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讀書心得,我們可以與他人交流和分享讀書的體驗和感悟。如果還不清楚如何寫一篇讀書心得,那么可以參考以下范文,從中獲取一些寫作的思路和技巧。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我在暑假期間通讀了一遍,首先最大的體會是:這是一本值得每個教育者一讀的“教育寶典”!此處的“教育者”,包括從事的教育人員,也包括學生的家長。
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書中的觀點,和文章的思想產生共鳴,我了解一下作者和作者出版本書的目的,就像與作者面對面地交流?!督逃械男睦硇饭卜纸虒W中的心理效應、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管理中的心理效應三大類,每一大類又分別編排了21、24、19個心理效應。更讓人欣喜的是每一則心理效應它不僅有生動具體的事例,透徹的效應分析,更有根據這一效應,我們在教育中的具體操作。
本書的每篇文章都是以一個經典的實驗、故事或問題情境開始,然后再介紹此規律或效應的心理學背景,接著舉例說明其在教育、教學或管理中的應用。有幾例讓我印象深刻,如:“南風效應”通過一個北風與南風比賽的寓言來說明教師應該有一顆如南風一般溫暖的心,讓學生們如沐春風,心存感激;“仰八腳效應”通過三個演講者演講的故事來說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求教師走下神壇,遠離神位,以一種平常人的姿態走進學生的生活當中,從而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時出丑未必是一件壞事,相反還可能起到積極作用,但卻不可亂用,只有具有一定的資本的時候,方可謹慎行之”。
還有“第十名現象”,這也是現時教育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有些教師是存“人性關懷”,但是他們往往把這些關懷集中在某些優秀,聽話,懂事的學生身上,從而使這些學生“萬千寵愛在一身”,在班里和教師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但是等他們走進社會,卻在許多方面都不如學習上遠遠的落在后面的學生。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因為“學業成績考查學生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而事實上人的潛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際溝通能力,領導管理能力,藝術創作能力,動手能力等卻在考試中難以體現出來,這些能力對一個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在只重視學業成績的情況下,一些學生盡管成績優秀,但在其學業智力發展時,成功智力的發展卻滯后了,反倒是那些第十名左右學生的學業智力和成功智力一直保持協調、平衡、其成功的概率也高”。這個試驗也告訴我們的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智力成長,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特點實施個性化教育和發展多元化評價,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
閱讀這本書絲毫沒有覺得心理學是那樣的嚴肅、學術,反而感覺到這本書充滿了趣味性、科學性和實效性。一篇篇文章讀下來,不僅僅激活了自己先前的知識經驗,還常常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學知識,卻與我們日常的工作聯系得是那么緊密。
以上只是我讀完這本書后的一點感悟,在這里,我再次推薦同行們看看《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因為教育,應該走在孩子們的心田里。只有懂得心理學的老師越多,老師和學生出現的“病因”才會越少,教育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只有教育和心理的超鏈接,才能有效地促進人的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笨梢妼W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書中認為教師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識才學影響和教育學生;。
2、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德才兼備,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也如此;。
3、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只有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時,教育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師除自身應努力工作,以身作則外,如何啟迪和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疤觳趴糠e累,聰明靠勤奮?!毕忍斓穆斆鬟€要靠后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征。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體性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八街?,可以攻玉”。善于學習,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啟迪。其次,討論有助于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后,討論有助于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于學習,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爸腔坌徒處煛睉蔀槲覀兠课唤處煵粩嘧非?、自覺探索的目標。
最近有幸拜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的著作《教育的智慧》一書,里面包含了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真誠和熱情,書中字字蘊含著真言,句句滲透著思考的智慧,讀完之后讓人受益匪淺。
在《教育的智慧》一書中,李老師經過幾十年的親身教育實踐歷程,通過對教育的感悟、理解、思考,形成了自己對教育的獨到見解,其中主要包括對于師生關系的理解,班主任如何加強自身修養,以及如何當一名好老師等,李老師都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都在《教育的智慧中》一一呈現,讀完后讓我們這些后輩教師受益匪淺。
《教育的智慧》一書中對于課堂上的師生關系的理解,是建立在民主課堂的基礎上的,而民主課堂在李老師的思想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因素:充滿愛心、尊重個性、追求自由、體現平等、重視法治、倡導寬容、講究妥協、激發創造等八個方面。
而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充滿愛心與重視法治。充滿愛心就是對每一位學生投注關注與尊重的目光,老師與學生之間懂得互相尊重,也讓學生之間學會彼此尊重。
而重視法治雖然不能等同于用法律手段來治理班級,但精神實質是一樣的,即依靠體現公共意志的規則來實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統一的規則,體現在班級中就是讓學生通過共同制定規則參與班級管理,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從而學會自己管理班級,,而老師也會尊重學生的這個權利,從而形成一種在平等基礎上的共享形式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而在關于班主任的自我修養的方面,李老師在《教育的智慧》中首先提出了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何在?它來自于對于教師職業的享受,尊嚴的贏得,更重要的是學生自覺的愛戴等多方面。
李老師也給我們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議,尤其是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教師更應該吸取其中的精華,要善于向前輩教師學習,多思考、多閱讀、多寫作,讓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進步,化壓力為動力,更好的從事教育教學中的班主任工作。
教師是我們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職責歸屬,不論是不是班主任,不論教的是語文數學英語還是美術音樂,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職業:教師。
而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好老師?如何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尊重的老師?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
