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制度的完善和調整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問題并加以改進。掌握規章制度的正確理解和執行方法,對于組織的發展至關重要。
《職業病防治法》明確規定:企業應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職業衛生組織機構。
(1)確定最高負責人,一般為本單位法定代表人(廠長、經理)。
(2)確立職業衛生管理專職部門,可設立獨立的職業衛生管理部門,也可在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設立。
(3)確定職業衛生組織機構中各部門的管理職責。涉及部門包括生產、設備、技術、物資供應、工會、安全環保、人事勞資、財務等。
(4)根據機構職責,分解任務和責任。
(5)定期檢查機構運作是否有效。
《職業病防治法》規定:“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是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共同遵守的規范。企業建立、健全自身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是企業的自律行為,也是企業履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法定義務。
一、一般性規章制度。
(一)職業衛生崗位責任制。
職業病防治責任制是指企業內部按照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總負責,部門分工負責和崗位各負其責而建立的一種責任體系和責任保證制度。責任制應明確規定各種工作崗位的職能、工作內容及其應承擔的`責任,并要求各崗位員工嚴格執行。主要包括廠長(經理)崗位責任制、主管職業衛生廠長(經理)崗位責任制、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部門經理(車間主任)崗位責任制、班(組)長崗位責任制、工人崗位責任制等。
1、決策層的職責。
(1)全面負責本單位職工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2)建立健全本單位職業衛生管理組織機構,配備專(兼)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
(3)負責建立健全本單位職業衛生的各項規章制度;審核批準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技術措施和長遠規劃等。
(4)保證本單位職業衛生投入的有效實施。
(5)掌握企業內職業衛生管理工作情況,組織開展廠(企業)級職業衛生檢查,對重大隱患組織落實整改措施,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6)開展廠級職業衛生教育與考核工作。
(7)負責組織制定本單位的職業衛生應急救援預案,并每年至少演練一次。
(8)及時、如實上報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組織對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調查分析及處理工作。
2、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職責。
(1)協助領導推動企業開展職業衛生工作,貫徹執行國家法規和標準。匯總和審查各項技術措施、計劃,并且督促有關部門切實按期執行。
(2)組織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教育,總結推廣職業衛生管理先進經驗。
(3)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檢查檔案。
(4)組織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登記、上報、建檔。
(5)組織和協助有關部門制訂制度、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對這些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6)定期組織現場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不安全情況,有權責令改正,或立即報告領導研究處理。
(7)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參加事故調查處理。
(8)負責建立企業職業衛生管理臺帳和檔案,負責登錄、存檔、申報等工作。
3、各部門負責人員的職責。
(1)貫徹落實各項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2)協助職業衛生管理部門識別、評價、控制職業危害因素。
(3)指導、督促員工正確執行各項操作規程。
(4)協助做好廠級職業衛生培訓并組織開展內部職業衛生教育培訓,及時向員工介紹職業危害。
(5)積極聽取并向上級反映員工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6)定期向上級統計報告職業衛生管理情況。
4、員工的職責。
(1)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遵守并履行制度要求,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為改善工作環境提供建議和意見。
(3)接受職業衛生培訓。
(4)積極提供技術改造措施實施后的信息反饋。
(5)及時反映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
(6)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及時向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報告。
(二)職業病危害申報制度。
企業應依據《北京市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建立職業病危害申報制度,明確向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進行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的內容、范圍及時限,及時向所在地區(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進行申報和變更申報。
(三)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制度。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掌握企業內部各崗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建立定期檢測制度,制度重點包括以下內容:
1、確定具體部門和人員,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和管理工作。
2、建立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檔案,并妥善保存。
3、明確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確定檢測的具體要求,包括檢測點分布、檢測周期及檢測結果的登記報告等。
4、委托有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企業內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情況進行定期檢測評價,并將檢測評價結果向勞動者公布。
5、發現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衛生標準時,應及時確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要求,保證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符合國家標準。
6、委托檢測費用應列入預算。
在編制職業病防護設備設施管理制度時應結合單位設備狀況,在制度中做出具體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在購置防護設備設施時,對設備設施的選購要滿足職業病防護技術要求。產品應當具備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應當載明防護性能、適應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2、應當確定防護設施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防護設施管理人員。
3、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正常運轉。
4、建立防護設施技術檔案:
(1)防護設施的技術文件(設計方案、技術圖紙、各種技術參數等);
(2)防護設施檢測、評價和鑒定資料;
(3)防護設施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
(4)使用、檢查和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5、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護設施。如因檢修需要拆除的,應當采取臨時防護措施,并向勞動者配發防護用品,檢修后及時恢復原狀。
個人防護用品是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個人隨身穿(佩)戴的特殊用品,這些用品能消除或減輕職業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如防護帽、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護口(面罩)、防護耳塞(罩)、呼吸防護器和皮膚防護用品等。制度應強調以下幾點:
1、購置防護用品產品時,應保證防護用品的質量和防護用品符合國家標準和衛生要求,產品應具備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安全鑒定證、安全標志和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應當同時載明防護性能、適用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2、確定防護用品管理機構,并配備專(兼)職防護用品管理人員。明確防護用品的發放、保管、使用、報廢等要求。
3、對勞動者進行防護用品使用方法、性能等相關知識培訓,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用品。
4、定期對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勞動者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六)職業衛生教育培訓制度。
職業衛生培訓對于提高企業負責人和勞動者的職業衛生知識水平、增強職業病防治意識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應強調以下幾點:
1、企業負責人應當定期接受職業衛生培訓,了解掌握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增強職業病防治法律意識。
2、職業衛生培訓內容應包括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單位有關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以及職業衛生防護設備設施和防護用品的使用、應急救援措施等。
3、新錄用勞動者、變更工作崗位或工作內容的勞動者,應當接受上崗前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未經培訓不得上崗。
4、應組織勞動者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
5、做好各類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檔案管理工作。
(七)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
首先,著力培植先進的團隊文化。文化是激勵團隊持續穩定的基石,在保險營銷這一團隊中,正確運用好積極向上的團隊文化,對團隊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目前團隊的經營狀況,各個團隊的經營者要重點運用好四種文化:一是提升文化。目前一些營銷伙伴,對政策理解不透,對條款講解不清,與新形勢發展極不相適應,提升保險營銷人員的文化結構,成為團隊經營中重要的課題。公司要制定政策,對于勤奮學習,進步明顯,成績突出的營銷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助推學習氛圍,激勵營銷人員利用多種方式提升文化素質。二是激勵文化。先進典型的力量是無窮的。保險營銷團隊要緊密結合當前開展的爭先創優活動,在團隊中樹立一批誠信經營標桿、銷售精英、服務標兵等,根據每個時期的工作中心,推出一批具有影響力、號召力、推動力的先進典型,讓他們帶動團隊其他成員。三是艱苦創業文化。保險營銷員,有些身處縣鄉基層,有的還處在偏僻的農村,交通工具仍然是自行車、電動車,因此在營銷團隊中開展艱苦創業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四是感恩文化。營銷伙伴在辛苦工作的同時,應認真思考,要用感恩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其次,著力培養團隊規章執行力度。再好的政策不執行等于沒有,再完善的制度不落實就是虛設。在團隊管理中,強化規章制度的執行落實,是重中之重,是每一個經營管理者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在營銷團隊管理中要著重加強團隊執行力建設,確保把政策方針、規章制度落實到位,執行到位。一要強化全員執行意識。對公司出臺的政策、規章制度,團隊的每位成員都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增強落實意識,強化落實方法。二要強化監管。對規章制度的執行要做好監管,公司要成立監管機構,對團隊的執行力要定期檢查,看是否按照要求執行到位。三要創新經營。對公司的規定、章程的執行要創新方法、探索經營模式,力爭使之貼緊實際,貼近生活。
