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一種對自己成長過程的回顧和思考,能夠讓我們更加明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小編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如何進行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思考、探索、研究和總結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我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談幾點體會。
一、轉變理念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
《生物課程標準》倡導的三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初中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為生物學科的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傳統教學的優點,摒棄其弊端,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
教師應是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動的。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個性差異的學生。教師要適度允許學生在成長中犯錯誤,因為問題學生將可能使你成為教育家。教師要注意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學生進步。教師應重視用教材教、重視學生自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學會寬容,學會傾聽學生的訴說。如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這個活動,正常情況下鼠婦會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光亮的地方鼠婦反而多。這有可能是鼠婦跑不動、時間太短或者假死等情況,不能說學生做錯,要尊重事實,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挖掘課程資源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前提。
教師要認真學習《課標》,并按照《課標》的要求,全程備課,理。
解教材的設計思路,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挖掘課程資源,彌補教輔材料的不足,這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前提。
教師要盡量動員學生一起來尋找課程資源,至少有以下好處:
(1)小組分工,每個學生只負責一部分,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2)同齡人一起尋找課程資源,互相學習,互相教育,效果更好;(3)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寬,能力得到提高;(4)學生自找的材料范圍更廣,更切合實際,又可減輕教師的負擔。如上到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這一節課雞卵(蛋)的結構時,課前我布置學生自帶雞卵(蛋),結果每個同學都帶來了,有的小組還帶來了鴨卵(蛋)等其他鳥卵,而且帶來的新鮮雞卵(蛋)很多都是受精的,這是教師到市場上統一采購不一定能夠達到的效果。
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概念,必要時可走出教室,把大自然作為課堂。如“探究螞蟻的行為”和“探究動物對植物生活的積極作用”這兩個活動,我們只有到周圍的林地、草坪和田間等室外環境,才能得到第一手資料。實踐證明,室外活動使學生更留心周圍的自然界,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更濃了。但一定要組織好,注意安全。
三、及時評價是促進課堂教學的活力源泉。
動組組長、科代表發揮更大的作用,設專門記錄本,記錄課堂活動和當場評價及違紀等情況,并與期末總評掛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
及時評價還應注意以下問題:(1)每一次評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要側重這一次任務的關鍵評價要素;(2)特別要關注沒有突出表現的學生;(3)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要與本學科教學目標相結合,宜粗不宜細,可點到為止,至少讓學生得到鼓勵。
四、教學反思是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課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提倡粗線條的教學設計,后在課堂上隨機補充完成。要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多關注學生的實際收獲,少關注課堂的完整性,但嚴禁拖課。所以每一堂課都充滿著不確定因素,很多問題的答案都是開放的,學生的思維開闊,創新的火花隨時都可能迸發。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機智,課前先多預設幾種可能應對學生的實際反應。如北師大版《生物學活動手冊》八年級上冊活動“觀察雞卵的結構”討論3:判斷你所觀察的雞蛋能否孵出雛雞,說出理由。有一個學生的答案與眾不同:不能。因為這個雞蛋已經被我打破了。這個答案可能連教師都預想不到,學生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教師當然不能否認該答案的正確性。我們只能重新審視該題目的嚴密性。所以課改了,教師更要保持經常自我反思的好習慣,這是縮短生物學科教學理念和行為差距的有效途徑。
總之,教師應重新認識新一輪課改背景下的生物學課堂教學,生物學課堂教學無固定模式可循,教師應本著“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的態度來創新發展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內涵。
課堂時間上主要解決重要的,學生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不能在一些非重點問題上浪費時間。
2、教師要有層次意識。
在課堂提問、疑難問題的點撥、師生交流、課堂評價等環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策略。
3、教師要有調控意識。
學生活動應在教師充分備課,合理安排指導下有序進行。
4、教師要有聯系意識。
在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中,只要是能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的,應該與新知識聯系起來;生活實際能與知識聯系起來的,盡可能與知識聯系起來。
生物高效課堂要求二:高效課堂要重視學習興趣和方法的研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活生生的生命,生命的奧秘最容易引發人們的探究欲望;生物學的發展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我的歷程,其中不乏精彩的人物和事件;在初中生物學的教學內容中,很多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生物學的內容也適合于開展實驗和探究。這些都是生物學科發掘感情價值、目標的優勢,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激發出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有了動力,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就有了保障。
生物高效課堂要求三:高效課堂應著眼于優質的教學設計。
1、課堂導入要重實效。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場白,有效的導入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雖然導入時間不長,只有三五分鐘,確是與課堂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一個重要環節,巧妙地導入,能為整個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精短的導入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有趣的導入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結合教學實踐,可以大致分為七類:
(1)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法。
例如在講授《人的生殖》時,先提出“我們每個人作為一個個體是怎樣來到世上的?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就會油然而生,急切的想到知道答案。
(2)詩詞導入法。
(3)故事導入法。
(4)直觀教具導入法。
生物是一門與日常生產和生活緊密聯系的科學,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生學好這一門課。學習“空中飛行的動物——鳥類”是時,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鳥類適于飛行的結構,在導入時,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只鳥的標本,讓學生通過觀察,尋找鳥類適于飛行的外部形態特征?,F在的孩子缺乏對自然的感性認識,尋常的一只鳥的標本卻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5)新舊知識聯系的方法導入。
(6)實驗導入法。
通過實驗,感受深切,使學生獲得了準確的感性材料,為理性的推斷提供了直接的依據,記憶深刻,滿足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7)音樂導入法。
如在《保護生物多樣性》這節課時,可以用《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她從小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后,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救那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聽完后問“大家聽了這首歌,有何感想”讓大家對這首歌中的事件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出新課。
2、課堂組織形式要靈活有序。
“活”而有“序”的組織形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載體,有序的課堂更有利學生保持專注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行為雖然是個體行為,但課堂的小組討論式學習更有利創設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學生互相幫助的聯動式學習,也更有利于教法多樣化的實施。所以,課堂的組織形式要把“個體活動”、“小組活動”和“整體活動”在不同的教學環節相互穿插進行?!皞€體活動”要避免學生和教師的單線活動,而應該讓學生成為面對全體學生示范的個體。
3、注重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和高效性。
恰當的提問方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催化劑,它有利于將學生學習引向深入。課堂提問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把提問看成是老師的權利,也不能只把提問當作一種檢驗學生學習的情況手段。教師的提問是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提醒學生向老師提出問題的教學活動,是和學生交流的一種手段。
