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能夠展現作者的才華和文化修養。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優秀作文的要領,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經典優秀作文的解析和點評。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
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里一字排開,劃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這篇端午節的作文可真的是情真意切哦。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里呢?”
爸爸說:“賽龍舟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紀念他。借劃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喂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蔽覑奂亦l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赐赀@些內容,你也是也寫一篇端午節的作文呀。通過小編對端午節的作文的具體介紹,你一定也對端午節有了更加清楚地認識啦,那么你準備怎么樣度過這個端午節呢?最好還是外出旅游哦。
大家猜猜我今天介紹什么節日呀?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都不是。是端午節。
如果端午節到鄉下去,也許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門前會有:龍船花、石榴花、菖蒲、艾葉、蒜頭這五樣植物。鄉下的人說,菖蒲掛在門前,可以辟邪。艾葉像一面小旗,可以招屈原之魂。對了,忘告訴你,這就是“五端”。
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也是有來歷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國家被滅(楚國),五月初五那天,抱著一塊光滑的大圓石投進了汨羅江里,汨羅江附近的漁民得知后,便都劃著船,打撈屈原的肉身,但一直追到了洞庭湖,也沒撈到,便紛紛把飯團丟進湖里,說是希望魚、蝦、蟹、龜等水族不再吃屈原的肉身,這就是吃粽子、劃龍舟的來歷了。端午節每到時,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還會劃龍舟紀念屈原呢!
端午節自然少不了吃?!拔妩S”這就是一大特色,有黃魚、黃瓜、或鴨蛋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對了,南方端午節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
哎呀,說了一大堆,還沒告訴你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對了端午節還叫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還有許多習俗呢!
馬上要到端午節了,菜市場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買粽葉、買糯米、買大棗,賣葡萄干生意特別火紅,好不熱鬧。
到了端午節。一大早,家里就開始忙東忙西,游手好閑的我來到媽媽身邊,看到了媽媽熟練的包著一個個粽子,不禁想自己包個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痹趮寢尩闹更c下,我卷好了粽葉。然后用小勺把花生、大紅棗、糯米填了進去。最后笨手笨腳的用線繩把粽子牢牢的捆綁起來。不過我包的粽子歪歪扭扭的很難看,但是這也是我辛勤勞動的結果啊,我看著粽子滿意的笑了。媽媽告訴我,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屈原投江身亡,當時人們非常傷心,所以把粽子扔下江去,以免魚蝦傷害了屈原的尸體。
我把粽子放進鍋里,過了一會兒,香氣四溢,我以為粽子已經熟了,可是媽媽說時間還不到呢,讓我耐心等待。又過了十多分鐘,滿屋子都飄著粽子的濃香,我簡直就要垂涎三尺了。
粽子終于好了,我把棕葉剝開,黃燦燦的糯米閃閃發光哩!一個大紅棗在中央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姑娘似的。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無窮啊!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來去上奧數課。走過菜場時,我發現那里特別熱鬧。賣粽子的地方,有四五個人在那里包粽子;買鴨子的地方也排起了長隊。我心里納悶,今天到底是什么節日呀!
