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對自己進行教學行為和效果的審視和總結,以便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隨后是一些教學反思的實踐方法和步驟,希望能夠為大家進行教學反思提供一些指導。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在新課改教材面前仍然是新手,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在深入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寫出了切實可行的學案,使每一節課都能做到“有備而上”。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堂教學中我盡量做到講解清晰化、條理化;課堂語言力求準確化、情感化和生動化;教學思路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多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些,學生活動盡量多些;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實現思想品德課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課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與實際緊密聯系,切實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學生在日常行為習慣、思想素質等方面有了較大改變。
課后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鞏固。耐心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多與他們談心;從贊美著手,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改變教師角色,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讓他們敢說話,說真話,這樣讓學生感到你與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觀點,從而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真正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于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少一點形式,多一點具體的內容。
4、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伙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
本單元作為七年級下冊的起始單元,承接七年級上冊的教材立意,統領下冊各個單元。單元主題聚焦“青春”,基于卻不局限于“青春期”,不僅關注初中學生青春期的身心變化,更注重從“身體—心理—精神”的整體狀態來認識和看待初中學生的生命成長,承接七年級上冊生命教育的理念與思想,奠定七年級下冊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诖?,本冊教材將“青春”視為生命成長的一段重要時光,在立意上與七年級上冊第一課“中學時代”相呼應,著眼“青春”,不僅關注初中三年的學習與生活,更希望通過引導學生珍惜青春、把握青春,為他們的整個人生奠定基礎。
七年級的學生已進入青春期,身體發育與心理發展產生諸多變化。如何認識這些變化?一方面,這些變化對學生在這一階段認識自我、學習處理與他人、集體等多種關系帶來了挑戰,甚至可能導致青春期的諸多問題;但同時,這些變化也意味著生命活力的不斷增強,意味著生命發展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青春期帶來的發展變化不僅僅涉及學生的生理層面、心理層面,還包括精神層面。伴隨學生生活的不斷擴展,他們對于人與事的思考認識更為深刻,對自身的精神生活有更多的需求與渴望。因此,反思過去教學更多地關注學生進入青春期的問題表現,側重對青春期問題的疏導,本冊教材編寫將本單元的基調確定為“肯定青春、欣賞青春”,希望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到,青春時期的生命成長,不僅僅是身體發育、心理發展,而且包括精神成長、思維拓展。
那么,如何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青春生命的成長?本單元淡化過去強調青春期的閉鎖、逆反等負面心理反應的內容,著力弘揚青春中積極的、美好的要素,比如青春的活力、創造潛能等,更關注學生步入青春期的正面經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自由、愛國等)融入其中,并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慎獨、家國情懷等,將青春活力化為生活中的正能量,引領學生在青春時期的精神追求。具體而言,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引領學生覺察青春期的身心變化,積極悅納生理變化,直面矛盾心理,發展獨立思維,培養批判精神,開發創造潛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兩性之間的性別差異,學會優勢互補,同時引導學生把握好與異性交往的原則與尺度;激勵學生自信、自強,敢于面對青春成長的渴望與遐想,在自我探索、自我證明的道路上,既堅守道德底線,又擁有向往“至善”的精神追求。
道德與法制課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它不僅是中考科目之一,而且對學生做“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必須在講授新課前,預留五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統一進行預習。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課堂的主要內容,直接指出這節課的頁碼和段落。
最后,預習將就的是指導方法,先給學生指出這節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書中要求的問題瀏覽通讀全文,梳理點出問題的答案,勾畫重點,并將問題與答案做讀書筆記。
(一)生動的引出教學主題。
時事,并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第四、用問題導入,讓學生產生疑問,自主解決問題;第五、用名言警句導入,啟發學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多讀課外書,多看新聞,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
(二)多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播放聲像資料鮮活、生動、真實、直觀,其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望塵莫及的。七年級的學生的所見的東西很少,有些東西說了以后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親眼所見,這樣就有必要讓我們借助一些現代教學手段來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
離感,激發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鳴。
學習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思考,質疑問難,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深入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教師要注意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
人生觀、價值觀。
(四)指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以及背誦。
在教學過程中,每學完一節課內容后,都給學生留五分鐘,讓他們對本節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在下節課的時候再給予復習鞏固。
間的內在聯系。
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本套教材的編寫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與知識邏輯相結合的原則,圍繞初中學生在不斷擴展的生活中需要處理的我與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有機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方面的內容,提煉生活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內容。在教材的立意與設計上,關注中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及其時代特征,關注初中學生成長中的體驗與困惑,注重教材內容對初中學生在思想性與精神成長方面的引領,以及從思想認識到生活實踐的引導。
具體而言,本套教材力圖體現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以中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為基礎,堅持對初中學生的思想性引導,彰顯人文性,注重實踐性,體現綜合性;在知識目標的基礎上強調能力目標,更加凸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教材內容設計的廣度上,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范圍為依據,通過內容點的落實、部分落實以及滲透等方式進行安排;在教材內容設計的深度上,每一個內容點都包含課程標準中具體的知識、能力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以知識為依托又不局限于知識本身,體現知識與價值的統一,并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以及生活擴展的成長需要,進行不同深度的思想性挖掘。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于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成長。