第三,著力培養和-諧發展的氛圍。保險營銷團隊的成員,來自不同行業和崗位,有不同的年齡結構,不同的文化程度,這就要求團隊的管理者,探究成員的心理,品透成員的脈搏,在具體工作中做到四個到位:一是服務到位。團隊的經營者要經常觀察自己的屬員,了解其業務進度,洞察其思想變化,掌握其工作、家庭中目前存在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困難。二是關心到位。對屬員家中遇到的`困難,子女升學就業等家庭重大事項,營銷主管及屬員間應盡量幫助,體現團隊成員間的友情。三是經營上運作到位。每個營銷主管在團隊經營中,要善于用管理津貼經營好自己的團隊,對貢獻大的屬員給予特殊獎勵,節假日帶領團隊成員到外地放松旅游等,進一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四是發展規劃到位。營銷主管根據屬員的經營能力,每年給屬員制定團隊發展規劃、創富目標規劃、個人能力提升規劃、家庭發展規劃等,對這些規劃要分步進行,有計劃地組織落實。
一、統一機構,發揮整合作用
為了便于管理,便于暢通,我們對研究型團隊的組建提出如下原則性意見:
學校按學科成立語文、數學、研究團隊各一個。由我校教學副校長負責主抓全面工作。
二、確?;顒訒r間,規范活動內容
要保證團隊活動的質量,確?;顒訒r間、規范活動內容是前提。雖然學校的工作千頭萬緒,但教學工作不能松懈。
研究型團隊的活動每學期應不少于2次,每次活動時間應不少于1.5小時。有條件的學科可根據需要適當增加活動的時間,加強研究的力度。
研究型團隊的活動內容以學科的專題研究為主。圍繞研究的專題,組織必要的理論學習、專題研討課、崗位練兵等,及時上傳相關資源信息。
集體備課組活動的內容以相關年級的教材教法研究為主。圍繞所教的教材,組織教師按時開展集體備課。
研究型團隊和集體備課組活動的內容應各有所側重,但也應做到相互滲透。
三、重視課題研究,提高活動質量
目前教研活動的質量普遍不很高,突出的問題是課題研究的意識還不強,缺乏“研”字上下功夫。因此,建議研究型團隊工作要重視課題的研究,以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與研究的層次。研究的課題,應該突出學科的特點。課題的確立,必須在認真分析現狀的基礎上,找到與學科改革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根據學校的實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課題研究要注重它的價值,方向要把得準,內容要選得實,過程要擬得細,成果要體現新。課題研究要理論聯系實際,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實踐問題,把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作為宗旨。
四、注重網上工作室的建立,推進跨校聯合體活動
網上工作室是一種既經濟又實效的校本培訓形式。它不以考核考評為目的,側重于教師專業發展,以能夠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宗旨。在論壇中可以充分的交流切磋,相互取長補短,探求相互促進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有效地改進了課堂教學,而且可以開展跨校交流,實現各校優勢互補和擴大優勢學校的教育影響。
五、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益
學校要加強研究型團隊的建設,要健全管理制度,管理要注重過程。對研究型團隊的活動計劃要把好質量關,如在內容上是否恰當、具體、充實;在專題研究上是否有明確的課題,有較詳細的研究計劃。教導處要深入參加活動,了解活動情況,給以正確的導向。要督促各團隊做好活動的記錄,記錄盡可能詳細,積累好有關的資料。要重視團隊組長的選用和培養工作,有計劃地召開組長例會,交流活動情況,總結工作經驗,指導組長有效地開展工作。把學校研究型團隊的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嚴格按“兩書一表”管理規范,熟練掌握事故隱患的應急處理預案。
2、嚴格執行勞保規定,保證崗位安全防護裝置及設施齊全、完好、靈敏、有效。
3、對已發生的事故,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立即向上級匯報。
4、嚴格制止他人的不安全行為,有權拒絕違章作業的指令,對危害生命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批評并可越級上報。
5、積極參加hse各項活動,生產中應協調配合好監護。
6、配合專業部門,做好健康普查及治療工作。
7、抓好環境分擔區的衛生,做到無雜物及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與工業垃圾要分開存放定時清理。
。
第一條:所有從業人員在進廠前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根據其健康情況決定是否錄用及崗位安排。
第二條:在職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檢驗的有關人員每年應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有效的健康證明方可繼續參加工作。
第三條:食品從業人員應堅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禁止長發、長胡須、長指甲、戴手飾、涂指甲油、穿潔凈工作服上崗和上崗期間抽煙、吃零食以及做與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無關的事情。
第四條:當觀察到以下癥狀時,應規定暫停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腹瀉;手外傷;燙傷;皮膚濕疹;長癤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發熱;嘔吐。
第五條:對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安排在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崗位。
1、餐具、用具消毒由專人負責,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工作人員必須取得個人健康證明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證明方可上崗操作。
2、餐具用具嚴格執行一洗、二沖、三消毒、四保潔程序進行洗滌消毒。
3、餐具、用具清洗消用毒用水池必須專用,分設洗滌池、消毒池和清潔池,并有明顯標識
4、化學消毒劑應符合國家消毒產品衛生標準和要求,餐具消毒時消毒液濃度不得低于250mg/l,餐具全部浸泡時間不低于5分鐘。
5、待清洗餐具用具應用不滲漏的容器盛裝修,不得隨意亂放。
6、消毒后餐具專柜保存,與未消毒餐具分開放置,保潔柜應有明顯標志,定期清洗保持潔凈。
7、餐具消毒應有記錄、存檔備查。
為做好食品經營工作,切實保障消費者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食品經營范圍與證照要求:
(一)本單位保證僅在食品流通許可部門核準的許可范圍內從事食品經營活動;
(三)如若本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涉及食品生產或餐飲服務的,本單位保證在獲得相關部門的許可及增加經營范圍后,方始經營。
二、本單位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并符合下列要求:
(三)有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
潔的售貨工具;
(九)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十)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三、本單位不得經營下列食品:
(三)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
(七)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九)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十)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者要求的食品。
四、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貯存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五、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四)保質期;
(五)產品標準代號;
(六)貯存條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
(八)生產許可證編號;
(九)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規定必須標明的其他事項。
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其標簽還應當標明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含量。
六、按照食品標簽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
一、總則
1、設置學校食品衛生管理機構:組長:校長;副組長:總務主任;小組成員:負責餐廳的總務人員等。
2、積極配合、主動接受衛生行政部門對學校食品衛生的監督檢查,對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
3 、建立立食品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如發生上述事件,立即停止經營活動,并向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衛生部門報告,不得緩報、瞞報、漏報。
4、實行事故責任追查制度。事故責任追查做到“四不放過”,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事故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事故責任人未受處理不放過,教師、學生未受教育不過。
二、學校食品店衛生管理要求:
(一)必須具備的條件:
1、食品加工人員必備的衛生條件:從業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有健康證,并隨時保持個人衣帽、儀表整潔。
2、操作間必備的衛生條件:設施布局合理,生熟分開,標志明顯,餐具存放整齊,密閉保存。制做涼萊,符合規范要求。
3、食品采購、貯存必備的衛生條件:采購食品符合衛生標準,有檢驗證明,有冷藏冷凍設施,每個經營戶必須有冰箱或冰柜一臺。庫房整潔通風,防鼠設施齊全,原料擺放整齊,標志明顯,物品分類分架存放。
4、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符合規定:使用的原材料及添加劑符合衛生要求,定型包裝食品有廠名、品名、廠址、生產日期、保存期,無超過保存期或腐-敗變質食品。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容器、用具,分開使用,定位保潔。
5、餐具消毒:消毒設施必須監測合格、符合要求,并正常運轉,有專人負責餐飲具消毒并熟練掌握操作規程。
6、環境衛生:環境整潔衛生,有防鼠、防蠅、防塵設施。
7、餐廳衛生:餐廳店堂整潔衛生,擺臺餐具符合衛生要求。顧客自取味料符合衛生要求,銷售直接入口食品有專用工具。
8、衛生管理制度:有衛生許可證并進行年審,有專人分管食品衛生工作,并經常檢查有記錄,對從業人員定期培訓。
(二)加工過程的衛生要求:
1、嚴格杜絕用腐-敗變質及其它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的行為。
2、粗加工過程中動物性食品與植物性食品必須分開存放。
3、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不得混用,保持清潔。加工后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存放,符合衛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4、食物沒有燒熟煮透不得食用。隔餐隔夜的熟制品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加熱不徹底的嚴禁食用。
5、不得出售感觀異?;蜃冑|食物。
(三)、學校副食品店食品衛生管理要求。
1、經營戶必須持有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培訓合格證。
2、定型包裝食品必須索證。
3、食品陳列與銷售符合衛生要求,離墻、離地面15公分。
4、三防措施及廢棄物存放符合規定,不污染環境和食品。
5、不得經營過期變質及三無食品(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
質期 限的食品)。
6、定型包裝食品不得拆散銷售。
三、衛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和衛生部、教育部下發的《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食堂工作人員應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接受衛生意識培養。
2、膳食工作要堅持為師生員工生活服務的宗旨,以“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目的,開展各種形式的經營服務活動,堅持優質服務,講究職業道德。
3、食堂工作人員必須持有效的健康證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方可上崗。上班時間要穿工作服,戴帽、口罩、號碼、胸卡等;出售直接入口食品時,必須使用售貨工具。
4、采購驗收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食品衛生標準和營養要求,且有良好的感官形狀。
5、加工烹飪食品的營養要搭配合理,要符合中學生生理發育的需求。
6、注意內外環境衛生,做到窗明幾凈、地面清潔、桌椅擺放整齊且清潔,后堂大廳的衛生要隨時打掃,定期消毒,不留死角。
7、餐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后清洗干凈,保持清潔。
8、食品的洗切、加工必須采取“一洗、二浸、三燙、四炒”的烹飪程序,加工好的食品要徹底符合衛生要求,保證不受污染。
9、物資進倉要保持清潔衛生,存放要生熟分開,包裝食品要離地存放,散裝食品應用容器加蓋存放,注意保質、保鮮。
10、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食堂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防止食物中毒等方面知識的教育,杜絕食物中毒。
11、對出現違反安全、衛生規定,出現火災或食物中毒的事件,視
情節輕重,追究當事人的責任,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
為規范餐廳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保持餐廳環境整潔。紗窗、紗門、紗罩、門簾、風幕、滅蠅燈等設施運轉正常,鼠、蒼蠅、蟑螂、蚊子密度不得超過國家有關要求。
