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能夠有效地引導教學實踐和評價反思。這里分享了一些編寫教學工作計劃的經驗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入手”學課文。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第八課。這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水:靜、清、綠:山:奇、秀、險),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3)認識偏旁“羽”字頭,能夠說出學過的或認識的帶“羽”字頭的字;
(4)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5)能用“駱駝”、“翡翠”、“嶙峋”在10分鐘內口頭組詞造句或創編謎語。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提出不認識的生字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進一步掌握和體驗識字的方法;
(3)能夠通過仿、續或創編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意見或看法;
(4)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將生字識記方法或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愿望,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3、學生已有一定的拼讀能力,能借助漢語拼音閱讀拓展材料;
4、學生已經認識“馬”、“山”、二個偏旁。
5、學生對于識字興趣很高,識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生字,并且能自己創設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采用抒發感受、編兒歌等方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和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創新表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教學環境:電教室。
2、資源準備:教學ppt課件、桂林山水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國秀麗山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兒,作者是怎樣用他神奇的筆把這個“美”描繪出來的呢?今天,老師跟同學們一起,隨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課文。
課件播放桂林風光,聽2、3自然段錄音。
觀賞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訴老師你更喜歡哪一個?
三、學習課文2、3段。
四、學習第四段課文,小結。
本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學生學習的評價融入到各個教學活動過程中。
(1)課堂參與情況較好,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參與面較廣。
(2)識字:認讀生字,用生字正確組詞、造句。
(3)形聲字:認識形聲字,初步了解形聲字構字規律。
(4)課文內容理解:有感情地將課文讀給小伙伴聽。
我看見過馬尾似得卷云,山峰似得積云,飄在天空中的浮云,卻從沒看見過這像流水似的人間銀河——黃山云海。黃山的云可真白啊,白的就像一匹白緞,又猶如剛下的白雪,那么潔凈,那么光澤,別有一番風采;黃山的云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飄動;黃山的云真長啊,長的無法望到邊際,只讓你感覺到它是那樣浩瀚,像一張大幕把天地都罩起來了;黃山的.云真妙啊,妙就妙在它縹緲恍惚,給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
春雨不像夏天的雨,來得急,去得快,而是靜靜地,綿綿不斷地下著。春天的雨真柔啊,柔得讓你感覺不到它落在你的身上,就好像媽媽的手,輕輕地撫摸著你;夏天的雨真細啊,細得仿佛一條條銀線,從空中緩緩垂下,落入大地媽媽的懷抱;春天的雨真密啊,密得猶如一副巨大的銀幕,遠遠望去,朦朦朧朧,虛無縹緲。過一會兒,當春雨順著你的手掌滑落,滑滑的,涼涼的,你一定會感受到春雨的奇妙!
