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激發讀者的思維,引發深入的思考,幫助讀者進一步認識自己和世界。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些優秀作文的范例,看看它們是如何通過結構合理、論證有力和語言精彩呈現出思想和情感的。
(一)聆聽《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認識、了解蕭友梅與黃自的生平及主要貢獻。
(二)在認識、了解清唱劇《長恨歌》的基礎上,初步掌握有關清唱劇的基礎知識。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專業音樂事業興起的情況。
重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的藝術表現力的發掘,音樂旋律、情緒、聲部層次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指導讀譜,聆聽音樂,作品的藝術性體現及黃自在中國音樂史的地位及影響。
(一)本節以聆聽、鑒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重點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虛無縹渺間》《花非花》為拓展曲目。
(二)以賞析《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重點,向學生介紹本課的重要知識點“清唱劇”。
(一)充分利用課本教材、教參、課件資料,教師組織好要精講、聆聽、觀賞的教學資料。
(二)布置學生查閱有關黃自、蕭友梅的資料,查閱其主要作品的資料及貢獻。
(三)學生注意聽賞mp3資料《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體會作品的基本情緒,并閱讀課本相應介紹。
(一)教學方法:(針對教師)。
1.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從作品內容、音樂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藝術表現力。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充分利用對比法、歸納法與前一課作品進行比照。
3、指導學生去梳理近代音樂發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
(二)學生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努力通過賞析,去歸納、梳理近代音樂發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性。
2.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音像資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礎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問題。
3、努力用演唱、讀譜、分析作品深刻體會作品的音樂表現。
略
1.學生能夠相對獨立完成本節“拓展與研究”相應內容。
2.能夠有一定表現地歌唱《問》,初步學會讀合唱譜欣賞合唱。
聆聽《金蛇狂舞》,感受、體驗其熱鬧、活潑的音樂情緒,體會江南人民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
【過程與方法】。
在感受、體驗以及小組合作學習,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認識聶耳及其創作特點,掌握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
【知識與技能】。
帶感情哼唱作品,認識作品的創作手法,體會作品情感。
【重點】。
【難點】。
理解并掌握螺螄結頂的傳統作曲技法。
多媒體、鋼琴。
(一)情景導入。
1、教師為學生播放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剪輯視頻,并請同學們仔細留意:“視頻中出現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聽過?”
學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師總結并追問:“這樣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給現場營造了什么樣的效果呢?”由此,順勢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樂曲,樂曲表達了什么情緒?聽此樂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樣的場景?(歡騰的情緒;營造了節日氛圍,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舟的熱烈場景)。
2、請同學們通過以往的歷史常識結合課前的預習,簡單介紹聶耳生平,教師做適當總結。(聶耳,是我國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創作之中,也被稱為是“人民音樂家”。它的創作領域包括群眾歌曲、抒情歌曲、若干電影音樂作品以及民間器樂合奏曲,代表作品《碼頭工人》、《鐵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曉》等等。)。
3、樂曲的體裁形式是什么?(民樂合奏曲)。
(三)探究學習。
1、再次聆聽《金蛇狂舞》,通過欣賞和觀察樂譜,學生劃分樂段,教師做總結。(樂曲分為幾個部分?樂曲演奏主要由哪些樂器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復交替組成循環結構,樂譜上已經標注了分段記號。以鑼、鼓等打擊樂器為主,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也使樂曲民族特色更加鮮明。)。
2、分段聽賞音樂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聽第一段,這段音樂描述了什么場景?(比賽開始時整裝待發,人聲鼎沸的場面。)。
帶領學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體驗價值2.創造性發展價值3.社會交往價值4.文化傳承價值。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7.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9.理解多元文化。
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
10.完善評價機制。
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采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2、過程與方法。
1.體驗2.模仿3.探究4.合作5.綜合。
3、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2、樂基本技能。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4、音樂與相關文化。
(一)教學建議。
1、教學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
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因地制宜實施《標準》。
(二)評價建議。
1、音樂課程評價的原則。
導向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
2、評價的方式與方法。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
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曲、古詩《春江花月夜》的歷史背景及藝術價值,提高學生對中國音樂文化精品的審美,評價能力。
2.通過古曲、古詩《春江花月夜》的對比欣賞,研究詩樂《春江花月夜》在藝術表現上的異同之處。
3.通過《春江花月夜》詩樂欣賞,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重點難點 詩樂《春江花月夜》藝術性比較
1、教師:
* 初步欣賞《春江花月夜》《夕陽簫鼓》相關音響作品(全曲欣賞、片斷欣賞),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題旋律。初步了解十個片斷。
* 《春江花月夜》唐詩參考資料預讀,解決生字難字。
* 《春江花月夜》樂譜對照音樂初步欣賞。
* 中國民族音樂“魚咬尾”、“換頭合尾”的含義?