二、必須使用消毒后的餐具,未經消毒的餐飲不得擺臺上桌。做好臺面調料、牙簽、臺布、餐巾、餐具等清潔衛生,及時更換破損的調料盒、臺布、餐巾、餐飲具等。
三、供顧客自取的調料,應當符合相應的食品衛生標準和要求。并做到及時更換,防止過期、霉變。
四、擺臺后或有顧客就餐時不得清掃地面,餐具擺臺超時當次就餐時間尚未使用的餐具應收回清潔。
五、端菜時手指不得接觸食品,分菜工具不接觸客人餐具。
六、取冰塊時應用工具,不用時應懸掛或放置于消毒水內。制冰機用水應經過凈化處理。
七、客人用的小毛巾,必須及時收回清洗消毒,最好使用第一性。
八、刀、叉、茶杯、酒杯等不得用臺布或抹布擦拭。
九、食品上桌距離開餐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十、當發現或被顧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確有感官性狀異?;蚩梢?/p>
現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大家重視,餐飲行業的衛生安全問題也尤為突出,在洛陽一些飯店吃飯的時候,能夠看到洛陽很多飯店都貼的有食品安全監控的文件,對于餐飲業來說,把控好餐廳衛生,才能開門迎客生意紅火哦。
一、檢查分為每日(每周)例行檢查和隨機抽查形式。
二、對餐具、布件、服務用具的衛生標準。
1、瓷器餐具:無缺口、無裂縫、無污跡、清潔完好,保持光亮;
2、銀質餐具:無彎曲、無污垢、無破損、保持光亮;
3、玻璃器皿:無裂縫、無缺口、無破損、保持光亮;
4、布件:清潔完好、熨燙平整、無污跡、光亮如新;
5、服務用具:無油膩、無污跡、使用靈活、清潔完好。
三、家具的清潔標準:
1、轉臺:清潔、無臟痕、無油膩、轉動靈活;
3、餐廳工作臺,隨時保持清潔,不得留置任何食品,以防止細菌傳入。
四、餐廳環境(包括餐廳所屬的公共區域)的衛生要求:
1、地毯、大理石地面:干凈完好、無垃圾、無污跡、無破洞;
2、門窗:玻璃干凈完好、窗臺/門柜無浮灰、窗簾無破洞、無臟跡、無膠鉤;
3、餐廳標志光亮、完好、無浮灰、無蜘蛛網;
4、燈具、空調完好有效,明亮無塵;
5、天花板、墻面:無污跡、無積灰、無蜘蛛網、無剝落;
7、餐廳內一切設備(電話機、收銀機、冰柜等)完好有效、整潔;
8、餐廳空氣:清新、無異味;
9、發現有蒼蠅或其他昆蟲的出現,立即報告,并做徹底的撲灰消毒
五、備餐間的要求:
1、備餐間里整齊有序、環境清潔(要求同餐廳樓面);
2、備餐間一切設備完好有效、整潔;
3、無隔餐的垃圾;
4、一切用具與物料整齊歸檔。
六、其他:
1、新進入人員健康體檢分為兩類:招聘時間體檢和定期檢查;
2、定期舉辦員工衛生培訓,做好衛生教育工作。
現將《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資格認證辦法》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對于原已取得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資格的單位可根據本辦法申請增加檢測檢驗項目。
附件: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資格認證辦法。
附件:
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檢驗機構資格認證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北京市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測檢驗工作,保證特種設備安全使用,根據勞動部第7號令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在北京市從事特種設備(包括電梯、自動扶梯、施工升降機、簡易升降機、橋(門)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流動式起重機、廠內機動車輛等)安全技術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
第三條北京市勞動局統一管理全市的特種設備檢測檢驗工作,負責檢測檢驗機構的資格認證工作。
第二章認證基本條件及范圍。
第四條檢測檢驗機構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檢測檢驗機構必須具有法人資格;
(二)檢測檢驗機構應有完善的《質量保證手冊》,并能嚴格執行其中的有關制度和規定;
(六)負責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驗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取得市勞動局核發的在有效期范圍內的檢驗員證。
第六條檢測檢驗機構應具備與所承擔的檢驗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國家標準、檢測檢驗質量保證體系和管理制度,并能認真執行。
第七條檢測檢驗機構有固定的辦公地點和聯系電話,有與承擔的檢測檢驗任務相適應的工作環境。
第八條檢測檢驗機構必須保證在行政、技術和財務管理上獨立于特種設備的制造、銷售、安裝、修理(改造)和使用單位之外。
第九條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測檢驗機構的檢測檢驗范圍:
(一)在用橋(門)式起重機定期安全技術檢驗;
(二)在用塔式起重機定期安全技術檢驗;
(三)在用流動式起重機定期安全技術檢驗;
(四)在用電梯定期安全技術檢驗;
(五)新安裝或經大修后的橋(門)式起重機安全技術檢驗;
(六)新購置或大修后的流動式起重機安全技術檢驗;
(七)新購置或大修后的流動式起重機安全技術檢驗;
(九)廠內機動車輛安全技術檢驗;
(十)受外單位委托的安全技術檢驗或技術鑒定;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驗。
第十條經資格認可的檢測檢驗機構,可以從事批準范圍內的檢測檢驗工作。
第三章認證審查程序。
第十一條檢測檢驗機構應按要求填寫《申請書》和有關申報材料,報主管區(縣)勞動行政部門審查同意并簽署意見后,再向市勞動局特種設備監察處提交《申請書》及規定的文件資料。
第十二條其它非勞動部門申請資格認證的檢測檢驗機構,需經主管部門向市勞動局特種設備監察處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領取《申請書》,填寫上報。
第十三條特種設備監察處收到申請書和申報資料后進行初審,確定是否受理,并于30日內通知申請單位。
第十四條特種設備監察處負責組織有關專家(一般不少于三人)組成審查組對同意受理的申請進行資質審查。
第十六條對審查不合格的單位允許其進行整改,并于六個月后重新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已取得檢測檢驗資格的檢測檢驗機構需新增項目時,應向市勞動局申請新增項目的檢測檢驗資格,市勞動局將根據申請單位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審查并給予增項。
第十八條《認可證》的有效期為四年,檢測檢驗機構在有效期滿六個月向市勞動局申請換證審查。逾期不提出申請的檢測檢驗機構,市勞動局在其有效期滿后將注銷其《認可證》。
第四章附則。
第十九條本辦法由北京市勞動局特種設備監察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條認證中的有關開支費用由被審查單位承擔。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試行。
在該工程中,我公司始終會把追求'一流的深化設計,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作為項目經理部的宗旨,為此,我們將制定高標準的管理目標(即以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法,高效優質地完成與業主簽訂的'合同目標),項目部針對工程項目和眾多分包商的性質和特點,制定科學實用的管理制度,包括生產管理、物資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成品保護等,制定《分包入場須知》,做到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減少管理過程中的隨意性。
在質量管理和控制方面,將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制度作為項目質量管理的依據,嚴格規范各專業承包商和所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工作。
這些制度主要包括:圖紙會審和技術交底制度、現場質量管理制度、裝修材料樣品制、施工樣板和首檢定標制、質量責任制、工序管理制度、方案數據管理制度、質量教育制度等。
業主賦予工程總承包責任,則要認真地履行總承包的責任、權力和義務,站在總包的高度去統籌考慮、全面控制工程全局,高效、優質地完成工程目標。
總承包責任不是單一的責任,而是對工程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都負有責任和義務。因此,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我公司會十分珍惜總包管理的核心地位,充分體現和突出總包的管理和作用,綜合協調處理好各方的相互關系,形成科學的管理程序。在本工程中,我們會十分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以計劃管理為主線,以落實工程實施條件為重點。
在工程實施和運作管理過程中,我們將嚴格地按計劃進行管理,包括工程總控制進度計劃、月進度計劃和周進度計劃,還包括設計條件、材料、設備、機具、勞動力、資金等配套計劃。明確闡述計劃完成所需的施工條件,并予以落實。通過計劃,能夠找到工程的關鍵環節和主導線路,從而為工程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
2、重視合同管理,以此作為對工程各方的約束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整個工程運作和實施過程中,我們將嚴格執行合同,并以此作為依據,約束和控制各專業承包商履行其合同責任和義務。我們將從以下方面抓好合同管理:。
(1)高度重視工程招標,確保招標文件和合同的嚴密性。
(2)重視并做好合同簽定和合同交底。
(3)按合同對工期進行嚴格控制。
(4)按合同對質量進行嚴格控制。
(5)按合同對安全、文明施工、成品保護進行嚴格控制。
(6)按合同對各種二次設計、詳圖設計、施工方案和技術資料進行嚴格控制。
3、發揮總承包的綜合協調作用。
在本工程重點作好以下幾方面的協調工作:。
(1)全方位全過程地為業主服務。
(2)項目技術管理協調能力。
(3)工程總承包的策劃、組織、管理、協調、實施和控制以及配套能力。
(4)對工程特殊情況和問題的決策和應變能力。
通過分析不合格產生和潛在的原因,制訂并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以消除造成實際或潛在不合格的原因。
適用于日常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服務質量不合格、內部質量審核、管理評審和第三方審核機構中提出的不合格的處理。
3.1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對重大服務質量問題和管理評審中提出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跟蹤和驗證。
3.2各部門負責人負責組織本部門對需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問題制定方案并監督實施,對處理結果進行跟蹤和驗證。行政部對各部門制定和實施的糾正和預防措施要進行監督和檢查。
4.1 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提出
4.1.1針對以下情況應考慮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
4.1.1.1出現重大的服務不合格見《不合格品/服務控制程序》;
4.1.1.2日常服務過程中重復出現的相似特性的不合格;
4.1.1.3征詢、調查、檢查中發現的重復出現或影響惡劣的服務過程的不合格;
4.1.1.4用戶提出的不合格見《處理客戶投訴的`工作流程》;
4.1.1.5內部質量審核、管理評審或第三方機構審核中提出的不合格;
4.1.1.7發現的潛在不合格。
4.1.2各部門人員均可根據上述情況提出應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問題。
4.2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應用
4.2.1各部門之間依據4.1.1條款的內容隨時都可以書面形式簽發《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對提出的不合格項,應在報告中進行描述。
4.2.2《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的簽發
4.2.2.1管理評審中提出的不合格由管理者代表簽發《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
4.2.2.2內部質量審核中的不合格由內審員簽發《內審不合格報告》。
4.2.2.3服務過程中的不合格或用戶提出的不合格屬部門行政權限范圍以內能解決的,由責任部門主管或分管領導簽發《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超越責任部門權限以外或涉及到其他部門的,應提交管理者代表簽發《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
4.2.2.4第三方機構審核中提出的不合格由該機構審核員簽發《不合格報告》。
4.2.2.5征詢、調查和檢查活動中發現的不合格,由該項活動的負責人簽發《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
4.2.3糾正措施
4.2.3.1實施的責任部門,應對報告中提出質量問題進行分析,查明發生不合格的原因,提出防止問題再發生具體措施和完成期限,填寫在《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的相關欄目。
4.2.3.2由部門主管提出的糾正措施方案或重大的質量問題和管理評審中提出的不合格制定的糾正措施方案應報經理審批后實施。
4.2.4預防措施
4.2.4.1各部門根據公司內部或外部的消息,如對服務過程有影響的信息及反饋信息(如審核結果、服務報告、用戶意見調查、投訴記錄等)分析潛在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組織人員填寫《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報公司分管領導批準。
4.2.4.2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對預防措施的監督實施和驗證,具體監督驗證工作由行政部實施。如預防措施實施有效,應納入質量體系文件。
