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成功與否不僅與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有關,還需要學校和社會各方的支持和配合。接下來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靈感和啟發。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課文,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在課堂中如何用創新、精巧的設計,在扎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學生顯得生機勃勃、興趣盎然呢?我抓住了以下兩點。
尋人啟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當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多羨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媽媽在哪里?聽說二(4)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找找媽媽吧!
同學們恍然大悟,不一會兒小臉上個個綻出燦爛的笑容,原來是可愛的小蝌蚪找他們幫忙來了。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孩子們一邊齊聲響亮地喊愿意,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讀課文。他們個個拿著鉛筆全神貫注地這里畫畫,那里圈圈,偶爾還能聽到同桌之間竊竊私語地討論。瞧!沒有大費周折的導入語,也沒有頗費時間的練習題,學生就這么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文,進入了角色。
1.讀——分層朗讀,讀出感情。
(1)初讀。教師有趣導入課文以后,隨即拋出問題。a.自由讀全文,標上小節。b.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從文中找出它媽媽的特征。學生在讀中了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帶著問題讀,使讀不再是漫無目的,提高了讀的質量。
(2)精讀。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教師應精心導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處理如下:a.讀這兩小節,回答小姐的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較句子。(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以看見烏龜在水里游,就追上去。h.朗讀指導。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d.分角色朗讀并表演。
2.說——以讀促說,說中理解。
(二)說順序。要求學生用上先、再、接著、最后,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說內容。在學生知道青蛙的樣子以后,要求他們在尋人啟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學到的內容及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3.貼——據文貼畫,貼中取樂。
教師準備好六幅畫,分別為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烏龜和鯉魚。讓學生先來貼這些動物各自的位置,貼好后再講清理由,為什么要這樣貼。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文中詞句作為貼畫正確與否的依據,重點理解迎和追,以此促進學生對詞句的深入理解。
4.寫——形式多樣,寫中練筆。
語文教學不僅是日耳之事,也要動手?!安粍庸P墨不看書”是公認的讀書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寫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
(1)基礎練習。在學生分別找到描寫蝌蚪和青蛙外部特征的句子以后,及時填寫:
a.小蝌蚪(),()身子,甩著()。
b.青蛙媽媽四條(),寬(),鼓著一對(),披著(),露著(),捉()。
這兩處練習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尤其是b處的練習不是讀了課文就能信手拈來的,需要從烏龜和鯉魚的話中概括得出,其次從這兩處練習中可以對蝌蚪和青蛙的外部特征進行比較,從而為接著要學蝌蚪料的生長變化過程作鋪墊過渡作用。
(2)深化練習。對課文第二、第三兩小節,教師在花了大量時間進行讀的訓練同時,又不失時機進行寫的訓練。如:
a.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是因為(),說明()。
b.烏龜告訴小蝌蚪叫它的媽媽(),如果小蝌蚪光聽烏龜的話,那(),應該()。
這樣設計旨在以學生讀順、讀懂課文為前提,培養礎解課文的能力。
2、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來,齊讀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板塊二:初讀課文,畫出生字,識字。
1、聽故事朗讀。
這群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呢?這個故事可好聽了!仔細聽老師講,注意聽清每個字的讀音。
2、自由朗讀。
這個故事好聽嗎?那就趕快打開書本,用自己喜歡的語氣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遇到生字寶寶就趕緊把他們圈劃出來。
3、教學生字:
a.這些生字寶寶迫不及待的從課文里面跑出來了,我們能認出他們嗎?來,讀一讀吧?。ǔ鍪旧挚ㄆ?,齊讀生字卡片)。教師相機指導生字標準讀音。
b.請同學們又輕又快的拿出自己的小卡片,同為的相互讀一讀字音,記一記字形。
c.小老師領讀: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大家再來讀一讀這些生字?讀對了咱們就跟著他讀,不對,我們就及時糾正。指名一位同學拿生字卡片領著學生讀。
d.教師重點指導:同學們記憶力真不錯!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平舌、翹舌、前后鼻音。來,咱們再來試試吧!
e.字音總算記住了,我們有什么好方法記住他們呢?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編故事。
板塊三:在讀課文,讀正確流暢。
好了,生字寶寶們該給回到課文大家庭去休息了。誰來讀讀這些句子?(出示小黑板)注意讀準字音。
3、你們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女同學一齊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老師想來看看男同學的表現,來,齊讀。
5、我聽出來了,同學們的發音很準。上面的這四個句子其實就在咱們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中,咱們再來把這三個自然段齊讀一遍。再來仔細的把這一段讀一遍,要把句子讀得更流暢。
板塊四:三讀課文,了解大意。
1、同學們真不錯,不僅把字音讀準了,把句子也讀通順了,現在請四人小組再來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小蝌蚪是什么樣子?把有關的句子在書中畫出來。
2、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呢?誰把課文中的句子找出來了?你是個讀書認真的孩子!
