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是對書籍中的精華內容進行提煉和總結的過程,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吸納知識。以下是一些著名學者的讀書心得,希望通過他們的分享能夠對大家的閱讀和寫作帶來一些啟示。
要學生獨立思考,教學方式首先要提倡開放式,決不能“一言堂”,否則這種獨立性很快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養學生善于獨立地提出問題。因為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不經過獨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問題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拋物線的焦點弦是解析幾何的一個常見幾何模型,我們要求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結果學生表現極為踴躍,整理后共提出二十多個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此外,還要盡可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以開闊思路。如高一新教材中設置的閱讀材料、實習作業、研究性學習等內容,實驗班老師都認真指導、精心組織,并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探索思考。
(1)本題的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差異?
(3)能否找到一個解決計劃并實施這一計劃?在教學中,我們用這些問題向學生發問,誘發學生獨立思考,因而不少學生也逐步學會了如何尋求解題策略的方法。
(1)能檢驗你的結果嗎?能說出你解題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嗎?
(2)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得出結果?
(3)能否用這一結果或方法遷移到別的問題上去?
其三,在糾錯的過程中,學生必須竭盡全力,尋找漏洞,構造反例,調整策略,即學生必須經歷復雜的心理變化,才能達到糾錯的目的,因而其過程本身是獨立性很強的思考活動。
利用空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本書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問題直白犀利。它所關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豐富的實例講述了很多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
我想,這本書大約是吳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隨筆中的結晶。在他將近退休之際,將以往所寫編纂成書,目的也只有一個——“把自己的'種種教訓與思考告訴青年同行,以之為前車之鑒,庶幾可使他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北е@樣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先生的書中所具事例確實大都為教訓。先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發現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先生筆觸嚴肅,一個個短小的祈使句標題可以使我們清楚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皫煼丁鄙形葱纬?。于此之際,先生為我們列出了很多作為老師不能做的事情,事無巨細。此外,先生還將很多非親身經歷,而是他所見所聞的例子寫于其中,誨人不倦地告訴我們,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聯想蝴蝶效應,我深以為然??v觀先生言論,給我最深的感觸是“教師要關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育人才。
我們常說,教育無小事,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雖然每名教師都懂得要心里裝著學生,但對學生的關注角度不同,對事件的考量不同,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對學生的愛也會顯得不同。是的,雖然我們都愛學生,但愛是不同的,愛的表現方式也是不同的。作為老師,首先,我們不能和一些家長一樣溺愛、縱容學生,其次我們也不能走入嚴苛的誤區。然而做到了這些還不夠,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裝著學生”。
(一)以身作則
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文中“爭強好勝”的老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這比賽風這件事上,我們還是應該注意調節好學生的風度。友誼第二,比賽第一這樣的玩笑話是不是也會說著說著就真的變成現實?勝不驕敗不餒,果然應該在學習、比賽等各種競爭中反復踐行。
(二)細心觀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學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學生??梢钥吹?,書中的例子涉及范圍很廣,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現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兜纫粫?,讓他把話說完》真的很適合初一學生,以前也有試過聽學生說話,前一句氣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動得不行,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書中說的那個蘋果的例子,我覺得沒有我工作中的例子來得好,有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的對他說:“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么不像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說:“我小學的時候也這樣?!蔽乙幌伦託獾貌恢涝趺崔k才好,他是要告訴我他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著他。沒想到他后一句說:“后來老師說我,我就改了?!蔽胰缓芾⒕?,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說一聲“對不起”,并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著頭沒有看我的眼睛。孩子們小,有些學生還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這樣的同學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說他們想說的所有事情??墒菚r間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吳非先生執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學生交流之間的時間呢?而與他不同的是,初一學生更喜歡跟老師說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偶爾快樂的感受。有時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說個夠,聽他們說話,然后夸獎他們。
(三)培養學生是教育的頭等大事
事情,教育不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能在初中階段,一直告訴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得太遠。因為在他還沒步入社會時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
