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過去,為未來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寫心得體會的范文,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F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并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墩Z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并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赐晷抡n程標準,對于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閱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說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于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于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靶抡n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 “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著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當代,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學生,他們渴望著有著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沖破傳統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為學生崇拜的大師。
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習慣。
教育教學的變革意味著重組。同樣,在新的《課程標準》面前,對每個教師來說,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會,也為我們在事業上的追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不懈努力、勤于追求、敢于創新,我們都可成為馳騁課堂的驍將、駕馭教材的高手、學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師。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項事業,更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為師的過程應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過程,應是我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過程。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也是語文教育對我們的期盼?!墩Z文課程標準》倡導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觀,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求教師“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了解國內外重要事件,通過考察、訪問挖掘本地蘊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想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廣的影響,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于鉆幽探微,透徹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把教科書中直接呈現的(即顯性的)價值取向和隱含于其字里行間(即隱性的)價值取向,都能呈現給學生,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體驗語文的美。
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于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之,《新語文課程標準》給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方法多元化了,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化了。
我認為以前單純傳授知識逐步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內容上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還有量化的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靶抡n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著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拿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后文簡稱“新課標”),便開始了緊張的學習和梳理。目前共讀了三遍,第一遍通讀,了解主要內容;第二遍圈畫,找到其與20xx版課標的異同之處;第三遍,聽取了xx教授的講座之后,又對他提到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再次細讀。
幸運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實施之初剛好從一年級開始執教,對新教材有比較系統的了解。我發現本次新課標的很多內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這為我學習理解新課標奠定了基礎,讓我有了不少基于實踐的發現和感觸。
在對比新舊課標的異同之處時,我發現,具體的學段要求變化不大,大多數內容進行了整合。其中,有三處明顯的變化值得注意:
2、原來的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體現了跨學科的學習理念;
3、小學三個學段中,在“閱讀與鑒賞”板塊中,單列了“整本書閱讀”這一項,且各學段要求層層遞進。
我想重點就第三點變化——“閱讀與鑒賞”中整本書閱讀的內容,談談我的思考。
20xx版“閱讀與鑒賞”板塊就是20xx版的“閱讀”板塊。新課標對原課標的內容進行了整合,此外,單獨增加了“整本書閱讀”這一條。我們來看看,不同學段關于“整本書閱讀”的具體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嘗試閱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并說明理由。
第四學段(7~9年級):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課程標準一字千金,把“整本書閱讀”單列一條,足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從不同學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這一目標也是層層遞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閱讀能力,逐步推進的。
為什么會增加“整本書閱讀”的要求呢?當然是因為它重要??!
為什么重要呢?在xx教授的講座中,他也著重提到了這部分的變化,并且詳述了之所以這樣變的原因。我深以為然,在此摘錄下來。
1、如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閱讀量不夠。古人讀書都是讀整本書,有整段的時間去閱讀,閱讀能力、思維能力會更好。從新學堂后,為了提高效率,課文開始一篇篇精讀,再舉一反三,但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2、閱讀量是語文素養的核心。xx教授認為,沒有閱讀量,語文素養根本沒有辦法提升。有了閱讀量,稍微點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上去了,因此,必須要通過讀整本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小學是閱讀的黃金期。xx教授說,中國的學生,小學階段是閱讀的黃金期,到了初二之后,閱讀的時間就急速下降,為了應試,只能暫時放下閱讀,因此從第一學段就開始強調整本書閱讀。
4、通過整本書閱讀磨性子?,F代人面對各種信息轟炸,變得浮躁,而整本書的閱讀可以讓人靜下來,磨煉耐性。
結合xx教授的指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關于整本書閱讀的落實,我有幾點思考。
1、在課堂上落實好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新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欄目,這個欄目就是主題式的整本書閱讀指導,不僅給學生推薦圖書,還指導閱讀的方法,要求全體學生共同閱讀。我們不能再秉持以前的舊觀念,認為這不是應試的知識,就不予重視。要針對快樂讀書吧,實實在在地進行讀書指導,開展閱讀活動。
我們學校把每冊“快樂讀書吧”的書籍都按照學生人手一本的量進行了配備,這為我們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我校每周五下午的七彩社團安排了專門的閱讀指導課,進一步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開展。這學期,我就利用閱讀指導課,指導學生開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題閱讀活動,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開展一些有趣的閱讀小活動,將寓言故事的主題閱讀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注重閱讀興趣的培養。xx教授表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要放松一點,“讓學生有興趣,想辦法讓他們有興趣,沒興趣的人也不要過分苛求?!边@一點我深以為然。動不動就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的事,我不會做的,雖然也擔心有的學生沒有真的去讀書,但一旦開始因為閱讀而交作業,就會讓大多數學生失去興趣,就得不償失了。
