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學習和成長的重要來源,值得我們重視和珍惜。小編精選了幾篇寫得不錯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思路。
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扣人心弦的過渡語言,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與熱愛,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米佳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張老師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著學生。米佳老師在《掌聲》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一邊從英子外表來想象英子內心的孤獨、自卑,聲情并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當我聽著這兩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
兩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張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張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在詹天佑開鑿八達嶺隧道時他出示了兩段話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嚴謹、精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鞍褑栴}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此破匠5奶釂?,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三、積極倡導“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四、評價語言的收獲。
新課標與實驗版課標有所不同之處是無論那個學段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的時間來讓學生寫,強調寫字的姿勢正確,培養好的書寫習慣,改善寫錯別字、書寫亂、語句不通順等現象。而這兩位老師正是把這一課標貫徹落實到課堂中來,不但鍛煉了孩子的習作能力,同時也給了孩子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把自己的字寫好。
兩位教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他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很扎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讀了《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感慨良深。該書依據一線教師的關注程度和需要進行問題提煉,一改以往一些教學書籍只談理論、晦澀難懂的風格,以典型案例來闡釋新理念、新課程,以多姿多彩的內容來吸引讀者。讀這樣的書是幸福的,它宛如一桌盛宴,帶給讀書人無盡的享受和無窮的回味。
在這本書中,問題的來源涉及四大板塊,即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但我覺得,這只是一種外顯的分類,其內隱的線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才是它的精髓所在。今天,我想重點說說人文性,說說文化。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它不是課標上簡單的一句話,而是通過十多年的語文論戰才得出最終結論,包含了無數名師、專家的心血。這個結論,終結了“工具性”長期一統天下的局面??墒?,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人文性、對文化的重視還不夠。
在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老師上公開課,課文是《林沖棒打洪教頭》(蘇教版第九冊)。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
(2)分別用一個詞概括林沖、洪教頭給你留下的印象。
(3)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詞句來讀讀,加深體會,準備說給大家聽。教學的大體過程是,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讓幾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概括的有關人物形象的詞語,并說說選它的原因,強調從課文中找出根據。學生概括的詞語中,形容林沖的有深藏不露、謙虛、文雅、心胸寬大、武藝高強等;形容洪教頭的有蠻不講理、性情急躁、目中無人等。然后讓大家在課文中找出表現林沖和洪教頭性格特點的語句,進行朗讀、體會。
聽完這節課,作者還私下詢問了幾名學生,了解他們聽完這堂課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學生的回答多是“好玩”、“林沖真棒”、“過癮,要讓我早揍洪教頭了”。
說到這里,我們發現:這樣的課有不少亮點,但它還沒有真正脫離單純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教者過于強調語文的工具作用,而忽略了對課文的文化內涵的體驗與把握。
我們在學習課文時,關注到的不應僅僅是課文本身,更應是它的文化。這種文化深深扎根于自身的真實價值和固有特色之中。像這種名著課文,我們教師首先要充分領略編者的選文意圖,領略它的人文內涵,歸根結底在于挖掘人的本質力量,把握文化精神的現實性含義。具體到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文化與自己的關系,使其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從而達到塑造人、發展人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標,僅僅局限于知識教學,滿足人物形象、情節的解讀與把握是不夠的。因為知識可以教授,而文化是無法教授的。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孩子在對兩種沖突性格的把握過程中,了解人物形象,鍛煉分析能力,進而領悟其中的文化精神,并最終將文化中的精髓滲透進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中,使之傳承與發揚。
記得我小時候,學了《景陽岡》、《赤壁大戰》,就會迫不及待地去讀厚厚的原著,會為梁山好漢匡扶正義、替天行道而興奮,也會為他們的最終失敗而扼腕嘆息。我想,這也是編者的一種意圖吧。像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只有從名著這個宏觀的背景中和名著課文這個微觀的審視中,學生才能真正理性地審視林沖“推-讓-打”這一性格線索的細微之處。相信了解了這些,學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武力征服后的痛快,而是對他悲慘境遇的同情和其“忍讓”性格的體味。而這種文化性格的體味,也最終會深入到學生個人性格和個人境遇的反思中,促進他的成長。
所以說,課文是例子,課文也應是喚醒人性的美味佳肴。
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要著力扮演好“極其重要的文化詮釋者”這一角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和浸染。
在懷集丘紅慧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里,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小學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于“閱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閱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閱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了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么,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巨。
