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是對書中的情感和感受進行自由發揮和表達,從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接下來,請大家一起來閱讀一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或許可以給我們的寫作帶來新的思路。
在寒假中,我讀了《菌兒自傳》這本書?!毒鷥鹤詡鳌肥怯芍袊破兆骷腋呤科鋵懗傻囊槐究破兆x物,是一部權威科學與較高文學品味的經典,是一部傳播醫學科學與公共衛生的知識,思想和精神的科普著作。
在《菌兒自傳》里,主人公菌兒是千千萬萬細菌中的一員,全書以菌兒自述的方式寫成。在作者筆下,菌兒時而在呼吸道里探險,時而在腔腸里開會,時而在水國里游歷,把細菌對人類的危害和預防表現地淋漓盡致,全書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和妙趣橫生的比喻來向人們傳播醫學科學與公共衛生的知識思想和精神,無疑是具有承上啟下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
有意思的是,菌兒給我介紹“菌兒”名字的由來,它對我說,“我原想取名為微子,可惜中國的古人已經用過了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點大人氣,不如‘兒’字謙卑”“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貴了,太大模大樣了,不如‘兒’字來得小巧而逼真?!?/p>
菌兒在自述中,還不忘為自己平反昭雪,它對我說,并不是所有的“菌眾”都是在跟人類作對,并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會帶來疾病,只是‘菌群’中的一群野孩子不聽話,令人類陷入了深沉的苦痛,并敗壞了它菌兒的名聲。事實上,有好多菌兒都是人類的朋友。比如說,人們做酸奶就要用到菌兒中的乳酸桿菌;而做酒和面包也需要菌兒的幫忙。所以,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菌兒。在荒郊野外,菌兒不聲不響地清除了動植物的尸體,因此贏得了“大自然的清道夫”的美譽。因此,菌兒還有不少的功績,人類不應該把它當做“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菌兒還偷偷地告訴我:“人類的肚腸,是我的天堂,在那兒,沒有干焦凍餓的恐慌,那兒只有吃不盡的食糧?!彼鼜娬{跟我說,“在平時,我和食道的老板都能相安無事。我吃我的,它消化它的?!?/p>
在這本書中,我還懂得了很多知識。在以前,我總是認為那些小蟲子、小甲蟲是最小的生物,但是自從讀了《菌兒自傳》這本書后,我才知道,原來最小的生物是菌兒,就算是幾十萬掛在蒼蠅身上,那蒼蠅也不覺得重。它說道:“我那酵兒,小山芋似的身子,直徑不到5微米(1微米是千分之一毫米),體重只有0.0000098175毫克。然而算起來,他還是我族里的大胖子?!?/p>
讀完這本書后,我發現,書中處處充滿著作者高士其濃濃的愛國之情,同時也對高士其產生出由然的敬佩之情。高士其不僅是一位科普作家,同時他也是一位科學家。在他23歲時因為研究病菌而導致腦部被病毒入侵,最終導致全身癱瘓,卻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幾百萬字的科普作品,影響了無數人。他的《菌兒自傳》更是教給了我無數的科學知識,給我帶來了對科普讀物的閱讀興趣,甚至會影響到我的一生。正如冰心奶奶所說:“假如兒童文學作者是兒童精神食糧的烹調者的話,那么高士其就是一位超級廚師?!弊詈?,我想:一個國家要想興盛起來,就在于人們對科學的熱愛程度,在于人們對科學的不懈努力。所以,我們應該好好閱讀科普讀物,努力增長知識!
讀沈從文,從來未曾讀過他的自傳,反而他的其他作品諸如《邊城》、《瀟瀟》等讀了又讀。直到近日才草草地翻閱了一下。我想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吧!