那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那種一言堂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今的教育現實,作為一名老師,用心傾聽學生,才能讓學生真正信任自己,用尊重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尊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學生獲得愛與尊重,學生最終也會把這種愛與尊重的光芒照射到老師的身上,同時也要注重自身教學素質的提高,通過不斷加強學習,使自身教學素養、教學能力不斷提升,成長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優秀老師,而這也是李鎮西老師傳授給我們的重要的教育思想。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堅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在平日里也要多讀書,讀好書,把教育實踐與書中的思想精華融合在一起,學習做事思考相互結合,才能成為一名不斷前進的老師,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最近讀了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先生寫的一本書叫《早期教育與天才》。
現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誰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夠出眾,得到全面的發展呢?但是他們對早期教育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和范圍。大多數家長都有早期教育的觀念,而且很多家長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來進行,但是收效并不明顯。為什么呢?其中書中有部分讓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沒有因為兒子對畫畫工具產生強烈的興趣而開始決定培養小威特的繪畫才能。而是讓小威特盡情地把玩這些畫畫的工具,并不強迫他去畫,也沒有給他定格成為畫家的目標。有些家長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說的一句話對現在的許多家長很受用,也很經典:“真正的藝術是來自于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的本能沖動?!笨梢赃@樣說藝術本質是不可學的,或者說藝術本身是無法學習的,能夠學的只是技術和技巧。
早期教育從何開始是最理想的呢?書中介紹了最早可以在懷孕期間就可以開始了。本人非常欣賞音樂教育。并不僅僅是因為根據老維特的經驗“音樂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為音樂的確是美妙的東西。因為它不需要語言來解釋其中的奧妙。你可以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識丁的人,還可以是一個身有殘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聽力,你就能毫不費力的從音樂中享受到它表達出來的東西。
書中小賽德慈的母親在教小賽德慈“快樂、興奮、幸?!睍r,小賽德慈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覺得這幾個詞都差不多,所以母親在多次講解后仍不能明白他們的差別。母親用迷人的吉他聲告訴他,小賽德慈專注的聽著,母親輕松地彈奏了一連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彈奏的:“你明白了嗎?這就是快樂的感覺??鞓肥莻€形容詞,快樂就像一弦上彈奏出來的音符?!薄巴?原來是這樣!”從那以后小賽德慈在對詞匯意義的把握上顯得很輕松。也許有的家長認為那是因為小賽德慈的母親會彈吉他,可以借此教育,如果我們不會音樂那怎么辦呢?在此我想說的是,音樂是能夠直接觸動人心弦的工具,我們可以利用音樂來達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孩子的另一個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
并不是說每個家長必須什么都具備,但是知識面應該做到博而廣。另外我還體會到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必須要注意以下三點:(1)要遵循兒童的天性,選擇孩子們最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教育,采取啟發、誘導的方式去開啟兒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2)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個向孩子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應該在向孩子傳輸知識的同時,讓孩子逐步掌握獲取、發現知識的方法,因為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財富。(3)天才兒童既然是早期教育的結果,那么一旦停止早期教育,天才亦會變成庸才,所以早期教育并不是一勞永逸,必須堅持,否則,早期教育就會徒勞無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培養孩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人生重要的一課。父母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自己考慮問題的空間,讓孩子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極為重要。給孩子增強信心的機會,讓孩子去感受實現自我價值的喜悅,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認識現實世界,培養教給孩子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能力,讓孩子有能力應對困難,面對現實,不受阻力影響的心理。培養良好的性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近年來,隨著電子學習資源的快速發展,教育大智慧作為一款綜合性的電子學習資源平臺,備受學生和教師的青睞。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有幸使用了教育大智慧這一工具,并從中受益匪淺。下面我將分享我使用教育大智慧所獲得的閱讀心得體會。
首先,教育大智慧給予我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知識邊界。以前,我要去圖書館借書或購買紙質書籍來進行學習,而現在,通過教育大智慧,我可以在線閱讀各類教材、參考書以及期刊論文等學術資料。這不僅為我提供了更多種類的閱讀材料,也節省了我前往圖書館的時間。在教育大智慧的幫助下,我可以更加方便地獲取到所需的知識和信息。
其次,教育大智慧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工具與功能。在使用教育大智慧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它不僅提供了標準的電子書閱讀功能,還有一系列的學習工具和功能,比如筆記記錄、高亮標記、關鍵詞搜索等。這些功能的存在讓我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和研究。例如,當我在閱讀一本書時,我可以使用筆記記錄功能將重要的內容做出記錄,便于之后的復習和查閱。
此外,教育大智慧還提供了在線學習社區的交流平臺。在教育大智慧的學習社區中,我可以與其他使用者進行知識分享和學術討論。通過和其他學生或專業人士的交流,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學術見解和觀點,進一步拓寬自己的視野。同時,通過回答其他用戶的問題,也能夠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這為我提供了與更多人互動和學習的機會,使我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化。
教育大智慧還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豐富了我的學習經驗。除了提供電子書的閱讀功能外,教育大智慧還與一些知名出版社和培訓機構合作,開設了線下的講座、講習班和培訓課程。在這些課程中,我可以與專家面對面地交流和學習,獲取到更加系統和深入的知識。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讓我更加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學術素養和知識水平。
最后,通過教育大智慧的閱讀,我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和樂趣。以前,我對閱讀并沒有太深的認識,往往將其視為一種任務或者工具。然而,通過教育大智慧的推動,我開始注重在閱讀中的思考和感悟。我發現通過閱讀,我可以獲得新的知識、打開新的思維觸角,并學會更加批判性地思考問題。閱讀使我不斷成長,讓我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教育大智慧給我帶來了很多學習上的便利和樂趣。通過教育大智慧,我不僅拓寬了自己的學習空間和知識邊界,還獲得了更多的學習工具與功能,并與他人進行了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同時,教育大智慧也讓我更加珍視閱讀的重要性和樂趣。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中,教育大智慧會一直陪伴著我們,成為我們追求知識和學習的好助手。
參加工作15年了,與學生的接觸更加密切了,了解更加深入了,同時面對的問題也更多了。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班主任對學生教育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與以往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僅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愛心和精力,更為需要的是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巧妙運用教育智慧、教育機智,達到四兩撥千斤效果的能力。而在這方面正是我所欠缺和急于提高的。于是,利用寒假時間,我仔細閱讀了這本書《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看到這個書名,最初的想法和大家是一樣的,不過是一本優秀教育案例文集而已,但是當我真正翻開它,卻發現這其中別有洞天!
