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科學組織教學活動而制定的計劃。最后,祝愿大家編寫出一份優秀且實用的教學工作計劃,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并能在觀察中發現水的性質。
(2)能用語言、文字描述觀察水的結果。
(3)初步認識物體的方法,能夠在多種液體中快速鑒別水。
(4)能區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
2.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學會做溶解實驗,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水能產生毛細現象,了解毛細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張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
(2)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事情,愿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二.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燒杯、滴管、蠟紙或錫紙(鋁箔),方糖(或食鹽)、木筷子、墨水、曲別針(或小釘子);醬油、牛奶、白醋、糖水(或鹽水)、雪碧、水六種液體及熱水等。
2.學生準備:
紙巾(或手紙)、硬幣、白紙、水杯、調料袋、塑料瓶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上一節課研究了生命離不開水,那么為什么生命離不開水呢?讓我們通過實驗,揭開它的奧秘。
2.揭題。
(二)自主學習:
1.觀察水,描述水。
(1)請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儀器或身邊的可利用的物體,觀察一杯水,你對這杯水有什么新的發現。我們比一比,哪一組發現的水的奧秘多,把你們的發現用文字或圖畫記錄下來。
(2)學生分組活動。
(3)教師鼓勵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研究:
(4)學生分組匯報交流。要求從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樣的物體。
2.辨認水。
(1)師出示六杯液體,請學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師介紹辨認方法:“一看、二聞、三嘗”。不認識的物體不能隨便嘗,以防中毒。
(2)分組活動。
(3)匯報交流。
3.認識水的溶解現象。
(1)研究糖水。糖水是怎么做出來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變化?
(2)研究溶解。學生匯報后,教師強調同學們說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學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體、液體、氣體都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它既有好處也有壞處,說說生活中溶解的應用。
4.認識毛細現象。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交流。
(4)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水往上爬的.現象?
(5)師生共同小結:科學上把不沿著縫隙往上爬的現象叫做“毛細現象”。
5.認識水的表面張力。
(1)師演示實驗: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交流。
(4)師生討論。得出“水的表面張力”的概念。理解“張力”的意思。
(5)書上p27下方的圖中的實驗。
(6)學生共同研究這些問題。
(三)課后作業;
1.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能夠溶解在水里?它對人們的生活有益,還是有害?
2.完成p27下的兩個研究實驗。
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細胞的教學,是本單元的第五課時。前期在認識了放大鏡之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已經發現使用放大鏡觀察周圍的物質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了,所以如何讓學生開拓觀察的視野,把對微小世界的滲透到學生認知當中,就需要讓學生接觸更為先進的放大儀器:顯微鏡。自從列文虎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之后,讓人們對周圍的事物有了長足的認識。那么,對于顯微鏡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學生對同一事物認識的一個質的飛躍,是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和觀察,真正體會到微小世界的內在含義。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我讓學生先了解了細胞是如何被發現的,并指導學生制作洋蔥裝片,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把所謂的抽象的“細胞”進行實效化,希望通過課堂的教學,實驗的操作發現細胞,對細胞有一定的認識。