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雖然我還很年輕,雖然我也許還效仿不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孩子,然后來猜什么樣的方式對他們好。
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發展,教師自己就要不斷學習和發展,不斷提升自己修養。鉆研業務、學無止境、追求發展和進步。
《珍視我們的專業》、《理想,然我活著》、《不放棄理想》前者從反面,后兩者從吳非先生自己的經歷正面說著,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學習工作不能停滯的,是不能畏懼辛勞的。他那個年代,干教育很苦,就算是現在,教育也仍舊是個良心活,是個需要奉獻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這苦不僅是工作上的,還有工作之余自己對自己的提升??墒?,就像他自己說的,什么是苦,什么是樂,其實很難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從來都意識到他是“苦”的。當別人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他的時候,他自己還渾然不知??烧喾?,當他看到有的老師不珍視自己專業,為了成績“功利”了自己的專業時,他反而生氣了、傷心了。他說,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成長。這種成長即使教師自己學習的結果,又是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共同進步的結果。
不斷修煉自己的品德,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相對于專業、業務的學習,吳非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品德、素質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筆墨來論證它?!督處煈敱纫话闳恕皶W”》讓我疑惑了很久,讀了一遍沒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讓教師學什么,故又再細細讀。原來他說的不僅是知識技能上的學,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學!還有《教師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長》也改變了我們“燈下黑”的老觀念。還有如《教師心中要有陽光》、《你為什么不快樂》、《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教學樓里有多少個洗手間》都是在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之大,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要想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等文章告訴我們教師不是“圣徒”,否則便是苛責教育。一開始自己絕得這樣的觀念會不會是矛盾呢。后來也就了解了,這不是矛盾,說到底,都是要求教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努力學習,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說到按時完成作業、提前預習、課前研究、愛讀書,這些要求我們自己都能做到嗎?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要沒做到,總會給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沒辦法再責備。孩子們我認為是極好的,雖然偶爾忘寫作業,但一學期下來也超不過那么幾次,我不喜歡跟他們沒完沒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每天不論遇到什么事情,他們都會學習。但是人一長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難保證每天雷打不動地去學習,總會有很多天應為事情,把學習留到了明天,那我們又有什么權利去要求孩子。雖然沒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大方得體,我們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體。我看到很多喜歡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班都很干凈,他們的學生儀表得當。對別人大方的老師,他們的學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說什么樣的老師帶什么樣的班,真是一點不假。
名利于我如浮云,心中自有不滅的追求?!蹲寣W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中寫道,一個滿腹理想的孩子對父母傾訴,父母一言不發的離開。吳老師覺得這是不好的,他對那個孩子說:“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許你就庸俗了?!笨晌矣X得,難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嗎?生來的啼哭被說成降世的磨難,誰生來不是帶著個性棱角而來。而然塵世消磨,漸漸圓滑世故,追憶當年,誰能沒有痛楚。當兒子的一番山高水常驚醒了自己消散的斗志,心中也許是感慨萬千故而無言。雖然教師都已經是大人,對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種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觀,我們自己也先得調整好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心態。是謂感同身受,讓學生奉獻自己亦應奉獻,讓學生保有純潔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雜念。童繼紅老師說教育不能沒有激情。是的,哪怕是為了筑一片圣潔的教育之地吧,我們也得先讓自己“松靜勻樂”起來,教師心中要有陽光。
書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要當一名合格教師要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會做好!
有幸拜讀《做卓越的教師》一書,讀后感受頗深,這是一本提升教師本事,超越自我的書,是一本受益匪淺,蘊含教育意義的書。此書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方方面面都有啟發,讀完此書,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以下幾點感想:
我此刻所帶的班級基礎較差,記得剛接手這個班級時我很沮喪,當我走進教室才發現其實并不是別人想象的那樣,于是我便覺得很有期望,對他們要求十分的嚴格??墒菦]過多久我發現僅有嚴格還是不行的,還需要愛心,要發自內心地關愛他們。
從此,我不再因為某一個學生上課講話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取而代之的是,走到他旁邊,問他為什么要講話,此刻講話合不適宜,他也很坦誠地說,他想學習,可是基礎太差聽不懂。我就對他說,就算聽不懂也不能講話,我們達成了共識。此后他一講話,我就盯著他,他就不講了。
我此刻的班級基礎普遍不好,于是我每次先講解基本概念,基本定義,再設計有坡度題目,先運用基礎知識再稍微提高本事,最終出一個中檔題目做思考題,題目做完后,讓學生自我演排。我也趁機表揚他們,鼓勵他們,同時也糾出他們在習慣上和規范解題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果還有不懂的,我再給他們講解,一遍不懂,二遍、三遍。下次上課時,我針對上次講課的重點資料出一個題目,讓他們當場練習,既鞏固了知識點,又提升了他們的解題速度。
經過下課和學生聊天,對班上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景和性格喜好都有所了解,我發現其實他們也有可愛之處,有同學寫得漂亮,可是不喜歡學習,我就讓他到黑板上抄題目,并且表揚他的寫得好。有些同學自制力差,一不細心就走神了,或是搞其他事情去了,我抓住他想搞學習,追求更高分數的心理,不斷提醒他,督促他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在學習上。還有部分同學追求提高,由于基礎差,學習相對來說也有些吃力。于是我上課下課不斷地鼓勵他們,提醒他們要堅持,有時給他們布置任務,并且還要檢查。一旦有提高,就表揚他們,并且還給他們訂立更高一點的目標。