在我曾經讀過的案例中,幾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無論經過怎樣曲折的過程,最終都會得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幾乎都是成功的經驗,完美的典范。而這本書中的案例卻并非如此,它收集的每一件都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其中的很多案例是我們曾經經歷過,并希望得到妥善處理的問題。例如:對自私的.孩子怎樣教育,對老師出言不遜的孩子要怎樣引導,對于“評比”容易造成的形式化、瑣碎、短視、虛偽等弊端怎樣克服等等。這不是常規意義上的案例,它不是教師完整地處理一個個案后所思所想的隨筆、札記,而是教師向專家也就是本書作者求助的稿件,它未經任何的修飾、加工,因而也就更加具有真實性和可讀性,使雙方就某個問題,在互動式的問答和回復中,作者為教師們不斷梳理解決思路,激發教育智慧,交流教育經驗,深化教育理念,出主意,提建議。本書中的案例不單單只重視最終的圓滿解決,更側重于解決過程的邏輯分析,不止于激情的燃燒,更重視理智的診斷。
讀罷此書,經過不斷的反思,我認識到一味的“愛”、“表揚”、“找閃光點”并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作為教師,我們更需要的是深入的,充滿教育智慧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加科學,才不致滿懷著可愛而盲目的熱情,把復雜的教育事業簡單化,把艱巨的教育工作輕松化,把多樣的教育方法單一化。在處理教育過程中的各種突發事件時,首先要多做橫向聯系,不能僅僅就事論事,而要認真考察此案例是否具有普遍性、代表性,要放到教育環境的大背景下去分析、思考、解決。其次,還要多做縱向研究,追蹤學生近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的根源,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影響。第三,要保持獨特的視角冷靜地去分析,不能被案例的表象蒙蔽了眼睛,想當然的怎樣就怎樣。第四,遇到問題、狀況,不能開頭就想“怎么辦?”因為沒搞清楚原因,只能亂辦,而是要先多問幾個“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避免因為單打一的歸隱方式而導致的失誤。設想的可能性越少,教育方法就越簡單,而靈活多樣的科學實驗式的教育方法是以多元假設為前提的,對于學生發生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研究者,其次才能做管理者。最后,在教育過程中,處理某些問題時,在一定程度上把孩子當作成人對待,平等地和他們說一些可以理解的大人話,這樣的教育效果可能會優于哄孩子的效果。因為當學生拿自己當小孩的時候,他對自己的期望值,他的責任感,他的意志力,都可以名正言順的降低,這樣會嚴重阻礙他們的成長。
這本書共分5個部分,分別探討了教師、學生、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及管理方面問題,共100篇案例。皆出自教育在線網站班主任論壇的精華集萃,每篇均有精彩點評,對教師當時的處理措施有褒有貶,把案例的原因和結果分析得絲絲入扣,提供的方法和建議切中問題的要害,合情合理,經得起推敲,讓人心服口服。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本真實的好書!
最近,拜讀了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為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穎、見解之獨到而折服。朱教授在這本書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懷,讀書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不讀書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懷,要培養人文精神,首先要從接受人類文明的最精華的東西——書開始入手?!?/p>
近年來,在和學生讀書共勉、互相增益的過程中,我時時體驗著讀書帶給自己的充實和愉快,也深切地感悟到讀書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有人說:“書中自有精神食糧,書中自有生命質量,書中自有美德滋養?!庇纱丝梢?,讀書對于培養、充實、提升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概括起來講,讀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讀書,讓學生視野開闊。開學伊始,我與學生相約:本學期老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同學們進行讀書競賽,新學期誰讀的書多,誰的讀書筆記寫得最棒,誰就是讀書狀元。說讀就讀,從我做起,率先垂范。輪到我的早讀課,我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打開自己鐘愛的書讀上幾頁,待學生們到齊了,再上早讀課;語文閱讀課,更是我們師生讀書的最好時光;語文活動課成了我們推薦好書、朗讀美文和交流讀書體會互動課;閑暇時,我們互相交換好書。一學期下來,我班的一批“小書蟲”除了讀少兒版的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外,還讀了《我要做好孩子》、《我要當升旗手》、《徐悲鴻一生》、《冰心散文》、《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書。讀的書多了,他們的視野明顯開闊了,習作水平有了長足進步,談吐也變得高雅。學生身上洋溢的濃濃書香氣讓人不由得聯想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名句來。
三、讀書,令學生志向遠大。學生具有遠大的志向是其將來成功的的重要因素之一??鬃釉唬骸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敝鞠?,之于人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志向遠大的學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充實而有意義的,他的進步就會插上奮斗不息的翅膀。那么,對于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而言,志向從何立起?單憑家長和老師的幾句說教遠不如引導他們讀幾有關志向者的書見效。哥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睘榇?,我推薦《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諾貝爾獎百年英杰李政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牛頓傳》等書給學生讀,讓他們在書中與志向遠大的偉人對話,受其熏陶從而逐步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有了志向,才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才有實現目標的堅忍不拔,因而也才有成功的可能。我真誠的希望我的學生們今后都能在自己遠大志向的引領、鼓舞下,經過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走向輝煌的明天。
今天的教師為什么要讀書,已經無需講太多的大道理了。因為社會各界對我們所從事的職業和對我們自身的要求都越來越高了;因為新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因為教師專業發展別無他途?!魏我粭l理由都要求教師必須讀書,讀萬卷書。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愿意讀書,每天都堅持讀書的教師少之又少,簡直可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了。
顯然,目前要想讓教師們在教學之余回到書桌前讀書,關健恐怕不是在告訴教師們讀書如何重要,更不是告訴教師們應當如何讀書,而是要設法激發教師們的內在的閱讀動力。這就猶如要想學生認真學習,教師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一樣。
我們有必要對教師的職業特點作一個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師們每天都在規范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質量目標和考核指標(這些質量目標和考核指標有些是不及實際和蠻不講理的),老師們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只好整天在領導“強化質量意識”的喊叫聲中,把自己的弦繃得緊緊的。教學方法陳舊,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犧牲時間和體力和學生“同歸于盡”,什么創新精神,什么創造能力都統統見鬼去吧!
二、教師狹隘地生活著。每天從家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兩點一線,周而復始,漸漸形成了不變的生活軌跡。雖說這樣的生活仿佛遠離了社會的喧囂和浮躁,但又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校園的陳腐和慵懶。我們心不甘情不愿地看守著自己狹隘的生活,讓自己變得更加廣博似乎根本就事不關己了。
四、教師們忙碌地生活著。備課,批閱作業,還有其他的各種中心工作需要完成。我們已經分不清八小時以內和八小時以外了。另外,成家后,還有許多的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纏身,真是讓人感覺好累好累。唉!
面對著當下我們教師的生存生活方式,我們要創設這樣一個前提:讓教師愿意讀書。
創設這個前提,不是說說就可以行得通的。所謂強按牛頭不喝水。但這確實又是一件極為關健的事??梢赃@樣認定,什么時候教師們發自內心地想讀書了,我們的教學改革,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們的教育對象就都有了希望。
那么,怎樣讓教師愿意讀書?
