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體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經驗,還可以記錄自己的成長軌跡,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讀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學后,我重新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著眼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我有著以下幾點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學科新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明確教學目標,透徹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教學思想,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設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突破重點、破解難點,通過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來豐富課堂,讓學生學有所得,增進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四、應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推進課程改革。
兒童是最好的教師,尤其當我們這些中青年教師面對這么一群可愛的學生時,自己同時也是一個受教育者的角色,教師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激勵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生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更好地更健康地成長。而完成這一切的先決條件是一個合格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健康積極的人格素養,積極進取的創新意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條件,才能很好地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創新學習,持續發展的環境,幫助學生們獲取各個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對國家、社會的有用之才。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踐行理論,并在實踐中檢驗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后,使剛剛走上講臺的我略感壓力!只有成為了一名教師,才真正了解老師的責任和辛苦。教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終身學習,是源源不斷的“小溪流”;教師不再是僅僅評價其知識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點,更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感受到壓力的同時,我也非常驚喜,這正是我喜歡的工作,有挑戰有創新。以下為讀了《課標》后的淺顯的幾點體會,希望在課堂教學我體會更加深入。
教學需要注重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師要多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
教師需要將數學生活化,將數學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注重學生自悟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前的數學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數學教學是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去感受體驗、探究發現,真正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但學生的自學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學習,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對其每一次的研讀都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審視,這讓我在數學教學方面有很多收獲。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數學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數學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數學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見識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到了四大數學內容。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圓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和解決問題。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有2點很重要:一是教育人要有自己的一個新的理念,二是在教學活動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我認為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兩條主線相互制約下完成的,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F在情感、溫暖與理解是學生們最為缺乏的“稀有品”。如果,老師能用愛心、耐心、寬容心、滿腔熱情地引導和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感受到老師對他熱烈而積極的期待,那他們就會對你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并且接受你,接受你的教學。簡單來說,師生間的關系,需要有情感作為基礎,而愛,是情感的基礎與表現。只有對學生播撒愛的雨露,才能讓學生滿懷熱情地去學習。
其次,在教學活動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2、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數學是一門思考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動手和動腦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的習慣。那么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學生會越來越活潑、越來越可愛,我們將一同感受著知識的滋養。3、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在課堂上,我們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把那些難點的知識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有一句是這樣說的:你說什么,希望什么,期待什么,想要什么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么才算數。所以我們應該把學和做結合起來,由理論到實踐,多看、多讀、多寫、多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把經驗積累,并且用腦思考,用心體會,把經驗凝成自己的血肉。
我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后,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點改革?,F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20xx年5月20日,我參加了牙克石市教育局教研室舉辦的“牙克石市踐行新課程小學數學階段性交流與研討活動”。其中聽了四節觀摩課,當天下午又聽了由呼倫貝爾數學教研員樊老師的評課及對新課程改革以來從教材的編排、課型、教法等方面的講解??梢哉f對于我受益匪淺,對我今后開展教學工作給予了很多的幫助,指引了方向。
這四節數學課可以說都是任課教師精心準備的,從課的安排、準備等環節的處理都是非常合理的,充分體現出新課改的理念。這四節課都創設了情境,整堂課都盡量聯系生活編排。如牙三小的教師陶蕾老師講的《小數的初步認識》時出示同學們到超市買東西的畫面,讓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本堂課所學內容,再如牙民小張穎老師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中教師不是單一的教授算理,枯燥乏味,而是在導課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分蛋糕來讓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意義及算法。還有牙林四小的李維亮老師所講的知識廣角《識次品》的那節課,是通過學生吃的口香糖來導課的。導課聯系生活,給學生創造了一種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缺少不了數學的氛圍。
