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實的情感,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共鳴和感動。通過閱讀這些范文,我們可以發現優秀作文的共同特點和創作思路。
子胥應該不會介意身后被世人如何評說,在他叛逃楚國逃往吳國,為父報仇的時候,就已經知曉了自己是史學家手下的小人,是楚國人民乃至后世千萬人口中的叛徒。我敬佩伍子胥沒有因為眾人對他的指責而放棄自己的復仇計劃,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改變過,我想他才不在乎后人的非議,他只是做了認為對的事。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一說是今監利縣人,另一說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區沈灣人封于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本為楚國人,他性格剛強,青少年時,愛好讀書習武,勇猛而多謀略,心思縝密,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的父親叫做伍奢是楚國太子建的老師,平時主要負責太子的功課,太子建被費無忌誣告。公元前522,因楚平王懷疑太子”外交諸侯,將入為亂“,聽信費無忌的讒言,將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騙到郢都殺害,伍子胥懷著滿腔的憤恨,只身逃亡異鄉。
他先后從宋國輾轉到了鄭國,最后畫出了他的目的地——吳國。而韶關是通往吳國的必經之地,伍子胥一邊躲避韶關守衛的追殺,一邊拖著病軀想辦法逃出韶關。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便是大江,形勢險要,并有重兵把守,很難過關。多虧扁鵲的徒弟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一直掙扎在過與不過之間,日夜為此事輾轉反側。他想告別皋公而去,又擔心過不了關,反而惹禍;若是不走,不知要等到什么時候。如此反復,心煩意亂,臥而復起,繞屋而轉,不覺就到了天亮。一夜之間,三千煩惱絲竟一夜變白,后在東皋公幫助下他才成功過關。伍子胥生生把自己逼白了頭。他不寬恕別人,也不寬恕自己。
在我的家鄉過端午節是非常熱鬧的,家家戶戶都會有很多慶祝的活動,習俗多種多樣,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可今年的端午節可不一樣,以前我們到了端午時都是買棕子吃,但今天可是我們親自包的!
媽媽對我說:“包棕子要拿兩片棕葉疊在一起,翅棕子葉的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的樣子,接著就是把糯米放入,用筷子搗實,然后用‘漏斗’上面的棕葉把‘漏斗’封好,最后用繩子綁住打個一個結,一個香甜的棕子就好了?!蔽野凑绽蠇屨f的做,可是我在包棕子的時候,不是漏糯米就是把剛折好的漏斗搞散了??晌也粫灰稽c兒困難給退縮,我又一次重來,包了老久,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包好了一個棕子。
奶奶把我們包的棕子放在鍋里蒸,過了7――8個小時,奶奶把棕子拿了出來,對大家說:“吃棕子啦!”我與老爸,老媽一起出來,準備吃一口美味棕子。我嘗了一口棕子,哇!棕子真好吃!我立刻對奶奶說:“奶奶做的棕子超好吃哇”!爸爸媽媽嘗了也夸奶奶她的廚藝好,奶奶被夸得直說:“哪里哪里”!