從來不敢說對他有多了解、有多喜歡。而事實上,我也真的不了解他,至于喜歡似乎更談不上。我只是喜歡他筆下那一個個充滿人性光輝的人物,對于他本人真是沒感覺。
不過,說實話,我真的挺佩服他的,真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的水平實際上只限于小學未畢業,而他卻有如此神來之筆,實在難得?!稄奈淖詡鳌分饕怯涗浰M入大都市北京之前的人生經歷。我很難想象,一個差不多與我同齡的年輕人在那個時代竟與我是如此的相似,卻又那么不同。
《從文自傳》中記錄了一件關于他生病的一件事,給我特別深刻的印象。他六歲那年與他的弟弟同時出疹子,發高燒。時值六月大熱天氣,既不能躺下睡,躺下便咳嗽發喘:又不要人抱,抱時便全身難受。家人都以為他們必死無疑,已為他們準備好了棺槨??梢馔獾氖撬麄兙谷换盍讼聛?。這讓我想起了一個詞叫“大難不死,必有后?!?,我想這的確是一個神奇的詞。
我本以為,沈從文是一個小老頭,或者是個書呆子。因為他的讀書生活也是在整個四書五經死記硬背中度過的,沒有一點生活情趣。只是沒想到,童年的他也和我們一樣,是個淘氣的孩子。
他雖不得已早早地進入私塾讀書,但他常常逃離私塾去野外玩。他去市場上看人家打鐵、殺牛、磨針、做傘、制鞋;到城外廟里去看人家在殿前下打拳、下棋、絞繩子、打架、采蕨菜、打獵;偷人家的李子、枇杷……總之,樹上、船上、水中都是他玩耍的地點。每每讀著這些質樸的文字,想象著一副副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的影子。忽然之間覺得,我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之近,他就像是自己童年的伙伴,或是鄰家的大哥哥。
他是懷抱著讀大學的夢想踏上北京之路的,但北大始終只是他的一個夢而已。他懷抱信仰而來,即使在最艱難的日子里,他也始終堅守著他的信仰。北大教授林宰平曾平價他說:一個人僅僅活下來,容易;可是活下來,抱著自己的理想不放,堅持下去,卻很難。我佩服他的大概就在此吧!
《菌兒自傳》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高士其爺爺寫的一篇經典科普作品。高士其爺爺生于1905年,自幼喜愛文學。1925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去美國留學。23歲時,因實驗發生意外,感染了甲型腦炎病毒,留下了后遺癥,以后病情日益加重,最終導致全身癱瘓。25歲,他學成回國。從此他在輪椅上開始了科普創作。整整60年他孜孜不倦地為青少年傳播科學知識,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科普作品,《菌兒自傳》就是其中之一。
高爺爺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妙趣橫生的筆觸,幽默、風趣地介紹了一個菌兒世界。這是一個由世界上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生物組成的大家庭,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小人國”。它們小得讓我們的眼睛看得見灰塵的紛飛,卻看不見它們也夾在里面飄游,它們將好幾十萬掛在蒼蠅的腳下,而蒼蠅也不覺得重。最小的細菌,長約0.5微米,寬約0.3微米。1微米等于壹千分之一毫米,所以科學家必須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菌。
《菌兒自傳》讓我探索到了微生物世界的奧秘,太神奇了!
《菌兒自傳》是一本十分有趣的科普童話書。作者是中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這是一本傳播醫學與公共衛生知識的科普讀物。
在《菌兒自傳》里,主人公菌兒是千千萬萬細菌中的一員,全書以菌兒自述的方式寫成。在作者高士其爺爺筆下,菌兒時而在呼吸道里冒險,時而在腔腸里開會,時而在水國游歷。他把細菌對我們的危害寫得淋漓盡致。菌兒還偷偷告訴我:“人類的肚腸,是它的天堂,在那兒,沒有干焦凍餓的恐慌,那兒只有吃不盡的食糧?!彪y怪人們常說“想要長壽,腸中常清”??!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很多知識。以前我一直以為螞蟻是最小的生物,但是讀了《菌兒自傳》后,我才知道最小的生物是細菌。就算是幾十萬個細菌掛在蒼蠅身上,蒼蠅也不覺得重。菌兒還對我說:“我那酵兒,小山芋似的身子,直徑不到5微米,體重只有0.00000981毫克。然而算起來他還是我族里的胖子?!备呤科錉敔斶@種生動有趣的.寫法,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懂得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知道了在我的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里,還有這么多有意思的生命存在,細菌家族里也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榮盛興衰。
讀完了這本書,我也感受到了高士其爺爺對祖國的熱愛,我對他非常敬佩。因為高士其爺爺不僅是一位科普作家,更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他23歲時,因為研究病毒而導致他的腦部被病毒入侵,最終全身癱瘓,他是真正為科學事業獻了身!這個結局真讓我感到傷心,但高士其爺爺卻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幾百萬字的科普作品,影響了無數人,影響了很多像我一樣的小學生開始慢慢喜歡上科學。
我想:一個國家要想興盛起來,就在于人們對科學的熱愛,在于人們對科學事業的不懈努力。擁有真才實學的高士其爺爺之所以全身癱瘓了還一直不放棄科普寫作,就是因為他希望科學事業能有更多的人去關心和繼承吧!所以,我們應該好好閱讀科普讀物,努力增長知識,將來回報祖國!希望等我長大以后,社會上的教授們不會被美女擠走,而那些真正的科學家們也能像現在的明星一樣熠熠閃光,擁有高收入!