4.2.5在規定的時間期限內,《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簽發人負責對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進行驗證,以確定其是否執行和有效。當有客觀證據證實糾正或預防措施已經完成并且是有效的,《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即予以關閉;若糾正和預防措施尚未完成或沒有實際效果,簽發人應組織有關人員進一步深入分析原因,重新制定措施,確定完成日期。
4.3《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由發出部門和行政部各保存一份。必要時管理者代表可保留一份。
4.4當糾正和預防措施引起質量體系文件更改時,則由各相關部門將更改內容納入相應的體系文件中,按《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要求審批后實施。
5.1 《不合格品/服務控制程序》
5.2 《文件和資料的控制程序》
5.3 《處理客戶投訴的工作流程》
6.1 《不合格/糾正、預防措施報告》
6.2 《內審不合格報告》
談這個問題是現實中很多問題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并不是現階段產生的。
中國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是有歷史源頭,經濟學中有“路徑依賴”理論,是指制度變遷過程中現在很多事情是歷史發展形成的,每一步政策及方法對后來的管理都是有影響的。
建國以后風景名勝區更多的是搞外賓接待。從正式的風景名勝區成立那一天開始,當時的很多問題都還影響著現在的管理情況。從1979年國家召開了最高層有關風景名勝區的工作會議。在當時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大家對風景名勝區資源進行研究,做到保護風景名勝區。1982年在各地申報的基礎上,公布了第一批44處國家風景名勝區,為以后旅游事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顧過去,那個時候的制度建設,提出的這個概念,給人一種大膽、超前和有遠見的理論。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為以后的管理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一)管理制度初步形成的階段。1982年——1994年,1994年建設布發布中國風景名勝區發展現狀的綠皮書,對風景名勝區做了一個評估。建立了一個三級結構,遍布全國,占國土面積的1%。這個期間發布了法規及法規實施辦法等,還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組織的多樣化也是令人吃驚的。
我國的管理體制初步形成中,一個基本事實就是,不管哪一個風景區,似乎都經歷一個統一管理的過程。如峨眉山,從一個問題風景名勝區發展到比較先進的風景名勝區,實際上也是經歷了一個統一管理過程。統一管理是風景名勝區內在的基本規律。
風景名勝區的管理職能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的管理職能,如規劃管理職能;另一類是風景名勝區范圍內的政府職能的管理,政府管理職能關鍵在于風景名勝區綜合執法能力的大小,執法能力的大小決定了風景名勝區管理能力的大小。風景名勝區與上級領導的共識很重要。
管理機構的變遷也是很突出的一個方面。
這個時期有三個遺留的問題:
一是風景名勝區名義的范圍與實際的范圍,以及風景名勝區的所有權問題一直是一個困惑的問題。從國家公園的情況來看,土地屬性的轉變是重要的方面。黃石國家公園成立以后的十八個月內沒有新的國家公園成立,當時也是爭論十分激烈的。但以后的發展就十分順利的。
我國是一開始成立了很多家,有很多問題當時并沒有解決。但遺留的問題比較多。中國風景名勝區的創立看似簡單,當時回避了某些基本的問題,如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在相關的法律條規中也沒有明確解決。這成為以后部門之間矛盾的根源之一。如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與景區內原居民問題;另一個就是部門之間,如建設部與林業局之間的協調的分岐。
我國風景名勝區體系建立的理念是吸收了國家公園的某些合理的成份。但又不完全是國家公園的理念,存在著有多頭領導的問題?,F在是各部門“拿法打架、拿法爭權”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
二是風景名勝區靠門票自我支持的問題。國外是國家財政專項資金,中國沒有走這一條道路。自然形成了靠山養山的思路。一種看法就是當時財政資金缺乏,這可能也是歷史的原因;當然也有其他的各種說法。這種做法不能夠說是不對的,但也不完全是非常好的。這也是后來的企業化、風景名勝區經營理念發生變化的原因之一。
三是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的問題。比如說風景名勝區成立一級政府的問題,在風景名勝區暫行條例就有這個說法,但這與組織法帶來一定的影響。但也引起了更大的問題。
現在是很多問題成為懸而未決的問題,反而影響到今后的工作。與權限的劃分不規范與不夠合理是有關系的。
總而言之,將風景名勝事業與現實條件可能性相結合是風景名勝區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正如像其他事業發展一樣,在發展過程中也回避了許多必須面對的法律問題,為以后的管理帶來了許多挑戰。
(二)風景名勝區企業化熱的階段
九十年代旅游業發展很快,旅游收入增加了導致了許多風景名勝區成為許多高額剩余價值產生地。2001年,有22個省市區將風景名勝區列為帶動區域經濟的重要方面。
國家沒有專項資金的支持。
在國家轉型期間,盈利與非盈利事業之間處于兩種不同的狀況,非盈利部門在轉型期中處于被岐視的地位。
二、風景名勝區所面臨的問題
一是建設性破壞的問題。
這是當前風景名勝區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十幾年來,風景名勝區對旅游的發展做出的貢獻很大,景區內的安全、環境衛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給中外來訪者留下很多很好的印象,但這些進步并不能夠掩蓋目前開發建設破壞的現實,風景名勝資源,特別是世界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受到曲解與破壞。
風景名勝資源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是風景名勝區資源保護特別是世界遺產保護最核心的評價指標。
有兩類破壞現實。一類是經濟開發型建設破壞。許多山岳型風景名勝區受到這個方面的破壞。近年來,又有許多風景名勝區受到小水電開發熱的影響,如四川省的木格措湖的水電建設、云南三江風景名勝區內的怒江上建立13級水電站的建設項目受到國內與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美國曾經也有一段經歷、1920年美國國會批準了《國家動力法》,鼓勵在聯邦的土地上修建水電站。當時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與社會上生態環境組織意識到這一立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并向國會進行建議,1921年國會接受了建議,通過了國家動力法修正案,規定不允許在國家公園內建立小電站,若要建立水電站、必須得到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批準。我們現在負責保護的法律法規總是受到打壓,總會出現這個方面或者那個方面的'問題。
另一類建設性破壞是旅游開發的錯位與破壞。錯位開發是把風景名勝區與世界遺產定位于一般的國有資產,實際上是風景名勝區管理的人工化與商業化現實的問題。
二是風景名勝區公益性減弱的問題。
表現在門票上升的幅度十分大,不管是相對還是絕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門票在世界上是處于相當高的水平了,可以說處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了。另外我國的一些制度也逼迫風景名勝區增加門票上漲的浮度。如風景名勝區門票收入被納入風景名勝區上市公司的經營利潤。上市風景名勝區在其公報中指出“在中國加入wto的情況下,企業對門票具有更大的發言權”。這在無形中促進了上市了風景名勝區門票的上漲。
公益性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堅持的,但堅持到什么樣的程度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分析的。有些景區已經成為地方盈利大戶了,大量盈利的存在,導致改革圍繞著如何盈利來進行,容易出現不管出于什么名義,把這種盈余用于其他方面,“取之公眾,用于公眾”的原則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使得取之于公眾的資金被少數企業所利用。
三是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與風景名勝區所在社區的關系不協調。
由于歷史及少數錯位開發問題的存在,這個問題目前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了。開發所得到的補償很低、社區內的居民在風景名勝區開發中決策權比較少的問題。
錯位開發表現在決策者認識陜隘,“直接取材”是不可取的。風景名勝區的經濟功能更應該表現在對社區與周邊社區的輻射方面。如有的風景名勝區的開發中出現國家、社區居民得益較少,很多經濟利益被利益集團所拿走,如江西省廬山五老峰的索道建設問題。
四是風景名勝區內的管理制度的效率不高、成本較高的問題。
這也使風景名勝區的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限制風景名勝區事業的發展。
三、風景名勝區企業化經營的一些想法
風景名勝區問題是比較復雜,如企業化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往往找不到一個很簡單的答案。
景區企業化的表現有三種方式:
一種是景區的上市經營。從1996從1997年開始的。從原來的管委員所屬的經營公司,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從而上市。
二是陜西模式。1999年開始的。將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權進一步屬地化,由省政府派出管理機構替代建設廳的管理機構;第二步是組建省級經營管理公司;三步是門票收入納入經營企業的利潤當中去。
三是經營權轉讓模式。2001年2月從四川旅游局搞出讓出讓風景名勝區整體經營權的情況。從這些經營權轉讓合同(根據調研材料)的分析起來可總結如下。轉讓的經營權都是風景名勝區的總體經營權;二是轉讓的期限比較長,都在五十年左右;三是一般都特別注意出讓方幫助解決糾紛,以利于受讓方的經營活動;四是受讓方還包括處置出讓方轉讓的資產,可以轉讓給第三方經營。
風景名勝區企業化經營的總結與看法:
從案例的研究中來看,缺乏保護資金的問題是風景名勝區叫得最厲害的問題,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也是再談缺錢的。缺錢不是景區上市或將風景名勝區交與省級公司經營的原因,上市的往往是管理水平高的、門票收入好的一些風景名勝區。
企業化經營往往帶有更多的利益再分配的特征。一方面是加強現階段的增加盈利的特征;另一方面是某些利益集團為了獲取利益而特別專注如此。
經營權轉讓往往發生在缺乏錢的地方,同時,這些地方也還缺乏相關的管理能力。問題在于開發方式上,如對于財政困難目前又缺乏政策支持的新興的風景名勝區,有些公司承包景區以后,在短時間內改善了基礎設施往往只是發生在那些地理位置較好的地方,對于其他地方而言,引進企業并不能夠改變基礎設施的現狀。對于開發商而方,他們對于人工建設景區,如度假村開發有更多的偏好。經營權轉讓的確是西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面臨的主要困境之一。
案例:某風景名勝區的談判活動中,某開發商是看中其中的一塊地皮搞房地產(別墅)建設;地方政府是為了發展旅游;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說規劃沒有做好,目前不能夠搞開發建設。三家的角力是目前最突出的問題。到底哪一個方案是好的,這都需要我們研究、做出合理的安排。
總的來說,在落后地區缺乏錢的情況下,做出怎樣的制度安排是需要認真進一步研究和考慮的。
國家風景名勝區不能夠簡單套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理念?,F在很多人想當然把風景名勝區混同于經濟開發區,把遺產資源看作是普通的國有資源。但是動區分了二者之間的不同,忽略了風景名勝區公益性的屬性。
資源的特殊性決定了他的特殊使命。對資源特殊性的理解,依賴于生態完整性的風景名勝資源是一種保護資源而不是開發資源。這種利用必須歸屬于保護第一的原則之下。
第二個區別是風景名勝區是公益性,一般的國有企業是盈利性的。國有企業是排他性的使用國有資產;國有風景名勝區的使用是非排他性的使用,直接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的問題。
資源的特殊性決定了特殊的管理體制與管理目標。保護與公益的核心目標決定了國家公園的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國家公園立法的產生與發展,國家公園的管理機構是非盈利性的。
對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的反問都可以得出在當前的情況下,都沒有理由把風景名勝區交給企業經營(參見《硬綠》這本書)。
特殊的使命決定了特殊的制度安排。美國的國家公園管理經驗的總結,國家公園的使命決定了管理的法規與制度的建設。而我國卻是相反的措施,卻是方法決定了目的。
我國風景名勝區經營權轉讓也面臨著權源不夠的問題。涉及到更基本的問題就是:行政執法的問題。公法的原則就是“法未允許則不可為之”,而民法的原則就是“法不禁止則可為之”。這里面就涉及到行政許可的問題。依法行政可不完全是違法的問題,這涉及到法律是否規定你可以做的問題。
對企業熱的總結:
一是企業化熱不是九十年代才發生的現象,而是很早就存在著的。只是這種整體經營轉讓只是利益的再分配。
二是企業化的實踐是長期是久遠的。企業化的實踐可能為解決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提供了一些經驗,這是值得總結的。企業化的盈利化目標是不可取的。盡管企業化是不可避免的,深層次的原因是不容忽視的。
四、中國風景名勝區所面臨的挑戰與選擇
(一)現行的管理制度已經不符合實踐的要求。
三種性質不同的活動,如行政性執法活動、提供公共物品和管理景區經營活動是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管理制度有效性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結論:我國風景名勝區法定制度基本上規定了其公益、統一管理和服務社會的原則。
(二)為什么主管部門與專家群眾及景區管理部門無法阻擋景區開發建設中無法控制的局面。
在自然文化遺產品位下降的背后必須有利益集團在剝奪屬于人民大眾的利益。我們是否要堅持資源保護第一的理念、是否堅持要向國家公園管理方向發展的道路。目前最有害的是對于某些問題“模陵兩可,指鹿為馬”的態度。
(三)我們應該怎么做?