這時,我問爸爸:“我們為什么要吃棕子呢?”爸爸說:“這是紀念戰國時候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蹦棠探又f:“屈原有著愛國激情,卻又報國無門,后因楚國國都失險,在公元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泊羅江而死。為了對屈原的哀思,人們就把包好的棕子投入河內,讓魚兒們吃飽后免吃屈原的遺體?!蹦棠桃豢跉庹f了一大堆話。
我說:“哇!奶奶你懂得真多?!?/p>
今天,我真開心,如你問我為什么,我會說:“今天我學到了知識與包棕子,當然開心!”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甭牭竭@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昨天,媽媽給我了1元錢,讓我買早點,并且要補回5角錢。晚上,我剛要睡覺,媽媽突然問我5角錢怎么沒給她,我想:怎么辦?我那5角錢已經買筆了。怎么辦?怎么辦呀?我吞吞吐吐的說:我的錢……老師借去買早點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給哪個老師的?明早我們一起去問一問,一定的,我一定要去問個清楚?!蔽蚁耄好髟缭趺崔k呀?我只能求求上天了。我心里一直想著這件事,晚上連覺都沒睡好。
今早我想:媽媽應該忘了這件事了吧?可是,媽媽不但沒忘,還硬拉著我去問清楚,我想:如果不去的話,我可能又要被媽媽美美實實的收拾一頓了,可是,老師跟本就沒問我借錢啊,怎么辦。眼看媽媽正在找東西打我,我只得央求媽媽:”媽媽,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撒謊了,請你原諒我吧,我真的不敢了?!眿寢寘s不聽我的話,到廚房去了,并且把我的書包鎖了,說:“除了我可以打開門拿她的書包以外,誰也別想開開這個門(暗示爸爸不能開門)?!蔽矣值搅藦N房,爸爸也跟著我來了,我跟媽媽把事情的真相說了出來,媽媽還是懷疑我買了東西吃,因為我平常很喜歡拿錢去買零食,這都是我平常嘴讒的壞毛病,造成了我的冤案。
這該死的壞毛病,本人正在尋求良方治療。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痹趮寢尩闹更c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蓳u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內容簡介:5月30日星期二天氣:晴前兩天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們提前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端午節。我們每個..
205月30日星期二天氣:晴。
前兩天在學校,和老師、同學們提前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端午節。我們每個同學都帶了粽子,大家一起分享,很開心。粽子各不相同,什么味道的都有,有蜜棗味的、山藥味的、板栗味的、肉粽子、紫薯味,還有水果味的等等,香味撲鼻而來,很是誘人!
今天,我還在家里過了端午節。我們一家相聚在奶奶家,一起包粽子、做糖包、包菜角、做油條……我參與了包菜角,做糖包的工作。一開始,我包的菜角很歪,裝的餡兒還少,還有裂開的,媽媽還做了特制的補丁給補上了。我們有說有笑,可有意思了!
下午,我還去了科技館參加了端午節活動,因為我搶答問題正確,獲得了手工制作香囊diy的活動名額?,F場給我們發了一個三角形的硬紙片,讓我們自己往上面畫自己喜歡的作品,我畫了愛心、茶杯、鮮花等,然后主持人發給我們膠條,把硬紙片的幾條邊相互都粘在一塊,形成了一個立體的三角形。最后由下而上串過一根五彩絲線,最下面有個線墜子,漂亮的五彩香包就做好了。我們還一起合了影留念,很開心!
今年我的端午節真是豐富多彩!有趣極了!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介紹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又是五月,紫丁香蓬蓬勃勃地盛開著,若有若無的清香繚繞著,這讓我想起端午節濃濃的粽香。
記得小時候,我特別期待過端午節。每當端午節的前一天清晨,媽媽總會用清水泡上一大盆糯米。傍晚,香噴噴的粽子,媽媽拿出泡好的粽葉,用她那雙巧手一挽,粽葉就像一個尖角小碗握在她的手中。媽媽把米舀進“碗”里,再左一折,右一疊,用線一纏,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呈現在我眼前。粽子包成小山一樣高時,我的耐心早已耗盡了,纏著媽媽一會兒一問:“媽媽,什么時候才能吃到粽子啊?”媽媽總是邊忙,邊耐心地安慰我:“快了,快了。小饞貓饞了吧?”