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發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開后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被作為中國學生發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
青少年期的同伴關系,不僅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師長情誼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
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愿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沖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沖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愿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沖突背后“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進行有效備課,理清脈絡,建構體系,把握主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2。精選事例創設情境,基于情境,探究問題,生成觀點。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3。課前進行新聞播報,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4。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5。結合課文內容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并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6。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當前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積極投入到這教育教學改革之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做學習的主人,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得起“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最后,借用于漪老師的箴言自勉:
教師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教育不是一個結果,是生命展開的過程,教育要永遠面向未來。
一輩子學做老師,就是著力于自己的精神成長,和學生一起發展。
課不是上在課堂上,教在黑板上,課要教到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
教課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的過程,只有自己感動,才能感動學生。
《道德與法治》共有18卷,其中小學有12卷。根據與兒童生活的密切程度,教材從近到遠排列在生活的六大領域。在同一生活領域,根據學習難度采用螺旋排列法。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我們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奉行的是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教師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樣,不但造成了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1、課前要精心設計好課堂上的六個任務項。圍繞任務進行有效討論,有助于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推理能力、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能力;有利于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2、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認識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把微笑帶進課堂。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積極的情緒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風氣、上課紀律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或愉悅、或平靜、或煩躁、或激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于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這樣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師要帶著微笑走進每一位學生。
在上這節課前,我認真研究了課標和教材,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之前法律部分的學習,發現學生的相關法律常識欠缺,于是確定教法和學法。從總體上看,我的教學目標得到了充分的落實,下面我對教學的成功和不足以及原因進行分析,并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成功之處有:
1、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我重新整合了教材,運用近期社會熱點案例和準確到位的列舉方法使得教學效果良好。
2、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方法較好,在導入新課和課堂總結升華兩個環節中落實到位。
3、教學過程中安排了“我要懂法”和“我要守法”兩個板塊同時采用分析“房祖名吸毒案”以及“我要當法官”兩個活動設置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實用價值。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一些案例的選取應該更加具有時效性,同時應該更加的`準確。尤其是對一些有爭議的案件,不應當做教學事例列舉。
在我看來,怎樣的一節課算是好課呢?仰望星空問碧天,追根究底探黃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怎樣提高興趣?概括說來,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組織得當的教學過程。內容、形式、過程、環境,都會引發學習興趣,也可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所以,評價一堂課,第二個方面就看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郁,看老師的煽風點火是否奏效,看課程設計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沒有吸引力,看研習收獲有沒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動有沒有感召力,看學生的注意力有沒有分散轉移。如果一堂課,師生均進入狀態,物我兩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那么,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最好的。而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教學設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自主的收獲了知識!
在上這節課前,我認真研究了課標和教材,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之前法律部分的學習,發現學生的相關法律常識欠缺,于是確定教法和學法。從總體上看,我的教學目標得到了充分的落實,下面我對教學的成功和不足以及原因進行分析,并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成功之處有:
1、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我重新整合了教材,運用近期社會熱點案例和準確到位的列舉方法使得教學效果良好。
2、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方法較好,在導入新課和課堂總結升華兩個環節中落實到位。
3、教學過程中安排了“我要懂法”和“我要守法”兩個板塊同時采用分析“房祖名吸毒案”以及“我要當法官”兩個活動設置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實用價值。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一些案例的選取應該更加具有時效性,同時應該更加的`準確。尤其是對一些有爭議的案件,不應當做教學事例列舉。
在我看來,怎樣的一節課算是好課呢?仰望星空問碧天,追根究底探黃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怎樣提高興趣?概括說來,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組織得當的教學過程。內容、形式、過程、環境,都會引發學習興趣,也可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所以,評價一堂課,第二個方面就看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郁,看老師的煽風點火是否奏效,看課程設計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沒有吸引力,看研習收獲有沒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動有沒有感召力,看學生的注意力有沒有分散轉移。如果一堂課,師生均進入狀態,物我兩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那么,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最好的。而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教學設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自主的收獲了知識!