全班同學分成5個小組,建議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藝術實踐,也可另定藝術形式。上課時由課代表主持,進行15分鐘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組表演時可合在一起)。
小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詩朗誦或吟唱(3分鐘以內)。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歌詞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鐘以內)。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陽簫鼓》書畫作品3副(上課時帶來)以上,上課時請一位同學即時書寫“春江花月夜”五個大字(3分鐘以內)。
完成創編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鐘以內)。
小組形式完成創作靜態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組造型,可用道具(3分鐘以內)。
小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創意(3分鐘以內)。
教師:(音樂起)同學們,對于詩樂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賞比較到此暫告一段落,從大家展開的熱烈探討中,可見同學們對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賞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作品創意、藝術實踐交流板塊,請各組同學做好準備。歡迎**同學上臺主持。
* 各組同學交流《春江花月夜》相關藝術實踐、創作交流。
* 老師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樂圖畫與同學交流。
* 最后師生全體在《春江花月夜》音樂聲中齊聲朗誦唐張若虛詩《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齊唱主旋律。
學習小結:課堂師生學習小結,課余音樂學習安排。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同學們藝術實踐表演的成功。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是在積極主動、互相協作、實踐創新、交流的氛圍中進行的,大家從兩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詩含樂韻,樂融詩情的音樂文化特點。也更加認識到中國音樂特有的韻律美,濃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及中國音樂的博大精深,老師今天也受益菲淺。對于《春江花月夜》,對于中國音樂,值得欣賞學習研究的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課余的音樂學習總結能夠更加成功。
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歌曲的賞析以及對《風云兒女》片段欣賞,體會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知識與技能】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體會歌曲旋律特點。
【重點】
體會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難點】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義勇軍進行曲》,提問:每當國歌響起時,你會有一種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當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時,就會有一種自豪感,立馬想到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愛國情懷。這首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選自電影《風云兒女》,在這部影片當中還有一首著名的插曲,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鐵蹄下的歌女》。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鐵蹄下的歌女》并提問:這首歌曲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是一種悲痛的情緒。
2.教師介紹電影《風云兒女》
這首《鐵蹄下的歌女》是電影《風云兒女》插曲,影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只顧享樂的詩人辛白華,最終因為摯友梁質夫的犧牲而投入抗戰的故事。
3.教師播放全曲,提問:歌曲分為幾個部分?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共有三部分。
(三)分段賞析
又表達什么樣的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一段前兩句為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兩句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心中的不平和對黑暗社會的質詢。
2.教師播放第二部分,提問:樂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它又表達了什么?同桌間進行討論。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轉入字字血淚的敘述,音調中充滿了辛酸與凄楚。這一段的音樂處理剛好和第一段相反,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挪前,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嘗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兩句更為突出,更為感人。
3.教師播放第三段,請學生總結第三段的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第三段綜合了前兩段的音調和節奏,前兩句仍是不平的吶喊,隨后節奏突然拉長,音樂到達了最激動人心的高潮,表現了“被鞭撻得遍體鱗傷”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憤懣之情。
4.教師播放全曲,請學生結合各段的分析,總結整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補充總結:這首歌的語音、聲調、語氣和情緒的變化,與音調、節奏的結合非常貼切,音樂的處理與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裝飾音的運用富于女性的特點,樂句從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詞的內容及柔中帶剛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者不平的吶喊。
(四)拓展延伸
教師播放《風云兒女》片段,提問:大家通過這段影片以及歌曲,談一談聶耳創作這首歌曲對社會的影響。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作者以一個飽受侵害、被人們所賤視的歌女的角度,發出了沉重的控訴。他深刻地揭示了歌女內心所蘊藏的崇高的愛國熱情。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個在中國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壓迫下,受盡生活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國婦女的典型形象。
舊中國的歌女是壓在社會底層的“弱者”,聶耳對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熟悉,他懷著對這些“到處哀歌”“永遠飄流”的歌女們的深切同情,寫下了這首女聲獨唱歌曲。歌中用了極其簡煉的音樂素材,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女子不平的吶喊和在她們備受摧殘的心靈深處躍動的愛國熱情。整個作品蘊含著催人淚下的悲劇力量,被譽為我國近代音樂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
(五)小結作業
1.教師:課堂接近尾聲,請學生談談收獲。
2.課后大家觀看《風云兒女》整部電影,并互相交流觀后感。
一、過學唱《歌唱祖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通過教唱歌曲培養學生控制力度變化及用氣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過講解音樂知識、分析歌曲,是學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體及三段體歌曲的方法。
1、學習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緒及演唱方法。
1、對歌曲情緒的處理。
2、個別節奏的掌握及演唱。
《歌唱祖國》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他們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學這首歌的困難相對少一些。也正因為他們有印象,也容易產生消極的傾向。如:覺得沒什么可學的;或憑印象唱歌,難免唱錯而不知錯。加上先讓為主的影響,改正起來不容易。所以,在課堂上我利用合唱錄音、分組比賽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愉快的狀態下克服那些消極因素,課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钡墓澴嘤械耐瑢W還是把握不準。須多加注意和練習!
本課選自花城版高中音樂鑒賞教科書第二單元《音樂與民族》,第一節《多彩的華夏之音》之《戲曲篇》第一課時。我國的戲曲博大精深、種類繁多,本課將以南音作為主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南音欣賞、老師傳唱學唱、并用親身體驗的方式嘗試南音小樂器演奏,讓學生開心的了解身邊的戲曲,進而了解我國更多的戲曲文化,弘揚民族音樂、鄉土文化,傳承戲曲、曲藝文化。
現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響較深,對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興趣,特別是戲曲部分更難接受。大部分學生對戲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難接受,所以學習難度很大。希望通過身邊熟悉的戲曲引導學生喜愛戲曲音樂,把南音引進課堂降低學習欣賞戲曲音樂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我對南音了解較多,擅長南音演唱、演奏,多次獲得南音比賽金獎,而且我校以南音為辦學特色,大家對南音也相對比較不會陌生,所以對本課我將以南音為主,通過學校南音教學成果展示,老師參加演出、比賽視頻,親身體驗有趣的南音演唱、小樂器演奏等,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戲曲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戲曲、曲藝的藝術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戲曲,弘揚鄉土文化。