你們認識林丹吧!12年的國手生涯,林丹創造了屬于他的不可撼動的王朝: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湯姆斯杯、蘇迪曼杯、全英賽、亞錦賽、亞運會冠軍集一身的“超級大滿貫”,多達17項的世界冠軍頭銜,世界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衛冕奧運會男單羽毛球冠軍的選手……這一切注定了他是一部傳奇。
“不是你今天感覺不好,就可以隨隨便便輸掉的?!边@是林丹的自傳《直到世界盡頭》封面的一句話,也是他多年羽毛球生涯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書中,林丹講述了他自己在傳奇背后的歷程,告訴我們他只是一個普通小伙子,種種的成功都和苦與痛密不可分。
林丹年輕時被解放軍隊選中,寒冷的冬天隨軍軍訓,二十四小時只有冷水,生活很艱苦,他能挺過來。初入國家隊,隊里高手云集,林丹常被別人看不起,特別是打比賽輸給名不見經傳的對手,還要被教練痛罵。林丹還因在訓練時發脾氣、耍個性、摔拍子等一系列事情被國家隊開除。當他有機會搭上末班車再次回到國家隊后,每天只管埋頭苦練,甚至吃飯都不愿意花太多時間。他失敗時自我反省,成功時懂得感恩,他說:“人生一輩子就是在跟自己不斷地賽跑。做真正的強者,才能融合周圍的一切,讓周圍的人心服口服?!?/p>
“就在我思考著與你們說這些話的時候,隊醫正在“蹂躪”我身上的每一塊肌肉。每天訓練后的放松時間幾乎都在一小時以上,有時疼得我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這些年,最了解我的就是這副身板了,因為是‘超級丹’,所以它也被要求像外星人一樣無堅不摧?!蔽曳浅O矚g書中的這段話,我覺得它道出了“超級丹”這名號下所背負的身體上的極大負擔,同樣地也折射出其精神上的壓力非同一般。
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林丹又一次戰勝老對手李宗偉,蟬聯奧運金牌,讓人不禁再一次感慨:既生李,何生林。
看完這本書,我更加能體會到當名人是很艱難的。成名的道路上到處都是彎彎曲曲的,想要成為名人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要經受各種考驗、不斷的努力、流出數不盡的汗水,最后才能一步一個臺階,走上通往成功的路上。
林丹,代表了一個時代,代表了一種精神。他,無可替代!
今天好友給我推薦了李開復自傳,原本我對各式各樣的自傳并沒多大興趣,剛看開頭的時候也覺得一般,但是讀下去發現寫得果真好,居然一口氣把一整篇讀完了?,F在趁著記憶猶新的時候,記錄一下讀后感:
1.追隨心聲。
紛紛擾擾、追名逐利的事件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李開復也好,其他偉人也好,都提醒年輕人要追隨自己的心聲,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到舍得。
2.工作要有重點。
和很多世界級企業一樣,google有眾多產品,而搜索服務是google的核心業務。李開復在google中國成立之初重點抓搜索服務的質量,看似不賺錢,卻將核心業務的根基打得十分扎實。企業如此,個人做事也當如此。
3.扛住外界的壓力。
成功并非只有榮譽相隨,壓力也會隨之而來。能夠扛得住壓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李開復離開微軟時、google中國成立初期,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和質疑,最終他樂觀的頂住了壓力,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4.不同意,但是支持你。
google鼓勵所有員工主動把想法付諸行動。如果你不適應,也許你會不知所措,但是你知道該做什么,就能發揮你最大的潛力。
5.從廚房開始的創新。
頭一次知道原來google對于廚師也有著嚴格的要求,把創新從點滴做起,從廚師到員工,無一例外的遵循著創新的原則。
顯然林先生要做自己的傳記,并非是要介紹自己的生命歷程,也不是評論自己思想和成就。我想林先生對做傳記是有很多的想法的,其所作《蘇東坡傳》、《武則天傳》該是過足了情感傳記的戲癮?;蛟S要理解林先生的情感,理解他的品性,可以去看他的蘇東坡,看東坡先生的林語堂的影子。在做自己的傳記的時候,他只是提提自己對人生經歷中的一些階段的看法,或者是一些難聞的軼事。這便是林語堂風格吧。
