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個展示我們個人思想和感情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他人了解我們的思考過程和觀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幫助和啟發。
剛剛步入教師的職業兩年,從小就覺得老師是特崇高的一個職業,小時候對老師也是常常抱有敬意之情。但是真正成了一名老師之后才發現老師其實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工作,但卻是一個充滿藝術的職業,因為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是學會與人的相處,自己的品格常常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也許以前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覺得懶散一點并沒有什么,但是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塑造著學生的為人處事方式。想到這里,不禁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但是在實踐的教學中卻是充滿了各種的困惑。
無意中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他以自己的豐富經驗給青年教師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以及對教育的深層闡述。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這本書解答了我很多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看著吳非老師自身的經歷,仿佛讓我看到一個老教師走過教育之路的背影,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讓我有點惶恐。也許當初我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對教師的職業好感,或者說是對校園生活的親睞而走上了教學的崗位?,F階段的工作熱情更多的是建立在對事物的新鮮感和好奇的心態上,真的不曾想過自己教師的職業生命。讀完這本書后,讓我對教師的職業生命開始有了思考。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應該以一種謙卑的姿態不斷學習,不斷努力,這樣才能讓我們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所以我們應該多向同事學習,多去聽聽別人的課,甚至聽一些不是同科目的課,看看那些老師是如何帶動課堂氛圍,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里,吳非老師告訴我們要以真實的情感來面對學生,不要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圣人自居,我們可以讓學生感受你的喜怒哀樂,分享你真實的情感。作為老師我們常常會為學生稚嫩而又善良的心靈感動,但時常也為學生的不成熟和犯錯而苦惱。從吳非老師的文字里我明白了我們面對學生的時候以真摯的情感面對他們,這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當學生進步時我們毫不保留的贊美會讓學生感覺溫暖,當學生犯錯時我們寬容的體諒讓學生抱有感恩之心去改正錯誤。我們教育的最終目地是培養真正的人,是有健全人格的人。所以,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引導學生具有真善美的情感。只有擁有博大胸懷的老師才能讓學生感覺學習是心靈的樂園,感覺學校是溫馨的港灣,也能夠讓我們可以成為學生信賴的傾聽者。
我們經常說:“教育需要等待”。我們常常在上課的時候急著讓學生學會知識,在學生犯錯的時候急著讓學生改正錯誤。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我們需要去等待學生的改變。教育并不是捏泥人,不是根據你的意志去塑造他,我們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用愛心和耐心去引導他,對我們的學生我們要施以持之以恒的教育和關懷。同時,教育應該是是動態的,我們不能始終只憑自己已有的知識來教學生,應該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實際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實踐,在實踐中就不斷會有新的發現,就會創造出新的東西。這樣我們才能跟學生一起學習,才會有更多專業發展的追求。因為我們青年教師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教導和引導學生,與他們一起進步,收獲學習的快樂。
我們常常會發現怎么樣的老師就會在他們的學生身上發現一些這個老師的影子,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會對我們的學生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所告訴我們的,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些生活的細節,要注意自己的習慣,以免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我想教育更多的是需要責任。
一位優秀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思想,氣質,品格。這些比知識要重要的多。讀了這本書,我發覺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需要學習一些比專業知識更加重要的東西。我們教師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未來,我們要反思過去,做好現在,做一個有深度的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和創造者。
隨手又翻開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回想著每個小小題目背后的故事,現在,似乎“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篇小隨筆更能吸引我的注意,不禁讓我為自己在現實教學中的無奈找到了些許安慰,即使心里明白有問題不應該從學生身上找原因。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焙茉缇吐犝f過這句教育界的至理名言,而自己也對這句話是深信不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手中的一個蘋果,雖然其中的一些因上帝的偏愛而被咬了一口,存在某些缺失,但美好的童心終將綻放它的光彩。而教師作為人類心靈的偉大工程師,其偉大的任務就是讓每一顆美好的心靈繼續美好下去。俗話說,夢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面對現實,我質疑過那句我深信不疑的話語,難道真的只是老師的問題么,難道是自己的太過失敗造成了某些學生的現狀么,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么……想到這,突然會有些對不住孩子家長們的意識,在家長的眼中,他們的寶貝是如此的出色,即使有些不足也顯得微不足道,而在我的眼中,他們是有那么些不足。曾在想,如果是因為我而讓他的孩子變成這樣,那自己的可真是罪過大了。
在讀過吳非老師的“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篇隨筆后,內心的罪孽感稍稍減弱,盡管可能是在找借口,但也讓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心理。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盡相同,每位學生的自身素質也不盡相同,因此每個人在很長的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反應,或許,在目前,在三年級階段,對于他來說,未能達到應有的學習水平或學習狀態,但是,這并不代表在將來的日子里,他會繼續處于低潮階段,每個學生的未來存在著變數,而我期待著那個向著美好的變數快點到來。
聯想到班級里的學生a,性格內向,語言表達能力非常薄弱,一句簡單的話讓其說需要好幾分鐘,我曾多次花費小學科課時來給他補習基礎知識,可惜收獲甚微,讓我一度覺得很無語,其家長似乎也很明白孩子的薄弱處,也表示很無奈。學生b,聰明靈活,卻也過于調皮,對“學習”一詞沒有什么概念,課堂上總是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自律性較差,但通過和他的'私底下交談,發現他的“懂事”,對老師和家長們每天念叨的長篇大論都銘記于心,可就是無法付諸實踐,為此家長沒少操心。()學生c,大致情況與b較為相似,不同是他們家長的反應,相比而言,學生b的家長為孩子付出的更多,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較為溫和,而c學生的家長過于溺愛孩子,也導致了孩子性格上的某些不足。
或許,在目前來說,這些學生可以稱為“很難教的學生”,也一度讓我感覺力不從心,在他們身上花費的時間比在一群學生身上花費的都要多,但結果往往不令人滿意。就要一些“貼心”的學生來對我說,“老師,別管他了,他一二年級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泵鎸@樣的“忠告”,從一開始的驚訝這句話竟從孩子的口中說出,到目前的無奈但依然期待著奇跡的發生,而我需要做的應該就是拿出更多的耐心、愛心與恒心了吧。
“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但希望某個學生在他“難教”的這個階段里,他的老師盡可能的做好應做的工作吧。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之前總覺得教育理論的書比較深奧看不懂,而《致青年教師》單看它的目錄就比較新穎、獨特更符合我們青年教師的胃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這些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吳非老師以平易的語言,將那些典型、生動的案例娓娓道來,在工作中給我們以啟示,在生活中給我們以指引,在閱讀時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在促膝交談。記得有人說結緣教育是一生的幸福。然而,工作中我卻總是自怨,總找不到身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感。
在邊讀《致青年教師》一書的時候,我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與思想,卻不由的有些汗顏。是啊,在現實的生活與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與作者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甚遠。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只是一味地專注于適應工作環境,在被動中提高著自己的教學和業務水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于教師這一職業根本就沒有更深層次的規劃,而在這本書中,每一篇文章無不折射著作者的教育觀和人生觀。吳老師在書中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想和素養。如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里,吳非老師說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
說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后,我還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后,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于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么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說,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里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工作中只有愛我們自己專業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一定是一個與書為友,勤奮好學,博才多識的人。只有這樣,我們心里的底氣才足,我們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為學生照耀他們的人生之路?,F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興趣很多,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長,那就會變成我們自己與學生不合群,從而被學生所疏遠,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于學生,還要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樣樣精,但起碼能通一些。在當前新大課改的形勢之下,我們老師更應當表現得比學生善于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用我們的智慧照耀學生面前的道路。
當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更多地是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們教著、學著、思考著、努力著,期待著那一天。
前些天跟新入職的老師吃早飯的時候閑聊,我向他抱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與學生斗智斗勇,總是感覺自己力不從心,有一種職業倦怠感?!?/p>
他啃著手里的白饅頭,反問我:“你還記得你大學時為什么要學師范嗎?”