中央在制度的安排中有許多機會主義的成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很多的矛盾在層層的積壓之下,層層轉移,才導致了最后的這種現狀。如果算真正堅持就是勝利的話,我們就需要從不同的方面來解決這個困難的問題。
有幾個共識必須是要達到:
一是必須明確國家風景名勝區的特殊地位。
二是必須堅持與國家公園一致的使命。目前沒有完全引用國家公園制度是沒有什么指責,況且國家公園自身也在發生變化中,相信中國在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中也可以創立自己的理論。在一個基本理念下搞多種創新是比較合適的。
三是必須讓社區人民分享受益。明確經濟功能不能夠理解為孤島建設。
四是必須寬嚴相濟,必須多樣化。形成不同層次資歷的需求。功能定位是其他制度的出發點。
五是立法方面。
六是改變政出部門的情況,應該有更高的層次來解決來這個問題。
七是社會監督的問題。搞好社會監督也是風景名勝區事業得以長期發展的基礎。
在旅游景區日常管理工作中,貫徹“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指導思想,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指導方針,努力消除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積極防范意外事故的發生,成為景區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而能否根據旅游景區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適合本景區的安全管理制度,發生意外事件后能否迅速啟動響應機制,并做好善后處理,是對景區管理者綜合能力的重大考驗。
一、旅游景區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我國許多礦難發生、制造工廠及娛樂場所發生火災、景區范圍內的交通堵塞、客人擁擠踐踏等事件屢有發生,這里面除了經濟利益的因素作祟之外,還有就是事前沒有做好足夠的安全防范措施,沒有制定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事后沒有及時啟動應急機制,不僅給企業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給社會造成了極為不良的負面影響。
就旅游景區而言,包括策劃宣傳、市場營銷、資源開發、服務質量、成本核算等等,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會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各項工作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一個有機整體,而安全管理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份。一些旅游景區沒有制定應急預案,平時的督導工作也流于形式,或者消極應付上級檢查,更有甚者將意外事故視為忌諱避而不談,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手忙腳亂,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每年國家的安檢部門與旅游主管部門一起都會組織相關人員對景區進行安全檢查,查看景區是否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是否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要求做好各項安全防范工作。實際上,面對不可控制的天災人禍,景區可以啟動應急預案和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游客及員工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加強日常的安全管理,不僅可以降低意外事故發生的幾率,即使發生了意外事故,也可以將損失和負面影響降減小到最低限度。
因此,無論是國家對旅游-行業的要求出發,還是從景區自身管理的角度考慮,加強旅游景區的安全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二、旅游景區安全管理的責任承擔
我國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毫無疑問景區的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承擔者。但在實際的安全管理過程中,如何做到全面負責呢?并不是第一責任者什么事都要去做,也不是只做自己認為該做的大事,而不做自己所認為的小事。
通常來說,旅游景區安全管理第一責任者除了明確自己的職責之外,主要是結合景區經營管理模式,實行分工負責,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安全責任制,要求各級責任人明確并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同時明確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的要追究其責任。各層級管理人員、各部門、各崗位及其工作人員都必須清楚自己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職責與責任,要求做好管轄范圍內的安全管理工作,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若因失職瀆職而造成事故,而且情節嚴重的,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三、旅游景區安全管理的對象與識別
所謂安全管理的對象就是指各種潛在危險的因素,只要把危險因素管住,使之不能轉化為事故,就不會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對旅游景區而言,要預防潛在危機的發生,必須從源頭進行控制,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及時進行分析預測,并做好各項預防措施。一般而言,旅游景區的安全管理對象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正確引導和約束景區內游客的游覽行為,防止其不安全行為導致事故。例如不顧各種安全警示,跨越安全欄、隨意攀爬、接近危險水源;在游覽過程中,不遵守相關的安全規定,不按照規定的操作執行等;不在指定的吸煙區域吸煙,或在禁火的景區亂丟煙頭等。
2、?要求旅游設施設備操作人員嚴格按照規范操作,防止違章作業導致事故。例如因操作不當導致漂流船翻沉、客運索道停止運行、游藝機械造成人員受傷等事故。
3、?要求景區員工按照既定的標準和流程操作,避免在服務提供過程中產生不安全行為。例如在為游客提供餐飲、購物等過程中,造成客人燙傷、食物中毒或物品過期等事故。
4、?搞好景區范圍內的治安保衛工作,防止偷盜、搶劫等犯罪行為的發生,避免造成游客的人身傷害或財物損失,及時查禁“黃、賭、毒”等社會不良現象,依法打擊強買強賣、敲詐勒索、毆打辱罵游客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等。
5、?景區內如有建設或維修施工的,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防止施工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對游客造成傷害。
6、?做好景區內的道路交通設施、各種車輛以及停車場的安全管制工作,特別是在旅游旺季、高峰期尤為重要。
7、?做好景區內各種游樂場所、游覽道路、游客休息停留場所及其周邊環境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或減少可能對人員造成的傷害。
8、?做好員工工作或生活場所的安全管理與教育,如不得私拉電線、私用電爐,注意交通安全等。
9、?做好如臺風、洪水,以及山體塌方或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預報或防范措施,盡可能減少景區或游客的生命財產損失。
10、?做好特種旅游項目的安全管理,如攀巖、沖浪、騎馬、拓展、蹦極、速降等。
11、?其他可能產生危險的因素與環境。
在明確了各種安全管理對象之后,關鍵就在于對危險因素的識別。識別危險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務,如果不知道有什么危險,就無法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范措施,沒有防范,事故就難免要發生。景區應對已判定或已識別的危險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必要時進行標識提醒游客注意;對于相對復雜的安全管理對象,應制定內容詳細的安全操作規程或安全提示手冊。
四、景區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思想上不重視。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有什么樣的安全管理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安全管理結果,一些旅游景區的領導沒有真正從思想上重視安全管理,雖然經常將“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掛在嘴上,寫在紙上,卻很少落實到行動中,或者只是走過場,搞形式,應付上級檢查。
2、?沒有發揮領導作用。任何管理離開領導的重視都是空話,由于管理者忙于事務性工作,很難有精力和時間坐下來學習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識,更談不上認真監管安全方面的問題,可能只是簡單交由下級處理,從而造成安全管理執行力逐級向下減弱。久而久之,安全問題積少成多,各種隱患不能及時消除,難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安全問題。
3、?將抓營銷、搞經營視為第一要務,沒有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當效益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往往采取“效益優先,安全第二”的做法,犧牲安全管理成本而取得短期的經營效益。
4、?存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思想,沒有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忽視了安全管理要防患于未然,不去想辦法做好預防措施,而是存在僥幸心理,當安全隱患沒有得到及時消除,最后發展成事故時,又會尋找借口埋怨安全管理環境不好,或者不計血本去用暫時取得的經濟成果來彌補安全的漏洞。
五、旅游景區如何進行有效安全管理
景區的安全管理要真正體現“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從而盡可能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或盡可能減小因安全事故發生而造成的損失。如何有效做好景區安全管理工作,應主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安全管理是一種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工作面比較大,任務瑣碎而繁重,必須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為安全管理提供組織上的保障。一般而言,由景區總經理或主要分管領導擔任組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各部門主要管理者為組織機構成員,實現分級管理,特種旅游或特殊崗位需要配備專業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并明確組織機構各成員的職權與責任,以此來組織、督導和推動景區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為了使景區安全管理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三隨” (隨機、隨意、隨便)處理,有必要通過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來明確職責分工,規范各種安全行為,建立和維護安全管理秩序,做到事事有人做,件件有落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時應注意:必須依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各項制度之間要銜接配套、要科學合理操作性強,文字簡練便于記憶等,同時還要不斷總結經驗,根據環境變化而不斷完善。
第三、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加強員工的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的培訓。主要通過課堂講授、現場示范、操作訓練、經驗分享等方式,不僅要讓員工明白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做錯了要受到什么處罰,更要讓員工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做好了有什么好處,做錯了對自己有什么危害等,從而提高員工的安全管理意識,增強安全管理責任感,避免消極態度和抵觸情緒。同時,通過培訓掌握崗位工作所需的安全知識與操作技能,增強識別危險與自我保護能力,提高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的能力,避免因忽視安全或無知而產生的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而導致的事故。
二是在服務提供過程中,為提高游客自身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了解相關的安全知識與保護措施,遵守有關的安全管理規定,防止其不安全行為導致事故,以及發生事故時能正確應變,懂得基本的自救方法,從而更好地保障其安全。例如:如實詳細地告知旅游活動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和相應的防范措施,個人防護和救生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游樂活動的規則和安全注意事項,以及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措施等。
第四、落實安全督導檢查工作。通過崗位日常自檢、管理人員日常巡查、定期綜合檢查、各項專門檢查查等形式,及時了解景區安全現狀,發現事故隱患,以便及時采取整改措施,將危險消除在萌芽狀態。根據安全管理的對象,旅游景區的安全檢查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檢查物的狀況是否安全,例如景區內旅游設備設施、安全設施、游樂場所以及游覽環境是否安全,安全標志和救生用具是否齊備、完好等;二是檢查人的行為是否安全,例如是否有違章指揮、違章操作和違反安全制度的行為等;三是檢查安全管理是否完善,例如是否設置了合理的安全管理機構,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責任制度,是否配備了充足的安全器材等。相關人員在檢查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要提出具體整改意見,并跟蹤整改情況,必要時根據有關規定對違反安全制度者給予批評,嚴重者依照制度給予處分。
第五、制定應急預案文件體系。根據旅游景區的實際情況,針對可能出現的嚴重事件或重大的災害風險等緊急情況,進行重點控制和防范,并制定專項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其他一般危險源則進行日常安全管理控制。如制定發生火災、山體滑坡或落石、交通意外、游樂項目、人群聚集場所、公共衛生等事故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預案主要包括應急組織、成員職責、報告程序、啟動機制、善后工作及事后總結與匯報等內容。景區管理者應根據預案,適時地進行應急救援演練,針對演練發現的問題進一步修改完善,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迅速按照預案實施救援。
第六、健全事故應急響應機制。景區范圍內一旦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事件或災害時,景區負責人應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按照事先制定的各種應急預案,有序地實施應急救援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四不放過”(事故原因未查清、防范措施未落實、責任人未受到處理,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的原則,做好事故發生現場的保護工作,配合事故調查,以及善后處理和事故賠償等工作,以便維護旅游景區的持續穩定發展和正常的經營管理秩序。
總的來說,安全管理是旅游景區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維護景區正常經營管理的有力保障。管理者應將安全管理作為一項常抓不懈的基礎性工作,作為生存與發展的第一要素予以足夠重視,努力營造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講安全的企業安全管理氛圍。
件。
適用于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控制。
3.1總經理負責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評審和批準。
3.2管理者代表負責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總體控制。
3.3辦公室負責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建立、整理、發放、使用、保管以及更改控制。
3.4各部門負責管理本部門持有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并確保體系文件的有效使用。
a)文件應清晰,便于識別,發布前得到批準;
b)外來文件應識別并控制其發放;
c)使用文件場所都應得到相關文件的有效版本;
d)對作廢文件做出標識或隔離,防止非預期使用;
e)手冊(含程序)發布或換版時應先評審、批準后發布;
f)文件現行及更改狀態確??勺R別.
