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教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教師整理和明確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育理念。想了解教師心得體會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嗎?不妨看看以下這篇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幼小銜接成為了家長和教師關注的熱點。幼小銜接好,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幾點幼小銜接的心得和體會。
第一段:了解幼兒園課程特點和小學教學要求。
幼兒園的教育與小學有著很大的差別,幼兒園以“通過玩耍增長知識”為主旨,小學注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更注重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想要做好幼小銜接,首先需要了解雙方的差異,知道如何把幼兒園的玩耍與小學的學習有效結合起來。同時還需要了解小學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掌握學前準備和基礎知識,以便幫助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只有對兩者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才能有目的性、針對性地制定幼小銜接的方案和計劃。
第二段:為幼兒定制個性化學習計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需要,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應該給予孩子個性化的培養計劃。針對幼兒園時的學習成果和小學的教學要求,制定科學、系統和符合孩子特點的任務表和學習計劃。這樣可以為孩子提供有針對性、具體有效的教育方案,使他們在逐步適應小學學習中能夠順利過渡。
第三段:建立家校溝通機制。
幼小銜接不是一時間完成的事情,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機制,讓家長和教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態和問題所在。及時反饋和溝通,共同探討問題和解決方案。這樣建立的交流機制不僅能讓孩子得到全方位的關注和照顧,也促進了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
第四段:加強幼兒自我管理能力。
小學注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幼兒園中也應該通過幫助孩子養成自控、自省和自我調節的能力。教育孩子要從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并且引導孩子建立自我控制意識。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安排活動,讓他們能夠適應小學生涯的學習與生活。
第五段:合理利用課余時間。
小學與幼兒園的時間和任務有很大的不同,為了順利完成幼小銜接,需要在課余時間給孩子提供適宜的培養內容??梢詾楹⒆影才乓恍┯幸饬x、寓教于樂的活動,有助于開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和興趣愛好。比如運動會、音樂會、故事會等,能夠激發孩子的興趣愛好,也能夠在孩子的休閑時間提供豐富的知識。
總結。
幼小銜接涉及到很多方面,它不僅影響了幼兒的成長和小學的學習,同時也關乎著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要求和體系,積極提出創新化、應變性的教育措施,加強家校溝通機制,因材施教,讓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展現他們最大的潛力和能量。
幼小銜接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它關乎孩子們的適應能力、學習興趣以及未來的學習成績。而幼小銜接的過程中,老師的角色不容忽視。下面是我對于幼小銜接這一過程中老師的體會和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首先,老師應該有耐心和愛心。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環境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從注重自主探索到注重紀律和聽從指令,孩子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而這個過程中,老師的耐心和愛心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應當耐心地解答孩子們的問題,引導他們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同時,老師的愛心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在學校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更加愿意去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其次,老師應該重視個體差異。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都有所不同。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老師要重視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他們可以通過個案教學的方式去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和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同時,老師可以鼓勵孩子們互相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他們在學習中相互幫助和交流。
再次,老師應該多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幼小銜接是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階段,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在這個階段可能會有所不同。除了考核學生的學習成績外,老師還應該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這樣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
另外,老師應該注重家校合作。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者和支持者。因此,老師要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共同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在學校的教育方案制定和實施中,老師可以積極與家長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及家長的期望和需求。同時,老師還可以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交流,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并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
最后,老師應該鼓勵和支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幼小銜接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老師應該積極鼓勵和支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的發展。他們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度和發展空間,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幼小銜接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對于孩子的學習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老師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應該有耐心和愛心,重視個體差異,多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注重家校合作,并鼓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的發展。通過老師的努力和支持,每個孩子都能夠順利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實現個人的學習目標和發展。
。
被通知去聽了一場關于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講座,報著嘗試的態度去聽,卻有了受益匪淺的感悟。教養孩子是一門學問,陪伴孩子更是一種修煉。成長,是雙向的!
記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我激動地整夜無眠。第一次看她邁入幼兒園大門,我已在遠處泣不成聲。還記得當初的落寞,還記得當時的承諾。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覺得好性格好習慣的培養要比成績單上的數字重要的多,雖然這與傳統觀念有些背道而馳,但是幼兒園期間我對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嘗試過就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雖然我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但是經過幾年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回報”給我的卻是太多的驚喜和意外。
而今,即將進入小學,我的觀念有了稍微的改變。從之前性格的培養,到了現在自律的加強。我是一個自律性比較差的媽媽,一直以來都是隨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鍛煉孩子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約束著自己。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指導。
關于困難:
講座中,老師提到幼小銜接過程中要注意三個適應:身體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丶液蟮谝患戮妥隽艘环萁诘淖飨r間表,令我萬萬沒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認真的貼到門上,非常認真的執行。這一點,令我感到萬分慚愧。社會適應能力我沒有太多的擔心,但是細節方面還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養孩子理財的經歷,卻因忙碌而夭折。講座結束后,又做了詳細的計劃并實施。彌補之前的不足,應該以堅持為前提。學習適應是我比較擔心的問題,前輩媽媽們都反應說現在小學作業都比較多,現在孩子偶爾寫字多了也會嚷著手疼。之前以為是為了逃避書寫,后來查閱相關資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協調力量與手指協調力量沒有得到平衡發展,孩子寫字多了是會容易感覺手腕痛手指酸。這種酸痛就是手部肌肉群與手臂肌肉群負荷過大造成的。從幼兒園沒有作業過渡到小學的多門學科,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于成長:
講座中,老師用“修煉”詮釋了這個版塊,這讓我不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里面列舉了種種問題爸媽。之前看過之后特地拿出這本書和朋友們一起探討,對號入座,幾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或許也是現在家長都存在的一個通病。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學會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堅守與信任的心來看待孩子,讓節奏慢下來,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節奏,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的飛翔,教與養,我們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即將進入到幼兒園的大班,為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做最后的準備。孩子們能否順利的適應小學生活,科學的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小學生活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老師、小朋友以及不同的課堂要求和學習方法,會讓幼兒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容易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應該配合老師,在入學之前要有意識地向孩子介紹小學里的學習、生活情況。如學校有哪些課程,上幾節課,學校的作息制度、如何和老師同學相處等。還需要讓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適當的減少孩子的游戲和活動時間。這樣,讓孩子對小學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之余,也能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知識技能上逐步過渡,為成為一名小學生做準備。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要從小事做起,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不與小伙伴爭搶玩具等??此坪苄〉氖?,卻有利于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快速地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和同學和諧相處。
