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編寫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同時也需要與其他教學活動相互配合。以下是一些教育專家整理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夠對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這首詩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一課時。
作品。
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氨憋L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睂戇吶L狂雪早?!熬怼薄罢邸睆恼?、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凹础睂懽黧@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贝藶榍Ч艂髡b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苦寒?!吧⑷酥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庇蓭ね廪D入帳內,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边@兩句轉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俺睢薄皯K”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泵鑼戰T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本蒲缟?,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睆霓@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蓖灰娺h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于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后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一、教學設想。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詩歌和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兩課時。
二、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二)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三)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氨憋L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睂戇吶L狂雪早?!熬怼薄罢邸睆恼?、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凹础?。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贝藶榍Ч艂髡b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四)總結本課內容。
(五)布置作業。
背誦本詩。
三、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默寫名句。
(三)繼續分析課文。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苦寒?!吧⑷酥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庇蓭ね廪D入帳內,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边@兩句轉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俺睢薄皯K”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泵鑼戰T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本蒲缟?,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睆霓@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蓖灰娺h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于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后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四)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五)完成課后作業。
1、知識和能力: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自主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過程和方法:學習古詩過程中隨文識字。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寫雪的其他古詩。
3、多媒體課件。
本課識字過程應采用隨文識字的方式,10個生字在教學時音、形、義各有側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讀時解決音的難點,在讀詩時分散識字,把生字從文中提出來,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的識記,再放回詩中特有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古詩《春曉》《夏日》《山行》。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描寫冬之景的古詩。揭示課題,板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認讀課題中的生字“送、官、歸”,說說識記方法?!拔?、判”識讀(能認識即可,在練讀詞語中多見面幾次,就會識記。)。
3、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岑參寫的,他的詩多描寫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
1、出示插圖。
2、范讀課文,渲染情境。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
1、在語境中整體認讀。通讀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覺得容易讀錯的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讀音)。
3、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朗讀。
(老師用優美的語言渲染情境,解釋古詩。)北風卷動,地面的沙塵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紛飛了。雪花飛舞,就像一夜之間吹起了春風,千樹萬樹的梨花盛開了一樣。教師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感動學生,為學生提供可資借鑒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皚皚,北風呼嘯,如果你看到了這樣的一幅場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讓你讀出文章的前兩句,你該怎么讀呢?”
4.誦讀積累,要求當堂熟讀背誦。
四、指導寫字。
可采取五步指導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范字。
第二步:描。
第三步:寫。
第四步:評。
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關”的最后一筆是點,“如”在虛宮格呈現的形狀為左梯形?!芭币獙懙蒙煺?,“口”要寫得小些?!袄妗钡南掳氩糠帧澳尽弊值臋M要寫得長一些,托住“利”?!皹洹敝虚g的“又”寫得小一點,捺要變點。
五、課后練習。
六、擴展。
(積累邊塞詩)。
出賽[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板書設計:
唐岑參。
雪景奇寒奇美。
高歌樂觀。
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
學生:齊誦《望岳》。
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
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
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設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
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
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
1、簡說詩中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現了怎樣的“奇”。
學生:默讀,說發現的“奇”。
預設:
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
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冰奇厚。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
愁云慘淡萬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時雪滿天山路——路雪奇厚,擔憂奇多。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奇迂,情義奇深。
(提示:如果學生說得不夠全面,教師可以抓住其中的“奇”進行引導。如“剛才有的同學說到了天氣奇冷,詩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這一點呢?請快速找出來?!保?/p>
2、描述詩中畫面
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選一句或者兩句都可以。寫完與小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個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茫茫的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飛沙走石,白草被攔腰折斷,在狂風吹卷之下,不停地打著滾兒。正是八月中秋時節,鵝毛般的雪片卻已經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樹梢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學生:個人描述畫面,小組交流。
學生:集體展示。
教師:穿插有關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
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屏幕展示詩句:“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薄傲簣@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薄袄婊ㄇ溲?,柳葉萬條煙?!?/p>
學生:讀以上詩句。
學生:說自己的見解。
(2)引導聯想想象
學生:說自己的設想。
教師:大家的設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寫,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留白”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的魅力。
(3)引導感悟情感
請看材料,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邊境戰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展,岑參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懷著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活,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教師:現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誰來說一下?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樂觀向上的情懷。
同學們的聯想和想象很精彩,現在,我們就結合剛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誦全詩??凑l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背會這首詩!開始!