通過樊老師的評課讓我更進一步的明確了我們的教學與新課改存在著差距,對于本校的數學教學方面存在的幾點不足我說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我們的教師對于新課標、新理念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沒有能真正理解其內在的含義,也就是精髓所在。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強我們教師對于理論的學習以及與實際工作的聯系與應用。如小組合作學習,是不是每一節課都適合;也是不是以前的所有教法我們都否定,該用講授法時就要把基礎的理論教給學生,教明白,教透徹,該放手時就要大膽放手,不要拖拉,掌握好度;還有學生自主學習也要掌握好,從時間上學生課堂環節的安排上都要合理安排。
其次,我認為我們的教師對教材把握不好,就象樊老師所講的數學課要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論解決新知識、新問題。我們的教師大多數對于教材的連貫性把握不好,很少有教師能把新教材從一年到六年通覽一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握的不好,不拿用已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就拿牙民小張穎老師所講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來說,這個知識點要用到以前的知識,整數加減法的意義來引申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此外,還有用到低年級學過的分數的認識,也就是說這個問題學生在以往知識中就學會了,教師只要在新課中舉出幾組生活實例來,讓學生找出相同的,就很容易讓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的結論。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教師應該在專研教材上下功夫,最少要熟悉三個年段的教材(1—3,4—6),在今后的業余時間里應該加大教師教材熟悉的力度安排。
最后,教育局崔鶯鶯副局長做了重要講話,崔局長對我們所有聽課教師提出了幾點不足:
1、教師對教材掌握不好。
2、教與學不夠透徹。
3、校本教研做的不夠。同時,崔局長又對全體聽課人員提出了幾點要求:
1、回去后深入學習教材,理解新理念。
2、把這幾節觀摩課及樊老師的評課認真學習好,在自己的教學中運用。
3、探索教學上的高招,研究教法,研究學生,研究教材,使自己的教學有特色。
聽了李光杰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對新課標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纠砟钪菍W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交互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很多教師已轉變或正在轉變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已意識到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素養,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其主體作用。為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我再次對《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進行了的細致的學習與研讀,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著眼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理念一是新課程標準改變了原有的課程標準,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后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教學中的備課應由“備教材”轉變為“備學生”。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把課堂由“老師說”變成“學生多說”。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如何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就要制定有效的學習評價,讓它幫助老師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檢測。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交互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今天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讓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三變”: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課程改革已經經歷了好幾個年頭,從最初的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到后來的課堂教學實踐。感受著新課程給我們帶來的各種愉悅。我們在實踐中反思,又在反思中繼續的實踐。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了,四大數學內容。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圓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和解決問題。下面就自己讀完這本書后的感受,再結合本人幾年的實踐來談一談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課堂教學的實踐與反思。
1、從現實中取得學習資源
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如《噸的認識》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況中感受并認識噸,建立噸這一概念。
2、從具體事實中理解、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
小學生都有比較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他們渴望在學習中自己去發現。教師要善于保護并善于激發學生的這種欲望。這些發現和欲望都是基于對現實的理解和發現。浙教版的很多單元結束時都安排了實踐活動課。這些實踐活動課都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1、教學活動必須有明確的目的
有效的教學活動必須目的明確,盲目的活動往往是低效的、無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能否落實到位,最關鍵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確的目的。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應是教學目的,而不是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因為方式和手段都是圍繞目的來實施的。
2、教學活動必須是學生的自主活動。
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動手和動腦有機的結合起來。啟發學生的多種感觀。自主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體會活動中的數學成分。
3、教學活動必須倡導有效地合作學習
現階段,合作學習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課改課堂上。合作與交流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初步學會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何時合作,我覺得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必須合作:
1,所學的知識是難點,學生感到有難度,有困惑。
2,所學的知識是重點,學生需強化該知識點。
以上是結合我看的這本書從兩個方面的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我們應該把學和做結合起來,由理論到實踐,多看、多讀、多寫、多做。
通過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案例解讀》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要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學愛數學必須進行改革用新課標的標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思路。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通過對數學新課標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F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1、創設情境要為教學服務