被我催促著,媽媽總是連夜就煮上粽子。平時早早就睡覺的我,一會兒去廚房一圈,怎么也不肯早早入睡。直到九、十點鐘,粽子熟了,媽媽趕緊夾出一只肉粽,給我先涼著,里面包的可是我最愛的牛肉呢!我一大口咬下去,嘴里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就是美味可口的牛肉了,米中融入了牛肉的香甜可口,別有一番風味。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端午節。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為國跳河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也怕魚蝦啃食屈原的身體,往河里丟粽子,后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文化。
端午節的電視節目,常有劃龍舟比賽。那天,我坐在電視機前,為一條青色的龍舟加油,突然,槍聲一響,紅色的龍舟就如一條水蛇一般,靈活地沖了出來,而青色的龍舟卻因為一時反應不過來,讓紅龍舟領先了一步。紅龍舟的人不灰心,努力向前追去,紅龍舟在前面,青龍舟在后面緊追不舍,他們一起努力,終于追上了紅龍舟,紅龍舟的人也不甘落后,他們時而超出,時而落后,時而又平行,岸上的吶喊聲也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加油!”青龍似乎得到了人們的力量,木頭的船身,頓時靈活了起來,終于,青龍舟沖過了終點,我同岸上的人們一起歡呼起來。
端午節就在眼前,那濃濃的粽香又引得我茶不思,飯不想了。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采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采來包粽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里住著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粽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后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葉,學著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1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后,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著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今年端午,我要餡粽子。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吃粽子總是這一天的“重頭戲”。以前,我吃粽子總是好吃就行,現在我也要挑剔點了。今年,我以做題的形式告訴爸媽――,“我要()餡粽子”。
答案一:我要(肉)餡粽子。
理由:雖然我們一直吃粽子,但餡兒卻總是蜜棗的。我以前很愛甜食,但現在卻對甜食很敏感,一吃就想吐;我又很愛吃肉,尤其是對咸肉,真是愛不釋口。所以,今年端午來臨之際,我決定,一定要來一、兩鍋肉粽子嘗嘗!
答案二:我要(錢)餡粽子。
理由:人家過春節吃餃子時都要在餃子里塞硬幣,誰吃到硬幣誰一年都會有好運,這是我國的傳統習俗??晌覐膩頉]見過家里進行過這樣的“傳統”。既然春節不行,那么就端午節“補舉”(就是補舉行)吧――在家里的三鍋粽子中,選幾個肉的往里面塞上1塊錢,誰吃到財、運全發,多爽啊!……這樣一來,全家競吃粽子也是一個不錯的“保留節目”嘛!
答案四:我要(玫瑰)餡粽子。
理由:現在什么都講究“時尚”,連什么清新劑都來個玫瑰香型,既然如此,我決定粽子也來“玫瑰餡”的。但為了創新,我決定,餡兒用新鮮的玫瑰花瓣現磨出來,那香味一定很沁人心脾,也一定很好吃。不過,這樣做出的玫瑰花瓣餡兒能不能吃,恐怕是個永遠的謎。
答案三:我要(潤喉片)餡粽子。
嗯,哪兒來的肉粽味,難道……啊!今年端午有肉粽吃啦!既然第一個愿望已經實現了,那后三個愿望應該也就不遠了?哦耶!
中國絕大部分地方在端午節紀念詩人屈原,而在蘇州則是紀念伍子胥。從屈原和伍子胥生活的年代來看,伍子胥要早于屈原2,而吳地人民對伍子胥的紀念也比較早。據說,伍子胥在吳國完成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并被吳王重用,輔佐吳王成就霸業后,卻遭到夫差猜忌,于公元前484年賜伍子胥自刎,并將其尸投之于江,其尸沿江漂浮至如今的胥口。
胥口人民為紀念這位吳國忠臣,為他建立紀念的廟堂,并將由伍子胥率眾開挖的江南第一運河命名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為胥山,瀕臨的太湖命名為胥湖,并且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于是,在蘇州端午節便是紀念伍子胥的節日。蘇州端午節紀念伍子胥,這是蘇州地方的節日傳統,紀念地方的文化名人,我們無可厚非。但是一概地說伍子胥是中國端午節的起源,也是不妥的,只能說伍子胥是起源說之一,切不可蓋棺定論。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并不姓“屈”。