4、課堂結尾要“活”而有“績”
“活”而有“績”的結尾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點睛之筆,它不僅是對一節課的精要概述和總結,更是一種有效的課外延伸。結尾的方式有總結式結尾、復習式結尾,這兩種形式的結尾,可以由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完成;檢測式結尾和啟發式結尾一般由教師來完成。但不論是何種形式的結尾,都需要有一定的反饋交流時間,一定要落實到學生掌握知識的“實績”上。同時我們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將課題學習向課外延伸,養成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的習慣。
創新。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比起我以前剛來上課時候的稚嫩,我現在上課確實是成熟熟練了很多,雖然生物是副科這種想法在以前就已經在學生的頭腦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讓學生也把這個學科當成正科認真來上呢?首先就要備好課,你的課備好了,內容充實又切合生活實際,自然就略勝一籌。然后就要讓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并不是說你的課備好了去上學生就會感興趣,關鍵是你上課的方式。我性格比較開朗外向,在這里我主要是添加了一些肢體語言,還有一些生活實際例子,還有一些小笑話,有時候也會搞一些小活動緩解課堂氣氛。在我的課堂上,學生不用再只是看那些枯燥的課本,興趣自然會提起來,有了興趣再讓他們學習就輕松多了。
說到備課,自然要先明白教材的內容,然后開始研究學習目標、重難點。為了備好課,我也下了一番功夫,我會上百度看很多的教案還有ppt,認真學習每節課的內容,然后再把重要的內容抄寫下來,在這里面,我也會尋找一些練習,以便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插入練習加深學生的印象。
創新。
學生竟然都很喜歡這首口訣,而且竟連那些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到最后也能背出幾句出來,所以那時候我很感動,覺得我是成功了。再例如,學習《尿的形成和排出》這一節的時候,我講完尿液是如何形成的之后,我就會對學生說,現在讓我們來當一下醫生,給幾個病人看看病,學生的熱情就上來了,對于問題也是非常的感興趣。
雖然課上得是比起以前進步,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后我會努力做到:、深入細致地備好每一節課,熟悉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力求把握重點難點,使課上內容簡單易懂。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一般第一次上總是感覺不太流暢,我及時從中獲得經驗,在下次上時更好的講授好。同時課堂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使其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資料來源:/data/xdth/。
概念是生物學理論的基礎和精髓,也是思維過程的核心。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生物》(2003年6月第一版)后附錄上就有211個生物概念,其中必修本有154個,選修本有57個。但近年來,人們對生物概念教學的研究卻很少,基本上是概念教學的體會,如如何識記、辨別、掌握概念等,很少涉及有關理論指導下的概念教學研究,如前概念的剖析與矯正,概念的有效建構等。對生物學概念的本身研究更少,幾乎沒有涉及概念發展的過程、負載的方法和蘊涵的價值等等。[1]鑒于此,對生物概念教學進行深入地、系統地探討、研究,對把握和落實新課程標準精神、推動和促進當前的生物學教學改革,不無裨益。
一、生物學前概念的遷移與矯正。
學生在學習任何概念性知識之前,實際上都已經有了前概念。前概念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相對于新知識的已有的認知,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錯誤的。前概念的成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及正確或錯誤認識的積累。我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從前概念逐步發展到新概念的過程。無論對哪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也無論是哪一個年齡段的認知,都有這樣的特點,尤其生物學科與人類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所以前概念非常豐富。奧蘇貝爾(l)的同化論觀點對概念的習得作了精辟論述,認為學習者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在新概念的習得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新概念與頭腦中前概念間存在某種類屬關系時,若指導者能給予有效引導,使學習者能將新概念與頭腦中已有概念間的這種類屬關系進行正確鏈接,將有利于學習者將新概念同化到自己頭腦的已有概念體系中,從而習得概念。因此,如何利用前概念進行有效的生物學概念教學,值得探討研究。
正確的前概念是學習生物學科學概念的良好基礎和鋪墊,它的正遷移作用可成為生物學概念學習的資源和概念學習的新的增長點,可使學生盡快地掌握新知識和知識結構。如學生在學習生物學概念前自己對生活中的一些生命現象和規律已有所了解,如:“向日葵隨太陽轉”“根的向地性與莖的背地性”,能促進對“生長素”概念的理解;“人感到寒冷時會打哆嗦”“一個球向你飛來時,你會接住或躲開它”,這些都能促進對“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概念的理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貓生九崽,連母十個樣”,可促進對“遺傳與變異”概念的理解。這些已知正確的前概念,一方面有助于遷移到新概念的習得和有意義的建構,另一方面,有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和動機。
片面或錯誤的前概念會成為生物學概念學習的障礙,這些錯誤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時矯正,將影響對生物學概念的同化和順應,使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阻礙生物學科學概念的建構。如學習“植物個體發育”概念前,學生頭腦中就有農作物的“春天播種,秋天豐收”的前概念,片面地認為植物的個體發育從種子開始,這就阻礙了學生建構“植物個體發育從受精卵開始”的科學概念;由于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學生自然形成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前概念,這個錯誤的前概念阻礙了“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構。又如,前些時間媒體上猛然間刮起了“吃基因補基因”的風潮,在社會上形成“吃核酸長核酸”的錯誤前概念。對于這些片面、錯誤的前概念,必須給予矯正,否則不能建構科學的概念。例如,針對“吃基因補基因”的前概念,可以通過對核酸的消化、代謝、合成的分析,使新知識與學生的前概念產生沖突,讓學生暴露出錯誤觀念,正確看待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把對事物表面現象觀察所得到的經驗與生物學知識不一致的地方提出來進行反思,找出矛盾所在,經歷思想上的沖突和震撼,造成認知結構的不平衡,促成原有知識結構的順應,用科學的概念代替原有的錯誤觀念,實現錯誤前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其《發生認識論原理》中指出:“認知的結構既不是在客體中預先形成了的,因為這些客體總是被同化到那些超越于客體之上的邏輯框架中去,也不是在必須不斷地進行重新組織的主體中預先形成了的。因此,認識的獲得必須用一個將結構主義和建構主義緊密地連接起來的理論來說明,也就是說,每一個心理結構都是心理發生的結果,而心理發生就是從一個較初級的結構過渡到一個不那么初級的(或較復雜的)結構?!备拍顖D的運用能較好地促進生物學概念的有意義的建構,如學習“光合作用”的概念時,指導學生利用概念圖(如下圖)建構光合作用的概念,不僅能拓展科學概念,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它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學習科學語言的形式和建構科學知識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對概念知識的整合,有利于把握生物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生物學概念的結構化程度,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大量的研究表明:概念圖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概念圖策略更適合于科學課程,且生物學上的顯著性要大于化學和物理;它可以促進學習者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可以改變學習者的認知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學習生物學的概念,不僅要學習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等理論知識,也要學習概念的產生、發展的演變過程??茖W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任何生物學概念都要經歷產生、發展的過程。其實學習生物學概念的產生發展的過程,就是學習概念的發展史。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中建議安排的學習概念發展史有兩類。一類是必修或選修課本中以課文形式呈現的史料,如學習“細胞”概念時,要求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學習“光合作用”概念時,要求說明光合作用及其對它的認識過程;學習“遺傳物質”概念時,要求總結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學習“生長素”概念時,要求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發現和作用;學習“基因工程”概念時,要求簡述基因工程的誕生過程;等等。另一類是建議學生自行搜集的相關資料,如學習“dna”概念時,建議學生搜集dna分子結構模型建立過程的資料;學習“進化”概念時,要求學生搜集生物進化理論發展的資料;學習“免疫”概念時,要求學生搜集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的資料。除此之外,教材有些專題內容還涉及科學家進行探索的經典實驗及資料,如孟德爾定律的發現、核酸是遺傳物質的實驗分析等。
(二)學習生物學概念發展過程有助于理解概念的科學知識。
科學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任何生物學概念都要經歷產生、發展的過程。學習概念發展過程不僅有助于了解概念的演變過程,而且有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生物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從而理解生物學概念的科學本質。如在學習“光合作用”的概念時,讓學生學習“光合作用”的發展史: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提出,土壤是構成植物體的原料;1642年赫爾蒙特(helmont)栽培的柳苗試驗,證明柳樹營養生長物質不是來源于土壤,而與空氣和雨水相關;1771年普利斯特利“綠色植物—燭—小鼠”實驗,證明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氣;1864年薩克斯“葉片半遮光—碘蒸氣”實驗,證明光合作用可能產生淀粉,并需要光;1880年恩吉爾曼“水綿—好氧性細菌”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o2,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場所;上世紀30年代魯賓和卡門同位素標記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o2全部來自h2o。通過概念發展史的學習,學生自然得出光合作用概念的實質,把無機物(co2和h2o)轉變成有機物,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同時也清晰地掌握光合作用的物質變換的過程及場所。
