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的編寫還要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多樣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里整理了一些小班教案的案例,包括了不同領域的學習目標和教學方法。
1、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體驗爸爸媽媽的艱辛。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
一、以提問的形式與幼兒交流。
“寶寶們,你是從哪里來的呢?猜猜看?!被卮鸶鳟悾河械恼f撿來的,有的說媽媽生出來的。
不同的回答給予不同的評價。
二、看課件。
1.爸爸的種子和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
師問:爸爸的種子像什么?(像小蝌蚪)。
師: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歡??!學小蝌蚪游呀游的動作。
它們住在媽媽的肚子叫什么?(子宮)。
2.媽媽吃東西的情節,認識臍帶的作用。
3.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情節,寶寶在肚子里會干什么?
幼兒:會睡覺,會伸手,也會翻身……我們一起來學小胎兒做做動作吧。師:媽媽為了寶寶要改變許多不好的習慣。4.寶寶出生時的樣子。有的寶寶自己爬出來,有的需要醫生幫忙。寶寶出生了,大家叫他嬰兒或新生兒。
三、感受媽媽的辛苦,表達對媽媽的愛。對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媽媽我愛你!媽媽真辛苦!我要幫媽媽做事。我要聽媽媽的話。
上好一節科學活動,特別是有關寶寶出生方面的課,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把握不好,會變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課件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使孩子明白一個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體驗到母親的艱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寶寶明白自己是媽媽生出來的。相信這節課后,他們明白,一個生命創造是爸爸媽媽共同努力的。
如果能請一位懷孕的媽媽或醫生阿姨講述媽媽懷孕時的艱辛,講講寶寶出生時的故事,幼兒會更感興趣,記憶會更深刻。
活動設計說明:
“我從哪里來?”對孩子來說一直很神秘、也很驚奇。在幼兒回家詢問家長時,敏感的話題常常讓父母感到尷尬并回避,有的含糊不清,有的措辭閃爍,甚至拿“街上撿來的”可笑答案搪塞孩子。
記得我去年懷孕時,班上的孩子很好奇,“怎么孫老師的肚子變大了呀?”有些幼兒問我:“是不是里面有個小寶寶?”,接著又有孩子問我:“孫老師,你的寶寶怎么出來呢?”,我笑著反問:“你就是這樣在媽媽肚子里長大的,那你們怎么出來的呢?”當時孩子們的答案真是千奇百怪,并且還摻雜了自己豐富的想象,有的告訴我:“是媽媽在醫院吃藥,醫生用手術刀把我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有的說:“我是從媽媽的肚臍眼里冒出來的”;有的說:“我是男寶寶不是媽媽生的,是爸爸生的,男人就生男寶寶,女人就生女寶寶”;有的說:“我是從媽媽嘴巴里出來的”……聽了他們的一翻話后,我迫切地感到要幫助孩子們形成最初的正確、科學的生命觀,正確引導他們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因此大班綜合活動“我從哪里來?”就這樣生成。
在設計教案時,我牢記幼兒性教育的主旨:允許孩子發問,鼓勵孩子發問。在第一活動環節中,首先以多媒體形式展示胎兒如何形成的過程,故事中涉及到的名詞均使用學名,保證其科學性。在第二活動環節中,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活。第三活動環節,讓幼兒親身做媽媽,充分體會做媽媽懷孕時的艱辛和困難,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愛家庭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胎兒在母體中的情況及人的生長過程,能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想像力。
3、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點:了解自己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關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錄象,電腦,大屏幕,每人一個大布口袋(大約8斤重,可以綁在腰際)。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電視上出現一位孕婦,講述自己肚子里的寶寶。)。
“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是什么樣子呢?”
二、觀看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觀看課件,話音1:“爸爸的種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樣游呀游,去尋找媽媽的種子―卵子。有一粒種子游得最快,它見到媽媽的種子后迅速地鉆了進去,與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胚胎,胚胎不再讓其他小蝌蚪進門了,它慢慢地滾到媽媽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p>
話音2:“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她把大量豐富的營養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候它的名字叫胎兒?!?/p>
話音3:“小胎兒整天在媽媽的肚子里睡大覺,有時會醒來,伸伸腰,踢踢腿,還會變換一個姿勢,到了十個月的時候,他不想在媽媽肚子里了,他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媽媽?!?/p>
話音4:“小嬰兒就出來了,你看他多可愛??!”
教師:“剛才電視里講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覺呢?我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用動作表現自己在媽媽肚子里做胎兒時的生活。
教師:“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像什么?我們來當一次媽。
媽肚子里的寶寶吧,學一學,動一動?!惫膭钣變汉徒處熞黄鹱鰟幼?,教師話音:“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豆豆,緊緊抱成一團,一動也不能動。慢慢長大些,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嘿嘿,右邊兩下嘿嘿。我還要學踢足球,左腳兩下,右腳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小嘴巴,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來出來我終于出來了,ye~~!”
教師:“小寶寶出生了以后就會慢慢地長大可以坐―爬―走―跑,我們再來學一學感受下小寶寶逐漸長大的過程?!惫膭钣變捍竽懕硌?。
四、游戲體驗,“我來做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
1、體驗游戲。
教師:“小朋友現在都知道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爸爸媽媽為我們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沒有辦法用話來說。今天,就讓我們當一次懷著寶寶的媽媽。請每個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當作是肚子里的寶寶,一起跟老師來做一些動作,注意做動作時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庇變合岛么罂诖?,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小心走路、彎腰撿東西、抬腿上樓梯、彎腰系鞋帶等等)。
2、幼兒談談做媽媽的感受。
教師:“小朋友做媽媽的感覺怎么樣?”(幼兒討論)。
“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呢?在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長大一天天加重??蓩寢屧倏?、再累,她也不怕,因為有了你,媽媽就是最幸福的人!”
“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從哪里來大班綜合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從哪里來?”對孩子來說一直很神秘、也很驚奇。在幼兒回家詢問家長時,敏感的話題常常讓父母感到尷尬并回避,有的含糊不清,有的措辭閃爍,甚至拿“街上撿來的”可笑答案搪塞孩子。
記得我去年懷孕時,班上的孩子很好奇,“怎么孫老師的肚子變大了呀?”有些幼兒問我:“是不是里面有個小寶寶?”,接著又有孩子問我:“孫老師,你的寶寶怎么出來呢?”,我笑著反問:“你就是這樣在媽媽肚子里長大的,那你們怎么出來的呢?”當時孩子們的答案真是千奇百怪,并且還摻雜了自己豐富的想象,有的告訴我:“是媽媽在醫院吃藥,醫生用手術刀把我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有的說:“我是從媽媽的肚臍眼里冒出來的”;有的說:“我是男寶寶不是媽媽生的,是爸爸生的,男人就生男寶寶,女人就生女寶寶”;有的說:“我是從媽媽嘴巴里出來的”……聽了他們的一翻話后,我迫切地感到要幫助孩子們形成最初的正確、科學的生命觀,正確引導他們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因此大班綜合活動“我從哪里來?”就這樣生成。
在設計教案時,我牢記幼兒性教育的主旨:允許孩子發問,鼓勵孩子發問。在第一活動環節中,首先以多媒體形式展示胎兒如何形成的過程,故事中涉及到的`名詞均使用學名,保證其科學性。在第二活動環節中,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活。第三活動環節,讓幼兒親身做媽媽,充分體會做媽媽懷孕時的艱辛和困難,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愛家庭的美好情感。
1、初步了解胎兒在母體中的情況及人的生長過程,能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想像力。
3、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了解自己的生長過程
關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錄象,電腦,大屏幕,每人一個大布口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
“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是什么樣子呢?”