當你一心只想著付出的時候,你會收獲更多。我沒想過我會有多么大的成就,而事實上,我班的學生卻給了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讓我覺得付出沒有白費。
童年時,讀書如看云。
童年是等待的童年,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假日,等待著過節常常在企盼、在幻想,歪著頭凝望天上緩緩飄過的浮云盼望著長大,盼望著流浪,盼望著去看山那邊的那片海。
世界上最亮的那雙眼睛,是屬于童年的。
童年時看云是看世界。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童話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奇異精彩。譬如看云,有時如山巒壯,群峰疊翠;有時如棉花狀,絮團錦簇;有時如水紋狀,煙波浩渺;有時如瑪瑙狀,瑰麗多彩;有時又作輕紗狀、煙狀、獸狀真是變幻無窮,奧緲莫測。云為孩子們打開了一片千姿百態的世界。而書則引領孩子們走進了一個千姿百態的地下迷宮。小孩讀書是憑著一種好奇的天性和發自內心的原始活力,毛手毛腳地一頭扎進《西游記》、《水滸》、《三國》、《說唐》等古今名著,一路看下去,一路東張西望,沿途引發許多奇思妙想,找到了許多成年人無法體悟得到的樂趣。
童年是屬于夢幻的。生活在夢幻里的小孩子讀書,是用一雙純真、澈凈如琥珀的雙眼去打量書里的精彩世界,亦如看云,只能看個大概。那種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淡,小孩是讀不出來的。原本識字不多,只好一目數行,蹦蹦跳跳地看下去。于是,讀書成了嘗書,淺償輒止,也就嘗個半分,因為冷不丁碰上艱澀的文字就啃不動了,剛嘗出點新奇味,就乏了,歪在書頁上,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臉上還漾著淺笑,也許是同書里的主人公碰上面了呢。小孩讀書是趴著讀,趴在書上翻呀翻的。然而,正是這趴著看個大概,嘗個半分,一本好書,就深深烙在了孩子的腦子里,伴其一生,甚至影響其一輩子。因為,以孩子們渾樸、天然的好惡和純潔的心態去看、去嘗書,看到的或嘗到的恰恰就是最美好純真的東西。
青年人讀書是在吞書。青年人血氣正盛,精力噴薄,滿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以其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的毅力,毫無顧忌,橫沖直撞,取舍由我,進退自如,在知識的汪洋大海里自由邀游,隨意攫取。年青人讀書不帶絲毫的功利性,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如饑似渴地吞,不講章法地吞,以其奇異之思想、敏銳之直覺,徑直叩開文學、經濟、哲學、歷史等許多學科的大門,幾乎到了肆無忌憚,毫無節制的地步。海是博大、深遂的。海是一本大書,是一本從古到今歷經無數人翻讀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盡讀的大書。而書浩如煙海,包羅萬象,貫通三界。為讀懂海的雄偉、海的神奇、海的深奧,年青人以其充沛的精力,精銳挺進,孜孜不倦,如攻城略地,吸納精華,在書海里縱橫捭闔,勢如鷹擊長空,其于知識信息、資料的吸收,俱兼收并蓄,來者不拒吞之,以求其廣博。然而得之精華何其艱難?即便吭哧吭哧地閱遍《四書》、通讀《五經》,也因黑燈瞎火,不辨門徑,亂走一氣,何窺堂奧?只能是得之璣羽,失之鵬鯨了。于是,好讀書的年青人總因不求甚解,難免掩卷了無得,心中時怏怏。然而,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要從實地行,直造光明域,唯有拿出懸梁錐股的意志,鍥而不舍,方能融會貫通,正所謂埋頭讀書,抬頭做人。前者要的是一股吞的虔誠與韌性,后者講的是一種挺直脊梁的骨氣。意即讀書如做人,應當自信不迷信,活讀群書,敢于批評征服,勇于超越自我,以啟發心智,陶冶性情。倘若是一味地頂禮慕拜,毫無取舍,為書所役,淪為書的奴隸,則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但海永遠是寬容的海。她一味慈愛地接納和包含著惟知躍進、惟知雄飛的好讀書的年青人,以其極富營養的風、浪和陽光,滋養和溫潤著年青人的羽翼。
近來,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并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么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范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范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一、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學生人格;三、懲戒應合理并公正;四、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心中的理想課堂,它應該是這樣的:寓學于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于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說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有趣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啟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老師反復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復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那么,怎樣的事是我們都愿意主動做、樂意做的呢?那一定是從中可以獲得樂趣,獲得成功的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發自內心厭惡的,那就算勉強完成,也不會有多高的質量。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現在看到的現象卻是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對學習的害怕。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過重,也可能是對老師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等。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的態度,變害怕學習、厭惡學習、逃避學習為好學習、樂學習、主動學習。那如何做才可以讓學生真正從心里愛上學習、樂于學習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改變。
一、讓所有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品嘗成功的滋味。記得有句格言: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由此看來,啟動學生自信心理系統是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愿意去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當中應經常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信念:相信自己,正視自己,努力進取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是期待獲得他人肯定的,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長、老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獲得老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肯定。