媽媽告訴我,今天是端午節,下午要到婆婆家去。我高興極了。下午,媽媽帶我到了婆婆家。還沒進門,我就看見婆婆家門前插著艾草。艾草又長又綠,還能驅蚊去毒,對人可有幫助啦!媽媽說“端午節一般人家都會插這個,驅蚊避邪?!?/p>
我一進婆婆家,婆婆就拿來一個鴨蛋,而且還用紅、黃、綠、粉四種顏色的絲線包著。婆婆把它掛在我的脖子上,說:
“這是送給你的小禮物?!蔽夷弥喌?,忽然想起語文書中有端午節的作文,但上面說的不是這四種顏色的絲線,而是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的絲線。于是,我把它告訴了婆婆,婆婆說:“你懂得真多,婆婆一定改正?!?/p>
吃晚飯了,今天的晚飯特別豐富,有“五黃”,它們是黃魚、黃瓜、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咸黃鴨蛋五種帶有“黃”字的食品。還有“五紅”,紅蝦、紅莧菜、紅豆粽子、考鴨、紅心鴨蛋,婆婆說這是現代的端午流行的。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買鴨子要排隊。晚飯我吃了很多,“五黃”、“五紅”嘗了個遍。
過節真好,既有禮物,又有好吃的,還能學到知識。
“粽子香,香櫥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叉在大門上……”。讀了這首兒歌,大家都知道寫的是端午節?!拔濉迸c“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娃娃節等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僅和五緊密相連,就連來歷都有五條傳說呢?有屈原說、龍的節日、迎濤神說、惡日、夏至說。其中紀念屈原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鈞《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死后被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年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般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間,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民間端午節的習俗也不少,有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掛菖蒲、艾葉……據說吃粽子原來是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喝雄黃酒是為了驅妖辟邪;賽龍舟原來是小舟打撈屈原的尸體,后因為人們像競賽一樣,所以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的習俗??傊?,都是為了寄托人們對屈原的哀思之情。每逢端午節,我們家也不例外,都要一起吃粽子。每當媽媽包粽子時,我都會催促媽媽動作快點。當粽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肉粽吃起來,??!真香。端午節就是這樣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p>
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就拿我們中山來說吧,每到這一天,農村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小時候,外婆包的粽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蘊含著她對我無限的愛。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F在,外婆已不在了,可每當我嚼著媽媽包的粽子,總會回味著那濃濃的親情......
現在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了吧?我國幾千年的傳統節日,一定要好好繼承下去。
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這七大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最具人文情懷和文藝氣質的節日。
“端午”二字,原為“端五”,“端”為初,“端五”即初五。先秦時,人們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先秦古籍《夏小正》中記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認為五月初五這天要準備草藥以祛除毒氣?!洞蟠鞫Y記》亦載:“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用佩戴蘭草、沐浴潔身來驅邪避禍。那個時候,“端五”還不是節,而是一個需要避諱的“不祥之日”?,F如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端午節前后,家里熏蒼術、白芷,大門上插菖蒲、艾葉,小孩兒佩戴中藥香囊,大人喝雄黃酒以驅邪避疫,應是先秦民俗的綿延保留,同時也反映出古人敬畏自然、祈福求安的樸素心理。
“端午”一詞,最早見于西晉周處所著《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騖角黍”,“角黍”即粽子,可見西晉時端午節即有吃粽子的習俗。至于這一天為什么要吃粽子,流傳較廣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均載,遭讒被逐于沅湘的屈原聽聞楚國國都被秦人所破,心生悲涼,于五月初五日自投汨羅江,與國同殤。楚國百姓聞之悲痛不已,紛紛來到汨羅江邊憑吊,有漁夫劃船至江中欲打撈詩人真身,并以飯團、雞蛋等食物投入江水,希望水下之魚蝦飽腹而不食詩人之肉身。后來,人們又擔心飯團為蛟龍所食,遂以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以驅之,逐漸演變為今日之粽子。宋朝詩人梅堯臣的《五月五日》詩曰:“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边@正是對這一民俗演變的文學注腳。
自此,因為加入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元素,又經由民俗的不斷創新演繹與豐富,端午節逐漸由一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惡日”,演變為一個以懷念先賢與詩人的愛國情懷為名、內容既古老又新鮮、形式熱鬧且多樣、充滿歡樂氣氛的民間節日。
端午節民俗之多、流傳之遠、影響之廣,可列為七大節日之首。除了吃粽子這一共同習俗外,在我國北方,還有飲雄黃、佩艾草、贈香扇等習俗;在南方,則有賽龍舟、浴百草、游百病等習俗。此外,端午節慶及由其衍生的文化活動還傳入了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在世界上頗負盛名的韓國江陵端午祭就是中國傳統端午節的流傳與演變,20xx年還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今天,端午節早已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與豐富的文化內涵走向世界,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軟實力,其中尤以賽龍舟最為知名和富有影響力。英語中,端午節被翻譯成“dragon boat festival”,直譯回來就是龍舟節,可見賽龍舟這一節慶形式在國外的影響之甚。