學生:背誦詩歌。
四、用詩
教師:現在對這首詩已經學得不錯了,大家知道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嗎?是運用。我想和大家做一個用詩的挑戰游戲,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為難,先看兩個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詩舉例:
1、引用: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記憶。有了他的記憶,我會感受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偉大之心;也會體味他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欣賞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化用:“前不見青山,后不見綠水,念天地之污染,獨愴然而涕下?!保ǚ隆兜怯闹菖_歌》)
教師:大家愿意選擇哪句詩呢?看來大家都愿意選擇詩中的名句。為了避免大家選擇的詩句過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戰其他詩句,我們可以給他加2分。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個人進行創作。
學生:展示創作內容。
教師:適當鼓勵點評。
五、結語
教師:仔細回味,詩人岑參留給了我們什么呢?邊塞的奇異風光,豐富的思想感情,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記住邊塞詩,記住岑參。
課即將結束了,請小組長如實的地將本組得分寫到小組名下,這節課同學們都有精彩的表現,讓我們用掌聲對獲得優勝的小組表示祝賀。
山東省中語會第十五次年會于xx年4月15日至17日在泰安舉行,本人有幸在這次會議上代表初中語文教師做了發言,并榮幸地執教了一節觀摩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上完課后感觸良多。
感觸之一:贏得學生之心至關重要。
這一次,提前見學生,我們的交流是在無意中的一個冷幽默中開始的。我說:“要想知道我的姓,就要先猜個謎語?!薄澳阈彰?!”異口同聲的大喊嚇了我一跳。但我馬上轉過彎來,剛才他們的老師領我進來時就說出了我的姓。教室里一下子爆發出爽朗的笑聲。
接下來我跟同學們聊起了自己,諸如由于姓名的原因多次被別人誤解為是個女老師;我和我的學生如何愉快地在一起打籃球、踢毽子等等。我講得如以往投入,他們聽得如預想入神。我很快用自己的熱情、幽默,把他們的精力聚集起來。學生的眼神告訴我,他們開始喜歡我,甚至信任我了。從他們的表情中,我還看出他們熱切期待著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由此我想起平時聽到的一些抱怨,如“學生不認真聽講”,“學生不好好配合”,等等。也許學生真的有些不足,不過,我們教師是否先這樣捫心自問:“我真正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了嗎?我用最大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了嗎?你贏得學生的‘芳心’了嗎?”等回答是肯定的時,也許你的憂愁就會煙消云散了。
感觸之二:教師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就會還教師一個驚喜。
晚上,我有點坐臥不安,畢竟不是自己的學生,畢竟他們從來沒有嘗試過這些新的“讀”詩方法,能行嗎?如果學生沒有一個人演讀、唱讀怎么辦?思來想去,我決定若真出現此種情況,就要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演讀、唱讀我來示范,讓學生模仿學習。不管怎樣,都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快樂,并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所收獲。主意打定,我選擇了《三國演義》主題曲,開始了自己的唱讀訓練。
課開始了,很快我的擔心消失得無影無蹤。學生們精彩的演讀、唱讀,大大出乎我的預料,也出乎所有聽課老師的意料。自演自唱的,歌伴舞的;節奏快的,節奏慢的;兩個人出場的,整個小組全體上陣的……。最精彩的當屬其中一個小組,一首詩唱下來,竟然變換了五種曲調,簡直就是歌曲串燒。他們無窮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造力,讓我大吃一驚。雖然還有不少瑕疵,比如表演動作幅度太小,曲調節奏不太適合詩歌的情感等,但僅憑這份認真、勇氣,就足以讓我為他們喝彩。這節課一開始就使整個會場充滿了輕松愉快的氣氛,聽課的老師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熱情的掌聲也適時地送給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們。
我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展示的機會,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他們便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為教師一定要堅定一個信念:相信學生。
感受之三:課堂就要有動有靜,動靜結合。