在上這節課前,我認真研究了課標和教材,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之前法律部分的學習,發現學生的相關法律常識欠缺,于是確定教法和學法。從總體上看,我的教學目標得到了充分的落實,下面我對教學的成功和不足以及原因進行分析,并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成功之處有:
1、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我重新整合了教材,運用近期社會熱點案例和準確到位的列舉方法使得教學效果良好。
2、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方法較好,在導入新課和課堂總結升華兩個環節中落實到位。
3、教學過程中安排了“我要懂法”和“我要守法”兩個板塊同時采用分析“房祖名吸毒案”以及“我要當法官”兩個活動設置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實用價值。
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一些案例的選取應該更加具有時效性,同時應該更加的`準確。尤其是對一些有爭議的案件,不應當做教學事例列舉。
在我看來,怎樣的一節課算是好課呢?仰望星空問碧天,追根究底探黃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鍵怎樣提高興趣?概括說來,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組織得當的教學過程。內容、形式、過程、環境,都會引發學習興趣,也可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所以,評價一堂課,第二個方面就看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郁,看老師的煽風點火是否奏效,看課程設計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沒有吸引力,看研習收獲有沒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動有沒有感召力,看學生的注意力有沒有分散轉移。如果一堂課,師生均進入狀態,物我兩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那么,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最好的。而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教學設計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自主的收獲了知識!
道德與法制課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它不僅是中考科目之一,而且對學生做“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必須在講授新課前,預留五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統一進行預習。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課堂的主要內容,直接指出這節課的頁碼和段落。
最后,預習將就的是指導方法,先給學生指出這節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書中要求的問題瀏覽通讀全文,梳理點出問題的答案,勾畫重點,并將問題與答案做讀書筆記。
(一)生動的引出教學主題。
時事,并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第四、用問題導入,讓學生產生疑問,自主解決問題;第五、用名言警句導入,啟發學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多讀課外書,多看新聞,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
(二)多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播放聲像資料鮮活、生動、真實、直觀,其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望塵莫及的。七年級的學生的所見的東西很少,有些東西說了以后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親眼所見,這樣就有必要讓我們借助一些現代教學手段來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
離感,激發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鳴。
學習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思考,質疑問難,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深入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教師要注意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
人生觀、價值觀。
(四)指導學生學會總結歸納以及背誦。
在教學過程中,每學完一節課內容后,都給學生留五分鐘,讓他們對本節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在下節課的時候再給予復習鞏固。
間的內在聯系。
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充分體會到教學相長的含義。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新課改要求之下要求學生全面進行素質發展,那么德育對中學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F就這一階段的教學做以下反思,內容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學內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減輕學生負擔并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等。
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經過了初入中學的新鮮感和緊張感,適應了中學生活,并能夠有序穩定的進入學習。同時,很多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身心發育不平衡,身體正處于急速發展之中,思維急速發展,接受新知也很快,他們渴望學習到更多的新知識。但這個時期由于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也很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上產生心里矛盾,從而影響學習。這學期我所任教的三個班的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也不是很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方面的傳授,還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等等。此外還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學期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涉及到青春期的一些問題,目的是使學生能更好的認識青春期的自我,學會自尊自強,通過了解青春期的身心特征,學習青春期的心理衛生常識,體會青春期的美好,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同齡人交往,學會獨立思考以及提高自控能力。
第二單元是針對學生的青春期情緒容易出現的心理偏差,但是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很容易把情緒內容相關的內容上成心理課或者心理知識學習課,因此要把內容放在情感的內容,以及幫助學生認識和把握情感方面來,尤其在新課改以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學習目標也愈加重要,在任何學科中的學習內容中都隱含、滲透著情感的內容,例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增進與教師的情感”“不歧視他人,富有正義感”等。在教學中著力引導學生在生活經驗不斷擴展的基礎上,傳遞情感正能量。這對青少年時期形成健全人格,涵養寬廣博大胸懷的重要基礎。
第三單元講學習中心轉移到“集體”上,接續前面所學的內容,學習在集體生活中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完善自己以及為八年級展開社會公共生活的學習奠定基礎。對于集體,很容易存在兩種錯誤認識:一是過分強調集體利益,另一種則是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需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現在對學生學習如何在集體中生活也對他們未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基礎,同時引入第四課關于法治的學習。
第四單元中涉及到法治的相關基礎內容,法治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身為中國公民,我們必須要學習法律知識,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未成年人作為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法治意識如何,關系到法治中國的目標能否實現,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展現了法律包括的公正、自由、和諧等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著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帶領學生感受生活與法律密不可分,幫助學生樹立法律信仰,學會依法辦事。
1、理論知識掌握不牢,或者理解不夠透徹。
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需要學生知道、了解的知識較多,道理都懂,但缺少表述的語言。雖然新課標要求淡化知識體系,但現階段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進行基礎知識的記背是不太現實的。同時有的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又太過于注重課本知識點的記背,死記硬背也不能達到提到成績的目的。因此掌握不牢,或者不能深入理解記憶的學生成績都不能有效提高。
2、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不夠。