在聽了報告后,我深受啟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墒悄壳霸谛W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小學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匯,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系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范,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沖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后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于勤。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后還要做到:博覽群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群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么,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有了這個交流的平臺卻沒有好好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和同事們交流的機會。今天,在網上閱讀了很多關于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內容,把閱讀的可借鑒到的東西轉發。大家共同學習。并結合到教學實踐中。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閱讀教學占了很大比重。其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新課程標準與新修改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對閱讀有濃厚的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積累語文材料。記的竇桂梅老師曾說過你想教好語文嗎?那就讓你的學生去讀,從讀中領悟、從讀中發現、從讀中體會!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學生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例如在初步理解階段,要了解文章內容梗概,遇到障礙自查工具書,選好注釋,不能解決的劃出來;到深入理解階段,要理解文章結構脈絡,弄懂重要詞語的含義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在此之后,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跟同學互相討論;最后是消化運用階段,這個階段要聯系自己實際進一步吸收,學用結合。
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就能獨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規律,舉一反三,所以教師應多從讀書方法上給指導。如怎樣默讀、朗讀,怎樣理解題目,怎樣讀懂詞句,怎樣分段和歸納段意,怎樣理解課文內容,怎樣掌握中心等。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可教學學生弄清以標題為線索去閱讀課文,讓學生找出題目中“美麗”這個重點詞,帶著“小興安嶺是怎樣美麗的?”“課文怎樣寫小興安嶺美麗”等問題進行自學。此外,也可以教給學生讀某類文章的方法。
1、認讀能力。認讀不是孤立的讀出字音,也伴隨著初步的理解。只能發出字音或者僅僅看見書面符號,就不能說閱讀。教學認讀,必須做到逐字逐句的認讀,朗讀要讀準字音,默讀要看清楚每個字每個詞,認真的讀。
2、理解能力。它是閱讀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較好的閱讀能力,不僅指能順利的讀,而且能較充分地,正確的把握閱讀材料的中心。學生往往偏重對閱讀材料表面含義的理解,而忽視閱讀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兒童逐步獲得理解字、詞、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閱讀能力。
3、感受能力。在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學生簡單的說:我喜歡這篇課文或者我討厭這本書。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童心”。兒童常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主人公,當他讀到有關小主人公說的或做的事時,只要他能夠理解或認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時,就會讀的十分起勁,甚至讀上數遍,完全被書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這時就與書中主人公的感情溝通了。所以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記誦能力。記誦貫穿在朗讀,默讀和背誦過程中,在朗讀和默讀時,也有記憶活動參與,通過熟讀,達到背誦。背誦能提高記憶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時,背誦也是積累知識的重要方法。
1、營造自學的良好氛圍,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思考。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眰鹘y的閱讀教學無法適應這一要求,要改變老師講,學生聽記抄背這一現狀,首先要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發現,探索的時間?!币寣W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备形蚴且环N心理能力,是學生通過讀書,憑借對語言及語境的直接感知,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能力。其次,可以改革課堂的閱讀教學辦法,大力提倡個別化教學,減少集體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學生個別化學習,教師個別化輔導的統一,是一種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進行個別化教學時,教師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再次,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好全班的交流,就需要理解的重點詞,句,段及課文主要呢容,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及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提出”疑”或”惑”,展開同桌或小組的合作學習。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的過程中,進行討論交流,甚至爭論,教師加強調控引導,避重就輕。不僅使學生學有所的,而且諑漸建構知識,方法,諑漸學會學習。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著重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帶這問題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話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自己我評價習慣等等?,F在不少小學生到畢業時還不會讀書,朗讀時丟字加字,甚至讀破句;看課外書籍,走馬看花,不求甚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低年級就要主要培養。低年級尤其要重視朗讀訓練。
3、堅持以讀為本,重視多種形式的讀。
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熟不解說自曉其義也?!睂W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年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必須從作品分析的模式中走出來,大膽的把課堂時間換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讀書中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一堂課老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安排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不同形式。老師靈活,充分的應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讀!