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出現了一種極為熱鬧的課堂。整節課基本上都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教師退居二線做起了旁觀者。由過去學生當“廳(聽)長”,搖身一變成為了教師當“廳(聽)長”。雖說矯枉必須過正,但這種熱鬧的背后卻是學生見解的不深刻、知識的不扎實。所以我設計的這節課,一開始各種形式的“讀”,就是動,而且是大動,另外七嘴八舌地說出詩中的“奇”,也是動的環節。接下來就讓學生仔細揣摩詩歌創設的意境,發揮聯想、想象,用散文化語言描繪詩中一幅幅奇異美麗的畫面,體會所傳達出的深厚情義,這就是一個靜的環節設計。寫完之后,小組合作修改完善寫成的片段,又是適時的“動”。用詩環節,學生模仿教師所給的例子進行創作,再次進入靜的狀態。說實在的,別看有些學生說起來很熱鬧,但真的一動筆,就顯得有些笨拙了。這也正是我們不能只圖熱鬧,而讓學生時常靜下來的主要原因。
這節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還算良好,但仔細想來,還是留下了諸多遺憾。
首先,朗讀未能貫穿始終。
這節課第一環節——各種形式的“讀”,的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同樣引起了聽課教師的關注,但接下來的所有環節中,讀得太少了,這是一個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聲情并茂地進行誦讀、背讀,相信會加深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課堂上我示范誦讀了兩句,贏得了學生的掌聲。過后想想,他們對這種雖然是有些傳統的讀的形式,也是很感興趣的??上?,忘記了讓學生親自嘗試。我覺得,這也是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的一種表現。
其次,有些教學環節坡度太大。
我曾經在“用詩”環節上猶豫再三,但還是想挑戰一下。這一次為了減小學生“爬坡”的難度,精心選擇了兩個示例,供學生借鑒。這樣,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就可以較好地完成“用詩”的訓練。但事實上,學生還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磥碚缟洗卧谖靼灿嘤吵崩蠋熕c評的那樣:“用詩”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需要厚實的鋪墊才行。不過,嘗試就會有收獲,嘗試的過程就是鋪墊的過程,我堅信這一點。
雖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當不懈追求,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趨成熟,力爭使課堂日臻完善。
這是一首融合了“詠雪”與“送別”兩種主題的邊塞詩。學習這首古詩,我們不妨透過詩人好奇的雙眼,借著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貫穿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升。教學中,采用點撥、引導的方法,要求學生不僅善于體會,還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共同構建一個“詩話”的課堂。
1、知識與能力:通過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寫及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詩歌獨特的語言美、意境美。能通過對詩句的品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以“奇”為切入點,把握詩歌的內容;從“情”出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勵個體感悟、小組合作,體味詩歌優美的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情感,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學習作者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而表現出的樂觀昂揚的英雄氣概。
1.領略岑參的詩歌“好奇”的特點。
2.感悟詩人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二)朗讀。
1.聽錄音,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指名配樂朗讀。
(三)賞析詩歌。
1.解題。
2.領略邊塞美景。
(1)小組合作活動。
把文中描繪奇景的相關句子找出來,并用短語“天氣奇_____”“地域奇______”“風雪奇______”“雪花奇______”來概括。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參與活動。
(3)匯報,點評。
(4)賞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p>
3.體會詩人感情。
(1)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
(2)指名匯報——依依惜別之情和樂觀豪邁之情。
(3)賞析詩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p>
(4)齊讀課文,感悟詩人的樂觀豪邁之情。
4.梳理文章結構層次。
(1)欣賞圖片,用文中詩句來描繪畫面內容。
(2)學生交流討論:詠雪和送別有何聯系?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匯報小結,出示板書。
(四)拓展練習。
1.你還喜歡文中的哪些詩句,為什么?