(三)學習生物學概念發展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觀念。
英國的“國家科學課程”中對于引入科學概念的解釋為:學生應該理解科學概念隨著時間而改變、發展的方式,理解這些概念及其應用是如何受社會、精神和文化背景影響的。由此不難看出,生物學概念的發展史中,不僅記載著生命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蘊涵著科學家的創造思維方式和靈活多樣的科學方法,體現科學家尊重事實、服從真理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勇于創新、善于合作和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所以學習生物學概念的發展史,不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學概念,而且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觀念,提高生物學科學素養。
四、生物學概念負載研究方法的滲透。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生物學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實驗生物學出現以后,研究手段和方法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有些研究技術和方法的出現,甚至使生物學產生了飛躍性的發展,如顯微鏡技術和基因工程技術等分別導致了近代和現代生物學的產生。沒有研究技術和方法的不斷進步,也就沒有生物學今天的巨大發展。所以學習生物科學,不僅要學習生物學的概念,還要了解生物學概念所蘊涵的科學技術和研究方法。
(一)滲透傳統的生物學研究方法。
生物學傳統的方法較多,如觀察法、調查法、顯微鏡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解剖法、實驗法等,它們不僅是生物學積累事實材料的基本手段,而且是檢驗假說和理論的重要途徑。如學習“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概念時,滲透“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學習“礦質元素”概念時,滲透“土培法”“沙培法”“水培法”;學習“葉綠素”概念時,滲透“層析法”和“光譜法”;學習“動物激素調節”的概念時,滲透臨床觀察法和動物實驗法(如腺體摘除法、腺體移植法、結扎法、注射法、口服法等);學習“種群”概念時,滲透“標志重捕法”。
(二)滲透模型方法。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把模型和科學事實、概念、原理、理論并列為科學主題的重點,并將構建、修改、分析、評價模型作為高中學生的基本科學探究能力?!稑藴省芬罁H科學教育的發展,將模型和模型方法列入了課程目標。所謂“模型”,是指模擬原型(所要研究的系統的結構形態或運動形態)的形式。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質特征。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是邏輯方法的一種特有形式。如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經常使用的物質模型有實物模型如生物體結構的模式標本,模擬模型如細胞結構模型、各種組織器官的立體結構模型等;思想模型是物質模型在思維中的引申,根據構建模型的思想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形象化方法(或稱為意象思維方法)構建的具象模型,它是人們在思維中通過對生物原型的簡化和純化而構思出來的。具象模型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特征,如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生物膜液態鑲嵌模型等。它能使研究對象直觀化,既可以促進研究,又可以簡略描述研究成果,使之便于理解和傳播。另一類是以理想化方法(或稱抽象思維方法)構建的模型,是人們抽象出生物原型某方面的本質屬性而構思出來的,例如,呼吸作用過程圖解、光合作用過程圖解等過程理想模型,食物鏈和食物網等系統理想模型。[2]《標準》很重視模型和模型方法。例如,“穩態與環境”模塊中有兩個活動建議:“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和“設計并制作生態瓶”,都是運用模型的探究。所以,生物學教學中,要結合生物學概念的教學,不斷地滲透模型的方法,這不僅能完善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認知結構,而且能提升思維能力。
(三)滲透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指運用數學語言表述事物的狀態、關系和過程,并加以推導、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判斷和預測的方法。目前,數學在生物學、醫學等領域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學方法在科學教育中的價值更是不言而喻。高中生物課程對數學方法的使用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用數學式來定義抽象的生物學概念?!稑藴省窙]有明確要求用數學式定義概念,但“穩態與環境”模塊中,列舉“種群的特征”這個知識點,如果涉及種群密度,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就是用數學式定義的概念。這類定量的概念以數學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為研究工作提供一種簡明精確的形式語言,具有重要的科學認識論價值和方法論價值。第二,用數學方法對生命現象的空間關系和數量關系進行描述、分析和計算。如以條形圖、曲線圖、統計圖等來表現某一生命現象的統計數字大小及其變化。第三,用統計方法來研究隨機現象的規律性變化。統計方法在生物界廣泛存在,學習“遺傳定律”時,滲透孟德爾是如何使用描述統計方法對豌豆雜交實驗結果進行定量觀察和數據分析,依據統計方法從樣本到總體的推理,才發現了遺傳性狀的分離現象和自由組合現象。
(四)滲透系統分析方法。
現代生物學的分析性研究已深入到分子、量子水平,但為了揭示生命運動的奧秘,還必須從生命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的聯系和相互作用中,從它們和外界環境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中了解整體。這就需要進行系統分析?,F代系統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高中生物學教育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如同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所要求的“學會從系統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例如,學習“細胞器”的概念時,要讓學生明白每個細胞器都具有一定功能,而且它們的結構與功能一般相互聯系,但要完成某個具體功能時,細胞必須是一個完整的結構,否則就不行。又如,生物膜也是一個系統,它包括細胞膜、核膜、液泡膜、線粒體模、葉綠體膜、內質網膜、高爾基膜等,它們的組成成分是一樣的,但具體的功能不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又如“生態系統”的概念,是一個宏觀的系統,它們的組成及營養結構組成一個典型的系統。
生物課程中的價值觀具有豐富的內涵,價值觀不僅強調對個人價值的判斷,更強調對社會價值、科學價值、人文價值的判斷。在生物學概念的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概念所蘊涵的價值因素,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這樣才能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地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
(一)實用價值。
生物學與人們的衣食住行、衛生保健以及環保密切相關。生物學對人類生活的實用價值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古老的話題,但在今天卻被賦予新的意義。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分裂、分化、癌變、衰老”“生殖、發育”等概念時,可以讓學生了解目前生物學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克隆技術、生殖技術、器官移植、惡性腫瘤治療等方面的應用價值;在學習“植物新陳代謝”概念時,可以讓學生了解生物學在解決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熱點——“三農”問題中的重大作用;學習“發酵”概念時,讓學生了解利用酵母菌發酵制造啤酒、果酒、工業酒精,利用乳酸菌發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規模生產青霉素,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藥品,如人的干擾素、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等方面的應用價值。
(二)科學人文價值。
人們常說,21世紀生命科學將成為帶頭科學,這一方面指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經濟、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指生物科學的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想和思維方式。生物學不僅具有科學價值,還具有巨大的人文價值。在生物學概念教學中,滲透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統一,能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使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協調發展,既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品質。例如,在學習“酶”的概念時,讓學生了解有關酶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及成就,同時,還可以講解其中一些科學家不畏艱難、不畏權威,勇于攀登的科學精神。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以后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而且能激發學生形成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美育價值。