板塊五:寫字。
感謝小演員們的精彩朗讀,接下來我們來學寫幾個生字,出示“有”、“條”生字卡片,讀生字。
一、要學會寫字,先要觀察。一邊看看老師是怎么寫的,一邊書空。
二、在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覺得要注意什么呢?“有”下面的月,撇要變成豎;“條”字上面是折文,不是反文。
三、請大家拿出筆,擺正姿勢,在書上描紅,注意格式。
四、師巡視指導。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
2、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環境創設:
1、春天到了,媽媽們帶著寶寶在水里開心地玩耍,看,它們是誰呢?(顯示畫面,引導幼兒看看、聽聽、說說有誰。)。
2、你能分出哪些是媽媽哪些是寶寶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個子的大小來區分)誰愿意來幫助媽媽們找到自己的寶寶?(引導幼兒根據體型特征,一一對應)。
4.小蝌蚪的媽媽到底長的是什么樣子,我們一起幫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媽媽。
1、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水里生了許多寶寶,寶寶們還會變呢???,變成了什么?(許多小蝌蚪)。
——看,那是誰?(鴨媽媽和小鴨)我們一起問問鴨媽媽。
教師問:鴨媽媽,鴨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鴨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
剛才鴨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的什么樣?
幼兒:謝謝鴨媽媽!鴨媽媽再見!
又有誰來了?(魚媽媽和小魚)。
幼兒跟說對話:魚媽媽,魚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魚媽媽:你們的媽媽長著四條腿。
魚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著幾條腿?
幼兒:謝謝魚媽媽!魚媽媽再見!
——咦,那是誰的`媽媽?
請個別幼兒來問:烏龜媽媽,烏龜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烏龜媽媽:你們的媽媽是白肚皮。
我們的媽媽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兒:謝謝烏龜媽媽!烏龜媽媽再見!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們的媽媽嗎?
幼兒齊問:鵝媽媽,鵝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么樣子?
大白鵝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
哦,原來我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呀。
幼兒:謝謝鵝媽媽,鵝媽媽再見?。?。
——剛才幾位媽媽告訴我們了,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頭上有兩只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還有四條腿,露著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
——我想出個好辦法:我們把小蝌蚪的媽媽畫出來,這樣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媽媽了。該怎么畫小蝌蚪的媽媽呢?(引導幼兒小結青蛙的特征)。
老師操作多媒體畫出青蛙。
1、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游走了,它們去干嗎了?青蛙媽媽最大的本領是什么?
2、律動:小青蛙。
說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
說教材:
這篇看圖學文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這篇課文是本冊書看圖學文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基礎上的強化訓練,同時也是對以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教材編排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范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下面我重點闡述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想,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如下:(1)讀準9個生字的讀音,隨文理解字義。(2)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3)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嫩容的基礎上,學會分角色朗讀對話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人物心情,讀準相應語氣。
說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我充分發揮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構建了“導撥讀訓式”教學模式,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培養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我分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巧設導言,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最大限度挖掘學生前在的內動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兒童因地域差異和生活經驗貧乏的障礙,我首先播放錄象,這段有聲有色的錄象使學生的無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潑可愛的小蝌蚪所吸引。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巧妙導入新課:青蛙媽媽生下小蝌蚪就離開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于是它們就到處去找媽媽,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課《小蝌蚪找媽媽》(板書),這樣精心設計導言,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叉參與活動,有效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激情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整體感知,明了大意。
三、這一環節我堅持從整體入手,圖文結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想:每幅圖畫的是什么?再把這四幅圖連起來觀察思考: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樣就使觀察更完整、更系統,在直觀上使學生對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有了鮮明的感性認識。
2、從圖入文。根據低年級兒童愛看動畫片的特點,我請學生邊看動畫錄象邊聽課文范讀錄音,一方面使學生直觀上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規范的語音、語調等朗讀技巧??赐旰笞寣W生自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教師重點檢查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
三、精讀品味,參悟學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教材的結構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精心滲透了學法指導,側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略講第一自然段,讓學生了解小蝌蚪的樣子。
