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編寫計劃書都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效率和實現長遠目標。在下方是一些計劃書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示范和指導。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結合具體情景,提出數學問題;能運用小數加見方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1、怎么樣才能看出誰的表現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兩名選手,誰的總分高。列算式。怎樣計算?
2、討論: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
4、第12頁第3題。怎么樣才能寫得準確呢?看一看,和什么有關系?
5、第12頁第4題。覺得要比較他們的身高最大的麻煩是什么?單位問題,不同的單位很難比較。自己想辦法比較,把他們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
1、第13頁第6題。
2、第13頁數學游戲。
1、引導學生經理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的概念的學習,感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和愛科學的教育。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顯示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師準備食物投影、10的卡片、點子圖、小棒;學生準備學具盒。
一、復習引入:復習已學過的數,比9大一的數是10。
1、談話引入;師:我們已經學習了0~9的數,我們不僅能夠正確的數這些數,還能讀寫,知道他們的大小和組成。那么比9大的數大家認識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
2、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認識10。
(1)出示主題圖,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抽象出數字10。
師:圖書同學們在干什么?大家數一數一共去了幾個同學?老師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嗎?大家一起來數一數。
介紹你數的方法。(可以一個一個數,也可以幾個幾個數,發現只要有次序,不遺漏重復數的結果都是10)。
(2)數一數:
從學具盒中數出數量是10的任意一種學具。
教師示范數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問:這一捆里有幾個1根?也就是幾根?使學生明確10個一是1個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個數可以用10來表示。
(3)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師出示點子圖??磿系挠嫈灯鞯膱D,讓學生感受9顆后面再加一顆就是10顆。
看書上的直尺圖,你能說出10以內的數的順序嗎?
引導學生小結:明確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數的順序,讓學生把直尺上的數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數軸,明確10以內的`數序。填空:書上p67頁,第1、2兩題。反饋第1題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第2題呢。
(4)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比較9和10。
除了9以外,還有哪些數比10???10比哪些數大?你是怎么想的?
(5)區別10和第10。
自己畫一畫表示10的物體:畫o,畫好后請同桌同學數一數校對。師拿出學生剛才畫的圓oooooooooo,給左起第10個o畫上黑色和右起第10個o畫上紅色。
(6)10的書寫:教師范寫一學生練習,說說寫10與以前寫的數有什么特別?
三、10的組成。
1、10的組成。
(1)同桌合作,學習10的組成,一個分,另一個記錄。歸納10的組成。
(2)10的組成有幾種?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記住它們?可用手指強化記憶。
2、練習鞏固:
(1)擊掌組成10。
(2)說數組成10。
(3)連線:p65做一做。
(4)10的組成和分解的運用如套圈活動:練習九第3題。
四、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又增長了什么本領?
五、課后小記:
學生第一次寫兩個數字組成的數,學寫中協調性比較差,寫1合0時都是要求略斜,組合后寫成了尖尖的。如,問題在于前面寫0時要求不夠嚴格。
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較之復雜的推理演算而言,他們更喜歡那些神奇的故事,我們如何讓故事與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呢,不妨在教學導入時從講故事做起。
例如在學“有理數乘方”時我給學生講了那個最經常聽到的小故事:國王決定嘉獎“象棋”游戲的發明者,并且當眾宣布要滿足發明者的一個愿望。發明者謙卑地說:“我希望陛下賞我幾粒米,只要在棋盤的第一格上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上加至兩粒,第三格上加至四?!来祟愅?,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兩倍,直到放滿棋盤為止?!贝中牡膰跸?,幾粒米何足珍貴,便滿口答應??山Y果呢,國王卻不得不實言了,為什么呢,因為如果滿足大臣的要求,國王的國庫里應該有米約1844.67億噸。學生們一聽,大吃一驚,對乘方問題也產生了興趣。心理上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識的講解。講故事對數學學習起著搭建興趣橋梁的作用,能很好地把學生引渡到知識的彼岸。
學科聯系,橫向導入。
中學的每個學科的學習不是獨立的,知識間有著許多內在聯系。如果教師能把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聯系在一起用,會產生一種別樣的效果。
如在“講授無理數”時:我一上課就像老夫子讀書那樣吟詠道:“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數”綿綿無絕期。同學們以為老師背錯了,糾正說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強調說是,是此“數”。有的學生說老師不講道理,背錯了還不承認。我說不講道理就是“無理”,我說的這個數就是“無理數”。趁著這個巧妙的改編帶來的樂趣和對這種數的好奇,師生隨即進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其實,數學知識和語文、生物、物理等許多知識都有聯系,教師找好聯系點,能產生特別好的開篇效果。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一、導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談話:這是同學們在文具商店購物的畫面。你能從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交流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下面的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1)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個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課題。
談話: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二、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問。
談話:你能用豎式計算“4.75+3.4”嗎?先試一試,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討論:你是怎樣計算的?又是怎樣想的?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解釋思考過程。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2、教學例1的第(2)問。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學“試一試”。
談話:這里還有兩道題,你能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自己算出結果嗎?