1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識:流傳地、伴奏樂器、構成等。能夠用方言(閩南語)演唱簡單的南曲《直入花園》片段,并能親身體驗用南音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加深對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體驗。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欣賞學生南音獲獎比賽照片,及電視臺報道,配上音樂(南音《三千兩金》)及文字資料切入主題,吸引學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欲望。
b初步認識南音的基礎知識,并通過欣賞老師參加演出、比賽視頻,讓學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d通過南音小樂器親身體驗,自主、合作表演,讓學生喜歡上戲曲藝術。在快樂的學習中期待下一節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發生方法的特別之處、演奏南音小樂器,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熱愛民族音樂、熱愛戲曲文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喜愛戲曲藝術,喜歡民族音樂,并愿意參與戲曲鑒賞中的評論與評價活動。能對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做出評價,進一步繼承弘揚、傳承民族音樂。
教學重點:讓學生愿意并喜歡聆聽和觀看、學習戲曲音樂,并參與創造性實踐活動。
教學難點:能用閩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樂器演奏《直入花園》,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戲曲藝術。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略)。
南音是我比較擅長熟悉的戲曲劇種,我曾開過市級南音公開課,反思本課,我覺得本課是較為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戲曲本來是比較難上的一個課題,我充分發揮自身特點教唱南音,并通過快樂、趣味學唱南音反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的最后會讓學生舍不得離開教室,他們還會想要學習更多的演唱、演奏等,讓學生不但喜歡音樂鑒賞課,還喜歡戲曲藝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課堂上能快樂自主的學習,熱愛民族音樂。
本課為高中音樂鑒賞課,我突破常規教學,選用了教材之外的內容,把身邊的音樂引進課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并把鑒賞課與演唱演奏相結合,讓學生親身體驗了戲曲藝術的魅力,產生學習了解戲曲的欲望,改變了原本較為枯燥的單一鑒賞課。讓學生有了繼續聆聽和關注戲曲音樂的愿望。結合課外預習使本單元《音樂與民族》的學習進一步拓展回歸主題。
不足之處的設計主要是在時間控制上,南音演唱、演奏學習是難點,時間不好控制,可多設計一課時,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南音。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喜愛戲曲藝術,喜歡民族音樂,下節課能愿意參與戲曲鑒賞中的評論與評價活動。能對不同地方特色的戲曲做出評價,進一步繼承弘揚、傳承民族音樂,那這節課就是成功的一堂好課了。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我國京劇文化藝術中的行當和表演動作的程式,以及京劇的伴奏樂器有所了解,培養他們對京劇的興趣和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對京劇中唱、念、做、打四種藝術特征的介紹,啟發學生積極體驗與感受,從而提高學生鑒賞京劇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1、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
2、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做到聲像結合、視聽結合。
京劇藝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不可能用一節課講完,本堂課從選材到組織,能簡便地讓學生清楚地了解京劇的特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組織教學:學生聽《智取威虎山》音樂走進教室。
二、導入:老師演唱兩首京劇的歌曲,讓學生猜歌名。介紹京劇的歷史。
三、介紹京劇的行當: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但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類,后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展示生行扮相的圖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馬旦、貼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圖片)凈:指在面部勾畫各種臉譜,故又稱大花臉。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凈(黑頭、銅錘)、副凈(架子花臉)、武凈(武花臉)等。(展示凈行扮相的圖片)丑:屬于喜劇的角色行當,又叫“小花臉”。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圖片)。
京劇伴奏樂器分打擊樂與管弦樂。其中,打擊樂是京劇伴奏樂器中的靈魂。京劇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規定的節奏進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揚頓挫,“做”則是舞蹈,而舞蹈必須表現出鮮明的韻律,誰來控制、體現節奏,那就是打擊樂。
打擊樂器有板、單皮鼓、大鑼、鐃、鈸等,稱為“武場”;管弦樂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稱為“文場”。
1、唱:欣賞《穆桂英掛帥》中《猛聽得金鼓響》選段,和《紅燈記》中《血債要用血來還》選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樂特色?;ǖ杭?、嬌柔。老旦:粗、厚實。京劇把“唱”、“念”、“做”、“打”都綜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劇目和場次中,“唱”、“念”、“做”、“打”各有側重。但從總體上來說,京劇還是以“唱”為主,京劇界傳統說法是“唱”居首位;在觀眾的語言中,把“演戲”說成是“唱戲”,這也可以說明,歌唱在戲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須有基本的技術功力,不僅要擴大音域音量,鍛煉歌喉的耐力,還要學會歸韻、運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評一個演員技藝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劇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劇的流派紛呈,它的唱以其絢爛多彩而獨具魅力。
2、念:欣賞《失街亭》中的對話,讓學生感受劇中的念白是否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一樣,很顯然,京劇中的念白不同于我們日常的對白,它在推動劇情、刻畫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戲諺“千斤話白四兩唱”就正是為了強調念白的重要性。念白為“韻白”、“京白”兩種,“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韻白”則講究韻味。念白在音調上要抑揚起伏、節奏上要疾徐頓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語氣、語勢、需要突出其節奏感,從而增強它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傊?,京劇的念白,無論是“韻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語言,而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近于朗誦體,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并與唱腔協調,相互銜接,使念白達到傳神的藝術境界。
3、做:欣賞《拾玉鐲》開門、喂雞、穿針三個片段。戲曲除了通過語言,而且要通過行動,來展示人物之間的關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劇中的“做”正是為了完成以上任務而強調的一門功夫,所以稱為“做功”也稱“做派”?!白龉Α狈褐副硌菁记?,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體系。京劇中對種種生活情景,如開門、關門、上樓、下樓、上船、下船、乘馬、行舟、飲酒、跪拜,種種不勝枚舉的情景,在表演時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4、打:欣賞《三岔口》,“打”是戲曲形體動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武術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場面的高度藝術提煉。京劇的武打范圍廣,難度大,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舞臺動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時,刀槍滿臺飛,構成圖案,有節奏、有層次,穩、準、美的體現著劇情。做為武戲的演員,需經過特別的訓練,自覺地練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劇在武戲劇目的豐富過程中,形成了武生行當,提高和發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兩門功夫是必須具備的,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鞍炎庸Α笔莻鹘y武戲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統稱,“毯子功”包括翻、躍、騰、撲各種技藝,俗稱“筋斗”,因為這些技藝的難度大,技術復雜,練習時需要在毯子上進行,以免練功者受傷,所以又稱“毯子功”。
展示中國的文化遺產,引起學生的驕傲和自豪——我是中國人。
作為當代的青年應該怎么樣繼承和發揚京劇音樂。
1、通過聆聽、分析歌曲,感受其遼闊的曲調,人物真摯的'情感,領略音樂與戲劇結合的藝術魅力,進而喜歡中國的歌劇藝術。
2、通過分段聆聽感受音樂的風格特點、體驗音樂之美,掌握合作意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學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曲式結構,感受“江姐”的性格特點,并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
重點:
學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說出歌曲的音樂風格。
難點:
掌握歌曲的曲式結構特點,感受“江姐”的性格特點并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
(一)提問導入
教師向學生提問什么是歌劇藝術?并請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歌劇作品。
學生自由進行介紹。
教師總結:16世紀初,在意大利誕生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歌劇。并出現了一大批經典的優秀的歌劇作品。在20世紀初,我們國家也出現了自己的民族歌劇,《江姐》就是眾多優秀作品中的一部經典作品。由此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播放多媒體,并提出問題:歌曲帶來的感受是什么?