2、精講第二自然段,層層深入,滲透學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學生了解小蝌蚪此時長出了兩條后腿。
然后從圖學文,重點抓住“迎上去”一詞體會小蝌蚪的心情。這一詞語的理解對于低年級兒童有一定困難。為了化靜為動,化難為易,我借助活動投影片直觀啟發,引導學生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多種感官積極參與。這樣學生就不難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同時在“體會人物心情”時,由于學生生活經驗所限,理性思維尚處在萌芽階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對比理解(“游過去”和“迎上去”換位比較),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緊緊圍繞“迎上去”一詞及時追問:小蝌蚪為什么從鯉魚阿姨對面游過去?聯系你的日常生活體會一下它此時的心情?這樣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無疑降低了教學難點的坡度,使低年級的朗讀指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師小結,回顧學法:
(1)抓住“迎上去”體會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鯉魚阿姨說話聲音和速度的特點。
這樣的小結使學生對朗讀對話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潛意識中領悟到了朗讀的一些技巧(只求領悟,不求硬記)。
四、自學點撥,靈活運用。
有了前面學法指導的基礎,此時我適當放手,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學法,逐步形成能力。
1、圖文對照,讓學生了解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2、組織學生自學討論,教師點撥,投影出示思考題。
(1)通過哪些詞能體會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樣體會的?
(2)與小蝌蚪相比,烏龜說話的聲音和速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學時采取自己想、同座說、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多種形式,教師巡視,適時點撥。如果學生體會心情時有困難,教師可以追問小蝌蚪為什么要連忙追上去呢?這樣削減了教學難點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種形式朗讀。
另外,在回讀前三自然段時我還充分發揮學生表演才能,讓他們帶著頭飾進行配樂表演讀,充分增強了分角色朗讀的效果。
五、鞏固練習,強化訓練。
語文教學要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我在進行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同時,還加強了寫的訓練,為此設計了兩道思考題。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此題設計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一些仿寫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寫法仿寫兩種小動物的樣子。
地點數量樣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題設計體現了兩個層次,意在由淺入深,拓展學生思維,強化語言文字訓練。
總之,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時時刻刻堅持以讀為基礎,讀訓結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1、認識“灰、迎”等7個生字,會寫“灰、阿”等7個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3、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過程。
2、識字、寫字。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頭飾。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猜謎語,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1、自由讀課文,請你標畫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
3、聽故事錄音,邊聽邊標畫出自然段序號。
三、再讀課文,了解蝌蚪變為有蛙的過程。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么樣子呢?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讀這自然段,這自然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了什么?
(2)分組進行議論。
(3)畫出小蝌蚪和鯉魚的對話,想象他們談話時的語氣,試著讀—讀,再分角色進行表演。
(4)學生練讀。表演。
(5)匯報后評價。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長后腿。
3、仿照以上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四、五自然段。
板書:烏龜青蛙。
(2)自選學習內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么變化?把有關的語句畫出來。
用讀的形式匯報出小蝌蚪的變化。
4、學生自學后匯報交流。
5、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1)小蝌蚪找到烏龜,烏龜告訴它,它的媽媽頭頂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7、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好不同角色的語氣。
8、戴頭飾表演。
9、教師小結:小蝌蚪為了尋找媽媽,不斷地探索,靠著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去發現,不斷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長聽。
2、課后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蟲的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內容。
1、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感情。
2、分小組表演這個節目。
二、鞏固本課的生字、新詞。
1、認讀生字卡片,引導學生發現本課中有些生字的結構規律。
2、認識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灰迎阿姨追頂披鼓。
(2)同桌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這些生字。
(3)學生匯報。
3、指導學生寫本課的生字。
先認讀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組詞。注意區別“披”和“波”。
(1)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占格位置。自主提出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教師與學生一起書空。,重點指導“灰、條”。
(3)學生仿寫,老師訂正。
(4)認真書寫。展示部分學生寫的字。
三、課堂作業設計。
1、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沒過多久,()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
2、師生對話,背誦句子。師:小蝌蚪什么樣?生: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師:小青蛙什么樣?生: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把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過程說清楚。
四條腿寬嘴巴長后腿。
烏龜青蛙。
生:這說的是小蝌蚪。
生齊讀課題。
(播放cai課件,學生看動畫,聽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誰來告訴我們,你在故事里看到了哪幾種小動物?
