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思考與反思的過程,通過總結得出的結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困難和壓力。附上一些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與幫助。
摘要:社會主義運動在20世紀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十月革命的爆發和蘇聯的建立,標志著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運動進入全盛時期,形成了有十幾個國家組成的社會主義陣營以及與陣營關系親密的一大批表示信奉社會主義的國家。90年代后,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社會主義事業和國際共運轉入低潮。這一幾乎貫穿整個20世紀的歷史過程和原因由此一直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本文是從社會主義國家關系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戰爭與沖突的角度來研究和總結這一歷史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這不僅對我們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可為有效地處理中國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對外關系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字:第二次世界大戰20世紀社會主義沖突國家戰爭。
正文:
1.戰爭與沖突的涉及面。
1945—1991年間,社會主義國家共發生對外戰爭、沖突和軍事行動16場,直接參戰或卷入沖突的共11個國家,為:蘇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民主德國、中國、朝鮮、越南、柬埔寨、古巴,占社會主義國家16國總數的約70%;其中兩個最大最主要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和中國直接卷入的戰爭和沖突分別是4場和6場。
這里需要提及的是,另外5個未直接卷入戰爭和沖突的國家并非完全超脫于外,它們的國內局勢與外交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戰爭與沖突的影響:
南斯拉夫:20世紀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后期蘇聯與南斯拉夫關系兩度惡化,蘇聯向南斯拉夫施加軍事壓力,“整師整師的蘇聯坦克開始出現于南斯拉夫邊境。
羅馬尼亞: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蘇軍又在蘇聯、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同羅馬尼亞接壤的邊境上集結軍隊,使羅馬尼亞十分緊張,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發表聲明譴責蘇聯出兵,并向羅馬尼亞軍隊發出了總動員令。
蒙古:中蘇關系惡化后,“1967年3月,蒙古與蘇聯秘密簽訂在蒙古境內部署蘇聯軍隊的協定,由雙方的國防部長簽字。蘇聯駐蒙部隊和武器裝備,分布在烏蘭巴托四個區、全國十八個省中的十五個省、六十四個縣,使用土地4139平方公里,共建有機場7個,兵營55座”;而蒙軍則“重建作戰諸兵種,配合入蒙蘇軍來對付中國。
老撾:越南入侵柬埔寨后,老撾受到越南嚴密控制,“越南在老撾駐有五、六萬軍隊,近萬名專家、顧問和秘密警察,操縱著老撾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宣傳以及對外事務等各個方面。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定,社會主義16國均直接或間接地卷入了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戰爭與武裝沖突的漩渦。
2.戰爭與沖突發生的頻度。
發生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1場;發生于50年代:2場;發生于60年代:5場;發生于70年代:6場;發生于80年代:2場。
3.戰爭與沖突的強度。
大規模的局部戰爭2場: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就其持續時間、投入兵力、作戰方式、對世界政治格局和國際關系的影響,在當代歷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中等規模的局部戰爭4場:越南抗法戰爭、阿富汗戰爭、柬埔寨戰爭、中越邊境戰爭。這些戰爭成為世界持續多年的熱點問題,在國際關系的發展演變中亦具有重大的意義。其余為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共10場。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關于戰爭與沖突強度的劃分標準遵循國際上的通行慣例,主要是依據參戰的人數和戰爭的激烈程度,但若在國際關系意義上考察,其重要性并不一定與強度成正比。例如1969年的中蘇邊境武裝沖突,雖然雙方直接投入的兵力各為數百人,充其量為營級或團級規模,僅僅是一場低烈度的武裝沖突,但它的影響卻極為強烈和深遠。其一是對兩國的國內局勢產生強烈沖擊,中國為此下達了戰備動員令,舉國進入臨戰狀態;其二是深刻地改變了國際政治格局。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對此作出的評論是:“當今世界上最深刻不過的斗爭也許是蘇聯和共產黨中國之間的斗爭。這就是使我們同北京和解具有緊迫感的因素。
二戰后形成的以雅爾塔體制為基礎的兩極格局態勢在很大程度上、很長時間內主導著國際關系的發展軌跡,社會主義陣營內國家關系的建構基礎亦基本上循著這條軌跡,兩場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充分反映了當兩大陣營發生碰撞時社會主義陣營同氣相求的基本立場。但社會主義國家關系并不能因此而排除自身利益的訴求和安全的需要,即便是小國也不例外。由于這種訴求和需要是隨著國際關系大格局的變動、地區小格局的演變和本國國力國情的變化而轉移的,這勢必使相應的關系在發生著整合,國際力量的均衡在這種整合中起著某種杠桿性的作用。
我們試以越南為代表的印度支那地區戰爭來作一分析。筆者注意到,在全部16場社會主義國家戰爭與沖突中,居然有50%即8場發生于這一地區,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比例,由此也可以映襯出這一地區匯集了社會主義陣營內外關系的種種矛盾與糾葛。在這些戰爭與沖突里,始終有一只平衡之手在操縱著。平衡被實際性的打破或理論上的被認為打破,是導致新一輪戰爭與沖突爆發的重要內在因素,新的平衡的出現則使戰爭與沖突局面歸于平靜。
法國在二戰結束后試圖重建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導致了越南抗法戰爭的爆發,這仍是舊式的殖民與反殖民戰爭的范疇,但外部局勢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朝鮮戰爭爆發——使該戰爭逐步被美國納入冷戰的框架?!鞍劳柨偨y在1954年1月批準的一份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文件預言,東南亞‘任何一個國家的喪失’最終都將導致整個東南亞的喪失,然后是印度和日本的喪失,最后將‘危及歐洲的穩定和安全’”。美國發明的“多米諾骨牌”理論反映了美國對這一地區事態發展產生的破壞美國所認可之平衡關系的憂慮,它視其為共產主義的擴張并威脅到美國和西方世界的整體利益,這種認識最終導致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大規模干涉越南事務和越南戰爭的爆發。
美國的介入似乎在使平衡的天平發生轉換,因為北越的綜合國力與美國相比處于絕對劣勢。但越南戰爭期間,北越得到了來自中國和蘇聯兩大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正是這種支持,抵消了美國的強勢,使戰爭期間這一地區的國際政治力量對比和國際關系發展仍處于平衡的均勢狀態。越南戰爭結束后,越南統一,美國勢力退出這一地區,接踵而來發生了中國與越南交惡、蘇聯與越南結盟、越南發動入侵柬埔寨戰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這使得這一地區的國際關系態勢發生了嚴重的失衡,中國方面對這種失衡作出了如下評估:“可以預料,越南地區霸權主義者一旦在柬埔寨站穩腳跟,就會以印度支那為基地,實現其更加狂妄的擴張計劃。蘇聯的軍事力量已從海參崴向南推進數千公里,墩兩洋通道形成直接威脅,同它在阿富汗、印度洋和波斯灣的行動相策應,成為蘇聯實現南下戰略的又一途徑。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爆發了中越邊界戰爭,出現了國際各派力量支援柬埔寨抵抗力量聯合抗越的局面,而這種局面的形成,牽制和抵耗了越南與蘇聯的力量,國際關系的重新整合使態勢由失衡向平衡轉化,奠定了柬埔寨問題最終解決、中越關系正?;幕A。
在其他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爭與沖突中,我們依然可以尋覓到這種整合的因素,例如蘇聯對阿富汗的入侵,古巴在非洲采取的軍事行動,都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國際關系的整合,成為大國之間尋求全球戰略平衡的砝碼。
關于民族主義有若干種詮釋,筆者在此所指的民族主義是通常寬泛意義上的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由于從斯大林時代始,民族主義與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被作了對立化的描述與處理,這使得民族主義被異化為一種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相對立的思想觀念。這樣,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發生戰爭與沖突時,就出現了一個幾乎是規律性的現象:對抗的雙方也常用意識形態的觀點來解釋這種戰爭與暴力的行為,力圖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暴力沖突裝入意識形態對抗的框架。例如蘇聯出兵匈牙利、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時,蘇聯認為是這些國家出現了背離社會主義陣營的傾向,必須用暴力方式予以歸正;中蘇邊界戰爭前后,中蘇雙方也都對對方的意識形態進行了否定性的批判和描述。
蘇聯為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所找的理由是西方所稱的“勃列日涅夫原則”,即中國所稱的有限主權論。1968年9月26日的《真理報》刊出一篇名為《社會主義國家之主權與國際義務》的文章,對此進行了詳細說解,文章提出每個共產黨不僅要對自己的人民負責,也要對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及整個國際共運負責。誰要是忘了這些責任,僅強調自身的獨立性和國家主權,就是逃避其國家義務,因為主權是不可以用一種“抽象的無階級性的或合法的方式考慮的。這樣,“有限主權論”將民族國家之民族性具體實質表現的依附體。但是,民族主義的感情與理念并未因此而消亡,它更因有了實體的國家和國家主權而具有了依托。實際上,從戰后初期的蘇南爭端和情報局事件始,這種將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進行對立化處理的方式已經為社會主義陣營的發展種下了惡果,它在極大程度上模糊和蒙蔽了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國際關系的交往法則和內部事務處理的一般規律,1956年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發生,正是在這種處理原則下將東歐民族的自主情緒進行了全盤的敵對化處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被鎮壓實際上將這種對立化進一步推向極端;在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漫長征途上,毛澤東就曾被斯大林用“民族主義者”的眼光反復審視著,赫魯曉夫在這個問題上依然沒有擺脫斯大林的窠臼。
根據西德阿登納的回憶,赫魯曉夫在1955年與他的閑談中流露了這樣一種情緒:他說您想象一下赤色中國現在已經有六億以上人口,每年還要增加1200萬。這些人都靠一把米過活。這該會,說著他雙手拍在一起,‘這該會發展到什么地步呢。赫魯曉夫相當突然地說:‘我們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這是很困難的。因此我請您幫助我們。您幫助我們對付赤色中國吧,赫魯曉夫居然會向冷戰的對手尋求幫助來對付自己的同道,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說明赫魯曉夫本人就是在用一種極端民族主義化的情緒在處理著中蘇關系。因此,中蘇分歧和關系的破裂在表面上是對馬列主義思想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理解不同,而民族主義情緒在這種不同理解的包裝下不斷增長,進而導致國家關系的緊張,直至兵戎相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考察,雖然冷戰的核心區域是在歐洲,但社會主義國家全部16場戰爭和武裝沖突,有12場發生在亞洲地區,除了最通常的冷戰對抗因素外,也正是因為這一地區匯集了源遠流長、錯綜復雜的民族糾葛。
因此,社會主義與民族主義并非水火不相容,民族主義意識理念的存在并不就意味著脫離了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可以在民族主義的情緒下接受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也并不意味著民族性的被抹殺、被融合,將其對立化的處理只能使民族主義情緒在合適的場合以更大的能量爆發,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與沖突已經在證實著這一點。