通過一整堂的教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操作,發現在整一個過程中,學生在制作洋蔥的裝片和在正確的使用顯微鏡時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需要在后面教學中待改進的地方。首先,對于洋蔥裝片的制作指導,在實際的操作中,學生只是一味的求完成裝片的完成,而不是很規范的進行一步一步的操作。比方說,對于載玻片和蓋玻片的擦拭,學生就會忽略,直接是利用滴管在載玻片上進行操作。而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兩塊玻片的擦拭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上面不夠干凈,那么會影響到在顯微鏡下的觀察。在撕取洋蔥的內表皮時,學生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第一表皮撕的很大,導致整塊蓋玻片都蓋不滿,這對后面的染色就有一定的影響;第二是撕的比較厚,觀察的時候不容易看到細胞;第三,沒有按照要求把表皮攤平,有些出現了褶皺,這樣觀察也會受到影響。然后是使用顯微鏡時的對光部分,部分學生只是急于求成,直接把裝片放在載物臺上就開始觀察。這些都是跟操作的要求不相符合。再者就是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時,學生在調節鏡筒的上下高度時,動作太快,導致看到的圖像不夠清晰,甚至看不到洋蔥的細胞。
綜合這一堂的教學,顯然是不太成功的。部分小組的操作不正確,看不到細胞這些都給了我很大的思考。當然也存在的一些客觀的因素,在儀器上就需要做很大的改進。我們的顯微鏡它的放大倍數有限,看到的細胞也不夠清楚,最后采用的是讓每個學生觀察教師已經準備好的顯微鏡看細胞,來做最后的結束。而給我的思考主要有一下幾點:
第一:對于學生的實驗操作上,要需要提高,特別是學生實驗,教師更應該先進行演示,并把操作過程講清楚,把需要注意的地方,用板書或是硬件設備注明,注意學生犯錯的機會就會少一點。
第二是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過程,既然是學生實驗,就要關注到每個小組學生的操作,這里我覺得可以讓小組長共同參與管理,這樣就避免因學生多而導致課堂的效率。
第三如何把重要的知識點或者是操作步驟要進行反復多次的解說和操作??梢宰寣W生說自己說教師操作的形式,這樣學生就更清楚整個操作的過程。
第四教師要不間斷的巡視課堂,了解學生實際的操作,把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解決或者是再次講解這樣也會提高課堂的效率。
第五教師要做好反饋。把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集中處理,分析其中的差異,把學生正確的引導到正確的科學概念當中。最后還要做好知識的銜接工作,把這一課中存在的不足想辦法在后面的課中進行有機的彌補。
課堂的教學需要不斷的反思才會有更大的提高,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不同層次的問題,如何有效的解決這樣的問題,知識加以灌輸,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基本功上和對學生的常規教學管理中進行自我的修煉。一堂好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呈現的,不斷的反思和改進自己,課堂才會顯得更加具有實效性。
2、拓展識字動物類認字:雄鷹等等。
3、能結合自己收集的動物玩具,動物卡片,用所學新字。詞講一個故。
事或者說一句完整的話。
4、能結合自己收集的動物玩具、卡片朗誦表演自編或收集的兒歌。
5、培養學生利用進行拓展識字的能力,激發學生潛在的識字意識,鍛。
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資料收集,有關動物掛圖,一至二幅,學生自做的詞卡、資料卡、小報等。
2.歌曲磁帶、實物投影儀、動物頭飾、生字卡片、獎品、教師自編短文(同在一片藍天)。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播放歌曲)。
美麗富饒的松嫩平原,這里是丹頂鶴的故鄉,一望無盡的蘆葦展現在地平線上,姿態優美的丹頂鶴時而嬉戲,時而引頸高歌,時而翱翔藍天翩翩起舞,遠處一只罪惡的獵槍伸向丹頂鶴,砰的一聲,一只丹頂鶴受傷跌進了蘆葦蕩里,它痛苦地掙扎,發出絕望的哀鳴。這時,一個小女孩勇敢的跳進蘆葦蕩抱起丹頂鶴向岸邊劃去。然而,蘆葦下邊的沼澤地使小姑娘越陷越深,在這生死關頭,小姑娘用平身的力氣,托起受傷的丹頂鶴,丹頂鶴得救了??墒?,勇敢的小女孩卻永遠沒有回來。
二、觀察圖畫。
1、圖上畫了什么?教師出示生字。
三、學習生字。
1、拼讀正音。
2、分析字形。a、讀一讀。b、小組自組學習。c、游戲一:做找朋友游戲。
游戲二:帶上頭飾表演,鞏固所學生字。
四、拓展識字。
提問:1、你還喜歡哪些動物?
2、你喜歡它的什么?叫聲、動作、生活習性。
提問:1、你收集了什么動物資料?新認識了哪些字?
2、小組交流。
3、班上匯報。
提問:4、現在你最想對你的心朋友說些什么呢?