學生計算后,再要求說一說是怎樣算、怎樣想的。然后提出把計算結果化簡的要求,讓學生說一說化簡的結果和依據。
4、總結和歸納。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然后組織機交流。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并組織交流。
3、完成練習八第1題。
4、完成練習八第2題。
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適當加以點評。
5、完成練習八第3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今天學得怎么樣?
五、延伸。
同學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出了許多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其中,有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下節課在繼續研究。
初中數學學科涵蓋的知識內容十分廣闊,包括了數的運算、幾何圖形、文字應用題以及各類函數問題等內容,但從每一范疇的知識內容來看,它都有自己獨特的重難點,所以,老師在設計每一部分教學方案時都應該凸顯出知識的重難點,一定要避免過于籠統的知識框構,善于從多個角度、多種層面去探究重難點,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引導下能夠有所側重地學習。
在分析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數學教學內容的前提之下,老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也應該考慮課堂教學流程這一大問題,事先確定好整個教學流程,使得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本文以蘇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走進圖形世界”內容為實踐案例,老師通過以下具體流程做好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
1.課前導入。
在教授這一章節內容時,老師應該做好課前導入,畢竟圖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一定的形狀。比如,老師可以在課前提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見到過什么樣的圖形?”學生通過短暫思考后,回答出的答案絕對五花八門,諸如類似教室的黑板的長方形,類似水管的圓柱形,類似保險箱的長方體等等,從而順利導入知識學習。
2.開始學習。
此環節的教學內容是教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概念的環節,也是學生學習數學新思想的時候,此時老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為學生介紹各種圖形,以及各類圖形的特點,從而為學生打好基礎知識,為后期的學習做好鋪墊。
3.基本練習。
在學生領悟新知識之后,老師可以利用一些簡單、貼合知識內容的題目運用知識內容,讓學生將課本內容初步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旨在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知識的技能。這時老師可以舉出一些實際的圖形實例,鼓勵學生來判斷,做好基本的練習。
4.提升練習。
提升練習是在基本練習的基礎上將練習題目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已學習的基礎知識,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理論化,從而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此時,老師就可以在練習題目中逐漸滲透圖形的變換、展開和折疊、三視圖等內容,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課堂講評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環節,它是老師整合、總結教學內容的陣地,也是學生查漏補缺的關鍵性環節,此環節主要由老師個人的講評為主,重在總結章節知識重難點,指點學生學習的漏洞和不足,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秀之處,從而推進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改進。
6.必要測驗。
必要測驗環節的設置,主要在于檢查學生的具體學習情狀,查看他們知識學習水平是否達到了課程標準要求,從而幫助老師明晰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境和疑惑,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水平。雖然說測驗的類型比較傳統,但是它對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v觀全文,做好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是極為必要的,它對初中教育來說是一項極為有意義的工作,不僅影響到整個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而且對學生個人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意義重大,總的來說,初中階段的老師必須強化自己教學設計的能力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春天。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則生趣”,疑問是學生思維的觸發點,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在導入新課時,適當創設“問題意境”,提出疑問設置懸念,造成學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從而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引起學生積極主動思維,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得到培養。
例如:在講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時,以一個趣味語音小短片引入,短片內容:三個臭皮匠和諸葛亮比試解題,諸葛亮獨自解出問題的概率為0.8,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獨自解出問題的概率分別為0.5、0.45、0.4,三個臭皮匠和諸葛亮誰勝的可能性大?請同學們幫忙做一回裁判。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今天要學的知識,這樣順勢導入新課,妙趣橫生,激起學生興趣,使學生樂于接受新知識,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按教師的要求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思索。教師在課堂前就緊扣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提出疑問,讓他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無疑將為下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鋪墊。
經驗性導入。
所謂經驗性導入,即是通過學生現有的學習經驗來啟發學生,使學生對新知識有初步的理解.經驗性導入的方式可以是回憶、設問、談話等多種方式.下面是筆者在工作中的教學實例.