生:我看到了鯉魚阿姨和青蛙媽媽。
師:(邊貼圖,邊敘述)美麗的鯉魚阿姨游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勤勞的青蛙媽媽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
生:我還看到了小蝌蚪和烏龜。
生:喜歡。
師:想不想讀一讀這個故事?(生:想)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
生:可以看拼音認讀。
生:可以問同學,或者是問爸爸媽媽。
生:還可以查字典。
師:大家說的都是好辦法。下面,就請大家打開課本151頁,自己試著讀一讀這篇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開始吧!
生自讀課文。
師:課文都讀完了。還有不認識的字嗎?
生:沒有了。
師:那我可得考考你們。(課件呈現帶拼音的生詞)請看大屏幕,自己試著認一認。
生自由認讀帶拼音的生詞。
師:誰會認?
邀請學生認讀生字,師正音。
師:真聰明!再難一點還能認嗎?(課件呈現去掉拼音的生詞)。
邀請學生認讀,師正音。
師:了不起!再難一點還會認嗎?(課件呈現不帶拼音的單個生字)。
學生分組認讀。教師隨機指導。
學生分男女生比賽認讀。教師隨機指導。
生:(情緒高漲)好。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動手玩拼字游戲。教師巡視指導。
師: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就幫生字找回了所有的伙伴。真是好樣的!這些生字要對你們說聲“謝謝”,還說不會忘記你們這些好朋友的,你們也一定要記住它們喲。
生全體再次認讀生字。
師:小蝌蚪看到了大家的精彩表現,也想請你們來幫個忙。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生:愿意。
生交流討論。邀請學生上臺擺圖。
師:能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樣擺嗎?
生:第一張照片是小蝌蚪剛出生的時候——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第二張是小蝌蚪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長出了兩條后腿;又過了幾天,它長出了兩條前腿,這就是第三張照片;接著,它的尾巴變短了,這是第四張照片;最后,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青蛙。
師:擺得對,說得也很好。你看,小蝌蚪在向你點頭微笑了。鯉魚阿姨、烏龜和青蛙媽媽看到同學們熱心的幫助小蝌蚪,也喜歡上了你們,想跟你們交朋友。你們想跟他們交朋友嗎?生:想!
生:我喜歡青蛙媽媽,我要讀好青蛙媽媽的話。
生:我喜歡烏龜,我要讀好烏龜的話。
生:我最喜歡鯉魚阿姨,因為鯉魚阿姨很漂亮,我要讀好它的話,和它交朋友。
師:行!同學們喜歡誰就讀誰的話,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先自己練習一會兒。開始吧。
生自由練習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我們的動物朋友們等得有點急了。咱們馬上開始吧。誰先來?
生:我最喜歡青蛙媽媽,我讀第五自然段?!靶◎蝌接芜^去,叫著……蹦到荷葉上?!?/p>
師:老師發現,你在讀青蛙媽媽的話時,一直在微笑,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因為青蛙媽媽見到自己的孩子們,很高興。
生邊讀書邊表演“蹬、跳、蹦”。
師:真像一只活蹦亂跳的小青蛙。還有哪位同學也想表演小青蛙的?(學生情緒高漲,舉手踴躍)一起來試試吧!
生全體邊讀書邊表演小青蛙的動作。
生:我想和烏龜交朋友,我來讀寫烏龜的這一段?!靶◎蝌接瓮塾巍銈兊侥沁吶フ野?!”
師:同學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讀得不夠好。小蝌蚪以為烏龜是自己的媽媽,“連忙追上去”,要讀出小蝌蚪很著急的樣子。
師:說得非常好。你能試著去讀好這一段嗎?
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第三自段。
師:你讀得真好。瞧,烏龜在向你點頭微笑了,它一定會喜歡你的。還有誰想讀書?
生:我最喜歡小蝌蚪,我來讀寫小蝌蚪的這一段?!俺靥晾镉幸蝗盒◎蝌健旎畹赜蝸碛稳??!?/p>
師:老師發現你在讀這一段話時,一直都在笑,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嗎?