春天來臨,綿綿細雨飄然而下。那樣的柔軟,如毛線般纏綿不斷;那樣的密,仿佛早已把整個天空占據了;那樣的細,如根根細小的睫毛。這綿綿細雨還給人了一種朦朧的感覺,如夢如幻,仿佛給整個世界披上了一件朦朧的面紗。
1.第1題,是理解課文內容的練習,注意認真默讀,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把課文描寫的景象,像圖畫似地浮現在頭腦中。有了美麗動人的畫面,再說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不困難了。
2.第2題,是學習表達方法的練習。步驟是:先找出兩個帶分號的句子,再讀,邊讀邊注意句子中的分號,然后按分號將句意理解清楚,最后概括出“靜、清、綠”和“奇、秀、險”的特點。
3.第3題,是語言積累的練習。指導這一題,可以適當規定最低的量,并且鼓勵學生運用。
4.第4題,是語文能力的練習,在理解課文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背誦,可以借助插圖,讓學生看著插圖背誦。
5.“”是選作題,只寫一處景物,而且這“—處”應是比較小的.點,只寫出特點。不要超出200字。
摘要:長期以來,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似乎已成為作業的一種定式,不管什么內容,不管多少,也不管愿不愿做,學生都必須完成。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的作業多機械重復,少創造活動;多抄抄寫寫,少思維訓練;學生厭煩,教師頭痛,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失去了作業發揮創造性、探究性、自主性的作用。作業完成的被動性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作業成了學生一種可怕的學習負擔,嚴重的甚至導致學生的厭學。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嘗試著把作業訓練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關鍵詞:新課改;自主性;語文作業。
作業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傳統的作業大多都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機械重復,只是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而輕視能力及情感個性的培養。所謂“費時多而收效微”及“高分低能”的現象正是這種作業的具體體現?!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有適量的語文基本練習和作業,要多設計趣味性、創新性、實踐性強的練習和作業,多讓學生自主發現語言文字的規律,善于總結語文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并注重語言的運用,提高練習的效率?!?/p>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學生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與探究,其中自主性學習正在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我認為自主性學習不僅表現在課堂上,作業訓練中同樣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作業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一次作業都可以成為學生成長的新起點,學生在不斷生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中成長,在知識與能力的互動中,在知識的不斷運用中,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不斷碰撞中成長。
長期以來,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似乎已成為作業的一種定式,不管什么內容,不管多少,也不管愿不愿做,學生都必須完成。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的作業多機械重復,少創造活動;多抄抄寫寫,少思維訓練;學生厭煩,教師頭痛,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失去了作業發揮創造性、探究性,自主性的作用。這樣作業完成的被動性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作業成了學生一種可怕的學習負擔,嚴重的甚至導致學生的厭學。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我嘗試著把作業訓練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一、師生自主討論語文作業的范圍。
我組織全班學生從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綜合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對學生語文素質要求等方面展開討論,結合教材內容,共同探討進行哪些方面的語文訓練。于是,學生提出以下建議:開設閱讀課、堅持寫日記、進行名言警句的積累、開展辯論會、辦手抄報……這些都是“金點子式”的語文作業訓練內容。如,學習課文《詹天佑》,在學生充分預習后,我和學生討論后決定用各色橡皮泥捏造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模型圖、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的模型圖。作業分小組完成,小組長負責分工,在發揮各人特長的基礎上任務具體到個人,學生對這個作業興致很高,課桌上擺滿了各色琳瑯滿目、模樣別致的模型,大家在動手中明白了詹天佑的“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和“中部鑿井法”的開鑿隧道的方法,也明白了人字形鐵路的創新性和重要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更讓我意外的是有個別學生還在人字形鐵路旁邊,用黑色的橡皮泥捏造了細致得連頭發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詹天佑的“銅像”。像這樣的`作業,對于學生不再是負累,他們感到新鮮,產生興趣,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把一次次的作業變成一件件藝術品。而且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還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交往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展,由學會共同學習向將來學會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廣泛的領域發展。盡管有的量大,有的需要合作,有的費時,但學生愿意做,因為他們覺得這些是他們自己選擇做的,這樣就把老師強迫訓練變成學生的需求,這種民主式的作業法增強了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
二、學生自主選擇作業類型。
作業前,我讓學生先回答自己四個問題:今天我需要做哪些類型的作業?為什么要做?準備怎么做?準備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待自己說服了自己,然后再去做作業,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作業的類型。這就使作業訓練更具開放性、目的性。電腦這樣的新鮮事物早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我讓語文作業與電腦學科相融合,讓做作業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樂事。如,學完《桂林山水》《迷人的張家界》等等描寫大自然美麗景色的文章后,我先與微機老師聯系,教給學生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的簡單方法。再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從網上下載有關課文的內容及圖片,制作介紹有關旅游景點的幻燈片。要求既要有圖片,又要有文字介紹,還要配上優美的音樂,畫面美觀大方,播放的形式多樣。我把語文課堂搬到了微機室,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自己制作的旅游景點的景色,邊介紹邊用實物投影儀播放畫片及照片。