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53]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系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從唐人歐陽詢轉抄《風俗通》(東漢末年應劭著)的佚文可見,也許東漢靈帝時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雖許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閭大夫屈原的傳屈原,5261生活在戰國時代,年輕4102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1653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他內“與王圖議國事”,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
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后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鑒于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糊涂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屈原在長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極大的摧殘和打擊。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見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污。屈原道:“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公元二七八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歷五月初五。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 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了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了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p>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是屈原。
南朝蕭梁時期宗懔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里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闭J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于粽子,則有當地的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p>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做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的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五勝,攻破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后,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之東門上,以看越國部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端午考》和《端午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部落舉行圖騰祭祀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紋身習俗遺跡。
關于端午節故事短篇:惡日禁忌說
漢代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且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嬰兒無論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撫養成人。一旦撫養則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現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說法。這一習俗至遲從戰國開始流行,迄至漢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漢人王充《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后漢書》中,多有記載。
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以除瘟、驅邪、求吉祥,因而出現了相關文化活動,形成了頗有特色端午節。
伍子胥家族在楚國很有名。先祖伍舉是直言楚莊王有功勞的楚國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師。公元前520xx年,伍子胥因父親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殺,而避難逃奔吳國。后結識吳公子光,并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是為吳王闔閭。為使吳國能內可守御,外可應敵,他建議吳王闔閭“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稟,治兵革”,并受命親自選擇吳國都城城址。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最后選定城址,合理規劃,建造了闔閭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闔閭信任。他忠心耿耿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吳王閹閭去世后,他繼續輔佐夫差即位,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分析吳越兩國由于自然條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張一定要滅掉越國。但是吳王夫差自矜功伐,聽信伯噽讒言,允許越國保全下來。并將伍子胥賜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吳國被越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百姓更加懷念國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后忠魂不滅化為濤神,端午節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第一個,年齒介子推(?―公元前636年)。
東漢蔡邕《琴操》中記實,蒲月初五眷念介子推。蔡邕描寫了一段話,大意是:晉國重耳與介子推,逃亡在外,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其后重耳返國登位了,但卻忘了封賞介子推。
為此,介子推有些怨氣,寫了篇《龍蛇之歌》感悟晉文公,隨后就背著母親躲在山中了。重耳多次呼叫招呼,介子推拒不下山。其后重耳縱火燒山,逼介子推下山。不測的是,介子推和母親被燒作古在山中。
為了眷念介子推,晉文公飭令每年的蒲月初五不得生火,只吃寒食,粽子是寒食的一種。由此,后人以為端午節最早是眷念介子推的。雖然,也有許多人以為是清明通亮節。
第二個,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屈原這個汗青人物,最早呈此刻《史記?屈原傳記》中。在此當年,沒有屈原這個人私人物記實。據聞一多考據,把屈原和端午節綁縛在一路,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呈現的。
公元前278年,秦國上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京城。屈原在這一年蒲月五日此日投汨羅江自盡。在此當年,屈原被楚王貶黜政治中心,相稱于放逐到了江南地域。
為此,楚國人駕駛劃子,但卻沒能在波瀾澎湃的淚羅江上找到屈原。由此,形成了賽龍舟。此外,為了不讓蛟龍吃失屈原的尸身,就投了米等許多食品。其后就形成了粽子。
第三個,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伍子胥是楚國人,其后由于楚國要將他百口滅失(父兄均為楚王所殺),伍子胥就逃到了吳國。其后和孫武成為好伴侶,差點滅失了楚國,并將楚平王尸身發掘出來鞭尸。
吳王闔廬身后,吳王夫差登基。在吳越爭霸之中,吳軍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提議,雞犬不留,但夫差獨行其是贊成媾和。隨后,越國行使中傷計,收買奸臣,終極夫差賜作古伍子胥。
作古前,伍子胥說:我身后把我眼睛挖出來,放在國都東門上,看越軍滅吳。夫差震怒,將伍子胥尸身裝在皮革袋子里,在蒲月初五投入大江。后人由此端午眷念伍子胥。
第四個,勾踐(約前5d前465年)。
勾踐,姒姓,別名鳩淺、i執,夏禹昆裔,越王允常之子,年齒末年越國國君。和吳國爭霸失蹤敗之后,在范蠡的副部下,顛末臥薪嘗膽,越國很快規復氣力,終極擊敗吳國。
在規復氣力進程中,越國做了許多事,充塞了詭計和伶俐。但有一條是:以劃龍舟來操演海軍。這么做是不讓吳國覺察越國練兵的念頭?!对降貍鳌分袑Υ擞杏泴?。
因為勾踐練兵采用的劃龍舟的辦法,而現在端午劃龍舟角逐是此中一個緊張的項目。是以有人說,端午這個節日,也是為眷念勾踐而設立并沿用的。
第五個,曹娥(130―143年)。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身,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日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蒲月五日遮天投江自盡。不測的是,五天后曹娥抱出父親尸身浮出水面,眾人驚詫。
雖然,尚有一種說法是,曹娥父親曹盱,在蒲月初五迎伍神(伍子胥)的祭奠**中溺于舜江。過了十七天,在蒲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后曹娥的尸身抱父尸浮出水面。
但不管哪種說法,曹娥都被神話了。曹娥所住之村鎮即改名為曹娥鎮,舜江被改為曹娥江,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尚有聞名的《曹娥碑》一文作為佐證。蒲月初五就釀成眷念曹娥的節日了。
第六個,周處(236―2)。
周處是江蘇宜興人,三國東吳末年西晉初年人士,“蕩子轉頭金不換”、“周處除三害”的典故,講的便是他。少小時,被稱為“第三害”;其后全力向上,稱為國之棟梁。
