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持續更新是必要的,教師應該及時總結反思,不斷完善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計劃。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在編寫教學工作計劃時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本課概述:
本課和平鴿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公益招貼畫的設計方法,設計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平面設計招貼畫和平鴿的一般規則。
招貼畫是現代平面設計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集中反映了現代文明的一個層面。公益招貼是其中―種,本課以公益招貼為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思考,激發學生關愛生活的情感。
在教學設計中將本單元教學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以和平為主題,聯系實事,用戰爭帶給人.類的災難,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并思索如何表達自己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感情,從而引入和平鴿這一標志性形象。通過欣賞描繪和平鴿的繪畫或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啟發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現和平題材,展示和平題材招貼畫,注意圖形選材和主題表達之間的必然聯系,引導學生分析構圖與主題表現、形式美感的聯系,具體觀察圖形大小、位置、色彩的處理,并嘗試改變招貼畫圖形的位置形狀、大小或顏色,創造新的畫面,體會構圖的魅力。最后合作完成一幅表現和平主題的招貼畫。
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并鼓勵學生根據主題談創意,培養良好的設計思維方法,收集文字圖形資料,組合篩選,提煉加工,并用簡單可行的方法制作完成,如剪貼等。展示優秀簡潔的招貼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大小位置、色彩處理與主題立意的關系,明確招貼畫的設計要領。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加強學生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思考。
2.技能目標:
了解公益招貼畫的社會意義和審美價值以及招貼畫的設計方法、設計要素、形式美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設計思維方式,促進設計意識的形成;學生能用簡潔的造型語言設計主題招貼,初步學會合理控制畫面的構圖及色彩等知識。
3.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并在此過程中掌握表現的方法與技能。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準備:
1.(cai課件)戰爭視頻片段、和平鴿圖片資料、表現和平主題的招貼畫、圖形移動面板。
2.學具準備:剪刀、膠水、彩色紙等。
二、教學重點:
招貼畫圖形的選擇與構圖。
三、教學難點:
招貼畫中圖形大小位置的處理與主題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熱愛之情。
(cai:伊拉克戰爭場景及戰爭帶來的.災難)。
2.討論:用何種方式表達自己熱愛和平的情感。
(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用正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3.欣賞:畢加索的《和平鴿》、《和平之人》;介紹畫家畢加索。
4.展示介紹招貼畫。
5.討論幾幅招貼畫的主題與選材的關系。
討論:畫面有些什么形象,它們在表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傳達了怎樣的主題?
想想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更簡便。(剪貼)。
活動一:嘗試改變招貼畫的圖形大小位置,創造新的畫面。
將剪好的圖形在底版上移動,體會不同構圖的視覺感受。
觀察:畢加索《和平鴿》、《和平之人》;田中一光的《和平》及呂錦源的《和平運動》四幅作品,主題與形象的選擇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cai循環展示相關畫面,配輕快的背景音樂)。
7.隨堂評價:小組交流作品創意,相互評價構圖的獨創性、整體的視覺感受等。
8.課外鏈接:注意觀察生活周圍的街頭招貼、廣告牌、電視廣告等,將印象最深的一幅記錄下來。
第二課時。
一、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優秀簡潔的招貼畫圖片等。
2.學具準備:各種顏色的色紙、牛皮紙、報紙等,膠水,剪刀。
二、教學重點:
招貼畫的構思與創意。
三、教學難點:
多點切入表現主題。
四、教學過程:
1.導入:交流自己記錄的招貼畫,談作品創意與構圖的關系。
2.多點切入表現主題。鼓勵從不同角度思考,表現出不同的畫面意義。例:“關注老人”主題,都以“拐杖”為素材,卻呈現了多角度的創意。
學生交流:談幾幅相關作品的不同主題與形象、構圖的變化關系。
體會招貼畫的設計要領:簡潔明了、構思獨特巧妙。
3.設計過程:
畫草圖(捕捉“靈感”,記錄瞬間思緒,選擇最佳創意)。
選取合適的表現方法(結合招貼畫簡潔明了的特點,突出剪貼的表現方法)。
設計制作完成。
4.討論、探究、發現生活中值得關注的各種問題。
5.學生活動:用色紙、牛皮紙、報紙等,以剪貼的形式設計制作一幅公益招貼畫。
6.評價:布置班級招貼畫展覽,學生充當宣傳解說員。
相互評議最佳創意、最佳宣傳解說員。
通過學習,鼓勵學生將對社會的關注轉化到自己的行為當中去。
課堂評價:
1.積極參與討論,關注生活,尋找招貼畫的表現主題。
2.根據主題多點切入構思創意,利用簡潔的圖形制作招貼畫。
3.評價表:
立意健康構思獨特主題突出構圖協調圖形簡潔色彩鮮明。
4.評價形式以自評、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對于好的創意和構想要及時指出和表揚,鼓勵大膽表觀。
教學建議: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關愛和思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選擇范圖以簡潔平涂為主,借助游戲的形式,感受圖形大小位置、構圖與主題的關系,認知形式美法則。
3.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設計思維方式,突出多點切入主題,鼓勵求異思維,從不同角度思考表現。
4.聯系實際,課內外結合,可嘗試使用平面設計軟件設計制作。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體的基本比例及其處在不同姿態情況下比例的變化。
2、學習用簡單的線條描繪人物動態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寫生的一般步驟。
3、通過人物全身姿態的寫生練習,感知人體結構的和諧美和人體的動態美。
活動安排:
學習與研究:
1、不同姿態的人體比例有什么不同?