恰當的教學情景創設,不僅為學習數學拉開成功的序幕,而且會成為他們主動探索數學領域奧妙的動力,因此,教學情景的創設,不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如果僅僅為了追求時尚而繳盡腦汁,捏造教學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如:一位教師執教“平行與垂直”這課時,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
兩根鉛筆掉在地上,可能出現什么樣的圖形?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在桌子上擺一擺,然后再將典型的圖形展示出來,接下來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教室里沸騰了,鉛筆掉在地上響起的噼里啪啦聲此起彼伏,可是到了展示的時間,雖然一組一組匯報,一個一個地展示,但教師預想的“垂直與平行”就是千呼萬喚不出來,學生們在教師急切的期待中,搜腸刮肚,輪番上陣,始終弄不明白教師要得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呢,理論上講,兩根鉛筆掉在地上可能會出現“垂直與平行”,因此教師創設情境要謹慎,要真實有效為教學服務。絕對化,許多教師在理解《標準》時,出現了非此即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現象,導致對課堂教學的把握不準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自己不能控制。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折疊、討論,進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體與平面圖形。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想象,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
4、生活氣息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提法與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有的為聯系而聯系,或牽強附會,有的不加選擇,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維的培養缺失了。
我以為,數學生活雖然與生活關系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范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系生活,對于數學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生活難以數學化一樣,如果數學教學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償失的,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本身,數學學習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來為生活服務,也可以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數學能力,但不能走失數學本身。
5、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于2022年4月21日頒布,對于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學習、理解與落實,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的頭等大事,假期在工作站周老師的引領下,我結合xx教授對課標的進一步解讀,深入思考,回顧梳理學習內容,受益匪淺?,F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1、全面落實數學核心素養。
通過學習我對初中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有了更深的體會。要逐步培養學生首先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進而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世界,還要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我們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需要我們把數學核心素養、課堂、學生聯系起來。讓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讓數學學科育人在課堂生根。
2、嘗試改變學習方式。
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導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不斷去嘗試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逐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3、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多元化評價。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边@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制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敝灰覀儠r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總之,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標的理念,堅持以新課標為導向,認真備好并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要質量。使我的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獲,既學到數學知識,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數學思想的形成,核心素養的逐步建立,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趁著假期,靜下心來研讀了4月22日發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體會和收獲。
《2022版義務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是在2001版課程標準和2011版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和完善的,新課標的修訂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育人導向。最終是要引導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對比前兩個版本的課標:一、關于變化: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做”的具體指導。二、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了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表述為“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新課標還提出了評價建議: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評價方式要豐富、維度多元、主體多樣。并強調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著重應用。
通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從知識、能力到核心素養,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于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核心素養目標的“三維敘寫”——通過……理解……形成……,為更好落實核心素養目標提供指導。具體表現在:
一、新課標將核心素養深化入學科的育人目標。
數學學科的“三會”核心素養——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將11個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9個關鍵詞貫穿于課標中的字里行間,形成清晰、有序、可評的課程目標。
二、新課標以核心養為導向深化了結構化教學內容。
數學課程的四個領域有了部分內容的調整和整合,教學內容更注意結構化,尤其是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更加關注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在“綜合與實踐”部分新課標最后還提供了對應學段可參考的一些綜合實踐活動,更具有指導性。