實例3,在學習高中數學中集合這一部分時,筆者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導入數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便于學生們理解.上課后教師對學生們說:“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與它有關.”教師一邊說話一邊拿出一個哨子,然后教師幽默地說:“大家不會告訴我你們不知道這是什么吧.”這時學生們十分活躍,都知道這是哨子.接下來教師說:“哨子是你們體育課上常見的器材,你們知道它與數學知識有什么關系嗎?”隨后學生們便眾說紛紜,這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體育課上,你們正在自由活動,體育老師吹響哨子,代表什么?”有學生回答:“集合.”教師引入重點:“對了,是集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集合.”然后教師繼續發問:“當你們聽到集合哨后,咱們班的同學都來集合,別的班的學生也來咱們的隊伍里集合嗎?”學生們回答:“不來.”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介紹有關集合的知識:“我們班的學生們就是一個集合,班里的每一名學生們都屬于這個集合,而別的班的學生則構成了另一個集合……”綜上所述,教師通過經驗性導入可以將數學知識聯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們很容易理解知識點,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印象.
同樣,一場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弦,責疑激趣,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欲的振奮狀態。
研究和探討課堂教學導入技能的原則和技巧,有益于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淺析如下。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樣,一場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弦,責疑激趣,促成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欲的振奮狀態。
研究和探討課堂教學導入技能的原則和技巧,有益于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淺析如下,供同行切磋。
一、開門見山法。
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直接揭示課題,將有關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對學生的目的要求,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心中有數,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
例如,講“整式的加減”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整式的相關概念、合并同類項法則、去括號和添括號法則,本節課,我們將運用概念及法則來學習整式的加減運算。
這樣一來,可達到一開始就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的效果。
又如,在教學“一元二次程的解法”(第一課時)時,可以在復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識后,直接提出理由:“對于形如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x2=b的解法”,然后導出新課題:“直接開平策略”。
開門見山導入法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引起學生有意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凡屬學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點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學內容,可采用直接點明法。
二、生活事例法。
《新課標》強調,“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使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理由抽象成數學理由,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通過這個過程,使學生理解一個數學理由是怎樣提出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理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在一個充滿探索的情景中學習數學。
教材中學習素材的呈現,力求體現“理由情景——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
數學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而生活實例又生動又具體,因此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學習材料,把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材料,導入課題,不僅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盡快喚起學生的認知行為,促成學生主動深思,為課堂的后繼實施作好準備。
例如,在“用正多邊形拼地板”的教學導入:我先讓學生分組去收集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地磚和墻磚的圖案,介紹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一天,小明到他爸爸開的瓷磚廠里參觀,發現各色各樣的地板磚令人目不暇接,他走到樣品展覽區,發現各種不同形狀的地板磚鋪成的樣板,你看,那由三角形鋪成的井然有序,由正六邊形鋪成的像盛開的花朵,由四邊形拼接的錯落有致。
三、溫固知新導入法。
溫固知新的教學策略,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
例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復習相交弦定理內容及證明,即“圓”內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然后移動兩弦使其交點在圓外有三種情況。
這樣學生較易理解切割線定理、推論的數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敘述定理內容,并總結圓冪定理的共同處是表示線段積相等。
區別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點內分線段,而切割線定理,推論是外分線段、切線上定理的兩端點重合。
四、游戲導入。
游戲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手腦并用的協調能力。
數學教學中如能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游戲引人課堂,讓學生在游戲中自己去發現理由和解決理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坐標時,可以設計一個玩坐標的游戲:用兩根繩子構成坐標,讓一個同學做原點,學生對應坐標、象限、直線y=x等都可以體現。
原點可以變動,坐標也就隨著變化。
這一游戲活動簡便易行,數學內涵豐富。
五、親手實踐導入法。
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
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
從而從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
設疑導入法即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師通過設疑布置“理由陷阱”,學生在解答理由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使他們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學生積極深思,進而引出新課主題的策略。