那我是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呢?有很多種途徑:一、我會在家長會上不斷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引導家長與孩子親子共讀、交流讀書感受,讓家長在書籍上多投資,多買書、多去圖書館,為孩子創造家庭閱讀氛圍;二、我會在班級營造“讀書好”的氛圍,常常表揚愛讀書的孩子,用書作為物質獎勵來促進孩子養成好習慣;三、我會不斷給學生提供閱讀資源,充分利用班級的圖書角開展讀書漂流,每年發布一次推薦閱讀的書單,每周評選一名“好書推薦官”進行好書推薦,時不時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
3、注重自由閱讀。xx教授著重強調了要讓學生自由閱讀,例如書單的設計,成人推薦的書單孩子往往不愛看,那就不能強來,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喜好。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確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自己喜歡看的書往往比較淺顯,存在質量不夠高的問題。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采取潛移默化的方式去調整,發現孩子們讀的書質量不高,不動聲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級推薦一些更好的書,同時,適時開展一些好書共讀的交流活動。有了老師的引導,多少會有一點變化。但受限于孩子水平的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只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實這個書單的制定,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由老師制定變為學生共同制定,學生自己推薦的書,他們一定會更加感興趣。我打算下學期開始試一試。
古往今來,太多的先輩向我們講述了讀書的重要性。新課標中關于“整本書閱讀”的提出,是基于“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課程理念,也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盞指明燈。我想,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把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真正地培養起來,那將是伴隨學生終生的良好習慣,于我們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今年四月底,新課標正式發布,這是雙減政策下的第一個課標,意義深遠而重大,相信我們一線教師都在認真的研讀和體會。
新修訂的課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突出實踐育人,發展素質教育。新課標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對于“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有了更明確的指導。
新課標核心素養強調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屬于一個整體。這一點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學生在此素養內涵下應具備以下能力:
1、認同并熱愛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懂得去傳承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4、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的能力,還要有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審美意識。我們要謹記思維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審美能力的培養都是建構在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上。
這些核心素養其實大部分都在學校的教學體系里才能體現,和家庭教育的關系不大,因此,它給我們一線教師指引了新的方向。首先,我們在小學的六年時間里,要帶領學生好好認字,讀熟課文,再引導讀百十本高品質的書籍,書寫幾十篇洋洋灑灑的文章,當然,還要誦讀大量的詩詞和古文,最好是熟讀成誦,充分感受祖國的傳統文化。書讀多了,視野就會開闊,積累就會增多,思維也會活躍,語感也會得到提高。低年級從薄薄的繪本漫畫開始,過渡到中年級一周一兩本的童話寓言民間故事書,再到高年級兩周一本的經典名著。隨著年級升高,書也要越來越厚重,越來越耐人尋味,一定要逐步改善那種快餐化、碎片化、網絡化的閱讀習慣。當然,我們也要利用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定期的開展讀書交流會,分享讀書心得,如果再有一些激勵機制會更能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想要和同學們在讀書上有共鳴,我們作為語文老師也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積累。新課標在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這個版塊也提到了語文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小學語文,其學科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不能把語文課上成自然科學類、思想政治類或別的什么課,而要把語文課上得象語文課,就是要還語文的本體特征。其次,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
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范疇下,怎樣才能把小學語文課教得“有滋有味”呢?在這里,我想結合下面三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留下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文本,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兒童就是兒童,他們既不是縮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又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還學生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始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興趣;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為此,我們必須了解兒童、研究兒童、懂得兒童。
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小學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表現為真(即真實可信)、誠(即誠摯深沉)、新(即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無個人味的語文課,猶如作家筆下塑造的缺乏個性的人物形象,對讀者來說總是缺乏影響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說,這樣的語文課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正如樹林子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不研究學生怎么能教好他們呢?教學是為育人服務的,身為語文教師,要想上出不乏個人味的語文課,就要努力體現書要滾瓜爛熟,上課即使不看教材,也都在肚子里。
誠然,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時也是新的機遇與挑戰。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究,不斷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語文學習能力體系,努力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既然小學語文在整個小學階段占了百分之二十的課時量,那么我們應該有充足時間在平時的閱讀和寫作訓練上注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注意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滲透,提升文化自信。和平年代的少年兒童畢竟不了解戰爭年代的艱苦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辛酸,體會不到紅色革命英雄和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鴻鵠之志。那么,我們要利用機會拓展教材和延伸課堂,比如講小英雄雨來,我們要拓展到王二小、劉胡蘭……講錢學森、鄧稼先、于敏……,我們要延伸到袁隆平、屠呦呦、鐘南山……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除了精心鉆研教材,我們還得注重相關知識的銜接,以及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涉獵的知識要更全面而深刻,多去關注時事,多去了解歷史,天文地理爭取樣樣熟知。