三、新課標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2022版新課標的教學內容說明這一部分中,除了有“內容要求”說明以外,還出現了“學業要求”的說明,并且對于學習內容的評價,直接給出了教學評價建議和學業考試水平建議。特別是學業考試水平建議直接指出,要遵循課標要求,嚴格以標命題,規范命題管理,加強質量監測,明確考試不能超過課標這個綱,這一改編明確的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教學一定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新課標要求學什么你就考什么,大家有了方向,有了目標,依據新課標循序漸進就好。
新課標,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學活動,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學習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接下來的時間我要繼續加強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聯系教學實際積極思考,沿著新課標指明的方向和路徑前行,將數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落地于學科實踐中,還原數學本色,讓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近期,我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線上還學習了xx教授的《初中數學課標的變化——對教學的啟示》和《義務教育數學課標(20xx版)解讀》的報告。通過學習,對20xx年新課程標準有一些認識和體會。
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數學教育與人的行為有關(思維、做事)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本人參與其中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對于數學教育具有一致性、發展性。課標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制定課程目標的基本依據。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是,讓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的眼光,本質上是抽象,就是從生活到數學,數學的思維,本質上就是邏輯推理,也就是從數學到數學,數學的語言,本質就是數學模型,也就是從數學再到生活?!叭龝笔菙祵W核心素養的總體體現,也是對數學教育目標,數學課程實質,數學思想方法的精準闡述。
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出,讓數學教育的目標更加明確,數學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樣,數學教育的要求更加嚴格。落實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我們數學教師,研讀分析教材,精心備課,開展課堂教學,進行課堂評價,培養學生“四基”“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依據和終極目標。
課標對初中部分課程內容有所調整,其中新增內容18條,兩條選學內容中的星號刪除,刪除了4條內容。其中,新增內容中了解代數推理,能用尺規作圖,過直線外一點做這條直線的平行線,會計算一組數據的離差平方和等內容都值得關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關系,探索并證明垂徑定理都成了必學內容,這些都會對數學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需要數學教師對知識的體系有新的認識。
在新課標中,課程內容的變化,更加適應核心素養的落實,在幾何內容中更加強調直觀,代數內容中強調設計合適情境,提出合適問題。xx教授明確指出,本次課程內容的調整,堅持不單純介紹概念,不單純介紹方法的原則。數學的概念,源于生活的抽象,沒有性質和比較的概念,只是形式,沒有本質;沒有性質和比較的方法,也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學生體會不到數學的實質,而數學的學習,就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思考、表達、理解現實世界的問題。所以,課程內容的安排,盡可能讓學生從豐富的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中抽象概念,研究它的性質,豐富它的內涵,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做到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課標修訂還增加了學業質量部分。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習成就表現,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及評價的依據,更加明確每個階段、每個知識學到什么程度。學業質量對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學業質量也是對課程內容深度、廣度的解讀,新課標中數學課程內容的編排更加科學,設置更加明確,數學核心素養落實,數學課程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凸顯。
1、注重對數學課程的宏觀認識。
新課標已經明確了數學教育的育人功能。要求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掌握適應現代生活及進一步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所以,如何落實核心素養是我們研讀教材、分析學生、選擇教法、進行課堂設計、問題情境設計的'根本出發點。每一個特定的學習內容都具有培養相關核心素養的作用,所以要注重建立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的關聯。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對課程內容有宏觀明確的認識,如本節數學知識最初的生活和數學來源是什么,應該設計怎樣的問題情景?本節數學內容蘊含著怎樣的數學思想方法?本節課程內容是要培養學生哪些核心素養?與學生前后知識有哪些聯系?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的?這些都是教師教學準備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2、注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課標已經明確指出,教學內容是落實教學目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載體。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讓學生感受結構化知識體系,能夠學會挖掘,挖掘知識背后的數學學科本質。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和來源,結構與關聯,價值與意義,引導學生從數學概念,原理及法則之間的聯系出發,建立起有意義的知識結構,幫助學會用整體的,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發展核心素養。
好的教學設計,好的課堂教學,一定是對教學內容的數學本質有深刻理解,對教學內容前后遞進有系統認識,對教學內容的內在關系有整體把握,對內容體系和知識網絡有清晰認識。教學設計,設計的是問題,是數學思想,是思維方法,是生活問題的情境化,情境問題的數學化,數學問題的模型化,這樣才能在課堂把握本質、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3、注重教學方式的豐富多樣。
課堂是我們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傳授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方法、鍛煉思維品質的主要載體。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及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課標已經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發揮每一種教學方式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首先更新理念,我們不僅在傳授知識,更是在育人。每堂課多用情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問題啟發思維,歸納出一般性的數學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探究發現,動手操作,數學活動,交流探討,思考內化,嘗試訓練等多種途徑,掌握知識,學會方法,總結規律,提升思維,發展品格,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通過此次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初中數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都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繼續深入解讀課程標準要求,認真研讀教材,用心課堂實踐,努力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真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逐步形成適應學生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