二、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的總是課堂里被動的觀眾,欣賞迎合著老師的表演,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沒有自己的挑戰權,知情權而老師總是把已經嚼得又嚼,沒有任何味道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裝進腦子中去。在這種教學水平指導下,學生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器,而且不善運用,最終導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學生發自內心喜歡這樣的課堂確實強人所難。要改變這一現象,老師的改變是關鍵。讓老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讓老師把話語的權力換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自己課堂的導演、演員,參與集體的表演;讓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走進課堂讓我們打破那個成人化的課堂,還一個童趣的課堂給學生。
三、讓學生愛上自己的老師,親其師信其道。每一個老師都不應忽視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學生愛戴的老師,她的言傳身教勝于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位學生喜愛的老師,學生樂于走進她的課堂,樂于與她相處的四十分種,樂于與她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生活中的交流。
自從工作以來,很少靜下心來去讀一遍文章或一本好書。借這次寒假作業的機會,想著讓自己沉淀下來,找個時間安安靜靜的讀一本書。然而大抵是太久不讀書了,又要考慮到時間俗物各方面,一時之間對讀什么書很是茫然。幸虧學校很有先見之明的考慮到了,推薦了很多好書,于是一早我就興沖沖挑著自己感興趣的買了。很可惜,事與愿違,一個春節過下來,讀書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加上筆下生澀,竟是不知如何下筆。于是這個心得只能姍姍來遲,粗糙難看了。
從事歷史教學也有幾年了,自己其實一直知道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需要大幅度的改進,但是大概是有了職業倦怠,竟是不能下定決心,每每想到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勤奮好學便深感汗顏。其實自己才是更應該勤奮好學的那一個,不論是歷史專業知識還是教育教學技能都亟待提升。而讀書毫無疑問是提升的一個基礎前提?;谧陨砟壳斑@種麻木的狀態,我深深的覺得首先要學習一下如何來讀書,于是陳四益先生的《站著讀還是跪著讀》、英國艾德勒的《怎樣讀一本書》讓我醍醐灌頂。
關于老師讀書的態度及怎樣讀書和讀什么書的問題,我在網上曾經多次關注過,也見過很多人的觀點及推薦的數目,但是陳先生關于讀書態度的精辟見解和分析還是讓我深深折服,感觸頗深?!罢局x”和“跪著讀”實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讀書態度。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中,“跪”意味著屈服和逆來順受,而“跪著讀”體現的則是一種迷信書本,想書本“下跪“的讀書態度。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吸收書中的精華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有所感悟。書本是一種知識的載體,書本的知識是抽象的,他傳遞著作者當時的所想所悟,建立起讀者與作者的心靈交流。讀書更重要的還是讀者自己對命運的感受,對事物的理解。如果一個人在讀完一本書后一無所獲,而只是不加自己理解地將書中的內容一切照搬且深信不疑。
抱著這樣讀書態度的人,我相信終其一生也不會有所收獲,有所進步。對于“站著讀”這種讀書態度,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有體現,先生提倡對于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我們都要用辨證的眼光去看待,在接受和傳承的時候要有所選擇、有所提煉。特別是對于文化的繼承,更需要我們以一種“取其精華,祛其糟粕”的方式來對待,萬不可一股腦兒全體接受。古往今來,書中的確蘊涵很多經歷時間的冼禮而流傳下來千古名言,但其中也夾雜著不少謬誤或是不適合如今時代發展的經驗。
如果讀書之人再以謬傳謬,后果不堪設想。孟夫子也曾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惫蛑x書,禁錮了人的思想和創造,阻礙了人類進步的步伐。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應該以平等的姿態去看待所讀的書。在讀的過程中,讀者與作者進行著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對話。在交流中思考,因思考而質疑,甚至因質疑而反駁在讀作者雙方靈魂的撞擊下達到讀書的最佳狀態,這樣才能使讀書發揮出其更大的效益,才是真正會讀書,讀懂書。
陳先生的《站著讀還是跪著讀》給人們如何正確讀書指明了方向,站著讀書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應該具備的品質。讀書著是美麗的,思想著是美麗的,堅持著更是美麗的。在這個不斷發展進步的時代,我們不僅要提倡站著讀書,其背后蘊涵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是提倡我們要在站著讀書的基礎上學會站著做人。特別是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自身的“挺直”才是教導學生的基礎,如果不是站著讀,而是跪著讀,那這書不如不讀。
最后,還是忍不住嘮叨一下自身的抱怨疑問。對于一個教歷史的老師來說,歷史是指過去了的事,也就是說,歷史是既定的史實,似乎沒有什么可供你發揮的余地。而歷史又與政治息息相關,很多地方更是不容置疑或發揮?;蛘吣悴⒉毁澇赡硞€觀點,但是在現在教科書的標準答案下,在分數的單一標準下你還能怎么做呢?我只能說有時候上歷史課的時候心情很復雜。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后于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后于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于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里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偟膩碚f,讀書對于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于整個人類的關系,好比記憶對于個人的關系。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并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么,無論多么偉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系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于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了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范,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于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后,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于己于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并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端茉旖處煟航處熑绾伪苊庖追傅?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著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著,對照著,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后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發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
