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人們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或工作后,對所獲得的經驗和感悟進行總結的一種文字表達。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寫作心得體會,這里整理了一些相關的典型范文供參考。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獨一無二的伊凡》,深受感觸,便提筆寫下了這篇讀后感。
書中主要講了伊凡本來生長在熱帶雨林,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的,后來因為人類的迫害,使它失去了父母和妹妹,那時伊凡還小,甚至都不知道悲痛。長大過程中被帶到人類居住地“巔峰商城”被人類關押在籠子二十七年,給人類當雜耍,有時候學習高難度動作做不到位,還會被人類鞭子抽打。
至始至終不知道自己出生于哪里,隨著小象“露比”的到來,使他知道了自己本來是生活在自由的天堂熱帶雨林的。但很多市民對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的這種做法表示出很大的憤懣,最后,伊凡等許多動物們被解救到亞特蘭大,去過本來無憂無慮的家園生活了。
讀了這本書,我便知道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動物殺害者”。我們家螞蟻成群,自然是因為我嘴饞,家中甜食多,我走到哪里,他們便跟到哪里,騷擾我寫作業,所以我就只能將它們捏死,我殘忍的手法一點也不比伊凡的“東家”弱。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善良的猩猩——伊凡。它原來和家人生活在中非,父母被人類殺死,它和妹妹被送往城市,妹妹卻不久死亡。寶寶的它住在巔峰商城,和幾個朋友生活在一起,和人類和平共處,它很喜歡畫畫。當可愛的小象露比到來后,喚醒了伊凡對叢林的`記憶。他知道了現在生活的只是牢籠,不是家。最終他憑借著自己的繪畫技巧在好朋友——人類茱莉亞的幫助下,受到大眾反映,和好朋友們被送到了動物園的野外自然區,彼此都見到了同類,快樂的生活。
文章曲折生動,感人迷離??催^之后,伊凡仿佛就在我們內心深處,它在國外哪里早就不重要。如果它是一個人,它一定是個實在的好朋友。他就是一個人,具有思想、情感,可以為了朋友付出一切。作者將內容寫得一波三折,從種.種困難中,讓我們懂得了自由來之不易,家庭才是內心的真正向往。
從伊凡為了朋友而想去“家”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珍惜友誼,“稱職”的“朋友”。它們住在用玻璃做得“牢籠”里,要去動物園艱難無比,就倘若要登天一般遙不可及。讀著讀著,不禁讓我們感受到友誼的力量!從中,我還感受到伊凡很聰明,它靠自己的愛好畫畫,幫它和朋友獲得了自由。它在用許多張紙拼成的大正方形上,用涂料寫下了“home”并揉成一團,給人類好朋友茱莉亞看,希望她能看懂其意。茱莉亞竟真的看懂了并幫助伊凡到動物園。由此可以讓我們深深感到友誼的力量不分人類或動物,它沒有界限,只要心連心,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1.教學體系存在問題。
當代高校數學教學體系中,數學類課程主要被分在基礎類院系,教學內容過于廣泛,形式過于單一,不能夠針對各個專業知識的需求而執行差異化教學,對專業方面的數學教育不具備一定的針對性,難以發揮數學教學的最大效用,不能夠準確的把握學生后續專業學習的要點,難以刺激其應有的發散思維。
2.數學教材存在問題。
如今的高校數學教材內容極具寬泛性,對于指導學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游刃有余,但是對于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就不具有針對性和應用性,無法用直觀的方式尋找到具有專業應用方面的數學例題。學生學習內容廣泛卻無法找到專業學習的辦法,教師數學專業基礎強卻無法找到幫助學生了解專業所需數學知識的辦法。
3.數學教學方式和手段存在問題。
教學方式過于呆板,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教學形式過于簡潔,這些都是傳統高校數學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弊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無法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性素質人才,培養出的只是一批應試教學下產出的“高能畸形兒”,這樣的“人才”已經不能夠被社會所接受。
1.多維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多維性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改善我國高校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那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觀念,在根本上改善以往課堂秩序差、教學方法單調、學生參與度低等相關問題。能夠適應當前新課標下對教學目的的根本要求。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向著師生共同參與的多維性教學模式方向轉變,這將成為今后高校數學教學研究工作的重點。
2.多維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利于提高數學基礎課教學的教學效果。
傳統的學術型教學模式,無法發揮高校數學課程內容廣泛性和綜合性的主要優勢,它忽略了由理論轉變成實踐的重要性而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這樣就難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多維性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區別,在于它注重教與學的雙方互動,在保障教師授課情緒的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必然能夠提高高校數學的教學效果。
1.實施分層化教學目標,改善教學大綱制定。
根據高校學生專業的設計特點設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細化教學目標層次。根據目標的根本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學生認知能力的差異性,制定出具有一定適應程度而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對基礎層面較差的學生,主要教學目標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狠抓養成教育,規范行為習慣,以力爭成績合格為根本目標;對具備一定基礎的學生,在保障其學習基礎的同時要施行養成教育,助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超過合格成績為根本目標;對于基礎層面較好的學生要深入挖掘潛能,刺激其發散思維能力,以力爭成績優秀為根本目標。只有進行分層次、立體化教學,才能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需求,實現全員化進步的教學效果。
2.實施立體化課堂教學,豐富高校數學教學課堂內容。
實施立體化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有兩種手段:多媒體演示教學法和實例討論式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教學法具有生動性、靈活性、互動性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投影儀、電腦、幻燈機等電子儀器來豐富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課堂教學,能夠充分的發揮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的優勢,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具有靈活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例討論式教學方式可以完善師生間互動和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在疑難教學問題上可以提供合作性、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將原本極具復雜化的數學理論可以簡單的應用于具體的實際問題之中,深化學生記憶,提高教學效率。
3.實施多維化考試方式,多角度完善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考察能力。
考試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一項重要手段,能夠明顯地檢測出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應用的學習效果,也是檢測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傳統的閉卷理論知識考試并不能夠有效地檢測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具備的創造能力。因此,我們要采取多種方式的考察手段來豐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手段:首先,要采取期末測試與日常測試相結合的考察手段,這樣的做法可以有效減少學生應試準備的行為,激發學生日常學習意識,將有效學習周期拉長;其次,要采取期末測試與論文考試相結合的考察手段,這樣的做法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深度的掌控,便于強化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能夠真正靈活掌控所學的數學知識;第三,要采取期末測試與數學建模相結合的考察手段,這樣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培養學生從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近日翻閱了《反思性教學》一書,這是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撰寫的教育學理論著作。他在論著中提到:所謂反思性教學,就是主張在教學完成過程中,培植教師“反思”的意識,使其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行為,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的發展,這種“教學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學模式正日益成為當前教學的一種主流。它帶來了濃厚的反思氣息,進一步激活了當代教學領域,給操作性(常規性)教學注入了活力。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反思思維:
首先,在教學中,要把反思作為一種檢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在實踐中發展專業知識的有效手段,提供實踐及對實踐進行反思的機會,并把反思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培養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學案例可以匯編成冊,內容可包括:課程計劃、教學過程錄像、同學或同事的反饋、指導教師或專家的評論等訓練反思思維,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學行為都值得寫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學案例。)而選擇典型反思案例,必須是:一是對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二是在教學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當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對問題進行“漏洞”反思?!昂谩被颉奥┒础狈此夹栽u價的意義在于有話可說,說的話對別人有啟發性,有借鑒意義。
再次,共同反思。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如果能與同事進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強大的,并能使個體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由于自己的經驗得以共享而帶來的滿足的情感體驗。對一個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反思過程能保持自我連續性,那么,在教學中共同確認問題,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學,確定適當的行為方式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好”等問題,尤其重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反思則是教育的重要環節。通過反思,教師和學生能夠審視自己的學習和教學過程,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反思的價值和必要性。本文將從我的教學經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方法和教師發展四個方面來論述我對教育反思的理解和體會。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進行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我更好地針對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通過觀察和反思,我發現有些學生更適應視覺教學法,而有些學生則更適應聽覺教學法。因此,我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圖表、示范、講解等,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反思教學方法,我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其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也需要教師進行反思。通過反思,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并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例如,在我進行語文課教學時,我發現有些學生對閱讀理解問題理解能力較差。我經過反思后,采取了配合個別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問題進行特殊指導的教學方法。通過個別輔導,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也驗證了反思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績效的作用。
此外,反思還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反思,我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課堂管理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例如,我曾遇到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經常理解錯誤,無法掌握教學內容的情況。我經過反思后,意識到這位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其他學生不同,需要進行個別輔導。于是,我針對這位學生進行了與他個人興趣相關的課堂活動,并引導他通過實踐掌握教學內容。通過反思和調整,這位學生不僅在學習上精進了許多,而且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個經歷也使我明白,反思教育不僅對學生有益,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最后,教育反思還有助于提高教育系統的效率和質量。在我所在學校,教師們積極參加教育研討會和交流活動,并開展教學反思,以便更好地解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不斷反思和探索,教師們不僅改進了自己的教學方法,也促進了整個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反思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個人教學水平,還能夠為整個教育系統的進步做出貢獻。
總之,教育反思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通過反思,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個別輔導;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并推動整個教育系統的提升。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將繼續保持反思教育的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為學生和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反思是人特有的一種心智活動,也是人有意識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其情境的能力。反思是人們思維的一種品質,它使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的后果,從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開展行動。通俗地講,反思就是實踐者對自己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20世紀80年代以來,強調培養教師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教師教育部興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響到世界范圍內的教師教育界。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學校要真正確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就必須積極倡導廣大教師進行教學反思。通過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促進學校的發展,促進教師的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化組織。
作為一個日常反思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于“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反思是一種思維的形式,是個體在頭腦中對問題進行反復、嚴肅、執著的沉思,是一種問題解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高級的認知活動。反省解決的是現實問題,它允許在問題獲得解決之前,存在懷疑和困惑。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是以思維活動的結果為思維對象,以思維活動的過程為反思的對象。個體進行反思,共有三種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開放的頭腦,二是責任感,三是專心致志。正是這三種態度確保和推動了人們的反思行為。在以杜威反省思維理論基礎上,培養反思型教師和提倡反思型教學的運動在世界各國的教育界蓬勃發展。
教學反思是對教學活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的,謹慎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和教育理論應用于實踐。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的教學觀”進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作出選擇,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關注教育事件的背景,發展脈絡。二是能夠對特殊的事件,情景進行反思。教學反思是對教學經驗的重新建構。教學反思是教師理解、評價教學實踐的一種手續,是對經驗的重新組織和重新建構。并由此達到三個目的:(1)對各種教學的活動的背景有新的理解。(2)是對教師自身和教學活動的文化環境有新的理解。(3)是對關于教學的一些想當然的假設有新的理解。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進行理性的和具有倫理性的選擇,并對其選擇負責任。反思不僅僅是對事件的描述,而且嘗試著對教學事件和教學行為進行解釋和提供證據。對教學事件產生的可能性原因進行分析、探究、批判性反思,是給出所作決策的理由。同時也包括更廣泛的歷史、社會、政治方面的原由。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媒體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審視的過程,是教師通過自我審視來促進自身能力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是教學研究亟待提倡的一種形式,也是校本教學研究中最基本的力量。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性教學不是一種面向學生時的教學方法或策略,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一種用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它指的是教師在先進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如反思課堂內外讀寫一體化的構建(即讀寫結合)的問題,要不斷實驗、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發展。我們不僅重視多讀多寫,而且要繼續深入地研究讀什么、寫什么,讀多少、寫多少、怎么讀、怎么寫、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讀、喜歡寫……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閱讀的繼續和深入。