壯大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提高了社會主義的聲望這主要是指那些發生在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國家之間的戰爭與沖突,由于社會主義國家戰而勝之,對社會主義陣營起了穩定作用,對社會主義事業起了傳播作用。例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抗法戰爭的勝利,使社會主義陣營的亞洲板塊得以成形;再如古巴吉隆灘戰役的勝利,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成了古巴最終進入社會主義陣營的催化劑;尤其是越南戰爭,社會主義北越在十幾年戰爭期間表現了英勇頑強的斗志,極大地提高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士氣,振奮了第三世界國家的精神,其最終結果給人造成的直觀感受是東方的社會主義叢林小國越南擊敗了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美國,并迫使美國在與蘇聯的對抗與爭奪中采取守勢,實行戰略收縮調整。
削弱和破壞了社會主義國家關系和國際共運事業這是在研究發生于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與沖突時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社會主義國家和國際共運可以在幾十年的冷戰中經歷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這兩場與資本主義陣營大規模局部戰爭的考驗,并在戰火中顯示其旺盛生機,但陣營內部的對抗與分裂卻消耗了它的實力,破壞著它的形象。
社會主義陣營在經歷了20世紀40年代末情報局事件和50年代后期第二次蘇南爭端的沖擊之后,終于陷入蘇共和中共這兩個主要大黨的爭端漩流難以自拔,產生了大分裂,而作為非執政黨的各國共產黨也無可避免地隨著中蘇關系的惡化而分裂,這其中不僅包括有著重要影響的法國共產黨、意大利共產黨等老牌共產黨,也包括印度、日本等與中蘇緊密相鄰國家的共產黨,甚至包括遠隔重洋的拉丁美洲國家的共產黨:“1964年是中蘇分歧愈益擴大達到無可換回的破裂的一年。它對于古巴和整個大陸革命計劃的沖擊,幾乎沒有比這更富有破壞性了,因為拉丁美洲正統共產黨中許多最富有戰斗性的成員蜂擁到新的親華集團中去。而那些曾經叫得最兇的支持卡斯特羅同志的人,現在只能聽毛主席的聲音了。早在1964年1月,秘魯共產黨已一分為二,其他共產黨包括玻利維亞黨在內也預期可能發生類似的事件。這表明自60年代起,國際共運無可挽回地分裂了。
國際共運大分裂讓許多忠誠的共產黨人感到不可思議和左右為難。古巴革命的著名領導人格瓦拉對此曾評論說:“中蘇分歧對我們來說是最悲傷的事件之一。在這些分歧中,我們不站在任何一邊。我們的黨正在討論它們。我們黨的立場是不講誰是誰非。我們選擇我們的立場:對我們有重大關系的是社會主義的發展必須莊嚴地繼續下去。格瓦拉試圖在這種分裂中尋求平衡路線,但在當時非敵即友的對抗情緒里,他的立場和政治主張在實際運作中處處碰壁,他成為被當時的中國和蘇聯兩邊所譴責的人物,政治命運極其不幸。
當代社會主義國家戰爭與沖突的頻繁發生使之在與資本主義陣營的對抗中逐漸處于弱勢,社會主義事業和國際共運欲重整旗鼓,必須認真反思這一歷史經驗教訓。已經有人提出: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關系,“同時也是避免社會主義國家對外使用武力干涉的惟一途徑。
。
按照《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國婦聯關于做好20__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x糧發〔20__〕x號)要求,我省結合實際,制定此方案。
一、活動主題。
20__年10月16日是第__個世界糧食日,主題是“努力實現零饑餓”。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主題是“端牢國人飯碗,保障糧食安全”。
二、活動安排。
20__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包括主會場宣傳、“糧安之星”評選發布和糧食安全大走訪大調研等內容。
三、活動內容。
(一)主會場活動。
1.活動時間、地點。20__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活動主會場宣傳于20__年10月16日上午在中央大街__5號(金谷大廈門前)舉辦。
2.活動形式、內容。通過展板宣傳10個省級“糧安之星”事跡材料,發布“糧安之星”及“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有關內容;會場上展示、宣傳__省放心糧油企業和__好糧油產品生產企業、中鹽__分公司及產品;門前懸掛印有主題宣傳語橫幅;擺放承辦及協辦單位制作的a字板、易拉寶等關于糧食安全活動主題的宣傳材料;有關人員發放宣傳品,宣傳糧食安全方面知識。
3.活動工作分工。
主辦單位:省糧食局。
承辦單位:省糧食行業協會。
協辦單位:省糧油衛生檢驗監測中心、省鹽務局、__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糧食工程學院、中鹽__分公司、金谷大廈、__省放心糧油企業、中國好糧油和__好糧油企業。
(二)“糧安之星”評選發布。
我局商省農委、教育廳、科技廳和省婦聯評選10個糧安之星集體或人物,并在10月16日主會場活動時發布。其中:糧食生產方面2個、人才培養方面1個、糧食科研方面2個、糧食流通方面4個、婦女代表1個,并擇優向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推薦1個糧安之星先進集體或人物。
(三)糧食安全大走訪大調研。
省農委、教育廳、科技廳、婦聯各自組織本部門人員進行調研活動。糧食部門將于10月份在全省各地市范圍內開展調研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1.主要內容。圍繞科學儲糧、秋糧測產、代烘代儲代銷及政策宣傳等內容,深入村屯、農戶,對糧食問題進行調研摸底,聽取農民對國家糧食政策的意見建議,深入了解糧食安全方面存在的矛盾隱患,宣傳糧食政策,講解糧食收儲、運輸、保管等方面的科技知識。
2.活動形式及分工。以工作小組形式開展活動。省糧食局成立3個走訪調研組:
第一組:調控處牽頭,工業處、信息中心參加;負責__。
第二組:倉儲處牽頭,財審處、監測中心參加;負責__。
第三組:監督檢查處牽頭,法規處、交易市場參加;負責__。
各組可在本組負責的地市中選擇2~3個縣,每縣選擇2~3個村,進行走訪調研活動。每組3~5人(可包含地市縣人員),深入到2~3個村,進行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要與秋糧購銷工作緊密銜接。
四、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地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配合好省局各項活動,同時參照省局活動方案,結合本地實際,組織好本轄區各項活動。
(二)拓寬渠道,加強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優勢,積極運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努力形成全媒體覆蓋格局。
(三)改進作風,嚴肅紀律。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改進工作作風、突出活動主題、厲行勤儉節約,嚴禁鋪張浪費、大講排場和形式主義。
。
保護好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課題。
“黨的_報告進一步釋放了重農抓糧的鮮明信號,各級黨委政府要扛起責任,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敝袊鐣茖W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政策更給力,種糧有底氣。
“今年每畝收到一次性種糧補貼41.44元、耕地地力補貼95.41元,補貼力度大,豐收又增收?!焙颖笔∏窨h香城固鎮張云固村種糧大戶張朝印算起賬,“政策托底,種糧有信心,300多畝小麥已經全部種下?!?/p>
豐收背后是政策支撐。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中央財政提前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205億元,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先后下撥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400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政策穩預期、強信心。下一步,各級財政將持續加大種糧支持力度,通過價格支持穩預期、收入補貼保成本、保險擴面降風險,為農民種糧提供全方位保障。
——經營增效益,糧農有賺頭。
“合作社托管了2000多畝地,農民每畝種糧成本減少上百元?!焙笔V水市南新村艷陽天專業合作社社長盧建林說,“我們將繼續完善產前產后服務,提供糧食烘干、流通、加工一條龍服務,田間連車間,讓鄉親們種糧更有賺頭?!?/p>
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培育農民合作社222萬家,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各地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直接帶動優質糧食增加5000多萬噸。
好糧食帶來好效益。接下來,相關部門將著力補上糧食烘干、流通等環節短板,開展糧食綠色倉儲、品種品質品牌等“六大提升行動”,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探索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等,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責任再壓實,飯碗一起端。
“我們將繼續完善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配套制度,簽訂承諾書,列入綜合考核指標,層層落實責任?!焙鲜”>缚h農業農村局局長朱亮介紹。
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今年中央首次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各地各級黨委政府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越來越多的地方黨政一把手走進田間看糧食生產,進村入戶搞調研,強化硬措施,形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合力。我國將繼續完善產糧大縣、產油大縣、制種大縣等綜合獎勵政策體系,不讓重農抓糧吃虧。
希望的田野上,冬小麥陸續出苗,新的豐收正在孕育。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壓艙石穩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定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摘要:當代大學生對于形勢與政策的認知呈現出三個明顯的矛盾特征:在認知心理上表現出趨同性與獨立性共生,在認知過程中表現為穩定性與多變性同在,而在認知狀態上則呈現出主動性與被動性并存的特點。深入研究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認知特點,對于增強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認知特點;大學生。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1]。在新形勢下,增強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關鍵在于科學把握大學生形勢與政策的認知特點。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認知心理:趨同性與獨立性共生。
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復雜事物的認知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認知心理基礎之上。研究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認知特點,首先就要研究他們的認知心理。有關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的認知心理同時呈現出趨同性和獨立性兩個特點。
趨同性在心理學上又叫場依存性,是指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依賴于內部或外部參照物的傾向性[2]。認知心理上的趨同性使絕大多數學生在認知形勢與政策時潛意識當中愿意向群體看齊,保持在關注熱點和主要觀點上與群體的一致性。大學生之所以在認知心理上呈現出趨同性的特點,從根本上講是由于集體生活的影響。大學生缺乏豐富的社會閱歷作借鑒,接近二十年的教育大都是服從教師、服從家長,因而會形成嚴重的從眾心理,而這會作為一種心理惰性影響他們在大學時期的認知方式。目前,我國多數高校的學生都是生活在集體之中的。集體生活中同學間的互相影響使學生對形勢政策的認知表現出很強的趨同性。大學生認知心理上的趨同性對于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它會促使學生中思想熱點的形成。在集體中,由于同學之間頻繁的交往、交流、互相影響,各種信息的傳播在集體中呈現出了迅速、及時、波及面廣、影響深刻等特征,容易形成集中的熱點。其次,它會使學生的情緒表達趨向一致。大學生集體中的輿論、風氣、規范等會潛在地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因而容易形成“共振”,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易達成一致。所以,當大學生在集體生活中與其他同學交流、探討形勢政策時,就容易受其他同學的影響,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與其他同學不一致時,群體中潛在的心理壓力便會促使他們改變自身的觀點和看法,并盡量與其他同學保持一致。