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
然后,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理由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
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理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但是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事項:一是巧妙設疑。
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從新的角度巧妙設問。
此外,所設的疑點要有一定的難度,要能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營造一種“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
二是以疑激思,善問善導。
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活躍起來。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導入的類型和策略是很多的,不只是以上幾種。
對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導入策略。
即使是同一個內容也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導入。
導入的策略并不是孤立的,各種策略一般都在交叉使用。
但這些都不是理由的關鍵,最重要的是導入的方式及導入的例子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教學,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根據課型特點,導入要靈活,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一、教材依據。
《代數式》是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七年級《數學》(上)中第三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教材的編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了解代數式的定義,能辨別代數式,并能正確地書寫代數式以及理解代數式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設計思想。
2、設計理念。
1、依據創新型學習原則,以建構主義學習論為支點,以學習者為中心,在活動中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構建知識的意義,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學習目標,體現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激發學生興趣,促進思維的發展。
2、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與學生活動有機地結合,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滿足不同層次需要,信息含量豐富的課堂學習材料,并通過優良的交互性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輔導和及時反饋、評價,以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便于讓學生都掌握有用的數學知識,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各有所得。
3、通過“朗誦兒歌”,“概念發展法”、“人人來當老師”等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好奇性,再通過開放例題中的條件,去拓展學生的開放思維,讓學生自己編數學題,讓每個學生走近數學、走進生活,培養想象和創新能力與同學的合作能力,把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推向高潮。
3、教材分析。
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或數量關系有了這樣的基礎本節教材首先就給出”代數式”描述性的概念同時說明單獨一個數或或單獨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議一議中再次感受用字母表示數或數量關系得出0.9a0.8b2a2a215×1.5m這些代數式在此基礎上引入單項式、單項式的系數、多項式、整式的概念。做一做后,給我們帶來了思考,通過與同學的交流,我們可以發現5a8b這個代數式在不同的背景中,有著不同的意義,這也就說明用字母表示數具有任意性和抽象性,我們還可以對代數式5a8b給出其它背景下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們對給出抽象的代數式2xy賦予一個實際意義,從另一個方面來對字母表示數有更深入的理解。代數中列代數式是中考中的考點,列代數式也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所以要深入理解代數式及其含義。
4、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具有好奇、好強、男生積極踴躍參與性高,女生內秀害羞不善言談但踏實認真,班級中已形成了合作交流、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勇于發現的良好學風,學習氣氛濃厚。
三、教學過程課題代數式課型新授課。
1、知識與技能了解代數式、單項式、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多項式、多項式的次數、整式的概念。能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的數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通過具體例子感受“同一個代數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實際意義”,“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系”。會列代數式,并能解釋一些簡單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
一、情論,操聲跳下水;林斯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境導作、思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撲通2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入聲跳下水;考,合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撲通3作探究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聲跳下水;…………………………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問題:
問題一:和上一節緊密聯系,起。
1、你能發現兒歌中的數字規律嗎?到知識前后連貫的作用。
2、你能流利快速地將這首兒歌續唱下去嗎?
問題二: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及。
問題三: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知識回顧字母表示數(見課件)。
二、引入新課。
從實際生活背景常見圖形、幾何學生獨體的面積、體積的表示等學生已立完成知的知識入手,引入新知,自然課本感受新知。用搶答的形式調動學p66頁生的積極性。為列代數式做鋪墊。的議一也為引出代數式的定義及學生探議索代數式的特征作好引例1.觀察分析以下各式有什么特點:sb從接觸過的知識引入新概念,體n-20.8a2n500abc2ab2ac2b5a會到有的新知識是建立在舊知識c的基礎上的。
三、代數式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嘗試練習通過具體例子鞏固新知,同時讓例。
意義,4表示數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數學。多少萬元?和數量例。
三、拓展開放思維。
五、隨堂練習(備用)。
1.請同學們說一說代數式6p可以表示什么?
