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抱樸子曰:百家之言, 雖不皆清翰銳藻, 弘麗汪濊, 然悉才士所寄, 心一夫澄思也。 正經(jīng)為道義之淵海, 子書為增深之川流。 仰而比之, 則景星之佐三辰;俯而方之, 則林薄之裨嵩岳。 而學者專守一業(yè), 游井忽海, 遂掇躓於泥濘之中, 而沈滯乎不移之困。 子書披引玄曠, 眇邈泓窈, 總不測之源, 揚無遺之流, 變化不系於規(guī)矩之方圓, 旁通不淪於違正之邪徑, 風格高嚴, 重仞難盡。 是偏嗜酸甜者, 莫能賞其味也;用思有限者, 不得辯其神也。 先民嘆息於才難, 故百世為隨踵, 不以璞不生板桐之嶺, 而捐曜夜之寶;不以書不出周孔之門, 而廢助教之言。 猶彼操水者, 器雖異而救火同焉;譬若針灸者, 術雖殊而攻疾均焉。 狹見之徒, 區(qū)區(qū)執(zhí)一, 去博辭精, 思而不識, 合錙銖而以齊重於山陵, 聚百千可以致數(shù)億兆, 惑詩賦瑣碎之文, 而忽子論深美之言, 真?zhèn)晤嵉梗?玉石混淆, 同廣樂於桑間, 均龍章於素質, 可悲可慨, 豈一條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