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逐漸培養幼兒講故事、復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游戲,如裝拆積木、樂高、下棋、做手工、畫畫等。培養孩子靜下來、坐下來,有利于孩子入學后的學習生活。
進入小學后,孩子需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和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要教會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吃飯、整理玩具、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教具等。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在升入小學后能快速適應集體生活。
做好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的工作,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既愿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同時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有效而科學地幫助他們平穩順利地進行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關于“幼小銜接”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在幼小銜接中做好哪些準備呢?幼小銜接工作并不只是開始干大班下學期,它是貫穿于整個幼兒園生活,這些好習慣應該是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幫助孩子養成的。老師和家長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一些鍛煉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們慢慢自己去適應,給他們信心。其實幼兒從進幼兒園的第一天起,老師們就在做了,只是大班的時候要求更高一些,更接近小學一些。
在“幼小銜接”中的學習準備中,我們不得不提“任務意識”。幼兒的“任務意識”是指幼兒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制定工作或任務的意識或傾向性。一定的任務意識,可以讓幼兒漸漸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形成初步的學習意識與責任意識,為適應日后小學生活奠定基礎。
陳鶴琴老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兒童習慣樣的不好,終生受其害!”在日常生活我們在幼兒園會注重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通過“大帶小”、“小小氣象員”、“小小營養師”“小小值日生”、“小任務記錄”、“日記分享”等活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如:整理皮球桶、分類餐具、照顧動植物、穿水壺帶……鼓勵幼兒學會承擔責任,完成任務,做好力所能及的事,養成良好的任務意識。
在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任務意識的發展也無處不在。如:游戲前的材料準備;游戲中的協商分工、任務分配;游戲后的收拾整理、交流分享等。在這些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活動過程中,幼兒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計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完成任務的信心。
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與幼兒園的密切配合。在任務意識中,我們要引導家長和我們一起攜手共進。家長可引導孩子選擇難度適宜的家務,作為孩子的專屬長期小任務,如:給植物澆水、飯后收碗筷等。在日常生活中用口頭指令給孩子布置小任務??梢允寝D述家長的要求,也可以是讓孩子直接完成。和孩子一起商量并制定每日計劃,鼓勵、支持幼兒獨立完成任務并記錄。
幼兒任務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一個持久的過程。要從幼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入手,以幼兒喜歡并能欣然接受的方式進行培養,使他們能在教師、家長的引導下形成良好的任務意識與能力,輕松、自然地過渡到小學生活。
幼小銜接,讓我們攜手一起行動!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家兒子進入小學校園已經一個月了,認真傾聽了高老師聲情并茂的講座,了解到上小學的孩子有著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出現抗拒心理,出現的“厭學”情緒。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顯得尤為重要,那么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學習的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理性的給孩子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的承受學習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的體會學習的快樂。
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所以對于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就顯得由為重要,但是身為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因為現在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還處于一個懵懂期,被動的認為家長在做的就不會錯,家長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現在流行的“葛優躺”是最好不要出現,應該是把我們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馬上處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放學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寫作業,而不是有樣學樣的“葛優躺”了;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堅持做完。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后書包收拾好才能去看電視和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么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適當的讓孩子做點家務,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于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不能幫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會幫倒忙,但是沒關系,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并不需要結果。
人是群居動物,有人比喻成豪豬,冬天為了取暖,他們必須離得近一些,但是因為距離太近,它們的刺又會刺痛對方,因此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說人際關系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際能力去維系。對于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我給與孩子的就是幾句話:謙虛、不驕不躁,去發現他人比你優秀的地方,心懷感恩之心。
說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如是說來增強家長的知識面。當今社會電子產品以及電子設備太多,不讓孩子接觸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讓孩子去接觸電子設備,引導孩子在網絡上去接觸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以及游戲軟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戲軟件是“悟空識字”,動畫類的:“福鼠三十六計、哈利學前班、唐詩三百首”,這些東西需要家長陪伴著孩子去看,家長自己必須知道里面所講的內容,并能在孩子產生疑問的時候,能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對于孩子的閱讀能力,我并不贊成讓孩子睡前看書,因為看書是一種有意識活動,睡前大腦應該適當放松。孩子接觸事物比較少看完書大腦會處于高度的思考狀態,不利于睡眠。我一般會在睡前讓孩子聽聽比較舒緩的古琴曲,讓孩子早點休息,睡足10個小時。早上起床,我會讓孩子朗誦課文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既讓孩子增強了閱讀能力還鍛煉了孩子的朗誦能力。
總之,老師和家長互相協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缺少自主學習能力,老師給我們一個方向,家長要順著老師所給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學習到的知識。、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愿意上學,喜歡上學,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當一名教師容易,但是要當一名好幼兒教師卻是不易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幾點心得體會: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社會屬性,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統一,這就是新的教育觀。創新教師教育觀的基本內涵包括: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教育觀,構成以培養學生潛力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新教育觀;改變嚴守紀律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營造主動探索、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鼓勵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敢于打破常規,激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欲望;尊重學生個性,善于發現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潛能;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以寬容、保護、用心的態度對待學生;注重實踐,打破封閉式教學。傳統教育中之所以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教師思想上重知識輕實踐造成的。一個大學物理教師不會修簡單的收音機就是一例。要把教學活動延伸到相關聯的現實生活中去,改變封閉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親身感受具體而豐富的客觀世界,從而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