2.(1)一個兩位數的個位數字是a,十位數字獨立思。
六、課堂小結學生總。
1、談談收獲,寫出一些代數式,并指出哪結,各課堂小結通過談收獲使學生增加些是單項式,哪些是多項式?說明單項式與多項小組派成功感。
2、你能說出其中一個代數式的實際意義答,其活動來增加學生、師生合作交流作業嗎?余互相機會。
3、解疑補充課后作業課本68習題3.2。
1、2、3四、教學反思成功之處:本節課通過富有吸引力、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以達到新的課標要求。通過探究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性,加強學生主動探索,敢于發現的科學精神。并重視培養學生語言描述,引導交流形成規范語言和格式。通過“朗誦兒歌”,“概念發展法”、“人人來當老師”等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好奇性,再通過開放例題中的條件,去拓展學生的開放思維,讓學生自己編數學題,讓每個學生走近數學、走進生活,培養想象和創新能力與同學的合作能力,把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推向高潮。本人認為在導入和引導學生怎么探究及教態是本節課的最成功之處。整個課的活動設計我立足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歷以及已經掌握的有關數學內容,從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大量存在的代數式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并且自主解決實際問題。
不足之處:如果我再能注意以下幾點效果會更好一些:
1、由于學生的層次各異,在總結問題時,中等以下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明顯覺得信心不足,要注意和他們交流、幫助他們把復雜的問題化為簡單的問題。
2、在學生編題時老師能給以適當點撥,從而充分挖掘出自己的解題能力,效果會更好。
2007年3月20日。
課時: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結合具體情景,提出數學問題;能運用小數加見方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1、怎么樣才能看出誰的表現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兩名選手,誰的總分高。列算式。怎樣計算?
2、討論: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
4、第12頁第3題。怎么樣才能寫得準確呢?看一看,和什么有關系?
5、第12頁第4題。覺得要比較他們的身高最大的麻煩是什么?單位問題,不同的單位很難比較。自己想辦法比較,把他們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
三、游戲。
1、第13頁第6題。
2、第13頁數學游戲。
四、總結。
教學反思:
這節課內容比較簡單,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分組討論“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在研究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思考,只要合理就行。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好習慣。這樣效果比較好。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有:5—0.42;5.01—585-34.7主要原因是數位沒對齊,忘記退位。
數學課堂如果能適時的植入一些新聞熱點問題,與所學數學知識相聯系,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時代氣息,會增加學習的興趣。在上課之初,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或把數學題的情境設置與目前的形勢相結合來,刺激學生的興奮點,提升學生學習的興奮度。
例如學習概率問題時,可結合十一黃金周出游來導入:現在的家長更注重帶孩子去“行萬里路”,通過旅游去增長見識。如果家長給你報一個旅游團,這個團計劃在3天內旅游3個景點a、b、c,每天只能游覽其中的一個景點,如果采取抽簽的方法決定游覽順序,那么(1)共有幾種不同的方案?(2)第一天游覽景點a,第二天游覽景點b,第三天游覽景點c的概率分別少?現在,家長帶孩子出游日趨普遍,這很可能就是他們曾經經歷或是正要經歷的事兒,他們對生活中得這些問題還是很感興趣的,于是學習起來興致很高,掌握知識就很輕松。結合時尚生活熱點導人需要教師關注時事,精心選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真正使教學相長。
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這句話作為一個口號來提是比較容易的,但真正落實在課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我們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實驗、摸索、總結,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實驗班初步形成的教學思路是“問題情景--操作、探討、交流--總結、應用、拓寬”。經反復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過去上復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后,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復習告終了。復習課的改革多年來一直是一個難點。
但在我們的實驗班上大改過去的上法,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就拿分數應用題的一節復習課來說吧。學生用表格、樹枝圖、迷宮圖、實物圖等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種形式,都把這一單元的知識聯系、解題規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能舉例說明。特別是有一個小組設計了一棵彩色的大樹圖,用根、莖、枝、葉把有關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知識和解題方法上的內在聯系、基本規律、把握本單元的知識基礎,形象有趣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贊揚,使這節復習課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的出色表現,深刻地教育了老師。
大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在改革組織形式的探索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培養學生探討問題、動手實踐和互相協作的能力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不僅要有教師的好心,還要有科學的引導方法,建立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的激勵機制和組織嚴密的管理措施。學生經過了較好的培養,就能充分發揮個人在小組中的學習潛力和管理才能。小組中的骨干成員不但能把同學很好地組織在一起,還能把握討論問題的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了。這主要表現在教學情景的設計要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過程中引導、點撥、釋疑、理論升華的“火候”掌握要適時、適度。因此,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扎實寬厚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教學藝術和師德修養。我們也有這樣的教訓:教師做了大量工作,學生研討問題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提出這樣、那樣一大堆問題,教師不知該如何“收場”了,就出現了“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越是開放,教師的主導作用越重要。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是關系到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思維發散法―開拓思維、問題引導。
思維發散法即通過不同問題各方向的發散,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開拓,并對問題進行引導,以思維發散促進開拓思維及問題的解答。思維發散法在運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即第一思維考察的問題數據不宜過多,過多的問題會讓學生疲于應對,并且找不到解答的方向,分散注意力,不利于思維的培養。
第二是思維考察問題的難度不宜過難或過易,即提出的問題要適中,過難會打擊其積極性,過易也會消解其積極性,讓它認為過于簡單,在適當問題引導中開拓其思維。第三是給足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思考問題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出現惰性思考的壞習慣,也不能太拖泥帶水,以免出現拖拖拉拉的壞習慣,思維發散法即在開拓思維中引導學生,從而提升數學的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認識12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認識2個偏旁“饣、牜”。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在過生日的時候,你們最希望的是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預測學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禮物。