(五)全課總結。
(六)布置作業。
本課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原野放歌”的四首邊塞詩之一。為七言古詩,屬歌行體,與其他三首雖為一體,但因人不同,風格自然不屬。學習本詩,有利于掌握歌行體形式自由、格調奔放的特點;本詩結構明晰,以邊塞為題材,勁骨奇異,句式整齊,含蓄典雅,適合誦讀,利于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感悟,便于在誦讀中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悟。
八年級的同學對詩歌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對于邊塞詩的了解還較少,本詩對于初學者,字面理解不難,但品味語言及體會情感還需要重點點撥。
對古詩文的教學,新課標有明確的表述:“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教師用書》本科研討要點也注重了古詩文名句的積累和對其藝術特色的欣賞。因此我制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邊塞詩的特點;理解詩歌內容。
2.過程與方法:掌握誦讀的方法;品味詩歌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詩人以奇寒為美的豪邁樂觀情懷和對友人回京的牽掛與惆悵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詩人的情感。
1、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對于詩歌,朗讀一直貫穿于整節課;在重難點研討中將以“自主、深入、交流共享”的方式最終完成教學任務。
2、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做到有用而不是夸大的輔助教學。
1、關于邊塞詩(出示與邊塞生活有關的一首詞《漁家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邊塞詩。(是從題材的角度分類的。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這類詩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可以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愁、家中思婦的離恨;可以表現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的殘酷;可以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而詩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復雜的情感:慷慨從軍與久戍思鄉的無奈;衛國激情與艱苦生活的沖突等。)。
到底詩人用什么樣的心情在描繪雪景訴說著離情別意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文。
1.一讀正音。(出示課件)。
2.二讀節奏。(出示課件)。
3.三讀流暢。
4.四讀情感。(思考:應該用什么樣的情感來讀課文呢?)。
1.選擇你認為最美的畫面,讀一讀,為那些最富有表現力的詞句做一下批注,感悟它的美。
2.再次感悟它的美,選擇你心中的散文化語言為你喜歡的畫圖配詞,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1)師示范。
(2)生寫,配樂展示。
1.鏈接作者背景:岑參曾兩度出塞,共從軍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時剛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寫道:“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彼麅纱纬鋈疾皇潜粍拥?,是他積極投身邊塞生涯的一種主動行為,所以詩中處處體現出一種豁達,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種豁達。
2.對朋友的情感(情感留白是岑參詩中含蓄之筆,這樣的句子還有。)。
岑參(唐)。
詠雪(天寒)。
送別(情暖)。
豁達的情懷。
深情的牽掛。
淡淡的惆悵。
軍中主帥帳內擺酒為歸客送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悠揚的曲子纏繞著塞外的孤煙,婉轉,堅韌,悲涼.然而始終化成一個盤旋的空洞,讓人暈眩.跳舞的歌妓舞步華麗而寂寞,輕易地掩蓋了我濁重的呼吸,我問過一個來自遙遠長安的女子:“牡丹花開的時候,長安是不是籠罩在一片緋色的煙霧里?”她底聲說道:“這里永遠都沒有牡丹花,大人,就像這里永遠沒有春天一樣.”
這時我突然回憶起什么,可又立刻忘記.
天寶十三年.
徹骨的寒冷把我從回憶中生生拽了出來,不過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蕭條的景象,過了一會兒,便紛揚落雪,不過一盞茶的工夫,人間,已是一片蒼茫.
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將軍雙手凍的拉不開弓,都護的鐵甲冰冷難以披掛,戰士們的斗篷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轅門前,紅旗凍硬了連風都無法牽引.
此時此刻的長安城內,正值牡丹花開的時節,我仿佛還能想象出車水馬龍的繁華的大街小巷.干凈,透明的長安城上一方恒久不變的天空,遠遠觀望長安城,氤氳在一片美麗的姹紫嫣紅中.
剽悍的白駒上武公子身披重裘,英氣逼人,那一雙閃爍著熾熱的星眸仰望那一抹陰云慘淡久久凝聚不散的蒼穹,似心馳遼遠.
我知道有個南方以南的都城牡丹年年盛開,于是緋色的煙霧年年升起.
我在北方以北思念長安,日夜思念長安.
武公子即將歸京了,終于要會到那個四季溫暖如春花叢錦簇的長安城.他將看到,長安的八月是如何隱匿在一片璀璨的嫣紅中,熱烈兒澎湃.眼眶微微濕潤.