2、人物的動態與重心如何掌握?
寫生與表現:
1、怎樣把握與表現小伙伴的動態特征?
2、試試畫出照片中人物的重心線。
3、怎樣把握與表現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人體比例教學掛圖、人物動態錄象或多媒體演示設備等。
學生準備學具:畫紙、鉛筆、鋼筆或其他畫筆。
2、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a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說一說在校園里能看到的小伙伴的各種動作姿態,用語言描述這些動態特征,并相互表演一下這些動作姿態。
b利用掛圖指導學生以人體頭的長度為單位,測量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種姿勢人體的大致比例。
c用錄象或多媒體配合,介紹人體比例知識以及表現人體動態的要點,不同姿勢下人體比例的變化;把握人物的動態特征。
(2)發展階段:
做人物練習。先練習臨摹靜止畫面(照片、圖片、錄象定格等)中的人物,再由同學當模特兒進行靜止動態姿勢的寫生練習。引導學生隨時注意測量自己所畫人物身體比例是否正確,動態重心是否穩定。還要注意把握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并盡可能表現出他的性格特征。
(3)展示講評:
交流作業,師生共同評述作業的優缺點,總結出存在的共性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
3、課后拓展:
(1)隨時做一些校園生活中的人物速寫練習,一方面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技能,一方面為以后的創作搜集積累素材。
(2)運用所學的人體比例知識以及表現人物動態的方法,用線條對家庭成員或社區中的人物進行寫生練習,除畫靜態姿勢外,還可以初步嘗試用速寫方式練習畫運動狀態中的人物。
教學評價:
1、是否基本掌握了人體比例的大體測量方法。并正確運用于對人物的描繪中。
2、課后能否養成隨時觀察人物動態形象并用本課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描繪。
3、在課堂寫生過程中能否愉快地相互合作。
相關課題研究:
關于透視教學的課外拓展的研究。
教學參考資料:
人物速寫,是在較短時間內概括而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形象和動態的一種繪畫形式,其任務是迅速捕捉人物的形象特征、運動姿態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線造型,強調簡練、概括、生動的筆法。是為繪畫創作搜集素材最為常用的手段。
《人體的比例與結構》。
《人體解剖》。
《人物速寫畫法》。
相關教學研究課題:
轉型期(抑制期)少年兒童的人物畫教學。
1、能力目標:借助圖,理解黃山奇松的奇美,能夠想象美、感受美。
2、情感目標:知道黃山奇松是黃山四絕之一,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信息素養目標:集圖、音、像等信息于一體的課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體會黃山奇松的美和奇。
難點:怎樣抓住“奇”來寫和描述黃山奇松、奇石的。
1、導入。
(1)教師提問:“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哪“四絕”聞名于世?
(2)師生回答: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聞名于世。
2、欣賞。
(1)教師展示課件,讓大家欣賞黃山的美麗圖片。
(2)請學生回答:黃山到底有什么奇特之處讓人們情有獨鐘呢?
3、教師講解。
(1)教師展示課件,向學生講解黃山的歷史與風景景觀。
(2)具體介紹“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4、品讀詩句。
(2)讓學生思考回答描寫迎客松的相關詩、句。
5、實踐。
(1)找一幅黃山美景的藝術作品,讓學生欣賞。
(2)讓學生上臺講解這幅畫是如何體現黃山之美的。
6、拓展。
(1)課后收集資料,分清自然美和藝術美。
(2)學習建議:是否感受到了黃山的美?