五、學生讀短文,根據你自己的理解作畫。
1、老師指導讀段文。
2、學生有感情的讀短文。
3、學生理解做畫。(回家請家長評議)。
六、總結:
小朋友今天學得真不錯,不僅認識了許多動物,還懂得了關愛動物就是關愛我們自己,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小朋友下來還要留心觀察,就會認識更多的漢字。
(郫筒鎮第一小學校錢協)。
科學概念: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
3、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盡記錄是重要的。
2、發展觀察生物標本、研究生物標本的興趣。
3、懂得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顯微鏡。
【教學準備】分組實驗材料:洋蔥、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顯微鏡、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師:為了能更好地觀察它,首先我們要制作一個玻片標本。(師演示)。
1)在一個干凈的玻璃載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2)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
3)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
4)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傾斜,再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水。
2、學生以組為單位制作玻片標本。
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
1、先用肉眼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畫在科學記錄本上(或書上13頁)。
2、材料員發給每位同學放大鏡,大家用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到的有何不同。
1、師:如果我們將洋蔥表皮的玻片標本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又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
2、師出示顯微鏡,介紹各部分的名稱、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學生五年級時已使用過,也可叫學生介紹老師指導更正,具體內容見13頁)。
3、每2人一個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不會使用的同學可根據13頁的提示進行操作。每組的材料員監督大家進行規范的操作,對不規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學取消其使用資格。同樣將顯微鏡下的發現畫到科學記錄本或書上。
4、交流我們在顯微鏡下的發現。
(洋蔥表皮由一個個比較規則的多邊形組成。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是洋蔥的細胞。閱讀12頁的資料,了解胡克發現細胞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對細胞的認識。)。
課外作業。
查找資料:細胞的作用。
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從前,有四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么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钡诙€人摸到了耳朵,他說:“大象像把大大的蒲扇?!钡谌齻€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墻?!钡谒膫€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彼麄兯娜藸幷摬恍?,各不相讓。)。
師:同學們,為什么同一頭象,那四個盲人卻有不同的感覺呢?
結合回答,教師歸納: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一同來探討和學習的新知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板書:不同位置觀察物體。
二、小組活動觀察學具。
1、出示小猴子。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個好朋友,瞧!就是這只小猴子(師拿出一個小猴子)。
小朋友們,喜歡這只小猴子嗎?它可愛嗎?愿意和它一起學習嗎?就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加入我們吧?。◣熒黄鸸恼疲?。
師:這里有它的四張照片,你能告訴我它們分別是小猴子的哪一面嗎?
板書:前面后面側面。
生1:我看到了正面,看到它的臉。
生2:我看到了側面,看到它的耳朵。
生3:我看到了后面,看到它的尾巴。
生4:我看到了側面,看到它的腿。
師:第二和第四都是側面,它們都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哪里不一樣?
生:第二張看到小猴的左手,第四張看到小猴的右手。
師:那是因為拍攝的人站在哪里拍的?
生:左側,右側。
板書:左側右側。
3、跑動找位置。
師:為了檢驗一下大家會不會觀察物體,咱們來做一個游戲,你們說好不好?這個游戲叫做:比比誰的反應快!
(課件出示畫面:比比誰的反應快!分別出示:后面、前面、側面,)。
學生快速跑動。(表揚速度最快的學生)。
師:大聲說你們現在站的是小猴子的什么面?
學生各自發言。
師:你們真是一群細心又聰明的孩子。你們個個都是反映最快的孩子,真了不起?。ń處熦Q起大拇指)。
4、小組觀察。
(1)本位觀察。
學生自由回答。
(課件出示:仔細觀察,你坐在布娃娃的哪一面,能看見布娃娃的哪一面?)。
生獨立觀察,教師行間巡視,觀察好了在小組內說說。
師:當有一個小朋友在說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該怎么做呢?
生:要認真聽!
師:是啊,認真傾聽是我們學習的一種好方法!
學生自由發言。
師:有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來向全班小朋友說說?
生1:我坐在布娃娃的前面,能看見布娃娃的前面。
生2:我坐在布娃娃的后面,能看見布娃娃的后面。
生3:我坐在布娃娃的左側面,能看見布娃娃的左側面。
生4:我坐在布娃娃的右側面,能看見布娃娃的右側面。
(2)換位觀察。
生:好。
師:現在你又看到布娃娃的哪個面呢?這回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引導學生回答現在看到了什么面?和剛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1:我現在看到了布娃娃的前面,剛才看到布娃娃的右側面。
生2:我現在看到了布娃娃的后面,剛才看到布娃娃的前面。
生3:我現在看到了布娃娃的左側面,剛才看到布娃娃的后面。
生4:我現在看到了布娃娃的右側面,剛才看到布娃娃的左側面。
……。
師:通過我們前面兩次的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話想和大家說說嗎?