……塵歸塵,土歸土,長安月下,牡丹花上。塵歸塵,土歸土,南方以南,歲月無邊……。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著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的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翰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土香事有著久遠的傳統,一是禮制中的祭祀之用,重燃蒿草和動物脂肪,使氣味上達于天,祖先神靈浴室安而饗之。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內,以祛穢氣;熏衣與被,以取芳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佛教東傳的香事不過是融入本土固有的習俗,而非創立新制。到兩宋,香事興盛發達。元代出現線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過追求古法和古意到一脈,卻始終不曾斷絕,直到明清。
中土香事發展演變,有兩條主要線索,一是香料的變化,二是香具的變化。影響香具變化的因素也大致有兩項:其一與香料相關,其一與用途相關。后者便是因供養器具與日常生活用器之別而有了香爐的樣式和風格之別,或者說俗與雅之別。說于寺院為公眾所用者,自然不以雅為標準;設于桌案為士人所用者,自求古樸典雅。兩宋,香爐傳統式樣完成它最后的演變,并且新創的形制幾乎都成為后世發展變化的樣范。
焚香以求雅韻,即把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大約自唐代始,宋人則把香事的日?;?、詩意化推向極致。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點綴風雅,更沒有儀式化的成分,而是奔來保持著的一種生活情趣。
宋代士人視焚香為日常,從水沉香的使用可知當時用香的大概情況。南北朝時期沉香已經入藥,作為香料,它也被這時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不過這時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為多。宋人重沉香,和合眾香制作香餅,水沉香也是核心。調和眾香之作香餅,從兩宋多香方來看,基本原則與現代調香工藝多有相通。而宋人所喜者又有“燕沉”,即用蒸餾香水多方法熏制水沉香,調配出個性化的香氣鑒賞閱讀答案__《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鑒賞閱讀答案__《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類似的辦法宋人發明了不少。
隨佛教東傳而來的合香之法,兩宋已經完全本土化。本草學的發展此際達到一個高潮,園藝學的發達也可謂空前。牡丹、梅、菊等各有專譜,“更將花譜通香譜”乃是必然,成為宋代合香的重要特色之一。元代出現線香之后,線香并沒有取代傳統的沉香、合香,不過尋常所用畢竟以線香為多,大眾化多佛事活動更是如此。
兩宋香事之清韻,始終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多雅尚,然而,為詩思浸潤且在友朋間往來遞送多香事,卻幾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就一般而言,鄉紳仕宦貴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異味多功用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應用蔚然時尚,而把它用作室內陳設,焚香倒在其次了。
進入現代社會,香事被國人遺忘了好久。近年出現了“香文化”熱,面對久違的香事,我們應去追索中土香事發展演變的始末源流,了解焚香之真味,合香之情趣。
(摘編自揚之水《小閣幽窗,到處都香了》)。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土救援的香事又祭祀的傳統,即熏燃蒿草和動物脂肪祭饗祖先神靈;也有實用的傳統,即焚香祛除穢氣,獲取芳馨。
b.魏晉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時已入藥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沉香就與藿香、郁金、麝香等成為合香的主要原料。
c.水沉香是制作“龍涎香品”的基礎原料,也是宋代制作香餅的核心原料,從它的使用可了解宋代用香的大概情況.。
d.宋代把一些園藝花卉用作合香的新原料,創新了合香的制作,形成了重要的特色,這與當時園藝學空前發達密切相關。
[答案]b。
[解析]這道題是明顯的增加了文章內容從而改變了句意范圍的錯法?;匚亩ㄎ豢梢哉业皆谖恼碌牡谒淖匀欢?。原文為“南北朝時期沉香已經入藥,作為香料,它也被這時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不過這時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為多?!笨芍x項中“魏晉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時已入藥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是正確的。但是“沉香就與藿香、郁金、麝香等成為合香的主要原料?!边@句與原文相比,增加了“沉香就與”這幾個字,擴大了合香主要原料的范圍,因此錯誤。
2.下列理解與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香具的變化是中土香事發展演變的主要線索之一,而影響香具變化的因素除了香具的用途之外,另一個就是香料。
b.香爐因用途不同,在式樣和風格上有雅俗之別。兩宋,香爐傳統式樣完成最后演變,新創的香爐形制對后世影響很大。
c.焚香歷史悠久,魏晉時期就已存在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直到明清仍未曾斷絕。宋代,焚香甚至成為士人對一種生活情趣。
d.明清官紳富豪之家應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對香具是時尚,但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只是被當作是室內的陳設。
[答案]d[解析]這道題的錯誤在于改變了原文的內容,導致句意的改變?;匚亩ㄎ坏轿恼碌牡箶档诙慰梢钥吹健熬鸵话愣?,鄉紳仕宦貴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異味多功用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應用蔚然時尚,而把它用作室內陳設,焚香倒在其次了?!笨梢?,選項中的“明清官紳富豪之家應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對香具是時尚”為正確,但是“但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的說法錯誤,原文只是說“焚香倒在其次”并不是完全失去作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晉南北朝時期,隨佛教傳入的外來香事并沒有在中土自成體系,而是被吸收同化,融入到中土傳統的香事習俗。
b.宋代合香技術在原料使用以及制作方法上比前代更具多樣性,調和眾香的基本原則于現代調香工藝存在不少相同之處。
c.元代出現線香之后,線香在人們平常用香中居多,在大眾化佛事活動中更是廣泛使用,但并沒有取代傳統的沉香、合香。