在xxx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的指導下,我結合xx教授的課標解讀對2022版新課標進行了深入的研讀,進一步領悟到了教育理念和新的目標,充分認識到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概括與感悟:
1、十八大、十九大提出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20xx年教育部提出通過“核心素養”落實,對高中課標提出了明確要求:義務教育課標應如何修訂落實,如何銜接。
3、學科融合對于義務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國際課程發展的趨勢。提倡把學科內容、傳統文化內容融入數學課程。
核心素養的數學特征:數學眼光即數學抽象,體現的是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即數學推理,體現的是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即數學模型,體現的是數學的廣泛性。
核心素養的教育特征:使學生擁有某種意識即基于經驗的感悟;使學生擁有某種觀念即基于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擁有某種能力即基于實踐的掌握。
核心素養的階段特征:低學段基于感官,對知識的要求更具體更側重意識。高學段基于概念,對知識的要求更一般更側重觀念、思想、能力。初中7個核心素養具體表現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幾何直觀等幾個方面。
如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結合xx教授所講我認為:數學核心素養并非直接通過學習就能得到,而是在各種概念的理解中和實踐活動中不斷滲透從而在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思想的感悟和經驗的積累僅僅靠老師的講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賴學生親自參與其中的數學活動,依賴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在注重結果性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更要注重過程性目標。這樣才能使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活動中的落地生根。
學段發生了變化:由之前的三個學段變為四個學段,其中小學1~2年級一個學段;3~4年級一個學段;5~6年級一個學段;初中7~9年級一個學段。學段變化是為了更好的銜接知識點凸顯數學教學的整體性和一致性。
課標體例發生了變化:增加一章學業質量,課程實施中增加內容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體例變化使教師更清楚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學習什么、學習程度、如何學習)。變化原則:增加代數推理、增強幾何直觀。
內容方面的變化:初中增加:理解負數的意義、《九章算術》方程篇、近似計算、了解代數推理、韋達定理。
作為教師面對這些變化我們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變化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馭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尤其作為一個新老師要以課標作為導向研究教材才能更精準的明確教學深度和廣度。
無論課標如何變化,我們要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涓涓細流”。讓學生愛學、樂學,這樣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學習新課標,就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能力改變教學方式,教學方式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就變了,雖然,教學方式變了,教師角色變了,教學觀點變了,但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卻不能變,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們需要不斷努力、不斷鉆研、不斷進取做學習型的“新”老師。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發展到一定階段興起的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日益成為地理學的研究重點,它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其分支學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旅游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為此,人文地理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指不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廣義的則是指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主要特征是社會性、區域性以及綜合性。社會性是指人文地理學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學科;區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包含了區域研究的特性,重視了區域特征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綜合性的特點來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樣性、整體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在綜合研究一個區域的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發展的條件、特點、分布規律和人地之間地相關以后,在一個更高地層次上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矛盾的構思。
日前,教育部正式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則按照“10年一大修”的節律,先后公布了20xx年版、20xx年版和20xx年版。認真研讀深刻理解新方案新課標精神,對于特殊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xx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是在20xx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基礎上,結合特殊教育實際調整增減確定的。
20xx年教育部發布了《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是國家首次專門為殘疾學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統的學習標準,是以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以下簡稱普通學校課程標準)為藍本,遵循特殊教育規律研制而成的,這也是特殊教育學校目前依據的標準。特殊教育20xx版新課標對特殊教育課程建設給出了教學要求、教學評價和實施建議。
特教學校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源于普教,又是普教相應成果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延伸和創新,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研究普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充分吸收普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精華,是一門基本功課。這次新頒布的新方案新課標,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育人功能等深刻內涵,堅持育人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對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和系統完善。從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有許多重要的創新和亮點,值得認真研究、借鑒和應用。