如他所說,早期他的文章很是批判,后期含蓄了或者幽默了。從這個傳記便透露了這些景象。批判的,或是含蓄的批判的,或是幽默的批判了,或是含蓄幽默地與你交心?!敖恍摹?,與讀者交心,這是多好的想法。我想所謂“交心”,便是說讀者最容易聽的進去的話,最容易領悟的道理。要做到這一點似乎是不容易的,很不容易,所以林先生說他非常不喜歡那些所謂的“術語”,認為那是不會說話的人干的事情,不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思想的結果。那些就是不“交心”吧。林先生說他早年文筆太直,太鋒利。那時候的他怕也是尚不能很好地用文字與讀者交心。他說,那得怪罪北洋軍閥,怪他們給知識分子的自由太多了的緣故。19胡適在其日記記著日本人芥川龍之介的話“中國著作家享受的自由,比日本人得的自由大得多,他很羨慕”。胡適得意:“其實中國的官吏并不是愿意給我們自由,只是他們一來不懂我們說什么,二來沒有膽子與能力可干涉我們”。信也。言論自由太多了,便開門見山地講話,便不知道用“文筆技巧”。恰是從這段牢騷,可體會他后期的“文筆技巧”了。想想我們現在的社會,林先生哪里是在怪罪北洋軍閥給的自由太多了呢?分明是在向我輩炫耀那個時代,那個自由的時代,那個屬于知識分子的時代,那個屬于他們的時代。他們的時代里,他們的理想是“各人說自己的話”而“不是說別人讓你說的話”??蓱z屬于我輩這個時代,是連話怎么說都不知道,連自己說的話是不是自己的話都不知道,自己的嘴巴與腦子是不是自己的都不知道,的時代。當然這樣的時代林先生也是經歷過的,這也是他后期幽默文學、諷刺文學的由來。因為在那樣的時代,自由的表達自己是不行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聰明如林先生者,也會感到“人生太悲慘了”,于是他“不能不故事滑稽”。所謂的“諷刺”與“幽默”,他說只是“滑口善變”,而那又只是他“樹立的自衛的機械作用”。吾輩對于其“這一路的滑口善變,其中含著眼淚與微笑的”,該是能有極好的體悟的。用林先生最推崇的東坡先生一句詞說是“長恨此身非我有”。
學生階段肯定是給林先生留下最美、最深回憶的事情。所謂學生階段,也該就是其童年、青年時期。那時有父母、姐姐的關愛,有芝麻餅的誘惑,有閩南青山、綠水的懷抱,有美麗健康的鄉土姑娘的戀愛,還有品學兼優的自信。林先生直到耄耋之年,回味起那些情景,依然那么的親切、美妙。我們也讀進了那些青山綠水,讀進了那青山綠水中的姑娘,那充滿生活氣息的美麗的鄉土姑娘。想離開去尋找站在大山中傻笑的賴柏英,或是坐在竹筏上漸漸憂郁的翠翠。林先生的愛情該是極天真的愛情,初戀雖然失敗,但是給留下的該是最單純的感情理想,于是在不能與c結婚的時候他還會“哭得癱軟下來,哭得好可憐”。(何曾幾時,我們也會在夢中醒來,抹去臉頰的淚水,卻還止不住心中踉蹌的哽咽。)或許正是這種單純,能夠贏得單純的愛情的吧。也許這便是為何到了晚年,林先生依然視林太太是“少女的芳心”,幾十年過去那“少女的芳心”依然如當初回應“窮有什么關系”那般“堅定而得意”。其中一件軼事是尚未能明白的,何以林先生會“一個習慣玩母親的奶,一直玩到十歲”,閩南風俗使然?既然林先生將其將出來,該是別有用意,尚不解。正是與母親的這種親密,使其在新婚前夜,與母親同睡,那時“能與母親同睡的最后一夜”。不知道那夜林先生有沒有哭,林母又是否哭過。從此林先生不再屬于她,而是另外一個女人。(據說鹽井的藏族,男子在“出嫁”到女性家時,全家人如同漢人女子出嫁一般,要有震天的哭送。)。
回顧學校時光,并非總是好的。當我們能自己識別生活經歷的時候,很多往昔不覺的事情開始變得充滿遺憾。學校生活便是其中之一吧。林先生相信“課堂聽課”是“人類虛耗時間之最大的發明”,“學校是致令學生看書喂非法行為的地方”。學校確實就是那樣的地方!他自信自己的學習方法,說自己只讀最經典或最下流的書。我輩是讀了太多的無用的書,讀了太多中流的書,還是草草地讀過。我的流弊甚重,花了兩小時閱讀閱讀此書,再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堆上這些文字。林先生說他讀一本書的收獲可當別人讀十本的收獲?;蛟S與我比起來可當十三本吧。
另外再做些筆記,記幾段我感興趣的人物的描寫,生動、銳利。
關于周作人,和他的文字筆調一樣,聲音迂緩,從容不迫,激動之下也不會把聲音提高。
關于周樹人,每逢攻擊敵人的言辭鋒利可喜之時,他會得意得哄然大笑。身材矮小,尖尖的胡子,兩腮干癟,永遠穿中國衣裳,看來像個抽鴉片煙的。
關于劉半農,反對儒家一切思想,而且對一切都采取極端的看法這方面,我覺得他是一個精神病患者。
關于錢玄同,兩眼近視,常常臉紅。
關于劉半農與陳垣,劉半農在倫敦的時候向別人介紹陳垣說,他“也算是”北京大學的教授。陳垣當時對此話甚為敏感,從此,始終存有芥蒂。
再加一條蔣介石吧,林先生說自己是中國出了蔣介石夫婦外工作最努力的人。
說到細菌,大家笫一感覺往往是骯臟,因為我們生病大多與細菌有關,比如感冒、拉肚子、傷囗感染……看過《菌兒自傳》之后,我們會發現細菌其實并沒那么可怕。
原來,細菌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之一,還是我們人類離不開的生物。它們有的生活在水果,有的生活在土壤里,在人類和動植物身上也能找到它們的痕跡,而且這些細菌各有各的`特點與本領。比如乳酸桿菌、酵母菌、霉菌等,它們為我們做出的貢獻可不小呢。在我們喝的酸牛奶里,吃的可口的泡菜中都有乳酸菌的種族。
但也有一些細菌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危害。比如我們的口腔為細菌創造了舒適的生存環境,也為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條件。稍不注意,口腔疾病、牙周炎等就會擾得人不得安寧。