這類作業練習,不僅使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涵,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調,還使語文科與其他學科學習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使學科與學科之間相互溝通,體現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各科知識間的整合,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同時,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有了作業的選擇權,他們不再把作業當成負擔,而能夠盡力地去完成任務。
三、學生自主評價作業訓練效果。
自主評價分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自我評價從這幾個方面進行:(1)做了哪些作業練習?(2)取得了哪些收獲?(3)還有些什么遺憾?(4)存在哪些疑難,欲尋求什么幫助?小組評價主要從書寫、方法、質量、有無創意等方面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使訓練具有激勵性和實效性。
四、老師的激勵評價。
新課標的理念告訴我們,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能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因此,作業評價將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們對學生評價的指導思想。作業的評價功能將重在幫助學生發現與發展潛能,認識自我、展示自我,促進學生生命整體的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尊重他們的學習成果,盡量捕捉學生作業中的亮點。如,有的學生字寫得好,即可得一顆五角星;有的學生理解與眾不同,富有創新,即可得一個笑臉;有的學生作業質量高,令人賞心悅目,即可得一個大獎并獲“作業能手”稱號。學生作業訓練的偏差、不足,老師通過友情提醒來實現作業訓練意圖、目的,從而顯現作業訓練的人文化關懷。
作業的改革還才剛剛開始,但實踐證明,開放式、個性化、多元化的作業設計,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語文的空間,更好地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空間,真正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語文作業自主性訓練充分體現了民主教育的思想,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逐步形成,合作學習、發現學習、探索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得以強化,學會學習、有效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需要。
參考文獻:
[1]張登明。主動學習生動發展[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
[2]陳金枝。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思考[n]。新課程研究:下旬刊,(03)。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鎮礦區小學)。
1、?品讀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用課文新出現的語言現象贊美桂林的其他美麗的景象。?。
3、?拓展積累課外自然風光圖片的詞句說明。?。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言引入?。
二、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
1、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描述“桂林之山”的這部分語言。?。
出示:選擇學習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細細品味哪些語言寫得特別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學習方式(如導游介紹等)?。
2、反饋學習情況。?。
(1)?哪些語言寫的特別有味道呢?在學生的品味詞語中教師版圖。?。
(2)?在學生展示朗讀情況時結合具體的指導。?。
(3)學生展示除朗讀、品詞品句外的學習情況。?。
3、學生背誦課文的“山”之內容。?。
三、?讀最后一段?。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2、指導讀。用讀的好的同學介紹經驗等方法進行讀的指導。?。
1、?背誦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四、拓展延伸?。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2、?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記下了這樣的話語?。
音樂響起時展示圖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圖。?。
畫1——一水遙伸萬山間;?畫2——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zan);?。
畫3——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畫4——無數青山浮水出;?。
畫5——山在虛無飄渺間;?畫6——青山聳翠白云飛;?。
畫7——神秘風彩誘人醉;?畫8——興坪晚霞瑰麗景;?。
畫8——濃淡相間景有致;?畫9——江峰回轉玉水帶,悠悠閑處有奇峰?。
畫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漁火唱晚歸。?。
3、?學生寫話。你們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嗎??。
4、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內容)?。
四、?課外學習?。
收集有關祖國自然風光的圖片,給圖片寫幾句說明,參加班里舉辦的圖片展覽。?。
作者郵箱:?。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怎么學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p>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課文。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附:板書。
(李紅妹、孫富)。
教學目的:
分辨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能正確、流利的讀繞口令。
認識部首,了解部首的演變過程及意義,并練習寫。
練習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詞語。
熟記成語。
第一課時。
第一題。
指名讀題目。
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題目要求。
初讀繞口令,找出其中帶有前、后鼻韻母的字,并將這些字反復朗讀,直到發音準確為止。
再讀繞口令,找出自己覺得特別繞口的句子。
展開朗讀競賽。
第二題。
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引導學生從行和列的角度仔細觀察練習中12個方格里的內容。
引導學生寫出幾個屬于這幾個部首的字。
第三題。
指名讀題目,說說題目要求。
指導學生學習例句。
認識概念。
明確概念間的關系。
排列順序。
歸納步驟:
一識概念,二找關系,三排順序。
完成練習。
第二課時。
第四題。
審題,指名讀題目。
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共同探討改換“把”字和“被”字句的方法。
教師要讓學生注意:在變換句子的時候,不要隨便在句中添加詞語。
改寫后多讀幾遍,檢查有沒有錯誤,如果有,及時修改。
第五題。
指名讀題目要求。
讓學生說說這項練習的要求是什么。
自由讀8條成語。
不認識的字可以或問老師。
教師范讀。
自由讀。
大聲自由練讀。
同座位用問答的形式練習背誦。
指名讀。
集體練讀。
集體背誦。
第三課時。
第六題。
課前準備:
準備幾個學生熟悉的影視劇片斷。
看圖后回答:
書上的兩個同學在干什么?