如語文課堂內外讀寫一體化的構建(即讀寫結合),教學時應做到從讀到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使學生裝獲得讀寫的有關知識,從“仿”學“創”,經常進行寫段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特別是在怎樣讀、怎樣寫上,用發展的觀念來思考,用語言規律進行指導,用創新的方法來指導讀寫結合的創新,從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21世紀的小學語文教育應從時代發展和未來社會的需求的高度重視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重要性,把教育重點轉移到開發潛能、啟迪心智上來。要通過語文課堂內外讀寫一體化的構建(即讀寫結合)的教學,多種形式培養、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發掘學生創造潛能,保護學生的創造萌芽,為培養創造人才打好基礎。讀寫結合要提倡“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揚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優的發展。在讀寫訓練中,要堅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認真傳授和指導學法,培養學生扎實的獨立讀寫的能力和自覺讀寫的良好習慣。同時,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視語文課堂教學與語文課外活動為一個整體。這樣就能拓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育的思路,發現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內容的豐富多彩、教學形式的千姿百態,感受到學生創造潛能亟待開發,就能激發為語文教改開辟另一塊沃土綠洲的熱情,更會千方百計地改進語文課堂教學,省下時間、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發展個性。
二、反思性教學對教師成長的作用
反思性教學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性質,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它蘊含著三個基本理念:
第一,教師是專業人員。這里的“專業”不是把所教的學科內容作為其專業表現,而是把教師的教育行為與教育活動視為其專業表現的領域。對于專業人員來說,最難的問題不是應用新的理論知識,而是從經驗中學習。學術知識對于專業工作是必需的,但又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專業人員必須具有從經驗中學習和對自己的實踐加以思考的能力。
第二,教師是發展中的個體,需要持續成長。教師三為專業人員,由新手成為專家型教師,是需要過程的,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止境的。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化的成長的基礎。
第三,教師是學習者與研究者。教師專業發展是自我引導的結果,因此,教師始終是一個持續的學習者。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為與教育活動加以思索、研究、改進,由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的專業實際問題是最直接、最合適的方式。
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上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并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第二個階段是在教學中進行反思,既及時地在行動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第三個階段是在教學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反思總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對象,又是反思的承擔者。教師的反思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地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師反思過程實際上是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通過反思、通過研究,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實踐證明,教學與研究結合,教學與反思結合,還可以幫助教師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質,從而改變教師自己的生活方式。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睘榇?,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
教師自身的經驗和反思是教師教學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最重要的來源。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于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樣經驗才會得到提煉、得到升華,從而成為一種開放性的系統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經驗才能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杠桿。
三、反思性教學的步驟和基本策略
(一)反思性教學的反思
一般認為,反思性教學是一個循環或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是反思的起點,這些困惑和問題為反思性教學提供了可能。因此,對問題的認識和反思是反思性教學的第一步,只有首先澄清問題、界定困難,才能使反思性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接下來就是要擬訂反思的計劃,為反思和探究做好準備,并開展行動。最后對這些資料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評價,這樣,教師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在這樣一個循環或螺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動態的反思與行動對其教學實踐進行管理、評價和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實踐水平。反思性教學關注自我反思,教師能夠對自己的教學價值觀、教學哲學進行修正,使之更好地適合于教學情境,其教學實踐水平也呈現螺旋向上的趨勢而得到提升。
當然,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的模式,因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反思只能針對具體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而在可能的條件下展開。尤其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反思也應該超越單純的操作技術層面,成為教師職業生活的一種方式。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1、教學反思的特征。首先表現為自覺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講臺上開啟一片蔚藍的天空,那么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其次表現為超越型。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后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第三個特征為個性化。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反觀自照,屬于“個人奮斗”。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2、教學反思的方法。第一,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辟信息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后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于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3、教學反思的類型。若按時間來劃分,教學反思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課后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后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后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后思”:對于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當今社會,教育無疑是每一個家庭和個人都難以繞過的話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教育的目的也在不斷地被反思和探索。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反思教育的本質和方式,對我來說尤為重要。
首先,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傳統的教育模式主要關注知識的傳授和考試成績的評估。然而,在今天的社會中,這種模式已經變得過時和狹隘。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和應試技巧。因此,我們需要反思教育的目標,將其從純粹的知識傳遞轉變為能力培養和品格塑造的綜合教育。
其次,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和消化知識。然而,這種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創造力。因此,我們需要反思教育的方式,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位置,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教師應該更多地扮演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資源和環境,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和實踐。