史稱,在西晉時代,周處先后任新平太守、廣漢太守、楚內史、散騎常侍、御史中丞等職,事項用功,剛直不阿;干犯顯貴,被派往西北伐罪氐、羌等族兵變,遇害于疆場。
值得正視的是,“端午”一詞最早呈現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當代人們覆按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緊張參考。是以,有人以為此刻的端午節,也是眷念周處。
屈原是出現在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博得中國人民愛戴的詩人。今年的農歷端午節恰好是他的二二三0年忌。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天才的愛國詩人,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定于今年九月間為他舉行隆重的紀念。
自紀元前三七六年,位于黃河流域的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個國家,歷史上即進入了所謂戰國時代。這時,在北方除雄峙關西的秦國以外,還有燕、齊兩國,在南方的便只有幅員最大的楚國。這七個國家連年征戰,彼此攻伐,前后竟綿亙了一百五十多年,人民的苦難,是不可言喻的。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生于紀元前三四0年,死于紀元前二七八年。他所生活的六十二年,離開上述的戰國時代的開始僅三十四年,下距秦帝國的統一中國亦不過五十七年。他出身于與楚王同姓的貴族家庭。楚懷王在位時,曾任職左徒(相當重要的官職,大概相當于副宰相的位置)。他不僅有淵博的學識,而且關心政治,熱愛祖國。起初很得懷王的信任,無論是辦理國家重要的內政和外交工作,都請他參加。他的同僚上官大夫很嫉妒他。
有一次,懷王命屈原擬草法令,這篇文稿還沒有完成,上官大夫恬不知恥地打算定名頂替,據為己有,正直的屈原白然不能同意。上官大夫為此事,心懷不滿,便到懷王面前去說屈原的小話,懷王聽信上文的話,開始對屈原疏遠。后來秦國想進攻齊國,但齊、楚兩國既結為同盟,又有親戚關系。事實上秦國如要想并吞六國,非先要把六國中較為強大的齊、楚之間的親密關系打破不可。于是:秦國派遣謀士張儀到楚國去,游說懷王和齊絕交,并且聲稱愿意把商于那塊六百里大小的地方送給懷王,作為附帶條件。懷王是一個在政治上沒有遠見的人,被張儀的游說所動,立刻宣布和齊國絕交。事后派使者向秦索地。張儀故意托病不出,懷王以為他的做法還不能使張儀滿意,又特地派人去辱罵齊王,以表示他態度的決絕。這時,張儀所預設的改治陰謀完全達到了,他的假病也沒有再裝下去的必要了。他擺出一副撒賴的面孔說:我當時只說送給你們六里地,并沒有說過送給你們六百里地的話。懷王心知受騙,痛恨張儀,乃出兵擊秦,連打了好幾次大敗丈;喪師失地,狼狽不堪。
從此楚國的外交政策,搖擺不定,忽面聯齊,忽而聯秦。秦昭王初立,愿意和楚國恢復邦交,送給懷王許多禮物,并約為婚姻,懷王接受了,還特地派人去迎接新婦。這時,在政治上比較失意的屈原,不能再緘默下去了,他極力地表示反對。剛復自用的懷王不僅不接受屈原的忠告,反面制止了屈原在政治上發言的權利。
三四年后,秦又興兵攻打楚國,楚國在軍事上連遭失敗。懷王又起用屈原,派他到齊國去重結友好。不久,秦昭王邀請懷王到秦國去會談。秦國當時對楚國的吞并意圖是再也清楚不過的。忠貞的屈原非常明確地勸阻懷王,他說:秦國像虎狼一樣狠毒奸詐,千萬不可信任。更不能去赴會。懷王的幼子子蘭是一個毫無骨氣的人,他卻勸他的父親不可放棄這個詔媚秦王的機會。當懷王進入了武關,秦國事先早就埋伏了**,竟把懷王扣留住,要求割地。失去自由的懷王,這時多少有些覺悟,他拒絕對方的要挾,由于種種刺激,被逼病死在秦國,這是公元前二九六年的事。
懷王的大兒子頃襄王繼立,這個人比他的父親尤為輕弱。頃襄王的弟弟子蘭做了令尹(楚國的宰相),屈原對子蘭勸懷王入秦是深為不平的,不免在語言和他的詩作中吐露出他的怨恨。子蘭知道了非常惱怒。于是使上官大夫到頃襄王面前去制造謠言,屈原由于毀謗被流放到長江以南的地方,這次的流放,前后競長達十多年之久。
屈原在這大長期的流浪途中,有機會比較深入地了解到民間的困苦,要求祖國振興的心愿,更為迫切。但是,他在政治上的作用:幾乎完全被當時昏庸的統治集團剝奪完了。他已經很明白地知道自己沒有被召回的希望,雖然他無時無刻不在痛苦地關心著祖國的安危。
喪亂,他眼看到祖國即將走向覆亡的命運,他痛心于廣大人民的流離失所,終于,在這一年的端午。投身于長沙附近的汩羅江里。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歷史性的悲劇。
從歷史傳統上看,楚國是一個巫風很盛的國家,屈原早期的作品——“九歌”是一套娛神的樂歌?!熬拧辈⒉皇菙的孔?,部沫若先生說,或許是糾字的意思,取其情意纏綿婉轉?!熬鸥琛眰髡f是根據原來流傳在沅湘之間的祭歌改作的。這些詩篇的保留,我們不艱體會到在改作——其實是加工過程以前,屈原是經過深堪地向民間文學學習和鉆研的階段的?!熬鸥琛弊钪档梦覀兗右宰⒁獾牡胤?,第一是精醇而且新鮮的形式,第二便是屈原通過對神的描寫和歌頌,表現了他對人間民最深執的感情?!熬鸥琛庇嬍黄?,其間最大部分是抒情的妻婉的戀歌,其次是戰斗的悲壯的娩歌和莊嚴的肅穆的祭歌。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他晚年遭受放逐時血和淚的結晶。這首最負盛名的抒情長詩,主要描寫一個苦悶的靈魂的追求,傍惶,和幻滅的感覺,上天下地,騎龍使鳥,用豐富的想像和巧妙的比喻,抒寫自己一腔懷鄉愛國的情緒,滿懷生離死別的痛苦;再以神話佚聞,夾雜敘述,組成了這樣一首扣人心弦的樂章。這樂章有時顯得那么幽咽,有時又那摩么峻峭。貫穿全篇的主要的音流,便是他那股深擊得令人下淚的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詩人唱著:
“哀民生之多艱兮,長太息以掩涕?!保砂z的是人民生計的困苦,長長城地太息,止不住我眼淚的傾流。)他的疾惡如仇的正義感,使他不暇顧忌個人的利害得失,他說: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保ㄎ也慌聜€人遭受到任何禍災,我擔心的是祖國的軍乘要被支解。)甚至于他歌出了這樣的聲音: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補。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保ㄕ胬硎菦]有私心的,他要輔助世上的好人。只有偉大的熱愛人民的人。才配享用我們廣袤的國土。)類似這樣的詞句很多,都透露出屈原對君權的看法,他一再證明所謂君權一旦脫離了人民的要求,必然會定向滅亡的道路。上述種切,已足以說明我們的古詩人,他所擁護的是什么,他所反對的又是什么了。
《九章》乃是后人收輯屈原的作品九篇,合在一起,故名《九章》。就中“哀郢”篇乃是寫于白起攻陷郢都的那個時期。其他的篇什除“橘頌”以外,大都是作于屈原自沉以前,那一段任期流亡的期間,所以調子非常沉郁。
《天問》是屈原作品中奇特的一篇;在形式上是四言體裁,內容變幻莫測,在這一詩篇中,詩人一連串發出一百七十二個問題,他對古代的歷史傳說說,宗教信仰,宇宙觀念,都加以懷疑。這篇作品,反映出詩人禁壓不住地內心的痛苦,正因為他面對著悲慘的現實,因而引起對一切信仰的崩潰。
此外現今流傳的屈原的作品還有《抬魂》等篇什。
以上只是非常粗略地介紹丁一下屈原的作品。
陟升皇之赫戲兮,(我升上了光和熱交織的太空,)
忽臨睨夫舊鄉。(我的視線忽爾接觸到我下界的故鄉。)
仆夫悲余懷兮,(馬夫都不禁悲傷起來,馬也踟躕留戀,)
蜷局顧而不行。(只是低垂著頭,又不時回顧著,不肯前進。)
——離騷句 (文懷沙譯文)
是活潑,和諧,生動的。他的詩作的登富多彩的內容規定了他的形式,他新鮮的形式又加強了內容的突出。他的文體大大地區別于貴族的廟堂文學。詩篇中充滿了奔放的想像,但,他的思想與感情還是緊緊地聯系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他揭發了統治集團的黑暗。生活在今天的人們,依然從他的詩篇里得到鼓舞。
在紀念我們偉大的天才,愛國者!詩人——屈原時,我們應該記取,只有能熱愛并且忠實于自己的時代,同時能正確地指出屬于自己時代的要求的詩人,才能不朽。我們紀念屈原,應該著重指明他是熱愛人民,熱愛國家,關心政治的詩人。屈原的作品是在一定的程度內,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通過對個人苦悶與矛盾的描寫,反映了他對當時黑暗政治的憤滿。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所共同肯定的,乃是為正義而奮斗的性格。而他所認為的正義的內涵,明碓的說便是一種愛祖國、愛人民的偉大熱情。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了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了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p>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是屈原。
南朝蕭梁時期宗懔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里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闭J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于粽子,則有當地的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p>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做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的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五勝,攻破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后,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之東門上,以看越國部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端午節,是上古百越先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紀念日。
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被賦予了很多文化內涵。
1、文化意蘊:關于端午祝福是該說“快樂”還是“安康”的討論,背后其實是民眾對節日精髓、傳統面目的探尋,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還原端午節的文化意蘊。
2、愛國之情:人們紀念屈原,不只是因為他的藝術造詣,更是因為他偉大的靈魂和深沉的愛國之情。
3、家國情懷:端午節里的家國情懷,更有大力弘揚的必要。對于很多人來說,端午節是個小長假,但對于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客運工作者、環衛工人等許許多多奮戰在一線崗位的人來說,依然是“戰斗”的節奏,正是他們的默默堅守和負重前行,才有了“安康”的`端午節。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對家國情懷的詮釋,也值得全社會感念。