教學進度表:。
周次課題。
1-2周《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1課時。
3-4周《美術是個大家族》2課時。
5-6周《小伙伴》2課時。
7周《在校園中健康成長》2課時。
8周《我們的風采》1課時。
9周《有創意的字》1課時。
16周《實用又美觀的日用產品》1課時。
第一課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
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美術作品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體會美術作品的立意與表現.
過程與方法:學會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理解美術作品與自然、文化的多重關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美術作品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其立意與表現方式及手法。
難點:怎么理解美術一種“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
教學方法。
欣賞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不同肌理的石頭、課本、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二次備課。
課前閱讀教材,初步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
(一)引導階段:
1、教師活動: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為背景音樂,觀看祖國壯麗山河的實景圖片,教師適時引導學生一起欣賞毛主席的著名詩詞《沁園春?雪》。
2、教師活動:快速畫出中國版畫的輪廓線。提出討論:這樣的圖形作為歌頌祖國山川美景的圖畫可以嗎?說說你的觀點。
3、教師總結: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也是一種造型藝術。符號化的形象很難傳遞出深厚的情感,想通過圖形引發觀者的情感,想通過圖形引發觀者情感上的共鳴就需要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點明課題。
(二)發展階段:
1、教師和學生欣賞教材中的繪畫作品《江山如此多嬌》,教師介紹尺寸、繪畫技巧,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觀察分析:
(1)從構圖角度分析:近景、中景、遠景分別是什么?
(2)從色彩角度分析:畫中怎樣體現出季節、時間段的?
(3)圖畫中的形象分別具有哪些象征意義?
(4)畫家們是通過怎樣的視角表現如此宏大的場景的,換種表現視角行不行?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2、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幾塊不同質地的石頭,找幾位同學觸摸之后對其質感進行評價,以便更好的理解畫家對山石肌理感的表現。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紅日的霞光對畫面整體氣氛的烘托作用。
學生思考、體驗“肌理”的含義。
3、多媒體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教師講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在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作業布置。
結合本課欣賞的作品,談談自己對美術是一種創造美的藝術的理解。
教學反思。
1、《江山如此多嬌》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賞美術作品從哪幾方面著眼?
1、認知目的: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立體造型構成相關知識與規律,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與現代審美意識。
2、技能目的:運用各種不同材質,結合立體造型相關知識,創作城市立體造型。
3、情感目的: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中的設計;體驗創造的樂趣,鍛煉立體思維能力。
4、發展目的:注重學科間的聯系與滲透,將立體造型相關知識運用到其他學科和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1、欣賞不同材質,不同表現手法的立體造型。
2、學習、了解、掌握立體造型基本原理與構成規律。
3、立體造型的設計制作。
三、教學難點。
1、造型的設計及造型構思,點、線、面、塊的韻律組合。
2、各種立體造型制作及美感。
四、教學過程。
1、以趣激情,切入課題。
興趣是學習美術基本動力。上課伊始。教師取出一些看似與本課無關的東西,學生很詫異,教師為大家表演變“變魔術”,這是知識的呈現。學生的興趣也被激活。隨之主題便應運而生,切入課題。
2、討論分析,掌握方法。
新課標強調關注學習過程;倡導在學習中鼓勵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獲取知識。因此,自主發現——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創新這一理念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體現在找一找、擺一擺、看一看、做一做各環節。
環節一:找一找。(畫面)通過觀察、比較、感受各種立體造型,直觀了解了立體造型的分類:點立體造型、線立體造型、面立體造型、塊立體造型。
環節二:擺一擺。利用flash課件具體生動演示,學生可任意移動鼠標擺出所想造型,激發興趣、誘發探究。學生通過體驗、嘗試,發現同樣的材料組合方法不同,其造型就不同。那什么樣的造型才美觀呢?教師質疑,如果過于專業化,學生難理解,所以教師稍做提示:形狀變變(大小、方圓、長短)、方向(上下、左右、前后)變變、造型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通過“看一看”學生釋疑,很直觀的獲取了立體造型的基本方法,感悟美的韻律。
3、欣賞評述,感受造型。
這個環節是認知結構的加強,國內外不同材質城市立體造型賞析,將知識引向更高的認識。學生感受到立體造型在生活中的再現,找到雕塑與造型的切入點,這是造型與設計原則的直觀呈現。
4、激發思維,異想天開。
美術學習是一種文化學習,應將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教師的示范要不要?如何變學習被動為主動?這是我一直反復斟酌的.問題?!拔覟閵W運添光彩,師生同擂臺”環節創設了一種激烈的氛圍,師生處平等地位,學生變任務為動力,大大激活了學生創作欲。
(1)教師制作。教師的“競”,既是對有關知識綜合貫通,也是直觀演示,更是思維定勢的突破。起到“無聲勝有聲”的作用,教師作品不宜過精、過細,學生有可以超越的自信。
(2)學生創作(做一做)。(出示文字提示)學生根據需要、自愿組成學習伙伴,奇思妙想,異想天開。
5、傾情展示,交流點評。
評價是教學效果的檢驗,不應是課堂的尾聲,學生在評價活動中進入情感的高潮。學生通過互評、自評,學會用欣賞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審美情趣。
6、歸納感受,情感升華。
教師簡要小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美化生活、珍惜生活。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人物題材繪畫的一般創作方法。
2、進行在一定場景中以成組人物及情節表現一定主題的繪畫合作。
3、培養熱愛校園生活的情感,提高對周圍事物敏銳的觀察和感覺能力。
活動安排:
選材與構思:
1、選擇什么樣的學習生活作為表現題材?