二、觀看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觀看課件,話音1:“爸爸的種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樣游呀游,去尋找媽媽的種子—卵子。有一粒種子游得最快,它見到媽媽的種子后迅速地鉆了進去,與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胚胎,胚胎不再讓其他小蝌蚪進門了,它慢慢地滾到媽媽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p>
話音2:“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她把大量豐富的營養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候它的名字叫胎兒?!?/p>
話音3:“小胎兒整天在媽媽的肚子里睡大覺,有時會醒來,伸伸腰,踢踢腿,還會變換一個姿勢,到了十個月的時候,他不想在媽媽肚子里了,他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媽媽?!?/p>
話音4:“小嬰兒就出來了,你看他多可愛??!”
教師:“剛才電視里講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覺呢?我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用動作表現自己在媽媽肚子里做胎兒時的生活。
教師:“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像什么?我們來當一次媽
媽肚子里的寶寶吧,學一學,動一動?!惫膭钣變汉徒處熞黄鹱鰟幼?,教師話音:“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豆豆,緊緊抱成一團,一動也不能動。慢慢長大些,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嘿嘿,右邊兩下嘿嘿。我還要學踢足球,左腳兩下,右腳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小嘴巴,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來出來我終于出來了,ye~~!”
教師:“小寶寶出生了以后就會慢慢地長大可以坐—爬—走—跑,我們再來學一學感受下小寶寶逐漸長大的過程?!惫膭钣變捍竽懕硌?。
四、游戲體驗,“我來做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
1、體驗游戲。
教師:“小朋友現在都知道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爸爸媽媽為我們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沒有辦法用話來說。今天,就讓我們當一次懷著寶寶的媽媽。請每個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當作是肚子里的寶寶,一起跟老師來做一些動作,注意做動作時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庇變合岛么罂诖?,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
2、幼兒談談做媽媽的感受。
教師:“小朋友做媽媽的感覺怎么樣?”
“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呢?在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長大一天天加重??蓩寢屧倏?、再累,她也不怕,因為有了你,媽媽就是最幸福的人!”
“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我是從哪里來的呢?”這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孩子和家長。敏感的話題常常困擾年輕的父母因為尷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撿來的”“河里撈上來的”等答案來搪塞幼兒。而幼兒好奇的天性并不因為家長的回避而消失。因此為了正面引導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我從哪里來》。
1、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通過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媽媽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課件。
2、小枕頭若干。
1、課件出示嬰兒圖片,引出主題。
1)他們是誰?是從哪里來的?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播放課件,讓幼兒通過觀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同時鼓勵孩子大膽發問。
看了剛才播放的畫面,你找到正確的答案了嗎?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要問老師嗎?
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后,爸爸的.種子找到媽媽的種子,形成一個小圓球,留在了媽媽肚子里的小房子里,胎兒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長大,經歷了280天左右,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了。
3、創編活動:在媽媽的肚子里。
1)請幼兒猜想:“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
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同時用動作加以表現。
2)請幼兒一起表演。
我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里,在媽媽肚子里做個小搗蛋鬼,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幼兒表演兩遍,第一遍師領)。
4、讓幼兒直觀了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出示懷孕媽媽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懷孕媽媽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你們在媽媽的肚子里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也越來越大,想一想媽媽會有些什么感覺呢?我們來聽一聽媽媽的話。
2)、點擊課件《媽媽的話》。(附后)。
3)、游戲:《學做媽媽》。
請小朋友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個小枕頭,跟著老師的臺詞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唇處煱凑章鸫?--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生---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老師按照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生—蹲下系鞋帶—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等進行語言提示。
5)我們應該對媽媽說聲“謝謝媽媽”。
5.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結束活動。
附:《媽媽的話》。
我的寶貝:
自從你住進了媽媽的肚子里,媽媽真開心??!
那時候,媽媽每天上班時都要乘汽車,可是一聞到車廂里濃重的汽油味,就會昏昏沉沉,經常想吐。但是媽媽心里卻很高興,因為有你這個小寶貝與媽媽做伴。不過媽媽有時也會感到不安,因為乘車時怕你會被擠著、嚇著,所以媽媽總是用兩只手護著你。
設計思路:
主題活動我愛我家正在熱火朝天的開展,幼兒從本來對家的點滴認識,發展到爸爸本領大知道了爸爸的許多本領,進而對爸爸產生景仰,視他為自己的偶像。然而,有的幼兒覺得媽媽的本領也很大,也說到媽媽對我可好了類似的話語。因此,想到讓幼兒也介紹自己的媽媽。進而讓幼兒產生好奇: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此活動是為了解決幼兒心中的疑惑,讓他們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還有一個家,感知媽媽懷孕的辛苦,萌發對媽媽的熱愛。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長大變化的過程。
2.感受媽媽對寶寶的那種愛,激發幼兒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孕婦圖片、視頻資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感受孕婦的與眾不同。
出示圖片。
你們發現這個媽媽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比如:衣服,肚子,走路,動作等等(引導幼兒說說孕婦與我們一般人的不同之處。)。
小結:是呀,媽媽穿的衣服比我們要大,要肥,這樣寶寶會很舒服的,媽媽走路的樣子也跟我們不一樣,動作很慢的,有了肚子里的寶寶做事情也不方便的.。
二、提問,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情況。(看圖片)。
1.猜一猜,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媽媽會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回答)。
2.猜一猜,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有什么聲音?寶寶可能在干什么?
3.幼兒交流自己從媽媽那里了解到的經驗。(幼兒自有分享)。
4.回家都問過媽媽了,誰來說說看當時你在你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怎么樣的?
小結:寶寶在媽媽肚子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時他會閉上眼睛睡覺,有時候會在肚子里翻跟斗,有的時候還會伸懶腰,打哈欠呢!
三、觀看視頻----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成長過程。
1.與幼兒一起觀看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成長過程的相關視頻。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樣一個過程?
小結:其實呀,寶寶在媽媽肚子里也很調皮的,媽媽為寶寶做出很多的事情,媽媽愛寶寶,寶寶也愛媽媽。我們也要為媽媽做很多的事情,你們都會為媽媽做些什么事情呢?我知道,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都是一個愛媽媽,愛自己的家人的好孩子。
四、活動延伸。
我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媽媽真辛苦,我們也來體驗一下媽媽的辛苦。(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枕頭塞在衣服里,然后去小便、洗手,體驗做大肚子媽媽的不容易。)。
小結:做媽媽真辛苦,所以我們要愛我們的媽媽。
1、通過看看,講講的形式,讓幼兒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2、通過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課件,電腦,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
(1)告訴幼兒自己出生的那一天就是自己過生日的一天。
(2)讓幼兒摸摸肚子上的肚臍眼,引導幼兒了解肚臍眼的作用。
3.引導幼兒觀察在媽媽肚子里生長過程的教學軟件。
(二)、觀看錄像。
爸爸媽媽先怎樣、(先結婚)。
后來又怎樣?