此外,傳統的評價體系主要以分數和排名為依據,對于學生的能力和優劣進行了簡單粗暴的劃分。然而,這種評價方式容易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潛力。當今社會,我們面臨著復雜多變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評價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反思教育的評價方式,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發展,關注他們的創造力、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最后,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和培養能力,更是培養學生的品格和價值觀。然而,在過去的教育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與此同時,現代社會的課外環境也對學生的人格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反思教育的價值觀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社會責任感和文化素養,使他們成為有道德、有責任感和有創造力的公民。
綜上所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教育的本質和方式,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我們應該關注教育的目標和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同時,我們也需要反思教育的評價方式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過持續的反思和探索,才能夠使教育更加科學、全面和有意義。這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所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楓林鎮中心小學杜伊凡。
本節課是一篇閱讀課文,略讀課文要上得“簡略”,但不能浮光掠影,要有取有舍。略讀課文教學的三大任務是:把握大意,交流感受,重點賞讀。所以,我設計了五大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共鳴;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走近人物;設身處地,升華情感;拓展閱讀,獲得啟發??偟脕碚f,我認為有兩個亮點:
一是加強了朗讀訓練。略讀課文要引導學生抓住印象深的地方,深入思考,重點閱讀,充分交流,積極參與文本內涵的再創造,使得語言更豐厚,形象更逼真。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受能力,又能使學生汲取文中精華。為此,我除了安排自由讀,指名讀外,對“瑞恩和父母一起來到安格魯”這一片段,采取了師生對讀的形式,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豐富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敝挥卸嘧x,學生才會真正讀懂文字背后的意蘊,拉近與文本的距離,從而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二是加強了說話訓練。教學中,我發現班內好多學生發言,語句不連貫,表達不清晰,有的甚至不會說。所以,這節課我安排了多次說的訓練,比如初讀課文時,讓學生用上提供的'詞語概括文章的內容。這樣既降低了難度,又使他們懂得概括主要內容可以用抓關鍵詞的方法。
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是雖然加強了朗讀訓練,但讀書缺少具體的要求,層次的變化。二是因為課文較長,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處理各個環節略顯倉促。如果能在課堂上僅僅抓住學生的情感脈絡,指導學生細致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就能更深刻地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思想認識也會得到升華。
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基石,也是每個人成長的重要環節。而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反思能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近年來,在教育的實踐中,我開始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意義,并從中收獲了一些寶貴的體會。
首先,教育反思能夠幫助學生從成績至上的困局中解脫出來。當前社會,學生們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大家無不爭分奪秒地追求名次和分數。這種競爭導向的教育環境,使得學生們很容易迷失在得與失的邊緣。然而,通過教育反思的機會,學生們能夠停下腳步,靜下心來思考,我到底在追求什么?是真正的提升自己和價值觀的塑造,還只是為了一時的榮耀和虛榮心的滿足?通過反思,他們能夠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減輕內心的焦慮和壓力,擁有更加健康和全面的成長。
其次,教育反思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考力。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信息,缺乏主動思考和創新的機會。而通過反思性的教育,學生們可以自主地去思考問題的來源、原因和解決方法,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和發散思維。同時,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發現問題的新穎解決方法,開啟創新思維的大門。他們會主動思考如何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從而培養出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
再次,教育反思是一種助力學生成長的有效途徑。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個性和思維方式。通過教育反思的過程,學生們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和思維進行自我評估,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點,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和完善。通過這種思考和評估,學生們將提高他們對生活的認知和自我認知的能力,進一步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力,并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成長和發展。
最后,教育反思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當學生們時刻潛心思考和反思的時候,他們會更加關注社會和他人的需求。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從而產生責任感,并將自己的思考和行動放在更廣闊的視野中。通過教育反思的過程,學生們能夠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思索社會問題,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的人。
總之,教育反思是一種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解決學生在成績至上、缺乏思考能力、缺乏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力、自我認知和社會責任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反思機會,激發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健康成長的新一代人。
近日翻閱了《反思性教學》一書,這是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撰寫的教育學理論著作。他在論著中提到:所謂反思性教學,就是主張在教學完成過程中,培植教師“反思”的意識,使其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行為,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的發展,這種“教學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學模式正日益成為當前教學的一種主流。它帶來了濃厚的反思氣息,進一步激活了當代教學領域,給操作性(常規性)教學注入了活力。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反思思維:
首先,在教學中,要把反思作為一種檢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在實踐中發展專業知識的有效手段,提供實踐及對實踐進行反思的機會,并把反思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培養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學案例可以匯編成冊,內容可包括:課程計劃、教學過程錄像、同學或同事的反饋、指導教師或專家的評論等訓練反思思維,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學行為都值得寫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學案例。)而選擇典型反思案例,必須是:一是對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二是在教學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當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對問題進行“漏洞”反思?!昂谩被颉奥┒础狈此夹栽u價的意義在于有話可說,說的話對別人有啟發性,有借鑒意義。
再次,共同反思。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如果能與同事進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強大的,并能使個體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由于自己的經驗得以共享而帶來的滿足的情感體驗。對一個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反思過程能保持自我連續性,那么,在教學中共同確認問題,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學,確定適當的行為方式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好”等問題,尤其重要。
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薄叭绻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p>
因此可以說,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者的專家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教師只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從教學觀念、教學興趣、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方面進行反思,而且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媒體等教學技術上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其專業化水平,符合作為研究型教師的角色定位。而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性教學中才能得到改善和發展。