生:我喜歡小蝌蚪,而且小蝌蚪也很“快活”。
師:你是小蝌蚪的知心朋友,小蝌蚪也喜歡你。還有哪些同學想讀小蝌蚪的?一起來試試,注意要讀出小蝌蚪很“快活”的樣子。
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
生:我想第二自然段讀給鯉魚阿姨聽,希望她能喜歡我?!靶◎蝌接瓮塾巍?,過了幾天……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師:從你的朗讀當中,老師感受到小蝌蚪很有禮貌,鯉魚阿姨也很有愛心,讀得非常好。剛才,小動物們都欣賞到了你們精彩的朗讀,可是它們還覺得不過癮,還想看你們分角色表演。下面,就請大家在自己的學習小組里,分角色演一演。呆會兒,咱們就請最棒的小組上臺來表演。
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小插曲。有的小組在分配角色時,出現了一個角色多人爭演,而有的角色卻無人問津,學生們為了爭一個喜歡的角色各不相讓的情況,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教師這時并沒有責怪學生,也沒有包辦分配角色,而是充滿愛心地說:“看,小螞蟻沒人理睬,都傷心地流淚了。你們說,怎么辦呢?”學生自然而然的意識到了自己的不是,角色分配問題迎刃而解。)。
師:讓我們來欣賞第三小組的精彩表演。(給學生分別帶上動物頭飾)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當導演,讀敘述部分的話。
師生全體分角色朗讀課文。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蝌蚪變的。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
生:我知道了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
師:大家說得對。那么,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面對面是“迎上去”。
師:(課件演示:烏龜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這應該怎么說?
生:這是“追上去”。
師:聰明。(課件演示:青蛙媽媽蹲在原地不動,小青蛙游過去)這應該怎么說?
生:(齊生回答)游過去。
生:我們也舍不得可愛的小動物們。
師:那么,就請大家回家以后,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聽,讓它們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下課)。
點評:徐學政。
黃老師的教學有如下特點:1、教師緊緊把握課標的主旨,有意識地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影響與改變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努力地嘗試著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2、突出了一年級教學階段識字和朗讀兩大特點,并且比較好地通過創設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情不自禁走進情境之中,在情境中興致勃勃地識字、誦讀,并且教師非常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學生。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有比較好地將識字和朗讀落到實處;3、黃老師比較好地處理了教學中經常出現的“突發”事件,體現出了較強的教學機智的同時,充分尊重學生和他們的獨特體驗,在交流相互不同體驗的過程中,既巧妙地、適時地給學生以人文關懷與情感引導,潤無細無聲地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和教育。4、黃老師將自己準確地定位于學生的學習伙伴的位置上,以一顆童心與學生做心與心的交流,營造出了開放的、民主的、充滿活力的、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在幼兒園課程中,數學活動比較抽象,幼兒難以理解和運用的。我認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只有找到數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對數學的探索興趣和認知發展。所以我設想:可不可以在故事載體中整合多元信息,在幼兒感興趣的故事中找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切入點?《小蝌蚪找媽媽》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童話故事。為此我設計了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主線的活動,來貫穿整個環節。
中班下學期,孩子們已經有了數的概念,能夠手口一致的點數10以內的數,并能夠說出總數,但是部分孩子還是對大小排列方式的不同,數量卻相同的一些物品的點數,還是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基于這種狀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數與數量的'關系并體驗數學的重要和興趣。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發展觀察及點數能力,體驗數數的快樂,進一步感知春天特征。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重點: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影響準確判斷10以內物品的數量。
難點:不同排列的點數方法。
春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季節,所以幾乎每門課中都有關于春天的內容。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顒又泻⒆訉ε帕许樞蛩坪跻裁靼琢撕芏?。作為老師,除了教給他們知識外,還得關注他們的思想。要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引導觀察發現實物有規律地交替排序,并能講述出排列的規律。根據中班孩子認知特點及發展水平。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發散性思維能力。
喜歡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認知準備)看過小蝌蚪;
(材料準備)圖片、故事錄音。
1、提問:小雞的媽媽是誰?那小鴨的媽媽又是誰呢??
小結:每個寶寶都有一位喜歡自己的媽媽。他們長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媽媽又是誰呢?
2、師:我們都快樂地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卻從來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道媽媽長什么樣子。這一天,他們決定去找媽媽。
1、插問:小蝌蚪長得什么樣子?
小蝌蚪遇到了誰?是怎么問的?
青蛙媽媽到底長的怎么樣?