2、再請同學們進行分享查閱關于歌劇《江姐》與歌曲《紅梅贊》的一些相關知識。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全國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員江雪琴(江姐)帶著重要的任務,奔赴川北,途中聞聽丈夫被害的消息,忍著悲痛,拖入戰斗,期間備叛徒陷害入獄,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她大義凜然,嚴詞痛斥敵人。最后在重慶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義?!都t梅贊》是歌劇《江姐》的主題歌,這首歌在全劇中多次出現,為江姐的音樂基調做了全面的概括,是貫穿全劇的音樂主題,江姐的唱腔大都由此發展而來。
3、教師再次完整播放歌曲,與學生共同欣賞。
(三)探究學習
1、教師范唱,請學生看著歌詞,進行小聲跟唱。
學生跟唱之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的曲式結構是二段曲體,a、b兩段的結構相同,都是由四個樂句構成的樂段,前三個樂句都是兩小節,兩個樂段的最后一句都擴充為三小節。a段主要是對紅梅性格的具體描繪,b段是對紅梅品格的贊美。
2、教師播放a段音樂,請學生聆聽。
在聽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說出歌曲中的拖腔和裝飾音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
拖腔手法、裝飾音的使用,使歌曲既有了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鄉土氣息又使得歌曲旋律更加細膩樸實,深情而又樂觀,韻味十足。更能體現主人公“江姐”柔美的形象與堅韌品質。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歌曲中的拖腔與裝飾音。
3、教師播放b段音樂,請學生聆聽。
提問學生:b段的曲調與第一段有什么異同?
學生自由討論。
教師總結:第二樂段是從第一樂段變化發展而成,旋律上在平緩中升調,第二段音調上更加高昂,節奏上更加明快,對未來充滿希望,情感也隨著曲調上揚而得到升華,不僅贊頌了梅花的品格,也體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堅忍不拔的品質。
4、完整的聆聽歌曲,品味歌詞。
(1)完整的聆聽歌曲,體會歌曲的音樂風格。
學生小組討論,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四川民歌的基礎為主,廣泛地吸取了川劇、越劇、四川清音、京劇等諸多地方劇種的音樂語言加以創作,作曲技巧上多用七度、八度大跳音程,二者完美結合,演唱起來朗朗上口。更顯歌曲的磅礴的氣勢。
(2)品味《紅梅贊》歌詞。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老師進行講解,以紅梅來象征我們的同志。紅梅的生長環境十分兇險,用它來象征著我們革命的艱難與不易。當時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的駐地就設在重慶,也就是在敵人的心臟。紅梅生長在最險惡的地方,這就寓意著我們的同志像紅梅一樣也是在最危險的地方與敵人展開斗爭工作的。紅梅開在最危險的地方,但同時也象征著是凝聚了黨的巨大革命精神的地方。正是因為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下才使紅梅具有了堅忍不拔、不畏艱險、傲雪凌霜的品質。
5、再次完整的聆聽歌曲,能夠哼唱歌曲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歌曲《紅梅贊》在整部歌劇中出現了四次,分別通過視頻觀看欣賞這四次出現的情景,簡單的談談歌曲出現的場景,感受這一經典佳作。
(五)課堂小結
通過欣賞、分析歌曲,我們感受到了曲調的遼闊清新、明朗剛健,通過歌詞的品味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全曲情緒在激情之余又不失抒情。感受這一經典之作。同時也要感受歌劇藝術之美,進而喜歡我國的歌劇藝術。
一、聆聽《c小調練習曲》及《愛之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進一步認識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二、在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認識、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關“練習曲”的基礎知識。
通過分段欣賞和完整聆聽《c小調練習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內涵。
一、導入
1、課前播放《c小調練習曲》。
2、提問:“同學們知道這首鋼琴曲的作者和名稱嗎?(肖邦《c小調練習曲》)
二、《c小調練習曲》
1、簡介作者:肖邦
a、請學生談談對肖邦的認識。
b、老師補充。
2、分部欣賞樂曲。
a、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特點。
b、簡介創作背景(學生自習書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離開波蘭赴法國途中,得知祖國爭取民族獨立的華沙起義失敗,悲憤之余,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著名的《c小調練習曲》。
c、復聽樂曲第一部分,進一步體驗音樂的情緒特點,熟悉第一主題。(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題)
(1)請學生談談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受,它讓你聯想到些什么?(老師補充:樂曲的第一部分是一個剛毅的、帶有英雄性格的主題,左手采用了上下翻騰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聯想到華沙起義的英雄們是怎樣與敵人浴血奮戰的,也讓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難平。)
(2)跟琴學唱第一主題。
d、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題)
(1)聽音樂,感受這一部分音樂的情緒與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學唱主題,從旋律和節奏等音樂要素方面與第一主題進行比較。
(3)再聽第二部分,聯想音樂表現了什么內容。(老師補充: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傷,它好象是人們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哀悼。)
e、聆聽樂曲的第三樂段。
思考:這一部再現了哪一個主題?它象征了什么?(樂曲的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題,它象征著人民的斗爭仍在繼續,抗擊侵略的火焰并未熄滅。)
3、完整地欣賞《c小調練習曲》
4、音樂知識:練習曲
通常練習曲有兩類。一類為練習器樂、聲樂技巧的專業練習曲;另一類為音樂會練習曲。前一種練習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訓練目標,音樂會練習曲是由前者派生而來的。它已演變為一種炫技性的、在音樂會上可以演出的藝術作品。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就屬于音樂會練習曲。
三、《愛之夢》
1、簡介作者:李斯特
2、簡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創作的三首歌曲改編成三首鋼琴“夜曲”。原來的三首歌曲分別是《崇高的愛》《幸福地死》《愛吧》。改編后的三首夜曲被匯集成冊,曲集統稱為《愛之夢》。在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為最好,流傳也最廣。因此,人們通常所稱之為《愛之夢》的曲子,實際上是《愛之夢》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賞《愛之夢》(大屏幕顯示主題旋律)
a、聽音樂,思考:作品描繪了什么樣的意境?