從提高生物學教育的價值這個角度思考,美育是一個幾乎未曾開發的處女地。生物學概念教學體現的美育價值,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中國傳統的審美方式重在感悟式的直覺思維,而生物學教育作為科學教育的一部分,應以嚴謹的理性分析為主。生物學中美的存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生命美,生命世界給人類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審美領域,我們可以把它們統稱為生命美。在學習“細胞”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感悟各種細胞形態所蘊涵的形態美;在學習“生態系統”的概念時,可以講生命本身的形式美,如生物體的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美及生物界的和諧美。另一種是生物科學美。生物科學中的科學美包括理論美和實驗美等,是生命世界本身的美學特征在生命科學中的體現。例如,學習“化學元素”和“細胞”概念時,可以讓學生感悟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美和生物界細胞結構生物的統一美;在學習“細胞分裂”概念時,可以讓學生感悟細胞分裂的規律美;在學習“dna”概念時,讓學生感悟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對稱性體現了結構美。還可以讓學生感悟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新奇美,因為這個實驗以奇妙的構思,確證了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生物學概念是生物課程具體目標中的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力的雜合子。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只是理論上的一種分類,從生物科學素養的形成來說,這三個緯度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從教學實踐來看,這三個維度并不是彼此孤立,毫無聯系的。相反,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互為基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的關系。就像《標準》所說,“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在生物學概念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剖析前概念,運用概念圖建構概念體系,而且要展示生物學概念的產生、發展的演變過程,滲透概念研究過程中所負載的研究方法,體現生物學概念所蘊涵的價值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落實《標準》的三維目標,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楊小明。
經過為期一周的初中生物短期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偠灾筛爬橐韵聨c:
更新觀念是當務之急。
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隨著新課標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二、深入研究新課標,是教學的關鍵。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生物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初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于一個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于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新課標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新增內容,哪些是必須掌握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生物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于必講內容,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生物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于教學而言,不能只是傳授知識,而且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里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獲。通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20xx年4月,盼望已久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正式面世,感謝xx市劉xx老師工作室提供一次寶貴的機會,有幸參加xx師范大學舉辦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線上解讀研討會。
這次研討會共設有四場專題活動,分別是上海師大生命科學院的胡興昌教授解讀新課標、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研究室的譚永平主任談核心素養四要素的必要性和整體性、中國教研網朱立祥總編交流了生物學課程的學習、陜師大生命科學院的李高峰教授分享了“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重實踐’的理念及案例”。聆聽專家們的解讀,感覺內容滿滿,現將這次培訓的心得簡單總結如下:
首先是新課程理念全面更新,它以核心素養為宗旨、課程設計重銜接、學習主題為框架、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六個方向為導向,借胡教授的表達是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薦綜合學習、落實因材施教。這也是落實和踐行中央關于教育的新精神。
其次是課程內容的重要變化,20xx版設有10個主題,50個重要概念,20xx版只有7個主題,新增第七主題“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共9個大概念,25個重要概念,93個次位概念??此苾热轀p少,其實不然,只是把內容更優化,與實際生活、社會問題聯系更緊密。如20xx版課本中出現的sts活動,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會忽略這塊內容,更談不上內容的外延和內展,學生也習慣這種應試教學模式,圍繞重要概念抓基本知識。聆聽專家解讀后知道20xx版的課標要重視運用以探究為特點的教學策略,加強sts的相互關系。
生物學教學是整體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除了在知識達成、能力培養與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新課程教學更突出跨學科知識的落實。20xx版制定的教學目標體現核心素養的要求,圍繞大概念組織教學,同時重視運用以探究為特點的教學策略,加強sts的相互關系的教育,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仡櫾?0xx年參加的農村理化生培育站中,理化生老師們嘗試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融合多學科知識進行教學,圍繞活動和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遷移,現在看來這一點與20xx版中課程設計重銜接的理念相一致。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們的教學觀念也必須適應教育發展和教學實際的需要,以生物學教學為載體,努力踐行20xx版新課程理念,讓學生成為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雖然這些變化對一線教學的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是一個重新改變、再次出發的機會,我們拭目以待新課標新內容的落實。
第一章、是經過觀察和調查,了解生物區別與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我們身邊的生物;第二章經過較多的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互相依存的關系,初步認識生態系統,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的家園,認識到保護生物圈是每個公民的職責,初中生物教學計劃。當今社會,由于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物圈的變化也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生活,關注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關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要了解生物圈。
本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系,從生物圈的角度介紹人和其他生物,先讓學生對生物圈有一個概括了解,便于后續資料的學習。
1、認識到生物具有區別與非生物的特征,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其類型,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2、嘗試觀察、調查以及資料分析的基本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嘗試在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以及測量和處理數據的方法,初步養成探究的思維習慣。
3、初步構成愛護生物的情感、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1、能夠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調查的一般方法,學會做調查記錄。
2、初步培養學生的調查的本事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本事。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應當愛護這個家。
4、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的因素,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5、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6、生態系統的組成
7、培養收集和分析資料,合作和交流的本事,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第一章一節1課時,第二節2課時
第二章第一節1課時第二節2課時三節2課時第四節2課時第五節1課時。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于交流。
3、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進取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4、鼓勵學生自我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工作計劃《初中生物教學計劃》。
6、要注意對學生綜合本事的培養。
7、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資料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初中生物考試是一門綜合性的科目,需要對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在備考之前,我首先做好了心理準備,明確了考試的重要性和壓力。我告訴自己,只有積極面對考試,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樹立了信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備考方法,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
二、系統復習。