3、請快要做媽媽的老師來到現場,為小朋友談一談作媽媽的感受。
(三)、媽媽那么辛苦,我們平時應該怎樣關心媽媽呢?
上課之前,我問學生:“你們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的嗎?”學生的回答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媽媽說我是從路邊撿回來的?!薄皨寢屨f我是從垃圾堆里抱來的?!边@個敏感的話題常常使年輕的父母因為尷尬而拿這樣的回答來搪塞孩子,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并不會因為家長的回避而消失。
為了正面引導孩子對于了解這一問題,本節課我要完成兩個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成長過程。2、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從而培養愛媽媽的情感。
在本課的教學方法上,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在介紹生命的形成、成長和分娩的過程中,我主要采用圖片和動畫的形式,通過卡通語言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形成過程,并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充分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成長過程。課堂上,我還讓學生充分交流課下觀察到的身邊懷孕的人的感受,讓孩子認識生命的起源和感受生命的喜悅。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媽媽孕育嬰兒的辛苦,我安排了拓展活動:讓學生課下把準備好的有重量的物體綁在身上,通過帶重物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媽媽懷孕時的辛苦,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一節課按我的計劃結束了,下課后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觀察到的媽媽是如何保護肚子里的寶寶的,這樣定會更能激發學生熱愛媽媽的情感。
“我從哪里來?”這是懵懂的孩子喜歡問的問題,也是孩子最早對生命的思考,同時這也是父母最覺得尷尬的問題,說的淺顯,可能會誤導孩子,說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這節課,在一定意義上這是孩子早期性教育第一課。翻閱多種資料后,我決定以“種子說”來回答孩子這一疑問。
先以“孫悟空是從哪里來的?”“小鳥是從哪里來的?”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引申出“我從哪里來的?”然后以一個孩子的錄音故事來回答“我從哪里來”這一問題的許許多多答案,而科學家認為“寶寶是爸爸的種子在媽媽的土壤里發了芽,長成的生命之花?!备⒆觽円赃@樣一個比喻來讓他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再步步遞進。媽媽的肚子里有一個專門為我們準備的房子,這個房子叫子宮。剛剛住進這個房子的時候,大家有一個一樣的名字叫細胞。小細胞通過臍帶吸收了媽媽的營養,漸漸長大了,于是就改名字了,叫胚胎。胚胎在媽媽肚子里越來越大,改名叫胎兒。()胎兒在媽媽肚子里住了9個月,想出來和爸爸、和大家打招呼了,出生的胎兒改名叫嬰兒,而這個嬰兒從此有了和大家不一樣的名字,他可以叫小新,他可以叫某某。在孩子們了解這些知識以后,為了讓他們能夠體會到媽媽懷孕的辛苦,我設計了2個活動環節。一個是“讓寶寶成長”,一個月一個月的細述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變化,運用尺、手掌和一些可以比喻的東西,讓孩子明白這些細微的變化,體會自己逐步的成長;另一環節是“我是小媽媽”,將本子塞入書包,背在胸前作為肚子,然后讓小朋友模擬懷孕的媽媽,做一些上樓、撿東西、掃地等累人的活,讓他們體會到媽媽的辛苦和滿滿的母愛。
生活是兒童道德智慧發展的肥沃土壤,沒有以兒童生活為基礎,沒有以兒童生活實例為載體,兒童是無法產生情感體驗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對兒童來講就將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將兒童的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課堂與兒童生活建立聯系,才能喚起主體積極主動參與體驗的欲望,才能促進主體主動參與體驗活動,從而獲得真切的感受?!肮适聲边@一環節,讓孩子自己來說一說成長過程中自己和父母最難忘的事,讓孩子在聽父母講述,自己回憶描述的過程中,體驗成長是快樂的,發現是驚喜的,學習是幸福的。這種生活情景再現的活動可以激發他們的情感,從而促進他們德性的發展。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
2、培養幼兒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能夠積極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玩”這一探索活動使幼兒了解風是由于空氣流動產生的,使幼兒了解空氣的作用。
二、活動準備:
風鈴、蒲扇、紙條、塑料袋、風車、報紙等。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在小組中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嘗試。
幼兒可任意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活動,在探索中可互相交流也可換著玩。
2、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請幼兒說說剛才玩了些什么?
(2)你是怎么玩的?
(3)你有什么發現?
3、教師提出疑問引導幼兒繼續探索。
“老師剛才也玩了,但是為什么我拿著的紙條它一動也不動,一點也不好玩呢?”
4、請幼兒再玩玩具,和風做游戲,體驗風的存在。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你找到風了嗎?
(2)風在哪里?你覺得風是怎樣產生的?
四、活動延伸:
通過再玩活動材料如風車,感。
知風的大小與轉動速度的關系等。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里來及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2、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體會媽媽為我們成長付出的辛苦,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點:了解自己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關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嬰兒圖片,引出主題。
1、他們是誰?是從哪里來的?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二、觀看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觀看課件,話音1:“爸爸的種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樣游呀游,去尋找媽媽的種子―卵子。有一粒種子游得最快,它見到媽媽的種子后迅速地鉆了進去,與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胚胎,胚胎不再讓其他小蝌蚪進門了,它慢慢地滾到媽媽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p>
話音2:“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她把大量豐富的營養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候它的名字叫胎兒?!?/p>
話音3:“小胎兒整天在媽媽的肚子里睡大覺,有時會醒來,伸伸腰,踢踢腿,還會變換一個姿勢,到了十個月的時候,他不想在媽媽肚子里了,他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媽媽?!?/p>
話音4:“小嬰兒就出來了,你看他多可愛??!”
教師:“剛才講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覺呢?我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小寶寶在肚子里象什么?我們剛看到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會動哪些地方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了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dd看一看。
1、在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
2、出示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3、組織幼兒討論:
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么長大呢?