維持一周的六年級語文教研活動今天下午落下了帷幕,回顧這周來我校開展的“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歷歷在目,六位老師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新的收獲。聽完課后更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們語文課堂的情趣化、生活化、藝術化。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這次教研活動要求我們每位老師都上一節研究課,六年級的六位老師都做了的準備。我準備的課是《麋鹿》,當我拿到課題后沒做多想,認為是普通的一節研究課,沒怎么深入研究就備好了,所以也沒費什么勁就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的每天我都騰出時間走進五位老師的課堂,聆聽他們的精彩。蘇瓊江老師執教的是《草原》一課的第一課時,他以平實樸素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草原靜態的美,領著學生去感受草原的廣闊和碧綠。李善其老師的快樂習作也展示了他的課堂風格。鄧永林老師勇挑本單元最難的一課《青海高原一株柳》,盡管課件一而再地被病毒侵,但也沒影響鄧老師上課的激情,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學生,我們要像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哪怕苦難再大,我們也不要輕言放棄!符孔玉老師的課堂更讓我們受益匪淺,她執教的是《詹天佑》,她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課堂中符老師通過圖片、媒體展示了詹天佑如何開鑿隧道的兩種示意圖,和設計的“人”字形線路圖。有效地幫助學生在空間認知上的困難,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塑造的詹天佑的杰出智慧,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最讓我感慨的是我們的教研室主任的課,周主任雖然上了一定的年紀,工作也忙,但他研讀文本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周老師執教的課題是《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這封信主要寫了巴金爺爺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對家鄉孩子們的期望。周老師的這堂課是成功的,他把教材吃得非常透,要教什么,怎么教。都經過反復地斟酌,真正是研讀了文本。
他的課主要是通過兩個板塊進行,一是引導學生從四個語段中抓關鍵詞,重點句子去品讀、感悟巴金的人格魅力。二是拓展延伸,欣賞美文書信,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寫信,課堂融入了讀寫結合。整堂課教師語言親切和藹,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融洽。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從周老師的課堂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簡約語文,什么是輕松學語文。
這次的教研活動讓我讓我受益匪淺,六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他們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而且很扎實。從他們的課堂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了。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學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對課外閱讀缺少熱情,喜歡看漫畫,喜歡那些漫畫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識攝入量卻很少,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借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課改改變學生傳統的偏重于記憶、理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視研究性學習,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實踐、敢于創新。我更關注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第一、加強字詞句訓練,打好閱讀的基礎。
字、詞、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閱讀之本,要是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字詞句關都不能通過,怎么可以打開閱讀的大門呢?為此,在學每篇課文之前,我都會提前讓學生預習字詞,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講授那些難懂,難記的字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掃清閱讀最基本的障礙,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
第二、抓好詩詞的訓練。
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和學會運用詩詞對閱讀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望天門山》等古詩,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課間營造氛圍,學生根據圖片就可以身臨其境的體會當時的意境,體會詩句的含義,讓學生明白這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給學生延伸想象的機會。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學生想象在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后可能發生的情節,并加以講述。例如在講授《小攝影師》一課時,當少先隊員發現膠卷忘在家里,他會想些什么?在取膠卷的路上會發生什么?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開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四、展開多樣式的閱讀比賽與總結。
由于閱讀指導效果還受諸多要素的影響,因此在閱讀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閱讀指導要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步進行,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確實,我們現在的孩子甚至于我們的老師閱讀量太少,閱讀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個小學生對一個語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過去幾年的語文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的閱讀面太窄,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對文章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皶凶杂悬S金屋”,只有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學生才能在語文的學習中越走越遠。
2015年4月15日至16日,云南省小學語文瀾滄李泉工作室“閱讀以任務為本,加強語言文字運用”的研討活動在孟連縣民族小學舉行,我有幸參加觀摩學習。聆聽了6位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了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獲。聽完后更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授課老師們語文課堂的情趣化、生活化、藝術化。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主要收獲:
一、教師語言有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教學語言,是我們與孩子在課堂上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形象的語言,能將“死”知識變為學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識;具有情感的語言,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生動的語言,能吸引學生,振奮學生的精神,讓學生聽了便“入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使教材化難為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當我聽著王老師所授的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水》一課時,她流利的普通話和親切的語言,一次次把教學升華,讓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次的震撼,體會到這個小村子挑一擔水的不易,一場雨帶給村子里孩子,大人,老人們的快樂,一勺水帶給孩子們的清涼,讓孩子跟隨王老師充滿激情的語言體會到生活的苦與樂!水,生命之源,它對我們無比珍貴,從王老師互換角色的深情朗讀中更深刻地讓孩子烙在心里。真正應了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的一句話: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