4、儀式感:每到端午節,各地都會組織各式各樣的節日活動——誦讀《離騷》、包粽子、做香包、劃龍舟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構筑起節日的儀式感,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漸漸地與傳統親近。
5、赤忱的愛:端午節所承載的這種對祖國、對民族赤忱的愛,足以凝聚起我們持續拼搏和奮斗的磅礴力量。
6、傳承責任: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傳承好發揚好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歷史交予我們的責任。
首倡夏至說者為黃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禮俗史》(香港秦興書局1963年出版)一書中提出,端午節如涓涓之水發源于遠古時代,三代匯為川流,秦漢擴為河,唐宋納百川而成湖海。[10] 端午節源于夏至說聞世后,學者吞吐百家,從更廣泛的視野去研究。
1983年,劉德謙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說》(《文史知識》1983年5期)中,認為端午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節中“斗百草”、“采雜藥”等與屈原無關。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于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國際學術會上,中國社科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說,又提出端午節即夏至。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祖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在先秦時代,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秴问洗呵铩分小吨傧挠洝芬徽乱幎ㄈ藗冊谖逶乱?、齋戒。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的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親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認為這個孩子會危害父母??v觀歷史,此類事件記載很多。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他的'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便被寄養在宮外??梢?,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
從先秦以后,這個日子都被認為是不吉之日,為了趨吉避兇,人們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
端午節的故事8
過個別樣端午節,一直是我期盼,沒想到今年就夢想成真了,大家隨我來看看吧。
早上一起來,便是美妙讀書會,主持人就是程世龍。第一環節是好書介紹,大家都是開開心心地介紹好書。我比較感興趣,是小升升介紹《大森林與小木屋》。聽著小升升講說,我也不禁有些入迷,打算回去好好看看這本書。我介紹書,就是《紅脖頸林中悲歌》。書中紅脖頸十分感人,臨死前也沒有忘記兒女。在講時候,我特意突出了愛與奉獻精神。但是心中也是一陣子緊張:“一定要堅持住啊?!背俗詈蠼Y尾稍有倉促,我這次介紹還是很成功。
接下來又是介紹端午節的故事,大家紛紛發言。當然了,都離不開屈原。其實端午節應該是南方少數民族先開始過節日。但是,這次關于端午節小故事介紹還是令我大開眼界,知道了很多之前不太懂事。第三環節,自然是重頭戲――才藝表演。我之前也沒有準備,一到這個環節,腿肚子可有點轉筋。好不容易想起來一個好辦才藝――講評書。因為平時天天聽評書,一些精彩部分我也都記住了,就給大家說了一點百年風云開頭,還真獲得了成功。
讀書會結束后,就是瘋吃開始了。先是兩盤開胃西瓜、后是程世龍媽媽包粽子、然后可樂雞翅,大家吃到興頭上,大人們包餃子也熱騰騰出鍋了,又是對著餃子一頓風卷殘云,摸摸舒服極了肚子,不由得感嘆道:“真乃美味耶?!憋埡缶烷_始玩了??鞓芬恍慕o大家一人發了一根五彩線,戴在胳膊上,還別說,真有端午節味道。程世龍最夠意思,成功當了主持人不說,還給大家準備了不少筆,拿在手里,更是美得合不攏嘴。
玩了一會兒,我們決定學一段英語,內容當然是關于端午節知識了。還是表姐想周到,在網上找到了一篇美國日報關于端午節報道,給大家一人打印了一份。我、丁一笑、小升升、吳泳翔、周昱、程世龍等人都開始學習這篇文章。經過表姐認真講解,半個小時左右,大家都學會了這篇文章。王子衿姐姐自然是最厲害,幾乎過目能誦,真是令我們自行慚愧。大家都只好以“她比我們多學一年”理由安慰自己。
怎么樣,這個端午是不是很充實,既吃美,又玩開心,最重要是還學到端午節很多知識,真是別樣端午節??!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13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