教師小結:(課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三、教學例。
出示cai課件。
師:小亮、小紅、小明分別站在恐龍的哪一面?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指名完成,并說明理由。
生1:小亮看到第二幅圖,因為小亮站在恐龍的前面。
生2:小明看到第一幅圖,因為小明站在恐龍的側面。
師:小明站在恐龍的哪一側?
生2:左側。因為小明看到恐龍的左手。
師:你真棒!觀察得很仔細。
生3:小紅看到第三幅圖,因為小紅站在恐龍的后面。
四、鞏固練習。
1.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師:誰坐在數學書的哪一面?看到數學書的哪一面?想清楚了再連線。
2.連線游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cai課件)。
師:那三個小朋友分別站在車輛的哪一面?能夠看到車輛的哪一面?
五、小組競賽。
師:現在我們進行小組競賽,看看哪一個小組學得做好。
(cai課件)。
六、小結評價。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我們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七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請小朋友們回家觀看盲人摸象的故事,把你的想法跟爸爸媽媽說說。
2、課后請同學們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哪些不同的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3、練習題。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觀察水》優秀教案課件ppt教學設計3.2觀察水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來觀察水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方法認識水是什么樣的。
2、體會人體感官在認識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觀察水要有順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安全意識。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礦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飲料等(粘的液體),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醬油、雪碧、酒、礦泉水、油。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出示礦泉水。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沒有水會怎樣?
如果沒有水我們能活多久?關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嗎?你想怎樣來研究水的秘密?
板書各種感官的名稱。
引入課題板書:觀察水。
有這么多的方法,誰能安排一個合理的觀察順序?為什么這樣安排?
學生實驗,師巡視。
匯報觀察結果。師選擇性板書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顏色等相關的學生用語。
三、再用感官,應用比較的方法觀察水。
請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飲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樣的。學生進行比較,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
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們與水一樣嗎?想一想,說一說,你準備怎樣比?(透明)。
請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樣的。學生進行比較,師巡視指導。
匯報交流。
總結:誰能說說水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水是沒有味道、沒有顏色、透明的、沒有氣味的東西。)。
通過比較,我們學到了更多的水知識。再比一次,同樣是水,礦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認識周圍的水環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況。)。
四、區分常見液體中的水。
今天我們研究了水,現在能把水找出來嗎?大家試試看。
出示:醋、牛奶、醬油、雪碧、酒、礦泉水、油。學生上講臺找一找,說說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體都可以直接聞或嘗?
五、拓展。
實驗探究水滴大小與流動快慢的關系。
觀察實驗并思考:
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動塑料盤?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線”上?
六、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
我們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樣研究水的?
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們應愛護自己的身體。
1、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觀察、比較各種各樣的葉,認識到植物的葉具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態度目標。
1、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植物的葉表現出探究興趣。
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
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為學生準備:校園中各種形狀的葉,一根長有葉芽、嫩葉、老葉的植物枝條,學生活動手冊。
課件。
一、聚焦。
1、出示幾片葉柄、葉片、葉脈都比較清晰完整的葉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上是什么葉,學生能說出最好,說不出時可直接告訴學生。
2、提問“這些葉是什么樣的?都有什么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學生會發現葉都有葉片、葉脈和葉柄。(具體名稱不作要求)。
3、提問:“是不是只是一片葉是這樣的呢?你們有沒有在其他葉上見過這些部分?”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葉具有相同的結構,為后面的“畫一片葉”打基礎。