吃粽子也好,賽龍舟也罷,或是佩香囊、浴百草,端午節民俗的演變,早已超越紀念詩人屈原這一單純目的,而是包含著中國人所特有的、濃郁的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樸素世界觀。這種樸素而純真的情感與觀念,最能打動人心而獲得廣泛共鳴,所謂的文化軟實力,亦不過如此。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這句詩是描寫誰的吶?是描寫屈原的。
屈原,都知道吧!對!他就是我國戰國時期時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端午節,就要從他說起。
楚懷王被諸侯攻打,最后被滅。屈原想到不能精忠報國,一時憂傷悲憤,便抱著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在他死的'這一天往汨羅江里扔粽子,讓魚蝦不啄食他的身體,最后慢慢演變成了傳統的端午節......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這是杜甫的《端午日賜衣》,大家也找一些這樣的詩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是我最喜愛的節日了!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以為深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說他因為自己的見解得不到楚王的理解,憂國憂民,后投入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人們扔下飯團和肉,希望魚不要吃他的遺體。從此,在端午節那天,人們就通過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最高興的事是能品嘗到不同口味的粽子。粽子用粽葉包裹著,仿佛是一個個綠娃娃似的,煮熟了,老遠就能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沁入肺腑。粽子的形狀可多啦: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正方形的。不同形狀的粽子口味不一:有肉餡的、紅棗餡的、咸蛋餡的、還有板栗餡的……吃進嘴里,都能讓你感覺到香甜黏口。
端午節在家鄉是非常熱鬧的節日。這一天,村民們紛紛來到江邊賽龍舟,江邊人山人海、熱火朝天。江上龍舟爭相追逐,岸上人們擂鼓吶喊,場面真是相當熱鬧。
五月五,是端午。我喜歡這熱鬧又濃情的節日!
文檔為doc格式。
。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3、懸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5、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端午節,本是先民創立用于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于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于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節日。第一,端午節來源于5000年前對夏至這一天文現象的發現,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偉大天文發現。第二,古代人民通過觀察太陽得出24節氣,通過觀察月亮得出陰歷12個月份,然后將陰陽歷結合,用干支計年,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體現了這一古代發明。第三,端午還來源于古代吳越民族對龍的崇拜,體現了天人合一、多元一體、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端午賽龍舟體現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掛艾草、掛菖蒲,表現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端午是一個提倡孝和善的節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第四,端午節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情懷。隨著歷史的發展,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人們將屈原、伍子胥、勾踐、孝女曹娥、道教人物張天師和鐘馗等人物故事疊加到端午節中,上世紀40年代,在國難當頭時期,端午節又被公認為詩人節,使得端午的文化更加厚重。
因為被賦予了眾多的文化因素,端午節的民俗也十分豐富。趙書逐一解釋說,作為詩人節,端午節時第一要祭神、祭祖、祭先賢,第二要背誦經典詩篇。在古代,農歷五月五又被認做是惡月惡日,因為70%的人去世時間在夏至后的三伏天氣,所以要端午辟邪。端午節還是衛生節,需要蘭湯沐浴和去五毒。作為體育節,端午有兩大民俗,一是南方要賽龍舟,這在北京叫劃龍舟,只作為一種表演。從遼代、金代開始,北京的端午節就流行一項名為踢石球的體育活動。此外,端午還是一個社交節,也叫女兒節,古代講究在端午送五種禮,端午節也是美食節,主要是吃粽子、五毒餅、玫瑰餅。
在洋節當道、西方文化一邊倒的現在,重塑端午等中國傳統節日傳統,對追溯中華民族的人文基因,加強民族凝聚力,重塑中華價值觀,甚至凸顯中國在世界的文化地位,都顯得愈加重要。2004年,韓國將“江陵端午祭”列入國家遺產名錄,之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國人深受刺激,端午申遺火熱“提速”。2006年,“端午節”與70項民俗一并成為我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端午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2008年,中國組織專家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項目進行評定,最終確定,端午節入選35個項目,申報材料由鄂湘蘇三省聯合“打包”,湖北省牽頭申報。經歷了充滿艱辛的申報過程,適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申報世界遺產評審規則進行了兩項大的修改:以前的兩年一次改成了一年一次、一個國家一次僅申報一項改為可申報多項。中國“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此次同時位列《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共22個中國項目。恰如一位專家所言,申遺成功并不是最終目的,提醒國人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精華,并加以傳承、發揚才是目的。