d.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宋代香事的清韻,但由于宋人焚香沒有儀式化成分,這種清韻仔明清士人的日常生活中變得可有可無。
[答案]d[解析]這道題的錯誤在于強加了邏輯關系。
當我們在做論述類文本的選擇題時,如果看到選項中存在著邏輯關聯詞,就一定要注意其邏輯的正確與否?;匚亩ㄎ簧婕啊懊髑迨咳恕焙汀皟x式化”的內容分別位于第三自然段的“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點綴風雅,更沒有儀式化的成分,而是奔來保持著的一種生活情趣?!?,以及倒數第二自然段的“兩宋香事之清韻,始終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多雅尚,然而,為詩思浸潤且在友朋間往來遞送多香事,卻幾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眱烧卟]有邏輯聯系,只是分別敘述了“宋代人的清韻”以及“明清士人失去了清韻”這兩個事實。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
2、理解詩歌和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重點字詞。
3、理解作品中千古傳誦句子的哲理。
4、教學時數:兩課時。
(一)簡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參(715—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是唐代“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他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岑參早年的詩以風華綺麗見長。由于后來歷參戎幕,往來邊陲,風格為之大變。其詩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體寫出了西北風雪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返京而產生的悵惘之情。
(二)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全詩。
(三)邊讀邊分析。
詩起首四句寫野外雪景?!氨憋L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睂戇吶L狂雪早?!熬怼薄罢邸睆恼?、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凹础?。寫作驚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贝藶榍Ч艂髡b的詠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讀之眼前立刻浮現一幅春風送暖,梨花盛開的美景。
(四)總結本課內容。
(五)布置作業。
背誦本詩。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默寫名句。
(三)繼續分析課文。
接下來四句寫室內苦寒?!吧⑷酥楹煗窳_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庇蓭ね廪D入帳內,點點雪花飄落進來,浸濕羅幕;穿著狐裘蓋著錦衾也不覺暖,奇寒難忍。而將軍都護這樣的勇猛邊將,也是“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鐵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去慘淡萬里凝?!边@兩句轉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望天空,陰云密布?!俺睢薄皯K”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
以上描繪了“瀚海雪景圖”,熱愛邊塞風光,頌揚將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泵鑼戰T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方式,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本蒲缟?,送客出轅門。茫茫雪原中一桿紅旗,奇異而美麗的畫面。天氣奇寒,勁吹的北風翻不動墜有厚重冰凌的紅旗,更顯出一個“寒”字來。
最后四句寫分手的情景?!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睆霓@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依依不舍。路遙遠,風雪猛,難行走,惜別、擔憂之意交織于胸。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蓖灰娺h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結尾兩句,寓情于景,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詩的后半部分描繪的是“風雪送客圖”。
(四)小結。
這首詠雪送別詩,前十句從不同側面寫雪,后八句寫送別。雪景襯托送別,送別中又描寫雪景。詩在詠雪景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友的真摯情誼,還傳達出詩人獨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鮮明壯偉,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五)完成課后作業。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本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詩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2、這首詩前十句重在詠雪,后八句則主要是寫送別。
3、本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的感情。
4、請描述“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
山路盤旋曲折,已看不見友人離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馬蹄的足跡。
5、請你對“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作一點賞析。
7.根據要求寫出詩文原句。
(1)詩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詩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雪花給樹木坡上銀妝,仿佛突然刮起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開了千樹萬樹的梨花。
9.給“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上一段賞析的話。
這句話以南方梨花盛開比喻北方雪壓冬林,景象極為神似,頗有浪漫色彩。
10.結尾兩句較出色,說說你的看法。
最后兩句寫出行人身影已經消失,詩人還在深情目送,凝視雪地上的馬蹄印,惜別之情躍然紙上,極為動人。
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
學生:齊誦《望岳》。