最根本的途徑當然是從制度上提高優秀教師的社會地位。如果我們確信讀書是優秀教師必須經歷的成長途徑,那么我們首先就要使更多的教師愿意成為優秀教師,愿意為此而努力。
讓教師體驗到讀書的歡樂也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教師畢竟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教師的精神生命也需要發展、事業需要成功。因此,如果能夠讓教師從讀書中體會到歡樂,那么教師也會逐步地重拾書籍,回到書桌前來的。有針對性地讀書是最能體驗到讀書的歡樂的。
以上為王小娣寫的讀書體會。目前社會上教師的地位在精神方面很高很高了。如果我們的工資全國統一發,規定每個月五仟元保底,對教學效果好的進行重獎,我想每個教師更會珍惜這個職業。
。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讀書活動,我可能很難這樣認認真真、像模像樣地讀這樣一本教育書籍。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在封面反面的折疊處,寫著作者李鎮西的簡介,第一句話是這樣的: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深愛著孩子的老師?!皭邸边@個字,是教師教育里經常出現的,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我有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教育嗎?我真正地愛學生?讀了《愛,不是教育的一切》這一章后,我覺得自己對教育里的愛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愛,是成為教師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能為師。在大學里,曾經聽教育學的老師說過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F在,又重新溫習了一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愛心為先?!皼]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是絕對站得住腳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得出“有了愛就有了教育”的結論,教育出來愛,還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當老師需要愛心,作者李老師認為,所謂“愛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現,愛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體罰都離開是對學生的愛與尊重,是談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應該根絕的,但是科學而成功的教育卻離不開懲罰。教育懲罰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把學生吸引到身邊,如果我做到了這些,我相信我也能夠讓我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把整個心靈都奉獻給孩子吧!他們是那樣的天真、可愛,每一個都是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的,你們眼里、心里都要裝著孩子……”對于這句話,李老師也給了我新的理解:“把心靈獻給孩子”而不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應該允許我們老師留點心靈給父母、給孩子、給愛人、給自己。對于普通教師來說,捧著一顆心來,帶走半根草也沒有什么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愛,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夠努力做到一視同仁地關注并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因其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愛與冷落。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智慧》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的同時也是紙上談兵,希望能啟發我更好地去反思去思考我未來教育的方向,以后作為一名老師如何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如何從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目的。
。
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它既會讓你在每天上課批改作業的單調枯燥中消磨激情,也會時時刻刻發生各種“突發狀況”,充滿挑戰。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也正因如此,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些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應優先于“成才”,因材等。道不遠人,大道理就不難悟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然。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緣于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古典之中,經典往往比時尚更接近其實,因為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會的實踐。
《教育的智慧》這本書中提到,參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帶著這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體會課堂,將學生真正的放在心上。你每天所要面對的不單單是幾十個學生,他們是幾十個家庭。農村家庭,本就經濟較為拮據,毫不夸張地說,有時候,他們的孩子是他們整個家族“翻身”的希望,他們將一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他們的下一代!而這份寄托,往往需要我們教師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我們要把學生讓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用心靈去贏得心靈。
智慧和智慧教育并不神秘,虛空和復雜,但也并不簡單。我們不能使智慧教育簡單化,不能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尋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撐,讓其水到渠成,應運而生,在不經意中讓智慧進入心靈,進入教育過程和生活過程。
“教育是一種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弊屛覀兟匦凶咂溟g,且行且修煉,讓柔軟從心間滋生,進而蔓延至整個鮮活的個體,用心去陪伴和守護孩子的成長!
《教育的智慧》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工作者、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崇德先生寫給中小學教師的近著。本書以創新的意識,嚴密的邏輯,源于教改實驗的科學性,以及生動流暢的文筆,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高度上對素質教育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回答了基礎教育改革中許多重要的問題。
掩卷沉思,書中的不少觀點給我們以啟發,能夠讓我們回味。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闡述的“教師的素質”給我感觸最深。本章以“認識自己:教師就應是什么樣的人?”一問展開闡述。林先生喜歡趙樸初的詩,而我讀了趙樸初的詩也十分感動和安慰,同時也更添幾份職責。讓我們一齊來讀讀趙老的《金縷曲——獻給人民教師》:不用天邊覓英雄,教師隊里,眼前便是。歷盡艱難終不悔,只是許身孺子??盎厥资晖??!無怨無尤吞折齒,捧丹心,默向紅旗祭?;寂c安,無論比。幼苗茁壯園丁喜。幾人知,平時辛苦,晚眠早起?澡濕寒溫榮與悴,都在心頭眼底。費盡了千方百計。他日良材承大廈,賴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熱,無窮際。趙老的這首詩飽含了對人民教師辛勤付出的肯定與贊美,我們每個教師讀本詩都會心中涌起一份激動和安慰,同時更多地會反思:我做到詩中所寫的那樣了嗎?我是否無愧于“教師”這個神圣的稱號?應對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師能否跟上,這決定我們教師自身的努力程度,決定我們是否具備了適應教育改革應具有的素質。那么,教師務必具備哪些素質呢?林先生透過近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認為教師素質在結構上應包括教師的職業理想、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的教學監控潛力以及教師的教學行為與策略,下面將我的學習理解與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的“業”字,即對教育有強烈的事業心、職責感和用心性;而師愛則是師德之魂。有人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則是神圣”,因為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師愛能夠產生強大的力量,它不僅僅提高眼前的教育質量,也會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所以,我們每個教師都要視學生如自己的孩子,真心誠意地愛他們,并努力使這種愛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應對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廣泛,應對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應對我們的教育對象越來越聰明,作為教師如果不學習,就將落后,難于應付學生的質疑。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更新知識,即要有“本體知識”——教師扎實的本體知識是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本保證;又要有必須的“文化知識”——像蜜蜂采蜜一樣博采眾長,增強文化底蘊,以贏得學生信賴和愛戴,從而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fdcew他們的求知欲,把學生引向未來的人生之路;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和與之相關的知識,即豐富的教學經驗的積累;再加上必要的“條件性知識”——即教師所該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是獲得事半功倍的重要條件,否則違背學生身心發展來搞教育則會造成事倍功半。
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應有這樣的自信:“我必須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必須會進步,會成才?!边@也是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只有有這樣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撐我們去克服一切困難,堅持不懈地鼓勵學生獲取學習的信心,爭取學習的成功。賞識教育家周弘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種自我監控潛力表現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那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品質。教師教學監控潛力包括:課前的計劃與準備性、課堂的反饋與批判性、課堂的控制與調節性、課后的反省性。大凡著名特級教師都有著良好的反思習慣,像于漪、袁蓉就是最好的榜樣。
教學行為是教師工作的主要表現,因此,教學行為是教師素質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衡量教師教學行為是否恰當能夠從六個方面去做,即教學行為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任務的合理性、教學策略的啟發性、學生參與的用心性、教學評估的有效性。