這篇課文寫的是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由于本課是開學第一天的第一課,所以安排的第一課時內容較少,學習目標為:認識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課文。教學環節主要為啟發談話,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檢測,鞏固生字。
延續上學期的教研和模式研討內容,本節課模式運用的重點依然是小組合作學習,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環節中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此環節中提出要求:1.小組合作讀準字音、字詞,把句子讀通順;2.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3.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雖然課堂上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但效果并未達到最佳,一是由于開學初,學生還未能較好的投入到學習氛圍中,二是上學期雖然也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但并未領悟到它的真正意義,三是作為老師,講得太多,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學習,自主探究,這些原因都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此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部分同學不能積極參與合作討論,在他人回答問題時,不注意傾聽,思想不集中,這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還有待加強培養和提高。
在初讀探討了課文的整體內容后,就是對課文內容的梳理,通過“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這個問題來解決,但時間未把控好,有些趕。
在最后的自測環節,讓學生寫了幾個生字,并同桌互批,找出錯別字的時候,我應該由學生自主去糾錯,去識記,而不是直接將錯誤告訴他們。
總體來說,這節課不夠成功,很大原因在于自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沒有與同組其他老師認真交流備課,導致課堂效果不佳,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吸取開學第一節課的教訓,吃透教材,鉆研教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積極同其他老師交流,做好集體備課;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加強展示與回報環節的鍛煉,期望能真正達到模式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有學會反思,才能成為有能耐的教師;只有學會反思,才能走向成熟。該書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從各個實用的角度給了我們一線教師很多啟發,書中關于各種教育細節的描寫、問題解決的闡述、個案的敘述,都給我們提供了開放式的探討機會,書中的各個章節和案例都促使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教學實際出發來思考教師應遵守的職業規范,切身處地的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思量,在教師職業的道路上扮演引路人。
我發現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但反思卻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反思可以使我們揚長避短,不斷修正錯誤,不斷創新。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從經驗反思中汲取收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變。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經常思考類似:“我的教學有效嗎?”“我是如何實現教學的高效益的”、“我怎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問題,可以讓教學永遠處于不斷改進的動態變化之中,處于一種合理科學的理智狀態之中,處于一種低耗高效的有效教學之中。
我想:教學過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個事實,都可以成為我們教學日記的素材。通過積累事實,我們會從具體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東西,那長久躲閃著你的真理實質,會突然在你面前打開,這對于培養和訓練教師反思教學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為一個教育家,能夠寫出那樣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經驗,僅教育日記就堅持寫了三十多年。
在擔任了幾年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后,我發現信息技術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通過四周八課的學習和探究,學生對科學學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對觀察事物的方法步驟,對探究問題,分析問題過程中要注意的東西也能夠掌握,學生通過對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習性,結構等的分析,對學好科學有了興趣和信心。
一、緊緊抓住觀察物體———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小組合作探究———得出結論這個科學學習的過程。
二、認識實驗在科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重視學生的`實驗,切實使學生能夠在實驗中學習,在學習中實驗,化抽象的概念為生動的實驗活動。
三、做到重過程,輕結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和判斷能力,做到傳授知識于快樂的操作中。
四、把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興趣作為科學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為培養有科學素養的學生打下基礎。
“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對教師“教”、對學生“學”的反思,是指教師以教學目的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學習效果為反思對象,進行主動探究,尋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監控能力,加強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監控,調動教學自主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實效的一種教學方法。
“反思性教學”是在《音樂課程標準》指導下實施的,它以教師和學生的“思”為核心,以全體學生“學會”、“會學”為目的,教師通過反思調整教學,學生通過反思來調整學習,并強調“思”與“練”的結合,通過補救性的訓練來解決存在問題從而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筆者通過對“反思性教學”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操作措施如下:
一、反思主題的確定。
筆者認為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可從“教什么?怎么教?學會沒有?”三個方面去考慮。
1、教什么?
音樂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可從《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去探尋。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標準》來反思每一節課目標設計是否合理、到位,每一節課是否貫徹了《標準》的精神。但通過調查和分析,筆者發現當前許多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過程中存在著如下問題:其一,教學內容安排過多,造成“面面俱到”而無法落實的被動局面;其二,教學目標沒有落實到每一個學生。概括說就是“目標制定缺乏科學性”??茖W制定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茖W制定教學目標必須注意大目標與小目標相結合。在每堂音樂課中,大目標是*小目標去實現,小目標*大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整體教學的原則。制定小目標必須注意,小目標要為實現大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也就是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橋設梯,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欲望,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定目標要貫穿一單元、一學期乃至小學階段的教材中,以《標準》為綱,通過縱橫比較,研究個性明確其地位和作用,,從而使目標的確定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好目標,為優化教學創造性前提,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化意識,并使之得到真正落實。
2、怎么教?
怎么教?考慮的應是“如何將目標有序、分層進行落實”的問題。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應通過反饋著重對教學的大、小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及時反思。及時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隨時反思,不隨機應變,課前計劃就有可能與實際教學脫節,找不到結合點。因此,教師不能迷戀教學計劃,應根據課堂實際,隨時對目標的現實情況進行反思,以便及時調整計劃。如:我在《甜甜蜜蜜的歌》的`歌譜學習結束后,讓學生分組唱,個別唱,竟然反饋上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有的節奏不穩定;有的對跨度較大的音程唱不準等等,我把這些典型問題歸納起來,有的放矢進行了輔導。由此可見,教師在完成一個小目標后,一定要注意檢查,并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反思。這樣既用于培養教師對教學的反思能力,又利于教師及時調整后續教學,提高教學監控能力。
3、學會沒有?