隨著科學事業的發展,人們正在逐步掌握細菌的種種特性,一旦發現致病菌,就及時采用各種手段消滅它們。
不過,我們還是不能粗心大意,一定要做好個人衛生,提高健康意識,才不至于招惹到它們。讀了這本科普知識,讓我了解了細菌的來龍去脈,受益非淺!希望我的小伙伴們有空也看看這本介紹細菌的科普″兵書“。
第一章《菌兒的成長》是《菌兒自傳》這本書的開篇。通過這一章的閱讀,我深刻感受到了菌兒的成長歷程中的坎坷與成長,也對自己的成長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一章給予了我許多啟示與反思。
在第一章中,菌兒描述了自己在家庭中所處的不利環境。她的父母離異,養父母不善待她,這些經歷使她在心靈上受到重創。然而,正是這些不幸的經歷,讓菌兒變得更加堅強。她不停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自己在逆境中茁壯成長。這使我想起自己曾經面對的困難,我也應該像菌兒一樣,勇敢面對困難,并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另外,第一章中,菌兒對于自己的成長有著清晰的認識和目標。她原本平凡的天資通過不懈的努力和獨特的思維得以發展,她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這讓我想起自己,是否也有對未來的明確目標,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菌兒告訴了我,成長需要目標,只有心有所向,努力追求,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真正茁壯。
在第一章中,菌兒還給了我一些關于堅持的啟示。在生活的磨難中,菌兒從未放棄她對科學和知識的熱愛,她堅持閱讀,不斷學習,不斷嘗試和創新。這讓我意識到,堅持是成功的關鍵。只有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克服一切困難,達到自己的目標。
第一章還告訴我要與他人和睦相處。盡管在菌兒的生活中,她遭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但她從未對他人產生惡意,也從不以惡報惡。相反,她睿智、善良,與他人和睦相處,獲得了他人的尊重與敬意。這使我反思了自己在與他人相處中的表現,我應該在和他人相處時更加友善和包容。
最后,在第一章中,我對菌兒的故事充滿了敬意和佩服之情。菌兒是一個具有韌性和堅持的人,她在逆境中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毅力。她面對人生的挫折從不低頭,而是用理智和智慧來面對問題。這讓我深受啟發,我要像菌兒一樣,勇敢直面生活中的困難,不氣餒,在成長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總而言之,在第一章《菌兒的成長》中,菌兒的成長歷程讓我受益匪淺。她的堅持、勇氣、智慧和善良都是我所要學習和追求的。通過閱讀這一章,我深深被菌兒的故事所感動,也有了更多對我的成長與前進的思考。我期待著看到更多關于菌兒的故事,因為她的故事不僅是一個人的成長史,更是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史,它們能夠給我們帶來啟示與力量,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和自信。
《菌兒自傳》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高士其爺爺寫的一篇經典科普作品。高士其爺爺生于19,自幼喜愛文學。1925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去美國留學。23歲時,因實驗發生意外,感染了甲型腦炎病毒,留下了后遺癥,以后病情日益加重,最終導致全身癱瘓。25歲,他學成回國。從此他在輪椅上開始了科普創作。整整60年他孜孜不倦地為青少年傳播科學知識,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科普作品,《菌兒自傳》就是其中之一。
高爺爺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妙趣橫生的筆觸,幽默、風趣地介紹了一個菌兒世界。這是一個由世界上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生物組成的大家庭,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小人國”。它們小得讓我們的眼睛看得見灰塵的紛飛,卻看不見它們也夾在里面飄游,它們將好幾十萬掛在蒼蠅的腳下,而蒼蠅也不覺得重。最小的細菌,長約0.5微米,寬約0.3微米。1微米等于壹千分之一毫米,所以科學家必須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菌。
《菌兒自傳》讓我探索到了微生物世界的奧秘,太神奇了!