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回歸教育本真,激發特殊學生活力。教育的本質就是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不斷地欣賞、不斷地激勵、不斷地指導,學生才能在一個個原點中得到進步和提升。特殊教育學校應趨向校本化和人本化管理,教師不但要履行好教育教學的重要責任,更要引領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價值導向。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特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發展,不斷增強特殊學生家庭福祉?!八刭|教育就是教育的核心?!笔糯筇岢觥鞍l展素質教育”,發展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遵循特殊教育規律,以適宜融合為目標,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改革,實現特殊學生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不斷提升特殊學生獲得感。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20xx年版),推進盲、聾、培智學校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是特殊教育學校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
工作室成立以來,我不斷總結和反思教育現狀,基于特殊教育新課標開展教學和評價,努力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積極開展“1236”愛慧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不斷優化課堂教學。
強化新三項基本功訓練(即教學設計能力、特教基本功和信息素養),實現課程、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師生信息技術素養,為特殊教育和學生發展提供資源支持。
因地制宜發展特殊教育職業教育,探索職教新路徑,逐步增強特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不斷提升學生歸屬感。
在鞏固發展基礎教育的同時,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精神,在教育教學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破解難題,進一步擴大中職招生規模,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師資配置,逐步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符合殘疾人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多方利用社會資源堅持走好“就業+升學+職業能力提升”之路,滿足特殊學生就業需求和進入高等院校就學需求,不斷增強特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優化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努力實現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不斷提升學生幸福感。
廣泛運用教育資源,形成了以教育、服務、管理、文化育人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多元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滿足學生知識獲取、能力發展、人格成長和社會融入等多方面的需求,使他們收獲自我價值感,享有美好的心靈體驗。
作為一所全日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要給學生開辟大量實踐性作業的機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勢,發揮有效的育人合力。
肇慶市中小學教師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全員培訓工作從20xx年3月開始進行。根據上級的培訓安排,本人在線觀看新課標、新教材專家解讀視頻,并在線進行學科研討。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也與各學科一樣有序地進行。通過這次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收獲也很大,體會更深。
我們知道,本次修訂的課標是針對第一個十年存在的諸多問題做出了比較明確的修正。修訂后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這次修改,在保持原課程標準(實驗稿)基本結構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綜合各方面不同意見,力求更加完善、和諧。例如,對于什么是“數學”?將原來“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备臑椤皵祵W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在基本理念方面,將原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數學課程的目標定位上,《標準》作了“雙基”擴展為“四基”,“兩能”轉化為“四年的重要調整,即:強調在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在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要增強“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些目標的整體的實現,是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志,它對學生全面、持續、和詣發展有著重要意思。
十年的課程改革過去了,個人認為:課標很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貫徹和落實,但客觀地看,起色不大,和期望差距還是很大的。為此,這次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將“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核心概念抽取出來并單獨提出,意在進一步強化,以期引發廣泛重視,并付儲切實有效的行動,產生根本性改變。此次培訓學習,我獲益匪淺。但是,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要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善于教育教學經驗,勇于創新,積極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
今天學習了杜老師對于2022新課標的解讀,在聆聽過程中,時有不惑,時有聯想,時有思考。在此次新課標的解讀中,讓我深感美育工作的任重而道遠,也讓我保持需時刻學習的理念。課標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分別由五點構成,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也在課標的內容中得到了多次體現。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身為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還有育人。杜老師在解讀中也多次提到,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體現民族性特點,這也貫穿于學段目標中。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提到需要初步了解中國音樂文化和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第二學段目標中,學生在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中煥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增進對中國音樂文化的了解和喜愛之情;第三學段目標中,滲透了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理解中國音樂文化中的中華美育精神和民族審美特質,增強文化自信;第四學段中,理解作品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體悟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增強國家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熱愛中國音樂文化,能從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堅定文化自信。
對于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揚,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和影視板塊都有體現,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體現了民族性的特點,也告知我們身為教師,要更關注和了解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并能傳揚出去。
核心素養的提出,使得教學目標和內容更為統一,指明了方向。學段目標中的核心素養的體現是以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和創意實踐核心素養為總體目標,分別從五個維度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表述。