閱讀訓練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寫作訓練中語言的積累與運用也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味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閱讀訓練發現美、感受美,通過寫作訓練表現美、創造美,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與語文讀寫能力的訓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四月份,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月份,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頒布,掀起一股學習熱潮,官方解讀,名師解讀,霸屏大多數教育類的公眾號。作為一線教師,對其中的一些概念很難吃透,為此,我學習了吳欣歆教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解讀,溫儒敏教授的《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郭華教授的《讓素養落地,讓學生進入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王崧舟教授、李竹平老師等的解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期望可以厘清概念,指導自己的教學。
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
在“課程性質”里有這樣一段敘述: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課程是聯結學校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本質上來說,是以課程來達到培養人的目標。
參照《20xx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學科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新課標”中也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旨在構建素養型語文課程目標,為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正如課程目標對核心素養的定位: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
課程內容部分,明確了主題與載體形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外國優秀文化、日常生活與科技進步。最大的變革是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以三個層面,六個學習任務群來設置:基礎型——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拓展型——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同時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其特征是: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課程性質”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核心素養的特征應和著課程性質。知識具有情境性,學習是情境化的實踐。知識的獲得是學生和情境互動的結果,學習是情境化的實踐。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構建,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當中表現出來的。學習任務群追求的是語言、思想、知識、情感修養等各個方面的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展的綜合效應。
課程內容的變化將會帶動教與學的變革,以真實的學習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以及典型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結構化思維。
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
學業質量標準是本版課程標準的又一重大變化,分學段詳細描述了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大領域的關鍵學業表現,體現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應達到的水平。
增強了指導性。
教學建議部分,從目標定位、內容選擇、活動設計、時代要求四個方面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并且強調了“怎么教”,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實施起來有了抓手,指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達到育人的目標。
加強了學段銜接。
從幼兒園到九年義務教育,再到高中,孩子的發展是連續的,“新課標”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對于第一學段來說,減緩坡度、降低難度,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幫助學生適應小學生活;第二、三、四學段目標呈現螺旋上升式,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1、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闭Z文課程擔負了文化積淀、文化傳承的任務,王崧舟教授多年前就開始注重中華文化的滲透,做了一系列的“文化自覺背景下的教學”講座。王崧舟教授強調:學語文就是學文化,教語文從根本上來說教的就是文化,教的主要是中國文化。在他的課例中,特別注重文化的傳承。余秋雨先生曾說:“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敝腥A文化如陳年的酒,時間越久,越是醇厚,它塑造著中國人的品格。讓學生認同中華文化,緊抓“感受與熱愛”、“繼承與弘揚”、“關注與參與”、“了解與借鑒”四組詞,適時在教學中滲透,“潤物細無聲”般植入學生心中。
“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具有深厚感情?!闭Z文的基礎是語言文字,核心是運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獲得“語感、經驗、意識、能力”,感受“內涵、情感”。近年來,一些名師特別注重語用的價值,研究語言的使用及其規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發現,課堂上體現語用的價值之后,學生獲得語言經驗相對較輕松,運用也較之前規范。將“語言運用”作為核心素養之一,非常必要。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創新,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卑倏扑阉髦袑λ季S能力的界定是:指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并轉化為理性認識來解決問題的。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與數學等學科不同,語文課程的語言材料大多是感性的,是作者有感而發的,將感性材料轉化為理性認識,需要思維能力發揮巨大作用,在此過程中,思維能力、思維品質、求真態度也要共生共長。
“審美創造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泵朗悄軌蜃屓烁械接鋹偟囊磺惺挛?,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語言本身具有音韻美、節奏美、情感美、意境美等因素,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進而創造。因為對語言的審美,了解語言的美,發現語言的美,并且可以告訴別人美在哪里,且能夠用美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觀點,審美經驗、審美能力、審美觀念循環互動,互相促進,培養學生具備高雅情趣。
2、學習任務群。
“新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陌生,不過,《20xx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已有模型。溫儒敏教授提出:“學習任務群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說就是教學內容。六個學習任務群就是六個方面的教學內容,跟前面課程目標是相通的。理解學習任務群的提出,一是想明確我們的教學內容。用學習任務群來表達,把它清晰化,更加集中,具有創造性。二是想提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就是設立一個情景,設定一個典型任務,在六個任務群下邊的某一個項目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進行教學,以此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的實踐性?!?/p>
“新課標”在“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中是這樣界定的: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李竹平老師說:如果一個單元設計一個核心任務,在主題、目標、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相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就組成了一個“群”?;A型學習任務群是針對學習活動來說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是針對語篇類型而言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是針對學習方式的。