2、想要表現什么樣的意義和主題?
討論與交流:
1、談出自己對校園生活的突出感受與表現意圖。
2、其他同學的選材與構思對自己有什么啟發?
表現與繪制:
1、采用什么樣的構圖最能表現自己的構思?
2、采用什么樣的表現形式才能達到好的表現效果?
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校園活動場景照片一組、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的畫家繪畫作品圖片若干、同一課題的學生作業若干。
學生準備教具:平時搜集和積累的校園生活題材的創作素材、根據自己采用的畫種、準備的所需的工具材料。
2、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a引導學生回憶、交流自己在校園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義的事物,并討論如何才能作為繪畫創作的主題加以表現。
b向學生提供校園活動場景照片、校園生活題材的畫家繪畫作品圖片、同一課題的學生作業等資料作為構思的參考。
c讓學生拿出平時積累的有關校園生活的創作素材,進行選擇、分析、改造,用于本課的創作實踐。
(2)發展階段:
a將自己的創作構思畫成簡單的草圖,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與討論,對各自的構思草圖進行修改與完善。
b根據創作意圖、作品主題的需要,選擇一種表現手段,如線條畫、色彩或紙版畫等,進行繪制。
c創作過程中,仍可進行相互交流,交換各自所需的素材,或根據需要臨時進行場景寫生和人物動態寫生。
d要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構思,大膽落筆,細心收拾。要獨立思考,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啟發創作靈感,而應避免相互照搬或套用一個模式。
e教師應在輔導中,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透視知識畫場景,運用所學的人體比例及動態表現的知識處理畫面中的人物,成組人物的表現,應注意畫面的均衡構圖、前后遮擋、遠近虛實等關系的處理。
(3)收拾與整理:
作業接近完成時,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已的作品進行調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整理資料、素材、畫具?;謴徒淌业恼麧?。交還暫時借用別人的資料、工具材料等并表示謝意。
3、課后拓展:
(1)課后可讓學生進一步審視自己的作業,找出成功與不足,并利用課余時間嘗試用另外的構圖、方法和手段表現同一主題,看看會出現什么不同的效果。
(2)進一步選取新的創作主題,從另一個角度表現校園學習生活。
(3)嘗試將所學的創作方法運用于校外生活的繪畫創作中。
(4)以《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為主題辦一個作業展覽,展示每個同學的作業,組織參觀與評述活動。
教學評價:
1、是否表現出自己的創作意圖和主題。
2、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適于主題的表現。
3、創作過程中是否正確運用了以往所學的透視、人體比例等知識的技能。
4、在創作活動中能否與同學愉快地交流與合作。
相關教學研究課題:
1、學生生活經驗與中學生繪畫創作教學。
2、對學生繪畫創作進行選材指導的研究。
3、拓展思維領域,啟發學生的構思聯想,進行繪畫創作教學。
4、關于“雙基”與中學生繪畫創作教學關系的研究。
本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多彩的學習生活》第二部分:《校園伙伴——人體的結構與比例》。設計本單元的目的在于立足貼近學生生活的校園,培養學生對校園的感受,增強學生對學習生活、校園生活的熱愛。本課“校園伙伴”單個人物寫生,是為后面“在校園中健康成長”這一課題作美術知識技能儲備。
學生能以線條的方式進行繪畫表現,但在本課之前,對人物速寫知識所知甚少。有1/3學生剛從鄉下來到我校就讀,包括縣內的學生,在小學大多老師并沒有給他們上過“三停五眼”。故本課決定分解成四課時進行。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了解人物頭部的比例,觀察人像頭部特征,感受優秀作品中線條的表現,然后臨摹老師黑板頭部畫或者根據人物攝影圖片作寫生(嘗試),第二課讓學生了解人體不同姿態的比例,學習“活動二”的內容。
1、了解人物頭像比例,進行頭像繪畫練習。
2、學會寫生觀察,提高學生的觀察和造型能力。
3、興趣點:觀察表現性格特征各異的同伴。
4、通過人物頭像寫生練習,感知人物頭像的臉部表情和特征,體驗生命的可愛!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質。
重點:學習繪畫的觀察方法,提高繪畫技巧。
難點:如何改變不正確的觀察習慣,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
1、欣賞各種人物的不同表情特征(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男女老幼“不同伙伴”的特征。)。
2、欣賞學生和老師的速寫人物畫、藝術大師的人物速寫作品。
讓學生談感受(主要是繪畫中,對線的藝術感受)。
放人頭比例示意圖像。
學生活動:
1、讓一個同學上講臺,班長以此同學做模特,帶領全班同學做“手量一半”(是眼睛部位)及“手量三?!辈?。(左手掌平蓋于頭頂,右手掐指量)。
2、讓每小組分別推薦一名同學上來畫找頭部一半的位置。
3、另派一名同學上來畫找出“三?!钡奈恢?。
(讓全體學生在下面觀察發現,并找對錯。)。
4、請一個同學上來當模特,讓全班同學觀察模特和老師的“五眼”是否一樣?
師生活動。
1、教師同學共同總結出繪畫觀察的方法和步驟:(型先大后小,線先長后短……)。
2老師在黑板畫出一正面人物頭像(師在黑板上演示繪畫過程,讓學生看著并與師共同說出繪畫步驟。)。
1、學生臨摹老師畫的人物頭部像。
2、照課本人物圖片或自己及同學??^像繪畫。
學生互評,老師點評。
1.學生能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制作簡單的圓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變式。
2.學生愿意嘗試借鑒某種形式,運用適當的裝飾手法美化燈與光。
3.學生能有興趣地表述對于燈光的情感,體驗,嘗試分析燈飾的材質、造型及裝飾對于燈光的影響。
1.手工制作與民間工藝相結合的素質培養。
2.制作方法步驟及外觀造型設計。
3.燈飾制作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性。
1.燈飾制作在表現內容上也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保證結構的正確性系統性。
2.在造型設計上受哪些因素制約,在制約中又如何去拓展。
3.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賞,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學生去發揮想象和創造,對于初中的學生,其作業的難度和要求要有一個定位。