隨著網絡科技在生活中的普及逐漸擴散到方方面面,不可否認它確實能夠便捷的查閱資料和尋求真理,但部分學生卻不能正當利用這一工具,在進行學習時,很多經典且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網絡上都有參考答案,這些標準的參考答案極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對教學成果的檢測。同時由于有了這個強大的“靠山”,學生對其依賴性很重,想著不會做反正有答案,便不用心去思考。學習過程中,獨立完成課后作業這一項學習任務,正是學生對自己學習成果的一個檢驗,有不能解答的問題會回歸課本,進行自我學習,同時也鍛煉了思維能力,因此很多學生在排除外因之外,學習成績不能提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3、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一點極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相應學習情境的創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但教師的工作則是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適時給予引導,不僅是為了教學中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更加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他們今后學習成績的提升和各方面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課堂上反映出來的問題也正是教師工作中所疏忽或沒有做好的地方,結合這段時間的教學情況,還有很多學生缺乏對這種科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4、學生的法制觀念需要增強,以及道德水平還需要提升。
現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受家庭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容易走極端。有的過早接觸社會,或與社會中道德水平不高的人接觸,同時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以及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或受到不法侵害?,F在班級上個別“問題學生”的問題主要就出在他們的法制觀念不夠清晰,道德水平有限上。正巧本冊教科書最后一個的單元的兩課學習到了法律的基礎常識,通過課堂上的知識教學,案例分析等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思想有問題的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不受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專心好好學習的作用。
1、做好常規工作。
教師備好課作為教學中的第一步至關重要,備學情,備教材,備教法學法,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同時注重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的反饋也很重要,及時通過課堂上的反饋進行判斷和評價,課堂上的工作才算階段性完成。課后對本課內容進行整合以及進行反思,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反思原因,找到原因并解決,才能更好的繼續完成教學。
同時認真完成批改作業的工作,作業全批全改,并對學生的作用有準確的評語,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了解。通過激勵性評語能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教師情感上的關注與關心,還能影響到學生對教師的情感,當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融洽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對部分表現不是特別理想,甚至存在“小問題”的學生,教師也要做到課后輔導。
2、認真及時做好計劃。
學期開始時要做好學期教學計劃,每個階段的教學按部就班,有計劃的學習才是有效率的學習,甚至于每一次測驗的復習計劃也要仔細的完成。但在做計劃的時也要根據不同的班級學生特點制定相因的計劃來實施,針對自我管理較好的班級,一般的高效復習方法便能運用,但針對基礎較差,自律能力也較弱的學生,則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適當的方式,制定相應的計劃。
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以及言行舉止的榜樣,自身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要努力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通過一言一行,以身作則,從細節上起到榜樣的作用。平常的教學中,針對自己的階段性的教學研究要進行細致認真的記錄和總結,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我們更是要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的效用,在有經驗的老教師的指導下,虛心學習,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并改正,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至于讓學生們“繞路”、“走冤枉路”。
4、豐富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現在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很“挑剔”,不合口味的課堂興致不高,有的學生甚至需要“哄著學”,這從側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夠豐富有效,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以學習為樂趣的時候,這門課一般都能學好,教學的目的就達到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學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一些反思,雖然很多方面尚不完善,但希望通過這次反思,對今后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
。
第一、用故事導入,引起學生興趣;第二、用周圍的新鮮事導入,貼近生活;第三、用時事導入,讓學生多了解時事,并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第四、用問題導入,讓學生產生疑問,自主解決問題;第五、用名言警句導入,啟發學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多讀課外書,多看新聞,不斷的擴大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資料鮮活、生動、真實、直觀,其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望塵莫及的。七年級的學生所見的東西有限,有些東西說了以后他們有時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親眼所見才明了,這樣就有必要讓我們借助一些現代教學手段來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選擇切合教材內容的音像、圖片、文字材料,讓學生仿佛親臨現場,縮短距離感,激發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鳴。
如果在教學中再創設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背景音樂,妙趣的益智游戲等,把學生帶進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使其會學、愿學和樂學,這樣,自然而然就會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達到課堂的高效性。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边@句話說明了質疑問難的重要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思考,質疑問難,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深入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是教與學的全過程。我們必須要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據文本設計問題;第二、密切聯系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必須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教師要注意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每學完一節課內容后,都給學生留五分鐘,讓他們對本節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在下節課的時候再給予復習鞏固。
學生最怕的就是背誦,枯燥無味,背了就忘。教師也可以讓背誦形式變的多樣??梢圆捎锰羁辗?,把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挖空”,讓學生當堂訓練和競賽。也可采用列知識樹的方法,讓學生創新思維,整合知識,理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總之,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作為一名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師,只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學生實際,從教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上探索,才能使道德與法治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才能提升素質教育,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和魅力課堂。
1、激發其好奇心,誘發學習動機。一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看見學生們高興的樣子,于是,我就讓他們邊做游戲邊自我介紹??粗麄兊谋憩F,我知道,第一步目標我已經達到了。
2、安排合作學習,啟發學生傾聽。低年級的學生有一種這樣的特點,當他們的說話欲望被激起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迫不及待地向別人訴說,哪怕別人沒在聽他說話也無所謂。這次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時,我特地向學生們介紹了傾聽的重要性以及學會傾聽的必要性。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已經在嘗試怎樣傾聽了,這點讓我興奮不已。