初中生物知識點繁多,不僅包括基礎概念和原理,還有很多實驗和應用知識。為了能夠全面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我進行了系統的復習。我首先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的閱讀,強化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之后,我又做了大量的習題和練習,通過反復的實踐,掌握了知識的運用技巧。此外,我還參考了一些相關的參考書和輔導資料,進一步拓寬了知識面。
三、注重實踐。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相輔相成。為了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我積極參與了實驗課程。在實驗課上,我認真記錄數據、觀察現象,通過親身實踐,更深入地理解了生物學的知識。此外,我還參加了一些生物學實驗競賽,通過動手操作和團隊合作,提升了自己的實驗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
四、合理安排時間。
在備考期間,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時間,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的時間。首先,我制定了詳細的備考計劃,每天規定了需要復習的知識點和要完成的習題數量。然后,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在學習過程中,我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知識點的溫習和鞏固,避免了時間的浪費。而在休息時間,我積極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緩解了學習的壓力。通過這樣的合理安排,我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五、積極心態。
備考期間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需要積極應對并保持良好的心態。當遇到難題和考試壓力時,我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冷靜和樂觀。我告訴自己,挫折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堅持努力,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因此,我積極尋求幫助和建議,并且參加一些針對性的培訓和講座,提升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保持積極的心態,我能夠更好地應對挑戰,迎接考試。
通過以上的心得體會,我明確了備考的方法和重點,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生物學的知識。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初中生物考試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積極總結經驗,為今后的學習提供借鑒。我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信心,也期待能夠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不斷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質教育,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學能力,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在此背景下,教師要使學生各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則必須落實到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當中。
而新課標下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一方面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過向學生滲透生物新課程標準下體現的基本觀點,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使知識性和思想性相互滲透,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形成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由此可見,教師只有重視了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身處農村,作為一名初中生物學教師,怎樣才能很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完成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任務?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
1、教師必須明確生物新課標所體現的基本觀點。
比如在講述“動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內容時體現了生命的物質性觀點,即細胞、組織、系統、生物體,而細胞是由各種化學元素所構成的。在講述“消化和吸收”時,小腸的長度可達成5-6m,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并且在小腸的內表面還有許多環形的皺襞和小腸絨毛,這種結構可以使小腸的吸收面積達到200㎡以上。這種結構使得小腸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這體現了生物體的結構決定其功能并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在講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時,體現了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比如竹節蟲的體形與竹枝非常相似,稱為擬態,這能有效的躲避敵害,這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充分闡述了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物盡天擇,適者生存”。當然新課標下中學生物學體現的基本觀點還有許多,如對立統一、整體與局部、一般與特殊等。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些觀點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將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通過學生對基本觀點的理解,完成了生物課的思想教育功能后,教師的重點轉移到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和對生物學研究方法的運用。這直接體現了新課改的意圖和新課標的貫徹。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這個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農村的初中學生居住地分散,所接受的小學教育層次不一,理解接受能力差距較大,并且大都沒有學過自然、地理等科目,對生物學的理解僅限于語文課本上的介紹。另外,農村中學的基礎設施、辦學條件、教學設備嚴重落后,如沒有學生住宿樓,沒有多媒體教室,連幻燈機都是破爛不堪等。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求學生每天走很長時間的路到校上課,沒有足夠的課外時間進行各種探究活動,對知識的理解將局限于理論……這一切為初中生物學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難度。但農村中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居住于大自然中,每天都與各種生物打交道,對生物有熟悉感,對各種生物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這也為鄉村教師的生物學教學奠定了基礎。作為農村初中生物學教師怎樣面對這些不利條件和有利因素,讓新課程理念、新課標精神落到實處,筆者作了如下探索。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明知學習十分重要,但卻不愿意進入學習狀態,不愿去接受學習任務;強迫其學習,又會讓其產生逆反心理。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生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要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必須要求教師打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優美和諧的教學環境應該是充滿情趣和歡樂,蕩漾著問題和好奇,洋溢著詩意和鼓舞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會收起到雙贏的效果。這種環境中充滿了民主、平等、寬松、寬容、賞識的教學氛圍,學生能大膽的自主討論、合作交流。教師要保持快樂的精神面貌,促使學生學習,從而能親師、樂學。求知需求永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學生求知欲的激發,離不開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在講到種子植物時,可以引用這樣一則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睂W生聽了這則謎語,再聯系到種子的結構,很輕易地說出了答案。教師再進行追問:“麻屋子”指什么?“紅帳子”指什么?“白胖子”指什么?它們合起來叫什么?經過這一過程,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激發,并對生物學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
2.2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催化劑”,當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后就會自主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要做的是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有趣、新穎、別致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引出他們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愿意學,喜歡鉆,自主地動腦筋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起更高的求知欲,這對于他們形成生物學概念,掌握生物學規律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講“血液”這一節時,教師形象生動的將血細胞的三種成分比喻為“搬運工”、“修補匠”、“英勇的戰士”這樣做,便可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產生很強的感召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在輕松愉快中傳授了知識。
2.3利用學生熟悉生物的優勢,強化其親身體驗,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能夠做的探究活動,放手讓他們去做。比如“探究影響鼠婦生物的環境因素”,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制代用品,這樣可以消除實驗的神秘感,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并使他們逐步形成了環保和節約的意識。
2.4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