1.用一定的欣賞情景導入,教師利用紙質燈飾設計與制作中出現的現象,提出合理的設計與制作要求。
2.在班級教學中分組進行竟賽活動,激活教學氣氛,營造一個自由的氣氛和空間。
3.結合燈光欣賞圓筒基本形的紙質燈飾引入情景,學習基本形的變化要點,鼓勵從大自然、優秀造型藝術及民間美術造型中獲取啟示,教師總結在造型裝飾設計及制作中關于材料、工藝的經驗體會。
4.變化出富有特點并適于燈飾結構要求的造型,滿足透光要求的紙質材料,發現適于設計制作燈飾的裝飾形式。
5.選擇、整理、綜合、變化更多造型與裝飾的形式,嘗試燈飾設計與制作。
1)在紙材的選擇上提供選擇范圍給予必要的提示。
2)充分考慮燈飾造型、空間大小、形狀、高低、結構及發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學生燈飾作品有在變幻燈光下進行實物展示是本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要特別注意用電的安全教育。
4)強化燈與人們的生活、感情的關系、感情的關系應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給人的心理暗示。
1)學生:課前收集燈光圖片(城市夜景)、簡單紙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紙板、剪刀、刻刀、鉛筆及各種粘合劑。
2)教師:關于燈光的一些照片、燈罩圖片、燈飾實物、多媒體課件。
第一階段,學習階段:
1)請同學們相互交流關于燈飾制作的相關圖片,簡單談談對制飾制作的感想。
2)欣賞掛圖、照片、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等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共鳴。
3)根據掛圖、圖片、以四人為一小組,暢談燈飾作品的形、色、質感,進行簡單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戲的方式,觀摩和觸摸各種燈飾實物進行感官體驗,獲得關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藝的經驗性認識。
第二階段,指導階段:
1)提醒同學們注意觀察你生活周圍的。
燈,如:路燈、吊燈、壁燈等等,說出它們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學及實用價值,跟你要制作的燈飾有哪些區別與聯系。
2)介紹紙制作燈飾的材料運用及多種造型選擇,燈飾設計的主要形式: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變組合形等,每個形狀的燈飾適合于不同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關注自然界、民間美術及優秀造型中的形與色,從中借鑒、發現、綜合、整理、轉化出適于設計制作紙制燈飾的形式語言。
3)紙制燈飾的主要特點:造型冼煉、生動、簡潔明快、適易掌握、美化環境。
第三階段,制作階段:
1)了解燈飾的藝術特點與功能,借鑒優秀建筑和民間美術相聯系,分析造型藝術可以進行幾個形體組合、充分發揮聯想。
2)善于師生交流制作燈飾的感受,調查生活中與燈有關的內容。
3)用自然硬質媒材或人工硬質紙材,通過折壓造型、切割變化、粘合成型、折起調整、整理組合等技法進行立體造型游戲。
4)用單色和彩色紙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進行以立體構成為主的練習。
制作過程演示:
第一步:用鉛筆在彩色紙制板上輕輕畫出你所要折疊的圖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圖案紋樣。
第三步:用透光紙(白色、彩色均可)在里邊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開始時刻出的部位折起調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備用燈具準備好,接通電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燈飾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1)在尋找紙質材料時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實際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積極參與立體造型游戲活動。
2)是否對媒材的形與色感興趣,發現并收集身邊可以用于立體造型活動的廢舊材料及對材料的聯想。
4)你認為自己制作的燈飾在什么樣的條件、環境下使用更合適。
1)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展開自評和互評、教師綜合評價。
2)師生共同總結設計與制作的新知識、新結論。
3)選出好的燈飾作品進行燈光演示,同學觀摩教師給予肯定。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間的描述與表達。
解決方法:應用自制教具讓學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從而讓學生了解三度空間的特點及與二度空間的區別。并應用于繪畫中。
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景物的三度空間位置在紙上的表達方法。
解決方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及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德育滲透點: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充分認識“生活中處處存在美、關鍵要靠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羅丹語)。
教學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初步了解繪畫過程中景物之間的層次關系,指導學生運用繪畫知識表現自己生活的環境。
能力滲透點: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發現美、創造美。
自制教具、風景畫(數張)、茶杯、瓶子、書本等生活日用品(數件)。
探究學習法。
2課時。
1、風景畫欣賞導入。
教師出示一幅風景畫學生欣賞導入。
2、師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間的表達。
提問:誰能用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畫。里邊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學生思考。
3、師生共同探討總結物象空間表達的方法。
提問:通過剛才的欣賞,誰說一下我們該如何描繪景物的上下、左右、遠近呢?