二、課堂上,教師注重學法的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庇窭蠋煹摹多l下人家》、獨特巧妙的開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簡練嫻熟的簡筆畫勾勒了獨特迷人的風景,更勾住的孩子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薄耙伞笔屈c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使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欲望。玉老師上課伊始,便讓帶疑讀書:“哪個句子體現了鄉下人家迷人?!边呑x邊勾畫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句子,在句子旁寫出體會。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會不動筆墨不讀書,感悟反饋之后,便讓學生總結學習的方法。之后的內容便按此方法進行探究學習,這真正體現了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理念。
三、重視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授課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十分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是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水平進行評價,“讀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薄罢Z音很準確,并且沒有漏字?!睂W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師采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師采用“敢于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薄斑@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绷硗?,玉老師還特別注意鼓勵學困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自我反思。
這次聽課收獲不少,但關鍵是學而時行之,要將這些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一、教學目標的合理性,適合每個學生的發展。
從這次聽課觀摩學習中,我體會到我們的教學應注重對話課與閱讀課的內在區別,閱讀課文和對話課文是不同的課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學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語言基礎知識是難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的。有的教師教對話課文時,體現不出對話教學的特點,卻把對話課文當作閱讀課文教,甚至看著書對話,等于是在朗讀課文。
對話課重在聽說,聽了以后,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對話內容,注重學習發展的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輸入知識,在設計活動時,注重其實效性,活動是否與教學有關。閱讀課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能把聽力作為重點,其中,閱讀速度的培養很關鍵,要嚴格控制時間。閱讀課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我本人在教學中的注重就有時犯錯誤,通過這次觀摩我明白了如何去改進。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會越來越好。
二、教師為學生創了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
輕松的課堂氛圍是一節課成敗的另一個關鍵,也是注重學生情感的關鍵。如果一名教師能始終面帶微笑,始終令課堂氣氛活躍,可以說他的學生在享受課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課程。我在這方面會繼續努力。
三、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師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會激發學生興趣。由于學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動很好,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學生,這就要求不僅要備課還要備學生。每一個學生都能聽懂教師的指令、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敢于開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獲,這是我在自己的教學中比較弱的環節。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會更上一層樓??傊?,學習是為了使自己更強大,這次的學習讓我打開眼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謙虛使人進步,每次學習之后,開始自己新的嘗試,新的實踐,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所建樹。
。
為期兩天的培訓落下帷幕,冒著酷暑來回奔波實屬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訓活動過程:王繼聚校長和陳學壯主任分別就狀物類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做了專題報告,李大森校長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做了報告,朱紅甫主任做了講座《基于學業水平質量檢測的閱讀教學追尋》?;顒觾热葚S富,形式活潑,專家們走下來和教師互動,話題來自教學實際,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教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專家們的報告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巨。場場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一、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墒悄壳霸谛W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小學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匯,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二、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各位專家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愛讀書,他們聯系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我們不僅僅深入課堂多聽課例,還要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將風范,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云淡,笑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立于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要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沖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后還要做到: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業精于勤,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后還要做到:博覽群書,好高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群書,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三、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法。指導學生學法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另一方面要因勢利導。但是,指導學生學法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指導學生學法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二十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三是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保證。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么,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努力,期待!