學習任務群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互交叉滲透的,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如在各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當中,都要為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積累材料,提出問題奠定基礎,要滲透在所有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當中,它可能是在某個學習任務群當中一個小小的伴隨性的學習內容。
李竹平老師指出:學習任務群強調學習任務,是為了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用任務驅動的方式來組織學習活動,真正實現“學為中心”,注重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的學習體驗。這就強調了學生本位,強調在“做中學”。比如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學生生發興趣,進而進行梳理與探究、閱讀與鑒賞等語文活動,把“學”作為主體,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標”的實施,必然使一線教師面臨挑戰,雖說這一版的課標明確了教什么、怎么教,然而對于高層設計的理論層面,在落實中依然會有很多困難。統編版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說:教材會有一定的修訂,將吻合課標精神的保留,體現課標精神的也做保留,將不符合的內容做一些修訂、改造。
梳理現行的統編版教材,不難發現,大多數教學內容與《新課標》是契合的。
如:“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一學段的識字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日積月累,第二、三學段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等安排的教學內容,有識字寫字、標點符號的用法、修辭手法的運用,諺語、成語、古詩積累等等。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在口語交際、習作、部分課文中有體現;“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每冊教材中都有文體單元,單元習作指向的也與本單元文體相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在教材中有非連續性文本、含有思辨意義的故事、記述科學發現的文章等。
“整本書閱讀”是統編版教材很重視的教學內容,從一年級的“和大人一起讀”到后面幾個年級的“快樂讀書吧”,題材豐富,由易到難,有詳實的讀書推薦與讀書方法指導?!翱鐚W科學習”在綜合性實踐單元中凸顯,三年級的傳統節日、四年級的現代詩、五年級的遨游漢字王國、六年級的畢業獻禮,完成實踐活動,必然會融合幾個學科,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和運用領域。
《新課標》是風向標,教材承載著落實理念的任務,對于教學實施者的一線教師,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全面把握教材。要想學生有結構化的語文思維,教師的腦中得有一張結構緊密的網絡,需要我們下苦功夫,對小學階段的教材體系有比較完備的梳理,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建立知識架構,注重核心素養的滲透,注意能力點之間的勾連,讓學習任務群相互交叉滲透,整體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課程改革的得失,取決于教師?!缎抡n標》的實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必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守正創新,以教學的規律為前提,根據學情穩步推進,融合課標理念,立足“立德樹人”的目標,指導課堂教學,使《新課標》的落地有實效,育真人。
20xx年的這個夏天,注定令人難以忘懷。今天,我參加的語文新課標培訓中,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如春風化雨,蕩滌了所有的炎熱,滋潤著我焦渴的心田,讓我飽嘗了一頓精神大餐,受益匪淺。
在這次的培訓中,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論都得到了充實和提高,對課堂教學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在課程的基本理論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拍炅x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在這個”素養”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教師在教學課堂評價中要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蘊育點”,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評價。
二、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新課程中的師生關系是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把學習和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語文教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不是教師一味教訓,學生絕對服從,也不是教師只能造就學生,圍著學生轉,而是師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三、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在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為未知欲。激發學生興趣,培植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睙o論是條件好或差的學校,處處有課程資源,時時有課程資源。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實施中,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
這幾天的學習,自始至終都給我一種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的感受,教育專家的講課,給我們指明了今后前進的方法,令我受到心靈的震撼,同各位專家們的交流,讓我疏通了許多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疑難、困惑。今后,我將以這次培訓為新起點,認真工作,刻苦鉆研,用優異的成績向學校、向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通過聆聽北師大吳欣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刻、更準確、更科學地理解,感受頗深、獲益匪淺。新課程標準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初步實現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轉變,是一次回歸教育本質的轉折性變革,可以講這才是真正推進了素質教育。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教師仍應把平等對話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本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溫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逐步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于參與。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是每個教師語文教學的指航標,大家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把握目標、準確定位,并將新課程的理念、精神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長此以往,定會從中感受和領悟到新課標真諦所帶來的喜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的第六條提出:“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痹诟鲗W段中關于漢字書寫也提出明確的要求:1-2年級: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3-4年級: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5-6年級: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币虼?,搞好寫字教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結合課標的要求我談談教學中自己在訓練學生書寫時的幾點做法:
一、教會學生正確的坐姿及握筆。
坐姿要正,手勢要準。寫字,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姿勢,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坐姿與手姿笨拙不堪。這些現象不僅影響了寫字的工整、標準,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在一年級入學開始就要進行要求坐姿要正,手勢要準。