總之當教師不容易,當一名好教師更不簡單。但是我們既然選取了這個職業,就就應無怨無悔,并且要為爭取做一名優秀教師而不懈努力。如果成不了優秀,起碼也要對得起“教師”這個神圣的稱號,對得起我們自己的良心,對得起把孩子托付給我們的家長,對得起敬仰我們教師的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們。
《致教師》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個一個具體的問題開啟,傳遞著普通基層教師的境遇與困惑,苦惱與疼痛。
與其說那是某一個教師的問題,不如說是某一類教師的問題,甚至是所有教師的問題。我特別注意到《致教師》里那些提問者。他們中有的是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有的是遭遇職業倦怠的老教師;有的奔波于城市,有的堅守于鄉村;有的教語文,有的教數學……每一個提問者,都意味著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生命敘事。因為他們的存在,《致教師》中的“教師”不再是空泛的職業人群,而是一個一個鮮活的“人”。
朱老師對于每一個“問題”的回應,不是簡單的方法xx,而是思維方式的照亮。我們把朱老師的這種精神帶到我們的班級,耐心的回應每一位提出問題的幼兒。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次,理想教師還應該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樣的,孩子們的世界有獨特的色彩、旋律和內涵。教師要和他們一起喜怒哀樂,要和他們共同成長,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分子。教師需要有一顆非常年輕的心,才能與他們溝通,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夠得到他們的愛??墒俏覀円恢敝鲝垘煹雷饑?,鼓勵師生之間有距離感。中國教育傳統有很多好東西,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過于強調師道尊嚴就不好。
教師還應該有三歷:學歷、經歷和閱歷。這三歷是一個有機的聯系,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里路和讀萬本書,其價值是一樣的。我們要鼓勵教師成為一個探索自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的人,要培養這樣一種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們。
總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師》一書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追求的理想,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這些理想化為前進的動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學的軌道,才能使教育在中華大地上結出更加文明燦爛的碩果。它也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約翰。布雷恩曾經說過:“如果一本書不能被大聲朗讀出來的話,它就不是一本好書?!币槐緯挥挟斔粌H能夠給人以心智的啟迪,也能給人以美的陶冶的時候,才能算是一本好書。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次外出學習偶遇的一本好書:《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作者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肖川,國內知名的教育學者,肖川改變了中國數十萬一線教師的閱讀習慣。一本《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在兩年的時間里印到了十萬冊。這是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隨筆集??v觀全書,他的寫作中時時處處飽含著一種責任,一種對社會、對孩子對教師的關切。把人引向對教育,對社會,對時代,深深的,久久的的思考。雖為隨筆集,卻不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時時閃耀的思想火花。書中指出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沒有情趣和藝術,才情就會逐漸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純美的滋養;沒有情趣和藝術,理想、信念、智慧與真情,就缺乏了最有力、最動人的表達方式。記得南方周末有一句話:“總有一種情感會讓你淚流滿面”,我想這種情感中一定蘊含著濃濃的人間真情。每當夜晚燈光下閱讀這本書時,它優美的文字、豐厚的含韻、耐人尋味的哲理,讓我沒有了往日的躁動和不安,沉下心來靜靜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F將閱讀這本書我的收獲和體會淺談如下:
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內容和用什么途徑、策略與手段去培養我們的學生。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錯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轅北轍,越來越遠離真正的目標。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對于教育的方法選擇、使用和創造。作為教育者你要培養一個怎樣的未來的建設者呢?這是每一位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是培養一個有創新,獨立的,大膽自信,自由的人,你需要如何去引領?激發他的內在動力,用更多的探索學習,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帶給他更多的成功體驗和快樂。讀到這里使我想到,我校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無疑是適合學生發展,適應未來國家需要的一條正確的教育之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決定的,不是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教師決定的。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老師。如果我們只顧埋頭趕路,我們怎么可以欣賞到天空的廣袤和美麗呢?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一個教師只有別人告訴他應該怎樣做,他才會怎樣做,而不會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它的發展前景就很難令人樂觀。古人講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強調的是精神的修養,心性的修養。否則,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變成照貓畫虎、鸚鵡學舌、邯鄲學步的笑柄。能否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能否創生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學技藝,取決于我們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取決于我們的學識的積累、眼界、追求。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更多地是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思考和方法的培養,有時在教育學生上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被學生的表現所影響,對學生的錯誤缺乏足夠的耐心,遇到問題沒有積極的想辦法,一味的指責抱怨學生,教育收效甚微。試想想如果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于他們的錯誤我們多些理解,包容,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的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是我們理智洞見的成果。你的思想越豐富,你就越加容易變得豐富。你就能看到思想貧乏的人看不到的東西,你的信息加工能力就比較強,你有更強超越所給定信息而生發出新信息的能力。能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視角看待問題。這樣,在與學生的的日常交往中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精神的滋養。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有思想,使得我們不人云亦云,不簡單化,使我們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做有思想的教師,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把握課程內容,使我們的教學得心應手,這就需要一種文化的眼光,一種道義的承擔。能創造性的有取舍的使用教材,而不斷的學習和思考就是我們變得有思想的法寶。很多時候回想自己的工作日復一日簡單重復,我們也付出了大量勞動,卻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學生精神的引領和自身工作高遠的立意,缺乏對于“課本知識”承載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的深刻洞察。其實就是把教育淺化為庸俗化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構的堆積。這是何等的可悲!有思想的老師,善于明理,善于辨析,善于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采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系、解決沖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思想和行為的深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今的教育創新改革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不斷豐富提高自己。
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我們的心靈蕩漾在博大、豐富、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之中——終于有一天,我們的年華會老去,可我們的思想會在足跡中閃光,并將照亮前行的路。
。
孔子說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沒有學而不厭,就難以做到誨人不倦。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才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否則,誨人不倦是無休止的嘮叨、空洞的說教,是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教育最可怕的循環是:自己沒趣,還想方設法教導別人沒趣,最后弄個教育都成了受教育者尤其是兒童的苦役。
教師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等。而教師如果沒有向學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前到河邊,卻不能按著馬頭讓他飲水。自我反省,要有理論支撐,沒有理論作基礎,自我反省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學記》中就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說法。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知識的日新月異,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才能活力永駐,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熟知的一些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呢?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體現著學與教之間的互動,學與教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因教而日進,而日深;教因學而益精,而益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寬厚仁愛,有理有節,人性豐滿,才是教師的德智情懷。面對學生充滿愛與關懷,面對知識,充盈渴望,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教師的職業道德。