對“學會沒有”的反思也就是對教學實效性的反思,我們的教學必須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思。因為,不少老師只考慮把知識傳輸出去,不考慮如何收集反饋信息,沒有體現出“雙邊”活動意識,致使相關目標不能落實。又有許多教師總以為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實際效果與他們想象的卻有一段距離。因為他們往往憑自己主觀的臆斷,而忽視了對教學中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反饋。為便于反思“學會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全面了解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中加強教學反饋。反饋只有在制定目標時預先考慮安排好,才能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實施。在教學中,可采用“學會的同學站起來表演——合作學習——組長檢查”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有層次的反饋。通過面向全體的檢查,使教師能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反思,就可采取相應的對策。反思原理指出:“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因此,教師只有通過反饋,通過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才能實現對教學的控制。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是調整教學計劃合理與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評價目標是否完成的基本途徑,也是優化目標,調節后續教學的有效手段。
教師對反思結果若能及時處理,對教學效益的提高將十分有益。如;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反思,及時有針對性的組織訓練,教學效果肯定會得到提高。教師通過對教學各環節的反思,發現自己語言組織水平差或音樂素質差,若能自主訓練,也一定會有所提高。
筆者在不實施“反思性教學”前總以為每節課的效果都很好,而實施了“反思性教學”后,才發現教學中漏洞百出?!胺此夹越虒W”改變了我原來的從教師的主觀感受出發進行教學的弊端,它使我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教學工作,通過反饋,不斷反思自身的缺點,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在實施中,我深刻體會到“反思性教學”最大的好處是讓不同起點的學生和教師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它呈現了一個“實施——反思——指導”的過程,它所發揮的效果是螺旋式上升的。相反,對于一個從不反思的學生和教師來說,他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反思性教學”是有實施、有價值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則值得大力推廣的。
自從20xx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在廣東、山東等省份開展以來,近幾年逐漸在全國普通高中展開。新課程的實施,盡管對廣大教師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培訓,但是如何把握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教學目標,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很多生物教師還是措手不及,如何去“教”、怎樣“教好”呈現出的問題不少。因為教材理念和教材形式都發生了變化,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還是抱著懷疑和觀望的態度。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付新課程,致使新課程在實際操作方面走了樣。這些做法是受教師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性思維方式支配,最終認為新課程改革還不如不改。教師的這種習慣性思維往往以觀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師的頭腦中,正是所謂的穿新鞋、走老路。
心理學和教育學界對教師日常教學的個人化教學理論稱之為教師的“內隱理論”。即教師的習慣性思維以觀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師頭腦中,它類似某種教育理論又不具備科學理論的基本規范,但卻在支配著教師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學。內隱理論并非直接受教育理論的啟示,而更多是源于教師的生活經驗、教學經驗的自我解釋,只是教師個體的某種行動理論、生活理論或實踐理論,內隱理論是粗糙的、零碎的、不確定的,它常使教學呈現不穩定性的沖動。
改變教師的習慣性思維,使其通過不斷反思、調整、提高,盡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目標,還需要。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的反思。不同的學者從各自的立場出發,用不同的詞匯去表述、理解和詮釋與教學有關的反思的含義,表現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內容的指向不同。
有的學者認為教學反思是一種批判思維活動,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以及學校教育、教學行為背后的更廣泛的社會歷史、倫理道德意義上的思考(即批判水平的反思)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還有的認為教學反思是一種協作活動,是由講課教師和聽課教師在一起,針對課堂教學中閃現的教學亮點、獨特的方法和暴露出的不合理的設計等共同進行回顧,通過分析、研究、探討,達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體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研活動。
筆者認為教學反思是教師教育、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具體地說,教學反思是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育、教學,在教師教學反思傾向的.支持下,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后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而在思考過程中,能夠發現、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并積極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
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課程改革就是要從根本上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考試和評價制度。要完成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的突破,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就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對于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利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開展與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研究,有助于社會各界形成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共識,反思型教師能夠學會批判性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借助反思不斷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滿足了教師專業化的基本要求。通過探討教師反思的本質、過程、方法,分析影響教師反思的因素,有助于培養教師的行為,有助于教師認清并克服反思行為的障礙,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無論是從初衷還是歸宿來說,都是教師主體的積極自我審視行為,以達到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實現專業化成長。這正是的現實價值所在。
2.利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開展有助于教師教育的發展,豐富教師教育的內容,加強對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教學生學會反思,以達到不僅培養教師如何“學會教學”,即教學方式的改變,而且也達到教會讓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即學習方式的改變的目的。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工作,通過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也得到發展。當然,教師自身發展又進一步促進學生發展,兩者是統一的。不論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還是教師個人的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利于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