b、配樂詩朗誦,通過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
四、總結
本課的兩首鋼琴曲,表現了極不相同的兩種情感?!禼小調練習曲》悲憤激昂的氣勢令人熱血沸騰,《愛之夢》中的柔美、夢幻般的詩意令人陶醉,盡情表達了人們內心的豐富情感,這正是浪漫主義藝術的本質。
根據學校的組織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教育工作時間,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教育工作任務。
1、學生正處于創團,唱歌較困難。
2、學生素質差,膽子小,缺乏表演潛意識的能力。
3、學員對音樂的學習,觀念不正確。
1、高五級學沿海版第二冊,以唱歌為主,分五部分共9課。安排19課時,其中復習考試2課時,機動1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2、高二級學沿海版第四冊,以欣賞為主,分四部分,共8課。安排20課時,其中機動2課時,復習考試2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1、高一、二級音樂教材教學內容,每周一節。
2、現代舞學校有關音樂方面的文娛工作。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性,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培植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操守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而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4、了解我國各民族主義優秀的介紹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國外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的能力。
1、高一、二級的音樂教材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優化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學員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互相滲透,融洽工具書中各部分內容,徹底改變枯燥又單一的課型。
3、注重導入部分的設計,以“引趣”貫穿整個教學研究過程。
4、課外第二課堂,本學期計劃以訓練歌唱技巧為主,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周次高一級高二級
1《嶺南春早》《編鐘》
2廣東音樂古琴
3廣東山歌印安人的音樂
4《故鄉的親人》歐、非黑、非裔的音樂風格和特點
5《噢!蘇珊娜》北美洲的音樂
6亞洲的一曲中國民歌的題材
7圓舞曲中國民歌形式的分類
8小步舞曲民管樂簡介
9瑪祖卡、波蘭舞曲古曲欣賞
10中考中考
11進行曲簡介國族調式
12《軍隊進行曲》《在太行山上》
13《送別》《黃河大合唱》
14《問》抗戰時期的音樂
15《快樂的鐵匠》貝多芬簡介
16至17終考終考
這就是本學期我要教授的副校長課程了。音樂并不是一門很重要的培訓課程,所以每個班級三節一個多星期也就只有一節音樂課,所以我帶了整個年級的學生音樂學習。在我漸次的教學中,我有了更多的進步,這才是我一直年后最渴望自己做到了。音樂教學并不艱難,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氣息,這才是我最偏愛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重點注意這一點的!
(一)教材內容及教材分析:
本課共欣賞三首描寫天鵝的樂曲。第一首選自二十六課,由法國作曲家圣——桑斯作曲的大提琴獨奏《天鵝》;第二首是學生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鵝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場景音樂《天鵝》。重點欣賞第一首。這是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樂曲,描繪了潔白高雅的天鵝在碧波漣漣的湖面上悠然嬉戲的優美形象。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與演唱,加深對同一主題卻具有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樂曲的理解。
2、能力發展目標: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啟發學生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對天鵝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達到藝術熏陶與塑造良好品格的目的。
3、情感培養目標:通過對三首“天鵝”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熱愛優秀音樂文化的感情,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懂得繼承并弘揚優秀音樂文化的意義。
(三)教學重點:
通過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獨奏曲《天鵝》的情緒和意境。在優美的旋律中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簡單協作能力與群體意識。
(四)教學難點:
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天鵝》音樂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1、以聲像呈示作為輔助,采用啟發誘導式和師生互動教學方法
以加強視覺享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能更高效地學習、掌握音樂知識,并將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引導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發揮學生創造能力,體現現代教育的效能觀。
創設意境、展開聯想,引導學生以主題因素的發展為主要線索,通過對樂曲的分析與描述,層層深入音樂的意境,整體把握作品的脈絡。
教學中,師生雙方互為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師與學生都處于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自主、自覺的角色環境中,通過一系程序,教師與學生在一種自由空間里相互發展,相互創造,相互提高。
2、激勵創新教學方法
整堂課由“情境導入——熟悉樂曲——‘畫面’聯想——合作演繹——創作升華”五部分構成,在教學中采用藝術融合為主要形式,將音樂、美術、舞蹈等直接訴諸于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嘗試將欣賞和創作活動結合起來,創造條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突出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通過課件的展示、教師言語的引導和激發,誘發學生的創作動機和創造靈感,促進學生的多向思維,鼓勵和啟發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對學生富有創意的創作過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揚,培養學生的成功感,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