大學生在形勢與政策認知領域的獨立性,從積極方面看主要表現為創造性,從消極方面看,主要表現為叛逆性。一方面,大學生思維活躍,在分析問題時敢于打破常規,想前人之未想,容易形成許多新的觀點,一旦加以合理引導,就會轉化為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強大推動力。另一方面,建構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基礎之上的叛逆性又使大學生本能地排斥任何理論說教,盲目追求標新立異,容易形成許多過于偏激的觀點,從而給形勢與政策教育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大學生對于形勢與政策等政治色彩濃厚、理論性很強的教育,習慣于獨立地、批判地看待,并依據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形勢政策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但大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因而認識本身就帶有不自覺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對于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而言,還處于不斷完善、不斷提高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學生所關注的最新形勢與政策信息,往往在課堂上得不到及時有效地介紹;學生所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在課堂上得不到正確合理地解釋。因而通過課堂這一渠道得到的信息中任何缺陷,都可能成為他們否定形勢與政策正面教育的理由,從而對形勢與政策的認知表現出較強的抵觸情緒。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認知心理上同時呈現出的趨同性和獨立性兩個看似對立的特征,其實并不矛盾。趨同性表現為大學生群體認知的共性特征,主要是整體觀點、興趣熱點和思維方法的趨同;獨立性則更多地表現為個體認知特征,這種特征既可能是積極的――創造性,也可能是消極的――叛逆性,因人因事因時而異。開展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必須綜合考慮大學生認知心理上的這兩個特點,一方面,通過加大形勢與政策宣傳教育力度,在全校范圍內構建統一的輿論場,引導大學生向主流價值觀靠攏。另一方面,在開展形勢與政策教學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大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重點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著力培養大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二、認知過程:穩定性與多變性同在。
大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心理認知基礎之后,就開始了認知過程。這種認知過程既不是勻速直線上升也不是勻速水平推進的,而是同時呈現出變與不變的矛盾特性,從而推動大學生的形勢與政策認知過程呈現出波浪式推進和螺旋式上升的矛盾運動。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認知過程中的穩定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認知已經不再滿足于在感性層面,大學生已經具備了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的能力,從而形成了某種程度的理性認識,表現為認識的深刻性。二是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理性思維,但由于思想上還不夠成熟,一旦形成關于形勢與政策的某種認知,就很難改變,從而表現為某種思維定式,在分析具體問題時容易受教條主義的束縛。導致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認知呈現出穩定性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長期以來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了從小學到大學一整套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從小就向他們灌輸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經過多年的思維訓練,大部分學生都培養了一定的抽象思維的能力。二是宣傳思想工作成效顯著。我國的新聞傳媒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宣傳思想工作的一致性使得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認知也相應地表現出穩定性的特征。三是從大學生自身來看,身心發育漸趨成熟,基本上能夠做到全面、聯系、發展地看問題,能夠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深入分析形勢與政策問題。
。
在美國金融危機蔓延、全球經濟動蕩的背景下,我國出口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如何抵御風險,度過難關是當前出口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從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額和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機給出口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提出了企業有效地規避、防范、抵御風險的'措施。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是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勢必降低它們對我國的進口需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國的外貿出口,進而影響我國的經濟增長。
一、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的整體影響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直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對中美雙邊貿易的影響,尤其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影響。
二是間接影響,即金融危機可能會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中國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增長。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金融危機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使其生存環境更加惡化。
1.金融危機導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金融危機引發美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指數不斷下降,失業率上升,消費能力迅速萎縮,據統計,美國年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曾經下降到76.1,創下自199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年美國平均失業率達到4.6%,年3月達到5.1%,是年以來的最高點。美國是我國的第一出口大國,美國的經濟蕭條直接導致了我國出口的。
2.大幅減少。金融危機還通過對歐盟、日本,以及世界經濟貿易產生影響,進一步減弱中國對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長。由于德國和日本的經濟發展與美國的經濟發展正相關程度很高,美國經濟的放緩也導致了德國和日本經濟的放緩。目前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趨淡,日本經濟再度陷于停滯,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貨物數量也相繼減少。
。
摘要:當前,我區人口低速增長、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比例下降、知識技能型年輕人口流出較多等問題凸顯,同時與經濟發展、資源環境問題疊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為避免類東北現象產生,我區要進行更深刻、更有針對性的改革和制度建設,對人才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加快培養和引進人才,為自治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城鎮化人口區域布局。
一、近年來我區人口變化基本情況。
(一)人口持續增長,二孩政策效應顯現。
截至2017年底,我區常住人口2528.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82%,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排第23位;比2010年增加56.4萬人,年均增加8.06萬人,年均增長3.2‰,低于全國年均增長5.2‰的水平。一是盟市人口增減各不相同。2011—2017年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巴彥淖爾市等7個盟市人口增加,分別增加24.1萬、22.16萬、11.92萬、3.11萬、2.36萬、1.61萬和1.49萬人。呼包鄂城市群人口增幅均低于2001—2010年期間,特別是鄂爾多斯市,10年間常住人口年均增加5.45萬人,近7年來年均僅增加1.7萬人。赤峰市、呼倫貝爾市、烏蘭察布市、通遼市、興安盟等5盟市常住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通遼市常住人口由10年間增加5.57萬人,轉變為近7年減少5.57萬人。烏蘭察布市、呼倫貝爾市和赤峰市人口減幅比2000—2010年大幅度降低。東部五盟市人口占比繼續下降,2017年49.47%,比2010年下降了1.82個百分點。二是二孩政策效應顯現。2005年以來,全區年均出生人口22.6萬人,年均出生率約9.1‰,比全國平均低3.1‰;死亡人口13.8萬人,年均死亡率約5.5‰,比全國低1.6‰以上;自然增長率年均3.5‰,比全國低1.7‰左右。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實施單獨兩孩政策,2014年我區出生人口有所增加,出生人口23.3萬人,人口出生率9.3‰,比上年提高0.3個千分點。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我區出生人口明顯增加。2016年、2017年出生人口分別為22.72萬人和23.9萬人,出生率達到9‰和9.47‰,二孩率為40.9%和47.76%,比全國分別高0.7個百分點和低3.44個百分點,比“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的“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人數多0.75萬人和1.93萬人。
(二)人口老齡化程度提高,勞動人口總量保持穩定。
65歲以上老年人口由2010年的187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251.1萬人;比重由2010年的7.56%提高到2017年的9.9%,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據統計,1956-1966年流入我區人口集中,受代際傳遞影響,我區人口老齡化程度比全國平均水平低。雖然2016年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比2010年降低1.1個百分點,但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仍達77.2%,比全國平均高4.7個百分點,勞動年齡人口比2010年增加9.8萬人,沒有出現勞動人口數量下降情況。我區0-14歲人口由2010年的348萬人降低到2016年的335.4萬人,比重由14.08%降低到13.31%,比全國平均低3.39個百分點,已處于“嚴重少子化”階段。人口總撫養比從2005年的33.2%降低到2016年的28.6%,比全國平均低9.31個百分點。
(三)人口城鎮化率較高。
2010年人口城鎮化率55.5%,比全國平均高5.82個百分點,在全國居8位,西部地區第1位;2017年提高到62%,比全國平均高3.48個百分點,在全國居第10位,西部地區第2位。
(四)人口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
2015年受大專以上教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達到15.3%,比全國平均高2.8個百分點,比2010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受高中(含中專)教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達到16.2%,比全國平均高0.81個百分點,比2010年提高0.9個百分點;受小學教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為22.9%,比全國平均低1.5個百分點,比2010年占比降低2.5個百分點。