通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著奠基作用,直接關系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惫湃嗽疲骸皶x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一、在情境中進行閱讀的指導。
二、讀演結合,提高說、寫能力。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痹诮虒W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三、繼續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四、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于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范例,一堂課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喜悅與滿足離開課堂,懷著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才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蛻變:學生,才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發現者”??傊?,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情境中閱讀,把聽、說、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
張莊中心小學尹彩霞。
xx年12月3—5日,我非常榮幸的在沂南縣教育體育局朱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全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使我走近名師,讓我聆聽名師的教誨,一睹名師的風彩。兩天的觀摩研討讓我收獲頗多。
12月4日開幕式開始,臨沂市的崔寶平副局長、教科研主任宋玉良,分別作了精彩發言,開幕式結束后虞大明作報告—“漫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熱點問題”,虞校長那富有幽默風趣的開場白,令在座的久久難以忘懷。尤其是他的教學評價的激勵性——課堂教學評價,讓我學到了很多教育的機智。讓我明白面對聰明但會想鬼點子與老師做對的孩子時應如何巧妙地以牙還牙,幽默地處理。讓學生在笑聲中明白自身錯誤;面對孩子犯下錯誤時,應巧妙的為孩子搭建一個臺階,讓孩子再犯錯之后,輕松下臺。虞校長的課更是充滿大師級的智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情境中自主探究文本,體會園子的特點,感悟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憑借拓展閱讀和啟迪談話,激活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美好童年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動力。
中都讓人感受到她的活力四射,講到動情處不忘向上揚揚手。在一個多小時的課堂上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王振會老師執教的《稱贊》也讓我感受很深。王老師在課堂上那種鎮定自若的神態,甜甜的笑臉、甜美的聲音一下子把我們帶入童話的世界里。她設計的小刺猬和小獾的對話指導學生朗讀時包含溫情又富有童趣。王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是帶著真誠的笑容,用真誠的話語去稱贊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被稱贊的快樂;再設計寫生字這一環節時王老師對同學書寫的優點進行稱贊,培養學生發現同學優點樂于稱贊別人的心態。
支玉恒老先生久聞其名,期間也看過他老人家的講課光碟,就沒見其人,今天近距離的一睹支老的風采真是萬分激動與榮幸。
總而言之,再次感謝領導給我們邀請到小語會這么多名家,聆聽名家精彩的報告,讓我們走近名師課堂,這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有很深的幫助,我們將以名師為榜樣,不斷吸收他們的精華,勤懇耕耘,不斷探索收獲明天的希望。
教學研討是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開展,做一名高效能教師,成為孩子們學習生活上的引導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教學研討交流心得體會1。
20xx年4月26日甘衛云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來到了連山加田加炳學校開展教學交流研討活動。
在這次教研活動主要是首先聽取我們工作室成員黃小玲老師和加田加炳學校的鄧澤淵老師的上《角的認識》兩節同構異構課。兩位教師的課各有特點。透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正所謂教一遍有一遍的收獲,聽遍有一遍的心得。
通過這次聽課、評課、研討的教研活動,收益良多。
“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資料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巴n異構”的教研方式,能夠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學過程,這種“異構”必然會張揚教師的個性特長,讓課堂更精彩,讓教師在”異構”中感悟自我,讓教師在“異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差距。
二、更新觀念,優化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同課異構,對于聽課者來說,透過就同一資料開課,所以更有可比性,對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傾聽著兩位教師精心準備的課,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這次的教研活動十分有好處,給我們教師注入了-份新鮮的血液,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有很大益處。
周末我有幸參加了第四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分為觀摩名師的教學活動和對教學活動的評析以及教科研成果匯報等,通過此次活動我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了解之廣、鉆研之深。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么,你了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同時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平均數》時,老師用到了中國男籃的身高,《探索完全圖》時利用超級畫板的動畫技術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走近名師,感受名師,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很榮幸在12月9日和10日參加了工作室組織的“小學數學學科研討會”活動。這次活動由工作室的6位老師分別從“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三個領域進行了授課。而我作為其中的一名授課教師感覺更是榮幸。每次課后都能聽到吳正憲老師的精準的點評。只有兩天的培訓生活,但給我的教育教學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兩天的學習,給我的沖擊力很大,下面就將我的心得體會和一些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教師要關注課堂細節。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教學工作是一項細之又細的工作,作為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每一項細小的工作,只有細微之處做好了,課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師的課堂中,她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時,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樣但是她把兩個三角形的顏色設計成不一樣的,這樣通過拼一拼,學生很直觀的就能看出這個新的平行四邊形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這一個細心的設計,有助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師要關注兒童。正如吳老師所說:“教師在備課和上課一定要想著兒童,把兒童放在第一位?!蔽覀円仓涝诮虒W設計時要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可我們在具體的操作時真正的想過兒童嗎?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著自己的課堂中怎么講解學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學生會怎么想。而且在課堂中也設法保護兒童的心靈。但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著學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課堂中很隨意的對學生的統計圖評價:“你這樣做不科學”,真的也許就這么一句話,會讓這個學生不再愿意積極的參與學習。所以我想在我以后的課堂中要更加細心的去呵護每個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快樂積極的參與學習。