1、出示需要觀察的各種葉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認識這些葉,知道它們的名稱。
2、接著出示各種葉,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名字,和圖片做比較,判斷這些是什么葉。
3、知道了葉的名稱后,讓學生觀察、比較各類葉的不同之處。在觀察之前,教師應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通過看、摸、聞等方法比較葉在顏色、大小、硬度、形狀、厚度、氣味等方面的不同之處。
4、觀察之后,全班交流,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交流過程可以圍繞“葉是什么顏色的?”“葉的大小如何?”“葉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等問題進行。
5、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葉排序來認識葉的大小。通過比較、描述,學生發現葉的顏色大多數是綠色的,但也有其他顏色。學生通過發現葉的大小不同,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感受到葉的多樣性。葉的形狀只要求學生能用“像什么”來表述即可。
6、教師組織“猜葉子”的游戲。教師或者學生描述葉的特點,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葉。比如描述“這個葉的形狀是橢圓形的,輪廓像鋸一樣,這是什么葉呢?”游戲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我們能猜對葉子,是因為不同的葉的形狀和其他許多方面是不同的”,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葉。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條上的嫩葉和老葉,讓學生比一比,判斷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樹葉。
2、提出觀察任務“它們有哪些不同?”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根枝條,讓學生對這根枝條上不同生長階段的葉進行比較。(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關注到顏色淺、比較小的是“小時候”的葉,顏色深且比較大的是“長大后”的葉,教師可以順勢告訴學生,“我們通常把這樣的葉分別稱為嫩葉和老葉”。葉是有生命的,從葉芽開始,會長大、會死亡。)。
四、畫一片葉(活動手冊)。
1、先讓學生說說需要畫出葉的哪些部分。
2、畫法需要教師指導,先畫葉片、再畫葉柄,最后畫葉片上的葉脈。教師在示范時,可以手持一片葉,邊觀察邊畫,學生跟隨模仿。學生畫完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讓其他同學來猜猜畫的是哪一片葉。
五、拓展。
做葉畫。在課堂上展示幾幅葉畫圖片,最好是實物作品。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作品可做展示。
1、觀察、比較知道生活中常見的茶葉的外形特征,感知茶葉泡水后的細微變化。
2、了解茶葉制作過程和起源。
3、體驗品茶的樂趣。
1、收集各種茶葉(白茶、鐵觀音、龍井、碧螺春、銀針、茉莉龍球、苦丁茶、普洱茶),每組一份。
2、茶葉制作過程的錄像。
3、記錄紙人手一張、大記錄表。
4、茶具一套,小茶杯每人一套。
(一)激發幼兒對茶的興趣。
師:上星期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嘗爸爸或者是爺爺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稱和茶的有關知識,有誰能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茶的知識,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記錄在記錄表上。
2、引導幼兒觀察在桌面上的各種茶葉。
通過看看、聞聞、摸摸、說說、感知茶葉的形狀。
師:有的小朋友為了和大家分享茶葉的知識,還特意從家里帶來了許多茶葉,就放在邊上的桌子上,請小朋友去看一看茶葉的形狀、顏色,用鼻子去聞一聞味道,并完成一張記錄表。
(1)邊觀察邊與同伴交流并完成記錄表。
(2)請個別幼兒交流,教師作記錄。
(3)小結:
教師:茶葉的形狀都不相同,顏色也不太一樣,有深有淺,但是聞上去的味道都是非常清香的。
(二)幼兒觀察用開水泡后的茶葉的變化,談談茶葉的作用。
1、引導幼兒觀察茶葉在杯中的變化。
師:茶葉到了水中,經過開水泡后,會發生什么變化,水的顏色有什么變化,我們一起來看看。
2、小結:我們看到的是茶葉經過開水泡后,又慢慢變回剛采下來的樣子,茶水的顏色慢慢變紅,茶水的顏色慢慢變綠,聞一聞真香呀。
(三)品茶。
師:這么香的茶想不想品嘗一下。
(四)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
師:這么香的茶是怎么制成的呢,我們張家港有一座美麗的山叫鳳凰山,鳳凰山上種植了許多的茶葉,前幾天老師到鳳凰山玩,特意去詢問了當地的茶農有關茶葉的知識,拍下了一段錄像,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了解茶葉的起源。
師:人們是怎么知道茶葉可以用來泡水喝的呢?
在古代的時候,有個叫陸羽的人,有一次到山上去采藥,覺得口渴了,附近又沒有什么水。突然發現附近有一棵樹,有很多鳥兒都在吃樹上的樹葉,他也摘了一片放在嘴里,頓時感覺不口渴了,而且精神也變得非常好。于是就把這種樹葉叫做茶葉,用這種茶葉泡水喝,效果會比吃茶葉更好。茶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飲料,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明。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春天是采茶最忙的季節,我們一起去幫茶農采茶吧。
繼續探究“茶”知識。
游戲活動:茶館。
活動一開始,為了激發幼兒對茶的興趣,進行了聊茶這一環節。后來通過看、聞、品,讓孩子對三種茶有了初步的認識:看――看茶葉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后狀態、色澤的變化;聞――茶葉的香味;品――感受幾種茶葉的口味,全面地讓孩子感知了解。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厚,也調動了孩子的基礎經驗,看到過爸爸、媽媽喝茶,和今天的學習聯系后也有一些自己對茶的認識。這里將茶道的展示添加并放在延伸環節是讓孩子將對茶的認識的延續,激起他們新的學習欲望。
1、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的積極性。
重點: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難點:從一個面推測到另一個面的形狀。
教學準備:媒體課件、實物
1. 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是在哪見過的?