二、人口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人口低水平增長,知識技能型人口存在流失現象。
2010年我區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居全國倒數第9位、11位。2015年、2016年,我區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均居全國倒數第6位。2017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達到9.47‰、3.73‰,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96個千分點、1.69個千分點,居全國倒數第7位和第8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出生率短期出現回升,但出生率降低具有一定的趨勢性;受生育行為選擇變化等因素影響,長期來看,生育水平有繼續走低的可能。我區人均土地面積較大,整體上人口凈流入、凈流出趨勢并不明顯。連續6年人口凈流入后,2012—2014年連續三年出現了少量人口凈流出,2017年又出現了少量人口凈流出,成為當年全國6個人口凈流出地區之一。但我區流出人口主要是勞動年齡人口、知識技能型年輕人口和已經成型的知識技能型人才。2016年我區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人數比上年減少6.3%。在區外就讀的知名高校畢業生很少回生源地就業;在區內就讀的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通過多種方式千方百計出區學習和就業。據初步統計,赤峰市大學生(含大專)2015—2017年上線分別為3.2萬、2.8萬、2.6萬人,回到赤峰工作的分別為1萬、1.2萬、1.3萬人。另外,由于人口老齡化和獨生子女家庭、少孩家庭子女從業觀念變化較大,我區部分行業出現了年輕人減少情況。
(二)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養老保障亟待強化。
我區邊境地區、牧區、林區人煙稀少,產業不發達,但為了滿足戍邊和行政管理需要,設立了旗縣市和鄉鎮蘇木;我區礦區較多,城鎮化率也相對較高。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巴彥淖爾市等農區比例較大、人口較多的地區城鎮化率相對較低。即使是人口相對稠密的地區,平均每個旗縣市人口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每個縣40萬人到70萬人的水平,人口布局分散,多數旗縣政府所在地城鎮工業化程度低,城鎮化質量不高,集聚人口能力不強。不少盟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少,經濟規模小,還不及發達省區一個縣政府所在地城鎮規模。呼包鄂城市群中,鄂爾多斯市是高度依托資源型的縣域經濟,產業、人口分布都比較分散,東勝、康巴什市區和阿鎮的產業和人口規模很難起到較大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很難承載高水平的研究院所、大學和醫療機構;高端服務和高水平公共服務主要依托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區外相近大中城市。包頭市是典型的重化工產業結構,受市場周期影響較大,大型企業轉型升級和成長速度慢,核心競爭力不強,與全國同類型企業差距越拉越大。首府呼和浩特市競爭力較強的制造業較少,新經濟、研發創新、教育、醫療水平仍待提高。近年來三個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均有所下降。2011年以來我區城鎮化率年均增幅0.93%,低于全國年均增幅0.29個百分點。
(四)人口區域布局不合理,集中集約程度不高。
一是人口、產業區域布局分散。除呼包鄂城市群外,幾乎每個鄉鎮、旗縣、盟市政府所在地城鎮(市)都存在人口規模較少、產業規模較小的問題。人口聚集程度差是影響我區非資源型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布局分散、產業布局分散,加之能占領全國市場的輕工產品極度匱乏,物流滿車進空車出,不能攤薄物流成本,造成我區居民生活成本高、企業生產成本高。二是首位度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吸納人口能力有待提高。東南沿海及西部形成了成都、重慶、西安等一批人口超千萬、gdp超萬億元的大型城市,而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人口分別為311.5萬人、287.8萬人,呼和浩特市區人口僅200多萬人,gdp分別達到2743.7億元、3867.6億元(2016年數據)。三是還沒有建立與主體功能區相配套的人口政策體系。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等重點生態保護區、生態環境脆弱區仍然面臨人口多、生態環境壓力大的問題。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興安盟、通遼市、巴彥淖爾市等農畜產品主產區人口的集中集約程度仍需提高。四是邊境地區氣候和生態環境差、人口少、收入低,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落后。
(五)就業人口產業分布不合理,農牧業勞動人口有待轉移。
2016年我區第一產業就業人數比例為40.1%,比2000年下降了12.1個百分點;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為27.7%,比2000年下降了22.4個百分點。我區農牧業增加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8%,與全國基本持平,卻容納了40%的勞動就業,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12.3個百分點。大量勞動力滯留農牧業,從二、三產業中得到的收入少,是我區農牧民人均收入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降到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2016年我區第二產業就業人數比例為15.9%,比2000年下降1.2個百分點;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山東省、廣東省均比2000年有大幅度提高,并且占比分別比我區高12.9個、15個、25個百分點。我區占國內生產總值48.7%的第二產業,只承擔了15.9%的勞動就業。我區工業經濟體系與發達省區經過高度工業化、又開始部分去工業化有很大的區別,我區是“外部資本嵌入型”資源類為主的產業結構,資源主要由大型央企、區外大型國企民企開發生產加工,產業鏈條短,地方很難參與其分工合作,分享其發展成果。資源類產業生產現代化、規?;?、自動化,用人很少,煤炭、電力、化工、電解鋁等大型企業從當地招工的比例也不大。我區自身勞動密集型非資源產業發育生成程度低,產業門類少,吸納就業能力十分有限。近年來我區第三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但并不完全代表經濟發展質量水平的提升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如2016年呼和浩特市第三產業占比達到68.6%,僅低于北京市、上海市、??谑?、烏魯木齊市,位居全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第5位。我區第三產業是在制造業還沒有得到充分發育、工業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發展的,主要為居民生活和農牧業生產提供服務,而我區城鄉居民收入偏低,農牧業規?;?、現代化生產不足,制約了第三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影響了其就業吸納質量。
三、人口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看,人口增長或穩定,經濟就增長和富有活力;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經濟發展就缺乏動力和活力,甚至出現增速下滑、停滯等情況。
我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下降到較低水平,年輕知識技能型人口凈流出,高端人才留不住、引不進問題突出,與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不相適應。勞動力從農牧業向非農牧業轉移速度放緩,會抑制資源配置效率,導致農牧業勞動生產率、城市化率提高幅度下降。生態脆弱區、重要生態功能區人口較多會對草原、森林等生態功能恢復形成壓力。農畜產品主產區人口過多會影響農牧業生產現代化、規?;娃r畜產品產量、質量的提高。人口老齡化會對儲蓄和投資產生不利影響,改變消費需求結構和水平,增加養老和醫療等社會保障支出、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和家庭負擔,降低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制約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
從積極的方面看,人口流出減輕了我區就業壓力,人口增量減少和人口布局的改善有利于減輕生態環境壓力。雖然勞動力比重出現了下降,勞動力資源總量仍比較豐富。
四、幾點建議。
(一)深化改革,堅決破除“人情社會”現象。
一是積極引進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二是落實高等學院辦學自主權,利用教育部與我區的合作,積極與國內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合作,強化人才引進,加快打造我區高校和學科“雙一流”;提高我區高等院校教學、科研水平和知名度,擴大區外學生招生規模,并促進其在區內就業。適應智能化時代需要,推進前期工作,爭取大數據學院項目早日開工建設,開設工業及服務軟件、大數據分析、信息技術安全等方面的課程,加強普通大學、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通識教育,促進智能化與新工科建設相結合。三是發揮市場在人才培養、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建立完善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建立規范有效的人才激勵制度。四是著力引進高端人才。發揮優勢科研院校作用,加強高層次人才團隊和科研設備建設,爭取引進和培養一批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計劃”等高端人才和院士人才實現零的突破。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重點高等院校、醫院、文藝團體、大中型企業提出解決關鍵問題的高層次人才需求,由自治區政府開展招聘,并落實部分資金等條件,確?!傲舻米?、用得上”。
(三)進一步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適應人口由鄉到城(鎮)、由小城市(鎮)向大中城市流動、人口集聚水平不斷提高的趨勢,加快呼包鄂城市群發展,吸引人口向呼包鄂集聚。大力發展高水平實體經濟和能夠快速集聚人口的高水平醫院、大學等,增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宜居宜業水平和首府城市地位,盡快形成350萬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東部盟市所在地城市要增強產業集聚能力,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優化人居環境,引導區域人口就近集聚,有條件的加快建設成為區域中心城市。鼓勵城鎮人才、資本下鄉,發展規?;?、機械化、集約化農牧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政策,吸引農村牧區人口進城落戶,保障農牧業轉移和流動人口教育、醫療、培訓、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及辦事便利。構建覆蓋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險制度,盡早全面實現農牧業轉移人口和流動人口醫療保險異地報銷。
(四)推進人口區域布局調整。
農畜產品主產旗縣要推動人口總量適度減少和人口集約布局。開展主體功能區人口承載力測算,科學確定不同主體功能區的人口承載力,實行差別化人口調節政策。按照自愿遷出原則,有重點、有次序地引導承載力低的地區有序疏解人口,向人居環境適宜、資源環境和產業承載力平衡的重點市鎮收縮轉移。提高沿邊農牧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活質量。
(五)搞好人口服務。
加大對孕產婦優生優育服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合理規劃和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學前和中小學教育等資源。確實保障女性孕期、產期應享受的政策權力,適當延長產假。做好留守家庭兒童、老人照護等工作。對失獨困難家庭養老提高補貼照顧水平。以基本養老保險為重點,推進完善養老助老保障制度,加快城鄉居民全覆蓋,逐步提高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障標準。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積極發展老齡產業。
參考文獻:
[2]關于印發河南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ol].http:///.2017.