2、玩表演游戲。
幼兒扮演小蝌蚪,教師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
表演中鼓勵幼兒發問:媽媽在哪里?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三、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中,鼓勵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1.了解小蝌蚪成長的過程,培養學生對動物的保護意識。
2.通過故事情節的展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1.學生能夠理解故事情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2.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幫助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故事講解法。
2.問答互動法。
3.小組討論法。
1.教師先介紹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先了解故事大概。
2.教師讓學生閱讀故事,然后進行問答互動,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情節,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3.教師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4.教師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再次回顧故事情節,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1.通過小組討論和口頭表達,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問答互動和教師的觀察,評價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通過學生的表現和教師的評價,評價教學效果。
1.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調整。
2.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3.教師應該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總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 在有困難時能進行語言求助。
2、 激發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胸飾魔法場景,配班教師扮演魔法師
學說“請你幫幫我?!蹦芰θ醯挠變簩W說“幫幫我?!?/p>
一、 引題
“小小蝌蚪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媽媽、媽媽在哪里,寶寶找你不停留?!保顑焊柽M場)
“咦?媽媽是誰呀?我們去找找吧!”
二、 過程
1、 教授咒語“請你幫幫我!”,并講解游戲規則。
“找媽媽的路可不好走,有三道魔法門,要從門里的魔法師手上拿到媽媽的畫像,可是想通過魔法門要先學會一句咒語‘請你幫幫我!’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p>
“通過三道魔法門拿到三張圖畫拼在一起就能看見媽媽啦!準備好了嗎?出發?!?/p>
2、 教師引導幼兒游戲
第一道門:請幼兒一起說,并引導幼兒說出想幫什么忙。
第二道門:請部分幼兒一起說,并引導幼兒說謝謝。
第三道門:請個別幼兒說,并繼續引導幼兒說謝謝。
3、 拼圖
“三張圖片都拿到了,我們真是一群能干的小蝌蚪,現在把圖片拼起來看看我們的媽媽是誰?!薄翱?!她是誰?”(幼兒回答)
“對,原來我們的媽媽就是能干的小蛙?!?/p>
三、 結束
“我們是一群能干的小蝌蚪,能在有困難的時候請人幫忙?,F在我們一起去媽媽那里吧!”(念兒歌出場)
1.會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節。
2.寶寶回憶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知道請別人幫忙時可以使用禮貌用語。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添畫小蝌蚪的快樂。
圖片、青蛙、蝦、烏龜、螃蟹,小蝌蚪找媽媽添畫的紙、黑色墨汁,黑色彩筆等。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要學會幫助別人,并能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引導語:
1、現在是春天了,動物們都要出來活動了,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2、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長的怎樣,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體,細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師又指著小蝌蚪說,小蝌蚪正在找媽媽。
二、展示圖片,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圖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誰?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們的呢?
4圖四,最后,小蝌蚪們找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到底是誰?
三、完故事后教師提問教師設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3、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么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有什么本領。
5、完整的再聽一遍故事。
四、讓我們一起動手畫畫小蝌蚪
1、在老師畫好的圖片上,添畫一些小蝌蚪,使畫面更完整。
2、評價幼兒作品,鼓勵添畫添的好的寶寶。
3、最后,青蛙媽媽來了,帶著蝌蚪寶寶們一起去田里捉害蟲去了。
(一)導入課題,解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么樣?(投影出示,認識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圖著重觀察小蝌蚪是什么樣的?
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么?它的身體有什么變化?
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三)借助拼音,結合圖畫,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借助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練習讀并讀準字音。
2.在認識生字新詞的基礎上,借助拼音讀課文,要讀通每一句話。
3.檢查自讀效果,逐段指名讀課文,并領讀生字詞,其余學生注意認真聽,讀后師生議論,予以評價,注意指導下面幾個字的讀音:“塘”,“迎”“裳”這幾個字是后鼻韻母,要讀準。
群:讀q*n,不要錯讀成q0n。
捕:讀b(,不能讀成p(。
裳:讀輕聲shang,衣裳(shang)。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四)結合看圖,讀講第一段:
1.讀第一段,看第一幅圖,問:
(2)結合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3)自由讀第一段,說說你能夠讀懂那些詞?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注意指導以下幾個重點詞語:
一群:指許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結合學生平時生活實際還可以說“人群,建筑群”。
對“甩著”、“快活”、“游來游去”幾個詞的理解要對照畫面,啟發學生想象。最好通過觀察實物或錄像。在朗讀中體會“甩”這里是擺動的意思,例如“牛甩著尾巴”。
快活,游來游去能夠說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興。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著。
2.指導朗讀第一段,要讀出有趣、高興的語氣。
3.投影出示課后練習2的(1)題,口頭填空,齊讀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
正確答案:池塘一群腦袋黑灰色甩著快活。
(五)布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1、觀察畫面中小蝌蚪的變化及周圍背景的變化,想象故事的情節,并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的內容,并用想象填補畫面空白,講述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長過程的樂趣。
3、視頻。
一、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聽!什么聲音?是誰在哭?