(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管理包括兩方面。
一是班級的整體管理。
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
(3)有豐富的情感。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贊賞以及在與學生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用心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為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實現幼小銜接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關注的話題,因為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今天要分享的是我的一些心得和體會以及總結。
幼小銜接小學,最大的難點在于孩子們的年齡發展還不成熟,適應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比較欠缺。再加上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和背景,難免會存在學習能力、情感困擾等問題。因此,幼小銜接小學,涉及到了教師和家長、學校和社會多方面的關系。
首先,家長和學校之間的密切合作對解決幼小銜接小學的難點非常重要。家庭作業、家長會和家長介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將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孩子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此外,學??梢园才艑I的教育課程,如入學前夕的幫扶課程,以及建立展示平臺等,讓家長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實踐。
第四段:教師教學策略的調整。
幼小銜接小學,教師的角色不止是教育的傳遞者,也需要充當指導者和輔助者。教師應該考慮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個人背景,采用更多的互動和啟發性教育,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支持和理解他們在學習和成長中所面臨的困難。
第五段:總結。
幼小銜接小學,確實是一個比較難的過程。但只要學校、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就能夠解決這個難題。學生的幼兒園經歷和小學學習過程都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關注。通過合作、相互支持和齊心協力,我們就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搭建更加穩固的基礎。
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幼小銜接成為了每個家庭都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學校和老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默默奉獻的老師們,他們為孩子們的順利過渡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文將從我的親身經歷出發,總結我對幼小銜接過程中老師的體會和感悟。
首先,老師在幼小銜接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我孩子由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過程中,我非常感激那些耐心細致的老師。他們不僅充分了解孩子的個性和興趣,還密切跟蹤他的學習進展。在幼兒園里,老師們注重培養孩子的基本技能和社交能力,而在小學階段,老師們則致力于提高孩子的學業能力和學習習慣。老師們通過與孩子們的密切互動,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贊美和感謝那些默默奉獻的老師們,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我們的孩子才能順利過渡。
其次,我們要感謝老師的關注和鼓勵。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孩子們常常會面臨一系列的困惑和挫折。而在這個時候,老師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鼓勵孩子們克服困難,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和信心。老師們關注每個孩子,鼓勵他們樹立目標,并通過引導和指導幫助他們實現這些目標。他們通過定期的個別輔導和班級教學,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得到適當的關注和幫助。這種關注和鼓勵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愛和支持,充滿了動力和信心,迅速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
再次,老師們在幼小銜接中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合作和積極參與精神。在幼兒園,孩子們更多的是獨立玩耍和自由探索,而在小學里,他們需要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和合作。老師們通過團隊項目和集體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積極參與精神。他們鼓勵孩子們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并在合作中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逐漸掌握了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習慣。
最后,老師們幫助孩子們適應學校的新要求和規則。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意味著孩子們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節奏和要求。老師們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們遵守學校的規則和紀律。他們與孩子們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并幫助他們合理安排時間和任務,培養自律能力。同時,老師們還引導孩子們逐漸適應考試和評價制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幼小銜接是一個復雜而關鍵的過程,老師們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注重了解和關注每個孩子的個性和興趣,通過鼓勵和引導幫助孩子們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習慣。他們注重團隊合作和積極參與,幫助孩子們逐漸掌握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形成良好的合作習慣。而且,老師們還幫助孩子們適應學校的新要求和規則,培養他們自律能力和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感激和贊美那些默默奉獻的老師們,他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___區___學校作為一所集幼兒園和小學于一體的學校,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過渡工作,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不僅使學生和家長受益,也使___學校成為了濰坊市幼小銜接試點園(校)。
作為濰坊市幼小銜接試點園(校),合校更感到肩上責任之重大,從領導班子到基層教師深入探討、積極研究,進一步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幼兒園——寓教于樂學本領。
體育運動強體魄。
溫室里的花朵,難經風吹雨打,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適量的的戶外體育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幼兒的興趣,巧妙的將跑、鉆、爬、攀、滑、翻、滾、蕩等功能性動作融于游戲之中,賽龍舟、毛毛蟲、鉆套圈……為幼兒量身定做的各種戶外體育活動不僅強健了他們的體魄,更鍛煉了他們的心理素質,為后期適應小學生活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
黏土塑型煉思維。
粘土作為三維空間藝術,最能激發兒童的形象思維。從小班動手搓一些簡單的形狀到中班、大班復雜的捏、揉、按、壓等,黏土在孩子們的手中變化出各種形狀,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發展。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過程,孩子的手指進行了大量的運動,提升了手指的力量、靈活性和協調度,不知不覺中讓大腦得到充分鍛煉,越玩越聰明。
傳統文化潤心田。
小學——科學過渡促提升。
巧手疊衣會自理。
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收納、整理技巧,進入小學階段,就得將他們之前所學的技能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上,做到真正的自理了。
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讓滿教室亂放的衣服歸于整齊,基于此,疊衣服比賽開始了,老師先示范如何正確疊放衣服,然后請學生自己練習,再分小組比賽,幾輪比試過后,學生學會了疊衣服,也知道了要保持教室整潔,將疊放好的衣服放到指定位置。
集中注意玩迷宮。
剛步入一年級,孩子并不能完全適應課堂教學,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針對這一特點,數學老師將迷宮游戲引入課堂,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和學生一起了解迷宮,讓彎彎曲曲的通道、富有挑戰的情景性任務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滿足他們好玩好探究的心理需要。在之后的教學中,又巧妙地將數學學習融入迷宮游戲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鍛煉專注力。
勇敢表達我最棒。
從幼兒園到小學,面對新的學習環境,敢于表達、學會表達、非常重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從簡單的自我介紹開始。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解說自己的繪畫作品、展示自己的唱跳才藝……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語言、簡單的作品、夸張的動作展示了最棒的自己。簡單的自我介紹,讓學生敢于開口表達,也增進了他們之間的了解。
悄悄話兒認真聽。
活潑好動的孩童階段,坐不住,閑不著;家中說一不二的小太陽,別人的話語聽不見??墒?,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應該學會傾聽了。怎么辦呢?將全班分組,各組從頭開始,依次傳話,傳到最后變成了什么?簡簡單單的傳話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自覺地意識到和別人說話要說清楚,聽別人講話要認真聽。不需要說教、更沒有指責,有趣的傳話游戲幫助學生學會傾聽。
教學之路,任重道遠,幼小銜接,責任重大,___區___學校全體教師將繼續以專業知識為指引,以細致耐心為態度,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為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有幸參加了學校的幼小銜接的家長會,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收獲很多,不僅加深了對學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認同,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受益非淺。幼兒園和小學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孩子們究竟會不會適應未來的生活,是我們家長們行動的時刻了。從心理疏導、習慣培養、知識與物質儲備,都應該著手努力了,為的是讓孩子能很好地過度好幼小銜接這一段日子。從現在開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種種計劃,陪伴兒子,和他一起成長,希望順利完成過渡。各班老師既向家長匯報了孩子們近階段的進步和不足,同時也提出了本學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注意事項,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礎上實現家園共育。此次幼小銜接家長會,為家長提供了專業的建議與指導,促使家長在教育理念、引導方式等方面與幼兒園、小學達成一致,攜手共進!