肖川說:書之所以香,大概不是源于油墨的味道。即便是由于油墨的氣味,那也是愛屋及烏。書中睿智的心的跳蕩,純美情懷的流淌,起伏跌宕的故事的延展,詩意盎然的表達,才是書香的真正原因。古人云: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其實,世上能讓思想致遠的,什么比得過那一脈書香呢?書是有生命和靈性的。善待書——從著書到讀書,這是讀書人的本分。著書的人精心打磨,用道義和良知來寫作;出書的人注重品位,寧缺毋濫,精益求精;讀書的人居敬持志,切記體察,讀出弦外之音,象外之意,讀出字里行間的意蘊。惟其如此,書中蘊含著歷久彌新的思想、古樸的智慧、永恒的真理,才有可能使書香永駐,是陋室溢滿書香,也使我們的中心蕩漾著書香。
當我們靜靜的閱讀時,我的內心便會有一種莫名的涌動,感受到內心的充盈與溫潤。閱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讀書之樂,樂在精神的相遇。人的生命如逝水,一去不復返。為文學與藝術,往往可以追回人們曾經有過的生命體驗,或進入另一種向往的可能的人生。好書不在厚,也不在深,更不在玄,而在透。著名作家林清玄對于“窗子”和“鏡子”有過精彩的比喻:“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才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污點。其實,窗子或鏡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廣大了,書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备咂肺坏臅鴮τ谖覀兗仁谴白佑质晴R子。明代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皶q藥也,善讀之可治愈。假如能夠經常感謝一本書,想念一本書,是一件多么讓人幸福蕩漾的事。它使我們此時的心情變得溫暖而柔軟。也許,還夾雜著一種絲絲縷縷的想說卻有說不出的感傷,這是所有讀書人的情感。
拜讀了這本《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為伴的信念,啟迪了我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感悟和向往。我將在”流淌著智慧的光華,搖曳著思想的要義“的經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寬生命的廣度,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豐滿而快樂。
。
暑假中,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就如同一盞明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
在該書中,就教育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及個體的發展功能,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教育與懲罰的關系。
應該說,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懲罰的因素。教育,不僅意味著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水平,同時意味著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范人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這種“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與秩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妨礙其他更多的人學習。這樣,為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暫時“剝奪”個別人的學習權利——也就是說,必須予以必要的懲罰。
什么是懲罰?教育懲罰,是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這既可以體現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紀律處分(警告、記過等等),對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甚至可以請出教室讓學生反思其過(對所謂“請出教室”我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好簡單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過失補償性行為(比如做衛生不認真而罰其重做等等)。這些懲罰與尊重學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他?!?/p>
總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不是體罰,而且我們提倡的“教育懲罰”應該充滿現代民主精神。這樣的“教育懲罰”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學生心靈:學生與班主任享有一樣的權利,班主任與學生具有同等的義務。在這樣的機制中,學生開始嘗試著自我教育與民主管理的實踐,切身體驗著集體與個人、民主與法制、紀律與自由、權利與義務、自尊與尊他的對立統一關系,潛移默化地感受著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尊嚴與人格的平等。這樣的教育懲罰,實際上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僅僅是“法制”)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而這正是面向未來的現代教育所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義。
。
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它既會讓你在每天上課批改作業的單調枯燥中消磨激情,也會時時刻刻發生各種“突發狀況”,充滿挑戰。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也正因如此,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些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應優先于“成才”,因材等。道不遠人,大道理就不難悟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然。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緣于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古典之中,經典往往比時尚更接近其實,因為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會的實踐。
《教育的智慧》這本書中提到,參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帶著這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體會課堂,將學生真正的放在心上。你每天所要面對的不單單是幾十個學生,他們是幾十個家庭。農村家庭,本就經濟較為拮據,毫不夸張地說,有時候,他們的孩子是他們整個家族“翻身”的希望,他們將一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他們的下一代!而這份寄托,往往需要我們教師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我們要把學生讓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用心靈去贏得心靈。
智慧和智慧教育并不神秘,虛空和復雜,但也并不簡單。我們不能使智慧教育簡單化,不能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尋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撐,讓其水到渠成,應運而生,在不經意中讓智慧進入心靈,進入教育過程和生活過程。
“教育是一種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弊屛覀兟匦凶咂溟g,且行且修煉,讓柔軟從心間滋生,進而蔓延至整個鮮活的個體,用心去陪伴和守護孩子的成長!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讀書活動,我可能很難這樣認認真真、像模像樣地讀這樣一本教育書籍。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在封面反面的折疊處,寫著作者李鎮西的簡介,第一句話是這樣的: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深愛著孩子的老師?!皭邸边@個字,是教師教育里經常出現的,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我有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教育嗎?我真正地愛學生?讀了《愛,不是教育的一切》這一章后,我覺得自己對教育里的愛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愛,是成為教師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能為師。在大學里,曾經聽教育學的老師說過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F在,又重新溫習了一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愛心為先?!皼]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是絕對站得住腳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得出“有了愛就有了教育”的結論,教育出來愛,還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當老師需要愛心,作者李老師認為,所謂“愛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現,愛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體罰都離開是對學生的愛與尊重,是談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應該根絕的,但是科學而成功的教育卻離不開懲罰。教育懲罰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把學生吸引到身邊,如果我做到了這些,我相信我也能夠讓我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把整個心靈都奉獻給孩子吧!他們是那樣的天真、可愛,每一個都是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的,你們眼里、心里都要裝著孩子……”對于這句話,李老師也給了我新的理解:“把心靈獻給孩子”而不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應該允許我們老師留點心靈給父母、給孩子、給愛人、給自己。對于普通教師來說,捧著一顆心來,帶走半根草也沒有什么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愛,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夠努力做到一視同仁地關注并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因其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愛與冷落。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智慧》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的同時也是紙上談兵,希望能啟發我更好地去反思去思考我未來教育的方向,以后作為一名老師如何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如何從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目的。
暑假中,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就如同一盞明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