6.1 文件分類
6.1.2 行政管理文件包括外來文件和本公司文件由辦公室報批并控制分發.
6.2 文件編目及標識
6.2.1 為確保文件的唯一性,公司做出規定:
a)質量手冊:鄭州-yx-20xx表示:××市××公司質量手冊20xx年版.每頁a-0表示a版第0次修改.
b)質量記錄:jl-8.3-01表示質量手冊中第8.3不合格的控制要素中第一個記錄.
6.3 文件控制
-編制文件應收集企業背景資料并按iso9000系列標準要求編審;
-所有支持體系過程的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確保適應性;
-文件發放由主管部門登記編號并用分發/回收記錄控制發放;
-文件印制或復印應確保清晰、易于辨別,并注明其版本或修訂狀態;
-手冊管理執行質量手冊管理規定;
-主管部門擬列文件總清單,便于檢索和控制文件有效性;
-用于參改的作廢文件或備用文件做出標識或單獨存放.
6.4 文件更改
6.4.1 質量手冊程序修改,由主管部門填寫《文件更改申請單》任管理者代表審核后報總經理批準,手冊修改量大可采取換頁、修改頁數超過三分之一應重新換版印發.換版應評審后由總經理批準.
6.4.2 技術文件、管理文件更改和換文由管理者代表或主管副總經理批準,如需改換文件修改部門,該部門應獲得文件編制的原背景資料.
6.5 文件使用與保管
1)文件領用時,領用人應在分發記錄上簽字;
2)文件分發范圍由主管領導審批;
3)文件使用中不得損壞、亂涂或私自修改,保證文件清晰易于識別;
4)妥善保管文件,放在通風、干燥、安全的地方;
5)文件可以是書面,如有條件也可使用電子媒體,但注意留有備份;
6)文件作廢銷毀應有管理者代表批準.
7.1 記錄控制程序
7.2 管理策劃控制程序
7.3 產品實現策劃(施工組織設計)管理程序
8.1 文件發放回收記錄
8.2 部門要控文件清單
8.3 文件更修改申請單
件。
適用于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控制。
3.1總經理負責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評審和批準。
3.2管理者代表負責對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總體控制。
3.3辦公室負責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建立、整理、發放、使用、保管以及更改控制。
3.4各部門負責管理本部門持有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并確保體系文件的有效使用。
a)文件應清晰,便于識別,發布前得到批準;。
b)外來文件應識別并控制其發放;。
c)使用文件場所都應得到相關文件的有效版本;。
d)對作廢文件做出標識或隔離,防止非預期使用;。
e)手冊(含程序)發布或換版時應先評審、批準后發布;。
f)文件現行及更改狀態確??勺R別.
6.1文件分類。
6.1.2行政管理文件包括外來文件和本公司文件由辦公室報批并控制分發.
6.2文件編目及標識。
6.2.1為確保文件的唯一性,公司做出規定:。
a)質量手冊:鄭州-yx-20xx表示:××市××公司質量手冊20xx年版.每頁a-0表示a版第0次修改.
b)質量記錄:jl-8.3-01表示質量手冊中第8.3不合格的控制要素中第一個記錄.
6.3文件控制。
-編制文件應收集企業背景資料并按iso9000系列標準要求編審;。
-所有支持體系過程的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確保適應性;。
-文件發放由主管部門登記編號并用分發/回收記錄控制發放;。
-文件印制或復印應確保清晰、易于辨別,并注明其版本或修訂狀態;。
-手冊管理執行質量手冊管理規定;。
-主管部門擬列文件總清單,便于檢索和控制文件有效性;。
-用于參改的作廢文件或備用文件做出標識或單獨存放.
6.4文件更改。
6.4.1質量手冊程序修改,由主管部門填寫《文件更改申請單》任管理者代表審核后報總經理批準,手冊修改量大可采取換頁、修改頁數超過三分之一應重新換版印發.換版應評審后由總經理批準.
6.4.2技術文件、管理文件更改和換文由管理者代表或主管副總經理批準,如需改換文件修改部門,該部門應獲得文件編制的原背景資料.
6.5文件使用與保管。
1)文件領用時,領用人應在分發記錄上簽字;。
2)文件分發范圍由主管領導審批;。
3)文件使用中不得損壞、亂涂或私自修改,保證文件清晰易于識別;。
4)妥善保管文件,放在通風、干燥、安全的地方;。
5)文件可以是書面,如有條件也可使用電子媒體,但注意留有備份;。
6)文件作廢銷毀應有管理者代表批準.