高中學生已具有初步的音樂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思維分析能力,經過訓練能夠做到自己識譜視唱。他們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很高,充滿自信的心理特征,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一)直觀教育方法,通過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為更好地發揮其想象力作鋪墊,進而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創作的嘗試。
(二)在動中學,樂中學,通過參與教學活動中愉快的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發揮創造精神。
這些方法能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同時各顯其能:能畫的畫一幅《天鵝》畫,能舞的跳一段《天鵝》舞,能寫的寫一首《天鵝》頌,并能使學生揚長避短,充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課前首先展示課件封面,播放舞劇《天鵝湖》場景音樂。
(一)情境導入
1、向學生展示配有背景音樂具有高雅氣質并寫有《天鵝》標題的頁面
2、簡單介紹樂曲《天鵝》。展示寫有樂曲簡單并附有與樂曲情境相關圖片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熟悉樂曲
音頻演繹,學生思考問題,教師在樂曲播放過程中適時地啟發誘導并演唱,學生圍繞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欣賞。
1、展示寫有思考題的頁面,播放音樂及與樂曲意境相關的動畫視頻。
2、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之后師生共同得出樂曲特點,教師介紹樂曲作者與創作背景,以及大提琴的音色和它在管弦樂隊中的作用,并出示大提琴試奏。讓學生現場感受大提琴音色的魅力。
(三)畫面聯想
欣賞樂曲,展示豐富的天鵝圖片的多媒體頁面,教師在此過程中繪聲繪色的進行講解。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圖景和旋律中。之后檢測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程度,分組討論,要求學生能情緒、意境、節奏、速度、力度五方面來突破這個重點。
放課件觀賞詩歌音樂《天鵝》,欣賞完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力。
(四)合作演繹
鼓勵學生自我聽賞音樂《四小天鵝舞曲》進一步感受“天鵝”的音樂美,要求學生聽賞完后將樂曲的性格、天鵝的形象、樂曲的意境與前一首《天鵝》對比,用最簡潔、用最恰當的詞語概括它們的典型特點,然后再欣賞芭蕾舞《四小天鵝舞曲》,并請同學上臺模仿或自編動作隨音樂表演《四小天鵝舞曲》,教師點評。
欣賞舞劇《天鵝湖》場景音樂:放課件觀賞芭蕾舞劇中的劇情。由學生概括這首樂曲的性格、形象和意境,之后師生視唱樂曲,并用電子琴和其它樂器嘗試演奏。
(五)創作升華
1、大提琴獨奏的《天鵝》樂曲做背景。要求學生根據音樂意境,體會樂曲所達到的情景和神韻,并據音樂意境在電腦上選擇適合的圖畫。展示有大提琴獨奏《天鵝》背景音樂的頁面(課件中出現提示文字:“歡迎來到尋寶屋。請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景和神韻,并根據音樂的意境,尋找認為合適的圖畫,放到‘學生文件夾’中,希望這里的‘寶貝’能夠滿足您。請同學們試試看!”),之后在電腦上展示學生選擇的圖片。
2、放課件,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引導學生根據音樂意境畫天鵝,頌天鵝。
在此過程中,我將巡視課堂,參與到學生的創作過程中,啟發和指導學生的創作。學生自主創作結束后,挑選學生富有創意的作品進行展示,請學生闡述創作思路,之后進行評價。這樣讓學生的音樂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
課堂小結:如詩如畫的45分鐘就要結束了,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視唱和創作等環節,了解三首描繪“天鵝”的樂曲 ,展示課件(板書),有高雅動人的天鵝、有歡快活潑的天鵝、還有優雅哀傷的天鵝,它使我們領略了音樂的神韻和魅力,但愿今天的課能給同學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聽賞習慣,善于發現美、感受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藝術形象,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隨后,學生在激昂的場景音樂聲中隨音樂出教室。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為我們教師開啟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主動獲得感受與鑒賞、表演、創造、評價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完成審美教育。作為一名專職音樂教師,我將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今天的說課便是一種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同行的指導、幫助。謝謝!
知識與技能:
1、欣賞《四歲的紅鬃馬》、《歡迎》和《星星索》等幾首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亞洲傳統音樂的風格特征。
2、學生學唱《星星索》,認識蒙古的呼麥、印度的薩朗吉和印度尼西亞的克隆宗歌曲的音樂特點。
掌握亞洲音樂,特別是東南亞---印尼和南亞——印度的風格特點。
分四個聲部視唱《星星索》并用肢體語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點;用手劃出劃旋律線,體現印度音樂旋律特點的線條。
一、導入
大家來看這幅地圖,圖上畫的是哪個洲呢?(亞洲)我國和鄰國所構成的亞洲就是人類古代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類在漫長的歲月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亞洲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音樂文化,它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揭開亞洲音樂神秘的面紗!
二、教授新課
(一)亞洲傳統音樂整體概知
(提問)亞洲可分為哪幾個音樂文化區?影響各區音樂文化的國家或地區有哪些?
(回答)完成圖表
亞洲可分為五個音樂文化區:
東亞(中國)、
南亞(孟加拉、印度)、
東南亞(中國、印度、伊斯蘭、歐洲)、
中亞和西亞(古希臘羅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蘭(古阿拉伯音樂))。
(二)東亞-----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帶著問題聽音樂)
1、在東亞有一種神奇的唱法,一個人唱出兩種聲音?有誰聽說過嗎?
(了解呼麥唱法,書71)
2、聆聽樂曲分為幾部分,屬于蒙古民歌中的長調還是短調?你根據什么來判斷的呢?(提示學生根據以前聽過的蒙古歌曲談談蒙古音樂長短調的風格特點)
樂曲開始,馬頭琴奏出徐緩悠揚的前奏。
第一部分,響起呼麥的聲音具有蒙古長調的特點,節拍自由,節奏徐緩、寬松,樂曲非常遼闊、奔放、抒情、恬靜。
第二部分具有短調特點,節奏密集,曲調歡快、跳躍,情緒熱烈歡快??坍嬃松鷼獠募t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發而出,表現出草原上歡快的情景。
3、表達了人們什么情感呢?
書71
(三)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們去“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去聽一聽。
2、感受音樂特點(帶問題聽音樂)
問題導入:(1)歌曲曲調、節奏和唱法分別有什么特點?