第三教師要學會放手。課堂是學生的陣地,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中出現了問題,教師不要再積極主動的去做裁判員。而要學會把問題拋給學生,通過學生之間互相平等的對話和辯論,讓出錯的孩子心服口服,讓他們在辯論中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課堂中要變換角色,要做到:變師說為生說,變課堂為學堂,要多問學生為什么?老師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提,老師只要適時適度的引導學生就足夠了。
第四教師要讀懂教材。曾有人這樣說過:“開車怕路不熟,教書怕教材不熟”,我們只有讀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設計意圖,我們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駕馭教材。比如說我執教的《條形統計圖》這節課,我就沒讀懂教材,看著例題就覺得只是給學生教會一格表示兩個單位和半格的處理就可以了。當吳老師在評價時,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領悟到的這個意圖之外,還有德育思想的滲透:教育學生從小要做一個細心的人,讓學生體驗做統計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見我們的數學課中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能力還有思想教育。所以我們一定要研讀教材,讀懂它蘊含的意義,只有我們讀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們的學生,我們的課堂才能高效。
最后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功夫。以前我每節課都很認真的準備,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從來也沒想過:這節課學生的困惑在哪里?我上這節課的困惑是什么?我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這次活動中的說課環節,讓我對自己的備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讓我看到我之前的備課工作做的還是不夠到位,在接下來的備課中一定要首先想學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決困惑的方法是什么?這樣我的備課工作就更完善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也能提高一點點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我會不斷的前進的,只要不停下腳步,總有一天會走到別人的前面的。
總之兩天的學習,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把學到的用到我的教學工作中,爭取我的課堂高效。
我有幸參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組織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一天的時間先后聆聽了2位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和精彩的講座,讓我頗多感悟,受益匪淺,每節課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尤其是下午羅明亮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羅老師讓我看到了這是一節非常有深度的課;還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師,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沉著,機智,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我想給聽課的每位教師留下的不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還是反思,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交流。
兩位教師都非常重視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通過課前交流拉近師生關系,在課前的談話中就讓學生被老師吸引,對老師非常感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課堂常規。
兩位教師都勇于創新,將學生完全放開,去允許學生出錯誤,不怕學生出錯誤,并能在學生出錯誤時及時引導,重視了課堂中生成的資源,我想這點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反思。
三、教師巧用教育機智。
在每節的課堂教學中,發現每位教師都能夠及時的捕捉課堂中生成的資源,靈活,機智的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通過一步一步的引導,耐心的等待和傾聽學生的發言,最后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
數學課教學必須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為生活服務。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是對新知識的引入或鞏固都要注意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上課教師們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
五、探究活動充分。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數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潘小明老師在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時,讓每個學生盡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每個人描述的方法和順序不一樣,所以不能使人明確同一事物的準確位置,在此基礎上明確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從具體的列和行中確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學習扎實有效。
合作學習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條捷徑,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造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感,獲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每一節課都非常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教師們把合作學習都放在知識的難點和疑點上,在學生解決有困難時采取,老師在有難度的問題處理中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再通過合作互相交流意見,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達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確,以個人優勢的發揮來促成整體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學習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也是老師的突出特點,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觀點;老師有充足的耐心,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