(學生開始分小組邊議論邊發言,各抒己見。)。
老師將探討結果板書到黑板。同時,每種表達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讓學生欣賞。
學生看作品,進一步系統的了解物象空間的表達方法。
4、老師總結本科教學內容。
(老師邊總結邊板書,并給與一定的補充。進行小結。)。
1、堂內傳遞本科目標,激發學生興趣。
提問:我們先來看幾張畫,看看畫的都是哪里。
(老師展示自己在校園內寫生的美術作品。)。
2、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老師組織、協調。
(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3、課堂內學生自我評析,老師點評總結。
(學生分組出示優秀作品,自我評析,共同欣賞。)。
(老師組織、協調并進行總結。)。
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空間的表達。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間上下、左右、?—————二度空間轉換到。
1、前后遮擋表現法(大多數寫生作品)前后、遠近。
2、平擺是表現法(一些裝飾畫)下邊近、上邊遠。
3、透視的表現法(《最后的晚餐》)近大遠小。
4、移動式的表現法(《清明上河圖》)視域廣闊。
1、知識與技能:了解設計藝術的多樣性,掌握聯想的技巧。
2、過程與方法:了解生肖造型的知識,利用生活用品進行聯想和創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藝術創作與生活密切相關,增強學生創作意識。
重點:利用不同的材料展開聯想。
難點:根據不同材料特點靈活運用,創作生肖造型。
1、導入新課。
(1)通過畢加索的“?!焙突ㄆ刻砑拥脑煨驼归_聯想,激發學生興趣。
(2)教師提出本課課題:《生肖的聯想》。
2、新課講解。
(1)對十二生肖進行排序,排列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2)回憶十二生肖造型。請同學說一說十二生肖中你最喜歡哪個?并簡要說說其造型特點。
3、圖片欣賞。
(1)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并產生聯想。
(2)請學生回答自己所聯想到的生肖,并進行討論。
4、教師展示。
(1)教師巧妙的用生活中的.材料、快速做出生肖的造型。
(2)簡單向學生講解制作注意事項。
5、學生展示。
(1)要求學生試著用幾何形體(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聯想出生肖的形象。
(2)請學生上講臺進行講解,師生共同進行評價。
6、課后拓展。
任選材料和方式,巧妙聯想,大膽創意,設計一件以生肖為主題的作品。
活動目標:
1、學畫天安門三層梯形的主體結構,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畫的基本方法。
2、引導幼兒對稱、均衡地安排畫面,并嘗試添畫。
3、加深對我國首都北京的認識,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畫天安門三層梯形的主體結構,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畫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夠對稱、均衡地安排畫面,并嘗試添畫。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圖畫紙、勾線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引入活動。
二、教師有重點地示范作畫,突出畫面布局,教幼兒由下往上畫的方法。
三、欣賞ppt課件,提出繪畫要求。
1、注意繪畫的步驟,表現出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特征。
2、提醒用勾線筆。
四、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五、作品展覽,師生共同講評。
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搜集提供出來的關于七年級美術教案《重復的魔力》導學案,歡迎閱讀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哈!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品才網《重復的魔力》導學案: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場景發現重復構成,理解并掌握重復構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變化特征。
技能目標:運用重復構成變化規律合作完成設計作品。