大班的這學期是小朋友們告別幼兒時代邁向小學的最后時期,也是關鍵的調整時期,本次邀請了常青第一小學的優秀教師李萍,當他在臺上深入淺出、專業、真誠的交流下,家長們靜靜的聽,專心的記筆記,會議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的學習、成長的樂園,更是家長們學習、收獲的家園。
過李老師的詳細講解,從各個角度、全面地講解了幼小銜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學習問題,應對的方法,家長們對待孩子學習的心態,孩子們的上小學后的情況等等,李老師通過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歷,傳授了非常的實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讓我們感觸頗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兒階段家長們更多的是把精力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長,保證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給了學校和家里的長輩們,很少有針對性對孩子在學習習慣、思維、禮儀等方面的培養,而到了小學階段,李老師提到“這個是我們生活知識學習的階段”,在這里不僅需要學習數學、語文、禮儀、天文、地理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因為有了這些知識才能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長們對于小學階段來說家長們應該是家庭教師的角色更多一些,不僅需要對孩子們學習習慣、思維習慣、搞挫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護能力方面培養,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孩子們學習的信心,教給他學習的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經過去年家長會后,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已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進行了幼小銜接的學習、鍛煉以及提高,讓孩子和家長們充分的得到了學習和調整(桐桐現在做到了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業),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我們會努力的培養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數學、識字方面,當然首要一點是興趣,做到不強迫學習,相信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會順利的渡過這個難忘而又充實的大班生活,讓孩子們可以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長,謝謝!
聽了于老師關于幼小銜接講座后。我把聽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舉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對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長有幫助。
幼小銜接培養習慣是關鍵。蒙臺梭利教育有這樣一個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發式特征。只要我們通過合理、正確的教學方式,就可以為孩子儲蓄大量的、進一步爆發的、快速成長的、具備更久遠競爭力的基礎。
一、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要為孩子構建和諧的環境,做孩子的表率。還有一點是督促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只有鍛煉好身體,才有進行文化學習的資本。
小學教育屬于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讓每個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公益性事業,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二、小學與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學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中。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將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
三、小學與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有什么不同?
小學課程以學科為主,設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部分。國家課程包括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科學、品生(品社)、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含勞動)等學科。山東省地方課程包括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和人生規劃四部分內容。另外,學??筛鶕嶋H,開發校本課程,如:棋類、器樂類、書畫類、戲曲類等。
幼兒園的課程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四、小學與幼兒園的師資配備有什么不同?
小學每班有1名班主任,全面負責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每門學科有1位教師任教。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教師和1名保育員或3名教師。教師全面負責班級各項工作。保育員在教師指導下,主要負責照料和管理幼兒的生活。
五、小學生應具備哪些獨立生活能力?
當幼兒進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后,應該具備以下獨立生活能力:
1.知道并記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電話,知道學校的校名、班名,認識從。
家到學校的路線。
2.能認清自己的東西,每天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會自己削鉛筆。
3.會做掃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勞動,學習做值日生。
4.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會尋求別人的幫助,并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要求。
六、小學生應具備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剛入學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其盡快適應小學生活,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其終生受益。
小學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學習習慣:傾聽和提問的習慣、表達和發言的習慣、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遵紀和守時的習慣、合作和分享的習慣等。
七、為什么要重視小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
正確的書寫姿勢不僅是寫好字的基礎,也是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需要。因為錯誤的寫字姿勢會影響學生的視力,造成脊椎彎曲,不正確的握筆方式會影響寫字的質量和速度。因此,小學生必須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在教師的指導和家長配合下,通過長期練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八、小學的作息時間是怎么安排的?
小學的作息時間是以課為單位來安排的,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6小時,早上到校時間不早于7:30,上課時間不早于8:00。下午4點左右離校。學校每天為學生安排7節課,一般每節課35分鐘,每節課后有10-15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
九、小學生課間應做好哪些事情?