尊敬的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xxx!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月天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一,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二,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三,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親的尸體。四,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為濤神,后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劃龍舟,劃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劃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著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著香囊,可以驅避毒蟲。今天就講到這里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在此。
敬禮!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也有著它獨特的魅力。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關于端午節的.傳說有好多種,在人間流傳最為廣范的就是關于屈原的傳說。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入汩羅江身亡。楚國人民非常悲痛小學生作文你也可以投稿,紛紛來到汩羅江旁。有人劃船打撈屈原的尸體,有人往江里投放食物,想讓江里的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尸體了。
從那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為了懷念屈原,進行了賽龍舟、吃粽子等等,這些習俗流傳至今,就有了端午節。
義烏市蘇溪鎮第一小學二(4)班傅振浩。
指導老師:盛賽軍。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源于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蹦媳背瘯r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史籍資料中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四種。
一是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古代吳越民族對龍圖騰的崇拜。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據專家推斷,該遺存的族屬是一個崇拜龍圖騰的部族——史稱吳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直到秦漢時代仍有吳越人,稱端午節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該說法雖說有一定的根據,但是其真實性還有待于進一步考察研究才能證明。
二是說端午節插艾草、懸菖蒲都是為了夏日驅病防病,與古俗視五月為“惡月”、視五月五日為“惡日”相應,所以端午節是起源于古代“惡月”、“惡日”說。
三是紀念孝女曹娥。傳說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孝女曹娥,她父親在江上劃龍船迎潮神時被淹死,數日不見尸體,當時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七天七夜仍不見尸體,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尋找父親,后來抱出父尸。人們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為她建了一座廟,稱為曹娥廟。傳說這一天為了紀念曹娥,人們紛紛來水上賽龍舟。但端午節是不是為了紀念曹娥還有待考證。
第四種說法,也是在民間影響最大、范圍最廣的看法,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
紀念屈原說何以深入人心?這是因為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感人至深。因此,紀念屈原說就占據了主流。在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舉行一系列活動,如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等。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能列舉一下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習慣了圣誕節的狂歡,在母親節給媽媽送小禮物,在父親節向爸爸表達謝意。事實上,有許多節日都印有“中國”的標簽,如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象征著豐富的中華文明,閃耀著龍的后代的無限智慧。
6月xx日(農歷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端午節又叫端陽、崇武、女兒節、龍舟節。紀念端午節的民俗豐富,比較常見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端午節的每一個習俗都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文化記憶。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簽。然后,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們想用什么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發展傳統節日習俗,創新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認識,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那么,韓國有端午節嗎?下面小編跟你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韓國江陵端午祭久負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間,來自韓國和世界各地的觀光者達百萬人之多。是什么東西吸引了如此眾多的參與者、參觀者?――這不能不歸功于韓國江陵市政府對民間無形文化的高度重視和有效的保護。
正是這一舉措,使得一個民間節日成為江陵文化的標志,韓國民族精神的象征;成為一種無形文化遺產,供人類享受;成為外界認識韓國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個窗口。韓國“申遺”事件中提到的韓國端午節,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旨在繼承和發揚端午節傳統文化習俗而舉行的慶典活動,1967年被指定為韓國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和重要無形文物,20xx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口頭和無形遺產。
江陵端午祭以大關嶺祭神為始拉開帷幕,活動期間將會舉行各種巫法和祭祀典禮,并會舉行跳繩、假面制作等傳統游戲和體驗活動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農樂表演等。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21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