3、創設說話情境,體會交際方法。我認為,學會交際,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參加實踐活動。所以,我又設計了上講臺自我介紹并表演一個小節目的活動,鼓勵學生上講臺,讓其它同學記住自己。目的是讓學生再次體會交際的方法,鍛煉交際的能力。
4、營造良好氛圍,鼓勵大膽活動。在最后一個環節里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聽著美妙的音樂,在班中做流動性交際活動,讓他們運用剛剛學會的.交際方法,大膽地去實踐一下。
5、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去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從而得出結論。但有些問題的設置相似,因此學生在回答的時候存在重復的現象,以后我在這方面會注意引導。同時也會更注重對于一些知識的細節處理。
本學年度,我承擔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工作,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
計劃。
現對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1、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各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與學生8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
3、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及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傊?,通過本學期的品社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
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范自身的行為。如:《我們的民主生活》,就是通過幾個相關專題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等方式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經過一學期的摸索,我和學生雖有了收獲,同時也看到了自已在教授課程時,缺乏深度性、靈活性。要想教好這門課程,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明確課程性質,全而把握課程目標;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為學生打好做人的基礎。
貫徹落實忠誠實踐新課程,關注學生,關注道德與法治,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質量。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初期,有夢想也有挫折,有努力也有困難。道德與法治教學一方面要為學生心扉"開鎖",伴隨學生平穩度過心理生理的"突變期",另一方面要為學生筑起防波堤,在法治社會里懂得有為和有所不為。學生剛開始中學階段的學習,要經過由不適應、較被動到適應而且主動的時期。教學中要增加趣味性強、啟發性大的故事,引導學生講身邊的故事,認識做人處事的原則,遵紀守法。要采取措施來活躍課堂,運用各種有效教學技能,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本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上冊。該教材是新修訂完成的教材,今年起開始使用。它突出法治,引導學生在法治社會里生活和成長。教材關注學生生活狀況,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生活范圍、深度的'拓展,要求學生把自我逐步融入開闊的社會生活之中。教材圖文并茂,敘述簡明,論證扼要,故事貼近生活。教材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足見組編的功力。
本期教學任務:
1、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
我們開始初中階段的學習。從這個起點開始,我們將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學習和生活會發生一些變化,在我們的成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我們要使中學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2、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友誼,友誼與成長同行。我們要多交益友和諍友,不交損友,遵守網上交友的規則,讓友誼之樹長青。
3、第三單元師長情誼:
老師和父母是我們成長中重要的見證者和陪伴者。我們要以真誠的態度,作出應有的努力,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
4、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一個嚴肅的課題。生命的意義、生命之間的聯系究竟怎樣,這需要我們去體驗,去探索,去創造,在生活中立志與堅守、盡責與奉獻,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一份出色的人生答卷。
本期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讓學生學會適應中學生活,學會與朋友、與老師和家人交往,初步認識生命意義,學會接受和遵循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準則和法律準則。
本期約為18周,思想品德課每周2節,總課時為36節。
按照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要求,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適應教學改革形勢發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推進教研教改,優化課堂教學,凸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精神,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全面落實培優轉差方案,切實把教學質量提高。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睋?,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系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于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發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開后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被作為中國學生發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關系,不僅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師長是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凸顯,他們要求擺脫依賴、走向獨立的愿望和行動增強,有時會和師長產生沖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各種沖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的獨立愿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沖突背后“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成相互理解。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冊書前三個單元的價值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鉆研學習新課程標準,學好教學改革新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教研理論水平。把握好新教材的編寫目的和教學要求,提高駕馭新教材的能力。
2、加強教研活動,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做到多聽課、多總結。認真學習他人、他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做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3、自覺做好教學各項常規工作,按質按量完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單元測驗等常規教學任務,尤其認真實施課堂目標教學法。
4、認真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七年級(上冊)教材設四個單元,共10課。上冊為1——4單元,每個單元2課或3課,每課一般安排2課時,每冊安排20課時左右,留出一些課時用于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社區活動等實踐活動,每單元實踐活動安排2課時。
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了針對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生活,解決適應與學會調適的矛盾,設立了四個單元的內容。由“成長的節拍”(中學時代,學習新天地,發現自己)、“友誼的天空”(友誼與成長同行,交友的智慧)、“師長情誼”(師生之間、親情之間)到“生命的思考”(探問生命,珍視生命,綻放生命之花),以成長為核心,涵蓋、整合有關學習、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話題。從引導學生生活、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依據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相關要求,本冊教材設立了相對獨立的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邏輯的起點。對于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階段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會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發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全部展開后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期的同伴關系,不僅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單元:承接上一單元學會與同伴交往,本單元則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是人際交往的繼續與延伸?!皫熼L”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和師長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質量如何。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長可能帶來的沖突與矛盾,在尊重學生獨立愿望、成長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走近師長,看到沖突背后“愛”的流動,通過主動對話和交流達到相互理解。