7.1記錄控制程序。
7.3產品實現策劃(施工組織設計)管理程序。
8.1文件發放回收記錄。
8.2部門要控文件清單。
8.3文件更修改申請單。
確?,F場所使用的文件和資料都是現行有效的,防止誤用失效或作廢的文件和資料。
適用于質量體系所形成的文件和資料。
3.1行政部是文件和資料的歸口管理部門。
3.2各部門(管理處)負責本部門(管理處)所使用文件和資料的管理。
4.1文件和資料的分類
4.1.1質量體系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質量記錄)
4.1.2外來文件(國家有關物業管理行業的法規、條例、通知、來往單位文件等)
4.1.3其它資料(業主檔案資料、書刊、聲像類、專業性資料等)
4.2文件和資料的編號
按《文件和資料的編號規則》執行。
4.3文件和資料的受控狀態
4.3.1質量手冊分為受控和非受控兩種,受控文件和資料在第一頁加蓋'受控文件'印章,注明受控號,非受控文件一般只進行編號。
4.3.2質量體系文件均為受控文件,加蓋'受控文件'印章。
4.3.3質量記錄除原版文件應加蓋受控章留存外,其它現場使用的可不蓋受控章。
4.4文件和資料的`編寫、審批
質量體系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組織相關部門編寫;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或物業管理公司經理審批;作業文件由主管領導組織改編、編寫,管理者代表或物業管理公司經理審批。
4.5文件和資料的發布
4.5.1受控文件發放由行政部確定分發部門和數量,領用人在《文件和資料領用簽收表》上簽名,領取注有受控號和加蓋'受控文件'印章的文件和資料。
4.5.2使用部門受控文件如有丟失,可提出書面申請,說明原因和理由,管理者代表批準后,重新發放,注明丟失的原因;破損的以舊換新。
4.6文件和資料的更改
4.6.1文件和資料更改時,由提出部門人員填寫《文件和資料更改申請單》,審核批準由原審批人進行,當原審批人不在職時可由接替其崗位的人員審批。文件資料的更改,增刪在《文件和資料更改申請單編號與摘要登記表》中要有記載匯總。
4.6.2文件和資料更改審批通過后,由行政部實施,資料管理員按《文件和資料領用簽收表》的名單,到領用了需改文件的人員處更改。手寫更改文件和資料在更改處簽上更改人姓名、日期及更改狀態方才有效;若發放換頁、換版后的新文件,應同時收回作廢的舊文件和資料,并留下記錄。
4.7文件和資料的管理
4.7.1文件和資料經編、審、批簽名后,原件交管理者代表歸檔,列入《質量文件清單》受控。
4.7.2各部門保管的文件和資料要求建立《質量文件清單》受控。
4.7.3借閱文件和資料(原件一律不能外借)時,登記在《借閱登記簿》上,按規定的時間歸還。
4.7.4其它文件資料的管理參見《文書、檔案、資料管理辦法》。
4.8文件和資料的換版與作廢
4.8.1文件和資料每版更改不超過五次,修改次數號用'正'字的筆劃數表示,'一'表示第一次更改,'t'表示二次更改……'正'表示第五次更改,若1次更改內容較多也可換版。版本號用a、b、c……表示,a表示第1版,以此類推。
4.8.2作廢的文件和資料由行政部按《文件和資料領用簽收表》及時收回并記錄,立即蓋上'作廢'印章,統一銷毀。為積累知識或涉及法律需要的作廢文件和資料,在第一頁上蓋上'保留資料'印章方可留用。
5.1 《文件和資料的編號規則》
5.2 《文書、檔案、資料管理辦法》
6.1《文件和資料領用簽收表》
6.2《文件和資料更改申請表》
6.3《質量文件清單》
6.4《借閱登記簿》
6.5《文件和資料更改申請單編號與摘要登記表》
確保物業公司選擇的分供方能提供滿足合同要求的物資和服務。
適用于相關部門采購物資時,對物資供應商(即分供方)和物業管理服務項目分承包方的選擇。
3.1行政部組織對分供方和物業管理服務項目分承包方進行資格審查、質量審查和檔案的建立及管理。
3.2物業管理公司經理負責批準確定合格分供方與分承包方名單,并由經理或其指定人員簽署采購或分包合同。
4.1物資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審
4.1.1供應商的資格要求:
a)必須有合格的營業執照,
b)供應商提供商品的價格,
c)供應的物資必須能保證符合所需物資的型號、規格、質量要求等。
4.1.2各部門(管理處)應擬出符合上述要求的若干家供應商,對其評審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a)供應商的資質,信譽情況,
b)供應商的品牌,
c)產品樣品的評審,
d)對比類似產品使用的歷史情況,
e)對比類似產品的.試驗結果,
f)供應商售后服務狀況等。
4.1.1行政部對評審結果進行記錄,并將兩個以上入選的供應商評審記錄報物業管理公司經理確認批準,形成《分供方評審表》。
4.1物業管理服務項目(包括外協加工及制作)分承包方的選擇和評審
4.2.1分承包方的資格要求
a)有合格的營業執照,
b)提供的服務能滿足本公司管理和質量要求,
c)在達到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價格適宜。
4.2.2行政部擬定出符合上述要求的若干家分承包方,會同相關部門或人員對其進行初審,內容包括:
a)分承包方的資質,信譽情況,
b)分承包方的質量保證體系資料(如有),
c)分承包方的技術力量、人員素質。
d)價格,
e)有無服務方面的承諾等。
4.2.3行政部對評審結果進行記錄,入選的分承包方評審記錄由管理者代表確認以后,報物業管理公司經理批準。
4.2.4所有經評估合格的供應方都應列入《合格分供方一覽表》中,該名單由物業管理公司經理批準。
4.2.5工程發包由物業管理公司經理負責,應注意:
a)工程發包應嚴格按照投標或定向議標程序和相關規定進行,
b)對方提供的業績及榮譽資料必須進行驗證考查作出評審,
c)建安工程合同除應有明確的工程范圍、工期、質量標準、竣工時間外,還必須明確取費等級、材料設備供應責任、工程造價核定及撥款結算的規定等。
a)由相關部門起草合同的文本,按《采購與分包合同、協議簽定程序的有關規定》核準。
4.1對分供方的詢價控制參見《工程發包、采購、外協加工的詢價制度》
4.2合格分供方的年度復審
4.4.1物業管理公司經理每年12月組織對合格供應商和合同期在1年以上的合格分承包方進行一次年度復審,審核內容包括:
a)過去一年分供方的業績,
b)過去一年供應的物資質量狀況/分承包服務的質量管理狀況,
c)各部門對相關分供方工作的檢查和評定記錄,
d)本公司于其在以往的采購活動中未發現過嚴重質量問題糾紛。
(注:提供一次性服務的分供方無需進行該項目復審)
4.4.2凡在評審中確定沒有達到合同要求的分承包方,經物業管理公司經理批準,以下列方式處理:
a)取消其合格分供方資格,
b)要求其限期整改,對未能在限期內改進的,終止承包合同,取消其合格分承包方資格。
4.4.3行政部建立合格分供方檔案,并將《合格分供方一覽表》按受控文件的方式發放到管理者代表和相關部門。合格分供方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分供方提供初審時的資料,
b)供應商的產品介紹或說明/分承包方年度復審記錄,
c)分供方提供的其他資料。
5.1《工程發包、采購、外協加工的詢價制度》
5.1《采購與分包合同、協議簽定程序的有關規定》
6.1《分供方評審表》
6.2《合格分供方一覽表》
規范質量體系文件和資料的管理,確保質量體系文件和資料使用的有效性。
適用與質量體系文件、相關外來文件的管理。
品質拓展部負責質量體系文件和資料的管理。
4.1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寫、審核、批準、發布、發放按《質量體系文件編制標準作業規程》執行。
4.2質量體系文件的使用。
4.2.1品質/拓展部應確保凡授權范圍內的人員均能及時得到有效版本的文件。
4.2.2各部門及所有工作人員應確保不持有、不使用作廢/失效的文件。
4.2.3文件的持有部門和持有人員不得將持有的文件轉借、復印或作非授權的涂改。
4.3質量體系文件的保管。
4.3.1文件的保管環境應適宜于防止文件的丟失、損壞和涂改。
4.3.2文件保管方法應便于存取查閱。
4.3.3應保持文件夾的完整、齊全。
4.3.4文件的持有部門或持有人員應持有經批準的帶現行更改狀況的有效文件的清單,以便于了解文件變動的情況和檢索。
4.4質量體系文件更改的控制。
4.4.1文件的更改必須由文件的原編寫部門負責填寫相關表格,經文件原審核人和批準人審核、批準后方可進行更改。若原審核人、批準人發生變動,則應由其職務的接任人負責審核、批準。文件更改的內容由文件原編寫部門擬定。
4.4.2文件更改應由品質/拓展部通知的形式發布,以使文件夾的持有部門和持有人了解文件的更改內容和更改后的標識。
4.4.3通知僅下達給公司持有該文件受控文本的部門和人員進行更改,但程序文件和質量手冊換版時,則應將換版后的文件送達第三方認證機構。
4.4.4問更改的方式。
文件更改的方式在《文件更改申請表》上予以規定,并且由品質/拓展部進行。更改的方式可以采用劃改、換頁或換版的方式進行,但劃改時,應能辨認更改前的內容。
4.4.5文件更改的標識和記錄
文件更改后應在文件的版本標識、修改狀態標識上予以識別,在文件更改記錄上及時予以記錄,以便核對、識別。
4.4.6文件的換版。下列情況之一,文件應予以換版:
(1)同一文件多次更改(如同一文件已更改5次以上)時;
(2)同一文件一次更改內容較多時。
4.5作廢/失效質量體系文件處置。
4.5.1品質/拓展部應在更換新頁或新版的同時,撤回舊頁或舊版本文件。
4.5.2撤出的舊頁或舊版本文件,品質/拓展部資料管理員應在《作廢/失效文件清單》上予以記錄,并在每頁上加蓋藍色“作廢”或“失效”印章。
4.5.3作廢/失效文件在適當的時間(如一年)集中銷毀的方式應考慮方便、適用、可行。銷毀前在《作廢/失效文件清單》上予以記錄。
4.5.4留作資料以供法律/累計知識需要的作廢文件,應經管理者代表同意,并在其每頁上加蓋藍色“參考”印章。
4.6外來文件的.管理。
4.6.1外來文件包括:
(1)本行業強制執行的法律、法規、條例;
(2)本公司選定執行的國家或行業標準;
(3)業主或其他單位提供的有關物業管理的來文、來函。
4.6.2屬于本程序前條的第1、2項的外來文件一律應處于受控狀態,既在其封面或首頁上加蓋藍色“受控文件”的印章。需分發的,還應編號并辦理發放簽收。
4.6.3對于外來文件,品質/拓展部資料管理員應建立收/發臺帳,以便追溯其來源和分布。
4.7文件的歸檔。
4.7.1質量體系文件和外來文件一律應歸檔。
4.7.2歸檔文件一律為正本且不加蓋受控狀態標識和編號(外來文件除外)。
4.7.3文件的發布、更改、處理的相關表格應隨正本一起歸檔。
4.7.4文件的更改通知、更改換頁、換版的文件一律歸檔。
4.7.5品質/拓展部應按本規程文件更改條款規定,對歸檔文件實施更改。但原歸檔文件不撤出,僅加蓋“作廢”或“參考”藍色印章。
4.8文件的補發按《質量體系文件編制標準作業規程》的相關規定執行。
4.9質量體系文件的借閱。
4.9.1公司外部人員需借閱文件時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是公司的服務對象;
(2)是公司的主管上級;
(3)是公司的承包方;
(4)按法律、法規或合同規定提供借閱的需方。
4.9.2公司可以借閱的文件應不涉及公司人事、商業和技術機密,但上款第4項的除外。
4.10人員離開公司或工作崗位發生變化時,品質/拓展部負責回收所發文件,并在文件發放簽收-記錄中注明回收原因和時間。