做教育教學工作三十多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發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師生關系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
系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在于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系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系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要想讓學生真正地走進知識,愿意學習,還需要教師先走進學生的心靈。在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中,當學生感受到身邊的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的朋友關系時,當他們聽到老師一句句親切鼓勵的話語時,他們一定會感受到什么是愛,同時懂得學會去愛別人,在這平等和諧、充滿愛的環境里,他們也一定會對學習充滿信心。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于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學生,就是完善生命。愛是師德的最高境界,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不能光給學生知識,還要對學生的人格成長發生影響,把愛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懂得愛,接受愛,傳播愛。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
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當今社會流行的一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已不合時宜,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遍_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范圍不能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于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
我讀了《給教師的提議》一書,書中每一條提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辟,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從微觀細節方面扼要談談三點讀書感悟。
何為教師素養呢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教師的教育素養: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我所教的學科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特征是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后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教育素養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塑造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教師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學生發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學生娓娓談心。
關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供給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可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明白,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p>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所以,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例如,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我們若能把帶有游戲性質的作業、科技知識、百科知識、趣味故事、趣味實驗等列入教師備課的資料,必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善于思考才能有創新,讀《給教師的提議》一書,我們能夠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鄭重地審視著學校教育的每一細節,我覺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提議》第五條提出“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堅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源來源。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來看,第二套大綱是保證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
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必須要勤于讀書、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經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為僅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蕩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
不知不覺青春年華即將過去,有的人認為能吃能喝才是福;有人認為,榮華富貴才是福;有人認為有名有利才是福。感悟自己的人生歷程,別無選擇,讀書給我帶來了最大的幸?!易x書,我幸福。
讀書,是一種快樂,它能使我拋開煩惱,陶醉于歡樂之中。在清香裊裊的早晨,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捧起一本好書(如:教科書、課輔書、人物傳記、散文、隨筆、教育周刊、現代教育等),大聲的朗讀起來,在我眼里,書上的每一個字如同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從我的嘴巴里蹦了出來;又如同打字機飛快地印在我的腦子里;在寧靜的夜晚,我常常津津有味地“啃”起一本好書來,貪婪地吮吸著書中的精華,使自己的整個肚子都充滿智慧,充滿“墨汁”,變得滿腹經綸;每次上廁所我手捧一卷,哪怕是一張報紙,一切污穢之氣便遠離我去,有時出差或離家培訓,什么都可以忘帶,唯獨書忘帶不了,書是一個囊括一切的大概念,即使到了偏僻之處,無書可讀之時,一本詞典甚至一本“小人書”也能讀上半夜,讀書使我的生活充滿了樂趣。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試想如果沒有書,如果我們不讀書,怎能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慧,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邁……書中蘊涵著一個個精彩、感人的故事,通過閱讀,可以使我們感受到生活之波有時洶涌澎湃,有時潛流渦漩,有時微波蕩漾……教給我們其他人所不能教的知識,使我們成為三頭六臂的人,是作家用文字告訴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提高了我們的精神境界,讀書是多么快樂的事呀!