由于四年級孩子的性格特征,同學們對公共設施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加上圖片資料都為本節課做了鋪墊,所以教學目標的完成比較輕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生活中的公共設施,知道它們的作用并養成愛護公共設施的良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場地原因,原來計劃的設計大賽展示改成了普通回答問題的形式,有點遺憾。但是通過音像資料認識到了公共設施的作用,體會到沒有公共設施帶來的不便和危害,激發起學生的積極向上的`保護積極性,成功完成了三維教學目標。作為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在以后的教學中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精簡教學語言。
(2)需要提前完成的讓學生課前預習完成預習單。
上完這節課,我在想,一節課可能改變不了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只要平時抓住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就能在孩子心中播灑一顆精神文明的種子。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系。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于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教學進度:
第一周:《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區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第四周:第一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五周:《移動的畫板》。
第六周:《合作的樂趣》。
第七周:《地圖是一幅畫》。
第八周:第二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九周:復習。
第十周:《我家的日常購物》。
第十一周:《各種各樣的購物場所》。
第十二周:《購物的學問》。
第十三周:第三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十四周:綜合活動。
第十五周:學生社會生活考察活動。
第十六周:復習。
思想品德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為導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應堅持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貫徹思想品德教學原則,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應以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初中學生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
思想品德教學應結合本省教育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工作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展教學工作。本科目教學要充分體現思想品德課程性質,能用知識解答學習上的課論問題,又能用所學知識解答生活中的一般現象,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七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剛從小學六年級升上來,面對新的環境與成長還不甚明了,老師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還不清楚。從所知信息了解,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學生之間相互不熟悉。面對新的環境與新的問題,學生適應新的生活不會太順利。
思想品德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旨在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本課程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生命的可貴,養成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意志堅強的人生態度;體會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愛護環境,形成勤儉節約、珍惜資源的意識。
(二)能力目標: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調適、自我控制;掌握愛護環境的基本方法,形成愛護環境的能力;面對復雜多樣的價值觀念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三)知識目標:了解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本常識,掌握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與方法,理解個體成長與社會環境的關系,理解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掌握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學生要明白書中所講的知識點,并能運用所學知識點解答簡單的問題,能運用知識點分析自身的情況。并在學習后使自己的思想意識有所轉變,各方面的思維能力有所提高。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思想品德的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并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7、以課本為基礎,老師講述與學生參與相結合。重點理解課本的知識點,解答課本中的問題。嚴格要求,調動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鍛煉學生膽量,提高學生能力,多說、多練。
8、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準確把握課程性質,全面落實課程目標;強調與生活實際以及其他課程的聯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優化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睋?,教材改革力求徹底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教材的構架以學生成長的生活邏輯為主線,以相關學科知識為背景和支撐,統整了課程標準規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等幾方面的內容以培養學生學會生活、成長所需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一些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編寫設計的思路,七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走向新的學習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因此,我們確定了七年級的教育主題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是關愛、自尊、自強。本學期的教學主要任務則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通過這個主題,涵蓋、整合并完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關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內容。
本學期我任教47班、48班、52班,期中52班是宏志班。本屆七年級學生從軍訓幾天看來,個人認為整體素質還是比較高,但七年級學生生理,心理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薄弱,大部分學生家長包辦過多過細,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較弱。今年教材的改版正好能夠彌補學生這方面的不足。但從學習方面來講,七年級學生記憶能力比較強,但不注重方法的掌握,缺乏答題的技巧與方法。
本學期的教材為新版教材。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共四個單元十課,設計了21框。
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為七年級下冊的起始單元,設計這一單元是為了幫助學生積極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編寫好自己的夢想,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幫助他們在清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從而享受成長帶來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實和豐盈。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友誼的天空”,它是一單元的延伸。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獲得友誼,擁有怎樣的交友智慧,特別是如何理性的結交網友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師長情誼”,由第六課《師生之間》、第七課《親情之愛》兩課組成。第六課主要幫助學生學習教師的重要作用,尊重和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幫助我們掌握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第七課主要向學生介紹家是我們的寄居之所,家里有親人和親情,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家具有的深厚意味,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該單元更加注重道德教育,隨著立德樹人觀念的落實,道德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道德教育關系著青少年的成長,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的思考,由第八課“探問生命”、第九課“珍視生命”、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組成。本單元是前三個單元的延伸,是整個初中課程中生命健康教育的最核心內容。它主要是針對我們青少年頻頻出現的健康安全問題而設置的。學習本單元是讓我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實現人生的價值??傊?,本教材更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地互動。教材的每個學習主題背后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每一課內容的展開都包含著一條引領生活經驗的線索。