寫字的正確坐勢和握筆應該是:上身平正,兩肩齊平;頭正,稍向前傾;背直,胸挺起,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兩腳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眼睛與紙面的距離應保持一尺左右。正所謂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本一尺,胸離桌沿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和“八個字”(頭正、身正、肩開、足安)。坐勢端正了,還必須心氣平靜,心正則筆正,筆正字才美??梢越桃恍﹥焊鑾椭⒆觽兗由顚懽值囊?。
對學生的坐姿和握筆,教師除提出整體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抓落實,必須要求學生做到位??梢越洺1頁P做得好的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使學生的正確坐姿和握筆得到強化。
二、教給學生寫字的方法和技巧。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漢字的筆畫。
漢字是一種形體藝術,每一個漢字都是由基本筆畫構成的。要寫好每一個字就得寫好它的每一個基本筆畫,力求做到筆畫準確,字有動感。所以在低年級學生寫字指導中,在認識基本筆畫的同時,就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筆畫指導,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為今后寫好漢字起個良好的開端。
2、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漢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漢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這些偏旁的書寫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掌握了這個偏旁的書寫,就可以運用到帶著這些偏旁的字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字的結構安排得更好。
3、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學生寫字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說出每個字的結構,是屬于左窄右寬,是上緊下松,或是上小下大,還是左、中、右寬窄略等等不同情況,仔細觀察每一筆或每個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后,才讓學生識理寫字,自主練字,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學生寫:“惠”字,讓學生觀察分析后,懂得“惠”是屬于外框扁型時,左右的豎畫要向內收,展肩收腳,不要上下垂直。這樣結構合理了,字才會美觀。
4、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的重心。
漢字以形象為主,規范漢字的重心是均衡的,重心偏上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偏下則使字笨拙臃腫,偏左或偏右又使字傾斜不穩??梢?,重心穩了字才會正,字正如人正,人正走四方永不倒。
三、重視及時給學生寫字評價。
今天,我學習了《初中語文新課標》,感受頗深。就其中的幾點,談談我淺薄的認識。
一、語文學科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課標》中告訴我們,在語文課程中,應該逐漸改變“告訴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學習從習以為常的語言現象和事實中發現問題,努力擺脫模式化的套路,尋求語言運用的創新。
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時對學生就放不開手腳,心里總想著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比如,我在教學生仿句時,總覺得他們寫的不夠完美,不太盡人意,總想把自己認為所謂的標準答案展示給他們,唯恐他們特別是中下等生答不出來。其實我這么做事沒啥太大的必要,學生有時思維的跳躍性很大,很有創新能力的。如學生在仿句中這樣寫到“當一個人垂頭喪氣的時候,他忘記了2希望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一無所知的時候,他忘記了學習知識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責怪別人的時候,他忘記了寬容他人是一種習慣”等等,而且有些中下等生寫的也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說,這個時候,老師就不要給學生記什么所謂的標準答案了,而是順勢積極鼓勵學生,給他們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獲得充分展示自己語文學習成果的機會。
二、突出語文課標的核心目標——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
在語文教學中有時我們會脫離語言文字運用情況,而討論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有時我也會注重這一點。對于文中難理解的語句,總是想方設法給學生講“深”講“透”,而忽視了對本文中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掌握,結果是適得其反。學生不但沒聽懂,而且也不會運用。所以語文的閱讀教學可以從具體語言文字運用現象入手,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本的意蘊,或者是從整體閱讀的感悟出發,再到語言文字中找出依據。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對文中的美詞、美句、美段進行賞析,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感悟,在書上做好批注,各抒己見,教師對他們的見解以鼓勵為主,理論聯系實際,落實到小練筆中,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或者是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重視閱讀。
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缎抡n標》中也強調“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要求高度重視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應該貫穿始終。這樣就有必要對于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和閱讀篇目,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注重積累,注重感悟和整體把握,更要注重語言文字的運用。隨著年齡年級的增長,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認真抓好“讀書”這一根本環節。
以上就是我對《初中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同時更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找準了導航,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淺談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彰顯新課程課標特色。
新修訂課標全面吸收十年課改基本經驗,堅持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主要體現為四個變化:(1)落實德育為先;(2)突出能力為重;(3)反映時代精神;(4)控制課程容量和難度。三個特色:(1)強化了中國特色,如:有機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發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由傳統的“雙基”發展為“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2)突出了時代特征;(3)體現了國際視野。
新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突出體現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二、閱讀教學實現向語言運用的重心轉移。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有。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白x”得好會讓人受益匪淺。竇桂梅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華麗的造作,沒有表象的熱鬧。是用她那深厚“讀”的功力感染著大家??梢娎首x的魅力是多大啊u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綜合性學習的改變。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建議中做了多方面的補充:
(1)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
綜合性學習應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認識,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增強抵御風險和侵害的意識,增強在與自然、社會和他人互動中的應對能力。
(2)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綜合性學習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環節的指導作用。
(3)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應開放、多元。