課程內容的組織和構建則是聚焦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的核心素養,圍繞欣賞、表現、創造和聯系這四類藝術實踐活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這樣的課程內容組織和構建讓我更明確從哪些方面去落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得“核心素養”這一名詞不再是泛泛而談,而是有點可抓,有途可循。
分學段設置學習任務中,14項學習內容涵蓋了音樂課程學習幾乎所有內容,但在具體任務中并不意味著需要學習所有的內容,而是根據完成任務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選擇與其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作為教學內容,學生把知識和技能運用在音樂活動中。1-2年級的學習任務為趣味唱游、聆聽音樂、情境表演和發現身邊的音樂,3-9年級的學習任務則為聽賞與評述、獨唱與合作演唱、獨奏與合作演奏、編創與展示、小型歌劇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樂。這樣的觀念轉變讓我們著眼于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而不是教師教授了多少。
2011版的課標中課程內容分為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新課標將課程內容分為4類藝術實踐活動(欣賞、表現、創造、聯系)涵蓋14項具體學習內容,分學段設置學習任務。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杜老師對于舊版音樂與相關文化和新版發展為聯系的解讀。其實音樂與相關文化或者是聯系這一說法,指向的都是音樂與生活、音樂與姊妹文化以及音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而新課標中更為注重在這樣的關聯中,能夠在欣賞、表現、創造等實踐中再結合相關文化,理解音樂的人文內涵和社會功能,提升文化理解的這一核心素養能力。
2011版課標中將義務教育階段分為3個學段,小學低年段(1-2年級),小學中高年段(3-6年級)和初中各年級(7-9年級)。新課標中重新區分了三個學段,第一階段(1-2年級)以藝術綜合為主,體現從幼兒園綜合活動到小學分科課程的過渡與銜接;第二階段(3-7年級)有機會融入姊妹藝術,為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學段目標中,將第二階段細化為兩個學段,分別是3-5年級和6-7年級);第三階段(8-9年級)開設藝術選項,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與高中模塊化教學相銜接。這樣的劃分不僅向下銜接到幼小階段,更向上延展到高中模塊化教學,能夠實現音樂課程一體化,避免斷層式教學。
以上是我對新課標解讀學習的初步想法,今后還將繼續對比舊課標、研讀新課標,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解讀能力,并將課標中的要求落實到教學中,為提升學生的審美力、表達力、創造力,深入理解音樂,提升核心素養做出努力。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個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今年某月我參加了在瑞景中學進行的《數學課程標準(某年版)活動。通過專家的解讀,讓我對《數學新課程標準(某年版》在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課程內容等諸多方面的變化有了一個更清楚的認識,這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本次的學習,本人有以下幾點深刻體會。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并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為創造能力。這對于學習數學、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做到啟而能發,發而能導,導而能活,活而不亂,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交互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新課標的實施又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更高更新的學習平臺,對于已和課程改革一起走過十年的我,更需要不斷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方式,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0xx年6月26日下午,我參加了澄邁縣小學教師全員能力提升培訓,培訓中聽取了縣實驗小學陳雪輝老師對小學階段課程對“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意圖、教學建議、教學方法、教學體會等方面做了詳細的分析與講解,使我受益匪淺。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對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給出了如下的解釋和要求:空間觀念主要是指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
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給出幾點淺薄的感受。
什么叫直觀,直是直接,觀是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地說,就是直接看,只許看不許摸行嗎?課堂不是參觀,當然不可以。正如陳雪輝老師所說:學習直觀幾何,就像書上所說采用學生喜愛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等具體、實際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親自觸摸、觀察、測量、制作和實驗,把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協同起來,強有力地促進心理活動的內化,也可以說成是刺激,從而使學生掌握圖形特征,形成空間觀念。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抽象推理、邏輯演繹、嚴格證明的方式要不要?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適當運用,但鑒于中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及認知能力,動手操作、實踐探索似乎更能適應學生“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學習。正如課程標準所言,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獲取對圖形的最基本的直觀認識。而且,“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取對圖形的認識”也是空間與圖形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從學生已有出發,以直觀和動手操作為基本手段,注重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對圖形的感受與有關知識建立聯系,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中并動手實踐。
陳雪輝老師的例子舉得好:象教材中安排“旋轉”的教學,先是觀察立體的風車、大轉輪等實物,接著是安排平面三角板的旋轉,最后是畫在紙上三角形的旋轉幫助學生建立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所以幾何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非常豐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轉化的思想方法,它貫穿幾何教學的始終,在幾何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何中的轉化主要是空間問題向平面問題的轉化,轉化是解決幾何問題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通過“割”或“補”可化復雜圖形為已熟知的簡單幾何圖形,從而較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我們可以將數學方法傳遞給學生,而數學眼光卻無法傳遞,故應著重把握好對數學思想的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猶如燈塔,為數學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5月中旬,我校數學教研組組織全體數學教師認真觀看了xxx教授的專業解讀視頻,并進行了學科研討,使我對新課標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暑假期間,我再次捧書研讀,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體現了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數學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和數學課程改革積累的經驗。其變化與突破主要體現在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建構了指向核心素養的內容結構等。