本課程的教育和教學總的目標要求是:力求體現加強基礎知識、培養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提高思想覺悟,加強道德與法律的認識和學習。具體目標是:
1、養成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時高效完成作業等習慣。并慢慢掌握答題技巧。
2、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的合作學習,學會在老師引導、同學交和分享中,總結出一些重要的結論。
3、積極參與課堂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會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樂趣。
4、教育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來提高思想覺悟并貫徹到實際行動中。
教學措施。
2、采用互動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活躍課堂,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3、夯實基礎、突出重點,培養學生堅強意志,能夠堅持學習,4、充分運用新課程理念,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落實。
5、認真備好、上好每一堂課,充分利用好校本學案,注重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6、配合學校每月進行一次月知識檢測。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為初中生的品德、思想發展設立的課程之一,也是必修的.一門課程,從中學生的教學任務出發,制定此計劃,幫助初中生了解道德、法制方面的常識,做一個遵法守法的中學生。
七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本期所任教的四個七年級班,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求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又要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學會做人。其次要加強能力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目前我校使用的是20xx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是全新的教材。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必修課程?!睋?,教材改革力求徹底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教材的構架以學生成長的生活邏輯為主線,以相關學科知識為背景和支撐,統整了課程標準規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等幾方面的內容以培養學生學會生活、成長所需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一些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編寫設計的思路,七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走向新的學習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因此,我們確定了七年級下冊的教育主題是健康快樂的生活,愉快的學習。通過這個主題,涵蓋、整合并完成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關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內容。
1、力爭學期檢測全部達到合格以上標準。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綜合性學習。創設情景,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從中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
4、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法制觀念,從一定的理論高度去審視自然,人類和社會的發展。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鉆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致批改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10節,多聽與本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二)、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務水平。
1、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節公開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采用討論、演講、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靈活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余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幫帶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復習、預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嚴抓思想工作。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思想狀況,做好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四)、強化德育功能,開展課堂活動。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學校德育活動,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講、座談、辯論等形式活動,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2、嚴于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待生、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致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五)、進度:
1、第1-2周:第一課青春的邀約。
2、第3-4周:第二課青春的心弦第三課青春的證明。
3、第5-6周:第四課揭開情緒的面紗。
4、第7-8周:第五課品出情感的韻味。
5、第9-10周:半期復習測試。
6、第11-12周:第六課我和我們。
7、第13-14周:第七課共奏和諧樂章、第八課美好集體有我在。
8、第15-xx周:第九課法律在我們身邊。
9、第17-18周:第十課法律伴我們成長。
10、第19周:考試鑒定。
公平歷來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它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作為初中生,每天也在關注這個問題,只是點不同。為了解學生的關注熱點,我在課前先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最關注的有關公平問題,以便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所想所做,解決學生實際問題,提高教學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教學思想上,采用任務驅動-------先設置教學目標、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材料、思考問題,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內容上,本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公平的相對性,這個問題同時也是本課的難點問題。由于初中學生思維水平的局限性,部分學生容易產生兩極思維:認為要么是公平,要么是不公平,難于理解在公平與不公平之間,還存在著一系列的中間狀態。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在上課時,選用學生搜集來的比較典型案例,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班級管理方面,由學生討論、分析、總結,最后再由教師加以分析講解,形成比較統一的、有利于班級發展的看法,這樣學生更能接受,并強調絕對公平做不到,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努力追求、維護社會公平,而不是放棄公平。