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議論)“每個媽媽的‘子宮’房子都有一個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就走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沿著走廊出來了?!?/p>
四、用動作表現自己在媽媽肚子里做胎兒時的生活。
“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像什么?我們來當一次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吧,學一學,動一動?!?/p>
我要揮動魔法棒所有人回到肚子里。
五、游戲體驗,“我來做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
教師:“小寶寶出生了以后就會慢慢地長大可以坐―爬―走―跑,我們再來學一學感受下小寶寶逐漸長大的過程?!惫膭钣變捍竽懕硌?。
1、體驗游戲(個別幼兒)。
教師:“小朋友現在都知道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爸爸媽媽為我們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沒有辦法用話來說。今天,就讓我們當一次懷著寶寶的媽媽。請每個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當作是肚子里的寶寶,一起跟老師來做一些動作,注意做動作時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庇變合岛么罂诖?,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小心走路、彎腰撿東西、抬腿上樓梯、彎腰系鞋帶等等)。
2、幼兒談談做媽媽的感受。教師:“小朋友做媽媽的感覺怎么樣?”(幼兒討論)。
3、討論:“寶寶出生以后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僅僅做了一會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六、結束部分“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活動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愛是核心,激發幼兒愛的情感是我們重要的社會責任。然而,幼兒愛的情感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而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經驗感受和體驗來獲得的。讓幼兒從小知道愛父母和長輩、同伴,老師,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習慣,那么長大以后就很難做到孝敬父母、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因此,從小加強對獨生子女愛的情感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從小培養幼兒有愛心、愛父母、同伴、老師的品質,從小在幼兒心中播下愛的種子,會對孩子一生的幸福產生十分有益的影響。幼兒在環境的熏陶中,愛的情感不斷升華。
活動過程:
一、以提問的形式與幼兒交流。
“寶寶們,你是從哪里來的呢?猜猜看?!?/p>
回答各異:有的`說撿來的,有的說媽媽生出來的。
不同的回答給予不同的評價。
二、看課件。
1、爸爸的種子和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
師問:爸爸的種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師: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歡??!學小蝌蚪游呀游的動作。
它們住在媽媽的肚子叫什么?(子宮)。
2、媽媽吃東西的情節,認識臍帶的作用。
3、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情節,寶寶在肚子里會干什么?
幼兒:會睡覺,會伸手,也會翻身……我們一起來學小胎兒做做動作吧。
師:媽媽為了寶寶要改變許多不好的習慣。
4、寶寶出生時的樣子。
有的寶寶自己爬出來,有的需要醫生幫忙。
寶寶出生了,大家叫他嬰兒或新生兒。
三、感受媽媽的辛苦,表達對媽媽的愛。對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媽媽我愛你!
媽媽真辛苦!
我要幫媽媽做事。
我要聽媽媽的話。
1、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體驗爸爸媽媽的艱辛。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
課件:我從哪里來
“寶寶們,你是從哪里來的呢?猜猜看?!?/p>
回答各異:有的說撿來的,有的說媽媽生出來的。
不同的回答給予不同的評價
1、爸爸的種子和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
師問:爸爸的種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師: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歡啊!學小蝌蚪游呀游的動作。
它們住在媽媽的肚子叫什么?(子宮)
2、媽媽吃東西的情節,認識臍帶的作用
3、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情節,寶寶在肚子里會干什么?
幼兒:會睡覺,會伸手,也會翻身……我們一起來學小胎兒做做動作吧。
師:媽媽為了寶寶要改變許多不好的習慣。
4、寶寶出生時的樣子。
有的寶寶自己爬出來,有的需要醫生幫忙。
寶寶出生了,大家叫他嬰兒或新生兒。
媽媽我愛你!
媽媽真辛苦!
我要幫媽媽做事。
我要聽媽媽的話。
成功之處:上好一節科學活動,特別是有關寶寶出生方面的課,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把握不好,會變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課件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使孩子明白一個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體驗到母親的艱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寶寶明白自己是媽媽生出來的。相信這節課后,他們明白,一個生命創造是爸爸媽媽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處:如果能請一位懷孕的媽媽或醫生阿姨講述媽媽懷孕時的艱辛,講講寶寶出生時的故事,幼兒會更感興趣,記憶會更深刻。
我常聽到小朋友悄悄議論“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有的幼兒悄悄把枕頭塞在衣服里,見了老師就會慌亂地躲藏……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孩子和家長。為了正面引導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設計了大班活動《我從哪里來》。
1.認知目標: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孕育生長過程。
2.情感目標:通過親子游戲,激發幼兒愛父母的情感,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3.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活動中幼兒了解、探索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1.關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
2.請家長到場參與活動。
一、開始環節。
1、師生做“毛毛蟲變蝴蝶”的手指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動課題。
二、基本環節。
(一)師:小朋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會是什么神奇的事兒呢?你們呀先摸摸自己的肚子,上面有什么東西?(肚臍)為什么有肚臍呢?它是用來干什么呢?(教師小結;幼兒想象自由交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秘密吧。
(二)播放課件,幼兒以科學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三)通過提問談話,幼兒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1、教師提問:小朋友說出自己是從哪里來的?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可以使用求助熱線(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就去問問媽媽再回答)。
2、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孕育生長的呢?
小精子在做什么?游到什么地方去?最后怎么樣?(有很多很多的小精子在一起拼命的游呀游,有一顆游得最快的小精子最先游到卵子旁邊,他一下子就穿到卵子的身體里面去了。)。
4、他們在一起,往媽媽肚子里舒適的子宮游過去。
5、寶寶在肚子里是怎么獲得營養的呢?(小朋友知道是媽媽吃很多東西,通過食道、胃、小腸、臍帶傳給胎兒。)請個別小朋友問媽媽,媽媽吃了什么?再回來告訴老師。
6、胎兒慢慢的長大,是怎么逐步長大的?
(精子和卵子結合——變成受精卵——長出頭和軀干——有了心跳——胎動——胳膊小腳開始活動——身體結實——開始偶爾張開眼睛但是還看不見東西——轉動后位置固定——頭朝下——有了呼吸功能活動頻繁)。小朋友在肚子里胎動的時候,問問媽媽的感受,請媽媽說感受。
小結:小寶寶在媽媽的子宮里生長了十個月,頭二個月外形與其他動物早期胚胎外形并沒太大區別,到三四個月,才逐漸有了人的形狀,與其它動物的區別是越長越大。這十個月,胎兒寶寶都生長在一種叫“羊水”的液體里面。其整個過程就像地球上四億年來生命的高度濃縮,從海洋到陸地,從低級到高級,從普通動物到人。這一過程很神奇吧。小朋友長大了,還有更多的奧秘等著你們去探索呢。
7.胎兒越長越大,想出去看看他外面精彩的世界,于是在醫生阿姨的幫助下,從媽媽的產道生出來了。臍帶完成了任務,逐漸干涸掉落,在寶寶的肚皮上就留下了肚臍這個疤痕,現在小朋友知道我們為什么會有肚臍了吧。