20xx年版課標在20xx年版課標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更好地體現了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凸顯了數學學科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的作用。
變化與突破。
(一)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
20xx年版課標將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表述為“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三會”是數學教育對未來公民數學素養的期望,旨在通過不同階段的數學教育,使學生獲得適應終身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適應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課標組將核心素養分學段進行表述,小學階段的主要表現是“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以具象為主,核心素養的表現側重于意識,即基于經驗的感悟。核心素養及其表現的明確提出,為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結構化調整以及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二)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
20xx年版課標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總目標表述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偰繕艘浴叭龝睘榻y領,體現基于知識內容學習的“四基”、基于問題解決的“四能”(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0xx年版課標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發展特征,將總目標的三個方面分解為四個學段的學段目標。學段目標基于不同學段的內容要求,融入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為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評價的設計提供依據。
(三)建構了體現結構化特征的課程內容。
20xx年版課標雖然在內容結構上保留了20xx年版課標“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但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又進一步對各領域的主題進行了結構化調整。
例如,第一至三學段,將“數與代數”領域原有的六個主題整合為“數與運算”“數量關系”兩個主題;將“圖形與幾何”領域原有的四個主題整合為“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從而表明數學概念的教學應當與概念的性質、運算或者關系融于一體;將“統計與概率”領域原有的“分類”調整為“數據分類”,意在突出大數據時代對學生數據意識的培養。與主題調整的思路一脈相承,內容的表述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
20xx年版課標還對一些具體內容做了增刪或調整。為了加強對基本概念的感悟和符號意識的培養,小學階段取消了“簡易方程”,強化了“字母表示數”內容的學習;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和加強學生數據意識的培養,將“百分數”的內容納入“統計與概率”領域等等。
(四)提出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建議。
20xx年版課標改變了20xx年版課標單純述說內容的方式,對各學段的每一個學習主題,都從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三個方面進行表述。內容要求是對學習范圍的表述,表達“學什么”;學業要求是對學習程度的表述,表達“學到什么”;教學提示是關于教學實施的意見,表達“怎樣學”。三個方面的表述都融入了核心素養的表現,使得學習內容的要求與核心素養的達成有機融合。
例如,第一學段“數與運算”主題的學業要求為:“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數值;能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辈粌H有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還有核心素養達成的要求。
20xx年版課標的教學提示強調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闡述如何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創設真實的情境,提出合適的問題,指出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等等;強調以跨學科的主題或者項目活動為載體,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
(五)建構了指向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
20xx年版課標通過“學業質量”“評價建議”部分闡述與評價相關的內容。學業質量以核心素養的學段表現為依據,以結構化的數學內容主題為載體,利用不同水平的情境和活動方式,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學業水平提出要求。特別注重“四基”與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體現不同學段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數學活動經驗以及核心素養方面的發展水平?!霸u價建議”提出了形式豐富、維度多元、主體多樣的評價方式,以及評價結果運用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強調建立與核心素養一致的命題規劃和方法。
重點與建議。
20xx年版課標對教材編寫、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及教學評價等環節提出了具體要求。其實施的重點在于切實理解數學課程的理念與目標,準確把握數學課程內容本質、與核心素養的關聯。
準確理解數學課程理念,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
數學課程必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成為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重要載體。課程實施者要全面理解以“三會”為統領、融入“四基”“四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總目標,使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思維、積累實踐經驗,逐步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認真分析每一個主題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建議,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和關聯的核心素養,創設和實施合適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把課程理念和目標落實在每一個環節。
關注結構化重組的思路和部分調整的內容。
課程實施者要理解20xx年版課標對各領域的主題進行結構化重組和部分內容的調整是為了使概念與概念的性質、運算或者關系有機結合,有利于實施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教學。例如,小學階段新設定的“數量關系”主題,增加的尺規作圖內容,調整的百分數內容,以及去掉簡易方程、強化字母表示數的變化等。教師是20xx年版課標的最終實施者,有效的教師培訓、目標明確的校本研修非常重要。學生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通過個別知識點的學習獲得的,因此,教師的整體研修、整體備課是必要的,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清楚教學內容的來龍去脈,以及其與核心素養是怎樣融合的,還應當清楚教學內容與前后年級所學內容的關聯。
總之,20xx年版課標的頒布和實施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既提出了新挑戰,也提供了深入研究和實踐新課程理念的良好契機,必將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促進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改革的整體深化。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7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