二信,信無二命。君之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無殞,又何賂乎?臣之許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祿也!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考,成也。),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歸。
(韓子曰:“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訐之官,令尹曰:“必殺之!”以為直于君而曲于父,執(zhí)其子而罪之。以是觀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魯人從君戰(zhàn),三戰(zhàn)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死莫之養(yǎng)也?!敝倌嵋詾樾?,譽(yù)而用之。以是觀之,夫父之孝子,君之北人也。故令尹誅,而楚奸不止;聞仲尼之賞,魯人易降。此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而人主兼舉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幾矣。)
顏率欲見公仲,公仲不見。顏率謂公仲之謁者曰:“公仲必以率為偽也,故不見率。公仲好內(nèi),率曰好士;公仲嗇于財,率曰散施;公仲無行,率曰好義。自今以來,率且正言之而已矣?!惫僦]者以告公仲,公仲遽起而見之。(議曰:語稱“惡訐以為直”者,《易》曰:“君子以遏惡揚(yáng)善。”若使顏率忠正,則公仲之惡露。故顏率詐偽,公仲之福。)
齊伐燕,得十城。燕王使蘇秦說齊,齊歸燕十城。蘇秦還燕,人或毀之曰:“蘇秦左右賣國,反復(fù)之臣也,將作亂?!毖嗤跻馐柚?,舍而不用。蘇秦恐被罪,入見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無尺寸之功,而王親拜之于廟,禮之于庭。今臣為王卻齊之兵,而功得十城,宜以益親。今來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傷臣于王者。且臣之不信,王之福也(燕王亦嘗謂蘇代曰:“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贝鷮υ唬骸爸艿刭v媒,為其兩譽(yù)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然周之俗,不自為娶妻。且夫處女無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炫,弊而不售,順而無毀,則售而不弊者,唯媒耳。且事非權(quán)不立,非勢不成。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耳。訑,因土和反。)。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王,可乎?”燕王曰:“可也?!?/p>
蘇秦曰:“有此臣,亦不事王矣。孝如曾參,義不離其親、宿昔于外,王又安得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義不為孤竹君之嗣,不肯為武王之臣,不受封侯,而餓死于首陽之下。有廉如此者,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進(jìn)取于齊哉?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柱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有信如此,何肯揚(yáng)燕、秦之威,卻齊之強(qiáng)兵哉(韓子曰:“夫許由、積牙、卞隨、務(wù)光、伯夷、叔齊,此數(shù)人者,皆見利不喜,臨難不恐。