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在觸動人心的同時,也反映出了作者的個性、觀點和人生的態度,令人過目難忘。請大家一起欣賞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優秀作文樣本,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詩,詞,民族音樂,民族戲劇,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還有一些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有很多民族習俗,家家戶戶貼對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還有穿新衣,吃餃子,大人還要給我年錢。在這些習俗中,我最喜歡的是裝年錢的小紅包了。拿著小紅包,我就迫不及待朝外奔去。一出門,我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他們在樓下的小廣場正進行煙花比賽呢!只聽“呯呯”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沖天空,還有的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這美麗的煙花,心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好多倍”。于是,我趕緊去買煙花,拿著自已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后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見“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看著天空被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春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傳說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著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里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去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準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017年的春節快到了,我盼望著到來!
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過春節可以收到象征著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可以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傷心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準備把屈原的尸體打撈回來,可怎么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五千年中華文化體現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標識,其中的核心觀念構成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其基本價值已積淀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傳承中華文化就是維系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互為一體,離開了中華民族就不會有中華文化,同樣,離開了中華文化也就談不到中華民族。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特性,中華民族之所以為中華民族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沒有中華文化,中國人就不成其為中國人,中華民族就不成其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精神品格與價值追求,支撐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傳,今天仍然是而且未來必將也是我們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就是我們今天要大力弘揚的“中國精神”,弘揚中國精神,是凝聚中國力量、走穩中國道路的關鍵。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深入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性。
放到世界文明史中來看,中華民族創造的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價值體系,獨特的民族色彩,獨特的歷史進程。其長期演化的過程造就了我們的文化認同,賦予了我們生命力和創造力,也決定了我們獨特的發展路徑。同時,中華文明的文化內涵又包涵了超越時空、跨越國度的價值,對人類文明進步和人類共同價值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我們身上擔當著中華民族發展的責任,就必須保全它的生命營養,發揚它的精神信念。弘……揚中華文化是持守文化發展的民族性、延續民族精神血脈的根本途徑,只有牢牢站穩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立場,才能從根本上認識中華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在新年過年的時候,我們要放爆竹、貼窗花、掙壓歲錢、吃餃子、聽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聽年的故事。關于年的故事有很多種,我最喜歡其中的兩種。
一種是說年是一群非常兇猛的動物,它們聚在一起,一出動,多則上千只,少則幾百只。每到寒冬,年就出來覓食,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各種動物就要遭殃。據說,一群年一次可吃上百只虎豹熊和幾十個人。
一到冬天,人們都得集中起來和年作斗爭。在與年的斗爭過程中,人們逐漸發現年雖兇惡殘暴,但它最怕火,一見火光就拼命逃跑。所以人們一旦發現年群來犯,就迅速點燃火把,手持武器吶喊助威,直到把年全部趕走。
另外一種傳說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深居海底的怪獸叫年,它的頭上長著一對尖尖的角,非常兇猛。到了除夕這只叫年的怪獸就會爬上岸傷害人命,所以到了除夕,大家都逃到深山里。
這一年,從村外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老人告訴大家,年有三怕,第一它怕紅色,第二它怕響聲,第三它怕火光。所以當新年過年的時候,人們都要放爆竹、貼窗花、開燈過夜。
年的故事很吸引人,新年過年的習俗豐富多彩,我喜歡新年過年!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每逢這個時候,家家都要帶上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領這我來到墳前,那里的大大小小的墳墓豎著。望著那么多的墳墓,心中感覺不勝復雜,這些墓中的人愛過,恨過,累過,得意過,失意過,而今只有一塊塊石碑躲在雜草中敘述這他的光榮與淚水。不一會,走著,走著,就到了外公的墳前,墳上刻著一個個名字,上面也有我的。我蹲了下來,輕輕地撫摸那塊冷冰冰的石碑?;叵肫鹨郧?,外公雖然是一位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人,但是他是一位樂于助人,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曾經當過兵,還有一顆堅強的心,不屈不撓的意志。
外公還非常喜歡給我講那些大道理,雖然我聽不大懂,但我還是一個勁的點頭。因為我知道外公都是為了我好,為了我以后有出息??扇缃裢夤吡?,只留下了一張毫無表情的照片,和一塊冷冰冰的石碑。
一滴雨珠滴在我的手背上,漸漸的雨下大了。我也該回家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p>
這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么耐人尋味,不同尋常!