在生物學的教學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學法。學生對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學習的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種自然傾向的激發,因此采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可以很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將學生從單純地接受式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將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加者和導航員。按照這種師生組合,教師的主要責任是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初中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探究的實例:如“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人的瞳孔大小的變化”、“測定反應速度”等。當然,除了探究式教學法外,還有其他教學方法:如例證法、類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綜上所述,在農村初中生物學的教學中,只要堅持新課改的精神,落實好新課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標,重視學生興趣和思想觀、價值觀的培養,就可以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就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又一學年結束了,對于這一年的工作,有喜有憂,為了總結經驗,并從經驗中取得進步,現將本學期的如下:
本人思想進步,積極向上,注意團結同事,不做不利于學校發展或有損學校利益的任何事情。本人教育思想端正、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教書育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認真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積極完成本職工作,從不無故遲到或早退。本學期,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并能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需要,本人從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積極向各位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這一年我擔任的教學任務是初一(8)班至(10)班與初二(1)、(2)、(6)班的生物教學工作,每周課時12節,我認真對待每節課,上好每節課。在課堂上的學生管理也很好,在我的課上基本上沒有搞亂課堂或睡覺的學生。
在教學上我的一貫作風是:
1、認真備好課,一方面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并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教才能更好。另一方面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他們的需要、他們的學習方法及他們的學習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等等,在讀透教材與學生后,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制定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初中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對調皮的學生我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學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這樣,學生對我也就漫漫的喜歡和尊重,也開始喜歡學習生物。本學期的作業情況:本人在作業這一環節上也下了不少工夫。主要是以發給學生的學案為主,共16份,認真批改的共16次。
總之,抓住教學工作的主動性,作業布置得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做到這點,我經常到網上收集資料,對各種資料進行篩選,然后印發給學生。同時,關注國內及本地區敏感事件,認真鉆研這些事件中與初中生物學知識有聯系的知識,并引導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以題目的形式來加強學生的印象。這樣做,就有了很好的效果。
3、為提高自己教學質量,為上好課,我積極參加備課組的主備試講活動。
本學期我本人試講了2次,每次都有很好的收獲,我們組的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讓我更上一層樓。聽其他老師試講共10次,也有很好的收獲??傊?,博采眾長,彌補自己的不足,以提高教學水平。老師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努力的工作,教學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績。這一學年,我作為一個平凡的人,雖然沒有很顯著很耀眼的成果,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盡心盡力做完我該做的,做好我該做的,我無愧于我的學生,無愧于我的工作??傊?,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一切以學生為主,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人師表,處處以身作則。
通過此次網上培訓,我有了很多新的體會:怎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上好實驗課?怎樣導入新課?怎樣進行情境教學?怎樣進行教學評價?等等。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學中的有些對象和現象(包括表面的和本質的),并不是都能用肉眼所能觀察到的,這就需要借助一些儀器、器具掛圖和藥品,使肉眼不易觀察到的對象或現象直接呈現出來,以便得出正確的生物學結論。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接受知識,看到的比聽到的印象深刻,容易記憶,加強生物實驗教學,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對實驗進行認真的觀察或動手操作,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教師進行指導、點撥,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既有感性認識的基礎,自己實踐的體會,又有分析和討論的中間過程,能夠比較快地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一種探索發現的心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把握事物的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中學生對周圍事物有比較高的好奇心,有鉆研的興趣,喜歡通過實踐拿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例如我在上《飼養和觀察蚯蚓》一實驗中,我所教的八年某班的米曉東同學對上生物實驗課非常感興趣,在課上從家里帶來好多既大又長的蚯蚓,并能把他的蚯蚓分給其它學生觀察,整個實驗他完成的也非常好,該同學達到了教學目標又培養了合作意識以及主人翁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注意從理論到理論地講授知識,只注意要學生死記硬背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遭到抑制和破壞,甚至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應加強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進行實驗指導時,應因勢利導,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指導學生主動發揮想象力,大膽進行形象假設,大膽進行實驗改革,從多渠道、多方面進行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其共同的屬性,從而得出科學的推理和正確的判斷,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
創設一定的教學環境。課前準備好上課用的實物、標本、模型以及自制的教具、學具等,如講血液循環要準備好心臟解剖模型;講骨的成分要準備豬和鯉魚的肋骨;講dna和染色體時經準備用不同顏色染成不同區段的細繩等等。課堂上先讓學生觀察這些直觀的東西,再聯系所講的內容學生自然會產生諸多疑問。當學生觀察用不同顏色染成不同區段的細繩時,學生自然會質疑:細繩相當于染色體還是dna?不同顏色的區段可表示什么?細繩若表示dna怎樣才能把它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的樣子?等問題。這樣去做,就會把教材上的一些問題轉化成學生欲探究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舒展學生的心靈,活化學生的思維,自然就會有問題。否則學生思維就會受到壓抑,決不會提出問題的。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法,如果教者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那么所采用的教法可以說都等于零。任何好的教學方法,需達到喚起學生做好進入教學過程的準備,包括心理的、知識的、物質的(準備好《課本》、筆記和教師上一課布置應帶的東西——如觀察用具或自采的標本等);需達到能為所有學生易接受的方式呈現教材(教師敘述、演示、學生自己獲取、學生自己發現)。盡可能對個別學生進行照顧;需達到尊重學生、讓他們提出問題、維持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讓他們思考、使師生雙方都有方向感;需達到從不同類型學生出發,盡最大努力轉變他們不理想的學習態度;需達到支用強化的方法來調節學生的行為,盡可能解決教與學的智慧問題和情緒問題;需達到盡量擴大因獲得了新知識而產生的滿足感。知識盡量得到初步鞏固,為從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過渡創造條件。技能得到初步的訓練;需達到能使學生帶著問題下課,但不是重述教材的那類“問題”有現成答案的問題不能讓學生產生進一步追求感。而追求感常常是課后進行學習活動的動力,是下次上課的良好條件;需達到能結合生物學的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發展智力和各種能力;需達到對每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包括過程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及平時的測驗等。得到正評定的學生,教師經引導他們好上加好;得到負評定的學生,要防止他們放棄,并向積極方面轉化。
教師是創造性的勞動,跟普遍理論并不是一回事,只有巧妙地結合起來,才會走向理想的境界。
生物教師可以從抓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加入到生物課堂中來,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初中生物興趣教學多媒體生物,在初中是一門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學科。說它重要吧,中考才占15分,還是參考分。不重要吧!畢竟它也是一門考試學科。故生物被領導謂之小學科,家長謂之副科。學生謂之可學可不學的學科,生物課上打鬧的有之,開小差的有之,寫其他科作業的有之。這直接造成生物教師教學的困難。要想改變這種現狀,生物教師可以從抓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的加入到生物課堂中來,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呢?