指名讀教學要求,幫學生看清要求。
說說片斷中的任務都作了什么,說了什么。
練習配音。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起伏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2、老師組織集體讀議溝通,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品讀其次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其次句話,然后依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淌”,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望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方,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其次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其次句話,然后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仔細視察,并選一座山峰,發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留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索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其次、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終將桂林的山水聯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漂亮,大家都很喜愛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信任你肯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寵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愛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愛創建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
教學目的:
1、運用自制cai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學們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靜”、“清”、“綠”、“奇”、“秀”、“險”,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學習“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畫面展示和朗讀,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2、對觀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暢地表達出來。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計算機課件(高亮度投影設備或大屏幕彩電一臺和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出示課件:播放一些風景勝地的圖片,(紅葉似火的香山,峰巒雄偉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波瀾壯闊的大海,幽深壯美的三峽。)讓學生初步感知祖國河山是如此多嬌。
(出示課件,配畫配樂的課文范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看圖、欣賞、理解、學文。
(采取變序法教學)。
的確,桂林山水非常美,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美景的?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初讀,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學生質疑。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來與同學交流。
(2)觀察,以說代讀。
運用cai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漓江水的獨特美。出示:靜、清、綠畫面各一幅,指導學生具體觀察漓江水的特點。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把水的特點說具體。
(3)精讀,理解重點。
師小結:作者把水比喻成無暇的翡翠,寫出了水的顏色,是閃光的綠、透明的綠、迷人的綠、醉人的綠,貼切而精妙,這不僅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綠,也是對漓江水“靜、清、綠”三大特點的綜合描繪,使我們對它的愛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讀,相互交流。
討論: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一改,好不好?為什么?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具體描寫的好處(1、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自讀句子,交流所得。
(5)品讀,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們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之情吧?。ㄝp聲讀、個別讀、集體讀、閉上眼睛試背)。
本段小結:這一段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水的特點,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總結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剛才我們學第二自然段時是怎么學的?師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課件出示學習方法。并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點怎樣寫具體的?(分組討論)。
小結:這一段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特點。桂林的山奇異到山山不同,峰峰各異,秀麗得像蒼翠壯美的屏風,像新生的竹筍;危險得叫人簡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時刻會栽倒下來。(指導學生入情朗讀)。
3、學習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們合二為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范讀,生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齊讀一二兩個分句,想想“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出示課件:山圍繞水,水倒映山的畫面,讓學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處就只表現在這些地方嗎?出示課件:讓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現的地方。
作者游覽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4、學習第一自然段。
正因為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綠樹紅花,竹筏小舟,更是優美奇絕,無與倫比,天下第一,所以,人們都贊美地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們為什么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結,回歸整體。
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運用比喻聯想等手法,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把桂林的秀麗風光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遷移訓練,發散思維。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游覽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師根據它的特點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讀。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看法?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名勝數不勝數,現在你們都是小詩人,請把你知道的風景勝地根據它的特點也寫一首小詩。(交流學習)。
五、說話練習: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歡,因為()。我真想()。