平日里,你們會向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聽說過借生日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關于《借生日》的故事。(板書課題)學了之后,你們就會明白,為什么要借生日。(齊讀課題《借生日》)。
反思: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愛過生日,而借生日學生沒有聽說過,這就引導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未知欲。
二、閱讀、識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本。)。
反思: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認讀帶有拼音的字:
布、放、快、怎、禮、今、熊、飯、物、正、拿。
反饋時,學生會讀哪個就讀哪個,讀對了的,其他學生跟著將這個字讀3遍。
反思: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3、交流識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識字方法,然后指名說一說自己想說的字,并組詞。
反思:同桌交流,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擴大信息源。
4、教師指導,強化識字:
教師指導認識偏旁“饣、牜”并重點指導認記“飯、物”,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5顆星。
饣、牜兩個偏旁,是新學的,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重點來記。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5、這篇課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讓學生用手勢表示。)。
6、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哪個自然段。
(先自由練習讀,然后指名自由選自然段讀。)。
反思: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講,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7、感悟媽媽和小云說的話:媽媽笑著說:“我忘了”。媽媽真的忘了嗎?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理會想些什么。
(先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交流和討論,再以小組的形式發表討論和交流的結果。)。
8、讀了課文,你們覺得小云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各抒己見,從中知道小云在媽媽的影響下,懂得關心媽媽了,使學生受到感染。)。
9、小結:
我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她總是只想著別人,而唯獨沒有自己,所以我們也應該向小云一樣,來關心自己的媽媽。
10、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以3人小組的形式練習,還可播放樂曲,活躍氣氛。如開始放《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課文讀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三、拓展與鞏固。
1、你們能說出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感受,各抒己見,師生共同評議。)。
2、總結談話:
我們的媽媽愛我們并且關心我們,那么,我們也應該像媽媽一樣云愛身邊的人,云關心他們。
3、作業設計:
(1)親手做一份小禮物(一幅畫、一件紙工等,送給父親或母親,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2)想象故事的結尾,把課文中的故事說給別人聽。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的估測和測量的能力。
3、充分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間的密切聯系。同時在矛盾沖突中感悟數學知識并增強同學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會用實物測量,并體會測量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呈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取知識。因此,在讓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時,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量一量、說一說、細想一想等活動感受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及其對生活的重要意義。
一、學前導學。
二、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量數學課本的寬:你想知道我們的數學課本有多寬嗎?我們動手來量一量。
(1)4人一組,每人從四件物品(1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學具、方木塊)中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時候,教師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導:開始測量時,應注意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3)量完后,讓學生匯報量的結果,當然量的結果不同。
(4)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由此啟發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身邊不同物體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鉛筆、曲別針,等去量桌子、鉛筆盒、椅子等物體的長度。
(2)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夠怎么辦?(可以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長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用一個物品進行測量時應注意哪些問題?應注意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量的時候可以作上記號。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塊學具)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都用方木塊測量數學書的長、寬,還有鉛筆的長度,看看結果如何。
三、自我檢測。
課本第2頁1——3題。注意引導學生說出估測的方法。
四、變式練習。
五、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鐘面,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習慣。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鐘面,學會看整時。
教學媒體:課件,學具鐘。
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學生對時針和分針的整體認識還不太習慣,重點放在通過觀察時針和分針來判斷所表示的時刻。數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要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導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節都與學生的日常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而且根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達到教學要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導入:
1、師導言: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預設生齊說:喜歡)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課件顯示謎面:嘀嗒嘀嗒當當當,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師:誰猜到了這是什么生可能說:鬧鐘,師可引導說:鐘表(板書:認識鐘表)。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鐘面。
(1)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鐘(課件出示),現在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
(2)學生反饋交流結果。引導學生說出鐘面上一共的12個數,還有長短不同的指針。
2.認識整時。
(1)屏幕上出示主題圖。
師:請小朋友觀察,看看小鬧鐘叫醒小女孩的時間是幾時?生說。
(2)你能說出下面鐘表上的時間嗎?