一、上好第一節課,誘導學生學習興趣。
人和人相處,往往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給學生留的好,學生就會喜歡這個老師,第一印象差,那么學生將來的學習效果也好不到哪去。那么,如何給學生留一個好印象呢?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講課的語言要生動、幽默、詼諧。由于第一節課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后邊的學生耳熟能詳的知識提前拿出來:“如克隆羊多莉,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笔箤W生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學科,上完這節課還要盼望下節課。
二、設疑導入,誘發興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一樣。教師在講課之前提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疑問,就會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給學生造成一種急于求知的欲望。從而在心里上形成一種期待。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氣氛濃厚,情緒高漲。學習效果才會好。例如,在講《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節時,我先提問:“同學們,你們家都養花嗎?晚上把花放在哪里?”很多同學回答把花養在室內。這時我告訴他們,把花養在室內是不科學的。這樣對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此時,學生們瞪大了眼睛看著我說:“老師,前邊我們剛學的植物可以制造氧氣,增加空氣中氧的含量,怎么會有害呢?”我說“要想知道為什么,很簡單,一起和我學習今天的內容吧!”這樣的開端,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欲和求知欲。
三、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老師感到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人是一種感性動物,特別是初中生,正處在愛憎分明的階段。學生私下里對每個老師都有個評價:“哪個老師脾氣好;哪個老師脾氣差;哪個老師對學生好;哪個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學生的心里都有桿秤。作為老師對學生好一些,關心一些,多與她進行一些交流,課下和孩子們多聊聊家常,討論一下當前的奇聞、軼事,說些開心的笑話。學生和老師自然而然的心情就近了,學習起來也就更加努力了,否則,他自己會認為不好好學習對不起你這個老師。在我十多年所交的學生當中,有個楊xx,父母離婚,脾氣怪僻,不好好學習。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我沒事就找他聊天,和他談生活,談未來。結果七科考試學科中,就生物成績最高。
四、理論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實踐出真知。理論聯系實際永遠是最好的生物教學方法之一。生物知識,理論與實際聯系的非常緊密。比如說,在講到人的消化和吸收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學生多講一些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穿孔等,告訴孩子們人必須一天按時吃三餐,吃多吃少對胃都不好,由于這些涉及學生健康,其自然就感興趣,這樣也就帶動了淀粉脂肪蛋白質等的知識的學習。再講“尿的形成”的時候,我們可以多講一些腎炎和尿毒癥的知識,告訴他們不好好保護自己身體的話就會得腎炎,甚至尿毒癥。那么由于學生平時經常接觸這些,那么自然而然興趣也就來了。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也,電腦技術在不斷的革新和進步中。我們的教學也突破了傳統教育手段只能用錄音、錄像教材來輔助文字教材進行教學的方法?,F在,我們除了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播放影片,還可以利用電腦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圖像、錄像、動畫等),利用電腦播放習題,等等。課堂教學中這些手段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例如,講解《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之時讓學生觀看動畫血液循環,對學生這個問題時就有很大的幫助。
總體來說,多媒體教學既能增大課堂的容量,還能夠利用多媒體增加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方法很多,除以上所述方法之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痹诮虒W中不管什么方法,只要不侵害學生利益,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我們都可以拿來使用,從而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學生素質及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青有.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xx.[2]郭竹筠.淺談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新途徑[j].教育現代化,20xx.
生物比較法教學,是指按照事物對立統一規律和人的認識規律,將復雜多樣的生命現象和本質,進行分析鑒別和綜合比較的教學方法。比較法是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學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初中生物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講述了各種生命現象和規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能舉一反三、全面系統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并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律,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題。采用比較法教學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1.可使學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去認識未知概念,獲得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如講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型,先用綠藻的自養方式作對比,引出異養的含義。
2.可使學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識的內部聯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
生物學知識,本來有它固有的聯系,但在教材編寫時,不得已將它們分割開來,編入不同章節中。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將分散了的系統的知識適時相應地集中起來,闡明復雜多樣的生命現象和規律間的關系。如講動物的進化規律時,把各門動物的神經進行比較,就能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動物之間有著一定的親緣關系,是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進化的。
3.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中學生認識事物時,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對那些相近的概念、成雙成對、成列成排、前后聯系的名詞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較才能鑒別,一切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在教學中采用比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們的異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張冠李戴。如講穗狀花序時,用總狀花序作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可使學生清楚地掌握這一對概念。
4.比較法能起到或加強直觀作用。
比較法能使抽象微細的生命現象和規律具體形象化,我們也稱之為“對比直觀”。如借用學生們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現象或規律,如說草履蟲象草鞋,大草履蟲有一個透明略呈腎形的大核,等等。這樣,使學生對微細抽象的生命現象,有一個直觀形象。比較法還能加強直觀作用。如將蜥蜴的肺結構圖同青蛙的肺結構圖比較,能使學生具體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數目增多,深切地認識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夠滿足整個身體對氧氣的需要,因此適于陸地上的生活。而青蛙還需要皮膚輔助呼吸,仍然離不開潮濕的環境。
5.比較法是培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石,即比較是一切邏輯思維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點必須在相互比較中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因此,采用比較法,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學生必須用比較法,從邏輯上找出對比之項:作用場所、作用條件、反應物、生成物、能量轉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對立面和統一面,得出答案。并從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
中學生物學主要是講述生命現象的共性和個性,都是科學家們經過反復比較,從理論上概括總結出來的。生命現象之間有著本質的內在聯系,縱橫交錯,網絡復雜。生命現象的多樣性決定了比較法的多樣性。一般的比較法有類比、列比、歷比、寡眾比和綜合比。
1.類比。就是根據生命現象和規律的系統性,進行類型或類別比較的方法。根據被對比各點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類比法又分為類型比較法和類別比較法。前者是把同類的各個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進行歸納教學的方法。如學生已學過了地上莖的知識,在講授地下莖時,將其特點分別與地上莖特點作相應比較,或者讓學生把兩個實物對比分析,這樣可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學似地獲得新的知識,建立起同類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類的生命現象和規律進行比較,找出特殊性和差異性,進行分類的教學方法。如綠藻和蘭藻的比較,鯨和魚的比較,可使學生在原有一類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另一類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
類型比較法和類別比較法關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時運用。求大同,歸一類;找出特點,分門別類。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對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類,又是具有不同特點的二類或多類(小類)。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對獨立的互為并列的幾個生命現象進行比較的方法。如:綠色開花植物的各種根(或莖、或葉、或花、或果實)的比較;昆蟲綱各目動物口器的比較;等等??墒箤W生從中清楚地認識到繁多的生物器官與其功能和環境條件相適應。
3.歷比。歷比就是從時間上和空間上,將某一生命現象發生發展歷程分階段進行比較的方法。如將高等植物各類的根(或莖、葉),按進化程序比較,可幫助學生具體生動地認識到:植物的進化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歷程。又如把魚綱、兩棲綱、爬行綱和哺乳鋼的心臟(用掛圖或模型更佳)比較,這樣,學生就不難看出脊椎動物心臟的分隔變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證明了動物也是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歷程。
4.寡眾比。寡眾比就是將同類中的一事物同眾事物比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為圓心,與眾事物分別比較,而眾事物之間不進行比較。如把茄科與錦葵科、薔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別進行比較,強化對茄科主要特征的認識和記憶。在分章節復習時,也可把其中的一種器官(或組織、或系統)同多種器官(或組織、或系統)分別比較。強化其一,鞏固其他。