師:它是誰?它長得什么樣?
我們來問問它為什么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媽媽了。)。
3、師:它說發生什么事情了?它的媽媽是誰呢?
我們一起陪它去找媽媽吧。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感知故事的情節。
1、出示幼兒用書。
師:請你們自己來閱讀這個故事吧,看著畫面試著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2、幼兒自主閱讀。
3、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大膽講述。
師:小蝌蚪發生了什么事?誰來大家介紹它的故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畫面)。
(1)鴨子。
師:它找到了誰?是它的媽媽嗎?
(2)大魚。
師:它們在說什么呢?
(3)烏龜。
師:烏龜是告訴小蝌蚪什么事情?
(4)大白鵝。
(5)青蛙。
師: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心情怎么樣?媽媽會說什么?
4、完整閱讀故事。
師:讓我們看著大書,一起來閱讀這個故事吧。
三、引導幼兒講述小蝌蚪生長的過程。
2、幼兒講述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1、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按故事情節,并參照有關的繪畫資料,合作畫三、四張連環畫。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學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業。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
2、教師的范畫。
3、幼兒在課外練習畫過魚、鴨子、鵝、烏龜等,有一定的基礎。
1、請幼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2、請幼兒討論一下,這個故事可分成幾個畫面?每個畫面應該有什么角色?
3、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范畫。
4、理解詞:連環畫。(我把這些畫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書,這種以圖畫為主的書叫連環畫。)。
5、提出要求:
6、幼兒作業。
幼兒根據自己的選擇畫畫,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指出鴨子和鵝的區別。
7、講評。
請畫同一幅畫的幼兒把畫放在一起,選出畫得較好的裝訂冊,加上封面成小型連環畫,放在圖書角上。
2.寶寶回憶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知道請別人幫忙時可以使用禮貌用語。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添畫小蝌蚪的快樂。
圖片、青蛙、蝦、烏龜、螃蟹,小蝌蚪找媽媽添畫的紙、黑色墨汁,黑色彩筆等。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要學會幫助別人,并能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引導語:
1、現在是春天了,動物們都要出來活動了,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2、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長的怎樣,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體,細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師又指著小蝌蚪說,小蝌蚪正在找媽媽。
2圖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誰?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們的呢?
4圖四,最后,小蝌蚪們找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到底是誰?
三、完故事后教師提問教師設。
3、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么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有什么本領。
5、完整的再聽一遍故事。
四、讓我們一起動手畫畫小蝌蚪。
1、在老師畫好的圖片上,添畫一些小蝌蚪,使畫面更完整。
2、評價幼兒作品,鼓勵添畫添的好的寶寶。
3、最后,青蛙媽媽來了,帶著蝌蚪寶寶們一起去田里捉害蟲去了。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
“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提問: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
幼兒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提問: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
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么樣的?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么?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1、小蝌蚪為什么去找媽媽?
2、看圖片1,遇到鴨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么?鴨媽媽說了些什么?用圖表示。
4、用連貫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
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欣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課件。
1、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她是長得怎么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圖片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過幾天先會長出兩條后腿來,接著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等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就變成了青蛙。
1.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2.理解、熟悉故事內容,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心。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ppt、圖片等。
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有段好聽的故事,講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聽故事錄音一遍,并提問。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小蝌蚪為什么會認錯自己的媽媽呢?
3.教師邊演示ppt邊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發生在什么季節?青蛙媽媽生的黑乎乎的卵變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媽媽碰到了誰?說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誰?又是怎么說的?
(3)為什么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媽媽?
(4)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媽媽長的不像呢?
4.回憶故事情節,將故事圖片進行排序。
5.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小蝌蚪找媽媽》。
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心?;顒訙蕚洌汗适落浺?、ppt、圖片等?;顒舆^程: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12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