東東他們星期天也去動物園看了大象,想知道他們看見的大象是什么樣子嗎?讓我們來聽一個關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 講故事引入
4、掲題:雖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一)教學例1,從前后兩個角度觀察物體。
5、練習:老師在我們學校的大門也拍了兩張照片,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匯報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教學例2,從前后左右四個角度觀察物體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個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樣嗎?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邊和右邊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們真聰明,這么快就發現規律了,那么觀察別的小動物是不是也一樣呢?讓我們一起再來觀察觀察。
想換個位置看一看嗎?請每個小組的同學按順時針方向移動位置,每移動一個位置就找到在那個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說說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學生活動,師相機指導。
1、觀察茶杯
在我們的抽屜里,還有一個好朋友—杯子。請小組長把桌上的玩具換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個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細的觀察杯子。(出示圖)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不要說,把它記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學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猜錯的小朋友就到那個位置看一看,驗證一下。
小組活動
2、練習2
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其實,觀察物體不僅僅是在數學課堂上,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要處處留心。瞧,英英他們在坐車的時候也去做了觀察。
出示圖:右邊的圖片分別是誰看到的?先想一想,在書上連一連,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主要從哪些位置觀察的?還可以從其他的位置觀察物體嗎?
預覽:
1.構成形式簡練;
2.傳遞信息明確;
3.藝術形象獨特、美觀。
1.圖案型
首先是具象型的表現方法,如節水標志。
再有是抽象型的表現手法,如windows操作系統標志
2.文字型
有中文變形組合,如永久牌自行車標志。
有漢語拼音組合,如李寧牌標志
有英文變形組合,如美國柯達膠卷標志。
3.綜合型
文字和圖形相結合構成的標志。如:人民銀行標志、中國鐵通標志、聞邇教育標志。
(四)標志的構思與創意
結合課件欣賞中外優秀標志作品的構思與創意。如奧運會標志、北京奧申委會徽、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等。
1.奧運五環標志。它由5個奧林匹克環套接組成,5個環從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藍、黑、紅環,下面是是黃、綠環。整個造形為一個底部小的規則梯形。奧林匹克標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相聚一堂,充分體現了奧林匹克的精神內容:所有國家和所有民族的“奧林匹克大家庭”主題。同時也象征著五大洲的人民團結起來,為創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奧申委會徽。該標志圖運用奧運五環色組成五角星,相互環扣,同時它又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結”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五星,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以表現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髓。整體形象行云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以此表達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
手法夸張變形、巧妙地變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人的造型同時形似現代"京"字的神韻,蘊含濃重的中國韻味。
(五)標志設計的方法步驟
以設計“音樂教室”標志為例,講解標志的制作過程。
1.選題。確定標志設計的題目、內容及要表達的信息;
3.定稿。選擇最理想的設計定稿。
4.著色。設色單純、醍目,或用對比色彩。一般只用一兩種顏色,防止雜亂影響效果。
欣賞學生作品
(六)布置作業
今天我們看了這么多的標志設計,學習了標志的藝術特征、表現手法和設計過程,大家想不想也成為一名設計師,現在,我這里有幾個標志需要大家來設計,大家有沒有信心來完成這些設計?展示課件,布置作業。
作業要求:
1.設計單色或雙色稿,形狀可用正方形、圓形、菱形等。
2.盡量做到簡練明確,獨特美觀。
3.畫面整潔。
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重點: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如:怎樣將語言概括地用符號來表現,怎樣表達得明確,又獨特。發現有獨特設計的作業可以展示給大家,以便同學之間互相溝通信息,互相啟發。
(七)作業展示
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學生以談設計的構思過程來說明,教師給以肯定。
(八)課堂小結:
1.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會寫“你、們”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3.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1.說出春天的特點。
2.本課要寫的六個字,有兩個人字旁的字“你、們”,兩個絞絲旁的字“紅、綠”,兩個草字頭的字“花、草”。這一規律可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發現,并學會欣賞范字。對相同偏旁的字,教師可重點指導寫好一個,引導學生掌握偏旁的寫法,然后放手讓學生揣摩、練習。單人旁:撇要直,不能彎;豎為垂露,要正直。絞絲旁:第二個撇折的撇不能伸得太長,折要往上挑,整個絞絲應顯得向左靠。草字頭:橫不宜太長,兩個小豎要上開下收。
按一定的順序說春天的景物。
(一導入)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2.投影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拼讀討論。
拼讀: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
討論:(1)讀了這句話,你知道春雨的樣子了嗎?(板畫:春雨)
認讀生字“線”,組詞。
(2)讀了這句話,你聽到春雨的聲音了嗎?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課文最后一段,朗讀質疑。
讀:拼讀;小組讀;集體讀;自己邊思考邊讀。
認:認“歡”字,換偏旁記字。
問: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誰?