在該書中,就教育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及個體的發展功能,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教育與懲罰的關系。
應該說,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懲罰的因素。教育,不僅意味著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水平,同時意味著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范人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這種“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與秩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妨礙其他更多的人學習。這樣,為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暫時“剝奪”個別人的學習權利——也就是說,必須予以必要的懲罰。
什么是懲罰?教育懲罰,是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這既可以體現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紀律處分(警告、記過等等),對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甚至可以請出教室讓學生反思其過(對所謂“請出教室”我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好簡單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過失補償性行為(比如做衛生不認真而罰其重做等等)。這些懲罰與尊重學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他?!?/p>
總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不是體罰,而且我們提倡的'“教育懲罰”應該充滿現代民主精神。這樣的“教育懲罰”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學生心靈:學生與班主任享有一樣的權利,班主任與學生具有同等的義務。在這樣的機制中,學生開始嘗試著自我教育與民主管理的實踐,切身體驗著集體與個人、民主與法制、紀律與自由、權利與義務、自尊與尊他的對立統一關系,潛移默化地感受著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尊嚴與人格的平等。這樣的教育懲罰,實際上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僅僅是“法制”)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而這正是面向未來的現代教育所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義。
經校長向全校教師推薦,利用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學校發的《教育的智慧》一書,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讀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讀完這本書后,我有許多感觸,本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勸學》、《師說》、《學記》,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了剖析,所揭示的教育智慧給我們從教者以無限的啟迪。
最初接觸《勸學》篇是在初中。當時所學是節選的內容,讀完之后,受益頗深。從“學不可以已”知道了學習不可以停止,一個人的一生都應該不斷地學習,也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終身學習”。而今再次接觸《勸學》,并學習全文內容,更是了解到內容的精髓,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環境對人發展影響,以及學習的目的、程序、內容和方法等。為我們為何學習、如何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建議。其精辟之處是無法用一言兩語總結出來的,只有親自通讀全文,才能領會其精華所在。
在《勸學》中,荀子提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边@段話很好地說明了學習不是一日之事,而在于日常不斷地積累。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借以成為江海的辦法。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因為心思專一的緣故。同樣道理,學,用心一也。
《師說》主要論述的是關于師道的問題,充分說明了從師的必要性,開篇就以“古之學者必有師”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而且以圣人孔子不恥從師為例子,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明白了圣賢之道為誰所掌握,誰就是老師。不應該受地位和年齡的限制,從而不去向“老師”請教問題。更應該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边@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義了教師的職責。這里把“傳道”放在了第一位,“授業”放在了第二位,如果用現在的教育觀點來說,就是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智育放在了第二位,韓愈認為“授業”是為“傳道”服務的,充分說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
《學記》是一個豐富的思想寶庫,字里行間處處都閃爍著教育理論的光輝。它內容的主要精神,是從正反兩方面總結師與生、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的經驗教訓?!秾W記》里講:“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能夠為人師也”,作為一名教師,在明白自己職責的基礎之上,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老師,“師”的內涵很廣泛,“師”的底蘊更重要?!秾W記》認為,當教師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敗的原因,才能勝任工作?!肮示又?,喻也”。也就是說,有經驗有修養的教師,總是善于運用啟發誘導的方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引導學生,但不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他們,但不施加壓力;不把道理和盤托出。做到“和”、“易”、“以思”,就算是循循善誘了?!秾W記》中有這么一段話:“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闭J為教師搞清楚了“為裘”、“為箕”、“駕馬”三條道理,也就懂得教育的途徑了。這給我們揭示了兩個道理:第一,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第二,要重視練習,持之以恒,求其得心應手。
面對這么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好好地發現它、理解它、珍惜它、用好它,感謝《教育的智慧》這本書,讓我的假期不虛度!
合上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回蕩,“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展,既要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于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于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在他主持的全國26省市、自治區各實驗點的一個共同的突出的措施是抓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展興趣、顧及氣質、鍛煉性格、養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并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征,養成勤奮的學習習慣。
林崇德在第八章也談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方法。作為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
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后,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系,也引發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凈化和啟迪。
讀了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通過此書的閱讀,我學習和認識了更多的教學機智。范梅南教授以他獨到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和敏銳的教育經驗,從“現象學教育學”的角度,以教師、父母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原材料,對教育學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書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學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機智”、“教師替代父母的關系”、“教育的情緒”、“教育生活的體驗”、“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體驗”,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學書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并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盛行。
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從哪些方面對自己進行提升。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教師究竟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職業使命感,對兒童的喜愛和關心,高度的責任感,道義上的直覺能力,自我批評的開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對兒童主體性的機智的敏感性,闡釋的智力。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與兒童相處時處理突發事件的果斷性……最后,幽默和朝氣蓬勃也很重要。
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教師教學機智而出彩,而兩者的關系是魚水交融、密切相關的。課堂出彩的基礎是教師教學機智,沒有一定的教學機智,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課前預設難以完美,課堂將會失去極好的生成機會。
機智是一種敏感的、全身心的、審美的感知能力,機智不可以事先計劃,受見解的支配的同時又依賴情感,并“打動”他人?!敖逃龣C智表現為克制”“機智表現為‘潤物細無聲’”“機智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機智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機智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機智通過語言來調和”“機智通過沉默來調和”“機智通過動作加以調和”“機智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痕跡”“機智對孩子的興趣感興趣”……從日常生活中的鮮活案例入手,娓娓道來,使我們感受到教育其實是一門藝術,教育需要實踐智慧,教育需要轉向體驗世界,在體驗中開啟我們的理解力和反思力。