(三)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是不是很有趣呀!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來施魔法,讓所有人回到媽媽的肚子里,一起來體驗生長過程好不好?(好)。
(四)師:小寶寶生出來了,和爸爸媽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墒?,爸爸媽媽可辛苦了。教他(她)坐,摟著他(她)爬,扶著他(她)走,看著他(她)跑,送我們上幼兒園。我們的父母真是辛苦,所以我們要感謝父母。
結束環節:師幼談話,教師引導幼兒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時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延伸活動:請小朋友牽起媽媽的手,看看媽媽,因為有了你們,媽媽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變成一個勇敢勤勞的媽媽;爸爸從一個瀟灑的帥小伙,變成一個辛勤工作、掙錢養家、照顧媽媽和寶寶的男子漢。爸爸媽媽平時很辛苦,但是,因為有你們,他們感覺很幸福很幸福。請媽媽蹲下來,小朋友,親親你的媽媽,在他們耳邊說一聲:我愛你,媽媽。
感謝爸爸媽媽們,也感謝所有的爸爸媽媽,祝福你們的小家越來越幸福。
活動反思:通過這次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通過互動交流,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通過看課件去探究尋找答案:爸爸媽媽共同給了我們的生命,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長成,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觀察體驗,懂得了“我們要珍惜生活,我們來到世界是很神奇的,要學會對父母感恩”。家長的觀念改變了,更加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這節課在我園進行了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如果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請孩子的爸爸也到現場,相信效果會更好。
(一)。
本節內容是三年級新教材第三單元第五節的內容,是前面幾節內容的延續,“水珠從哪里來”這個問題正是同學在做前面幾節課的實驗時提出來的,同時也是同學在生活中很容易發現的問題,所以這課的導入可激發同學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積極考慮和提問的習慣,提高科學素養。老師可以先提出幾個現象,比方:一杯冰水的外壁的水珠從哪里來呢?吃冰棍時包裝袋外面的水珠從哪里來的?等。也可以讓同學一起回憶一下,自身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相似的現象,并提出過疑問,使同學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這堂課的探究中,使這堂課起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同學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了。
讓同學對“杯外的水珠從哪里來”進行假設,可以培養同學勇于探究,喜歡考慮的習慣。這個活動可以讓同學從原有的知識水平動身,展開充沛的考慮,不論對與錯,只要同學的回答符合一定的思維邏輯,老師都不應該否定,鼓勵同學積極考慮。提出假設之后再開展全班的討論,對假設進行分析和驗證,根據已有的經驗,排除不合理的解釋,使考慮進一步深入,使同學認識到杯外的水珠不是冰融化得來的。(稿)。
那么這時同學會隨之而發生這樣的問題:“那杯外的水珠究竟和冰有關系嗎?”在這一環節,我嘗試讓同學從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動身,即1提出問題水珠和杯中的冰有關系嗎2提出假設水珠和杯中的冰有關系3設計實驗同學嘗試設計對比實驗4實驗驗證同學動手操作5得出結論水珠和杯中的冰有關系。經歷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同學更具體的理解這幾個步驟,同時可以很好的啟發同學的思維,讓同學盡可能的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尤其對同學小組設計實驗這一個環節,讓同學在動手之前先動腦,鍛煉了同學的思維能力。對于如何設計實驗是一個難點,可以給同學一些提示,讓同學了解什么是對比實驗,對比實驗要注意些什么,往往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通過對比實驗,同學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與冰有關。
同學繼續會發生問題:“水珠和冰之間到底存在著一種怎樣的關系呢?”同學的思維在層層深入,這時同學又會有新的假設,老師也可通過一些連續的問題,激發同學的考慮,如:空氣中有水蒸氣嗎?水蒸氣哪里來的?水蒸氣會變成水嗎?水蒸氣在什么條件下會變成水?這一系列問題可以很好的引導同學,從而使同學更好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這個概念較籠統,老師應詳細講解,也可用圖畫的形式協助同學理解。
最后可讓同學嘗試著解釋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比方:冬天玻璃窗上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打開冰箱,看到的那些白霧從哪里來的?等一些問題,可以加深同學對上述結論的理解和運用。
在整堂課中還存在著很多的缺乏,比方課堂紀律不太好,同學喜歡亂插嘴,做實驗時有亂玩弄器械等情況,課堂效果不是太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時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了解同學心理,同時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如何更好的掌握課堂紀律,使同學的學習效果明顯增強。備課還應更充沛一些,對同學在課上的表示做出和時的調整,使整堂課有條不紊。新課程理念的知識還應多學習,培養同學的思維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增強科學素養,做一名新時代的好老師。
(二)。
本節課教學重、難點是設計小水珠從哪里來的實驗方案。為了順利完成本課制定的活動目標,我在導入中設計幾種常見的生活情景,如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瓶子上的小水珠和植物葉子上的小水珠引入本課教學。我設計了: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實驗證明----得出結論----應用。教學中多讓同學去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實踐活動。尊重同學,體現了教學的公平、民主性。多處為同學們提供大膽猜測的機會,尤其是對于同學小組內設計實驗方案這一細節的設計上,讓同學動手前先動腦。同學借助于教師的提示與自身的設想,能夠在設計過程中充沛依據實驗資料大膽設計,體驗科學學習探究的無限樂趣。
做得不夠的地方:
1、實驗前,沒說清楚注意事項。例如給玻璃片加熱要均勻,時間控制在25—30秒。
2、同學對小水珠形成的原因難以達成共識;
3、拓展問題沒處置好。
1、能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積極探索塑料袋的多種玩法。
2、練習追逐跑和躲閃,提高幼兒對信號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
3、嘗試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身體活動帶來的樂趣。
1、幼兒人手一個塑料袋(課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一根橡皮筋(套在手腕上)和一個夾子。
2、鈴鼓一面。
3、幼兒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較為熟悉,能隨節奏在圓圈上作相應的“走”、“快快地走”及“跑”的動作。
4、教師口袋里多備些塑料袋、橡皮筋和夾子,以備個別幼兒損壞之需。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吹泡泡”進入活動場地。
師:小朋友,來,我們跟著音樂來“吹泡泡”吧?。◣煄ьI幼兒律動進入活動室,圍成一個大圓圈)。
評析:教師精神飽滿地帶領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吹泡泡的情節,一下子便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
2、熱身游戲《吹泡泡》。
(1)集體玩吹泡泡的游戲。
師:來,我們一起來圍成一個大泡泡。(游戲一次)。
(2)聽指令分組玩吹泡泡的游戲。
師:我們再來吹小泡泡,好嗎?好,x個小朋友圍成一個小泡泡,找空的地方玩吹泡泡的游戲。(根據幼兒總人數來定,游戲2次左右,第二次變換人數。玩好后,集中,圍成一個大圓圈)。
評析:作為本次活動的熱身游戲,它通過集體與分散兩種形式很好地將整個活動串聯了起來,并且打破了跳諸如跳熱身操之類的傳統熱身活動。
(二)基本部分。
1、變“泡泡”。
(1)引出“泡泡”,激發興趣。
師:剛才我們用身體圍成了許多泡泡,看,老師這兒有個塑料袋,我來把它變成一個小泡泡。
(2)教師吹泡泡,幼兒觀察。
師:咦,我的泡泡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描述自己的發現)。
(3)教師邊講解邊再次示范“變泡泡”的要領。
師:哦,原來我往袋子里面使勁吹氣,然后趕緊用手捂住,用力擰一擰,用橡皮筋扎緊,這樣泡泡就變出來了。
評析:“變泡泡”對幼兒來說,是一個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并不容易的過程,教師生動夸張的體態語言讓幼兒一下子便了解了“變泡泡”的要領。
(4)啟發幼兒想出更多“變泡泡”的方法。
師:除了往袋子里面吹氣,你還有什么好辦法能把袋子變成泡泡呢?(用氣筒往袋子里面吹氣、拿著袋子轉一圈,把空氣裝進去等)。
(5)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變出“泡泡”。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口袋里的袋子拿出來,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也來變出圓圓的泡泡吧!