本課教學體現學生認知發展為主線,學生活動為形式的互動學習方式,給學生較大發展空間,但也出現一些問題,如不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些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課后了解,部分學生是課前沒有積極準備課前預習、作業,導致上課跟不上教學節拍;由于學生回答、討論,占用較多時間,使上課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有些問題設計不夠深入,對引導學生回答發散性答案不夠明確,學生思考的知識太少,無法激發學生潛在的對話欲和表現欲。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綜合課程,教材體現了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特點?!睋?,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系中的自我發展為線索,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于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單元:學會交往,處理交友中的問題既是學生道德和心理發展在本階段的核心任務,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開后學生實際的需要,在學生生命成長中具在重要的意義。20xx年2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出臺,“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和維良好的人際關系”被作為中國學生發展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關系,不僅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朋友之間親密感也進一步增加。這一方面提高了中學生友誼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交友態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本單元內容在七上教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冊前三個單元的價值升華,也為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打好生命的底色。雖然課程設置上只是作為一個單元內容來呈現,但對生命教育的關切貫穿整套教材始終。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豐富自身知識,與時俱進,以適應教學。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3、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5、上課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6、結合課文內容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并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第一周(9.1-2)
第一課中學序曲
第二周(9.5-9)
第一課少年有夢
第二課學習伴成長
第二課享受學習
第三課認識自己
第三課做更好的自己
第一單元探究復習
第四課和朋友在一起;深深淺淺話友誼
第六周(10.1-7)
國慶節
第五課讓友誼之樹常青;
網上交友新時空
第二單元探究復習
第一二單元復習
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11.7-11)
第六課走進老師
師生交往
第七課家的意味
愛在家人間
第七課讓家更美好
第三單元探究復習
第八課生命可以永恒嗎
第八課敬畏生命
第十五周(12.5-9)
第九課守護生命
第九課增強生命的韌性
第十課感受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四單元探究復習
總復習
第十九周總復習
總復習
第二十周
期末考試
本屆七年級學生從軍訓幾天看來,個人認為整體素質還是比較高,但七年級學生生理,心理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薄弱,大部分學生家長包辦過多過細,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較弱。今年教材的改版正好能夠彌補學生這方面的不足。但從學習方面來講,七年級學生記憶能力比較強,但不注重方法的掌握,缺乏答題的技巧與方法。
本學期的教材為新版教材。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共四個單元十課,設計了21框。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為七年級下冊的起始單元,設計這一單元是為了幫助學生積極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編寫好自己的夢想,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幫助他們在清晰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從而享受成長帶來的一切,感受生命的充實和豐盈。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友誼的天空”,它是一單元的延伸。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獲得友誼,擁有怎樣的交友智慧,特別是如何理性的結交網友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師長情誼”,由第六課《師生之間》、第七課《親情之愛》兩課組成。第六課主要幫助學生學習教師的重要作用,尊重和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幫助我們掌握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第七課主要向學生介紹家是我們的寄居之所,家里有親人和親情,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中家具有的深厚意味,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該單元更加注重道德教育,隨著立德樹人觀念的落實,道德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道德教育關系著青少年的成長,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的思考,由第八課“探問生命”、第九課“珍視生命”、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組成。本單元是前三個單元的延伸,是整個初中課程中生命健康教育的最核心內容。它主要是針對我們青少年頻頻出現的健康安全問題而設置的。學習本單元是讓我們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實現人生的價值??傊?,本教材更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師跟孩子之間更多地互動。教材的每個學習主題背后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支撐,每一課內容的展開都包含著一條引領生活經驗的線索。
本課程的教育和教學總的目標要求是:力求體現加強基礎知識、培養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提高思想覺悟,加強道德與法律的認識和學習。具體目標是:
1、養成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時高效完成作業等習慣。并慢慢掌握答題技巧。
2、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的合作學習,學會在老師引導、同學交和分享中,總結出一些重要的結論。
3、積極參與課堂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會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樂趣。
4、教育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來提高思想覺悟并貫徹到實際行動中。
2、采用互動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活躍課堂,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3、夯實基礎、突出重點,培養學生堅強意志,能夠堅持學習。
4、充分運用新課程理念,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落實。
5、認真備好、上好每一堂課,充分利用好校本學案,注重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6、配合學校每月進行一次月知識檢測。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通過講授憲法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學生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通過詳細講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通過介紹我國的國家機構和國家基本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通過闡述自由平等的真諦、公平正義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
通過學習研究本冊教材,我認為法治專冊教材有以下主要特點:
教材運用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由感性到理性,從而達成對法律知識的領悟。選擇的案例盡量貼近學生生活,或直接從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擷取素材,通過這一方式,使學生對于憲法文本做到入腦、入心。
教材在闡釋法律規范的同時,更注重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與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講國家權力時,強調權力有邊界,“法無授權不可為”,在講公民權利時,同時強調權利義務對等,有利于促進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從而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依法維護自身權利,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培養公共精神。
教材強調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把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與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緊密結合,使學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蘊,牢固樹立誠信觀念、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教材在堅持內容科學、邏輯嚴謹的前提下,力求表述生動。例如,教材選取的案例,盡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節,講究敘述方式,使其生動可讀;單元、課的導言以散文風格呈現,增強可讀性,保持一定情感張力。
教材一方面強調邏輯嚴謹、觀點科學,另一方面也十分關注觀點得出的思維過程,力求設計開放的情境,引發思想碰撞,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例如,歸還失物要求物主“請客”的活動,引導學生圍繞“拾物歸還,索取報酬該不該”展開討論。
增強學生憲法意識,我們任重而道遠!
文檔為doc格式。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7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