綜合性學習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鐚W科。
學習,也應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
(4)積極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的平臺。
應拓展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比欢谌粘5慕虒W實踐中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讀xx語感較差,口語表達詞不達意,寫作文是錯字連篇,詞匯貧乏想象力不豐富,就連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較高的學生也存在視野狹窄,xx空洞,而美感欠缺的問題。這一切無不反映出學生語文素養低。由此看來,語文素養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個人發展尤其重要。我們應該從平時的語文教學入手,尋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合適的途徑與方法。
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會變成一種苦役。教師應努力采用有新意的教學方法,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以此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求知欲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因為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例子。語文教材中的課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屬于經典作品,有一定的蘊涵和深度,經得起吟詠和品味;教材中還有一些極具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則能讓學生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憑借它可以去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而上好閱讀課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
再次,重視誦讀。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在誦讀中培養語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F在的學生缺乏充分的誦讀訓練,朗讀的時間、次數太少,這正是學生語感能力弱的癥結所在。因此要多讀典范課文,對精彩段落,精粹詩文一定要熟讀成誦,潛心揣摩。通過誦讀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領略語言之美,這正是培養語感的過程。而熟讀成誦的xx,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個潛滋暗長,積少成多,由感到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樣,良好的言語習慣養成了,語言修養加強了,語感也就具備了。
最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語文習慣對提高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語文習慣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種習慣對語言功能的發展,語文規范的形成,語文能力的提高都會起到直接的作用。
我們的語文教學著眼于學生的終自發展,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因而,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我國的經典子籍以及我們的國文,扶著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力爭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有深厚的感情,讀書有鑒別,學語文有“靈氣”,寫xx有個性。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新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大綱》修訂之后,教育部公布的《新課程標準》〕,這是面對時代挑戰作出的積極回應。面對語文教學的重要變革,讓我們一線教師作出應答,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現實課題。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當代,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學生,他們渴望著有著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沖破傳統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為學生崇拜的大師。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習慣。教育教學的變革意味著重組。
同樣,在新的《課程標準》面前,對每個教師來說,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時機,也為我們在事業上的追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不懈努力、勤于追求、敢于創新,我們都可成為馳騁課堂的驍將、駕馭教材的高手、學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師。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項事業,更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為師的過程應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過程,應是我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過程。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也是語文教育對我們的期盼。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觀,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求教師“通過報刊、電視、播送、網絡等媒體了解國內外重要事件,通過考察、訪問挖掘本地蘊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想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廣的影響,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于鉆幽探微,透徹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把教科書中直接呈現的〔即顯性的〕價值取向和隱含于其字里行間〔即隱性的〕價值取向,都能呈現給學生,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體驗語文的美?,F代社會媒體技術的開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于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之,《新語文課程標準》給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方法多元化了,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化了。我認為以前單純傳授知識逐步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內容上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根底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根底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還有量化的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靶抡n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著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開展。
7月5日上午,我們七所學校所有語文老師在多媒體教室聆聽了省教科所專家x老師為我們解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雖然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十年的時間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再次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獲。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抱著學習和進步的心態。于是在教學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落實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