開展有助于培養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促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尤其是在開發校本課程過程中,教師的反思能促進教師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開展可以豐富我國的教學理論,為教學理論向縱深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同時也為我國的教師教育理論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為有益的補充。
反思可以發生在教學實踐前,即反思集中于課前對課堂教學的計劃、組織、安排對學生的實際水平接受程度和喜歡程度的思考上;反思還可以發生在教學實踐中,即反思集中于實施教學過程,對意想不到的問題做出思考、判斷,及時調整教學;反思也可以發生在教學實踐后,即反思集中于對課堂教學整個過程的思考。反思活動的產生同樣應用于生物教學實踐中,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于生物進行了探索和研究,鑒于對平時積累教學經驗進行了整理,總結出高中生物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1.課前的前瞻性反思。
課前的反思包括對生物學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等的反思。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其中具體包括:(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理念;(2)“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3)“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理念。
教學設計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顧教學設計情況,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合理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進行改革,重新設計教學方案。生物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它特有的能力培養體系和思維方式,這決定了反思內容帶有鮮明的學科特點。
2.課中的監控性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得失、成敗都可成為反思的對象??梢苑此冀虒W定位、反思教學設計、反思教學效果、反思教學得與失、成與敗的原因、反思教學智慧。因此,一個成功的生物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反思、不斷成熟的過程。
3.課后的批判性反思。
課后的批判性反思要注重與課中反思相結合,它是通過教學后記的方式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所進行的反思。要正確看待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即便是再成功的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之成為以后教學的教訓,避免失誤的再次發生。比如包括對教學內容的繁簡合理性、教學時間安排、教學設計可操作性的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對自己的教學的成功之處進行反思,把其作為教學經驗加以吸收,并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運用。其實很多課堂上的得意之作,都是在課堂上偶現的靈感、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所以教師在課后應及時追思回憶并記載下來,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運用。
本文的研究結合當前的教學實際,目的是通過整理本人教學實踐中對生物教學反思真實的操作過程,理清自己關于生物的思路,為今后進一步進行更合理的提供支持。同時也希望通過本文為其他教師進行生物提供可供借鑒的地方,迅速成長為研究型教師,以適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1]熊川武.[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6。
[2]盧真金.及其歷史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20xx(02)。
[3]高凌飚、李娘輝.生物教學與學業評價[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xx。
近日翻閱了《反思性教學》一書,這是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撰寫的教育學理論著作。
他在論著中提到:所謂反思性教學,就是主張在教學完成過程中,培植教師“反思”的意識,使其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行為,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是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的發展,這種“教學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學模式正日益成為當前教學的一種主流。它帶來了濃厚的反思氣息,進一步激活了當代教學領域,給常規性教學注入了活力。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反思思維:
首先,在教學中,要把反思作為一種檢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在實踐中發展專業知識的有效手段,提供實踐及對實踐進行反思的機會,并把反思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培養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學案例可以匯編成冊,內容可包括:課程計劃、教學過程錄像、同學或同事的反饋、指導教師或專家的評論等訓練反思思維,提高反思能力。
而選擇典型反思案例必須是:一是對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二是在教學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
當然反思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對問題進行“漏洞”反思?!昂谩被颉奥┒础狈此夹栽u價的意義在于有話可說,說的話對別人有啟發性,有借鑒意義。
再次,共同反思。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如果能與同事進行談論,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合作的力量是強大的,并能使個體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經驗得以共享而帶來的滿足的情感體驗。
對一個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反思過程能保持自我連續性,那么,在教學中共同確認問題,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從同的角度分析教學,確定適當的行為方式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好”等問題。
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p>
而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性教學中才能得到改善和發展。
文檔為doc格式。
。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后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自覺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反觀自照,屬于“個人奮斗”。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第一,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開辟信息綠色通道,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后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于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是要研究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斜的境界。
3“月后思”:對于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如:月考后質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末考核,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原本是我教學中的一種隨筆,自己堅持寫了多年。那時并沒有誰來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種即時靈感。
在那些靈感中,我曾經記錄了孩子們課堂上閃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許多的不自禁的感動;那里有我教學經驗的精彩描繪,也有我工作不慎時捅下的漏洞;在那里,我曾經不斷地刷新一個真實的自我,也曾經輕輕地汲取營養為自身內需做補充;那里有我的憂慮和困惑,那里也有我的歡歌和笑語;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記載著我嘗盡了酸甜苦辣后的'欣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前走,換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小成功。我曾經在內心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真心地感謝吧——教學反思。它給了我一個工作反省的機會,給了我一方滋養孩子成長的沃土,給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華的天地,幫助我一天天變得成熟、變得聰明。我永遠會對它有一份鐘情。