結束語:同學們,桂林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為桂林的人民保護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愛桂林山水,我們家鄉的巴岳山也非常美麗。我們要熱愛她,保護她,讓我們的家鄉更美麗,讓我們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秀,水更清。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想象美景。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后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凹滋煜隆笔鞘裁匆馑??(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涌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
3.體會最后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斑B綿不斷”,接連不斷?!斑B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2.識記生字。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1、讀出音樂美、形象美。以一個游覽者從容、輕松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等。注意以上幾點,分小組讀課文,在讀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感受到一連串意象的美。
2、配樂讀課文使學生審美感受又進一層。
首先讓學生劃出你認為好的語句,并用“這句話好,因為______________”句式說話。有的說我認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連,像老人、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這句話好,因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學說我認為“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這句話好,因為這句話中峰巒雄偉,紅葉似火詞語用得好。因為為學生創設了非常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學生能感受美,體驗美,想象美!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閱讀下文。后三段講作者蕩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里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了解句與句關系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了解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瀾(微瀾)(波瀾壯闊)瑕(無瑕)(瑕不掩瑜)。
巒(山巒)(峰巒雄偉)拔(拔蘿卜)(拔地而起)。
教學反思:
古人讀書非常重視背誦,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到四書五經無一例外要求背誦。背是古人學習“千古真經”。一些精品應引導學生先吞下去,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積累,培養語感?!豆鹆稚剿菲鋬灻勒Z言,豐富詞匯,以及其中表現出的優美意境,是語言中精品,應引導背誦,怎么背誦,有其方法,通過篩選信息,選擇主要信息進入意識是背誦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與課堂教學結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需要不斷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終不諭,希望能成為新理念通往課堂教學實踐的一座橋梁。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桂林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異,園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獨特的美和人們對她的由衷贊嘆。
1.出示書中插圖(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錄像;
3.教師范讀課文;
4.學生談談感受。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2.重點體會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贊美呢?還要我們在親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結論。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在文中起了總起的作用。)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默讀課文,用筆畫出漓江水的特點,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3.交流討論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3.體會詞語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是什么句?說說無瑕、翡翠的意思。
(這是比喻句,從色彩和質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無瑕:沒有一點斑點,非常純凈;翡翠:一種綠色的硬玉,有光澤。)
4.練習朗讀,讀出漓江水的美來,讀出對漓江水喜愛贊美之情。
5.檢查朗讀,注意指導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中啊的正確讀法。
(四)作業:
1.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2.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點。
2.背誦全文。
3.檢查生字、新詞。
4.總結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文,看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點畫下來。
特點:奇(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結合課文解釋: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漸高上去,而是仿佛從地面上突然高出來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連: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連綿起伏,接連不斷。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奇峰羅列:羅列:排列。奇形怪狀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擋著這一帶。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聳立著。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3.練習朗讀(可小組中互相讀)讀出桂林山的特點和喜愛之情。
4.小結:作者在觀察桂林山時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時又用了什么方法?
觀察:抓特點。觀察時注意了山的形與色并進行了豐富的想象。
描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點,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讀起朗朗上口,富有詩韻。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朗讀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后說一說。
(三)檢查生字預習。
(四)指導背誦
1.朗讀練習。
2.熟讀后再練習背誦。背誦時先求熟練,后求有感情。
(五)指導課后思考·練習第三題。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背誦全文。
這篇課文緊緊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1、通過自學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培養學生邊讀課文邊展開想象的能力,使課文所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腦海中浮現。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投影片、錄音帶。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投影彩圖,提問:誰知道這幅圖畫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個風景區,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板書課題。
三、邊聽錄音邊思考:
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2、你同意這種評價嗎?為什么?