夫見利不喜,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雖嚴(yán)刑無以威之。此謂不令之人,先古圣王,皆不能臣。當(dāng)今之代,將安用之?”)。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以為人也,皆自覆之術(shù),非進(jìn)取之道也。且三王代興,五霸迭盛,皆不自覆。君以自覆為可乎?則齊不益于營丘,足下不窺于邊城之外(昔鄭子產(chǎn)獻(xiàn)入陳之捷于晉,晉人問曰:“何故侵???”對曰:“先王之命,惟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國一同。由是以殺,今大國多數(shù)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大焉?”晉人不能詰也。)。且臣之有老母于東周,離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術(shù),而行進(jìn)取之道。臣之趨,固不與足下合者。足下者,自覆之君也;仆者,進(jìn)取之臣也。臣所謂以忠信得罪于君也?!?/p>
燕王曰:“夫仆信,又何罪之有也?”對曰:“足下不知也。臣鄰家有遠(yuǎn)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歸,其私者憂之,其妻曰:‘公勿憂也。吾已為藥酒待之矣?!蠖?,夫至,妻使妾奉卮酒進(jìn)之。妾知其藥酒也,進(jìn)之則殺主父,言之則逐主母,乃佯僵棄酒,主父大怒而笞之。妾之棄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也。臣之事,適不幸而類妾之棄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義益國,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說齊,曾不欺之也。后之說齊者,莫如臣之言,雖堯、舜之智,不敢取之?!毖嗤踉唬骸吧疲 睆?fù)厚遇之。
由是觀之,故知譎即信也,詭即忠也。夫詭譎之行,乃忠信之本焉。
譯文及注釋
[有這樣一種說法:“世上有一種詭詐,反而被認(rèn)為是忠實(shí)誠信的。”這就是所謂通權(quán)達(dá)變的智慧。抓住適當(dāng)?shù)臅r機(jī),大膽去做,不要今日等明日,終成磋跎。]
孔子說:“君子講大信,卻不講小信。”孔子還說:“所守的諾言符合道義,就可以履行諾言?!保ㄗg者按,這是孔子的弟子有子的話,作者這里誤記,原文見《論語·學(xué)而》)由此看來,應(yīng)當(dāng)只看是不是符合道義,不一定非要講求信守諾言。[趙子說:玄妙啊,玄妙?。∵@天下的事情。如果該罷廢的不罷廢,那么該興盛的也就不能興盛了。如果你忠于這個人,就一定對那個人不忠誠。這是不待證明的道理。由此看來,從這個人的角度看來是忠,從那個人的角度看來就是詐。那么,忠與詐又該如何界定和評判呢?然而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臣子與君主的關(guān)系有公認(rèn)的大義,上下級之間的關(guān)系有明確的職分,這是百代不變的大道理。所以,要行忠義,就看是否符合君臣之大義,要行誠信,就看是否符合上下級的職分。如果職分和大義不虧于身,即使使用橘詐而不那么正大光明的手段也是可以的。]怎么能說明這個道理呢?
葉公曾對孔子說:“我的鄉(xiāng)里有個坦白直率的人,他父親偷了羊,他便告發(fā)?!笨鬃诱f:“我的鄉(xiāng)里的坦白直率和你的鄉(xiāng)里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這才是直率?!?/p>
楚國圍攻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國的國君派解揚(yáng)出使宋國,讓宋國不要投降楚國,告訴宋國:“晉國已全軍出動,就要趕到了?!苯鈸P(yáng)途經(jīng)鄭國時被鄭國俘獲,獻(xiàn)給了楚國,楚王用豐厚的財物收買解揚(yáng),讓他對宋國傳達(dá)與使命相反的話。解揚(yáng)應(yīng)允了。待到解揚(yáng)登上攻城的樓車,喚出宋國的人,傳告的卻仍然是晉國國君命令他傳告的話。楚王要?dú)⑺?,并派使者對他說:
“你已經(jīng)應(yīng)許了我,卻又背叛了你的許諾,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我不講信用,是你背棄了諾言,只好立即請你上斷頭臺?!苯鈸P(yáng)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君王制定并發(fā)布正確的命令就是義,臣子承擔(dān)并貫徹執(zhí)行君主的命令就是信。臣下的信用必須以負(fù)載君主之義為前提,以此行事才于國家有利。
故臣子的一切謀劃,都不能損害國家利益,以此來捍衛(wèi)自己的國家,這是卿大夫的本分。國君發(fā)布的命令,不能互相矛盾。臣下也不能執(zhí)行兩種互相矛盾的命令。你用財物來收買我,證明你不懂這個道理。我從我的君主那里接受命令出使宋國,只有一死報國,決不會使君命毀在我的手里,豈能用財富收買得呢?我所以假意應(yīng)允你,是為了完成我們國君的命令,犧牲自己能完成君命,是做臣下的福份。我們君主能有誠信之臣,我作為臣下能夠完成任務(wù),是死得其所,此外還有什么可求的呢!”楚王便放他回歸晉國。
[韓非子說:“楚國有個直率的人,他父親偷了羊,他去向官吏告發(fā),宰相說:‘一定要?dú)⒘怂?!’認(rèn)為他是對國君忠誠而對父親不忠誠,因而把兒子抓起來治了罪。由此看來,一方面是國君的忠臣,另一方面卻是父親的逆子。魯國有一個人跟隨國君去打仗,打幾次逃幾次??鬃訂査麨槭裁刺优?,他回答說:‘我家中有老父親,我死了,就沒人養(yǎng)活他了。’孔子認(rèn)為他是孝子,向國君舉薦他,因此受到重用。由此看來,一方面是父親的孝子,另一方面又是國家的逃兵。所以宰相殺了告發(fā)父親的人,楚國的壞人卻未減少,聽到孔子的稱贊而魯國的人容易投降。從這可以看出,上層與下層的利益竟有如此的差異。因而國君既要推許百姓的利己行為,又企圖求得國家的福澤,是必然不能實(shí)現(xiàn)的。]
顏率想謁見公仲,公仲不愿見他,顏率便對公仲的近待說:“公仲一定認(rèn)為我是一個不誠實(shí)的人,所以才不見我。公仲好色,我卻說他禮賢下士;公仲嗇吝小氣,我卻說他仗義疏財;公伸品行不好,我卻說他主持正義。從今以后,我將只好說真話了?!惫俚慕贪杨伮蔬@番話告訴公仲,公仲立刻站起來,接見了顏率。[《論語》上講過:“討厭那些以揭發(fā)別人來顯示自己正直的人?!薄兑捉?jīng)》上說:“有道德的人,要禁止奸惡,舉揚(yáng)善良。”
假使顏率忠實(shí)正直,那么公仲的丑惡品德就會暴露于外。所以顏率的詭詐和不誠實(shí)恰恰是公仲的福分。]
齊國攻伐燕國,奪取了燕國十座城邑。燕王派蘇秦出使齊國游說齊王,齊國把十座城邑又歸還給燕國。蘇秦回到燕國后,國內(nèi)有人在燕王面前毀謗蘇秦說:“蘇秦是一個翻云復(fù)雨的賣國賊,反復(fù)無常的奸臣,恐怕將來他會作亂?!毖嗤鮾?nèi)心也有意疏遠(yuǎn)他,不想再重用他了。蘇秦恐怕被加罪,人見燕王說:“我本來是東周王城郊外的鄙野之人,并無半點(diǎn)功勞,可是大王在宗廟之內(nèi)隆重地授予官職,在朝庭內(nèi)給予崇高的禮遇。如今我為大王退去齊國的軍隊,收回十城的國土,建立了大功,本應(yīng)更加受到信任才對??墒俏胰缃駳w來,大王卻不加官于我,其原因,必然有人用不守信用的罪名在大王面前中傷我。然而,我的不守信用,正是大王的福分??![燕王也曾對蘇代說:
“我非常不喜歡欺騙人的話?!碧K代回答說:“東周的風(fēng)俗是看不起媒人的,因為他們兩頭說好話。到了男方家中就說:‘姑娘長得非常美!’到了女方家中,又說:‘男方家中十分富有?!欢?,東周的風(fēng)俗又不能親自娶妻,而且,姑娘沒有媒人說媒,即使老了也嫁不出去。如果不用媒人,到處去自夸如何美貌,那就會讓人恥笑,更嫁不出了。只有順應(yīng)這種風(fēng)俗,不說壞話,只說好話,既能把姑娘嫁出去,又不致招人恥笑,也只有媒人能做到。而且,如果不憧通權(quán)達(dá)變,事情一定辦不成,不懂順應(yīng)形勢,一定辦不好。能讓人坐享其成的,只有欺騙人的人??!](蘇秦接著說)假使我守信用,就象古代尾生那樣,廉潔就象伯夷那樣,孝敬父母就象曾參那樣,以三個人那樣的高潔品行來侍奉大王,你認(rèn)為可以嗎?”燕王說:“那當(dāng)然好啦!”蘇秦說:
“有這樣品行的臣子,就不會來侍奉你了。孝敬父母就象曾參一樣,抱定不離父母身邊才是孝子的道理,連在外面過夜都不肯,你又怎能讓他不遠(yuǎn)千里來侍奉弱小的燕國及其地位并不穩(wěn)固的國王呢?廉潔自好就象伯夷那樣,為了高義之名,連孤竹國國君的繼承人都不愿做,連周武王的臣子都不愿當(dāng),甘心餓死在首陽山之下,你又怎能讓他步行千里到齊國游說,建功立業(yè)來博取功名富貴呢?守信用就象尾生那樣,與女子約會在橋梁下面的柱子旁邊,女子未能按時赴約,大水來了,也不離開,最后抱著柱子淹死了。這樣的人,他怎么肯極力吹噓燕國、秦國的聲威以嚇退齊國強(qiáng)大的軍隊呢?[韓非說:“許由、續(xù)牙、卞和、隋候、務(wù)光這幾個人,都是看到厚利不喜歡,遇到危難不畏懼的人。如果見到厚利也不喜歡,那么賞賜再重也不會對他起作用;如果遇到危難不畏懼,即使用嚴(yán)刑峻法來脅迫他,也不會達(dá)到目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無法使用的人。連古時的圣明之君都不能使他們臣服,當(dāng)今之世,他們又有什么用呢?”]再者說,講信義,是用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不是為別人效力的,是為自我保存而不是為建功立業(yè)的。然而夏、商、周三代圣王相繼而起,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相繼稱霸,都不是為自我保存,你認(rèn)為自我保存是對的嗎?那么齊王遠(yuǎn)在營丘(今山東臨淄,當(dāng)時是齊國都城)就足以使你不敢窺硯邊境之外的地方。[過去鄭國的子產(chǎn)向晉國報告入侵陳國勝利的消息。晉國的國君問他:“為什么要欺負(fù)小國?”子產(chǎn)回答說:“根據(jù)先王的遺命,只看誰有罪過,而不管它是大國小國,都要治它們的罪。再說,過去大子的領(lǐng)地方圓千里,諸侯國的領(lǐng)地方圓百里,以下依次遞減。而如今大諸侯國的領(lǐng)地大都已經(jīng)方圓千里了。假如不侵占小國的領(lǐng)地,怎么能使自己的國土擴(kuò)大呢?”晉國國君也就無法再責(zé)難他。]再者說,我還有老母親遠(yuǎn)在東周故鄉(xiāng),我離開老母侍奉你,拋開自我保存之道來建功立業(yè),我所追求的本來是不符合你的意愿的。你不過是只求自我保存之君,而我卻是建功立業(yè)之臣。我就是人們所說的因為太忠誠了才得罪了君主的人啊?!毖嗤跽f:“忠誠守信又有什么過錯呢?”蘇秦回答說:“你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我有一個在遠(yuǎn)處做官的鄰居,他的妻子有了外遇,在丈夫?qū)⒁丶視r,那個情夫很擔(dān)憂,而妻子卻說:‘用不著擔(dān)心,我已經(jīng)準(zhǔn)備下藥酒等著他了?!^了二天,丈夫回來了,妻子就讓侍妾捧著藥酒給他喝。
侍妾心知這是藥酒,給男主人喝下去,就會毒死他;說出真相吧,女主人就會被趕出家門,于是假裝跌倒,把藥酒全灑了。男主人大怒,用皮鞭狠狠抽打侍妾。侍妾潑掉藥酒,對上是為保護(hù)男主人的生命,對下是為了保護(hù)女主人的地位。這樣的忠心耿耿,仍不免于被主人鞭打。這就是忠誠過度的不幸?。∥宜龅氖?,恰恰與那侍妾倒掉藥酒一樣,也是好心不得好報啊。再者說,我侍奉你,是以高義希求有益于國,如今卻有了罪,我怕今后來侍奉你的人,再沒有誰敢堅守高義了。再說,我游說齊王的時候,并沒有欺騙他,今后誰再為你游說齊王,恐怕都不會象我這樣誠摯,即使有堯舜那樣的智慧,也不敢聽從他的話了。”燕王說:“說得對?!庇谑侵匦潞翊K秦。
由此就可以明白欺騙就是誠信,詭詐就是忠實(shí),欺騙詭詐的品行就是忠實(shí)誠信的根本了。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316764938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