下課鈴響后,首先要準備好下節課需要的書本,然后再離開座位,有秩序地喝水、入廁?;氐浇淌?,同學之間可以做做拍手游戲、說說悄悄話、望望遠處等。上午、下午第二節課后要做眼睛保健操。
十、小學生在課間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小學生課間應注意以下安全事項:
1.課間通過過道和樓梯間時,一律靠右走,不擁擠,不追逐打鬧,避免撞傷、摔傷或擁擠踩踏事故發生。
2.課間活動時,不和同學做危險游戲,不玩危險物品和玩具,避免傷害到自己或他人。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下節課精力旺盛。
3.入廁時不要慌張、擁擠,防止地滑摔傷和發生擁擠踩踏事故。
4.課間同學之間發生糾紛,要報告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及時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后果。
5.課間休息時,嚴禁學生私自外出,如果是看病打針等特殊情況,必須經班主任老師同意,家長來接方可出校。
6.正確使用體育設施,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不要在秋千、雙杠、爬梯等設施上做危險動作,避免摔傷。
7.在學校進行校舍設備維修期間,不要到施工區域內玩耍。
十一、小學如何組織學生放學離校?
放學時,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在班級門口站好隊,在教師帶領下有秩序地離校,學生走到家長止步線處,方可跟隨家長回家。如有家長未能按時來接學生,教師應將學生帶回班級耐心等候,并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
十二、小學一年級布置家庭作業嗎?
根據濟南市教育局的有關規定,為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學生的家庭作業以聽、讀為主,更多地關注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學期,中班的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從幼兒園到小學肯定會經歷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因此為了讓孩子更快的適應,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小學模擬課堂”教育內容。本學期就要結束,現將幼小銜接工作總結如下:
1、調整活動時間,由原來的30分鐘/節,延長至35分鐘/節,最后一個月延長至40分鐘/節。讓幼兒在上課時間上有個過渡,避免步入小學以后感覺一節課太長,坐不住現象。通過一學期的練習,大一班80%的幼兒能安靜的上課,20%的幼兒上課精力不集中,坐不住,愛做小動作。大二班85%的幼兒基本能集中上課,15%的幼兒做小動作,精力不集中。
2、由原來的每天2節教育課,增加至每天3節教育課。每日第三節教育課主要進行幼小銜接的課程。
3、每天下午利用離園時間,適當給幼兒布置一點小任務,讓幼兒學習整理書包。讓幼兒養成任務意識,并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4、通過五分鐘傾聽訓練,鍛煉幼兒的注意力及認真傾聽的習慣。
5、通過握筆操培養幼兒正確的握筆姿勢,為幼兒步入小學做好準備。
6、利用自主管理活動,晨檢管理員、午睡監督員、衛生檢查員等鍛煉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每個崗位每個幼兒輪流一遍,培養了幼兒同伴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和規則意識。
7、每天安排一至兩次眼保健操,讓幼兒學會保護眼睛。
8、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在步入小學前應做哪些準備,并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做好有效銜接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1、幼兒的習慣較差,注意力不集中,一邊做事情一邊講話,紀律意識差。
2、部分幼兒的握筆姿勢有欠缺,往往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很好,慢慢的就變了樣,握筆姿勢沒有養成習慣。
3、安全意識差,大部分幼兒不清楚什么樣的事情是有危險的,不懂得保護自己。
4、少數幼兒的任務意識差,教師在每日下午布置任務后,往往完不成,就讓家長代替到幼兒園告訴老師,缺乏任務意識。
5、40分鐘的上課時間,必須在老師的多次組織下進行,幼兒自己很難控制自己,易分神,愛做小動作。
6、不懂得愛護、保護自己的書本,會自己弄丟或弄壞。
7、自理能力差,出現問題沒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到老師那告狀,請老師幫忙。
8、課間少數幼兒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或活動,而是到處打鬧,沒有安全意識。
9、合作能力差,會出現爭執。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教師在培養幼兒的自主管理時,不能放手交給幼兒,而是教師做主導,幼兒為輔,因此沒能很好的鍛煉幼兒。
2、幼兒的握筆姿勢掌握差,教師只是在做握筆操的時候,隨時指導幼兒的姿勢,而在幼兒運用筆的時候,往往缺乏指導。部分幼兒在家家長經常讓幼兒寫字,而不注意握筆姿勢,幼兒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很難更改。
3、缺乏紀律的培養,老師往往在幼兒出現問題后,告訴幼兒應怎樣做,而沒有在之情就強調好紀律,予以適當的獎勵或懲罰。沒有養成很好的紀律意識。
4、教師上課缺乏一定的技巧。
5、安全教育質量差,老師一般只告訴幼兒應怎樣做,幼兒沒有真實的體會,沒有很好的安全意識。
6、老師代替幼兒太多,沒有給幼兒提供過多的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
活動目標:
1、在聽聽、看看、講講的過程中,梳理交流有關上小學擔心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初步積累有關上小學的經驗,激發幼兒向往上小學的積極情感。
活動重點:
分享梳理上小學擔心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難點:
能按要求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分享解決“擔心”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上幼兒園擔心的事”調查表。
材料準備:課件、課桌椅、四本書、黑板兩塊等。
活動過程:
一、意圖:模擬小學課堂,按座位表找位子,激發幼兒上小學的興趣。
(指導策略:創設小學生課堂的環境,課桌椅、講臺等,引導孩子按老師出示的座位表入座。)。
關鍵提問:
1、師:看看今天我們上課擺放的桌椅和我們平時教室里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2、在《童年》音樂聲中幼兒按座位表入座。
3、坐在小學的課堂里感覺怎么樣?
(意圖:教師可通過追問、動作提示的方法讓幼兒盡可能說出將要做小學生的感受,例如做一名小學生讓我感覺很自豪。)。
4、小結:小學真是我們向往的地方,做一個小學生讓你們覺得很自豪。
5、過渡語:豆豆和莉莉也將成為一名小學生,她們對上小學也有一些擔心的問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意圖:交流自己關于上小學的擔心,梳理問題。
(指導策略:以情景引出話題,通過調查表交流、卡片提煉的方式梳理關于上小學擔心的問題)。
1、情境創設:豆豆莉莉的談話?!翱焐弦荒昙?,豆豆和莉莉在擔心一件什么事?”