我享受寫,也享受音樂,音樂與我高中作文選登。但在此時此刻,下筆未必是表達音樂的最好方法。無論如何,音樂長年累月地給我積淀的良多感觸,也足夠稍為言及“音樂與我”。
有時候會思慮,是語言出現得早,還是音樂出現得早?我的答案是音樂。試想一下,音樂表現的方式是如此簡單,只需原始人一雙簡陋的手或是一對粗糙的大腳便足夠了,粗獷狂野的大自然中何處沒有旋律?就連萬籟歸寂也是一種美。音樂比語言更富有內涵,這也正是文字無深切地描繪音樂的原因。
“音樂有如面包,每個人都需要它?!币晃粋ゴ蟮男√崆偌胰缡钦f。沒錯,音樂對于人類,正如水和陽光一樣不可或缺,音樂與我高中作文選登。它是黃昏時一抹飄渺的彩霞,是山野中一灣淙淙的淺澗;它是心靈的清醒劑,是精神的提神藥。音樂對于每一顆敏感的心都是公平的.,它帶來了同樣的感觸與撫慰。
音樂是廉價的,你甚至可以毫無成本地欣賞某人口頭哼出的優美旋律;音樂也是高貴的,你需要一顆純潔的心靈方可體味它若有若無的幽香。音樂從古而今地貫穿了人類的歷史,由曾乙侯編鐘至架子鼓,由古箏至鋼琴,由琵琶至小提琴……偉大的音樂總是無私地將愛和喜悅融化到人們的心中,然后釀出至深至醇的感動。
近幾年來,我國音樂人才的素質逐漸降低,學生和家長不重視高中音樂教育。音樂是當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美好品德的引導作用非常巨大。本文重點探討了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希望可以給高中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推動國家音樂領域的發展。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口增多,就業壓力增大,社會渴求的在音樂方面具備高素養的人才越來越少,這無法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使得人們空虛無聊,也極大地減弱了人們娛樂的興趣,不利于人們釋放壓力。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方面進行突破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高中音樂教學方式依然大多遵循以前流傳下來的方法,沒有太多創新點和實踐點,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該種模式下培養的音樂人才缺乏實踐能力,和最初的教學目標相差甚遠,不僅不為社會輸送所需要的人才,也對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起不到推動作用。以下針對高中音樂教學問題進行闡述和剖析。
目前,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重視程度、課程實踐性以及教師素質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因此,清晰地理解這些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生普遍重視程度低。
目前我國教育一個巨大的問題是:對學生德育水平的培養極其忽視。學生對音樂課多半是應付的狀態,其他課程的教師也時常搶占音樂課時來給學生補文化課內容,高中學校這種普遍忽視音樂課程的氛圍讓學生很難在音樂課程上付出時間和精力,甚至音樂課程的基本內容都很難在高中積極開展,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國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課程缺乏實踐性。
目前我國大多高中學校的音樂課程僅僅設置了理論學習課程,教學方案比較大眾化,對學生沒有吸引力,課程也相當理論化,缺乏實際操作的指導。學校在重視基礎教學的同時,重點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將興趣和實踐結合起來,充分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音樂領域的應用方向,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和領域培養自己的音樂基礎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提高音樂素養。此外,學??梢匝垉炐阋魳啡瞬诺綄W校進行實踐講學,開展不同的教學實踐課程,給學生帶來更多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拓展了學生思路。
(三)高中音樂老師基本素質有待提高。
經過以往的一些調查,我們可以知道當下大多老師不注重音樂知識和實踐訓練的結合,導致教學質量低,學生接受慢,知識和實際應用嚴重脫節,大多同學甚至不知道自己學習的音樂知識怎么運用。針對這一情況,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們自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高,開展教師培訓課程,及時了解當下需求的人才特點,在課程中添加學生感興趣或者關心的音樂主題,幫助激發學生興趣,使課堂更加生動,教學內容更具特色。此外,學??梢匝堅谝魳奉I域有所造詣的音樂人來校講座,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一)增加課堂實踐環節,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在音樂教學課堂上,老師可以插入活動環節,老師們也可以參與其中,例如音樂劇欣賞、樂器表演學習、音樂背景知識學習等等,如此一來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喜愛。此外,老師也可以在教學中插入思維導圖和多媒體影像圖畫,單調的書本教學難以指導學生對音樂充分理解,老師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獲取豐富的視頻素材,例如動畫,音頻等方式,開發學生的音樂潛力,使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的課程,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二)打造高水平的音樂師資隊伍。
音樂素質教育師資隊伍的建立是為了在學校形成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使大家都充分重視音樂教育。師資隊伍中的音樂老師要關注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將音樂教育和實踐活動相結合,一邊學習,一邊應用,使知識能夠更快地被學生接受和掌握,讓學生親身體會音樂的魅力,發掘音樂領域深層次的精神養分。在音樂素質教育師資隊伍中也可以定期開展教師音樂啟發活動,例如邀請資深音樂人來校做演講,在教師內部展開教學培訓,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性和隊伍的整體素質,定期讓老師接受音樂熏陶,例如組織老師聽音樂劇、去音樂藝術學校學習或者去音樂劇院感受藝術的氣息,教師們通過教學將這種感受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向往和憧憬。
音樂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設置主題和形式,還要不斷對教學方案進行改變,迎合學生的胃口,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思考。以下兩方面可供參考:第一,老師們可以開展音樂教學評價活動,獲取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和建議,充分了解學生的需要和喜好,設計學生們喜愛的教學方案。第二;老師可以借助qq群、微信群等創建交流平臺,建立這種交流平臺,有利于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平時喜歡的音樂話題,搜集各方面的前沿信息,隨后將這些話題進行進一步拓展延伸,將其轉化為可以影響學生正確思考并養成特定思維模式的`活動主題,提高音樂課堂內容的豐富性和實效性。
當今社會音樂人才素質低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需要不斷改變音樂教學模式分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這是高中音樂教育必須十分重視的問題,也是必須實現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高中音樂教育改革,改革的重任直接落到高中音樂教師的身上,音樂教師需要跟隨當下時新的音樂風格和潮流方向,與時俱進,做出相應的變化。此外,高中音樂教育需要改變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積極引入創新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拓寬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積極展開教學評價,根據學生的需要定制教學方案,讓音樂教育真正融入到高中素質教育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實踐能力,將音樂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教學結合起來,多樣化音樂課堂形式,豐富內容的深刻性和廣泛性,讓學生深刻體會音樂的魅力,有益于學生德智美全面發展,促進我國音樂人才的培養和音樂事業的快速發展。
1、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認識、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征。
2、知識與技能:認識“長調”、“囊瑪”、“愛情歌曲”等民歌體裁。從旋律、節奏特點等方面對三個民族的音樂進行比較。
3、過程和方法:學生分成三個組,分別代表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各組對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文化傳統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對民族音樂產生、發展做適當的探究。
聆聽《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過對比欣賞,分辨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
從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方面進行比較,認識三個民族的音樂特征。
(一)學生服裝走秀導入。三組學生分別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裝并做些典型舞蹈動作,讓學生先從視覺上感受三個民族的風格。
(二)學生作業展示:三組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三個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等。
1、介紹蒙古族:每年7月、8月間,草原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澳沁_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儀式,現已成為歡慶豐收的娛樂節日。摔跤是“那達慕”的主要內容。除摔跤之外,“那達慕”上還舉行射箭、賽馬、馬術、賽駱駝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為長調和短調,長調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表達了草原兒女獨有的深情。長調流行于牧區,而短調則流行于半農半牧區。蒙古族的舞蹈節奏歡快,動作剛勁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馬步最有特色,表現了蒙古族人民淳樸、熱情、粗獷的氣質。
2、介紹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轉法輪,有許多的廟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顆酒,有潔白的哈達,有鬧分裂的達賴喇嘛,有金瓶簽定的轉世靈童。
3、教師:下面有請阿凡提大叔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制各種糕點等。新疆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維吾爾族姑娘的小辮、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斕的衣衫、戴各種做工精細的首飾和繡花帽;節日還舉行賽馬和叼羊比賽。旅游勝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
(三)欣賞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
教師提問:1、這首歌曲在旋律和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2、這是屬于“長調”歌曲還是“短調”歌曲?