我愣了愣,兀自衍生出一種愧疚,終究還是沒有回答他。
讀罷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我驚喜地發現這確實是一本青年教師思想成長的滌蕩書,我也開始重新審視起自己,也在書中重拾起曾經的那份夢想、熱愛和格局。
1、“敬畏理想”
走上三尺講臺前,我熬夜看著《死亡詩社》和《心靈捕手》這類溫馨浪漫的教育電影,心里躊躇滿志,想要踐行自己的教育理想:等我做了老師,一定要善待學生,成為他們的朋友。
可真正走上講臺后,我已經記不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糾結上課時是微笑著還是嚴肅著,開始考慮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不讓學生爬到自己頭上,現在想來不過是圖省事和安逸罷了。然后或許是嘗到了考得好的甜頭,自己慢慢地鉆營起分數來,即使自己內心很了解“分數高”與“教得好”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但這種狀態,就像吳老所說,背著成袋的白饅頭,胸前掛滿大餅,向應試教育靠攏。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班里的“小老師”扯著嗓子對她的幫扶對象喊:“為什么《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到現在你都看不出,這道題目三分呢!”我沒法形容當時羞愧的心情,或許她就是我身上的影子,那種極其功利的,把理想和信仰拋之腦后的畸形產物。
我突然懷念起剛教書那會,一首絕句教一節課的自己,那個“慢下來”的自己,那個讓學生把話說完的自己。我也懂了吳老浪漫的教育里應當有詩、有虹、有夢。我所謂的職業倦怠感就像兀自生長的雜草,唯有讓在長期的熱愛與堅持中產生的幸福感像莊稼一樣茁壯成長,雜草才沒有立足之地,也許不經意間會開出一朵朵艷麗的玫瑰。
2、“敬畏課堂”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也是我們留給學生的記憶。這兩天開家長會,有家長告訴我小孩語文成績提高挺快的,還補了一句孩子也很喜歡上我的語文課。說實話補的這句話讓我內心竊喜,沒有什么比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更高的評價了。我想這都歸功于一次課堂比賽的“事故”:也許自己當時太緊張了,當學生回答問題偏離我預設很遠的時候,我嘆了口氣,無奈地望著學生。后來當時的評委私下里指出了一些不被我重視的細節,告訴我,我的負面情緒其實都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課堂的走向。其實教育就是生活,你對待教育的態度,其實就是你對待生活的態度。積極與消極,其結果大相徑庭。讀吳老的這本書的好多章節時,這次打擊常能被記起,想必這些都是前輩的諄諄教誨:教師的儀態也是“范”,他的學養決定了他在每個細節上都能體現出對人的尊重。課堂有你,更有學生,尊重學生,敬畏課堂,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合格的教師。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苯虒W教育又何嘗不是呢?讓學生在課上把他想說的說完,讓他在閑暇時間追求詩意的人生,播下一粒粒善良的種子,讓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黃佳威)。
《致青年教師》一書在手頭上已經有段時間了,翻過幾次,但不曾細看。這幾日又拿起此書,認認真真看了一遍,甚感此書確為青年教師的必讀之物。在讀書過程中,平日的困惑迷茫之處,常有茅塞頓開之感;有時為書中渾然天成的絕妙之語而拍案叫絕;也會因書中所言與我心中所想不謀而合而竊喜;而讀到作者所列的當今教育現狀及不良后果,也會眉頭緊皺、扼腕嘆息。
讀罷此書,感慨良多?,F將我心中所思的三點內容呈上,與各位交流。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曾聽過這樣一個例子:病人到醫院看病,從不會對醫生指手畫腳,只覺得醫生是專業人士,應言聽計從,方能手到病除;另一方面,??吹接腥藢處熀徒逃奉^論足,侃侃而談,似乎有點文化,有點“教育思想”的人,都是教育家。
“教師專業化”是這些年一直在說的一個詞。我想,就現今的情況而言,教師的知識水平一般是比學生高的,在學術知識方面,教師基本具備了“專業化”的要求。而我們“不夠專業”的地方是什么?是教育知識。
不得不承認,我們目前的教育理念與某些發達國家相比,是存在差距的。而就是這樣相對“落后”的教育理念,也并不普及。不管是在職多年的老教師或是走上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或多或少都存受著落后陳舊的教育理念的影響,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我們覺得,這十幾年來,我們的教育“軟件”沒什么發展。
所以,當被人品頭論足的時候,我們要思考:我們是不是確實不夠專業?我們也要想著辦法讓自己“專業”起來。
除了“專業”,吳非老師在書中(尤其第一輯)還提到過幾個關鍵詞:情感、大氣、教養、陽光。這幾點是老師所應具備,也更是一個“人”所應該具備的。而提出這些詞語,難道說老師不是“人”?我想借著之前很流行的一個詞來說明:教師應該是一個傳播著“正能量”的人。
教學生做一個大氣的人,一個有教養的人。這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這種教育理念在中國古代的教育事例中很明顯地體現出來。而如今,我們不得不重提這些。
人的心中要有陽光,否則他的世界將是昏暗的。教師應該指引學生尋找陽光、發現陽光,這樣學生的人生才會被光明照亮。
情感、大氣、教養、陽光。這些是我們要教給學生的,也是我們自己應該具備的。因為你是怎樣的人,你就會教出怎樣的學生。
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教育是“春風化雨”的藝術。我們要注重教的內容,也要講究教的方式。我還是用幾個關鍵詞來說:慢、溫和、理解、平等。
吳非老師說,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慢”。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總是慢的,急不得。我們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既然這些道理我們都懂,那為什么還急于求成呢?哲學上說,要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辦事。所以教師的工作,一定是按照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來的。
我們應該都有過叫學生到辦公室的經歷?;叵胍幌?,我們對學生提出這個要求時是怎樣說的?可能說法不一,但有一個共性: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恐懼。吳非老師在書里說,他是這樣問的:“你愿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樣說的結果是:孩子們不害怕去老師的辦公室了,甚至有些期待。其實,就算學生犯了錯,需要找他單獨談談,至少我們在提出這個要求時,語氣可以溫和點。
你遇到過很調皮、很好動、很不聽話的學生嗎?你是不是覺得很頭疼、很惱火、很不理解?怎么能這么皮??!一刻也閑不??!可是你想過嗎?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赡芩暮闷嫘谋纫话銓W生都強,他對這個世界和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他渴望探索那些未知。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就是控制不住地想動――他有多動癥。如果你能想到這些,就能理解學生。
“動手”大概是絕對不該有的。那么“動口”呢?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以“我是為了你(學生)好”這樣的理由對學生“動口動手”。我相信大部分老師這樣做的初衷的確是為了學生好。但是這樣的手段,這樣的方式,恰當嗎?我們常常教育學生要尊重老師,那么老師是否也尊重了學生呢?在學識上,教師要優于學生,所以老師有“特權”,但在人格上,教師和學生應當是平等的。
前面說,老師既要注重教的內容,也要注重教的方式。其實我們可以想一想:人的一生中所擁有的知識,有多少是小學老師教的呢?我們給學生的教育,是除了知識以外剩下的,是在潛移默化中,老師的“身教”。
三、現實再骨感,理想也要豐滿。
吳非老師化用了林庚先生的話,說教育本身是“詩”。詩是什么?是詩人的夢想。而教育就是教育者的夢想。有夢有理想的教師才能教出真正的人。
不得不說,現在的教師確實不如曾經那樣神圣和高尚。究其原因,社會現實與個人因素都有。
人總歸要吃飯,不能餓著肚子談教育信仰。但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僅僅把“教師”作為吃飯的工具,那么很難想象,他會熱愛這份職業,很難想象,他會付出多少努力,很難想象,他能取得多大成功,很難想象,他能教給孩子什么。
我之所謂,是希望教師能“莫忘初衷”,堅持“最初的夢想”。即使世事維艱,即使不得已做一些違心之事,也不忘教育的本質,不忘自己的理想。做一個有“夢”的人,更重要的,是點亮孩子的“夢”。
吳非老師說,教師應該“心里裝著學生的心”。我想起學校大廳的一副對聯,就用它結尾吧:
”為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
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給我的感覺是作為一名教師我還有很多不足,這本書并沒有大談什么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是用飽含情感的筆墨把自己幾十年的教育經驗用生動的事例與我們共用分享,向我們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如要樹立服務意識、要學會感恩、學會學習、學會讀書、關注細節、錘煉業務等。全書一共有85篇文章,每讀一篇文章,我都會不由自主地與自己的教育實踐聯系起來,雖然有的文章不是我們這代人經歷的,但是做老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值得我們深深地去體會。下面我就幾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談談我的體會:
我讀了《作業評價未必要用同一標準》一文感觸很深。覺得語文作業的答案有時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數學作業更多時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學生作業中出現了錯誤,和標準答案不一樣,我們數學老師也應該盡可能問問學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學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現了一點小錯誤,這時的問,了解學生思維的過程,幫助他在結點處打開關鍵的點,這樣比單純的打個錯點讓學生訂正效果好的多,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不要僅僅關注思考的結果。文中的最后一小段說:“有位理科教師對我說,他上小學時,數學學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業做錯,老師批改時用紅比打叉,那個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點兒還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對了,老師筆下的那鉤鉤可就是大大的了。那位小學老師是個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學生的作業??!”想想自己平時的工作,我沒有關注這一點,相反,如果學生的作業有錯題,我會把錯點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們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打叉也會和學生的感受有關,更沒有想到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注意重視學生的感受,給他們足夠的鼓勵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做到不要傷害他們。
在《珍視我們的專業》里講到:進德修業是個人的事,是自覺的追求,對于一個勞動者來說,專業素養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對于一名現代教師而言,持續的學習將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撐自己作為一個文明人的操守??梢韵胂笠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怎么能教好學?怎么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通常說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是這個道理,“學高”,就是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拓寬知識,豐富知識內涵,加深對自身專業和相關學科的鉆研并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運用于實踐?!吧碚?,就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端正的師風,嚴明的師紀,高尚的師范。
就如書中說到:“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光,一直在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彼?,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F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
書中有很多話語使我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一定努力充實自我,做一名有主見的教師。
在學?,F場,很多老師為了考個好成績,拿個好名次,一味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考得不好,就用罰抄十幾乃至幾十遍的方法來補自己的教學之不足,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這樣的現實還時有發生。
課堂上,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著、講解著,學生成了裝知識的容器,給一點就裝一點,不給就等著,學生沒了問題意識,沒了自主思維,甚至沒了自我,這樣的課堂也存在著。
有些老師對學生說話淺薄粗俗,更有甚者惡語相向,他們或許不知道自己在學生心中是什么形象,更沒有想到自己的教育語言會對學生產生什么樣的壞影響。
如果能把名利看得淡泊些,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就不會采用無用的罰抄形式和無休止的繁瑣講解了;如果能時時想到自己的每一句話,都關系到學生的人格養成,關系到學生的思維品質,或許會重視話語方式,不敢有粗俗的行為;如果懂得好的關系就是好的教育,就不會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把學生當成朋友或孩子。
再次回味吳非老師的那句話:“我們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笨杉词故浅WR,也需要學習,也需要發現,也需要維護。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現這些教育常識,或許一個教師,要通過十幾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而這也都是在不斷學習中總結發現的,同時又需要眾多發現者在以后的實踐中去努力維護,做一個不違背常識的教育者。
老師們,教育常識就在那里,你可看得到?又能否做得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那用心靈記錄的文字,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么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非老師教育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的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F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蚨嗷蛏儆行w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松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其中有一段文字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一個十七八歲的學生行為自私乖戾,而家庭又特別放縱他,那么這名學生一般也很難有什么發展。也許只有在成年后遭受重大挫折,或是有了“頓悟”,才可能有轉機?!?/p>
我們經常說:“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苯處煹牧曅詴蛔杂X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范。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說: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系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吹揭恍┣嗄杲處熥⒁廪k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為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翻到本書的第六輯《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滲透著吳老師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們的教育是培養人的,這句話來自于《像抬眼一樣升起的白旗》?!澳瞧鞄貌皇切M惑人心的紅色,不是時髦的綠色,也不是空靈的蔚藍,而是一塵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潔白的旗,正在像太陽一樣緩緩升起?!碑斘易x完《像太陽一樣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這句話中,他這里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負責,勇敢,堅強,自信,珍愛生命,純真愛情……我們為師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做好我們自己,用我們的人格影響我們的學生,就如同吳老師所說的:“你是教師,你今天種下什么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p>
讀完85篇文章,85個小故事,在融入心里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于課堂的幸福中。
讀吳非的書,很容易被里面一種積極向上的東西打動著,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會,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確實需要常常讀上這樣一些書來蕩滌自己的心靈,撥開身邊的迷霧,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堅持自己該堅持的,改進自己該改進的,然后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這就是吳非老師書給我的。
最近在徐杰老師的推薦下,我盡覽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對為師之素質、以師者待人,多有感觸。我就從這兩方面談幾點自己的感受。
書中引用了顧黃初教授生前的嘆息“語文老師成了要別人讀書而自己不讀書的人”,看到這句話時,我不由自我入境。曾經對于每學期的必讀書,如是自己感興趣的,我還會時常拾掇,但是遇到自己不感興趣,我只是對學生耳提面命,但是自己卻不想付諸行動,直至學期結束,僥幸過關交差?,F在看來,我再一次警醒自己,“要珍視我們的專業”,是的呀,“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只有自己讀好了書,才有能力去更好地引導學生讀書。