后來,教學反思不再為我所有,卻衍生成教學備課中的一種規定。它要求我們寫出東和西,寫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細之極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學中沒有什么觸動而無病呻吟時的反思,簡直叫人覺得是一種難受。
我常想,教學反思畢竟是一種促進教學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執筆者的用心,也需要執教中的細心,更需要過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規定就能生發出來的靈性。
《核舟記》一課詳細地描繪了核舟上五個人物的造型。在通讀了這篇文言文后,給學生制定出分析對象,自學范圍。然后讓學生分組用形體演示其造型。學生為了準確地重現核舟上的五個人物,團結起來,主動地查字典,解詞、翻譯課文,體會文中詞句的含義。之后,他們精心制作了白胡子,“峨冠”、“手卷”裝扮東坡;為了表現佛印的大肚子,(佛印“絕類彌勒”)他們在毛衣里塞滿運動服,還另外用一個運動服斜系在肩上,以表現佛印身批袈裟,“袒胸露乳”;演舟子的同學挽起了頭發,以示椎髻,脫了鞋和襪子,以更好地表現“右手攀右趾”;他們用凳子做爐,拿來了班級里的水壺,還特別聲明沒有找到蒲葵扇,只能用折扇代替;最后,他們還把講臺當成了船,在上面演示。學生表演的時候,我就在課件上勾勒出他們表演得正確的地方,以示表揚?!氨頁P包含著給被試以關于他自身的能力和自我主動性的反饋,從而使本人完成工作是愉快的,而且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完成工作的”。因此,學生們并未因為有錯而感到沮喪。通過第一次排演,學生很快理解了“左手執卷末”“右手執卷端”等較易掌握的語句。但“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是怎么回事呢?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又是怎樣一種姿勢呢?同學們又一次投入到緊張,歡快的探討中去。他們聯系了核舟上人物所處時代的潮流,想到東坡、魯直所穿的是長袍,“現右足”、“現左足”自然就理解了。于是,同學們又找道具,補足了這一細節;通過查字典,問老師,他們弄清了“躺為仰,臥為側”。終于準確地塑造了佛印的造型另外加入了“若嘯呼狀”的細節??當他們第二次表演后,已經完全理解了課文中這一部分內容的含義,同時體會到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既然文中的大部分內容都靠他們自學理解了,那么,剩下的部分自然在愉悅的氛圍中迎刃而解。最后,在同學們成功的喜悅下,再一次統觀全文,使他們對文章的認識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完整而清晰。這樣,教師根據學生的臨場情況,隨機引導,啟發學生思考。而學生饒有興趣地根據自身水平按照自己設計的程式、方式討論,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理解能力,自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這樣一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字詞學習在學生主體活動和教師引導下不知不覺地完成了。
教學內容的設計,一般須遵從學生認知規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完整、生動地呈現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美學價值。在整體感知課文的藝術美和解決文字障礙之后,通過動手做“核舟”,改寫評點“解說詞”,使學生在動手做、動手改、動口說中,理清課文層次和說明順序。最后,學生們再一次通讀全文,使他們的認知經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幫助他們將語言形式和語言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吉爾伯特·海特在其《教學的藝術》一書中曾談到:“如果我們不能獲得一聲出自內心的笑,那么這一天的教學就白費了”。通過演課本劇,動手做“核舟”,改寫評點“解說詞”。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正是獲取一聲聲出自內心的笑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他們滿含笑意的眼神,他們精彩紛呈的表演,他們此起彼伏的掌聲,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受到了師者的偉大與自豪。如果不是因為時間有限,我真想把孩子們的精彩表現拍照錄制下來。真的,在這短短的一節課過程中,孩子們給了我無數的感動:他們準備了齊全的道具,他們制作了精巧的核舟,他們全心的配合表現。如今他們又將美好的回憶留給我,讓我獨自回味無比享受。由于本人板書的基本功比較差,所以本課教學過程中,板書的字跡不那么令人滿意,需要今后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在本堂課中:
1、我盡量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在自我預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針對預習中的難點和疑惑,彼此交流,從而達到初步理解課文的目的。
2、以平和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們回答問題中出現的問題,針對他們的表述,及時肯定他們的優點,同時也以委婉的語氣提出其中的不足,并作出鼓勵。
然而,對于作為新教師的我,在這堂課中存在著相當多的不足。
1、課堂的流程安排不夠緊湊,從上課剛開始就沒有把握好課堂節奏,導致課堂多斷裂,銜接生硬。
2、課堂上的討論進行得比較僵硬,沒有活躍好課堂氛圍,比較沉悶。這主要與我在預習過程中沒有對他們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有關,導致他們的預習過于散漫,達不到理想的高質量的預習效果。(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預習安排中,必須明確學生的預習目標,最好能夠進行相應的檢測,達到比較好的預習效果。)。
4、單純地翻譯全文過于單調,可以適當拓展知識,增強他們知識的積累與融會貫通的意識。在每一段講完之后,進行一個內容的小結,做到清楚而扎實??偟恼f來,講課于我還是一門需要潛心研究的藝術,如何上好課,上出有內容的課,任重而道遠。既需要多進行自我的反思和學習,更需要向別的老師同事們請教,讓我的孩子們能夠真正地享受語文課堂。
近日翻閱了《反思性教學》一書,這是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撰寫的教育學理論著作。
他在論著中提到:所謂反思性教學,就是主張在教學完成過程中,培植教師“反思”的意識,使其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行為,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是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隨著教師專業化運動的發展,這種“教學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學模式正日益成為當前教學的一種主流。它帶來了濃厚的反思氣息,進一步激活了當代教學領域,給常規性教學注入了活力。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反思思維:
首先,在教學中,要把反思作為一種檢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在實踐中發展專業知識的有效手段,提供實踐及對實踐進行反思的機會,并把反思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培養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學案例可以匯編成冊,內容可包括:課程計劃、教學過程錄像、同學或同事的反饋、指導教師或專家的評論等訓練反思思維,提高反思能力。
而選擇典型反思案例必須是:一是對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二是在教學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
當然反思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對問題進行“漏洞”反思?!昂谩被颉奥┒础狈此夹栽u價的意義在于有話可說,說的話對別人有啟發性,有借鑒意義。
再次,共同反思。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如果能與同事進行談論,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合作的力量是強大的,并能使個體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經驗得以共享而帶來的滿足的情感體驗。
對一個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反思過程能保持自我連續性,那么,在教學中共同確認問題,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從同的角度分析教學,確定適當的行為方式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好”等問題。
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p>
而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性教學中才能得到改善和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5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