5.綜合比。綜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個生命現象的諸方面進行比較的方法。一般用在總復習末期,將一本教材(或一編)的內容,分縱類和橫行,綜合整理,分析精煉,列出一覽圖表,讓學生靈活運用上述各種比較法,掌握個別和整體知識的網絡關系,積零為整,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如六大類植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比較等。
1.選準比較因子。比較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雖然很廣泛,但不是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用來作比較的。只有具有比較意義和條件的雙方,才能確立為比較對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較的基本條件:
(1)同類不同種的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比較。如:一種植物體與另一種植物體;一種動物體與另一種動物體;一種植物群落與另一種植物群落;一個動物類群與另一個動物類群。它們分別隸屬于同一大類中的不同小類。比較的目的:求其異同,尋其特點。
(2)非同類事物的比較。非同類事物的比較,屬于借比。如:雙子葉植物葉脈呈網狀,柵欄組織象柵欄,海綿組織似海綿等。比較的目的:借以說明某些難于想象的事物,使學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質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比較。如:動物進化原因與植物進化原因;呼吸作用實質與光合作用實質等相比。
2.貼近學生思維要求。運用比較法時需“駕輕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學生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對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體還要復雜,令人費解的對象。如:比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區別。引導學生分別從三種蜂的身體大孝卵的受精情況、蜂房大孝幼蟲期食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職能等加以比較。
3.靈活綜合應用。
由前所述,比較法雖分幾種,但它們是相互聯系,縱橫交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學中,可根據知識的特點和需要,靈活運用。
總之,生物教學中利用比較法教學的因素和內容很多,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總結和把握,有意識地利用比較法的優點,使它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學。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努力讓學生去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學以致用。
七年級的學生入學一年半,大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很濃厚,一部分學生課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學案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根據學生這些特點,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切入,使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生物學,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培養學生能運用生物學規范語言回答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繼續提高學生的“堂堂清”能力。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使學生學會運用生物圖表、實驗工具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測量獲取數據,設計表格記錄和整理分析數據的技能。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3、進一步培養閱讀理解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展示能力。
1、強化管理,針對個別學生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及時鼓勵,落實全員育人,多和班主任溝通,培養他們集體榮譽感,提高他們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學習態度盡快轉變。
2、組織好學生的閱讀、合作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3、精心備課設計好學案、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4、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并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于交流。
按照學校課時安排,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作如下計劃:
每周每班三課時,一節用1-2課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在xxxx---xxxx年度,我參加了“xxx市xxxx年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培訓”。這次培訓歷時一年的時間,在一年的時間里,我充分利用教學的空余時間上網學習,和同行交流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參加網上答疑活動、完成了本學科的作業。
通過學習對繼續教育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遠程教育培訓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它把教育培訓從實際課堂搬到的網絡虛擬空間里,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學習方式。在這里,我們除了能閱讀相關理論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外,還可以觀看一些名師授課的視頻,觀摩各種類型的優質示范課錄像資料。
通過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改革后的初中生物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使我的教學技能得到提高。心得體會有以下幾方面:
例如:在《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初中生物》學到:
1、教師發展需要教學理論的指導,需要教師具備教學的技能與能力,但是僅僅具備這些還不能做好教學工作。
2、教師的實踐知識與智慧的發展是與教學實踐和行為緊密聯系的。
3、教師的發展既需要理論,又需要實踐智慧,但主要是實踐知識與智慧。
在《上好課——初中生物》中知道:教師行動研究和教師反思研究日益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法,還知道案例研究在教師專業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意義并學會了研究方法。
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例如,通過培訓我掌握了上好一節生物課:一、備好課;二、把握好課堂。把握好課堂:首先精心導入,最好導入時激起學生的興趣。其次中間環節做好調控。最后收好尾。
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生物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感受到了教學的魅力,使我對教育事業有了全新的認識,給我今后的教學也指明了方向,也使我更加熱愛這份職業。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人的潛力真的是可以不斷挖掘的。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也讓我見到了許多教學上的創意。這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培訓使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于積累、善于觀察和學習;善于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緒;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同時我還懂得了生物的興趣性、啟發性等教學原則的重要性。培訓就要結束了,但學習并沒有停止,要想提高就要活到老學到老!
晁春粉。
學習生物是需要動腦筋的,要善于觀察,懂得歸納總結。我在備考過程中運用了一些學習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點。首先,我會將課本和老師講解的內容結合起來,確保學習到的知識完整和準確。其次,我會通過做題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在做題過程中不斷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最后,我會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復習,比如在上學路上、午休時間等,這樣有效地利用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掌握重要知識點的方法。
考試前,我通過總結整理了生物學的重要知識點,將其歸類記錄下來。然后,我分別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掌握這些知識點。對于較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我會通過歸納總結、復述和制作思維導圖等方式來加深記憶。而對于較難理解或記憶的知識點,我會通過找相關實例或者動手操作來幫助自己理解。例如,對于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我會在實驗室里觀察細胞的樣本,這樣有助于我對細胞的理解。
三、注意模擬試題和真題的練習。
在備考過程中,我會利用各種出題軟件、習題冊和同學之間的互相組卷來進行模擬試題和真題的練習。通過做模擬試題,我可以檢驗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及時進行補強。同時,做真題也是一個很好的復習方法,通過解答真題,我可以了解考試的題型和出題思路,為考試做更好的準備。
四、注意時間的合理分配。
在考試前,我會合理分配時間,制定一個詳細的復習計劃。首先,我會根據考試的時間長度計算出每個知識點需要花費的時間。然后,我會按照計劃進行復習,保證每個知識點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復習和理解。在復習過程中,我還會針對每個知識點進行一些小測驗,以確保自己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在考試中,我也會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進行合理時間的分配,避免在某一道題上耽誤過多時間。
五、心理調節的重要性。
考試前,我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出現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因為只有當心情放松時,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為此,我會通過聽音樂、運動等方式來放松自己。同時,在考試過程中,我還會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不要慌張,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題目。
通過以上的備考過程,我深刻體會到了努力和科學的備考方法對于一個學科的學習至關重要。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實力。當然,我也意識到備考僅僅只是為了應對考試,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生物知識,并學會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在備考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如何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鞏固??荚囍皇且粋€小小的階段,學習才是一輩子的事業。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4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