讀書,是一種享受,它讓我如同在快樂地旅游一樣,在書的海洋中盡情地翱翔。備課、批改作業之余,課外輔導學生之時,我總是認真地讀一會少年寫作、少兒期刊、文學雜志之類,若讀的正是一篇佳作,便會丟下功夫,一口氣讀完,直到學生喊:“老師,給我們上課!”方知自己讀書竟忘了上課。不管作者認識與否,都會產生讀了一篇佳作的滿足感。倘若是認識的,是生活在同一個縣鎮的人,又常禁不住撥電話、發短消息,將自己讀后的滿足,傳達給對方,分享對方的喜悅,同時也希望對方分享我的喜悅。
讀書使我在自己的人生處,又好像享受了另外的一種人生。讀書能使自己不會感到無聊、惆悵和迷茫,反而充實了自己的人生。書伴著心靜如水的我,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細細的品味人生,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看一本好書,夜晚的夢都是甜美的,這是多么幸福的事兒啊!
我國漢代大文學家、大學問家劉向說過:“書猶如藥也,善讀可以醫愚”。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由此看來,書就像“藥”一樣,“對癥下藥”就可以治療自己缺乏知識“愚”的毛病,使自己變得更聰明和充實起來,得到精神的滿足,所以,讀書就會使自己感覺到愉悅,得到享受??桌戏蜃幽蔷湓挘骸皩W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說的正是這個理兒,讀書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
說句實在話,說句心里話,讀書是一種幸福,我讀書,我幸福,沒錯兒。細細品味我讀書的種種好處和書的浸淫的滋味,最后幾乎皆被一個“?!弊指爬?。讀書是與優秀的人對話,和尋找與優秀的人對話。讀書是我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一大部分,有書讀,我就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理想,很幸福。與我的學生時代相比,現在的中小學生,似乎太被學業所壓迫了,一天到晚除了作業還是作業,不消說三五遍,甚至十遍二十遍的重復……我的學生時代,家境貧困,是苦于無書可讀,借著同學們的書讀,讀完之后就趕緊給人家送去,免得再逢下次?,F在的中小學生除了失去了本該擁有的讀書時間外;可看的書太多了,又陷入了選擇的迷惘,英國一位作家說過:“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坑害?!睘榇?,我不但憐憫現在的中小學生,而且常常告誡他們: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是生命的需求所在,讀書創造幸福,要讀好書、好讀書。一句話,我讀書,我幸福,這就是我讀書的獨特感悟。
閑暇之余,我讀起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里面講到關于小班語言領域目標的定位,在小班工作的我受到很大啟發,想與大家一起分享。
小班語言教學目標定位為:
1、樂意與人交談。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小班孩子剛來到幼兒園,對人和事物,環境都感到陌生,不樂意與人交談,不愿意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不注意傾聽小朋友或者是老師講話,甚至有些小朋友不愿意說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
所以,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好批判毛病的危害很多,培養了吹毛求疵的壞毛病。
據說衡量批判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就是看敢不敢批大家都認為真善美的東西,敢不敢批大學問家都認為正確合理的東西。倘從淺薄的角度去挑真理的毛病,當然也不是挑不到,只是這樣挑的結果,只能養成一種從太陽中尋找黑點的病態的心理。
當以批判家的眼光看周圍的人時,必然疏遠了同志,自造了一個封閉孤獨的我。
每天尋找不好的東西就進行批判,如果頭腦沒發昏,批得真是假丑惡的話,那就容易實驗一句話:“長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不能沒想,滿腦子裝滿了別人缺點錯誤的人,自己反倒有許多優點長處。
忙著尋找別人的缺點,自然無暇顧及人家的長處,自然就失去了學習吸收別人的優點長處,吸收營養和機會。
對批判的弊端逐漸地加深著認識,我便努力醫治自己喜歡批判的毛病,不斷叮囑自己要以吸收的眼光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宇宙。
安陽縣洪河屯鄉一中張樹勇
教與學的關系,應該以學為本。
師與生的關系,應該以生為本。
學校與老師的關系,應該以教師為本。
魏書生老師在“建立互助關系”一文中第3點是“尊人者,人尊之”。魏老師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開樣會時,座位不夠,學生座著,領導、老師、主要學生干部站著。然后開會時向學生灌輸學校學習的最寶貴的東西“尊重人、理解人、關懷人、幫助人、信任人、原諒人品質”。開會結束,師生一塊看電影的時候,學生主動給老師讓了座位,學生互助合作都能夠坐了下來看電影,其樂融融。
從以上的做法中,作為一名教師,我有幾點看法。
教育的目的。大家都在討論著上學無用,大學本科都找不到工作??梢娨陨蠈W這條路上去改變命運就顯得很渺茫,但上學真的一點用都沒有嗎?我們的教育只是為了成績嗎?我想從魏書生老師的教育中,學生真正能學到寶貴的東西,使他們能夠“尊重人、理解人、關懷人、幫助人、信任人、原諒人”。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回顧即將結束的一學期。學校里到處呈現出和諧的音符,到處都是師生互相問好的聲音,好人好事,動人的音樂不斷從廣播中傳出。師生們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在這樣一所教師職業幸福強的學校里,學生想不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很困難。
真正讓一所學校蓬勃發展,應該是校長為教師服務,教師為學生服務,學生為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發展服務。
讀了一本《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的著作,感慨頗多。本書從教書育人、終身學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行有效地溝通、提供有效地幫助、應對職業挑戰、避免職業倦怠、積極反思、敬業共九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本書所寫內容貼近教師的生活,話語真摯,說理透徹,作為一名新教師的最近我讀完之后受益匪淺,這是一本值得我們經常翻閱的書籍。
優秀教師從教時不僅用腦,而且用心。做事井井有條,具備管理才能;及嚴于律人,也嚴于律己對教學或紀律的問題能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熱情待人,善解人意。要成為課堂上的高效能教師,就必須像在校外一樣善于待人處事。并提醒我們進行溝通時應牢記的五項原則:
1、提供真正關心的基礎。
2、所有學生都是有效地溝通者。
3、制定促進課堂有效溝通的計劃。
4、促進面對現實的課堂溝通。
5、定期開展促進有效溝通的實踐活動。
著名的哲學家艾果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藝術就是懂得引導。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是愛的使者。書中第三章讓我懂得了作為教師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才是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會經常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今后我也會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努力做到嚴而有格、柔中有剛,真正走近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在犯錯誤后能從心底里接受我的批評,并在今后的行動中改正錯誤。
大多數的時間我們總是在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我們發現創設換位體驗情景,不僅可以促使師生間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而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言行,來總結教育的得失。在工作總也要不斷的自我總結,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想,我們也會向優秀教師不斷的邁進。