[3]韓似鳳.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醫養結合模式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碩士論文.2017.
[6]田克敏.對電力行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廣東科技,2013,(8).
[7]趙建軍.大唐安徽分公司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3,(1).
[8]臺州市發改委課題組.臺州市人口預測與發展趨勢研究——基于padis-int的分析[j].臺州學院學報,2017,(8)。
[9]劉燕群,董林,樂明.武漢市中心城區養老現狀調查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2).
[10]李瑤.失能老人社區長期照護現狀、問題、對策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18,(12).
摘要疫情的爆發,各個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教育是國家的長遠規劃,大學生就業是社會教育的第一步。每年的上半年是我國的畢業季和就業季。今年將有874萬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同期增加40萬。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F階段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節點。本文針對于疫情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及策略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疫情形勢高校大學生就業策略。
中圖分類號:g473.8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6月5日,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微信公眾號登陸微信時刻,并發布了一組數據。截至5月25日,南科大本科生就業率為35.17%(其中簽約率僅為14.48%),研究生就業率為48.53%。由此可見,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面對疫情造成的就業困難局面,不少人選擇考研或等待明年的招聘旺季。然而,該流行病對就業影響的結束日期無法預測。明年及后年將有近900萬應屆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即使就業市場復蘇,他們也將面臨畢業生不足的尷尬局面。后疫病時代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和心理問題應該引起社會的更多關注。
1疫情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
目前,根據多地房地產協會和城鄉建設局的公告,建筑業、房地產業等人員密集型行業都處于暫時暫停的狀態。過去幾年在春節期間蓬勃發展的電影業、旅游業和餐飲業今年的假期收入急劇下降。由于戰略調整,一些企業降低了人工成本。2月2日,蘇州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共同度過難關的相關措施,通過增加財政支持、穩定員工、減輕企業負擔等措施,為中小企業加油鼓勁。雖然中小企業的數量沒有大型企業那么多,但如果很多企業面臨生存困境,被迫縮小規模,可能會出現區域經濟下滑,從而對就業市場產生影響。市場經濟一直是影響整體的因素之一,疫情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畢業生今年面臨更大壓力。到目前為止,許多地方都出臺了促進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特殊政策。通過各種措施的無縫連接,如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就業、增加招聘比例的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擴大規模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加入軍隊,發展中基層崗位,增加貸款支持創業,并提供就業服務補貼,等等,為促進高校畢業生的畢業做好了無縫對接,畢業生的就業政策是“組合拳”。今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然而,874萬大學畢業生將被招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將對全年就業目標的實現產生重大影響。
由于疫情嚴重,許多公司不得不推遲甚至取消春季招聘計劃。春季往往是每年大學生求職的黃金季節,而一年一度的招聘進校園、現場招聘等大型招聘活動也不得不停止,給7月份的研究生帶來諸多麻煩和不便。因此,2020年就業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但在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目前研究生的擴招規模也比較大,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截止6月28日結束,甘肅、江西、遼寧、湖北、重慶、河北、天津、廣東、西藏等地出臺了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專項政策,通過鼓勵微型、中小企業吸納就業,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比重,擴大考研升學、參軍和發展基層崗位的規模,推進就業服務補助貸款支持創業,無縫銜接等措施,發揮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組合”政策。
作為疫情重災區,湖北省高校畢業生面臨著特殊的形勢。湖北省今明兩年事業單位空缺職位數量將主要用于招收高校畢業生。同時,湖北省公務員招錄計劃增長20%,選聘生計劃增加50%,事業單位招錄計劃增加3萬人以上。
高校畢業生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大學生不能只盯著以往父母眼里的‘優質工作’不放,要充分適應和融入市場化、多元化的就業環境,將多渠道就業和自主創業結合起來,多選擇到基層一線、各類企業,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
為此,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今年全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三支一扶”計劃中央財政補助名額為3.2萬名,比去年增加18.5%;計劃招聘特崗教師10.5萬名,且不將教師資格作為限制性條件;研究生預計擴招18.9萬人,普通專升本擴招32.2萬人;進一步落實畢業生參軍入伍優惠政策,擴大畢業生參軍入伍規模。
在鼓勵大學生求職的同時,各地繼續為有意創業的年輕學生提供便利,貸款支持、減免稅費、免費提供場地,或者直接給予創業資金支持。比如,河北將畢業生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15萬元提高至20萬元,合伙創業的貸款額度由90萬元提高至130萬元;將創辦小微企業的貸款額度由200萬元提高至300萬元。西藏對創業高校畢業生給予每人6萬元、每戶最高可達30萬元的一次性啟動資金支持。
2疫情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就業策略。
2.1國家戰略。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就業市場造成了較大沖擊,但新動能的開發和傳統動能的升級,實際上蘊含著大量的就業機會。積極鼓勵畢業生到國家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和重要領域工作,在原有渠道中占一定比例。但是,我們覺得它還不夠高。我們仍然希望在這方面繼續加大努力。我們認為,疫情過后,國家戰略需要高校畢業生。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有必要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和升級從大專到本科,提高基層醫療和社會服務崗位的招聘規模,并增加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吸收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指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和入學時間,推遲畢業生離校報到和安置時間。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2年戶口登記和檔案保管,并根據應屆畢業生的身份辦理就業手續。
對于離校待業畢業生,應盡快與教育部門聯系信息,開展實名制服務,重點關注貧困家庭和零就業家庭的畢業生,實施“一對一”救助措施,提供各種政策服務。與此同時,教育部將始終關注湖北高校畢業生和湖北民族,與有關方面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救助措施,為他們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
2.2擴大重點領域招聘。
基層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大學校,也是吸納畢業生的主要陣地。教育部門將繼續實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配合有關部門繼續組織實施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大學生基層就業計劃。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中小微企業招收大學生就業。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中小微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陣地。我看了前三年的情況,前三年大學生就業近六成流向了微型、中小企業。正如你剛才提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給予了很大的保護。這也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實施這些政策,對今年大學生就業有很大的支持和幫助。
2.4鼓勵入伍參軍。
與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合作,通過優化指標配置、提前體檢等措施,增加應屆畢業生招聘數量。每年,全國一半以上的征兵是大學生。這方面今年繼續增加。同時,它主要傾向于畢業生。在過去,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軍。今年,政府加大了鼓勵畢業生參軍的力度。畢業生的熱情也很高。
3結語。
高校畢業生是穩定就業的關鍵群體。2020屆畢業生將在關鍵時刻迎來創紀錄的求職人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軍表示,要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試等相關工作,引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體檢、簽約、招生時間,幫助畢業生順利畢業,早日就業。面對大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問題,教育部下大力氣,希望能幫助每一位畢業生找到合適的工作。即將畢業的學生不要太著急。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調整心態,定位自己,抓住市場機遇,找準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2]復工進行時:施創新舉措穩就業大局——推動復工復產的新舉措、新亮點及促進穩就業的新建議[j].中國就業,2020(05):4-9+13.