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
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
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設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
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
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
1、簡說詩中之“奇”
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好奇”。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現了怎樣的“奇”。
學生:默讀,說發現的“奇”。
預設:
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
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冰奇厚。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
愁云慘淡萬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時雪滿天山路——路雪奇厚,擔憂奇多。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奇迂,情義奇深。
(提示:如果學生說得不夠全面,教師可以抓住其中的“奇”進行引導。如“剛才有的同學說到了天氣奇冷,詩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這一點呢?請快速找出來?!保?。
2、描述詩中畫面。
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選一句或者兩句都可以。寫完與小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個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茫茫的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飛沙走石,白草被攔腰折斷,在狂風吹卷之下,不停地打著滾兒。正是八月中秋時節,鵝毛般的雪片卻已經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樹梢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學生:個人描述畫面,小組交流。
學生:集體展示。
教師:穿插有關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
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
屏幕展示詩句:“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薄傲簣@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薄袄婊ㄇ溲?,柳葉萬條煙?!?/p>
學生:讀以上詩句。
學生:說自己的見解。
(2)引導聯想想象。
學生:說自己的設想。
教師:大家的設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寫,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留白”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的魅力。
(3)引導感悟情感。
請看材料,請一位同學讀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邊境戰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展,岑參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懷著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活,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
教師:現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誰來說一下?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樂觀向上的情懷。
同學們的聯想和想象很精彩,現在,我們就結合剛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誦全詩??凑l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背會這首詩!開始!
學生:背誦詩歌。
四、用詩。
教師:現在對這首詩已經學得不錯了,大家知道學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嗎?是運用。我想和大家做一個用詩的挑戰游戲,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為難,先看兩個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詩舉例:
1、引用: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記憶。有了他的記憶,我會感受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偉大之心;也會體味他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欣賞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化用:“前不見青山,后不見綠水,念天地之污染,獨愴然而涕下?!保ǚ隆兜怯闹菖_歌》)。
教師:大家愿意選擇哪句詩呢?看來大家都愿意選擇詩中的名句。為了避免大家選擇的詩句過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戰其他詩句,我們可以給他加2分。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個人進行創作。
學生:展示創作內容。
教師:適當鼓勵點評。
五、結語。
教師:仔細回味,詩人岑參留給了我們什么呢?邊塞的奇異風光,豐富的思想感情,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記住邊塞詩,記住岑參。
課即將結束了,請小組長如實的地將本組得分寫到小組名下,這節課同學們都有精彩的表現,讓我們用掌聲對獲得優勝的小組表示祝賀。
山東省中語會第十五次年會于xx年4月15日至17日在泰安舉行,本人有幸在這次會議上代表初中語文教師做了發言,并榮幸地執教了一節觀摩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上完課后感觸良多。
感觸之一:贏得學生之心至關重要。
這一次,提前見學生,我們的交流是在無意中的一個冷幽默中開始的。我說:“要想知道我的姓,就要先猜個謎語?!薄澳阈彰?!”異口同聲的大喊嚇了我一跳。但我馬上轉過彎來,剛才他們的老師領我進來時就說出了我的姓。教室里一下子爆發出爽朗的笑聲。