(2)大家爭論的是什么問題呢?
4.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弄清以上問題,并在句子中認字。
(1)從句子中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
(2)識字。
音:勾畫出句中的生字拼讀;連詞朗讀。
趣題底顏有趣問題到底顏色
形:你能識記這幾個字嗎?看看這些字有什么特點?
提示:同結構:趣題同偏旁:題顏
換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題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出示課文插圖或播放多媒體課件,說說圖中畫了哪些鳥。(貼三種鳥的圖片)
2.分角色朗讀,討論。
(1)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么呢?
(2)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3)認識生字“淋、灑、滴、油”。
你發現這些字的規律了嗎?去掉偏旁來看看,是你認識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聯想法)
(4)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語氣呢?
指導朗讀:“不對”;“不對,不對”;“你們瞧”;“你們看”。
“……花……了,……花也……了?!?/p>
(5)分角色朗讀對話。老師指名,評價誰朗讀的好。
(三)實踐活動
師:除了說之外,大家還想用什么喜歡的方式來贊美春天呢?
學生展示:讀詩、唱歌、寫作文、搜集好詞、畫畫……
(播放歌曲《小鳥小鳥》)
師結:春天里,有陽光,有花香,有小鳥在自由自在地飛翔……春天多美??!一年之季在于春,讓我們共同珍惜春天這美好的時光吧!
1.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3.學會簡要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學會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課文中的三個故事是圍繞怎樣一個中心組織在一起的。
【教學時間】三課時。
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了解到二年級下冊的書又進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將新舊版教學內容進行了對比,發現尤其在練習局部把原來的通過數軸比較數的大小以和目測估計的練習改換掉,而更重視培養同學的數感以和應用。如書中出現“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這些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非??谡Z化的詞匯,真正將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相聯系。同時對同學估計意識的培養并未忽視。真是一題多練。
由于經驗的缺乏,我試圖到網站上找一些公開課教案等資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關的資料都與舊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參考半自我解讀教材,寫下如下公開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復習引入
1、兩位數與兩位數的比較
師:(手拿思品書與習字本)同學們,你能猜一猜思品書大概有多少頁嗎?(58)
組織比較,師:58○60,你是怎么比較的?
2、兩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
師先讓同學估計,再選擇50、104、500,說一說為什么?
組織比較60○104,你是怎么比較的?