情感目標:體會重復構成帶來的視覺秩序美和震撼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重復構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將骨格的形式變化有機地和物象或圖式相結合。
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重復構成作品。
學生準備:卡紙、各種谷物。
四、教學過程。
(一)錄像導課。
1、媒體播放xx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擊缶》片段,學生欣賞并談感受,陳述原因。
2、思考:假如擊缶只有一個人,你還能感受到那種氣勢嗎?為什么當一個單元在不斷重復以后,會形成全新的視覺感受呢?帶著思考進入課題《重復的魔力》。
(二)尋找重復。
1、呈現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復現象的圖片,通過欣賞,學生發現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復現象。
2,、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重復現象,并舉例說明。
4、感受古人對重復構成的應用。
(三)初步體驗。
(四)探究重復。
1、師生共同分析單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師小結重復構成的要素:
單元基本形:組成重復圖形的個體。
骨骼:構成圖形的框架、骨架。為了將圖形元素進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畫出的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格子、線、框,稱為骨骼線。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產生不同的風格和美感。
4、小組討論: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復構成可以從哪些方面做變化?
基本形的方向變化。
基本形的顏色變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變化。
(五)合作創作。
以小組為單位,在卡紙上用谷物做粘貼。
要求:
1、小組設計一個基本形,做重復排列。
2、從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幾個方面進行設計,有美感。
(六)展示評價。
將每個小組的作品進行組合粘貼,感受組合后的美好的家園。
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闡述自己的創意構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復構成的其他方式。
2、呈現生活中運用重復構成的設計作品與美術作品,了解重復不僅運用在設計上,很多純藝術家也同樣運用這種手法來進行創作。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掌握同類色與鄰近色的基本概念和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使其學會辨識同類色與鄰近色。學習運用同類色、鄰近色的相關知識去完成一幅裝飾畫或生活用品設計。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授,用對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類色與鄰近色的概念與特點。利用信息化教學,通過欣賞感受和討論交流等合作學習,學會辨別和運用同類色與鄰近色。通過藝術實踐掌握同類色與鄰近色的調配與搭配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細致地觀察生活的習慣,感受同類色與鄰近色的美感。培養他們熱愛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態度,能運用所學知識主動美化生活、表達情感。提高色彩美感意識,促進正確審美情操的建樹。
同類色與鄰近色的概念與美感特征。
正確把握同類色與鄰近色的差異。
分析法、討論法、觀察法、練習法、比較法。
一、課件導入。
由復習色彩的三原色、三間色、復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色彩知識回顧導入,啟發學生分析得出同類色與鄰近色的基本概念。
課件展示。
同類色:色相性質相同但深淺不同。
鄰近色:在色相環上相鄰近的不同色彩。
二、新課。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雖然鄰近色與同類色都具有和諧的色彩效果,但鄰近色搭配顯得活潑強烈些,而同類色則更加柔和統一。它們的美感有相似之處又不是完全一樣的。
小結再次強調同類色與鄰近色的概念,讓學生明確二者的特點。
三、練一練。
找出教材圖片中的色彩,分析它們用了哪種色彩關系?