還記得在初二的時候,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公開課,提問最后一個問題,本來心中預想的是“根據前面羅列的這些巧合,你們來猜一下,后面保爾和冬妮婭未來的關系走向會是怎樣的呢?”但是說出來的時候卻變成了“根據前面羅列的這些巧合,你們來猜一下,后面人物未來的關系走向會是怎樣的呢?”。本是具體到某個人的問題,但是這樣一說就泛化了,因為前面在列舉巧合的時候不僅提到了冬妮婭,還有朱赫來、麗莎、維克多等,所以學生在回答的時候,猶猶豫豫,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所以,當課堂活動進展不順利的時候,有時候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不配合自己,教師自身也要多做反思:自己的教學語言是不是有問題?現在想來,作為教師,我們也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正如吳非老師說的要學會“說學生聽得懂的話”。
前段時間準備期中考試的復習,難免需要默寫,有個學困生在默寫的紙張下面放了小抄,被我發現后一頓批評,而她在我批評的過程中一直低著頭一言不發。當時我還特地把那張小抄保存好,以作所謂的“罪證”?,F在想想,當時的自己是多么沒有胸襟!下課后偶然在辦公室里提起這事,身旁的老師點醒了我,每個學生都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在老師面前,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只是她用錯了方式。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要學會去了解學生的內心,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吳非老師也曾說,和學生談話,“教師的語言要真誠,要能掏出心來,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焙髞砦矣终伊藗€機會,針對此事跟她重新溝通。這一次,我沒有像之前那樣板著臉訓斥,而是語重心長地跟她談心,當我表示能夠理解她這么做的苦衷時,她抬起頭時那略帶詫異又充滿感激的眼神一下子擊中了我的內心,她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沉默,主動表示自己以后會在語文學習上認真努力??梢?,所謂的“威嚴”有時候并不能真正使學生有所觸動,而讓學生充分信任你、認可你或許更有效果。后來,她雖然默寫還是錯的很多,但是她會自己主動到辦公室找我訂正或者重新默寫。平時的作業雖然還是時常有問題,但是跟先前相比,能明顯感受到她的用心??桌戏蜃釉缇投靡虿氖┙?,因為上天賦予每個人的資質是不一樣的,吳非老師也說作業批改標準只要尺度把握得當,能夠激勵學生,可以因人而異。所以每次看到她的作業上一點點的進步,我也會給她一個大大的a。
書中還提到了青年教師該注意的許多其他的方面,如要注意儀態、多看到別人的長處、教學不要急要學會在平靜中等待、多讓學生講話、尊重學生發言權、參與權、隱私權,要以正確的姿態與家長溝通等等。雖然現在的我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努力完善自己,爭取早日成為“善學、敢思、會處”的老師!
1、簡單的常識,往往也要我們用一生的職業生命去體驗,即使我們在從業之初就知道的規則,可能也必須在長期的實踐中才能真正領悟。
2、醫學家奧勒斯在他的《行醫的金科玉律》中認為:“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職業?!边@句話同樣適用于教育。
3、說到對學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燒在課堂里的教師們最清楚,當一種職業成了你的生命,當你在從事這項工作時有宗教清潔,你就不會容忍任何玷污它、褻瀆它的行為,你會用生命去保護它的純潔。愛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會飽含淚水。
4、要向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在教育中,如果我們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將變得猥瑣;如果我們不維護正義,下一代就會喪失羞恥感;如果我們不看重誠信,下一代將以奸詐為榮;如果我們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將比賽粗野。教育就是為了明天的社會培養合格的人,就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超越今天的文明。
6、作為教師,一旦有粗俗的行為,他在學生面前就很難有威信。教師的粗俗,一定會以各種形式傳給學生,學生時代學到的一切,都會滲入他們成人之后的生活中,教師今天這樣粗野的對待他,在未來的年月,他也有可能這樣對待別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樣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
8、浮躁之風一旦傳給學生,禍害無窮。作為教師,豈可不慎!
9、不能讓學生認為我們不認真——我寧可讓學生認為我的水平差,也不愿意他們認為我不認真?;A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水平不夠,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學態度不端正,會影響學生的習慣養成。教師必須時時刻刻約束自己的教育行為。
10、告訴年輕的同行:在你們開始教學生涯時,在你們以一個教育者的胸懷去愛學生時,也要注意,不要在無意間放縱了他們!
11、教師有什么樣的教養,他的學生就會是什么樣,學校也就是什么“檔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細節——成功的教師在工作中未必刻意關注教育細節,只是他的學養決定他在每個細節上都能體現出對人的尊敬。
13、教師的儀態也是“范”——凡是過猶不及,教師要內外兼修為好。
14、教師不是導演,課改提出的主張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非但不可能充當教師指揮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當皮影或木偶。
16、要想到他們走上社會時的樣子——我總是在想,教育應當培養學生高貴的氣質,讓學生從青少年時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選擇做一個普通的人,和蕓蕓眾生一樣,過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養必須是這個社會上最優秀的。如果一個學校沒有這樣的教育理念,它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會很平庸甚至很庸俗。我們在當今社會上可以看到,不管一個人如何裝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飾不住的,他的庸俗與猥瑣總會在不經意間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而他自己一點兒也察覺不到。這種差異往往體現了青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水平,當年有什么樣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樣的未來。
17、究竟什么是“教養”?看見別人跌跤不要笑,看見窮人心里難過,這就是教養。教育者如果沒有悲憫與同情心,將很可悲。
18、與學生的溝通,年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師的'心態。讓學生喜歡你的課,不是嘩眾取寵,除了學養,可能還取決于你有沒有教學的激情,能否讓學生在你的課堂之上盡情的表現自己(哪怕犯點錯誤)。
20、如果教師辛苦工作,可是卻無法讓學生熱愛課堂,這位教師的工作就沒有什么價值。
21、教師不是演員,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設想、教學計劃,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培養有一定的計劃步驟,怎么可以想演戲一樣只考慮觀眾的口味?為什么有些公開課“好看不好學”?正是由于其中的表演成分過多!教師不要把自己當演員,你的學生喜歡你的課,主要是因為你引導他進入有意思的境界,通過你的教學,他學到了方法,發現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場演出。
22、學生修養的好壞受到家庭氛圍、社會環境、學校教育的影響,其中教師的言傳身教是學校教育的范疇,也許我們改變不了學生的家庭氛圍,暫時扭轉不了社會的某些丑惡現象,但是我們可以嚴格要求自己,當我們以最佳的儀態不卑不亢的面對學生時,其實我們就是在傳達出一種正確的、文明、有修養的氣度,其實也正是在間接的改變著未來某些家庭的氛圍、扭轉著社會的不正之風,因為教育就是面向學生,學生就是我們的未來!
讀一本書,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自我的升華,一次豐富的收獲。與作者在書中相會,思維地碰撞讓自我得到了成長,這是一次啟迪,一場智慧的邂逅。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就是如此,在我做青年教師的旅程中我很幸運,遇到了這盞心燈。
讀到“你一定能寫好”給了我一些想法: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是常常注意鼓勵孩子,讓學生自信起來大膽說大膽地寫,但是在對一個孩子無數次鼓勵沒有效果之后,我們的耐心好像瞬間消失了。這是一種失望出來的體現,隨之就會出現一些無意識說的傷害學生的語言,比如說“你上課到底有沒有聽?”“我說不行就不行!”“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薄澳憧烧嫘?,竟做出這種事!”“都是一樣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別人!”“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精神?!薄@樣的話有時是隨口說出,確不知對孩子有無形的傷害,前面所做的也就功虧一簣了,所以這鼓勵的話還是要持之以恒地說,孩子們是有感情的,孩子的心是最純凈的,你對他們的真誠他們總有一天會領悟,等待花開的,畢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讓我們做一個會“說話”的老師。
讀“為什么你的學生缺乏氣度”我想到了發生在班級的事情:那是的12月,記得那天是進行了古詩文誦讀大賽和早操的比賽,比賽結束完,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跟孩子們已經說好了,只要努力了,就好!