美國著名教育家保羅.韋地博士花了40年的時間,收集了9萬名學生所寫的信,內容是關于他們心目中最喜歡的老師。據此,保羅.韋地概括出作為一個好教師的人格魅力的12個方面:
—友善的態度。"她的課堂有如一個大的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學了。"
—尊重課堂內每一個人。"她不會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戲弄。"
—耐性。"她絕不會放棄,直到你能做到為止。"
—興趣廣泛。"她帶給我們課堂以外的觀點,并幫助我們去把所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
—良好的儀表。"她的語調與笑容使我很舒暢。"
—公正。"她會給于你應得到的,沒有絲毫偏差。"
—幽默感。"每天她會帶回來少許歡樂,使課堂不致單調。"
—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與其他人一樣會發脾氣,不過我從未見過。"
—對個人的關注。"她會幫助我去認識自己,我的進步有賴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坦率。"當她發覺自己有錯,她會說出來,并會嘗試其他方法。"
—寬容。"她裝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將來也是這樣。"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讀書活動中使我受益非淺?,F將個人體會總結如下: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老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老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為此我讀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老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后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從這本說中,我知道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老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
書中說老師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樣,老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老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為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為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老師的人格力量。那么何謂老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說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老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梁,是老師的靈魂。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 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老師這一神圣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么,老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老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著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著眼于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老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于講臺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說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為一名老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通過老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老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說和寫是老師的絕活、硬功。老師還要善于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老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說學。衡量老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老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峰。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老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老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老師。老師學識淵博,才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獲,而老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老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沖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說老師應是好學之人。
最后說識。作為老師,對事物的認識應比一般人深刻、正確。老師的工作離不開思考,思考之后要有主見。老師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必須具有遠見卓識,教孩子六年要為孩子想六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六百年。老師要把教育教學工作置于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之下。老師是做人的工作的,面對不同特點的青少年,老師要知人,尤其對那些在別人眼中是差生的學生,老師應充分調動他們上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挖掘其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動輒訓斥學生,諷刺挖苦學生,對學生前途妄下斷語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善于從學生身上找閃光點,才是智慧的表現。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老師在第一節課的時候就給我們介紹了幾本關于生物學方面的書,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范生,經常閱讀有關生物學科的書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專業書籍外,看一些雜志報刊也是十分必要的。這些報刊會有關于生物學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師專家對于生物教學方面的一些新的見解,這對于我們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以后出去的教學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在老師介紹的書中,《中學生物學》是其中的一本。最近,我在圖書館翻閱了《中學生物學》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紹了許多關于生物學方面的知識,看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收獲。在這一期報刊中有幾篇文章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學科易混淆名詞之辨析》。