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實實的自述,請一位曾直接和我見過幾面的人筆記出來的。
我自己不會寫字,寫出來,就是螞蟻也看不見。
我也不曾說話,就有一點聲音,恐怕蒼蠅也聽不到。
那么,這位筆記的人,怎樣接收我心里所要說的話呢?
那是暫時的一種秘密,恕我不公開吧。
閑話少講,且說我為什么自稱做“菌兒”。
我原想取名為微子,可惜中國的古人,已經用過了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點大人氣,不如“兒”字謙卑。
自古中國的皇帝,都稱為天子。這明明要挾老天爺的聲名架子,以號召群眾,使小百姓們嚇得不敢抬頭。古來的圣賢名哲,又都好稱為子,什么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貴了,太大模大樣了,不如“兒”字來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軀,永遠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凹毎背錾?,能積成幾千,幾萬,幾萬萬。細胞變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掛滿綠葉的大樹,或變成一條蝗蚓,一只蜜蜂,一頭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鯨,看得見,摸得著。我呢,也是由一粒細胞出身,雖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們不爭氣,不團結,所以變來變去,總是那般一盤散沙似的,孤單單的,一顆一顆,又短又細又寒酸。慚愧慚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兒”。為“兒”的原因,是因為小。
至于“菌”字的來歷,實在很復雜,很渺茫。屈原所作《離騷》中,有這么一句:“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苣?!边@里的“菌”,是指一種香木。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來比喻賢者,以諷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沒有那樣清高,那樣香氣熏人,也無從查考。
不過,現代科學家都已承認,菌是生物中之一大類。菌族菌種,很多很雜,菌子菌孫,布滿地球。你們人類所最熟識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類,那些像小紙傘似的東西,黑圓圓的蓋,硬短短的柄,實是我們菌族里的大漢。當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會毒死你們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一種。小得使你們肉眼,看得見灰塵的紛飛,看不見我們也夾在里面飄游。輕得我們好幾十萬掛在蒼蠅腳下,它也不覺著重。真的,我比蒼蠅的眼睛還小1000倍,比頂小一?;覊m還輕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傳到現在,在生物界中,混了這幾千萬年,沒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沒有看見過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罷,我也樂得過著逍逍遙遙的生活,沒有人來攪擾。天曉得,后來,偏有一位異想天開的人,把我發現了,我的秘密,就漸漸地泄露出來,從此多事了。
這消息一傳到眾人的耳朵里,大家都驚惶起來,覺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還可怕。然而始終沒有和我對面會見過,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總帶著半疑半信的態度。
“什么‘微生蟲’?沒有這回事,自己受了風,所以肚子痛了?!?/p>
“哪里有什么病蟲?這都是心火上沖,所以頭上臉上生出癤子疔瘡來了?!?/p>
“寄生蟲就說有,也沒有那么湊巧,就爬到人身上來,我看,你的病總是濕氣太重的緣故?!?/p>
這是我親耳聽見過三位中醫,對于三位病家所說的話。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們的傳統觀念,病不是風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來的,而不知冥冥之中還有我在把持活動。
因為冥冥之中,他們看不見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實,哪里來的這些魔物,他們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卻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現現、明明白白的一種生物,一種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為什么和人類結下這樣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時時暗殺人命呢?