2、出示調查表,幼兒交流?!吧闲W了,你們有什么擔心的事嗎?”
3、根據幼兒的交流進行梳理。
(1)有關生活上的擔心:例如擔心遲到、到哪喝水小便等。
(2)有關交往上的擔心:例如怎樣交新朋友等。
(3)有關學習上的擔心:例如作業太多、題目太難等。
(4)有關對老師的擔心:例如小學老師兇嗎?會罰站嗎?等。
(意圖:教師在幼兒交流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梳理出四大擔心的問題,對幼兒相關經驗進行整理,為接下來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服務)。
4、幼兒將自己調查的內容按四個類別(學習、交往、生活、老師)分類展示。
5、過渡:今天老師就為你們準備了四本書,書里就藏著解決擔心問題的方法,請你們去找一找。
三、意圖:小組合作,尋找并交流消除擔心的方法。
(指導策略:幼兒合作閱讀尋找解決擔心問題的方法,通過敘述、分析圖示、小小辯論、問答游戲分享探索來的好方法,激發幼兒多元表達。)。
1、分組合作在書本中找辦法。
提出要求:請你們四人一組,每組選擇一本書看看猜猜講講有哪些好辦法?
2、交流本組在書中找到的方法。
(1)(書本一):分享解決有關生活上的擔心的方法。
提問:在生活上很多小朋友擔心上學遲到,你找到了什么好辦法讓自己不遲到?
(指導策略:展示大書、幼兒敘述,例如:圖片。
幼:按時入睡,早睡早起上學就不會遲到了。)。
小結:少看電視、整理好書包、早睡早起才不會遲到。
(2)(書本二):分享解決有關交往上的擔心的方法。
提問:有什么好辦法和新同學很快的成為朋友?
(指導策略: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幼兒猜對后教師點出示正確答案。
例如:幼:說說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很快成為好朋友。教師就點擊出示:說說彼此的愛好。)。
小結:知道對方的名字,微笑的打招呼,夸夸別人,說說彼此的愛好、互相幫助都是交朋友的好方法。
(3)(書本三):分享解決對小學老師擔心的問題。
(指導策略:辯論的方式交流——小學的老師“兇”嗎?兩組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再通過書本的介紹讓幼兒認識小學老師。)。
小結:小學老師會像幼兒園老師一樣關心你、愛護你、教你學本領。
(4)(書本四):分享解決有關學習上的擔心的方法。
(指導策略: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介紹怎樣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例如:幼1:請問:作業不會做怎么辦?
幼2:我來告訴你,作業不會做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
幼3:我來告訴你,作業不會做上課要認真聽講。
小結:當你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自己努力,同學老師都會幫助你。
3、邊播放課件教師邊用散文詩的形式小結:
我們即將離開幼兒園做一名一年級小學生,
或許我們對上小學有那么一點點擔心,
有的是學習上的,有的是生活上的,有的是交往上的,有的是面對新老師方面的。
沒關系,當你遇到擔心和害怕時要勇敢地面對。
想想我們今天找到的好辦法,相信你一定會克服困難,開開心心的踏入小學校門,成為一名驕傲的小學生。
(意圖:通過散文詩的總結一是幫助幼兒再次梳理了擔心問題和解決擔心的經驗,二是激發了幼兒勇于面對困難向往上小學的積極情感。)。
4、下課鈴聲響起:課間十分鐘開始了,再見。
在幼小銜接這方面,我認為家長的陪伴也尤為重要,家長在陪伴中給予孩子的關愛,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并在親子準備中更快適應。
我還認識到,幼小銜接和生活是離不開的`,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最主要的活動形式,在幼兒成長中有著重要的發展價值,因此,我們可以生活中開發各種小游戲,增加幼兒學習的趣味性,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各種能力的提升。如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表演童話故事,一起做思維小游戲等等,都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庇仔°暯泳褪侵赣捎變簣@進入到小學低年級在教育中的連接。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銜接存在的意義。
1.教育的性質、內容不同。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并重非義務教育機構。幼兒以游戲為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制度。而小學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氛圍嚴肅。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而小學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為規范帶有強制性。
3.環境設置不同。
幼兒園環境的設置生動活潑,色彩亮麗,有許多的活動區域,在其中有豐富的活動玩具和材料供幼兒動手操作擺弄。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游戲及同伴進行交往。小學的教室的環境布置相對嚴肅,成套的課桌椅排列固定。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
4.師生關系不同。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個別接觸的機會多,時間長,涉及面廣。師幼關系融洽和諧。幼兒的安全感和被愛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小學師生接觸局限在課堂之內,個別接觸少,涉及面較小。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成人對小學生的要求相對嚴格具體,期望值高,這給兒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
6.教學知識結構不同。
幼兒園學習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以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等為主。小學的教育內容是系統的學科知識,是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時,小學生活對幼兒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兒童初入學時由于幼小銜接不當經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會適應方面,及情緒方面的不良適應表現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降低,不會和諧交往,厭學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并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它既有利于兒童入學前后的學習和發展,也為以后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我縣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嚴重很多幼兒園,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兒園和鄉村幼兒園把入學準備片面的理解為認字,做數學題,并以此作為評價幼兒園教育的指標。像小學生一樣寫作業、背誦課文。由于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這不但不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極大的挫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這不僅影響幼兒上小學,甚至影響他們今后對學習的不良情緒。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應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傾向比較嚴重。近年來,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為重視。這些幼兒園教育中有時忽視了兒童傾聽、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提高,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規矩和課堂常規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也將影響日后兒童的有效學習。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但小學卻無動于衷,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有的小學甚至給幼兒入學設置各種臺階,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幼小銜接既不是幼兒園小學化,也不是小學幼兒園化,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銜接工作是一場持久戰。其實,銜接工作在幼兒一入園就開始了,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小學和今后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而在大班,是要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殊準備,如通過游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數幼兒園在兒童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這些做法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兒童3、4歲剛入園時就加以逐步的培養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等和正確的姿勢、良好的習慣等。如果在最后時期才進行強化訓練,急于求成,會使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驟然加大,難以適應,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還使兒童對小學和未來的學習產生畏懼情緒。幼小銜接是長期的工作。
5.入學準備的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兒園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學教學方式上課,改變一下課桌的擺放形式,延長課時,或帶幼兒去參觀小學,請小學生回園介紹學習生活等。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這些對解決幼小銜接問題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三、針對問題,明確思路。