文章作者陸新華辨析了高中生物學科中幾個比較容易混淆的名詞,如:蛋白質與蛋白,著絲點與著絲粒,半透膜與選擇透過性膜,逆轉錄和反轉錄等,看完這些名詞辨析,我們會發現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經常會忽略對那些概念比較接近的名詞的辨析,有些名詞雖然我們知道兩者之間有所不同,但要我們仔細辨析我們一時之間會說不出來,甚至有時會把兩者混為一談。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認為著絲點和著絲粒是同一個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講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均用“著絲點”,而在細胞生物學教材中講解染色體結構或細胞分裂時,又常出現“著絲?!?,我一直以為兩者為同一結構,之前也沒有仔細去探究兩者是否不同,但看了這篇文章后才分辨清了兩者之間的區別。染色體主縊痕處的特殊分化區域由富含重復堿基序列的dna異染色質區組成,稱為著絲粒,將染色體分成二臂。在細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兩個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到后期兩個染色單體的著絲粒分開。著絲粒是一種高度有序的整合結構,在結構和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種不同的結構域。著絲點就位于著絲粒的其中一個結構域—著絲點結構域中,是著絲粒兩側各有一個蛋白質構成的三層的盤狀或球狀結構。著絲點與染色體的移動有關,在細胞分裂的前、中、后期,紡錘體忽的紡錘絲(或星射線)直接附著在著絲點上而不是附著在染色體的著絲粒上,沒有著絲點,染色體不能由紡錘絲牽引移動。因此,著絲點和著絲粒并非同一結構,它們的動能也不同,但它們的位置關系是固定。由于著絲點與著絲粒聯系密切,結構成分互穿插,功能方面聯系緊密,兩者常合稱為著絲粒-動粒復合體。
生物學科是一門科學、嚴謹的學科,專有名詞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義及范圍。但在平時我們常把相近的名詞混為一談,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師的教學中出現這些問題將會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成會帶來相當大的阻礙。這篇文章也給我們敲了個警鐘,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范生,不能很好的分辨這些名詞,甚至有時把兩個名詞混為一談,說明我們的專業知識學得不扎實,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時候就多注意這些意思相近的名詞之間的辨析,只有我們把專業知識學扎實,注意把我們學過的知識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分辨清,在以后的教學中才不會誤導學生,才能更好的為學生講解,而且我們應注意在以后為學生講解到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時我們應特別強調。對自己的學生負責這是作為一個老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另外一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讓前概念為生物教學服務—“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一節教學的思考》。該文章中提到一個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有些知識明明在課堂上已經強調多次了,可是還是有部分學生記不清楚,經常弄錯。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個原因往往會被教師忽略的,就是學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結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這節課的教學從前概念的產生,如何發現學生的前概念及如何正確處理學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講述如何讓前概念為生物教學服務。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后所引發的一系類感想,關心、關注、關懷每一個學生,是每位教師應該保持的工作作風。
讀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后所引發的一系類感想。關心、關注、關懷每一個學生,是每位教師應該保持的工作作風。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應該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享受到教師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師應該一視同仁。由于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看待學生總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他們總是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好”學生犯錯老師總為其開脫,“差”學生犯錯老師們總認為是學生的不對。因為,成績好的學生能給教師帶來成功的喜悅,教育的希望,職業的幸福感,而紀律差成績差的學生總是讓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而沒有得到半點的快樂和安慰,他們總是讓教師操心,讓教師失去職業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看待每一個學生,說來容易做到難。
首先,要一視同仁,正視差異。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和不足,不要輕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學生,今天學生學習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們的學生幾年后發展的差異是很大的,當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給他們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二,要學會體諒和寬容。學生的身心正處于一個成長的時期,教師需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考慮他們的感受和行為,要體諒學生,同時對學生身上發生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要給予寬容。
第三,要給學生提供多樣的發展機會。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結構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這種差異并不表現為好壞、高低、貴賤之間的差異,而是多樣化的表現。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承認差異、適應差異、追求多樣性,盡可能的提供適合學生發展的機會,保證學生有機會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
第四,要多鼓勵少批評,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們當教師的都想得到領導的表揚,何況我們的學生呢?學生經常性地得到教師的表揚,就會充滿激情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認和肯定,就會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作為教師不僅要表揚表現好成績好的學生,更要創造機會表揚平時表現不好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的`進步更難,他們的一點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敏銳地去發現并加以表揚與肯定,這樣長期加以關注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習慣,各方面的表現就會不斷地好起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5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