3、搶答復習舊知
師:你能用已學過的知識比較下列數的大小嗎?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邊回答邊說說比較的方法
4、引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繼續用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
[教學設想]:
一、本文著筆于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有很強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總說和分說的自然結合,是教學的重點。
二、蘇州園林的總特點就是畫意美,教學時應盡可能將有關文字還原成畫面。
三、本文以說明為主,有時也穿插使用了議論、描寫等多樣化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學時應適當分析,這是教學難點。
四、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仔細領會,認真辨析。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查字典等有關工具書,掌握生字的字形、讀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詞的意義。學習本文多樣化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總說和分說的結構層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略蘇州園林的畫意美,激發學生愛美愛國。
[教學重點]:
一、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理清全文的結構布局。
[教學難點]:
學習說明方法,領會描寫句、議論句的作用。
[教具準備]:
《伯牙絕弦》是《列子》中的一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
教學目標。
1.積累實詞虛詞,夯實文言基礎。
2.通過誦讀,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理解人物間的情感。感受伯牙鐘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導學生體會古人重情重義的純樸情操。理解文中蘊涵的道理:知音難得、知己難求。
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進而感悟“知音”并練筆。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
2、理解伯牙與鐘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賞的深厚情感。
教材分析。
《伯牙善鼓琴》是語文版七年級(下)第七單元第四篇文章《古文二則》其中的一篇。兩則短文所選內容都是傳說故事,《郢人》出自《莊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莊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學習這兩篇文章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道家學派的文字。從內容上看,兩文故事性較強,學生樂于學習,也是記敘性的文字,可以按記敘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經歷事件的過程或情節。兩文從主旨上看,都表達了“知音難得、知己難求”的主題,但又各有側重,《郢人》側重于信任配合與懷友,《伯牙》則側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賞。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學習,在學習第一則《郢人》的基礎上再深入理解伯牙與子期的交情。講授本文時,可以側重在比較中理解二人的真摯友誼。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傳說故事,學生在以前的學習經歷中,廣泛接觸過此類作品,可引導學生將掌握的有關閱讀傳說故事的知識和技能做適當遷移,應用到文言文的傳說故事閱讀上,了解傳說故事的內容及其蘊涵的深刻含義。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對閱讀故事性較強文章比較感興趣。上學期七單元的兩則古文分別講的是“誠信”和“質疑”,本學期這兩則短文主題相近都是講“朋友”,這樣的主題可以加深孩子們對友誼的理解。在講授《郢人》這一節的時候,我適當做了拓展延伸,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兩個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誼,學生參與度較高。所以,對于《伯牙》這一篇非常富有民族情懷的文章,也應該把握情感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理解古代音樂背景,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激發其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音樂導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導入。學生聽完后,暢談感受——。
2、介紹俞伯牙與鐘子期。(故事形式)。
春秋時期,伯牙從小就酷熱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師傅帶他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
有一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p>
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聽了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p>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苯又职堰@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伯牙又為打柴人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碑斍俾曌兊们逍铝鲿硶r,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p>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寓言《伯牙善鼓琴》——看看伯牙如何善鼓琴,鐘子期如何善聽琴的。
3、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理解字詞句,熟練朗讀,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積累文言字詞,探究古文所蘊含的道理。
二、自學指導,合作探究。
(一)展示預習成果。
1、作者簡介。
(學生舉手談談作者及其作品,教師補充。)。
(ppt展示)列子,名列御寇,或稱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鄭州市人),終生致力于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列子的活動時期應該是約于戰國早中期間,與鄭繻公同時,晚于孔子而早于莊子.先后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書,均已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黃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都選自此書雋永味長,發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為“沖虛真人”。
(教師講述列御寇的故事。)。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御寇,其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搏個好士之名,于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現在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并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后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御寇得以安然無恙。
2、檢查預習,糾正字音。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輒()窮其趣子之聽夫()志。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學生朗讀課文:全班齊讀、舉手朗讀。
(三)疏通文意,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文章內容。
(逐句疏通,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義,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競相解答,教師幫助(視情況提問重點詞句,并板書重點詞句),學生在書上或導學案上作好記錄,以便積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怎么敘述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的?
2、這篇古文蘊含的道理是什么?
請結合文意,談談你對“知音”的理解。
三、小組匯報,教師點撥。
1、伯牙把自己的情懷寄托于琴音,琴技爐火純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無論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道出伯牙的心意。
2、知音難得,知己難求。
3、(1)“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被颉扒孔?,鐘子期輒窮其趣?!?/p>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四、鞏固練習,自主檢測。
1、做“導學案”之“練習鞏固”題。(做完后,學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說原因,要規范完整。)。
五、拓展延伸。
(一)讀《伯牙絕弦》的有關文字,思考問題:
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節選)。
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ㄟ@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滿天下的伯牙,居然從此絕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見著這絕弦,再對子期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學生舉手演讀所作)。
明確: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雅精妙。
(二)展示兩人千古傳誦的詩篇: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六、課堂小結。
1、《高山流水》的原曲據說已經失傳,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即課堂開始時所播放的音樂。(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則古文。
2、高山流水,琴臺知音。這則發生在一位音樂家和一位樵夫之間的故事,浪漫而詩意。我們無須去驗證這則傳說的真實性,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感受到我們民族的精神、心靈與情懷。
七、布置作業將這則故事改寫成一則300字左右的白話故事。
八、板書設計。
《列子》一則。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寓意。
俞伯牙。
知音難得,知己難求。
鐘子期。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ziwojieshao/11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