篇二:中秋節。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于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嘩!那里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里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游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钡木薷睂β搫t提醒游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里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游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后面。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新年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
我們我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獸每到新年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侖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獸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有一頁歷史,照亮了黑暗的歲月;有一頁歷史,在我們的心頭銘刻。這一天,鐮刀鐵錘組成的旗幟在迎風飄揚;這一天,呻吟在水深火熱中的靈魂,沐浴著久違的陽光。從此,這一把鐮刀呼嘯著,要割斷舊世界的一切枷鎖;從此,這一把鐵錘吶喊著,要砸碎舊社會的所有黑暗!于是,南方的甘蔗林,變成刀槍,抵御著外敵的侵略;北方的青紗帳,變成墓穴,埋葬了舊社會的罪孽!從此,我們的祖國,不再四分五裂;我們的民族,不再任人擄掠!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聲音傳遍大江南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聲音響徹三山五岳。有了黨的指引,我們才戰勝驚濤駭浪,駛過危險漩渦;有了黨的指引,我們才走進麗日藍天、感受春色滿園。在黨的旗幟下,我們緊密團結,如鋼似鐵;在黨的旗幟下,我們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緬懷過去,我們牢記先輩沉甸甸的囑托;展望未來,我們為黨旗續寫新的一頁。
忘記,1921年這個神圣的年代,在綠波蕩漾的湖面上,一艘普通的游船里相聚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于是,鐵錘鐮刀鑄進了中國的歷史。96年了,歷史的每一年,都閃耀著她的光輝。我們不會忘記:秋收暴動的長纓、八一起義的槍聲、井岡山頭的號角、長征路上的足跡,都指引著中華兒女奮勇前進;我們更不會忘記:1935年,一個偉大的舵手掌握了革命的航船,從此,勝利的凱歌不斷奏響。從延安的燈塔到北京的酒杯,您用超常的智慧,博大的胸襟,挽狂瀾,救萬民,定國運!終于澆鑄出一個盛大的慶典:1949年10月1日。祖國啊,我們拿什么來獻給您,巍峨昆侖固守著您的尊嚴,壯美泰山揮灑著您的豪邁,喜馬拉雅是您的脊梁,秦嶺太行是您的手臂。
黨啊,母親,您以非凡的魄力,率領百萬雄師過大江,追窮寇,縛蒼龍,把五星紅旗升起在祖國的上空。您又用超常的智慧,率領億萬人民建三峽,收港澳,發射火箭,演奏著改革開放的交響曲。從東海到西藏,從南沙到北疆,您用堅強的臂膀維護了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尊嚴。月宮嫦娥為您的神州奔月壯舉而驕傲,巫山神女為您的三峽雄風萬里而傾倒。
黨啊,母親,在您英明的領導下,我們已然高舉奮進的大旗,唱響奉獻的組歌,踏上拼搏的征途,用黨旗上的鐵錘打造出锃亮的犁鏵、懸浮的列車、載人的飛船,打造出我們中華民族的錚錚風骨、鋼鐵意志!用旗幟上的鐮刀和89年的歷程,收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收獲祖國的繁榮富強!在社會主義的陽光大道上,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意氣風發的走進新時代,用我們的滿腔熱忱譜寫著新的篇章!