1、小水壺;
2、小盒子;
3、青蛙皂盒;
4、電吹風;
5、燭臺花瓶。
通過色彩模板與學生作品加強學生對同類色與鄰近色的感受。
課內作業:發放模板,讓生選擇一個模板并用喜歡的同類色和鄰近色填充,看看兩組效果。
課外作業:應用同類色或鄰近色給家人設計一套生活用品,或給自己設計一件日用品。
四、課堂拓展。
1、學生作品展評。(先自評,后互評,再師評)。
2、網絡鏈接電腦涂色小游戲,讓學生嘗試用鼠標涂色,拓展課堂內容,增強學習樂趣。
在分析圖片時要注意學生的參與,盡量啟發學生思考、找出答案,形成知識,并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同類色與鄰近色豐富和諧的美對于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使本課學習有益于學生一生。
1、知識性目標:能夠了解和感受春天給自然界帶來的變化,知道表現春天的常用色彩。
2、情感性目標:感受利用各種媒材,大膽表現所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標:培養學生對自然界的觀察能力,對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識別能力。
重點:觀察和記憶色彩,能夠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表現,并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難點:表現方法的運用以及整體色彩的把握及創新表現。
教師:電腦設備、各種顏色彩紙、工具材料、板刷。
學生:彩筆、各色彩紙、水粉色、有關春天色彩的圖片材料。
1、游戲導入。
(1)教師說: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你可以跟著音樂唱起來也可以動起來。你知道這首歌唱的是什么嗎?《春天在哪里?》。
(2)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原有的自然界的體驗產生回憶,啟發學生的想象。
2、展示圖片。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春天的畫面。
(2)學生觀察、記憶、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3、交流。
(1)教師說:同學們,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描述一下春天。
(2)教師啟發學生除了繪畫方法還可以通過音樂、詩歌、舞蹈等多種方法來表現美麗的春天,并組織學生討論。
4、欣賞感受。
(1)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現的春天的色彩。
(2)教師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在我們的繪畫作品中點、線、面是美術的最基本的語言,有了它們,我們的作品就更加豐富多彩了。
5、學生創作。
(1)將學生進行分組,小組合作,根據他們的意愿畫出春天的色彩。
(2)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評價。
6、課后拓展。
課后試著畫畫荷花的色彩歸納。
活動目標:
1、學畫天安門三層梯形的主體結構,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畫的基本方法。
2、引導幼兒對稱、均衡地安排畫面,并嘗試添畫。
3、加深對我國首都北京的認識,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重點:
學畫天安門三層梯形的主體結構,初步掌握建筑物由下往上畫的基本方法難點:能夠對稱、均衡地安排畫面,并嘗試添畫。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天安門,美術畫冊。
2、圖畫紙油畫棒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引入活動。
二、出示圖片-天安門引導幼兒觀察天安門的結構,了解天安門這一建筑物的對稱關系。
加深幼兒對首都的認識,激發其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講解天安門的主體結構天安門的主體建筑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黃琉璃瓦頂,下層是朱紅色城臺,5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最大。
四、教師有重點地示范作畫,突出畫面布局,教幼兒由下往上畫的方法。
五、欣賞ppt課件,提出繪畫要求。
(1)注意繪畫的步驟,表現出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特征。
(2)提醒用勾線筆。
六、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七、作品展覽師,生共同講評。
活動反思:
因為我們班幼兒平均年齡比較小,而且今年增添了很多新生,他們在繪畫方面發展較慢,所以,我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了活動目標,但因為我對很多幼兒降低了活動目標,導致一些應該能自己獨立繪畫天安門的幼兒也選擇了添畫天安門,對這些幼兒的指導還要加強。區域活動的時候,我可以再對這些幼兒加強目標,提高要求,請他們獨立繪畫天安門。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7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