1.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明確銜接任務兒童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學前兒童和小學生確有不同階段的特點,但是一個孩子決不可能在跨入小學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兒的特點。為適應兒童在此時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幼兒園要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小學生活,而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展。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不依賴他人的獨立創新意識、主動積極的求知欲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等。
2.依據銜接工作的規律,突出銜接原則。
(1)雙向性原則。
雙向性是指小學和幼兒園相互銜接,園領導和老師要設法與小學溝通,既要保持幼兒園的獨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與小學保持連續性,為兒童一生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是指銜接的內容要包括體、智、德、美各個方面。入學準備是全面素質的準備,包括身體、學習和社會性適應等方面。教師和家長最關心的是兒童的學習,最苦惱的是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能力,而兒童的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性能力對學習又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小銜接應是全面的銜接。
(3)漸進性原則。
漸進性是指從幼兒入園之初就開始逐步做銜接工作。兒童某方面的能力和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將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分解成不同層次、水平的教育目標,劃分到不同階段的教育中去完成。銜接工作應該兒童一入園就開始,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入小學和今后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在學前的最后一年,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殊準備,如通過游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線格等。
3.從實際出發,找準銜接點。
由于兒童所處的區域不同(如縣城和農村),所受學前教育時間長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學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學前三年教育),因此他們入學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須依據上述條件來確定銜接的重點,以點帶面,推動銜接工作的全面發展。要把提高兒童的適應能力做為銜接的焦點。應從發展和提高兒童自身的內部適應能力入手,解決銜接問題。在課程設置、教材配置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上要注意以提高兒童心理素質為目的,要加強對兒童的主動性、學習動機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減少或縮小兒童不適應的過程,使之較順利地過渡到小學生活。
4.考慮外界困素對銜接的影響,重視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并不只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根據思路,調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學前班進行了“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為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的做法是: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為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么,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周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干”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游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后能否適應小學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小學后,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采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說”,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征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游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愿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你們能抽時間來和我們共同探導幼小銜接這個話題。
大家都知道: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小學生活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拿孩子離開家庭走向幼兒園;離開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這幾個階段做對比的話,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幼小銜接”。因為它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謂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小學教育的開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有一個超前認識,提前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生活會出現哪些變化并估計這些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1、首先和大家談談關于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
進入小學,兒童所處的客觀環境、學習內容、作息時間、自理要求、師生關系等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許多方面都存在著斷節問題,所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家長首先必須要明確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1)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有豐富的物質環境,玩具琳瑯滿目;而小學教室只有課本、黑板、桌椅等教學設施,這對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場上的運動器械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享用機會也比較少,使剛入學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適應。
(2)生活內容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總是采用“以游戲為基礎活動”來進行。而小學學習則完全不同,因為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不論你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學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課、完成作業。課間休息和游戲時間很短,孩子面臨的是和4、5年級學生一樣的每天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的課堂學習。而且最后總是以考試來衡量孩子學習的成敗,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很大。
(4)教學方法的變化。小學正規的課堂教學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游戲、探索和發現、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方式有較大的區別,比如在散步的時候小朋友發現小草發芽了,于是我們便很隨機的帶孩子在幼兒園里觀察,尋找除了小草發芽了,還有哪些東西也發芽了呢柳樹發芽了、楊樹也發芽了,梧桐樹也發芽了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春天來到了。而小學以課堂教學和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堂大多時間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除了老師的講解,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這些都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5)行為規范的變化。通常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上廁所、說話、玩東西等。舉個例子:(大小便問題)孩子入小學后,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做到上課抱臂坐正、不東張西望、不隨便說話、發言要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等規定都納入學生一日行為規范中,孩子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孩子在幼兒園里許多自選活動的時間和權利將被服從統一要求所替代。
(6)家長和老師期望值的變化。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和老師主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營養、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兒園吃好,玩好,與同伴相處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學,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學習方面對孩子給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荚囈?5分以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橫向比較激烈了。
總而言之,為了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必須遵循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既要重視兒童智力的訓練與培養,又要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力求兒童入學前準備的全面性。
2、心理生理準備。