說起來也話長,真是我有冤難申,在這一篇自述里面,當然要分辨個明白,那是后文,暫擱不提。
因為一般人,沒有親見過,關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聽途說,傳聞失真,對于我未免胡亂地稱呼。
蟲,蟲,蟲——寄生蟲,病蟲,微生蟲,都有一個字不對。我根本就不是動物的分支,當不起“蟲”字這尊號。
稱我為寄生物,為微生物,好嗎?太籠統了。配得起這兩個名稱的`,又不止我這一種。
喚我做病毒嗎?太沒有生氣了。我雖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對不對?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職業,只算是我非常時的行動,真是對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細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卻有點科學紳士氣,不合于大眾的口頭語,而且還有點西洋氣,把姓名都顛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類。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內有禾,十足地表現出植物中的植物。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兒子,所以自愿稱做菌兒。以后你們如果有機緣和我見面,請不必大驚小怪,從容地和我打一個招呼,叫聲菌兒好吧。
19.文章開頭寫道:“閑話少講,且說我為什么自稱做‘菌兒’?!弊髡咚^的“閑話”有什么作用?(4分)。
20.縱觀全文,“菌兒”有哪些特點?(5分)。
21.這篇文章在寫作風格上有哪些特點和表達效果?試結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19.答案:交代的寫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暗示“菌兒”很小的特點;(2分)用饒有趣味的語言設置懸念,引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2分)。
20.答案:(1)身軀幼小,單細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2)沒有聚合性,弧單生存,又短又細;(3)是菌族里最小最輕的一種生物,屬于寄生植物;(4)能參與和把持生命活動,有時會引發疾病。(答出一點給1分。)。
21.答案(6分)(1)文章通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采用“自述”口吻,將艱深的科學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自然清新,引人入勝。(2分)(2)文章段落簡短,多用短句,節奏明快,承轉自如,給人輕松愉悅之感,易于讓人接受。(2分)(3)文章廣征博引,對中國傳統文化諸如“子”“文學”“中醫”等多有涉及,點染成趣,豐富了文章的內容。(2分)。
20xx年的一天,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聲,在20世紀末的嬰兒名單中又多了一個我。我就是那傳說中的跨世紀少年,也就人們口中的xx后。我叫任麗,出生在濟寧的一家醫院里。歲月飛逝,我已在人生的旅途中經歷了xx個春夏秋冬了。
自出生以來我就沐浴在爸爸媽媽無私的愛河中。被爸爸媽媽無理由的溺愛著。在我的生活中沒有“不”這個字眼。我的字典里也沒有“挫折”倆字。但這并不意味著我養成了自私任性不懂事的性格。雖然在溺愛中成長,但我的性格卻沒有那些被溺愛著的孩子的一絲氣息。
我從小就是一個好脾氣的乖乖女。從不計較別人過錯,但因此容易受欺負。記得那時小學3年級的時候,因被嫉妒買了個漂亮的發卡,而平白無故的被班上的“母老虎”挖破了臉?!鞍 彪S著我一聲尖叫,臉上立刻出現了兩道被她劃傷的疤。我立刻哭了起來。過了一會,班主任氣沖沖的朝著我們走來了。經過一番詢問老師搞清了來龍去脈,責罵了那個同學。然后很溫和地擦去我眼角的淚,說:“以后受欺負跟老師說”。我卻說:“老師,沒事,我比她大,我是她姐姐,應該讓著她。你不是說不讓妹妹的姐姐不是好孩子嗎?我還是好孩子嗎?”老師聽后,連忙點頭。
我雖然是個好脾氣的孩子,但不意味著我就是一只任人宰割的小綿羊。對于那種原則的性的問題,我確實十分認真的。
那次期中考試,我不經意間發現了前面的兩位同學作弊。我當時很憤怒,但沒有魯莽的舉手告老師,我先寫了一個小字條給他提醒他。沒想到他不知好歹地會給我:“敢告老師,放學讓你難堪”。我氣壞了,還敢威脅我,怒火一下冒了三丈。于是氣勢洶洶地“拍桌而起”,當場向老師高發他們。
這就是我,一個好脾氣的我,同事又是一個嚴肅的一絲不茍的我。
時間飛快的流逝,xx個年頭從我手中飛走。在這15年里,世事變化很大,但我的性格沒變,依舊是當初的我,獨一無二的我。
閱讀下文,完成1—3題。(15分)。
高士其。
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實實的自述,請一位曾直接和我見過幾面的人筆記出來的。
我自己不會寫字,寫出來,就是螞蟻也看不見。
我也不曾說話,就有一點聲音,恐怕蒼蠅也聽不到。
那么,這位筆記的人,怎樣接收我心里所要說的話呢?