剪紙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最早出現在漢朝。在我國北方很流行剪紙,每到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剪一些美麗的圖案貼在窗戶上和門上,以表示喜慶。
上周星期三,爸爸教我們剪紙。先拿出一張彩色紙,把它壓得平平的。接著在紙上畫蝴蝶的一半,然后就剪畫的蝴蝶,剪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千萬不要剪錯了,不然就要重新來。最后把剪的蝴蝶打開,就是一張蝴蝶圖案了。不過,這樣還不漂亮,我們把蝴蝶圖案涂上各種各樣的顏色,一只在花叢飛舞的蝴蝶出現在我們眼前了。
以后,過年過節我一定要把我剪的紙貼在自己門上和窗戶上。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許多。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比如:十二生肖了、剪紙了、陶瓷了、國畫了、書法了······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從書中了解到,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書法,也特別想學它,可由于那時年齡小,老師把我拒之門外了?,F在上學了,又看到班主任唐老師寫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我羨慕不已,我心里又開始癢癢了,也想像老師一樣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來。
我剛練毛筆字的時候,手中的毛筆總是不聽使喚,寫出來的字橫不是橫,豎不是豎,難看極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毛筆字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寫的作品還在學校展覽呢!我自豪極了。
“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孩子們有些吃力地背出了中國歷朝歷代的順序,贏得了一遍又一遍的掌聲。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7月17日8點半,“夢之旅”實踐隊為孩子們開展了一堂歷史文化課。
7月17號上午,我提著包跑到二班,孩子們的稚嫩的聲音吸引了我。姚老師今天給孩子們帶來一節中國古代歷史課,孩子們一個個都顯得興致勃勃。今天課堂的內容有別于傳統的歷史課,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從多方面去了解歷史。
首先是由姚老師先介紹中國古代王朝名號,接下來從細微的地方講解有趣的小經典。提到屈原,孩子們只知道是愛國詩人,投江殉國。但姚老師從最熟悉的清明節和端午節為切入點,向孩子提問道:“你們知道端午節和誰有關嗎?”
“屈原!”孩子們異口同聲道。
“為什么啊?”姚老師在故意賣關子。
“愛國詩人,投江自盡了?!碑惪谕暤鼗卮?。
“那同學們還知道屈原的其他故事嗎?知道他身上還有什么優點嗎?”姚老師又問道。但這時的回答很少,沒有統一的答案了。
姚老師很快接下去:“屈原身上的可貴之處在于他還是一位勇于追逐自己理想的人,他的`投河更多是因為多年的理想破滅……”這些“另類”的答案,孩子們覺得很驚奇也很有趣,這些不是書本上的答案,不時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提出,但是這另一方面的解讀也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根,歷史文化就是生長的土壤,中國傳統近百年來都是處在尷尬的位置,我們要繼承傳統還得靠我們一代代的中國人。學習歷史文化,傳承優秀品德,我們在努力,孩子們也在努力。
元素之一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的起源。
中國對聯與根植在中華民族深層文化當中的“陰陽平衡”觀念。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國人思維方法。
《易經》中的卦象符號,即由陰陽兩爻組成,《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崩献右舱f:“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避髯觿t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p>
《易傳》中,分別以各種具體事物象征陰陽二爻。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
這種無所不在的陰陽觀念,深入到了漢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
又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對聯起源于秦朝,古時稱為桃符。相傳古人將“桃枝”插于門上以避鬼魅的風俗而來?!疤抑Α焙髞硌葑優椤疤曳?,即用桃木板,上寫一些類似狂草書體的字跡——即“畫符”。
一種普遍的觀點是,對聯源于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造紙術和書法的發展,使對聯成為獨立文體。
對聯的類型。
從反映的內容和使用的場合來看,對聯可以分為:
春聯:以除舊迎新,言明志向,充滿豪情,展望未來為主要內容,專門在元旦、春節時粘貼的對聯,因時效性較強,人們就稱為春聯。如:春滿長征路,花繁民主枝。
婚聯:專門在舉行結婚儀式那天選用或編寫的能夠表達熱烈氣氛的對聯稱春聯。如:并蒂新開幸?;?,同心永結富裕果。
壽聯:當老人喜過生日,子女為了表達對長輩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壽、福滿家門為主要內容,精心書寫一些吉祥的詞語,或貼在門上,或掛在廳堂,這樣的對聯就叫壽聯。如:桃李增華坐帳無鶴,琴書做伴支床有龜。
挽聯:為了評價先人的生平業績,抒發后人誠摯的懷念之情,在追悼會或紀念會上所用的對聯,謂之挽聯。
楹聯:為了表達某種愿望或滿足裝飾需要,過去常在官廷、府宅、廟宇、園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聯語,統稱為楹聯。
趣巧聯:是指比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對不注重內容的對聯。如各種諧趣聯、技巧聯等。這類對聯的內容,要么是突顯某種風格的獨特性(諧趣聯),要么是相對不太重要(技巧聯),從而顯得別具一格。
對聯的要求。
對聯作為一種獨立成文的文學體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對”,又要有“聯”。所謂“對”,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彼此相“對”;所謂“聯”,就是上下文的內容要互相照應,緊密聯系。
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機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才能很好地說明一個問題,表現一件事物,或闡清一個道理。具體要求為:
上下聯字數要相等;
上下聯詞性要相同;
上下聯句法要一致;
上下聯平仄要相調;
上下聯內容要相關;
趣味對聯舉例。
上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聯: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
上聯:上盤下盤,盤疊盤,盤盤裝好菜。
下聯:主料配料,料拌料,料料出佳肴。
上聯:綠楊枝上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
下聯:青草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
上聯:目旁是貴,貴眼不會識貴人。
下聯:門內有才,閉門豈能納才子?