[6]pbs&apabilityassessmentforhazardmitigation[eb/ol].2020.
摘要:金融形勢指數作為一項綜合性指標,可以使一個國家的金融狀況松緊水平得到充分體現,在金融市場的發展中,也可以將其視為一種晴雨表,主要用于對實體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合理預測。在本次研究中,則整理了當前與此相關的研究文獻。
關鍵詞:金融形勢指數;指標選擇。
目前,大家在對金融形勢指數進行構建的過程中,經常會用到許多的指標,其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包括以下幾種,即貨幣供應量、利率以及匯率等?,F階段,許多學者開始采用貸款余額進行研究。本文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了金融形勢指數的各項指標,具體如下所述。
一、貨幣因素。
針對貨幣因素而言,則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即:貨款余額以及貨幣供應量,通過對貨幣政策進行分析后發現,這兩項指標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不可缺少的中介目標。經研究后發現,在貨幣政策的作用下,基于此可以直接影響到通貨膨脹。
首先,基于貨幣供應量考慮,很多人對此提出的觀點為,該項指標與通貨膨脹之間會存在相應的正相關性,若是提升這一指標,則會直接提高社會總需求,最后面臨物價增長的問題。frideman(1970)經研究之后,所闡述的觀點為,在實踐操作中,不管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是什么,都屬于貨幣問題,當貨幣供給逐漸增長之后,在這一背景條件的影響下,也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也會呈現為增長的趨勢,最后出現這種問題;george等(1995)在進行研究時,選擇110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所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圍繞貨幣供應增長率的層面進行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王少平(2004)在研究的過程中,基于格蘭杰因果檢驗為依托,對其采取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通過進行研究后發現,由于我國貨幣發行過量,也就造成了這種現象的出現;劉金全等(2004)對此所闡述的觀點為,兩項指標之間存在相應的正相關性,而且也表現為長期協整關系。郭巖(2012)在進行研究時,采取了多種方法措施,對兩項指標的相關性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與分析。劉鵬(2014)在進行研究時,則采用了誤差修正模型的方式,重點探討了各項指標的關系,他所提出的觀點為,由于受到貨幣激活效應的影響,針對通貨膨脹而言,將會直接受到資產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
其次,還有許多學者認為,貸款余額和通貨膨脹之間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如果信貸增長太快,將會造成通脹的現象。schularick等(2009)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之后,深入探討了信貸對宏觀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因素,他所提出的觀點為,如果信貸增長太快,將會導致通脹問題出現,從而造成更多的風險因素。章晟等(2009)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選擇應用var模型的方法,根據所得出的結論顯示,對于通貨膨脹來說,信貸對其產生的影響具有一定的長期性。汪川等(2011)則提出,在信貸途徑的作用下,貨幣政策將會對宏觀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甚至也會直接關系到本國的通脹率與價格情況。李連發等(2012)在進行研究時,以我國在1984年之后的季度數據作為調查目標,根據所得出的調查結果顯示,通過采取信貸擴張的措施,產出缺口擴大,僅維持了4個季度左右的時間。李炳等(2015)在進行研究時,選擇應用了機理變化型變結構協整模型作為切入點,歸納整理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這一期間的樣本資料,在進行一系列的實證分析之后,深入探討了在我國宏觀經濟發展中,貨幣信貸結構對其所產生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如果處于某一特定階段,針對通脹率而言,將會受到貨幣信貸結構所帶來的機理性作用。丁華等(2018)在進行研究時,則建立了三個時變向量自回歸模型,重點分析了貨幣政策傳導信貸渠道所產生的時變效應。結果表明:反映信貸渠道的三個指標中,基于信貸規??紤],會對物價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基于信貸期限結構與信貸效率考慮,將會對物價水平產生抑制作用。
二、利率。
影響通脹率的途徑比較多,基本上可以表現為:第一個是需求面集約邊際、第二個則是供給面集約邊際、第三個即為廣義邊際。
許多學者提出的觀點為,利率和通脹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性,還會有研究表示二者之間呈現為正相關性。二者的負相關性則體現在,利率對于儲蓄與投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對通脹造成影響,例如利率增長,也會導致投資成本上升,這時將會降低投資需求,而通脹率也會隨之下降;與此同時,則會增長儲蓄,降低消費支出,也就降低了通脹率。taylor(1993)對此所提出的觀點為,如果通脹率比較高,亦或者是實際gdp顯著更高,政府則需要對名義利率進行上調;反之,則需要對其進行下調。刁節文等(2011)則采用了var模型的方式,建立金融形勢指數fci,經研究后發現,對于金融形勢與利率政策來說,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將會對其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實際利率和通脹率之間也呈現為負相關的關系。
許多研究均表示,匯率和通脹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還有人認為,二者之間是具有正相關性的。在前者中,匯率對通脹水平產生影響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即:直接渠道、間接渠道以及貨幣渠道。在實踐操作中,若是出現了本幣升值的情況,這個時候,將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開始下降,而本國的物價水平也會呈現為下降的趨勢。針對國內商品價格而言,相比于國外同類商品價格顯著更高的情況下,則會導致出口減少,嚴重降低總需求量,本國的物價水平也會有所降低;國外受到匯率升值的影響,導致國內開始流入大量的資本,極大程度地擴大了資本項目順差,因此也增加了外匯占款,基礎貨幣以及貨幣供應量也需要不斷增長,這樣一來,也導致本國物價水平有所增加。如kim(1998)運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vectorerrorcorrectionmodel,vecm)的研究表明,從長期方面來看,無論是美元匯率,亦或者是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這兩項指標均具有非常顯著的負相關性。akinbobola(2012)在進行研究時,則采用了定量方法,對各項指標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根據所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圍繞長期層面進行分析,貨幣供應與匯率將會反向影響到通脹壓力來說。陳浪南等(2014)對此所闡述的觀點為,若是名義有效匯率出現了升值的情況,則會降低所面臨的通脹風險。賈凱威(2015)選擇應用幾何加權平均法進行研究,主要測度了省際區域所具有的實際有效匯率,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人民幣升值的話,對于區域通脹也會產生抑制作用,甚至也會具有截面異質性的效果。紀敏等(2008)認為,本國的通脹水平如何,將會受到該項指標間接渠道的直接影響。
很多人認為,該項指標與通脹之間呈現為一定的正相關性,項后軍等(2011)對此所闡述的觀點為,綜合國內匯率傳遞效率的發展現狀來看,本土特征十分明顯,如果在高通脹的狀態下,傳遞系數則是正數,也就是說,當匯率發生正向變化,將會對物價產生正向傳導的影響;如果是在低通脹的狀態下,傳遞系數即為負數。如果該項指標出現了正向變化,則會對物價造成一定的反向傳導作用。趙彥志(2011)在對境內熱錢進行精準測度之后,采用格蘭杰因果檢驗等,對熱錢、匯率以及價格水平等各項指標的關系進行分析,經研究后發現,導致物價上漲的原因有兩個,即:人民幣升值與熱錢流入。學者朱建平等(2012)通過進行研究之后發現,當人民幣升值之后,并沒有抑制到通脹水平,然而,卻提高了國內的價格水平。李玲等(2012)采用結構向量自回歸的方式,在2005年之后,隨著匯率改革的持續推進,通脹現象也隨之增加,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也容易出現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問題。林博(2015)經研究后發現,在貨幣供應與匯率波動這兩項指標之間,則與國內通脹具有一定的長期協整關系。
四、資產價格。
許多專家學者表示,在該項指標的作用下,將會直接影響到通脹水平,并且具有正向的作用,還有學者認為,也會產生一定的負向作用。隨著資產價格的增長,將會導致通脹的現象出現,其效應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財富效應,其次則是資產負債表效應。郭田勇(2006)認為,在資產價格這項指標的作用下,導致高通脹風險出現的渠道主要由以下幾種,即:財富效應、預期效應、托賓q值效應以及信用通道,與此同時,也提出了在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發展中,資產價格所產生的影響。李強(2008)在進行研究后發現,通過探討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之間的相關性,得出了“貨幣激活論”,即資產價格的上升,會降低居民的儲蓄意愿,貨幣會流向資產交易市場,從而引發通貨膨脹水平上升。紀敏等(2012)則采用狀態空間模型的方式,重點探討了資產價格與通貨膨脹之間所存在的相關性,根據所得出的結果表明,由于房價市場的波動十分明顯,針對通脹而言,也對其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股價卻很少會對其產生影響。齊紅倩等(2016)通過進行研究后發現,無論是房地產,亦或者是股票價格,對于通脹的同向影響都是十分顯著的。劉金全等(2017)則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ms-var模型,深入探討了國內資產價格對于通貨膨脹所產生的影響,在長時間的條件下,房價也會對該項指標產生正向作用,其變動要先行于通貨膨脹1年半-2年半的時間,但是股價卻很少對其產生影響。
很多人在進行研究時,也重點探討了二者的負相關性。fama(1981)在進行研究時,以貨幣數量論與貨幣需求理論作為切入點,所得出的結論為股票收益率與物價水平之間具有一定的負相關性。經朝明等(2006)在進行研究時,選擇國內1985年-2005年這段時間內的樣本資料,采用實證分析的方式,根據所得出的結果表明,在房價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這兩項指標之后,長短期的均衡關系十分顯著,但卻呈現為反向的狀態,如果房價上漲,則會導致物價水平有所下降。韓學紅等(2008)對此所闡述的觀點為,若是通脹率有所上升,那么供給沖擊將會對其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也會與股票收益率存在負相關的關系;若是需求沖擊帶來的則是正相關。于揚(2015)闡述了股票價格沖擊對通貨膨脹的負向影響,并計算出在沖擊發生的第2期其影響達到最大。
五、結論。
目前學者大多數只選擇了5個基礎金融市場的金融變量來構建金融形勢指數,當前,隨著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很多金融衍生產品紛紛問世,在此期間,應充分考慮可以體現出國內金融現狀的變量,從而為各項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指導依據。
參考文獻:
[1]陳曉燕,江可申,鐘大成.基于狀態空間模型的匯率和貨幣供給對通貨膨脹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視角[j].技術經濟,2015,34(04):95-100.