當時我是5年級古詩背誦的評委,六個年級的比賽是一起進行的,我從五年級下來的時候就看見董晨陽在班級哭,見我下來,大家都圍著我,七嘴八舌的說起來,聽了好半天才知道,原來是背誦古詩的時候董晨陽《勸學》沒有背出來,大家都指責他,所以孩子就哭了。我把孩子叫到跟前,其實我也是非常詫異的,昨天在我這里過關的時候背的好好的,怎么到比賽的時候就背不出了呢,我想大概是緊張了吧。
“怎么了?”
“老師,我勸學沒有背出來”,眼睛里眼淚還在流。
“今天早上不是告訴我只有《小兒垂釣》背誦不出來嗎?”
“是的,可是老師叫我的背誦的時候我就什么都忘記了?!?/p>
……。
“你努力了嗎?昨天回去背了嗎?”
“恩,我背的”
“那就好,只要你努力了,老師和同學都不會怪你的,以后我們要提前做準備,下次的比賽我們有把握了”
“盛老師,謝謝你原諒我……我以為你也會怪我”
孩子的眼中又流出了眼淚。
我抹去孩子的淚水。
我們教師,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如果多些諒解、寬容,而不是一味發火指責的話,孩子們得到的也許會更多,我們常常會誤解孩子,這樣的誤解對孩子是多大的傷害呀,一個不分青紅皂白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也一定是個蠻不講理的,教育中多一些寬容、理解,孩子和我們就更進一點,我想這次的比賽對董晨陽會是一次很好的體驗,對我,同樣是。
讀吳老師的“作業評價未必要用同一標準”讓我感觸頗深,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葉子,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孩子,每個孩子的都是特別的花朵,也許這個孩子沒有牡丹的國色天香,也許那個孩子沒有百合的清新脫俗,也許他們沒有郁金香的乖巧內斂,但是我們教師一定要知道,他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他的芳香自有他的特別之處。也許他現在沒有完全開放,他還是小花蕾也許只要你細細的聞,慢慢的品,等待他展開花瓣,那時,肯定是芳香撲鼻,香艷滿園。
只是,我們要慢慢等,多一些耐心。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獲甚少??墒?,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閱讀。于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捧著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近二十年的中年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讀師范時的一名實習語文老師—徐軍。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溫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嘆氣。直到有一天,徐老師終于爆發了,他居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著學生流淚。老師說,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松,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說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于他們人性的蘇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后偶爾會習慣性地問學生一句:聽懂了嗎?有問題嗎?學生都會說:沒問題。這時,我會很滿足地以為學生已經消化了知識,課堂教學進行得很順利。但是,讀了吳老師的書,我在想,學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嗎,還是他們缺乏問題意識,提不出問題啊?有句話說: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記得以前有位老師,很喜歡學生問他問題,每天的作業就是讓學生對他的學科問一個問題。還有一位老師,要是學生問他一個問題,就獎賞一根棒棒糖。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A教育階段我們到底要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能力呢?難道僅僅是學會解題和應付考試就足夠了嗎?顯然不是,鼓勵學生發現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皼]有問題”才是大問題。
通讀吳老師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愛換來了愛。他不僅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吳老師很講究語言藝術,一般老師找學生談話,都會說: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或者跟我到辦公室去。但是吳老師則會對學生說:你愿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前后兩種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聽了前者的表達,心里可能會默默地緊張,是要到辦公室被批嗎?心里踹踹不安。而吳老師的問法,不僅體現了師生平等,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就學會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吳老師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很尊重學生,心里裝著學生的心。
合上書頁,默默回味著吳老師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吳老師的人生觀和教育觀。融入心中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的理想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和理想教著、學著、思考著、努力著、幸福著,和吳老師一樣。
拿到這本書,本書的書名讓我有很貼心的感覺,一個“致”字,似乎是一位長者在與我們親切交談。翻開書本,慢慢地瀏覽,從“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發現他就是一位無私的長者,他暢談了教學、學生、教育、成長以及學校工作的點點滴滴;分享了教學的苦惱,成長的煩惱,班級管理的困惑;記錄了教育生涯中的溫暖與感動,反思與領悟,激情與夢想……不斷地傳授給我們經驗,字里行間無不表現了他對教育的熱愛,對講臺及學生的眷念,還有對我們這些后來者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盼。作為一個從教幾十年的教育前輩,他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吳老師說:“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來,所以不能急?!彼€講到:“如果能耐心地等待,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边@不禁讓我想到我曾經讀過的《慢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以“等待、耐心、從容、寬容、期待、悠閑、優雅”的心態去從事教育。
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的,可是在嘗試了多次之后卻常常有心急的感覺,于是焦躁、惱怒跟隨而來。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或許就是他從教30年的經驗,潛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長帶來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耐心等待,我將收獲每一個孩子帶給我的不同驚喜。
翻到本書的第六輯《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滲透著吳老師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們的教育是培養人的,這句話來自于《像抬眼一樣升起的白旗》?!澳瞧鞄貌皇切M惑人心的紅色,不是時髦的綠色,也不是空靈的蔚藍,而是一塵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潔白的旗,正在像太陽一樣緩緩升起?!碑斘易x完《像太陽一樣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這句話中,他這里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負責,勇敢,堅強,自信,珍愛生命。
我們為師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做好我們自己,用我們的人格影響我們的學生,就如同吳老師所說的:“你是教師,你今天種下什么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p>
讀完85篇文章,85個小故事,在融入心里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于課堂的幸福中。
學校為每位教師準備了很多的新書,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閱讀,我拿到的就有這本《致青年教師》。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作者在冷靜地辨析教育現象,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
《我是來欣賞同行的》,參加過很多次聽課,也聆聽過很多專家的點評,有時自己的困惑能從專家的點評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闡述出不一樣的觀點,有的觀點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謀而合,有的觀點以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理解的程度,這樣在他們的點評中能得到新的東西,用以指導以后的教學。而作者的觀點讓人覺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來學習的,那就把心態擺擺正。讓我們來欣賞每位上課的教師吧?!薄靶蕾p”這個詞非常喜歡,不管怎樣擺正自己的心態,能從一課中有一收獲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個人上課都有自己的特點,我是來參觀的,是來欣賞別人的,可能這樣的心態下會淡定地對待,這樣也會減少上課老師的壓力。
《課堂有你,更有學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課可以不用課件,盡量不要用。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熏陶?!弊鳛橐幻處?,在師范是必練的基本功就有粉筆字。記得我才進師范時,三字中從沒接觸過毛筆字,看到別人寫的毛筆字特別是隸書,真的很羨慕。輪到自己拿起毛筆,橫豎都不聽話,寫出來的甚至都看不出來是什么字,老師對我們這些沒練過字的學生說的一招我現在還記得,就是用毛筆畫圈,一個接一個,連著畫,看線條的粗細是否能做到大體相同。對一個不懂書法的人來說,我不知道這樣做的道理,但練著練著,再去寫字,感覺有點能握住筆了,每個暑假,包括到現在我都有練字的習慣,毛筆字的練習影響了鋼筆字和粉筆字,所以我的三字寫出來是差不多的,粉筆字更好一些。
曾經帶一屆學生帶了三年,而那時的學校沒有多媒體,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轉動的、整塊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會為明天的課準備小黑板,可能學生受我的影響,班上有一部分學生的字體越來越和我相似,這時我才看到小處對學生的影響。
生而有涯,知識無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時間內好好工作、讀書,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師們,讓我們一起把教師做成播種幸福的'職業,愿我們共享生命與職業的歡欣和幸福!