上聯:獨覽梅花掃臘雪;
下聯:細睨山勢舞流溪。
上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扔。
下聯:由上向下讀左傳,書往右翻。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顒幼兊卯惓XS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貼“?!弊?,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染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F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中國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精美的民間工藝,獨特的風俗習慣,各具特色的傳統節日,都是中國數千年沉淀下來的精華。
既淡到傳統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傳承”二字,優秀的傳統文化須得有人繼承,再談發揚,若是不薪火相傳,再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我對中華傳統文化都會在不知不覺中丟失。我對中華傳統文化之根的理解,便在“傳承”二字上,若連“傳承”都做不到,那又何談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們展現了許多傳統文化。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卻能明顯感到中國五各年傳承下來的文化正在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
(一)書法—彰顯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與繪畫、音樂等純門類不同,它不僅僅是藝術,因為書法首先是中國的文字,文學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母體的載體。獨一無二的書法無疑是中華文化區別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標志之一,中國藝術獨特性的代表之一,是歷代書法家精神的結晶,更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書法卻被人們遺忘在腦后,毛筆被硬筆所代替。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甚至即將遠離硬筆,進入一個無紙無筆的鍵盤時代,很少再有人會拿起毛筆練習書法。
(二)傳統節日——蘊含中華文化特色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合家團圓的中秋節,龍舟競賽的端午節,共插茱萸的重陽節,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個傳統節日也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千年傳承下來,也成了中國人口口相傳,無人不知的故事。
中華傳統節日沿續了千年之久,如今卻漸漸被人們所淡忘,傳統節日漸漸被外國節日所取代,甚至外國節日的風頭隱隱有蓋過傳統節日之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依然是中國人民族意識的薄弱。不關注中國傳統節日,盲目追求外國節日的行為在年輕一輩中更是明顯,這一系列的行為都導致了外國節日逐漸取代中華傳統節日成為中國主流節日的現象產生。一個民族如果不熱愛本民族的節日,那又怎會去傳承。
綜上所述,于我看來,中華傳統文化之根便是“傳承”二字,“傳承”意在為讓我們,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壯大,薪火相傳,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自我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這,就是“中華文化之根”,這,便是我對“中華文化之根”的理解。
只有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古籍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是由原國家教委批準成立的全國第一個古籍整理研究機構。該所以整理研究中國古代(尤其是元代)文獻為主要發展方向。1988年,該所的《國內所藏元人文集版本目錄》被批準列入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七五”資助項目。1990年,該所的《全元文》被批準列入古委會“八五”重點資助項目,兩年后,該項目又被列入國家《中國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規劃》和國家“八五”重點項目。目前,《全元文》編纂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該所是全國培養古籍整理研究人材的.基地之一。目前,具有中國古典文獻學和中國歷史文獻學兩個博士點。
自1985年到20xx年,古籍所共培養了中國古典文獻學、歷史文獻學碩士生148人。自20xx年到20xx年共培養了博士生22人。培養訪問學者、單科進修教師、助教進修班學員等共226人;同時還舉辦了中醫藥古籍整理研修班、短期中國傳統文化講習班等,共培養學員百余人。建所以來,共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23項。該所研究人員發表論文一百余篇,專著及教材20余種。該所編撰的《文史英華》共十五冊獲北京市科研二等獎。該所還出版了《元史全譯》、《元曲辭典》、《元雜劇史》、《元散曲選譯》等著作,并出版《元代文史論考》???。其它著作還有:《中國文獻學史》、《古籍整理與傳統文化》、《古本戲曲提要》等。目前,該所已逐步形成元代文獻與文化研究的基地,并于20xx年11月成立了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現任院長為韓格平教授。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18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