總之,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對于課堂教學有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今后應對比優質課,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抓住機會,不斷地學習新知,不滿足于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優化課堂教學。
本次課堂教學活動所講授的教材是外研版(三年級起)的英語教材,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應用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實際生活中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把教學環節設計得環環相扣、層次分明;所講授內容也不單單局限于課本,在學生認知范圍內進行了拓展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入印象。
下面我就把自己參加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匯報以下:
一、讓學天生為真實的課堂的主人。
英語新課程標準重視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每個教師在每課教學前都想要教好這一課,只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這樣或那樣的緣由,不能達成所愿,留下種種遺憾。為使每節課都成為有效、高效的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而且還要提早預設出學生的反映。在教學進程中,重視主體性,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視互動模式的多樣性,激起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愛好。
講課教師們在教學教程中非常重視教學互動,教學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并且以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進程中,這樣就要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點,也是我們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所欠缺并急需要解決的題目。
二、課堂活動的設計要牢牢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情勢與內容相干。
新課程標準提倡通過表演、唱歌、游戲、比賽和故事等活動來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愛好,培養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教師們有的是帶領學生們進行與教學內容相干的音樂進行熱身;有的是通過唱節奏分明的小歌曲或小歌謠來吸引學生的留意力;還有的是通過頭腦風暴進行大量單詞記憶。出色紛呈的熱身活動固然多種多樣,但是,教師們都沒有光留意課堂活動的情勢而忽視教學內容的講授。
三、充分尊重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深入體會到他被重視。
在這次活動中,展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們教師們鑒戒。提倡小組互助學習,組與組相互競爭,小組內部優等生幫扶學困生。這類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局面,在競爭中整體進步,讓教師在平常教學中頗為省心。
另外,在課上,教師們特別關注學生的感受,同等對待每個學生,不論是能夠流利回答題目的學生,還是不會回答題目的學生,教師都能夠同等對待。親其師,信其道。,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嚴,是我們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應當留意的題目?;貞涀约旱恼n堂,有時候,學生表現不好,此時我不友好的話語或表情就會不由自主的出現,這樣就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事實上,老師溫順的語言和鼓勵的話語是學生重燃信心的強心劑。
通過這次觀摩活動,我對自己的平常行為也有了一個深入的反思:學生幼小的心是極其敏感的,要盡力保護他小小的自信心。此次活動,課對今后教學活動的實踐指導使我受益頗多。講課老師教學功底深厚、教學設計公道、課堂高效;教師們不同的授課風格各異,他們或是干凈利索,或是和風細雨,或是幽默自信,或是沉穩自若。通過這次聽課,不但讓我開闊了視野,而且也熟悉到了自己的不足。
。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孩子什么樣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也結結實實成了我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一、創設情境,披文入情。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每節課上,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對于課文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語言、眼睛、動作……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心靈雞湯,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用情感去融化語言。
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創造“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盡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千萬別讓我們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我們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币幸庾R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讓我們大膽地去實踐,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
。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主體作用。在閱讀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從閱讀中體驗快樂,增長知識,提升精神境界,增強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有效的內部動力。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著的追求。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啟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創設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前往北京,此時教室里響起隆隆的飛機聲,我加以描述:“飛機起飛了,飛到了殷墟,飛到了北戴河……”由遠而近,學生如身臨其境,像真坐在飛機上一樣。隨著一聲“到了!”同學們睜開驚奇的眼睛,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圖片。這時,我打開錄音機,學生邊聆聽課文錄音,邊欣賞美景,頓時感到心曠神怡,閱讀學習漸入佳境,課結束了,學生還意猶未盡。
2、多渠道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學科牽涉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把握時機,“因文制宜”,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展知識容量,以多種渠道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報刊、雜志等,還充分利用電腦網絡、影視音像等,組織學生收聽或觀看與課文相關的廣播、電視。另外,我還積極利用閱讀活動課,帶領學生去領略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風俗民情、春種秋收,了解國內外和身邊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以上幾點只是我從教十余年來的幾點體會,其實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天地無限廣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教會學生閱讀,讓閱讀伴隨孩子們的一生。