我喜歡讀書,因為我一直覺得愛讀書的女人,常常也應該是智慧的女人。智慧的女人不一定美麗,卻會有一種特別的魅力,智慧的女人或許常常習慣于獨處,可是書讓她不孤寂,不落寞。而且,書能夠影響我的心靈,能把我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也會讓我體驗生活的幸福與快樂。
暑假前,學校給每一位老師發了一本《致青年教師》作為暑假閱讀的書籍。當拿到書看到書名時,我想:自己工作二十一年了,還算是青年教師嗎?《致青年教師》這書是給剛上班的老師看的。然而,邊讀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卻有些汗顏,很多地方,我都與吳非先生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尚遠。
翻開目錄,看著那些章節標題、文章題目,一次次叩問自己:你是個有胸襟的教師么?你對學生是不是容易著急?你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嗎?你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了嗎?你在學生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種子了嗎?……讀吳非老師的文字,真正感受到要成為一名成熟的教師,就須做一棵安靜的小草,執著、寬容、堅韌,享受平凡的幸福!
做一個有胸襟的老師。
吳非先生啟發我們要做一個有胸襟的老師。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處在思想成長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當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大氣地對待同行。
《我是來欣賞同行的》糾正了我以前的聽課觀。他告訴我們要寬容、大氣地對待我們的同行。古人都知道“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吳老師說“我們是來欣賞別人的,不是來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長處?!?/p>
以前聽課時,常常懷著找茬的心態,好像能挑什么毛病就可以顯示自己的實力。為上課教師一時的口誤而斤斤計較?!拔沂莵硇蕾p同行的?!币痪潴@醒夢中人。課堂不像演戲,沒有經過精心彩排,失敗、缺陷都是正常不過的。我們是來“聽”課的,是來欣賞、來觀摩、來交流的。放正心態,才能看到并學到別人更多的優點。讓我們大氣地對待同行,為同行的成績伸出我們的大拇指。
寬容地對待學生。
所以,我們要學得大氣一下。當學生遲到時,不要陰沉個臉,要學會關懷;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不要劈頭蓋臉,要學會曉之以利害;當學生經常犯錯誤時,不要掀學生的老帳,要學會就事論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我們的大氣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
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做教師的好多年來,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惑著,那就是同事們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做老師,你快樂嗎?你幸福嗎?”當我讀完書,掩卷長思,終于,有了一個使自己都感動的結論:“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
“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吳非先生說得多好啊,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就要對得起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于課堂的幸福中,同時自己也因精彩課堂而新鮮著、幸福著!
朱小曼教授指出:教育的目的,應該指向人的和諧發展與終身幸福。換言之,教育就是追尋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過程。
學習本身應是快樂的,知識的獲得,想象的拓展,思維的升華,其中蘊涵著無窮的樂趣。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僅僅是為社會培養“人材”,其根本目的應是提升一個人的生命質量,讓學生成長為自由的,全面發展的人。其中教師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它會感染到學生年幼的心靈。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用陽光的人性來啟迪陽光的人性。不管我們個人遭遇如何,一旦我們與孩子相遇,我們就要把內心的陽光傳達給他們,從而啟發他們陽光一樣的心靈。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懂得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學生是在不斷錯誤中成長的?!敖逃ぷ鞯囊粋€重要特征就是慢”。張愛玲說: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在學生犯錯時,教師學會寬容地等一等,從而拾撿到那份家有兒女般的幸福。記得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教師的教育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度。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以贊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子不死的離歌,也是我心靈的牧歌。我虔誠為我們祈禱: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正如吳非先生憧憬的那幅幸福的圖景:“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著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后,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你還等什么呢?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既缺少經驗,心理素質也差?;诖?,學校讓青年教師每周上一次公開課,這對我們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首先,因為要講公開課,而且有很多老師都去聽,所以為了準備這節課備課會精益求精,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翻閱大量有關的資料,把這節課涉及到的內容分門別類,進行總結。這無形中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儲備量。而且,上課以前反復聽老教師的課,學習老教師講課的方式,比如:對于同一個知識點,要看老教師是怎樣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述清楚的。尤其是對于那些難懂的物理原理,要學習老教師化繁為簡的本領。有時自己心里非常明白,但是總覺得找不到合適的語言表述清楚,總有一種“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感覺,通過用心去聽別的老師的課正可以彌補這一點不足。雖然只講一節課,但是準備工作確實做了不少,而正是這些準備工作促進了我們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
更重要的是,這里面融進了一股互幫、互助,團結、合作,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通過講公開課,以達到“以備促聽,以聽促講,以講促評,以評促教,增強自己的業務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的目的。來到衡中快一學期了,感覺到衡中就像一個和睦、溫暖的大家庭,她不但是學生成才的搖籃也是青年教師成才的搖籃。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獲甚少??墒?,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閱讀。于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
捧著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溫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嘆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于爆發了,他居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著學生流淚。老師說,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松,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說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于他們人性的蘇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
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致青年教師》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前,對于這種書總是三分熱度,因為這些書中的道理未免過于深奧,道理道理,總是讓人看著暈乎,讀著迷茫,草草地看了下目錄,倒是覺得題目一個個取得精辟卻實在,翻看了幾篇,不禁被吸引,想起自己曾經的各種教育片段。
從小學開始,我就有個夢想,長大做一名小學老師,因為小學里我非常調皮,確切地說,是在小學五年級之前,那時候的我不愛讀書,只愛玩,甚至喜歡和男孩子打成一片,我被罰過站,扣過星,批評過,甚至把老師氣的趕出教室,連帶著將我書包扔進走廊上的垃圾桶里,面對批評,面對他們的眼光,自尊心很強的我心中埋下了說不出來也不愿意和別人傾訴的秘密,那是一種孤僻,甚至是一種自卑。
直到五年級,來了一位語文老師,她也姓陳,有著圓圓的臉蛋,身形微胖,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她,她關注到了我,卻沒有放棄我,她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你是一個很重感情的孩子。年幼的我將這句平常的話深深地記在心里,這應該是一種肯定,或是表揚。至少那時候我這么認為。她開始對我嚴格,她對我的嚴格和曾經的老師不一樣,曾經的老師更愿意用懲罰手段來hole住我,而她卻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她關心我的家庭,開始和我母親談心,她和我如朋友般聊天,問我的興趣愛好,接著,我的手臂上就開始別上了各種不同數量杠杠的徽章,也就是從那以后我變了,或者我成長了。她和我分享喜怒哀樂,也會教我各種知識和音樂,我們的關系沒有師生之間的隔閡甚至畏懼,她鼓勵著我,我感謝她。
就如在第一篇《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里,吳非老師說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說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后,我還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后,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于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么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如今,我成為了一名幼兒教師,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說,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里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工作中只有愛我們自己專業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一定是一個與書為友,勤奮好學,博才多識的人。只有這樣,我們心里的底氣才足,我們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為學生照耀他們的人生之路。當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更多地是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們教著、學著、思考著、努力著,期待著那一天。
此書看完,讓我記起曾經的點點滴滴,我從一名學者變成一名教者,我該怎么做一名合格或者優秀的教師呢?我總結如下:
我們常說,教育無小事,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雖然每名教師都懂得要心里裝著學生,但對學生的關注角度不同,對事件的考量不同,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對學生的愛也會顯得不同。是的,雖然我們都愛學生,但愛是不同的,愛的表現方式也是不同的。作為老師,首先,我們不能和一些家長一樣溺愛、縱容學生,其次我們也不能走入嚴苛的誤區。然而做到了這些還不夠,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裝著學生”。
要想心中有學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學生??梢钥吹?,書中的例子涉及范圍很廣,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現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書中有個片段:那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么不想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說:“我一年級的時候也這樣?!蔽乙幌伦託獾貌恢涝趺崔k才好,他是要告訴我她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著他。沒想到他后一句說:“后來老師說我,我就改了?!蔽液鋈缓芾⒕?,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說一聲“對不起”,并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著頭沒有看我的眼睛。
孩子們小,還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他們每個人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說他們想說的所有事情??墒菚r間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
不管我們個人遭遇如何,一旦我們與孩子相遇,我們就要把內心的陽光傳達給他們,從而啟發他們陽光一樣的心靈。
正如吳非先生憧憬的那幅幸福的圖景:“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著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后,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你還等什么呢?