[4]向麗錦,肖祖沔.低利率一定會推升通貨膨脹嗎——基于時間頻率雙尺度下連續小波變換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8,33(02):14-24.
[11]于揚.中國資產價格對通貨膨脹影響效應分析[j].經濟論壇,2015(10):4-6.
。
自建國以來,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新的基礎。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優勢的群體,新的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的一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是我國進入21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題,這也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繼承人,他們將決定祖國的命運。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優勢的特殊群體,大學生們必須堅定自己的理念,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肩負起時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系到他們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說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首先要認真地回顧一下歷史,從這些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年輕人往往都站在歷史發展的風口浪尖,他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動力。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睆睦弦惠吀锩液徒ㄔO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正是歷史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科學地對待人生環境,創造有價值的人生,這是大學生對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步;此后,我們要用我們的能力來回報家庭、回報國家、回報社會,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認清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首先,大學生們應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繼往開來,為中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要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我們要多關心時事,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特別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方面的信息。我們要能夠心懷祖國,而不是僅僅紙上談兵、在文字上、在演講臺上大發愛國之情,我們要付諸行動。
再者,我們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順應人民群眾的需要。扎根基層,投身到西部,積極的到偏遠貧困地區支農等。積極培養自己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投身社會經濟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同時,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要順時代潮流而動,作時代的弄潮兒。我們要敢于挑戰時代、挑戰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于世。我們更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
我們還要有全球意識,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古跡,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和諧與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們要有地球公民意識,要開闊視野,拓展心胸,拋棄一些偏見。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時,悅納別人對自己實事求是的批評。
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認清形勢,肩負責任:首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
黨的十六大所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鞏固和提高現在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的時期。這個目標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奮進的,也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
21世紀的頭20年必將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經濟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新的技術革命為我國經濟提供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有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豐富的資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經濟發展;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使社會生產力獲得進一步的解放,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提供體制保證;支持經濟發展的群眾基礎和人力資源是具備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國民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大批科技人員和各級各類管理人員成長起來,在改革和發展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外部環境看,雖然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增加,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我們仍然能夠集中力量進行國內建設。
回顧20世紀中國的發展歷程,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沿著“五四”運動開辟的振興中華的道路,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把握時代的脈搏,站在時代的潮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地奮斗,歷盡艱辛地求索,終于使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之路,并且為其自強、自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礎。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就是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鄧小平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更是為青年的全面發展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你們有一切機會學會為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本領,你們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貢獻給祖國。只要你們方向正確,你們的任何一點積極性都應當受到珍視,都應當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p>
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當代大學生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黃金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正好與當代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歷程相吻合,這既是難得的機遇,更是榮譽和責任?!霸俳涍^半個世紀的努力,到建國100周年時,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將會勝利地得到基本實現。到那時,無數志士仁人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的理想將變成現實,中國人民將過上中等發達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華民族將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p>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世界新技術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經濟正在走向知識經濟,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依賴于高科技的發展和新知識的創造,世界各國搶占知識經濟制高點的競爭日益激烈。
面對這一切,當代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民族復興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經取得偉大成績的基礎上,承擔起這個事業賦予的重任,勇于競爭,大膽創新,充分發揮生力軍的作用,努力成為歷史的開拓者、完成復興大業的實干家,為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形勢與政策使我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以下是更精彩的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2000字范文,歡迎閱讀。
今天,學校老師給我們上了堂《形勢與政策》課后,我對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認識了什么是《形勢與政策》,弄清楚了他們關系,我想這形勢就是我們面臨無形的推人前進的壓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們的按照客觀事實制訂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吧!它們的關系就是互補互促進的關系吧!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陣地,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豐富“ 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改進“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方法,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為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高校培養目標為依據,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對大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它的草本任務是通過適時地進行形勢政策、世界政治經濟、國際關系草本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及時了解和正確對待國內外重大時事,使大學生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下有堅定的立場、有較強的分析和適應能力。
基本形勢和熱點問題對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淪,對于掌握形勢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勢是變化的,但在一個時期內,形勢的發展有其規律性和必然性,如當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國之間的關系、國內改革開放的總趨勢等,在一段時間乃至更長時期都是相對穩定的,把國際形勢、國內形勢中相對穩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規律性的內容進行歸納,可以構成基本形勢的框架。
熱點問題是形勢的發展變化中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有時形勢(尤其是國際形勢)受偶然性囚素影明而發生突然性的較大變化,由這種變化引發的、產生一定程度影響的問題,我們稱之為熱點問題這一部分內容業然也遵循形勢發展變化的大趨勢和總的變化規律,但由于時問的不確定性、突發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響.因而在一段時期內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例如神舟六號飛天成功。這都是值得我們高興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取得積極進展。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經濟發展付出了很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如旱災害,森林退化,空氣污染,黨的十六大五中全會提出,“十一五”時期必須統一規劃,實施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發展就要了解國際局勢,當前國際處在深度復雜的變化之中,總來說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我國又是wto的成員國,給我國經濟發展和我們大學生就業提供了難得機會,同時也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挑戰,因此我們大學生要抓住機會。但是我國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如在一些偏遠的地區,在的孩子還沒有上學念書,有的人還過著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還不過百元,還沒有擺脫貧困,這就需要我們大學生努力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去,要不斷努力創新,實現現代化建設。
第一段:形勢政策的重要性(200字)。
形勢政策是指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環境背景下,政府根據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形勢政策對于國家和人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它能夠幫助我們把握國際國內發展的大勢,指導我們的日常工作和決策,使我們的努力更加有方向、有針對性。因此,正確認識并深入理解形勢政策的實質,對于我們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段:形勢政策的學習方法(250字)。
學習形勢政策需要采取科學而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們要深入學習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其次,我們還應該關注國際動態,了解國際形勢對我國發展的影響。此外,還要加強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和應用,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最后,我們要注意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各個領域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通過有效的信息整合和相互溝通交流,提高對形勢政策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第三段:形勢政策對個人發展的影響(300字)。
形勢政策對于個人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首先,形勢政策的學習能夠幫助我們充分認識到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使自己的行動更加符合整體利益,具備更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形勢政策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時代的脈搏,抓住機遇,更好地瞄準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形勢政策的學習還可以幫助我們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目標,增加成功的機會和可能性。因此,形勢政策的學習是每個人在追求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段:形勢政策對組織和團隊的影響(300字)。
形勢政策對組織和團隊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形勢政策的學習可以幫助組織和團隊更好地認清自身的定位和角色,明確自己的使命和任務,使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形勢政策能夠促使團隊成員加強學習和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從而增強團隊的競爭力和凝聚力。此外,形勢政策還可以幫助組織和團隊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做出正確決策,推動工作順利進行。因此,形勢政策是組織和團隊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五段:發展形勢政策學習的建議(250字)。