接下來我跟同學們聊起了自己,諸如由于姓名的原因多次被別人誤解為是個女老師;我和我的學生如何愉快地在一起打籃球、踢毽子等等。我講得如以往投入,他們聽得如預想入神。我很快用自己的熱情、幽默,把他們的精力聚集起來。學生的眼神告訴我,他們開始喜歡我,甚至信任我了。從他們的表情中,我還看出他們熱切期待著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由此我想起平時聽到的一些抱怨,如“學生不認真聽講”,“學生不好好配合”,等等。也許學生真的有些不足,不過,我們教師是否先這樣捫心自問:“我真正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了嗎?我用最大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了嗎?你贏得學生的‘芳心’了嗎?”等回答是肯定的時,也許你的憂愁就會煙消云散了。
感觸之二:教師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就會還教師一個驚喜。
晚上,我有點坐臥不安,畢竟不是自己的學生,畢竟他們從來沒有嘗試過這些新的“讀”詩方法,能行嗎?如果學生沒有一個人演讀、唱讀怎么辦?思來想去,我決定若真出現此種情況,就要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演讀、唱讀我來示范,讓學生模仿學習。不管怎樣,都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快樂,并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所收獲。主意打定,我選擇了《三國演義》主題曲,開始了自己的唱讀訓練。
課開始了,很快我的擔心消失得無影無蹤。學生們精彩的演讀、唱讀,大大出乎我的預料,也出乎所有聽課老師的意料。自演自唱的,歌伴舞的;節奏快的,節奏慢的;兩個人出場的,整個小組全體上陣的……。最精彩的當屬其中一個小組,一首詩唱下來,竟然變換了五種曲調,簡直就是歌曲串燒。他們無窮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造力,讓我大吃一驚。雖然還有不少瑕疵,比如表演動作幅度太小,曲調節奏不太適合詩歌的情感等,但僅憑這份認真、勇氣,就足以讓我為他們喝彩。這節課一開始就使整個會場充滿了輕松愉快的氣氛,聽課的老師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熱情的掌聲也適時地送給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們。
我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展示的機會,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他們便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為教師一定要堅定一個信念:相信學生。
感受之三:課堂就要有動有靜,動靜結合。
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出現了一種極為熱鬧的課堂。整節課基本上都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教師退居二線做起了旁觀者。由過去學生當“廳(聽)長”,搖身一變成為了教師當“廳(聽)長”。雖說矯枉必須過正,但這種熱鬧的背后卻是學生見解的不深刻、知識的不扎實。所以我設計的這節課,一開始各種形式的“讀”,就是動,而且是大動,另外七嘴八舌地說出詩中的“奇”,也是動的環節。接下來就讓學生仔細揣摩詩歌創設的意境,發揮聯想、想象,用散文化語言描繪詩中一幅幅奇異美麗的畫面,體會所傳達出的深厚情義,這就是一個靜的環節設計。寫完之后,小組合作修改完善寫成的片段,又是適時的“動”。用詩環節,學生模仿教師所給的例子進行創作,再次進入靜的狀態。說實在的,別看有些學生說起來很熱鬧,但真的一動筆,就顯得有些笨拙了。這也正是我們不能只圖熱鬧,而讓學生時常靜下來的主要原因。
這節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還算良好,但仔細想來,還是留下了諸多遺憾。
首先,朗讀未能貫穿始終。
這節課第一環節——各種形式的“讀”,的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同樣引起了聽課教師的關注,但接下來的所有環節中,讀得太少了,這是一個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聲情并茂地進行誦讀、背讀,相信會加深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課堂上我示范誦讀了兩句,贏得了學生的掌聲。過后想想,他們對這種雖然是有些傳統的讀的形式,也是很感興趣的??上?,忘記了讓學生親自嘗試。我覺得,這也是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的一種表現。
其次,有些教學環節坡度太大。
我曾經在“用詩”環節上猶豫再三,但還是想挑戰一下。這一次為了減小學生“爬坡”的難度,精心選擇了兩個示例,供學生借鑒。這樣,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就可以較好地完成“用詩”的訓練。但事實上,學生還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磥碚缟洗卧谖靼灿嘤吵崩蠋熕c評的那樣:“用詩”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需要厚實的鋪墊才行。不過,嘗試就會有收獲,嘗試的過程就是鋪墊的過程,我堅信這一點。
雖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當不懈追求,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趨成熟,力爭使課堂日臻完善。
文檔為doc格式。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在輪臺寫的一首送別詩,抒寫塞外送別、客中送客之情,其中心首先表達了邊塞將士對一位同甘共苦過的戰友的情誼。全詩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傷感,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全詩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名句。這首詩表現的不僅僅是岑參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繪的是邊塞將士集體送別歸京使臣的慷慨熱烈的場面?!爸熊娭镁啤?,不是岑參置酒,而是中軍主帥置酒;鼓樂齊鳴,也不會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對飲話別,而是邊塞將士為歸京使臣舉行的盛大宴會。因此,如果說表現了友情的話,那么,應該說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邊塞將士對一位同甘共苦過的戰友的情誼。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邊塞將士的團結精神和昂揚的斗志?!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已沒有詩人剛到邊塞時那種過于低沉而單純的思鄉之情,它已將懷念祖國的思鄉之情,與保衛祖國以苦為樂的精神統一起來,因此它的基調是積極樂觀、昂揚奮發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20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