最近讀了《致青年教師》這本書,書中通過一個個案例講述了青年教師的很多困惑,并從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以及對教育的深層闡述。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急》這一篇。為什么要這么急躁?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來,所以不能急。
語文教學要做真正為學生長遠發展的事。于永正老師說教語文要做好三件事,讀書、寫字、寫作。讓學生愛上閱讀,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學習不大可能太過糟糕。相反不愛閱讀孩子的學習會比較困難。兒童的學習越困難,就應該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反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出于追求分數,像猴子種果樹一樣急于求成,把語文課上成了訓練課,讓學生做許多的練習,有基礎知識的,也有閱讀短文的??珊⒆拥恼Z文素養還是得不到提高,不少孩子到了小學五六年級還不能寫一篇字通文順的作文。因為做題浪費了時間,學生讀書、思考以及說話的時間大大縮水,有的孩子因為成績不理想,上課完全變成聽眾,上課很難聽到他們的聲音,久而久之變得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甚至懶于動腦筋,等著老師和同學的答案。與其費力不討好做題,還不如簡簡單單地學語文,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練練字、讀讀書,寫寫日記、讀后感。老師、學生的腳步也放松下來,享受到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
教育是慢的藝術,欲速則不達。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在一個漫長的歲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遵循教育的規律,拔苗助長,學生的根基沒有牢固,將來很難成材。
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要有耐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以“等待、耐心、從容、寬容、期待”的心態去從事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教育,比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教育要好。只要我們有愛心、耐心,靜聽花開的聲音,相信孩子們一定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放假時,委托好友在網上買了五本書:《致青年教師》《56號教室的奇跡》《相信童話》《小步走路》《吳正憲與小學數學》。最近幾年,我看書或瀏覽他人的博客的時候,會把人家文中提到的一些好書,及時記錄下來,然后到網上買來看,如果覺得確實很好,與自己產生了共鳴,也會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和老師看,如果條件允許,也會多買一些,充實到學校的圖書館,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上幾本書的買因也是如此。
今年寒假特別短特別冷似的,窩在家里,睡夠了懶覺,看夠了電視劇,玩夠了斗地主,忽略了博客,擱淺了看書,也不再思考教學上的事了。五本書只看了一本,吳非的《致青年教師》。這本書是竇桂梅教師博文里推薦給她們學校教師看的的,據說是20xx年教師培訓的首選讀本,網上好評如潮。五本書里首選讀它是因為我吳非老師的另一部書《不跪著教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不跪著教書》那本書里,吳非老師用平實犀利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對教育中存在的種種詬病進行猛烈怦擊,讓我感同身受,更讓我感受到了一名老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摯愛與忠誠,對民族未來的擔憂,對理想教育的向往和追求,這些不能不使我對他產生深深的敬意。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的告別講臺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經驗傾囊相授,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致地解答,對大家在教學中可能忽視的一些細節進行叮囑,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師們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這個民族,無愧于未來的事。
這本書共分六輯,分別告訴我們:一要“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二“不要急”:教育孩子不要急,個人成長不要急,不要幻想三五年就能成為優秀的老師、名師,不如腳踏實地從合格的教師做起;三“心里裝著學生的心”,說孩子聽得懂的話,想孩子想的事,時刻想著我們可能留給學生的記憶;四要學會“尊重常識”,要知道教育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常識,不能做拔苗助長,本末倒置,貽笑于歷史的事;五不放棄理想,即使什么都看透了,也別放棄;六為孩子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孩子本當有正常的愛做夢的童年,我們不要驚醒他們的夢。做過夢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夢想的孩子也會永遠幸福。人如果過于現實了,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瑣。
此書雖名《致青年教師》,但卻適合一切年齡的老師閱讀,當然,更適合一切教育管理者閱讀。因為胸襟,理想,常識這類問題都是大家應該關注的。
讀吳非的書,很容易被里面一種積極向上的東西打動著,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會,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確實需要常常讀上這樣一些書來蕩滌自己的心靈,撥開身邊的迷霧,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堅持自己該堅持的,改進自己該改進的,然后讓自己的心安下來,這就是吳非老師書給我的。
所以,敬重并感謝吳非老師!