評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盡情的闡述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并且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變出泡泡,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2、玩“泡泡”。
(1)探索讓泡泡“飛起來”的方法。
幼兒在原地嘗試讓泡泡“飛起來”。
師:怎樣讓我們的泡泡飛起來呢?你有什么好辦法。
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玩法。
師:你的泡泡飛起來了嗎?你是怎么玩的,請你邊玩邊說。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提高其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激發對音樂的熱愛,培養對音樂的感知,所以設計了這樣一節音樂活動。
1、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走,左右觀望的動作。
2、夸張的表現小拽泡泡堂表情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走,左右觀望的動作。
難點:夸張的表現小拽泡泡堂表情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頭飾、音樂磁帶、圖片一個、圖譜、幼兒已有玩橡皮泥的經驗。
一、將幼兒帶入活動室,向客人老師問好。
師:“今天我們班還來了一位調皮可愛的小客人,你們猜他是誰?他在做什么?”教師表演小和泡泡糖后提問:“小客人是誰?他在做什么?”然后教師講述故事《小和泡泡糖》。
二、請幼兒先整首欣賞音樂、
然后分段欣賞,嘗試合拍的做走、左右觀望的'動作,夸張的表現小拽泡泡糖的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小玩得真高興啊!聽,小來了”
1、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師“這首好聽的樂曲就表現了小和泡泡糖之間有趣的故事,你知道樂曲什么地方表現了小東跑跑西看看,什么地方表現的是小拽泡泡糖嗎?我們先來聽樂曲的第一段聽聽想想小在干什么?”
2、欣賞a段樂曲,啟發幼兒想象小在干什么并學一學。
教師利用圖普及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樂曲的節奏,讓幼兒能合拍的模仿小走及左右觀望的動作。
3、欣賞b段樂曲,啟發幼兒想象小在干什么?并學一學。引導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動作來表現小拽泡泡糖的動作,發展幼兒音樂表現力?!苯處煄ьI幼兒跟樂曲完整表演。
4、自由想象,發散思維:“泡泡糖除了粘在腳上,還能黏在哪里?”并讓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學一學小怎樣拽泡泡糖。
三、“小問什么會踩到泡泡糖呢?”引導幼兒發現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2、教學過程中,啟發幼兒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小拽泡泡糖的表情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3、發散幼兒思維,拓展了教學內容。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4、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在于沒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這樣課堂內容不夠繪聲繪色,感染力不足,今后在這方便還得加強研究,實踐。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里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兒愛好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幻燈片、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小枕頭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黃老師的肚子和其他老師的肚子有什么不一樣。
師: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
想不想知道你們在媽媽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師:小朋友你們在媽媽的肚子里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身體里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東西友好地結合在一起,留在了媽媽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長大,這個小房子叫子宮,經歷了280天左右,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了。
3、出示圖片,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
種子—芝麻—花生—葡萄—西瓜。
師: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吃東西的?(靠臍帶)。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做什么?(剛開始是睡覺,到后來會運動)。
4、小游戲《變魔術》,學學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都干些什么。
請幼兒表演:我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里,在媽媽肚子里做個小搗蛋鬼,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來出來終于出來了,好亮堂啊。
6、情景劇表演《我來做媽媽》,體驗做媽媽的辛苦。
7、媽媽從懷你們到生出你們一直到把你們撫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要如何報答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
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喲!今天回家就請你們大聲的把心里話對媽媽叫出來,好不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結束活動。
教材采用圖解的形式,明確告訴學生“我”是從哪兒來的。以此給學生建立一個科學的、正確的生命觀。生命世界對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神秘感,對此,他們有很多問題想要解決?!拔覐哪睦飦怼本褪菍W生常常問到的一個問題。告訴學生生命科學的常識。本課滲透著珍愛生命、敬愛父母、悅納自己、為自己的成長感到高興等多層面的教育。
能從“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引導學生感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培養學生熱愛父母、珍愛生命的情感。
3、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善于學習的好習慣。
1、學會如何搜集、整理、運用資料了解孕育生命的過程。
2、讓學生感受生命的來之不易,通過體驗辛苦感悟親情。
1、學生準備。
把“我從哪里來”作為研究課題,采用多種形式,搜集整理資料,做調查報告。
2、教師準備。
(1)了解學生的已有認識和感興趣的話題。
(2)多媒體課件。
最近,同學們運用以前科學課中學到的方法,把《我從哪里來》作為一個科學課的課題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寫出了比較詳實的調查報告。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我從哪里來”這個課題。
1.教師:誰愿意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分享給大家?
2.學生展示資料,教師播放課件補充學生資料。(胎兒的形成、試管嬰兒、雙胞胎)。
3.活動:給小寶寶安家。
4.教師適時評價總結出科學的學習方法。(板書:搜集分析運用)。
5.教師:通過剛才的交流研討,你有什么想說的?
6.總結過渡:
同學們,老師很高興,你們在研究“我從哪里來”這個課題時,運用了這么多科學的學習方法,懂得了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因此我們要珍愛自己、欣賞自己。不過在我們成長的同時,不能忘記我們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今天,就讓我們來做一個體驗游戲,(出示課件)“我做5分鐘的媽媽”。
1.教師:同學們的書包大約十幾斤,和媽媽懷孕時增加的體重差不多,我們就把書包當作媽媽懷孕時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師來做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注意體會做動作時的感受,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
2.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做動作。(坐著吃飯、伸手夠東西、低頭看腳尖、抬腿上樓梯、彎腰撿東西、彎腰穿鞋系鞋帶)。
3.學生根據感受談體會。
4.教師: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的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會經常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長大一天天加重。但是媽媽毫無怨言,即使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給媽媽聽吧!那就大聲地說出來吧?。úシ耪n件音樂)。
5.學生說心聲。
同學們,我們要感激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同時我們更要珍愛我們的生命,就讓我們把你最真摯的話語寫在卡片上,在2006年的第一天送給你的父母,作為新年禮物吧!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胎兒在母體中的情況及人的生長過程,能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想像力。
3、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體會媽媽為我們成長付出的辛苦。
5、愿意與媽媽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關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錄象,電腦,大屏幕,每人一個大布口袋(大約8斤重,可以綁在腰際)。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電視上出現一位孕婦,講述自己肚子里的寶寶。)。
“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在媽媽肚子里是什么樣子呢?”
二、觀看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觀看課件。
話音1:“爸爸的種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樣游呀游,去尋找媽媽的種子—卵子。有一粒種子游得最快,它見到媽媽的種子后迅速地鉆了進去,與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胚胎,胚胎不再讓其他小蝌蚪進門了,它慢慢地滾到媽媽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p>
話音2:“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她把大量豐富的營養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候它的名字叫胎兒?!?/p>
話音3:“小胎兒整天在媽媽的肚子里睡大覺,有時會醒來,伸伸腰,踢踢腿,還會變換一個姿勢,到了十個月的時候,他不想在媽媽肚子里了,他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媽媽?!?/p>
話音4:“小嬰兒就出來了,你看他多可愛??!”
教師:“剛才電視里講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覺呢?我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用動作表現自己在媽媽肚子里做胎兒時的生活。
教師:“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像什么?我們來當一次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吧,學一學,動一動?!惫膭钣變汉徒處熞黄鹱鰟幼?,教師話音:“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豆豆,緊緊抱成一團,一動也不能動。慢慢長大些,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嘿嘿,右邊兩下嘿嘿。我還要學踢足球,左腳兩下,右腳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小嘴巴,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出來出來我終于出來了,ye~~!”