(1)激發幼兒上小學的興趣,為幼兒上小學做好心理準備。為了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進入小學,家長要使孩子內心產生想上小學當個小學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在路上見到許多小學生背著書包上學校,這時,您不妨對孩子說:“瞧,這些哥哥姐姐多神氣!”使孩子產生羨慕之情。在這方面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小學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瞧,你這么坐不住,將來上小學可要受罪,讓小學老師好好修理你!”這樣說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產生恐懼感,不利于入學的心理準備。
(2)調整好幼兒生活規律。首先是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俗話說“睡眠是天然的補藥”。良好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增強記憶力。一般來說,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中學生每天睡眠9小時。因此,小學生晚上8:30――9:00入睡才能做到早上6:30――7:00起床。睡眠充足才能使孩子上課頭腦清醒,精力充沛,集中注意力學習。其次要讓孩子心中有時間觀念。讓孩子養成準時睡覺,準時起床,按時上課,遵守作息時間。家長更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3)為幼兒準備家庭學習環境,營造良好學習氣氛。(獨立空間,分床)家長為幼兒特開辟一個獨立學習小空間,選擇自己喜愛的臺燈及其樸素實用的學具(書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術),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熱愛學習。
(4)學會自我保護。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活動空間相對來說比幼兒園要大得多,老師不可能一天到晚跟在他們后面。這樣孩子難免會與同學發生一些摩擦,口角或者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因此,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3、習慣養成過程。
習慣的養成一般要經歷3個階段:
(1)強制階段:即需要借助他人或外在力量的提醒、督促,甚至是逼迫才能完成既定的目標。
(2)認可階段:即逐步從心里接受自己所做的事并認為這些事是好的和有道理的。
(3)自覺階段:即把某種行為完全當成了自己的需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
4、習慣培養。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班教師已注重培養):自己收拾書包,孩子每次完成作業后,讓他自己削好鉛筆,放好本子,把書裝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家長代勞,孩子就會失去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提醒家長:家長不要包辦代替,忽視能力培養。(大班逐步開始布置一定的家庭作業)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超前培訓,開始幫助孩子包辦一切本應培養孩子來做的事情。幫助孩子穿衣、吃飯;幫助孩子收拾書包;幫助孩子完成老師留給的小任務等等。家長們這種包辦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們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缺乏做事的責任感和獨立意識,造成了入學。
(2)坐得端,行得正。孩子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階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影響到身體的正常發育。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坐時腰挺直,雙腳平放在地上。做到“三個一”(眼睛距離書本一尺;手握筆尖一寸;胸里桌子一拳)作業時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坐姿正確,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體直,頭正,肩平,腿平;執筆姿勢正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筆桿,其余三指托住,筆桿向后稍斜,靠在虎口處。
(4)文明禮貌的培養。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往往可以從行為上得到肯定。俗話說:三歲看老。幼時的教育對一個人的將來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禮儀教育是幼兒園一項重要的教育活動,從入園、離園,到與人交往,我們都要交給孩子們正確的、文明的做法,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名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5)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傾聽”游戲,看誰聽得最準確。讓幼兒明白別人說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同時,家長精心地為幼兒選購一些適合幼兒閱讀的書,培養幼兒熱愛閱讀,對看圖說話家長督促大班幼兒大膽大聲地用普通話進行表達,態度要自然、大放、有禮貌,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要告誡兒童學會傾聽,別人說話時,不能心不在焉,要專心致志地聽,了解對方說話的主要內容和意思;學會講普通話,聲音適度,口齒清楚,語速適中,使對方能聽懂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交談,態度要自然、大方、有禮貌。
5、能力培養。
(1)培養孩子的與人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交往是孩子社會適應性的重要內容,學會與伙伴交往,與老師交往是孩子入學前必須掌握的。當自己需要幫助時,是不是能大膽的向成人和伙伴提出請求;當自己不愉快不舒服時,是不是能及時的告訴別人;當別人需要幫助和安慰時,是不是能主動幫助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孩子進入小學后家長最為關心的。通過我園大班教師到小學調研的結果匯總來看,許多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后,在與人交往方面有明顯的不適應。在幼兒園時,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會經常問候自己,在自己遇到困難時老師也能及時發現,并給予幫助,伙伴們也會在游戲中有共同的話題。而進入小學后,孩子們往往發現小學的老師不再像幼兒園的“媽媽”那樣時時刻刻和自己在一起了,同學們也由于緊張的學習生活而交流變少了。因此,有的孩子就會不愿意說話,變得沉默起來了。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創造各種機會試著讓孩子與不同的人交往,如鄰居、親戚、服務人員、陌生人,特別是與孩子同齡的伙伴們。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培養孩子體諒別人,關心別人,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主動去幫助別人。(交往能力占85%)。
(2)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培養相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主要是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許多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寵愛,總是不習慣于自己為自己服務,玩具玩完隨手一放,書、筆、本等用品更是需要父母來幫助整理,等到需要時父母會將早就整理好的物品工整的擺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也很習慣于這樣,形成了對父母的依賴,當需要自己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物品時,他們不知道從何入手,會搞的一團亂。因此,家長在幼兒入學前必須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鞋襪,自己大小便,以及該如何整理玩具、圖書及各種學習用品,以便在需要時第一時間找到。這會為孩子入學后課間為自己整理學習用品、書籍等物品打下良好的基礎。建議家長們謹記:孩子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要幫助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克服困難,而不要代替他們克服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給予鼓舞,使其具有較強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此外,還要在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技術上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孩子掌握克服困難的技巧,少走彎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給兒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導他學會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小事。(會勞動,就會學習)。
(3)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幼兒園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老師們就會主動發現,并給予引導和幫助。進入小學后,孩子們遇到問題該怎么辦呢當然,作為家長應該教孩子學會遇到困難時如何尋求幫助。同時,我們更應該鼓勵孩子遇到困難時先自己動腦筋,想辦法。那么遇到問題時,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先自己想辦法,不急不怕呢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日的生活中多加引導,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急于幫助解決,而是從正面加以引導和鼓勵。通過不斷的鍛煉,孩子們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6、給家長的建議。
(1)慎用橫向比較。
(2)表揚孩子的具體行為。
(3)想讓孩子往哪方面發展,表揚孩子哪方面的具體行為。
(4)用第三者表揚孩子。
(5)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
(6)親子閱讀。
(7)學習用品的準備:雙肩包;文具盒、鉛筆越簡單越好;鉛筆準備5――6支,卷筆刀放在家里;橡皮用軟的,禁用有香味,奇形怪狀的橡皮;直尺一邊是直線,一邊是波浪線。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9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