師范學院畢業的我,大學期間就看了很多教育專著,為當好教師做好準備,可自從去年走上教育崗位以來,才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白鳛榻處熥约阂獙W的還有很多,也印證了那句要想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作為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立足于教育行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同事的桌上看到《致青年教師》一書,就隨手拿過來翻了翻,就這不經意的一翻,我被那些質樸真誠、洗煉干凈的文字,拉家常式的語言所吸引。書中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沒有高談闊論,沒有譏諷挖苦,他就如一位知心朋友向你娓娓道來,教你如何做一位真正的老師。
作為青年教師,尤其是像我這種初出茅廬,沒有工作經驗,又是剛從中學調入到小學的教師,面對小學生的精力旺盛,那些吵鬧的課堂束手無策,想要有一個安靜的課堂似乎成了每節課的愿望。
看到書中”不著急“這一篇時,仿佛找到了一個知己,他清楚的知道我內心的困惑,他說:”無論是對學生,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好多事,都不要急“。他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藝術,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也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期?!皩W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獨特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回想自己,我感觸頗深:剛進入小學時,我總是拿初中學生的標準來要求一年級的孩子,常因為孩子不能達到要求而生氣,也因為孩子不能達到要求而代勞,為此常使自己心情浮躁、身體疲累。讀讀吳非老師的話,感覺自己確實比較愚蠢,因為我一直沒有明白教育最基本的規律,我的用心、用力、甚至于用命的付出,不僅沒能為孩子們帶去更多收獲,反而是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權利。教育學家托馬斯·阿奎納說:”教學是教師試圖借以擺脫學生的一個過程?!拔覀儜搹睦宵S牛式的教師轉變為智慧型的教師,讓孩子懂得學習、學會獨立。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更有效,對孩子漫長的一生才更有益。當然,教師的個人成長也是這樣的道理,從這本書中我學習到,教師的個人成長應該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尤其是我們年輕的教師,常會把那些從外面聽幾節專家課上學來的花架子、空把式用在課堂上,就以為得到了真傳。其實專家的課有很多看不到的東西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如隱含在教學細節中的備課思路,教師課堂風趣的語言等等,這些沒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磨煉是很難達到的。所以,我們教師不能當演員,而是應當穩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從心底喜歡我們的課,讓他們從教學中學到方法,展示智慧,而不是單調的看一場演出。
經常聽人說,教師要有仁愛之心,看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仁愛之心,充分的尊重,理解學生。例如,”下課后到我辦公室來一下“,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句話,而他則會對孩子說:”如果你有時間,你愿意到我辦公室來玩嗎?“這樣說,學生心靈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接下來要和孩子談的事情,孩子也便于接受。對于有的孩子總是上課時要求上廁所,他倡議我們應當同情,不必諷刺挖苦,試著理解小孩子們的天性,課間不足十分鐘,孩子又想玩,又要排隊等廁所實在可憐,甚至有的孩子平時都不敢多喝水。那么這就啟發我們在理解孩子們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另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像可以在下課后提醒孩子們,先上廁所在玩耍,慢慢孩子們養成習慣,也就避免了這一問題的發生。其實這也就是一句話的事,語氣不同,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說我們要將學生裝在心里,善用教育語言。
不過,我也不是很贊成作者的”你愿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的說法,雖然我還沒想到更合適的說法。如今的孩子見多識廣,我覺得這樣的說法他們會認為太過矯情,太過做作。不過這個意識和思路是對的,正如作者所說,”我們當教師的,先得注意個人修養,應當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尊重學生?!敖處熡眠@樣或那樣的方式表現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成,慢慢地他也學到了尊重他人,學到了待人接物的方式。
是啊,我們每一位老師工作中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每個老師都非常頭痛。那么對待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書中也給我們提出了要求——教師要做到孔子說的”因材施教“??煞此家幌挛覀円酝慕逃虒W工作,是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了呢?仔細想來,在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是按照教師用書上的學習目標,對學生提出同一個學習要求、要求他們完成同樣的作業,自然也會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他們,在這方面做的還是有一些欠缺的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細致的了解。
有些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表現為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無精打采等,其實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我們不妨仔細地反思一下自己,我們的課備得充分嗎?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了每一個孩子的探索知識的欲望?是不是讓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也許這樣就會發現很多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備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所設計的每一堂課應該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雖然要做到這些不容易,但是只要堅持努力,真正動腦筋、下功夫來設計我們的課堂,就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總之,讀了這部教育名著之后,我確實是受益匪淺。它解除了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困惑,找到了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如何開展教育教學的新的途徑和方法,那就是:關愛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有了好的方法就要堅決實施,有了新的目標就要不懈進取。在以后的教師生涯里,我將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和高的工作熱情去面對自己的教育事業,永遠做到力所能及,勤耕不息!
讓自己慢下來,用心看學生。首先,我應當放下我的急功近利,放平我的心態。學生是作為人生存于世上,他們有情感,他們有生活,他們不是制造成績的機器。
在追逐成績的道路上,我應當慢下來,用心看學生的生活。他們有的家庭并不完滿,他們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他們有的來自外地,沒有朋友玩伴……尤其,我還是一名初中老師,我所面對的孩子正處于身心急速發展變化的階段。我想,偶爾閑暇時,和學生們聊聊生活,將課堂教學與他們的生活相連,正如書中所述的那個涉及“離婚”的案例一樣?!靶睦镅b著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溫暖,我想,這是教育的基點。
我應當慢下來,用心看學生的情感。我常常對學生的行為感到不理解,常常埋怨他們不成熟。讀著這本書,自己的想法變得有些可笑,他們本身就是孩子啊。我著急地希望學生們快點長大,讓我“省心”一些,卻從未發現吳老師筆下孩子們的天真活潑。他們愿意表達,他們有很多奇思妙想,他們有時沒心沒肺,有時也脆弱膽怯,他們不是大人,但也有尊嚴。我該反省的地方有太多,我應該常常提醒自己,他們是孩子。慢一點成長也無妨,“揠苗助長”從來不可取。我是引導者,也是陪伴者,平等的對話,尊重學生的想法,是我需要學習的方式。
我應當慢下來,用心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總有其自己的學習狀態,他們是個體不是整體。面對整個班級上課的我,常常會忽略這個事實。每一個孩子學習的速度是不同的,慢下來,看每個學生課堂的表情,聽他們的討論與回答,課下詢問他們的聽課感受,此外,訓練自己的語言,讓我的每一句話精練且通俗易懂,這應當都是我需要學習做到的。
“教育教學是‘慢’的藝術”,吳非老師如是說。我想,我應當慢下來,認真細致地面對學生,走進他們,用心地關心愛護他們,在“慢”中,幫助孩子們穩健快樂地成長。
讀了《致青年教師》,從此愛不釋手。讀文如讀人,我從書中明白了很多教學上的困惑,也從吳非老師的'行為中學到了很多。從吳非老師身上我學會了:用心和愛。
吳非老師的用心體現在教育教學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如何與學生談話,如何提問,如何說學生聽得懂的話……,不要小看這些看似不重要的環節,在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老師的知識素養、人格涵養、專業技能、以及對待學生的態度等等。吳非老師時時刻刻要求自己做到上課帶講稿,他說:“寧可讓學生認為我水平差,也不原意他們認為我不認真?!边@種嚴謹治學的態度是多么需要我們青年教師學習呀!
“用心”還體現在工作上的認真。反思我的教學,如果學生說“沒問題”了,那我就會很愉悅地放下心來,以為自己的教學實施很順利??墒俏易x吳非老師的《“沒有問題”也是大問題》一文,讓我學會了從另一個方面看問題,當一種教學形式被固化后,學生的思維方法便很難得到有效發展,孩子就失去了創造意識和辯析能力?;A教育階段,到底要培養孩子的的什么能力?僅僅是學會解題和應付考試就足夠了嗎?顯然不是,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才是正確的教學方法。從《作業評價未必要用同一標準》一文中,我看到了一個老師工作上的細致、用心,他給了每一個學生不同一般的鼓勵,滿足了孩子享受成功和進步的渴望和喜悅。
一個老師事事認真,用心,為的是盡量不給自己的教學蒙上暇疵,處處留心細節為的是不給每一個孩子心理上造成陰影。正因為“用心”,老師的“愛”才得以體現。
“愛”體現著尊重?!拔铱梢宰x你的作文嗎”、“你已經是你了”、“你愿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吳非老師的每一句話都體現著對學生的尊重。不可否認,每一個老師心里都裝著自己的學生,但如何讓學生體會到你對他的好呢?讀了書中的若干文章后,我體會到,用什么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呢?只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你的愛才能得以體現。
“愛”蘊含著包容、信任?!蹲鲆粋€讓孩子信任的人》、《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等篇章,讓我不忍釋手。
“愛”是責任。作為教師,我們不應只教會孩子相應的知識,還要循序漸進地教給他學習的方法,生活的常識;培養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在這種目標提升的過程中,本著為孩子終身學習著想,需要老師付出極大的耐心和責任心。
讓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用我們的行動和理想。讓我們教著、學著、思考著、努力著,和吳非老師一樣。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9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