教師:“小寶寶出生了以后就會慢慢地長大可以坐—爬—走—跑,我們再來學一學感受下小寶寶逐漸長大的過程?!惫膭钣變捍竽懕硌?。
四、游戲體驗,“我來做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
1、體驗游戲。
教師:“小朋友現在都知道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爸爸媽媽為我們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沒有辦法用話來說。今天,就讓我們當一次懷著寶寶的媽媽。請每個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當作是肚子里的寶寶,一起跟老師來做一些動作,注意做動作時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庇變合岛么罂诖?,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小心走路、彎腰撿東西、抬腿上樓梯、彎腰系鞋帶等等)。
2、幼兒談談做媽媽的感受。
教師:“小朋友做媽媽的感覺怎么樣?”(幼兒討論)。
“我們剛才僅僅做了5分鐘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有多少個5分鐘呢?在這十個月中,媽媽會嘔吐、感到疲勞,負擔會隨著你的長大一天天加重??蓩寢屧倏?、再累,她也不怕,因為有了你,媽媽就是最幸福的人!”
“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要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多說、多思考,為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提供機會;在讓幼兒多說的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詞匯豐富、句型練習等也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基礎,應將其恰當地融入到活動方案設計中?!陡蝮〕晕鞴稀纷⒅嘏囵B幼兒語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慣有的模式,繼續創編故事……利用兩兩討論多給幼兒機會去說,去嘗試。
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現、有所提高,從而我們開始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不斷地提升自我、挑戰自我,學習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模式來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
1、聽清錄音里的小朋友出生時是怎么樣的,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出生的故事。
3、學著說一說自己出生的故事。
學著說一說自己出生的故事。
1、教師方面的準備: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一張出生證。
2、學生方面的準備: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出生的故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出示:出生證)當小寶寶呱呱墜地后,護士阿姨就把他的小手印、小腳印留在了他們的出生證上。瞧,這是他的右拇指印、那是他的右足印,多有趣呀!
2、介紹“出生證”。
(除了小手印、小腳印,出生證上還注明了寶寶的出生時間、性別、出生時的身長、體重。)。
過渡:有一個小朋友名叫早早,他出生時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先請早早這個小朋友說一說他的出生故事。
二、聽錄音,整體感知。
1、第一次聽錄音,了解大致內容。
2、第二次聽錄音,明確聽的要求。
要求:1、從哪些方面介紹自己?
2、“我”出生是怎樣的?
(每一個班級的學生“聽”的能力有所不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播放錄音的次數。在聽錄音時,要求學生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地聽。這是學生養成良好聽說能力的一個基本前提。)。
2、交流后板書:
出生時間、性別、出生時的身長、體重、出生時的情況。
3、根據板書提示,再聽錄音,了解早早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出生故事。
(一年級學生反應慢,抓不住語脈和要點。這多數是態度問題,也跟缺少訓練、不會聽、不知如何抓要點、聽不明白、記不住有關,長期如此,就影響了聽話的感受能力。因此,本環節中,指導學生根據板書的提示,抓住要點進行聽話的訓練。)。
三、聯系生活,練習說話。
1、小組學習:
1、可以交流課前從爸爸媽媽那里了解到的關于自己出生時的情況。
2、也可以看著自己的出生證,簡單介紹出生證上填寫的內容。
3、也可以講講自己一個特別的地方。
2、學著說一說自己出生的故事。
要求:學著錄音機的小朋友介紹自己,注意說清自己的出生時間、性別、出生時的身長、體重、出生時的情況等。
3、學生自由練說。
4、創設情景,學生講述出生的故事,教師及時評價。
(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想辦法,讓學生有機會,形式多樣地參與課堂。如:獨語、小組討論、模擬生活情境的活動等;關注每一位學生,要關注不發表意見的學生。做到人人參與,不應有被遺忘的角落。)。
前幾天,我班的陸思為小朋友帶來了一罐泡泡水,當他吹出五顏六色泡泡的時候,周圍孩子立刻沸騰起來了:他們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沒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帶來了泡泡水,他們和泡泡玩得很開心,“泡泡”成了孩子們談話的熱點。由此,我想也許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新奇、好玩、會變的東西,何不憑借著泡泡的特性,預設成一個集體的教學活動,使孩子們了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系,運用動作、語言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感受到探索的樂趣。
于是,關于泡泡主題活動就這樣開展了。隨著主體的開展,許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無法繼續玩泡泡游戲。于是,孩子們設法想自制泡泡水,那么用什么來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題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我把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一種素材設計了這一次活動,旨在通過活動讓孩子簡單了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系,充分調動孩子運用以有的經驗積極思維,嘗試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1、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各種材料,大膽嘗試制作泡泡水,體驗探索的.樂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幼兒自帶的洗手液、洗發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帶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一、交流材料,回憶經驗。
二、分類介紹,豐富經驗。
1、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么?你發現它什么時候變泡泡出來的?
三、運用經驗,積極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紹。
教師:今天我們就用自己帶來的材料做泡泡好嗎?戚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有杯子、蓋子上帶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籃里也有各種不同的材料,你們也可以選擇。
2、(探索時)注意點:
(1)觀察孩子們使用材料的情況;
(2)及時根據孩子們的探索情況給予指導和幫助;
(3)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并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探索發現;
(4)發現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時,及時讓其他幼兒傳遞信息。
四、交流分享,體驗快樂。
1、當有的幼兒制作出泡泡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和經驗。
2、游戲:吹泡泡。
我們一起去玩吹泡泡吧!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里來及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2、能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點:
了解自己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關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嬰兒圖片,引出主題。
1、他們是誰?是從哪里來的?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二、觀看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生長過程。
觀看課件,話音1:“爸爸的種子叫精子,像小蝌蚪一樣游呀游,去尋找媽媽的種子—卵子。有一粒種子游得最快,它見到媽媽的種子后迅速地鉆了進去,與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胚胎,胚胎不再讓其他小蝌蚪進門了,它慢慢地滾到媽媽肚子里的小床上安了家?!?/p>
話音2:“媽媽變得愛吃東西了,她把大量豐富的營養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候它的名字叫胎兒?!?/p>
話音3:“小胎兒整天在媽媽的肚子里睡大覺,有時會醒來,伸伸腰,踢踢腿,還會變換一個姿勢,到了十個月的時候,他不想在媽媽肚子里了,他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他的爸爸媽媽?!?/p>
話音4:“小嬰兒就出來了,你看他多可愛啊!”
教師:“剛才講了什么故事?你看后有什么感覺呢?我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小寶寶在肚子里象什么?我們剛看到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會動哪些地方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三、了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看一看。
1、在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
2、出示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3、組織幼兒討論:
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么長大呢?