有人說,成長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需要經歷蛻變的煎熬,我要說,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我喜歡聽到自己成長拔節的聲音。2018年3月24日-25日我參加了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理念上的沖擊,更多的是對自己原有語文。
教學。
觀念的打破。我享受這種撥云見日、豁然開朗的快樂。
朱瑋通過《揭開雷電之謎》講授語文課如何從“教課文轉變為教語文”她講語文課上要“關注表達”,實現從會“理解”到會超越的價值。
王紅通過《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講授《言語型閱讀教學設計》。
閆學通過《伯牙絕弦》講授《兒童閱讀課程的構建預實施》。
陳延軍通過《威尼斯的小艇》講授《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不要缺斤短兩》。
這些老師的課堂呈現出以下幾個鮮明的特征:
1.在教學中,他們能夠關注文本語言的音、形、義,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文字的音、形、義,品味語言的色、香、味。2.在教學中,他們能夠關注文本的用詞造句、語言風格,引導學生探尋和發現語言的特點和規律。
3.在教學中,他們能夠關注文本的“文質”“情采”,引導學生掂量和品味語言文字的質地、情味、分寸和美感。
4.在教學中,他們能夠關注文本的布局謀篇,引導學生揣摩和發現作者是怎么寫的和為什么這么寫。
5.在教學中,他們能夠關注文本的體裁樣式,引導學生感悟文體的特征。從課堂形態上看,語文課堂應該是兒童的學堂,是學生充分施展和表現才能、取得學習成果的時空。在課堂上不管老師表現了多么高超的語文才華,如果學生沒有充分活躍起來,沒有思維、想象、情感的迸發,就算不上一堂好的語文課。課堂上有時呈現出一種豐富的安靜,學生能夠自由地讀,自由地思,自由地說。課堂上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溫度。較好地體現了“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的理念,授人以漁。語文教學要尋求一種平衡,這種平衡應該是以學生為本體,以教材為憑借,是一種能夠使課堂和諧而有序地流動起來的平衡。有了這種平衡,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能夠有效互動起來。
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的一個再定位,也向我們這些語文老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們觀念有以下轉變:
一、對語文教學內容的再思考。
語文教學教什么,作為一線教師很少去思考這些問題,現成的教參,現成的教材,老師們所要做的只是去備好教材,備好學生落實就好。面對語文教學投入多,收效少,學生語文素養缺失的情況,一線老師更多的是困惑。吳教授在講座中提到:我國語文教育改革關注的主要是教學層面的問題,很少從課程層面去反思語文課程的癥結所在。其實,語文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課程層面上,諸如課程形態設計不合理,課程內容不成體系,課程重點取向失當,課程教材編寫不夠合理等等。而與語文老師最貼切的就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是“教課文”還是“教語文”?教課文是以課文思想內容為主要目標,以文本解讀組織教學過程,語文教學內容呈碎片狀態;教語文則是以本體性教學內容為主要目標,圍繞本體性教學內容組織教學過程,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思想和情感教育。教課文與教語文雖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卻是語文教學的方向選擇問題。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線老師,更應該盡早完成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
二、處理好輸入和輸出的關系。
長久以來,很多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苦惱,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作文語言干巴。葉圣陶先生說,課文只是“例子”,語文課應該是用課文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但是現代白話文教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沒有把課文當作“例子”,而是將學習課文內容當成語文課的主要目標,語文課就是“教課文”。于是乎,語文課在很多語文課堂上變成了思想教育課,語文教學中重視了教學內容的傳授,缺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更提不上方法的運用。于是乎,課堂上學到的可理解的消極語言,因為缺乏了嘗試運用的有效途徑,無法變成能運用的積極語言。學生不會閱讀,不會寫作也就成了必然。這是語文教學的悲哀,也是我們社會整體人文素養缺失的重要原因。作為語文老師,任重道遠。
思自我的陣痛,但是相比蛻變新生的快樂,這并不算什么。雖然我也知道,新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模式暫時無法通過零敲碎打的方式得以改變,需要改變的是一個人整體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系統,三個方面相互聯系并作為一個整體才會改變,但是有了這份改變再出發的意愿,其他的都不會是問題。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深知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性。針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我參加了一場小學語文研討。通過本次研討,我有了新的收獲與體會。
一、簡要介紹研討的主題及內容。
此次研討的主題是“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主要內容有:閱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閱讀素材的選取與運用、閱讀技能的培養與強化、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等方面。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如何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具體的方法與策略來達到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二、學習到的具體方法與策略。
在此次研討中,我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方法與策略。首先是對教材的分析,要深入了解教材的題型以及學生可能存在的困難點,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其次是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對于文中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深入思考以及分析,這樣才能完整的掌握文章的內容。還有就是利用閱讀筆記,把一些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或者重點內容記錄下來,學習完后,回到家里利用筆記重新閱讀,鞏固知識點。
三、研討中的交流與分享。
研討過程中,我還有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和分享,與他們分享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與心得體會。也從其他老師那里學到了許多新的方法與策略,也收獲了別的老師的幫助,這種交流與分享也讓我愈發體會到集體教育的力量。
四、對于教育實踐的啟示。
通過本次研討,我認識到作為語文教師,在平常的工作中要注重與時俱進,要不斷的更新知識儲備,學會轉變教學方式,因時而變地應對學生閱讀困難。特別是在教育實踐中,多關注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內容落實到實際操作中,讓學生能夠更直接地摸到知識的世界,用心去感悟知識的美。
五、總結。
通過本次小學語文研討,我收獲頗豐。我發現在語文教學中,不僅需要找到正確的方法與策略,更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求,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思維導圖設計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相信,通過這次研討,我能夠讓自己的教學水平以及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提升,獲得更好的成長。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9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