總之,《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作者的很多觀點就像是盞指路明燈,不僅給我們教師還給家長指明了一條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孩子的正確教方法。我真后悔,怎么把如此好的書竟然束之高閣?而且竟然以工作忙,靜不下心來閱讀這種理論性較強的書為由??赐甏藭?,反思自己為何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卻總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缺乏“機智”。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強學習,以《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的理論為指導,更新觀念,走進學生,不斷努力去實踐、去探索,做一個有教育機智的教師。
任何時間都只能是具體的實踐,教育家的成功實踐也只是一種具體時間方式的成功,受時間、空間和文化的約束,所以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更不具備可重復性和可模仿性。我們需要學習而且能夠學習,是蘊涵在成功實踐中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是能夠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局限,超越意識形態、經濟條件和文化背景的局限,尤其是超越教育自身的局限,照亮我們前行之路的學校理想和學校精神。
教育實踐知識的豐富性、多樣性和生成性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具備改造現實教育的自覺意識,提升我們創造新教育實踐的能力。
教育以人的發展和培養為目的,必須以人化的方式進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種以人文本的教育,是一種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學,教育活動(包括教學活動)是一種發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實踐。
人之所以為人,在于清晰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人應有的權利、地位和價值,從而建立應有的尊嚴和個性。人之所以為人,在于具有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創造社會的思想智慧和實踐能力。
早在1948年12月,聯合國大會就通過并頒布了《世界人權宣言》,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發展人的個性并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966年12月16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指出:“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他們同意,教育應鼓勵人的個性和尊嚴的充分發展,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毙纬珊团囵B人的尊嚴和個性,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的普遍意義和基本價值所在。
馬克斯。范梅南:“教育教學要使學生有心靈和精神的‘驚喜’,有‘獲得’的驚喜和‘成功’的驚喜?!?/p>
學生在良好教育的橋梁和跳板上不斷體驗從“放棄過去的自己”到“建構新的自己”的痛苦,并收獲自我充實、自我提升的快樂,享受不斷超越自身限制,逐步登高望遠的幸福。
嚴格的教育不是家長或老師隨意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不是多挑刺、多否定,更不是棍棒之下的教育。嚴格的教育是一種嚴肅的暗示,震撼心靈的教育。嚴格的教育還是一種理性的教育。理性是嚴格教育的標志。缺乏理性的嚴格教育是危險的教育。
你確信什么,這個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很重要,好的教育者必然有自己的信條,甚至如宗教徒對他的上帝一樣確信無疑??墒?,今天很多教育者沒有明確的信條,他們所做的幾乎就是保證每堂課顯性目標的達成,或者叫完成學科教學任務。一個人有怎樣的教育信仰,就會有怎樣的教育行為。信仰在心理上表現為對某種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動上則表現為以某種思想體系為準則去解釋和改造世界。沒有信仰、沒有向往,怎么會有確信的思想、堅定的行動?教育者不確信自己向著偉大的方向努力,而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怎么會是好的教育?所以,如何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教育信仰?這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人生課題。
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問題,認識不一樣,教育就不一樣。孟子確信,人性向善;告子確信,人性本無善惡;荀子確信人性本惡。孟子確信人性向善,所以主張“存心養性”,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引導人反省自己、發現本心,后人稱之為教育的“內發說”。荀子確信人性本惡,所以主張“化性起偽”(意即變化先天的本性,興起后天的人為),強調后天的人為作用,也就是后天對人性的改造,教育的基本主張是隆禮重法,積累熏陶,即教育的“外鑠說”。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過“軸心時代”的概念。顧名思義,它是指一個對全部人類文化史具有控制意義、提挈意義和動力意義的時代。以孟子、荀子為代表的稷下學宮和以“希臘三賢”為代表的雅典學院,都是軸心時代的標志。
《教育智慧與學校創新》作者是深圳市寶安區西鄉中心小學張云鷹校長。智慧和創新是全書的關鍵所在。張校長頭腦中有十分清晰、具體、明確的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城市氣息的文明的學生。這個目標促使張校不斷思考、探索,運用創新的手段,彰顯智慧的管理模式,帶領一所學校完成夢想。成績超然。她的魄力和毅力是驚人的。這本書詳細闡述了張校培養城市人的原因、過程和效果。全書以培養現代城市人為主題,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第一戰略,對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小學教育轉型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探索,提出了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如何發展基礎教育的新問題。
讀了這本書后,給我最深的是張校長提出的“三個三”模式。即三格層次、三環道路和三維空間。這個模式給老師指明了道路,讓老師知道“要做什么”“該怎樣做”。特別是三格即入格、升格和風格。給不同層次的老師于不同的指導。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自己定位。樹立明確的目標后努力向更高的層次邁進。還提出了“讀書的女人最美”,組建“學習型師生小家庭”等創新的活動,讓人既感到有趣又得到了提高。
這本書所談的有大道理的理論指導也有具體的事例和具體的實施辦法。是張校把自己所做過的事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是不斷思考和總結的心血結晶?!?7個春夏秋冬,那一本本教學日記和人生雜感都凝聚著我對小語教改和對教育探索的心血?!边@是令我非常感動和佩服的。寫教學日志是有的,但由于種種原因,要及時地,堅持天天寫下來就未必能做到。是需要很大的恒心和毅力的。她那種兢兢業業,鍥而不舍,不屈不撓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的確,外表是很重要的,當老師是應該光鮮整潔一點的。別人看了也覺得賞心悅目,心情舒暢一些。應該給學生這樣的感覺。邋邋遢遢的老師也許是不受歡迎的。形象很重要。衣著端莊,舉止大方,言行得體,張校長對這方面十分注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看了它是獲益良多的,很多地方值得學習。我還要繼續深入鉆研,更好地體會張校長的思想。為自己教學所用,改正不足,提高自己水平。
經校長向全校教師推薦,利用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學校發的《教育的智慧》一書,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讀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讀完這本書后,我有許多感觸,本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勸學》、《師說》、《學記》,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了剖析,所揭示的教育智慧給我們從教者以無限的啟迪。
最初接觸《勸學》篇是在初中。當時所學是節選的內容,讀完之后,受益頗深。從“學不可以已”知道了學習不可以停止,一個人的一生都應該不斷地學習,也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終身學習”。而今再次接觸《勸學》,并學習全文內容,更是了解到內容的精髓,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環境對人發展影響,以及學習的目的、程序、內容和方法等。為我們為何學習、如何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建議。其精辟之處是無法用一言兩語總結出來的,只有親自通讀全文,才能領會其精華所在。
在《勸學》中,荀子提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边@段話很好地說明了學習不是一日之事,而在于日常不斷地積累。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借以成為江海的辦法。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因為心思專一的緣故。同樣道理,學,用心一也。
《師說》主要論述的是關于師道的問題,充分說明了從師的必要性,開篇就以“古之學者必有師”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而且以圣人孔子不恥從師為例子,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明白了圣賢之道為誰所掌握,誰就是老師。不應該受地位和年齡的限制,從而不去向“老師”請教問題。更應該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边@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義了教師的職責。這里把“傳道”放在了第一位,“授業”放在了第二位,如果用現在的教育觀點來說,就是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智育放在了第二位,韓愈認為“授業”是為“傳道”服務的,充分說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
《學記》是一個豐富的思想寶庫,字里行間處處都閃爍著教育理論的光輝。它內容的主要精神,是從正反兩方面總結師與生、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的經驗教訓?!秾W記》里講:“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能夠為人師也”,作為一名教師,在明白自己職責的基礎之上,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老師,“師”的內涵很廣泛,“師”的底蘊更重要?!秾W記》認為,當教師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敗的原因,才能勝任工作?!肮示又?,喻也”。也就是說,有經驗有修養的教師,總是善于運用啟發誘導的方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引導學生,但不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他們,但不施加壓力;不把道理和盤托出。做到“和”、“易”、“以思”,就算是循循善誘了?!秾W記》中有這么一段話:“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闭J為教師搞清楚了“為裘”、“為箕”、“駕馬”三條道理,也就懂得教育的途徑了。這給我們揭示了兩個道理:第一,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第二,要重視練習,持之以恒,求其得心應手。
面對這么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好好地發現它、理解它、珍惜它、用好它,感謝《教育的智慧》這本書,讓我的假期不虛度!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6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