為了更好地學習和應用形勢政策,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能力。首先,我們要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主動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動態,拓寬知識面,增加見識和閱歷。其次,我們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方法,提高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此外,我們還要注重實踐和實踐總結,把形勢政策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后,建議我們要注意多角度、多層次地學習和思考,培養綜合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提高對形勢政策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的把握。
總結:形勢政策是指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環境背景下,政府根據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學習形勢政策對于個人和團隊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學習形勢政策,并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能力。
“到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現比20xx年翻一番的目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边@是黨和國家勾畫未來宏偉藍圖的莊嚴承諾,中國自此開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倒計時”,也點燃了人們對“全面小康”生活的熱切期盼。
生活小康是中國老百姓一直追求的夢想,然而新中國成立前,大多數老百姓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實現,小康只能是奢望。隨著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解決了絕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不過,吃穿不愁僅是中國人發展的第一步。正因如此,當鄧小平在80年代第一次提出努力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時,人們爆發出發自內心的激情。
首先,絕大多數地區人均gdp水平將達到國際可比的中等收入水平。20xx年我國人均gdp為5432美元,屬于上中等收入國家,已經我國民生顯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完成,失業保障體系完善,人們享有更大的民主權力,人權得到確實尊重和保障等。
此外,全面小康社會,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文化素質將顯著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也會明顯增強,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全體人民的文化素質也將顯著提高。
全面小康社會,離我們老百姓越來越近,部分指標已經提前達到,多數指標接近實現,還有一些目標離最終實現還有較大距離。為此,政府和社會都還要加倍努力,攻克時艱,破解難題。
論文摘要:自建國以來,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新的基礎。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優勢的群體,新的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的一代。我們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大學生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淺談我對當代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引言。
大學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但隨著社會的轉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目標追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問題上趨于急功近利;他們往往只注重專業學習,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的基本常識,也就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而遠大的理想。面對這些挑戰,大學生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文。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其價值觀的塑造。在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觀,才能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當代自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大學生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未來方向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和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學習中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科學定位人生。
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我們只有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切實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社會主義意識大廈基石的作用。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改變我們現在經濟還不發達,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的現狀。要把握好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為社會大理想做貢獻,用個人理想來促進社會大理想。同時,我們既要嚴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帶動周圍的同學朋友一起堅定這一偉大的理想。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受到了全球的關注和贊賞。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公民,也對我國的形勢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通過五個方面來分享我對形勢政策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們要看到我國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和不足之處。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中國在市場經濟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也要面對一些問題。例如,資源的不均衡分布、環境污染的嚴重等。因此,我認為我們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同時也要加大政府的監管力度,以確保市場的公平和穩定。
其次,我認為教育政策對于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例如高等教育的普及、職業教育的改革等。但是,我們也要反思一些問題,例如應試教育的過重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均等。因此,我認為我們要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我認為農村農業政策對于我國的發展至關重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關鍵。在過去幾年里,我們國家的農業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例如農村改革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一些問題,例如農民工返鄉就業問題、土地流轉問題等。因此,我認為我們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支持,同時也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
第四,我認為經濟發展政策對于我國的繁榮至關重要。經濟的發展是國家強盛的基礎,也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在過去幾年里,我國堅持穩中求進的經濟政策,避免了經濟過熱和過冷的問題,保持了經濟的持續增長。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一些問題,例如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因此,我認為我們需要加大對創新和科技的投入,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
最后,我認為環境保護政策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我們必須要面對環境污染的嚴重問題,例如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等。在過去幾年里,我國加大了對環境保護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推行綠色發展和減少污染物排放。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一些問題,例如環境監管的不力和企業的不負責任。因此,我認為我們需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同時也需要加大對環境監管和企業責任的監督。
綜上所述,形勢政策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同時,我們也要面對一些問題。只有通過不斷地改革創新,我們才能夠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我相信,在我國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其實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就業素質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同樣,企業也希望吸納高素質人才。本調研通過研究大學生就業素質,并對其調查,了解大學生應具備何種素質來應對就業和企業又看重大學生的哪些素質,從而為大學生和企業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不難發現,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未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趨勢。
1、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多,將繼續呈剛性增長的趨勢。多年來,各地大學采取了擴招的措施,這使得在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猛增,并將繼續呈增長態勢。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僅為幾萬人;9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為31.2萬人;xx年,這個數字將變為八、九百萬人。未來幾年,雖然增幅會趨緩,但大學生畢業數量仍處于上升通道。
2、大學畢業后工作難找,面臨“畢業就將失業”的問題。據數據記載,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是:49.81%已簽約和已有意向;27.25%沒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馬上就業。即目前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大體在50%左右。今后,以我們高郵為例,需要的人才將偏向高學歷、高技能、有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
3、就業理念亟待轉變,未來社會需求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人才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實際上并不是減少,而是更加需要,關鍵是要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我們現在還只是大學在校生,求職、就業對我們來說,遲早將會面臨。在3年后,我們該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在哪里?這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時,今后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要有一顆平常心。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脫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后,一般來說,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愿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復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于西部。
三、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扎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占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里,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致,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復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于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采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4、超七成學生不明企業的人才要求。
在被問及“你是否嘗試了解目標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時,有20%的學生認為“沒有,感覺沒必要”,50.8%的學生表示“嘗試過,但仍然一知半解”。顯然,超過70%的學生并不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北M管在當今社會,人們一直強調就業的雙向選擇,但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市場決定了大學生相對企業處于弱勢的局面,企業的擇才標準往往成為大學生擇業的參考標準。在此情勢下,學生需要科學地對市場做分析,需要關注那些未來希望從事的行業、職位的信息,甚至對目標企業的運行狀況、企業文化也要知根知底,這樣才有助于找準自己的職業發展機會。一個合格的商人起碼要知道顧客要的是什么,然后來判斷自己能否提供。如果連目標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對企業性質、企業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憐,求職自然會四處碰壁。
本學期第九周形勢與政策課開課,課程內容安排是就今年國內外的一些重大事件進行回顧和分析。雖然這門課開課比較晚,但很值得期待。
第一次上課前,我坐在階梯教室的左翼第二排,離正式上課還有一段時間,我便環顧了教師一周。教室雖沒有全滿,但人數已經多得出乎了我的意料。目光回到眼前,我發現正前方坐著的就是這門課的老師。開學第一周拿著課表時就覺得此人的名字頗有意思,上海有個清口相聲演員周立波,沒想到這兒還有一個立波,于是,主觀上將兩人聯系在了一起。而當終于熬到第九周,對這課表看了半學期的“邱立波”三個字后,真人此刻就坐在我的面前,雖然看不見正面,但從他正在看的洛茨基傳記《被解除武裝的先知》來看他應該是一個頗具學術味的人吧,至少眼鏡必不可少。
上課鈴響,立波起身,順勢將書合上了。當他第一次面對“觀眾”,我也看清了他的面龐,皮膚有點黑,鼻梁上架著一副金屬框眼鏡,表情冷而不酷,不能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
立波在給我們講完他的“悲慘”遭遇后,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自從來到東華大學后,每年都被學生評為學生最喜愛的老師,而我心里暗自為選對了老師感到慶幸并對他接下來的講話提高了興趣,當然,那種奇怪的感覺也在消逝。后來他解釋學生喜歡他的原因是他上課從來不點名,恍然大悟的同時幾乎在座的每一位都為他的幽默笑出了聲來,而我也開始注意到這位老師的絲絲“叛逆”,美特斯邦威?隨后他的話更讓在座的每位瞠目結舌,公然的在課堂上以一位教師的身份謾罵東華的其余老師以及輔導員老師。我開始覺得“叛逆”一詞已經不足以形容這位老師了,正在尋找合適的詞語時,他又好心勸誡我們不要把課堂上他講得內容拿到課堂外講,說是因為大多數人都聽不懂他在講什么,特別是不要講給老師聽,因為他們的智商接受不了。在這個年代,否定智商也許稱不上是否定一切,但在課堂上怎么聽怎么別扭。也許心理就是這么微妙,從前一秒的驚訝到了后一秒,全場又笑了。此時,我想大家對他個人的興趣已經超過了課堂本身。
上完這一學期的課,也許在某個剎那間我懷疑過他的能力,因為他一味的謾罵讓我只感覺到了他心中的憤懣。大學里的老師像他這樣的不多了,很多學生從高中來到大學,如果把大學當作重生,那么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天生對學習充滿著排斥,亦對老師如此。那么,邱立波在課堂上都干了些什么?我覺得他是在解構,漸漸的在打破師生對立面的固有模式。如何打破?寒窗苦讀十年,我們已經習慣老師們的苦口婆心,我們經歷過青春期,那種叛逆早已經讓我們事故,而只要學生的帽子不摘下,老師仿佛是我們的天敵。想要摧毀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勢必予其極大的壓力,這里,立波用的便是語言暴力??赡苡腥寺裨沽⒉ɡ蠋煂Υ碌膽B度惡劣,背地里在大庭廣眾惡語傷人,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絕不低劣,相反從他的動機里我們理解到了他最為純粹的誠意。如果說周立波是笑侃的方式來反映社會問題,那么邱立波則是用反諷的方式來針砭時弊,名同姓不同兩個的人似乎都在喚醒著我們心中的某種一言難盡的東西。他將本來莫須有的固有模式打破了,在立波老師這里,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9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