今天聽了周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周老師透徹的分析中更加了解了小語課程標準,“修訂版”的主要變化和它的具體改動。今后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身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小語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題地位,把發言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管能動性。因教學幾年來都是從事小語中高段教學,對新課改中第一學段目標與內容并不是很清楚了解,通過本次學習,我不僅了解了新課改中第一、二學段的目標與內容,也加深了對第三學段新課改的新目標與內容。這也給了我新的起點,今后我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和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教科書各種編輯審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備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落腳點,有效第實施語文教學,這也是本次學習之前我不重點關注的內容。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傳道授業的我們,必須在《課程標準》的改革春風下,培養出具有現代社會語文素養的新生代學生。
一、以“生”為主。
“統統為了門生,為了每一位門生的成長”是新課改提出的解說理念,初中語文新課程尺度進修心得領會。在初中語文解說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門生生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順應的成長解說見識,沖破傳統解說模式,采納有用計策,締造一種樂趣盎然、活躍生動、風范迷人的教室解說空氣,強化語文教室解說的人文性、意見意義性,讓語文教室解說“飛騰迭起”,使門生在出色紛呈的教室進修中得到情緒、手段、常識等方面的和諧成長。而這統統的起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教室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緊緊吸引門生,只有門生“樂學“才氣”“好勤學”,才氣施展其主動性,起勁性。
統統以門生為主的解說理念,勢必與西席不厭其煩的細講簡練、單一以教室為主的資源、沒有多大鼓勵浸染的單調評價是i格難入的。于是新課標下的以門生為主,著實累的是我們一線西席,我們不單要好好琢磨門生的生理特點,要選好解說內容,要計劃好教室環節,要定好解說本領,把握好解說藝術,這樣才氣引發門生的進修樂趣,引發內涵的進修念頭,想想認為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期間的弄潮兒,難??!
二、以“學”為主。
“門生為主體,西席為主導”,“解說”是先生的“教”門生“學”,為了讓門生的終身進修的,先生要把更多的時刻和更多的機遇提供應門生。課標中指出要施展門生的主動性和締造性,要浮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作育門生正確的代價觀和人生觀,要作育門生的創新手段和時刻手段,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從頭思索門生的“學”才是第一位。我想起首在教室上多留給門生質疑的空間。
“讓先生閉嘴”“松手讓門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力便強有力的占據了語文教室,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門的感知質疑,及對迷惑的解答,都必要門生本身主動探討才氣真正讓她們把握常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其次在課外要引導門生怎樣自主預習,自主溫習。于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行使,在某種意義上浮現了作育孩子的自學手段。再其次,就是要讓門生面向更遼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進修。昔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以是新課標建議多念書少做題,功課“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承擔解放出來后門生才有更多的時刻與冊本打仗,于是我們要擅長操作課外閱讀促進門生語文蘊蓄,先生要精心極力地作育門生得閱讀樂趣并給以正確起勁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以盡力支持。給門生創設遼闊的閱讀空間。
好比按期地給他們保舉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后讓各人泛論讀后的心得領會。還可以部署她們去閱覽室可能圖書館等文化中心去翻閱好書。還可以借助綜合實踐勾當讓他們從互聯網、報刊等前言上征采本身要的資料,充實替換門生進修的主動性誘發他們向高層挑釁的求貼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觀,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求教師“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了解國內外重要事件,通過考察、訪問挖掘本地蘊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想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廣的影響,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于鉆幽探微,透徹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把教科書中直接呈現的(即顯性的)價值取向和隱含于其字里行間(即隱性的)價值取向,都能呈現給學生,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體驗語文的美。
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于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創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調發展。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
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勢必與教師不厭其煩的細講精練、單一以課堂為主的資源、沒有多大激勵作用的單調評價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課標下的以學生為主,其實累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琢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選好教學內容,要設計好課堂環節,要定好教學手段,掌握好教學藝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想想覺得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難啊!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課標中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時間能力,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的“學”才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
“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占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其次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預習,自主復習。于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所以新課標倡導多讀書少做題,作業“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負擔解放出來后學生才有更多的時間與書本接觸,于是我們要善于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得閱讀興趣并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持。給學生創設廣闊的閱讀空間。
比如定期地給他們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后讓大家暢談讀后的心得體會。還可以布置她們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等文化中心去翻閱好書。還可以借助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從互聯網、報刊等媒介上搜尋自己要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他們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里。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比欢谌粘5慕虒W實踐中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讀文章語感較差,口語表達詞不達意,寫作文是錯字連篇,詞匯貧乏想象力不豐富,就連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較高的學生也存在視野狹窄,文章空洞,而美感欠缺的問題。這一切無不反映出學生語文素養低。由此看來,語文素養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個人發展尤其重要。我們應該從平時的語文教學入手,尋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合適的途徑與方法。