先讓學生在小組展開討論,然后在集體交流。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
有圖片的同學可以展示圖片。
3、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找同學讀讀。
四、指導朗讀課文,讀后回答: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桂林山水的特點)。
2、自由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思考,讀后討論交流。
a、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將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較,強調漓江的美有它獨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個特點:靜清綠。
寫人們蕩舟漓江上的感覺。
b、作者是怎樣描寫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
(真是“的確”的意思。一個真字寫出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點。
d、作者寫的是漓江水的特點,為什么要先寫“波瀾壯闊的大?!焙汀八饺珑R的西湖”?
(通過比較,強調漓江水有它獨特的美。)。
3、按上面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投影出示問題)。
a、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與桂林山作比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
b、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你是怎樣理解的?
c、作者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險”前面加上一個真字?
d、作者寫的是桂林山的特點,為什么要先寫“峰巒雄偉的泰山”和“紅葉似火的香山”?
4、指導朗讀第四段,讀后回答?
a、“這樣的山”指的是什么山?“這樣的水”指的是哪樣的水?
b、“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
(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樣的靜、清、綠,山是那樣的奇、秀、險。而且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詩情畫意。)。
c、“連綿不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進了。
連綿不斷的畫卷?
(連綿不斷:接連不斷。
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因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詩情畫意。所以說……)。
(碧:碧綠。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仿佛置身于畫卷中游覽觀賞。
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愛。)。
e、開頭和結尾有什么關系?
先小組討論,然后再交流。(前后呼應)。
五、小結:
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去觀賞桂林山水,具體描寫了。
漓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抄寫課文中的比喻句。
3、筆答p4第二題。
七、板書計劃:
靜……不流動。
漓江水清……見沙石。
綠……是翡翠。
甲天下奇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桂林山秀色彩艷麗、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語言與多媒體輔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過朗讀傳達熱愛祖國錦繡河山之情。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理解重點詞句并積累優美的語句;學習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課文2、3兩節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句式,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突破口: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乘著木船蕩漾于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板書課題:齊讀。
2、先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韻。
(媒體出示)欣賞桂林山水的畫面。
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呢?
(板書: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這句話讀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來?
生讀,后齊讀。
二、初讀感知。
1、請生大聲朗讀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讀順。
(2)找一找,作者在游賞完桂林的山水后,發出了怎樣的感嘆。請你把這句句子找出來。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板書)。
說說對此句的理解。
3、師小結過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覺在畫中一樣,那感覺真是太美了。接下來,就請大家隨著老師用你們美的心靈,美的眼睛去感覺桂林山水美的神韻。先來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師配樂朗讀第二小節,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漓江水的特點。
2、師:聽出來了嗎,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3、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句子。
(抓住靜、清、綠的特點)。
4、指導朗讀。
讀出靜、清、綠的感覺來。
(練讀、指名讀、齊讀)。
5、遷移句式,完成填空。
(1)萬里長城真長啊,長得()。
(2)西湖的水真(),()。
6、有感情地朗讀。
師: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來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四、領略桂林的山。
過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桂林的山。
1、明確學習要求:小組學習第三小節,說說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可用小組內喜歡的方式讀,如可以讀讀畫畫,可以邊讀邊想象桂林山的樣子,也可開展朗讀比賽等。
2、交流。(媒體出示該段內容)。
抓(奇、秀、險)用相關圖片幫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讀。
桂林的山的確有它吸引人的獨特魅力,師引讀第一句。誰能把它的這種魅力感染給大家。
五、小結升華。
1、師引讀4小節。后接著引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p>
2、問:這幅畫是誰畫的?
3、小結: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
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
六、布置作業。
1、你出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圖片,辦成小報,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板書設計】。
總起分述總結。
水———靜、清、綠。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山———奇、秀、險。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12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