(3)引導學生觀察12時、4時、6時,觀察討論:這三個鐘面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所指的數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反饋討論結果。
學生可能回答:12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2;4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4;6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學生也可能回答: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從1到12的任何一個數,指向幾就是幾時。
(4)教師小結:在鐘面上,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5)講述電子表表示法。
三、開心練習。
1、課件顯示3個鐘面,學生回答:8時,8:00;3時,3:00,6時,6:00。
2.《小明快樂的一天》。師:“現在老師要帶同學們去看看,小明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逼聊簧铣鍪菊n本92頁插圖。
(1)師:“看第一幅圖,小明什么時候?在做什么?并寫出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p>
(2)小組間說說:小明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
(3)指幾名學生說一說小明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并說出是什么時候?(如7時,是什么時候的7時。)。
(4)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獲的。那么你們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組的學生說說,然后指名說說。并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作習習慣。
四、課堂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我們一起認識了表示整時的時間,并學會了表示整時的時候,有兩種表示方法,你學會了嗎?)。
。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領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妙處。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
2、體會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練習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弄清字詞的讀音及含義,解決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導語:
1、學生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布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敝i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敝i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里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p>
大家說說,你是根據什么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
(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
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2、板書課題:綠色蟈蟈(法)法布爾。
3、提問: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學生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后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后編寫成書。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
《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導人”。文學界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二、師生朗讀全文。
三、
整體感知。
問:哪位同學能說一說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四、教學具體過程。
1、學生找出文章中最讓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學生自由發言。一般,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第五自然段,認為蟈蟈捕蟬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食性,還有少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叫聲。)。
.初步掌握用橡皮泥或紙黏土創作的技巧。
.培養耐心細致地完成作品的習慣。
.發展造型能力和創造力。
.幼兒事先搜集蛋糕房的生日蛋糕宣傳單。
.大紙盒。
.美工材料,例如彩紙、橡皮泥或紙黏土等。
活動內容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請幼兒出示蛋糕房的生日蛋糕宣傳單,與幼兒欣賞蛋糕的造型,向幼兒提問:
你最喜歡吃什么蛋糕?(自由回答。)
生日蛋糕有什么形狀?(圓形、心形、正方形等。)
你認為這些蛋糕漂亮嗎?為什么?(顏色、水果或圖形的排列都很漂亮。)
蛋糕上的水果排列有什么特色?(很多都是按一定的序列排成的。)
2.提議幼兒扮演糕點師,設計一個美麗的蛋糕。
3.老師示范用橡皮泥或紙黏土做蛋糕:
泡沫塑料或紙盒做蛋糕坯;
用橡皮泥或紙黏土搓成圓球、長條或其他形狀做水果或巧克力,裝飾蛋糕坯。
4.制作完成后,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和創意。
5.將自制的蛋糕放在展覽區舉辦蛋糕展,小朋友相互欣賞交流。
評價
能運用搓、捏的技巧制作蛋糕模型。
活動建議:
在幼兒對制作蛋糕產生興趣后,可以運用其他的美術表現形式來制作蛋糕,如裝飾畫、紙盤制作等。
1、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通過對身邊最常見的生活學習用品的思考、討論,相互啟發擴大經驗范圍,了解這些用品的實用性、功能性。在欣賞、對話、交流中,讓學生由最初對設計的表象描述,自主進入到與設計內在表現語言的對話,在探究中懂得設計藝術需要創意,而創意的形成需要想象。
2、教師引導學生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出發,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自我情感體驗,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活需要設計藝術,生活離不開設計藝術的內涵。這種情境的創設、情感性的體驗,不僅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利于教學的創造目標的實現,而且更有利于《美術課程標準》“情感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了解到身邊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設計的世界,認識設計的基本知識,即造型、色彩、材質、功能等。
過程與方法:能夠對作品從以上幾個知識點綜合運用過去學習的美術知識(冷暖色、對比、協調等)進行描述,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美妙的多彩世界來自人們精心的設計,優秀的設計會使世界變得更美麗、更精彩,只有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才能體會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樂趣,才會有好的設計。每個人都應該有意識的去設計身邊的物品,只有善于觀察、思考、想象才會有好的設計。
1、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身邊充滿了設計”。
2、學生能夠從物品的造型、色彩、材質、功能上描述并以個人的觀點描述。
3、能將本課所學的設計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提高學生的設計意識,能將實用功能與造型色彩有意識的結合。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21世紀什么最金貴?——人才。
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培養設計師的課?!磉叺脑O計。
二、新授。
1.你知道什么是設計嗎?你知道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設計嗎?