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會變成一種苦役。教師應努力采用有新意的教學方法,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以此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求知欲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因為。
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例子。語文教材中的課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屬于經典作品,有一定的蘊涵和深度,經得起吟詠和品味;教材中還有一些極具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則能讓學生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憑借它可以去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而上好閱讀課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
再次,重視誦讀。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在誦讀中培養語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F在的學生缺乏充分的誦讀訓練,朗讀的時間、次數太少,這正是學生語感能力弱的癥結所在。因此要多讀典范課文,對精彩段落,精粹詩文一定要熟讀成誦,潛心揣摩。通過誦讀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領略語言之美,這正是培養語感的過程。而熟讀成誦的文章,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個潛滋暗長,積少成多,由感到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樣,良好的言語習慣養成了,語言修養加強了,語感也就具備了。
最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語文習慣對提高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語文習慣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種習慣對語言功能的發展,語文規范的形成,語文能力的提高都會起到直接的作用。
我們的語文教學著眼于學生的終自發展,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因而,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我國的經典子籍以及我們的國文,扶著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力爭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有深厚的感情,讀書有鑒別,學語文有“靈氣”,寫文章有個性。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自己xxxx年畢業至今已有15年,應該說自己參加工作的年頭也不短了,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現在應該出些成果的時候了;而且我還聽很多人說這個年齡段應該是工作和生活黃金年齡,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工作情形如一朵正在開放的花,有著生命,有著活力。但自己現在卻不知怎么了,對于曾經熱愛的語文越來越不會教了,天天早來晚走的,你在看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敢表達、會表達的越來越少了,這種學習狀態,成績能高嗎?挫敗感越來越強。內心有時還有這樣一種想法,下一次再分科不教語文了,改教數學吧。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個問題問了自己很多次。
有幸的'是暑假期間,學校布置我們學習了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及,昨天又聽了張靜教研員關于《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分析,在學習與傾聽中讓我心中那個為什么的問號慢慢變成了半個句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認識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四、引導學生讀書有,展示方式的靈活多樣性不夠。
新課標的出臺標志著語文教學又將進入一個深沉探究的新時代,讓自己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思考著,改變著,收獲著……在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研究讓自己的那個句號越畫越園吧。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改革,要求學生會閱讀和掌握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還提出了書寫與寫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學習的目標。
2、在以后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本班的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3、整體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它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也有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總之,新課程標準不僅可以自己學以致用,還可以開闊眼界,讓我對語文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2022年8月1日至8月4日我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師培訓,這次培訓給我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詩概括“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這次培訓中王拴龍、杜海洋、燕小艷等各位老師的精彩報告正是如此,他們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大的動力和深奧的理論指導。我覺得只有靜下心來拓寬知識視野,優化知識結構,刻苦鉆研業務,在平時的實際教學工作之中善于學習、思考、總結,這樣的話歷經寒暑,久經磨練,方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一定會做到成竹在胸,卓爾不凡。下面我就這次培訓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次培訓內容非常貼合實際教學。比如:燕小艷老師講的“怎樣上好微型課”,我從中知道了微型課與微課的區別在于微型課是形體齊備而規模較小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的濃縮,而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燕老師還以自己講的《楊氏之子》一課為例,講了上好一節微型課必須具備的六點:取舍、主線、導入、小結、板書、亮點。這些的講述本是我對微型課的一概不知變為眼前一亮,這也為我們面臨參加評審職稱的老師做了一個鋪墊。
這次培訓中每個做報告的老師都會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心得等一一講述給我們每個參加培訓的老師。比如:安亞妮老師在講“記敘文閱讀方法及解題策略”之前把自己的教學中的感悟告知了大家:關心學生生活勝于關心學習;減輕學生作業量;甩掉黃金教程、字詞句篇;以身作則,堅持閱讀。而這些正是我們工作中常常犯得錯誤,同時也在提醒每個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更要注重的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觀摩了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老師講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讓我覺得竇老師不僅僅教給學生的是知識,更是讓學生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這樣一來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立志報國。再者竇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有針對性的評價,注意通過恰當而又精妙評價語引導,激勵學生,加強了朗讀指導,讀出了畫面;讀出了情感;讀出了見解;讀出了方法,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借鑒和學習。
總之,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遇,縣教育局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再學習,再提高的平臺讓我們湊集在一起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建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通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干,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為了無愧于教師這一職業,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我定會努力,增強學習,提升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8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