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議論)“每個媽媽的‘子宮’房子都有一個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就走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沿著走廊出來了?!?/p>
四、用動作表現自己在媽媽肚子里做胎兒時的生活。
“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像什么?我們來當一次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吧,學一學,動一動?!?/p>
我要揮動魔法棒所有人回到肚子里。
五、游戲體驗,“我來做媽媽”,感受媽媽的辛苦。
教師:“小寶寶出生了以后就會慢慢地長大可以坐—爬—走—跑,我們再來學一學感受下小寶寶逐漸長大的過程?!惫膭钣變捍竽懕硌?。
1、體驗游戲(個別幼兒)。
教師:“小朋友現在都知道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爸爸媽媽為我們很辛苦,付出了很多,特別是媽媽,她在孕育我們時的辛苦,沒有辦法用話來說。今天,就讓我們當一次懷著寶寶的媽媽。請每個小朋友系上大口袋,就把它當作是肚子里的寶寶,一起跟老師來做一些動作,注意做動作時還要保護好你的寶寶?!庇變合岛么罂诖?,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小心走路、彎腰撿東西、抬腿上樓梯、彎腰系鞋帶等等)。
2、幼兒談談做媽媽的感受。教師:“小朋友做媽媽的感覺怎么樣?”(幼兒討論)。
3、討論:“寶寶出生以后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僅僅做了一會媽媽,就有這么多的感受,想一想,媽媽在孕育我們的這十個月中!”“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六、結束部分“媽媽從懷你們到生你們,一直到把你們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應該如何關心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今天回家就請你大聲地把心里話對媽媽講出來吧!”
活動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愛是核心,激發幼兒愛的情感是我們重要的社會責任。然而,幼兒愛的情感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而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經驗感受和體驗來獲得的。讓幼兒從小知道愛父母和長輩、同伴,老師,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習慣,那么長大以后就很難做到孝敬父母、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因此,從小加強對獨生子女愛的情感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從小培養幼兒有愛心、愛父母、同伴、老師的品質,從小在幼兒心中播下愛的種子,會對孩子一生的幸福產生十分有益的影響。幼兒在環境的熏陶中,愛的情感不斷升華。
1、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各種材料,大膽嘗試制作泡泡水,體驗探索的樂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發現。
幼兒自帶的洗手液、洗發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帶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
1、交流材料,回憶經驗。
從孩子們對吹泡泡特別感興趣入題,詢問小朋友還找到了哪些會變泡泡的東西,并請他們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帶來的材料。
2、分類介紹,豐富經驗。
(1)請小朋友向大家介紹各自帶來的材料,說說他是怎么知道這種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于小朋友帶的材料可能有重復,無需一一介紹,當介紹到某種較普遍的材料時(如沐浴露),可以問問還有誰也帶了這種材料,帶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
3、運用經驗,積極探索。
(1)在探索活動正式開始前,教師對材料作簡單介紹。
師:今天我們就用自己帶來的材料做泡泡好嗎?戚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有杯子、蓋子上帶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籃里也有各種不同的材料,你們也可以選擇。
(2)孩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問題。
a、觀察孩子們使用材料的情況;
b、及時根據孩子們的探索情況給予指導和幫助;
d、發現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時,及時讓其他幼兒分享這些信息。
4、交流分享,體驗快樂。
(1)當有的幼兒制作出泡泡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和經驗。
(2)和孩子們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戲。
“我是從哪里來的呢?”這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孩子和家長。敏感的話題常常困擾年輕的父母因為尷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撿來的”“河里撈上來的”等答案來搪塞幼兒。而幼兒好奇的天性并不因為家長的回避而消失。因此為了正面引導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我從哪里來》。
1、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快樂生活,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通過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了解媽媽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課件 2、小枕頭若干。
1、課件出示嬰兒圖片,引出主題。
1) 他們是誰?是從哪里來的?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 播放課件,讓幼兒通過觀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同時鼓勵孩子大膽發問。
看了剛才播放的畫面,你找到正確的答案了嗎?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要問老師嗎?
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后,爸爸的種子找到媽媽的種子,形成一個小圓球,留在了媽媽肚子里的.小房子里,胎兒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長大,經歷了280天左右,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了。
3、 創編活動:在媽媽的肚子里
1) 請幼兒猜想:“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了些什么?”
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同時用動作加以表現。
2) 請幼兒一起表演。
我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里,在媽媽肚子里做個小搗蛋鬼,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 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幼兒表演兩遍,第一遍師領)
4、讓幼兒直觀了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 出示懷孕媽媽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懷孕媽媽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你們在媽媽的肚子里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也越來越大,想一想媽媽會有些什么感覺呢?我們來聽一聽媽媽的話。
2)、點擊課件《媽媽的話》。(附后)
3)、游戲:《學做媽媽》
請小朋友每人在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個小枕頭,跟著老師的臺詞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唇處煱凑章鸫?--小心走路- -彎腰打掃衛生---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老師按照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生—蹲下系鞋帶—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等進行語言提示。
5)我們應該對媽媽說聲“謝謝媽媽”。
5.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結束活動。
附:《媽媽的話》
我的寶貝:
自從你住進了媽媽的肚子里,媽媽真開心??!
那時候,媽媽每天上班時都要乘汽車,可是一聞到車廂里濃重的汽油味,就會昏昏沉沉,經常想吐。但是媽媽心里卻很高興,因為有你這個小寶貝與媽媽做伴。不過媽媽有時也會感到不安,因為乘車時怕你會被擠著、嚇著,所以媽媽總是用兩只手護著你。
下班后媽媽總是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常常累得連飯也不想吃。但想到醫生阿姨的囑咐:要多吃些飯菜、水果,好讓肚子里的你能有充足的營養。媽媽就強忍著陣陣惡心,硬逼著自己吃下飯,等到后來你會在媽媽的肚子里開始運動了,左一下右一下踢著媽媽的肚子,雖然感覺有些不舒服,但這樣能讓媽媽感覺到你很健康,媽媽就非常開心了。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我從哪里來》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體驗爸爸媽媽的艱辛。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課件:我從哪里來
一、以提問的形式與幼兒交流。
“寶寶們,你是從哪里來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異:有的說撿來的,有的說媽媽生出來的。
不同的回答給予不同的評價
二、看課件。
1、爸爸的種子和媽媽的種子結合在一起。
師問:爸爸的種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師: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歡??!學小蝌蚪游呀游的動作。
它們住在媽媽的肚子叫什么?(子宮)
2、媽媽吃東西的情節,認識臍帶的作用
3、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的情節,寶寶在肚子里會干什么?
幼兒:會睡覺,會伸手,也會翻身我們一起來學小胎兒做做動作吧。
師:媽媽為了寶寶要改變許多不好的習慣。
4、寶寶出生時的樣子。
有的寶寶自己爬出來,有的需要醫生幫忙。
寶寶出生了,大家叫他嬰兒或新生兒。
三、感受媽媽的辛苦,表達對媽媽的愛。對媽媽說一句感謝的話。
媽媽我愛你!
媽媽真辛苦!
我要幫媽媽做事。
我要聽媽媽的話。
成功之處:上好一節科學活動,特別是有關寶寶出生方面的課,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把握不好,會變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課件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使孩子明白一個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體驗到母親的艱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寶寶明白自己是媽媽生出來的。相信這節課后,他們明白,一個生命創造是爸爸媽媽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處:如果能請一位懷孕的媽媽或醫生阿姨講述媽媽懷孕時的艱辛,講講寶寶出生時的故事,幼兒會更感興趣,記憶會更深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19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