4.11公開文件的控制。
4.11.1凡公開的文件如向業主或住戶提交或發布的程序、手冊、規定、收費標準等均屬受控文件范圍。
4.11.2凡公開的文件均應注明文件編碼、版本號、生效日期。
4.11.3負責實施公開文件的部門應指定專業人員負責此項工作。
4.11.4凡公開的文件夾發生更改時,應以原公開的形式,在原發放或公布的范圍內今年性更改,以便更改的內容為業主或住戶所了解。
4.11.5凡張貼于公司內部的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包括公開張貼文件其中的部分(外來文件除外),均應標明文件編碼、版本號并加蓋“受控文件”印章。
4.12品質/拓展部負責保存文件和資料管理形成的全套記錄,各部門或文件持有人負責保存持有的記錄,保存期為3年。
5.1《文件銷毀申請表》文件編碼:
6.0相關支持文件。
2、全體干部職工應愛護用水器具,禁止野蠻使用損壞器具。
3、用水時盡量開小用水水量,縮短用水時間,杜絕“水長流和水白流”的嚴重浪費現象。
4、人人應養成隨手關閉水龍頭的好習慣,特別是打開水龍頭無水時,更應隨手關閉,切勿只開不關。
5、衛生間用水在保持沖洗干凈的前提下,合理調節沖洗水量。
6、基建施工取水,盡可能使用回收水。綠化用水一律使用滴灌。
7、各部室嚴格按照用水量考核,發現超標及時尋找原因,并解決問題。
8、單位內部經常開展節約用水宣傳與教育工作,利用會議、張貼宣傳畫等形式進行宣傳。
9、辦公室對各用水部室主要耗水設備要進行定期檢查,及時發現滲漏點并修理。發現人為因素導致水資源浪費時,應及時進行制止。
10、對節約用水提出合理方案有突出貢獻者進行獎勵,在節水工作中有重大過失,造成單位經濟損失者進行處罰。
本程序規定了管理評審的要求,以保證管理評審及有效運作。
適用于總經理、或以總經理的名義對質量體系的評審。
3.1《質量手冊》管理職責
3.2質量記錄的管理程序
3.3內部質量審核程序
3.4糾正和預防措施
4.1總經理確定管理評審時間,主持管理評審會議及批準管理評審報告。
4.2管理者代表負責制定管理評審的計劃、會議日程及管理評審報告,經理部負責對管理評審中糾正措施的`跟蹤和驗證。
4.3各部門經理參加管理評審會議,并負責執行管理評審提出的有關本部門的糾正措施。
5.1評審頻度安排
5.1.1管理層對質量體系的評審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年度評審安排在每年第一季度,由總經理確定評審的具體日期。
5.1.2如果質量體系發生重大變化或出現特殊情況,總經理可隨時召集管理層進行非定期的評審。
5.2評審內容
5.2.1管理評審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a.公司組織機構,人員和資源是否合適。
b.公司質量方針是否合適,質量目標是否明確、實際。
c.物業管理和向用戶所提供的服務質量是否滿足規定的要求。
d.客戶反饋的信息。
e.內部質量審核結果。
f.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g.質量體系是否適合。
5.3管理評審會議日程
5.3.1管理評審以會議的形式進行,由管理者代表準備的管理評審會議材料、計劃應至少包括5.2中提及的評審內容,會議日程由總經理審批并由管理者代表提前一周分發給會議參加人員。經理部為管理評審作會議準備。
5.4管理評審會議
5.4.1管理評審會議由總經理或由其指定的代表人員主持,參加人員應至少包括管理者代表、各業務部門經理,缺席的部門經理不得超過兩名,總經理、管理者代表和經理部經理不得缺席。
5.4.2參加人員根據會議日程對評審內容逐項評審,最終給出評審結果,經理部負責做好會議記錄。
5.5管理評審報告
5.5.1管理者代表根據會議記錄編寫評審報告,經總經理審批,由管理者代表分發給會議參加人員及缺席的部門經理,管理評審報告由經理部歸檔保管。
5.6管理評審后續工作
5.6.1管理評審中需采取糾正措施的,參照公司管理程序cpm-op-037'糾正和預防措施'執行。
6.1'管理評審報告'保存期二年
6.2'管理評審計劃'
6.3'管理評審記錄'
6.4'糾正和預防措施計劃表'
對小區(大廈)出入口進行有效控制,維護管理服務區域的正常秩序。
適用于公司各部門。
職務/崗位工作內容
部門負責人負責出入口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指導、監督和檢查。
安全主管/主辦負責出入口安全工作的具體組織、落實、培訓考核。
安全班長負責出入口安全工作的巡查及監督。
安全管理員負責出入口安全工作的具體實施。
4.1 對普通來訪人員的管理
4.1.1 各管理處根據各自物業的特點,在確保管理服務區域安全的情況下,可選擇以下對普通來訪人員的管理辦法:
a.凡進入封閉或半封閉式管理服務區域的來訪者,必須問明其來意,并與業主(用戶)取得聯系,經業主(用戶)同意,并在《來訪人員情況登記表》上登記后方可讓其進入。離開時,封閉式管理服務區域需登記離去時間,半封閉式管理服務區域可根據情況不做記錄。
b.對開放式管理的管理服務區域的來訪者,可不登記,但安全員及控制中心必須密切注意其行為,對行跡可疑的人員,安全員要及時采取妥善的方法進行盤問、控制,確保轄區安全。
4.1.2 禁止所有推銷、收廢品、發廣告及無明確探訪對象的外來人員進入管理服務區域。制止任何人員攜帶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品進入管理服務區域。
4.1.3如來訪人員在業主(用戶)家超時停留,出入口崗或中心應通知相關崗位核實情況,如發生異常情況及時按《突發事件處理程序》處理。
4.1.4 管理服務區域內的所有設施、游樂場地,只為住戶開放,安全員應禁止外來人員使用,避免其損壞公共設施,破壞衛生環境。
4.1.5安全員對來訪人員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在管理中發生爭執或沖突,應及時通知中心或上級協調解決,同時注意保護現場。
4.2 執行公務人員的管理
4.2.1 執行公務的執法人員因公進入管理服務區域,相應崗位的安全員應請其出示證件,予以登記,并立即通知管理處負責人,負責人接獲此信息后立即致電對方單位核實身份,同時安排人員陪同前往。
4.2.2 執行公務人員對管理服務區域業主房屋進行搜查應請其出示執行部門開具的搜查證,需要查扣業主物品的應請其列出清單雙方簽字確認。
4.2.3 外地執法人員進入管理服務區域,除上述內容外,還必須有本市執法部門陪同及本地相應部門的證明,并需登記陪同人員的證件,予以核實后方可放行。
4.2.4 執行公務的其它部門的國家公務員進入管理服務區域也須登記,并了解公干的目的,由管理處安排人員陪同前往。
4.2.5執行公務人員因公務保密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明示公干目的時,當值安全員必須及時聯系部門經理,由部門經理或其指定授權人視具體情況處理。
4.3 物資放行的管理
4.3.1物資搬運時,須到管理處或授權部門辦理申請手續,申請人需按要求填寫《物資搬運放行條》,寫明物資名稱、數量和本人資料。若非物主本人辦理,需物主提供書面委托書或物主電話委托,由搬運人在《物資搬運放行條》上簽名,經手人員除查驗申辦人的身份證外,還須與物主本人聯系確認。在裝修入伙期間,屬施工方工具材料的可由裝修負責人或申辦人員辦理,經手人員須查驗身份證及臨時出入證或業主委托書。
4.3.2經手人還須與管理處出納員核對,追收尚未交納的各項費用并簽字認可;出納不當班或外出時,應將尚未交納費用的.住戶及其費用清單交管理處或中心值班人員,由委托人(主辦以上人員)簽字認可,手續完善后方可放行。
4.3.3 由安全員核實所搬貨物與申請內容是否相符。安全員負責記錄、核對搬運車輛的牌號、司機身份證號或駕駛證號、姓名、單位或住址等并請其簽字,手續完善后予以放行。
4.4 施工人員的管理
4.4.1 所有施工人員憑管理處簽發的《人員臨時出入卡》進出管理服務區域。
4.4.2 安全員在檢查《人員臨時出入卡》時應核對房號、相片、施工人員姓名、證件有效期及管理處公章。
4.4.3 若出入證丟失或過期,施工人員應到管理處補辦證件或延期后方可進入施工現場。
4.4.4 所有施工裝修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裝修管理責任書》的內容進行操作。如有違章,安全員有權進行制止或停水停電,需延時加班的裝修須經管理處同意后方可進行。
4.4.5管理服務區域內政府配套公共設備設施施工,施工人員應在管理處辦理相應手續,經部門經理或相關專業人員同意后方可施工。
4.4.6服務供方人員進入管理服務區域,需穿制服、佩帶工作證方可進入。
4.5 公司內部人員的管理
4.5.1 公司員工憑工牌進入管理服務區域,應自覺服從安全員的治安管理,身份核實后,可不作登記。
4.5.2公司員工在管理服務區域內各項活動要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使用指定的員工通道和專用電梯。
4.6 參觀人員的管理
4.6.1 所有的參觀人員必須經管理處同意后方可進入,同時管理處須派人陪同。
4.6.2 引導進入管理服務區域的參觀人員注重禮儀,愛護環境,愛護公物。
4.6.3 勸止參觀人員在管理服務區域內的高聲談論,引導其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4.6.4 請參觀人員在指定范圍內活動,按指定路線行走,未經允許應阻止攝像和照相。
4.7 特殊來訪人員的管理
4.7.1 認真、細致、全面的做好接待工作。
4.7.2 各崗位安全員統一佩帶白手套,來訪者經過崗位時致軍禮。
4.7.3 注重儀容儀表,禮節禮貌,保持良好的軍人姿態。
4.8 對推銷、發廣告人員的管理
4.8.1 凡推銷人員、廣告人員進入管理服務區域必須事先與顧客有約,并進行登記后方可進入。
4.8.2可從尊重顧客的角度,采取跟蹤、尾隨的方法,觀察其行為,如有違規,立即進行糾正或勸其離開管理服務區域。
4.8.3 對推銷、廣告人員,懷疑其具有違法嫌疑時,可對其身份進行驗證或向對方單位進行證實,如沒有合法身份,可交派出所處理。
即請班長或主管進行協助調解,把糾紛控制在可處理范圍。
建立文件與資料管理制度,規范質量體系文件的起草、修訂、審核、批準、分發、保管,以及修改、撤銷、替換、銷毀的管理,確保文件的有效性和適宜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3號)》及附錄。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質量體系文件的起草、修訂、審核、批準、分發、保管,以及修改、撤銷、替換、銷毀等。
4.1質量管理部負責組織制訂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并指導、監督文件的執行;
4.2文件使用部門、人員嚴格按本制度進行文件的使用。
5.2編制質量管理文件時遵循以下原則:
5.2.1合法性原則:質量管理文件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部門規章和有關政策;
5.2.4強制性原則:提供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措施,有必要的獎懲措施和辦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8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