(四)欣賞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教師:今天老師帶你們欣賞西藏民歌,請看大屏幕,音樂響起才旦卓瑪演唱的《宗巴朗松》。
2、聽后提問:你們對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給你們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教師:西藏被稱為歌舞之鄉,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藏族音樂可分為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三大類,《宗巴朗松》屬于民間音樂的歌舞音樂。教師介紹囊瑪音調特點。
4、請同學列舉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較流行的有《高原紅》、《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五)欣賞維吾爾族民歌《牡丹汗》。
學生邊欣賞邊思考問題:
1、該曲是一首描寫愛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樂器是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詞寓意深刻。
2、教師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節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見課件完成選擇題
(1)新疆民歌的節奏特點是(do)
do明快re緩慢mi自由
(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點是(mi)
do悠長高亢re婉轉抒情mi生動活潑
(3)新疆音樂常用的樂器有(re、mi、fa)
在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不斷實踐和推進的教學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也逐漸呈現出了新的教學氣象。尤其突出的一點就是,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符合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教學方式也在教育教學領域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認可與使用。其中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就是其中一個能夠對課堂教學產生積極的教學影響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逐漸推廣并應用到了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之中。積極將多媒體教學方式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使用,一方面是與音樂學科的教學特點相關,一方面也與學生的學習接受特點有關。在實際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弊端,需要教師采取積極的教學措施加以改善。為此,教師要認真分析和探究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教學優勢,研究和分析該教學手段存在的教學特點,并能夠分析和探究該教學技術存在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弊端,然后進一步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以改善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這一課堂教學技術。
一方面,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現代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傳統的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往往會采取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的施行,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F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是一種融合了聲音、動畫、影視、色彩等多樣化的教學元素在內的教學手段,教師對這一教學手段的使用和推廣能夠為學生的課堂學習營造出新鮮的教學氛圍。在這種人機互動的教學氛圍下,學生會被多媒體教學手段中呈現出的新特點所吸引,從而打破以往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學習厭倦的狀態,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現代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是對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的響應,能夠為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注入新鮮元素。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使用,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最明顯之處就是,課堂教學的元素的多樣化。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僅僅是由教師一味分析教材組成,教師表達教學內容的方式也不僅僅是通過板書展示的方式,而可以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加入了新的溝通和傳播媒介。而正是這一多媒體技術的加入,讓整個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豐富和多彩,并進一步展現出新課改教學理念中注重教師的教學方式要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特點。
首先,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操作能力還有待提高?,F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是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影響下被廣泛使用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技術,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以往的單純的人人對話的交流方式,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人機對話這一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媒介,要想實現表達和傳遞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的教學目的,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合理地操作。然而,很多教師對課件的靈活展示、編輯等方面的技術性操作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常常會耽誤教師的授課進程,為此,熟悉并提高和改善教師自身的現代多媒體技術操作技能,成為高中音樂教師應當注重的教學課題之一。
其次,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過于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時候,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還存在一部分教師一味地為了課堂的創新教學而強制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在他們看來,該技術就是對現代化教學理念的體現和實踐,使用了這一技術,自己的課堂也會充滿新意。然而,這些教師在使用該技術的時候,卻無意中加大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導致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對話的機會大大減少,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著陌生的溝通障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逐漸處于了相對獨立的狀況之下,嚴重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
再次,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地改善和調整。很多音樂教師喜歡通過課件制作的方式來展示給學生從課本上無法查閱到的信息知識,但是一部分教師在運用聲音、動畫和色彩這樣的課件元素的時候過于隨意,從而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注意力,造成學習障礙。
第一,為解決教師的現代多媒體使用和操作技術不完善的教學問題,教師需要進一步學習新的教學技術,以不斷改善自身的多媒體技術操作技能。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途徑,或者是學校、各單位機構組織的現代多媒體技術培訓班等方式,來不斷學習新技能,提高自身的多媒體技術操作能力。
第二,為解決教師在多媒體技術應用中所造成的減少了師生互動交流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采取其他措施來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提問中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以及他們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對話溝通學習和體會教師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為解決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不恰當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改善課件制作細節的教學方式加以改善。為此,教師要謹慎使用聲音、動畫等元素色彩,盡管音樂需要學生對聲音做出反映,但太多的音樂元素往往會讓學生產生聽覺疲憊的不良學習效果,無意義的動畫元素也應該盡量減少,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更加集中。
總而言之,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對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為此,我們要不斷采取積極的教學措施,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弊端加以規避,以促進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14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