那是暫時的一種秘密,恕我不公開吧。
閑話少講,且說我為什么自稱做“菌兒”。
我原想取名為微子,可惜中國的古人,已經用過了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點大人氣,不如“兒”字謙卑。
自古中國的皇帝,都稱為天子。這明明要挾老天爺的聲名架子,以號召群眾,使小百姓們嚇得不敢抬頭。古來的圣賢名哲,又都好稱為子,什么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貴了,太大模大樣了,不如“兒”字來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軀,永遠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凹毎背錾?,能積成幾千,幾萬,幾萬萬。細胞變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掛滿綠葉的大樹,或變成一條蝗蚓,一只蜜蜂,一頭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鯨,看得見,摸得著。我呢,也是由一粒細胞出身,雖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們不爭氣,不團結,所以變來變去,總是那般一盤散沙似的,孤單單的,一顆一顆,又短又細又寒酸。慚愧慚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兒”。為“兒”的原因,是因為小。
至于“菌”字的來歷,實在很復雜,很渺茫。屈原所作《離騷》中,有這么一句:“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苣?!边@里的“菌”,是指一種香木。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來比喻賢者,以諷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沒有那樣清高,那樣香氣熏人,也無從查考。
不過,現代科學家都已承認,菌是生物中之一大類。菌族菌種,很多很雜,菌子菌孫,布滿地球。你們人類所最熟識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類,那些像小紙傘似的東西,黑圓圓的蓋,硬短短的柄,實是我們菌族里的大漢。當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會毒死你們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輕最輕的一種。小得使你們肉眼,看得見灰塵的紛飛,看不見我們也夾在里面飄游。輕得我們好幾十萬掛在蒼蠅腳下,它也不覺著重。真的,我比蒼蠅的眼睛還小1000倍,比頂小一?;覊m還輕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傳到現在,在生物界中,混了這幾千萬年,沒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沒有看見過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罷,我也樂得過著逍逍遙遙的生活,沒有人來攪擾。天曉得,后來,偏有一位異想天開的人,把我發現了,我的秘密,就漸漸地泄露出來,從此多事了。
這消息一傳到眾人的耳朵里,大家都驚惶起來,覺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還可怕。然而始終沒有和我對面會見過,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總帶著半疑半信的態度。
“什么‘微生蟲’?沒有這回事,自己受了風,所以肚子痛了?!?/p>
“哪里有什么病蟲?這都是心火上沖,所以頭上臉上生出癤子疔瘡來了?!?/p>
“寄生蟲就說有,也沒有那么湊巧,就爬到人身上來,我看,你的病總是濕氣太重的緣故?!?/p>
這是我親耳聽見過三位中醫,對于三位病家所說的話。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們的傳統觀念,病不是風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來的,而不知冥冥之中還有我在把持活動。
因為冥冥之中,他們看不見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實,哪里來的這些魔物,他們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卻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現現、明明白白的一種生物,一種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為什么和人類結下這樣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時時暗殺人命呢?
說起來也話長,真是我有冤難申,在這一篇自述里面,當然要分辨個明白,那是后文,暫擱不提。
因為一般人,沒有親見過,關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聽途說,傳聞失真,對于我未免胡亂地稱呼。
蟲,蟲,蟲——寄生蟲,病蟲,微生蟲,都有一個字不對。我根本就不是動物的分支,當不起“蟲”字這尊號。
稱我為寄生物,為微生物,好嗎?太籠統了。配得起這兩個名稱的,又不止我這一種。
喚我做病毒嗎?太沒有生氣了。我雖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對不對?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職業,只算是我非常時的行動,真是對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細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卻有點科學紳士氣,不合于大眾的口頭語,而且還有點西洋氣,把姓名都顛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類。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內有禾,十足地表現出植物中的植物。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兒子,所以自愿稱做菌兒。以后你們如果有機緣和我見面,請不必大驚小怪,從容地和我打一個招呼,叫聲菌兒好吧。
1.文章開頭寫道:“閑話少講,且說我為什么自稱做‘菌兒’?!弊髡咚^的“閑話”有什么作用?(4分)。
2.縱觀全文,“菌兒”有哪些特點?
3.這篇文章在寫作風格上有哪些特點和表達效果?試結合文本,加以探究。(6分)。
答案。
1.答案:交代寫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暗示“菌兒”很小的特點;(2分)用饒有趣味的語言設置懸念,引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2分)。
2答案:(1)身軀幼小,單細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2)沒有聚合性,弧單生存,又短又細;(3)是菌族里最小最輕的一種生物,屬于寄生植物;(4)能參與和把持生命活動,有時會引發疾病。(答出一點給1分。)。
3.答案(6分)(1)文章通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采用“自述”口吻,將艱深的科學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自然清新,引人入勝。(2分)(2)文章段落簡短,多用短句,節奏明快,承轉自如,給人輕松愉悅之感,易于讓人接受。(2分)(3)文章廣征博引,對中國傳統文化諸如“子”“文學”“中醫”等多有涉及,點染成趣,豐富了文章的內容。(2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21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