學生自由發言。
簡單地說: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滿足人們的生活、生理需求以及審美需要。
2.感受設計設計蔓延在生活之中,同時給生活帶來了很美的視覺享受,當你還來不及去注意它的時候它已經悄悄地在改變你的生活了,一個很出色的設計,將會推動生活的進步,引導著生活邁向簡便、合理化、科學化與藝術化。所以說好的設計始終是在引導和改變生活。
3.了解設計的目的。
我們已經知道: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滿足人們的生活、生理需求以及審美需要。如果你是設計師那你認為設計的目的是什么?它又是怎樣滿足人們的需要的。(寫在問卷紙上)。
將學生的答案貼在黑板上歸納:實用、造型新穎、外觀美觀……。
實用是最基本的,但一個好的設計可以滿足人們的多個要求。
分析:燈、垃圾桶、書包、椅子(兩層圖片,第二層是對比,)。
基礎設計能滿足人們實用的需要,優秀的設計能滿足人們的多個不同的需要。
4.拿出自己帶來的沒有設計感的物品。
介紹給同學,分析說出它的設計目的。
5.再來看幾張圖片。
發型設計、概念汽車。
杰出的設計是能夠體現出設計師獨特的設計靈感與創新意識的。
6.山寨設計剽竊別人的設計,沒有自己的獨創性。
三、布置作業。
今天課上在每一位同學的心里都已經扎下了一顆設計的種子,回去后可以繼續培育澆灌它,讓它生根發芽。
用今天學到的設計理念進行創意設計練習。
課堂教學歷來是教師感到最為困難的事情,可以說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面臨的最嚴重的挑戰。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以學生為中心,時時考慮學生的需要,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形成一種互相尊重、有秩序和相互信任的氣氛,以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我們農村教育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影響,學生課后不能得到良好的課后輔導,學生能學到的知識只有在課堂,所以追求高效率的課堂教學顯得更加尤為重要。
下面是我在努力追求“高效課堂”的一些拙見: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低年級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強大內驅力。教學活動中能不能不斷激發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昂地主動參與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為二年級的孩子對單純的學知識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經常把有趣的故事貫穿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知識,這也體現了“在快樂中學生活中的數學,學生活中快樂的數學”這一教學理念。這樣教學有較高的趣味性,學生樂于接受,使數學學習更加生活化、情境化,拉近了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真正體現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的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操作體驗。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能力較弱。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學生經過操作體驗,主動獲取知識。這比教師單純的“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有效多了。同時應營造比較愉悅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分小組競爭,以提高課堂效率。
然后再將每個人的答案進行匯總,從中選出代表匯報結果。這樣避免在小組學習中有的孩子不思考,不參與的現象。
四、激勵表揚,注重過程評價。
滿足孩子心中的成就感,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評價激勵不同層次的孩子們不斷進步,感受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份進步。成功的喜悅,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上,學生一次精彩的發言,一個獨到的見解,一回勇敢的嘗試,一次進步的努力??我都及時抓住學生閃光的這一刻,恰當有效的進行評價。即使是錯誤或不夠準確的理解,我也鼓勵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形成對數學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樹立信心.。課后,和孩子們一起嬉戲,一起玩耍,把自己當作孩子中的一員,投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獲取他們的信任。一個贊許的微笑,驚喜的面容,頻頻贊同的點頭,驕傲的大拇指等,使得此時“無聲勝有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6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