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根據教案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最后,希望大家能夠從下面這些小學教案范文中獲取到一些有用的教學經驗和啟示。
為了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供了10以內的加法的'教案,希望對老師有幫助!
設計背景。
已經學了10的組成和分解。
活動目標。
2、情意目標:訓練學生的加法計算能力。
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口頭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畫圓圈計算10以內的加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卡片小黑板。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基本環節。
1.出示3個黑圓片和7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2.板書3+7=107+3=10。
3.出示4個黑圓片和6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4.跟著老師板書4+6=106+4=10。
5.想一想10還可以分成幾和幾,畫在本子上并寫上算式。
6.教師巡視。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9+1=10。
2+8=108+2=105+5=10。
8.訓練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教師指導。
三.結束環節: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和在一起。
四.延伸環節: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
教學反思。
2.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
3.在這節課中,我已經了解到幼兒學了10的分解和組成。在這基礎上學習10以內加法,充分發揮幼兒能力。
4.這節課中,師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學有些小學化了。
5.自己的優勢是:能帶動并引導教學,使教學順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學小學化。
6.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小學的教學方法適當的應用到幼兒教學中,同時應用更多的幼兒教學方法。
7.如果讓我從新上一節課,我會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
8.幼兒教學是一門科學,它與小學教育不同。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類推的能力.
1.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復習舊知.
(1)用分數表示圖中涂色部分(投影)
問: 是幾個 ? 是幾個 ? 是幾個 ?
(2)填空
是4個 是 是個 是個 .
(3)口算并說明計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1.導入 新授.
這樣的分數加法應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板書:)
2.教學例1.【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出示例1
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道題應該怎樣想呢?(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1)
是2個 , 是1個 ,2個 加上1個 是3個 ,就是 .因此
(板書: )
(3)計算并說出思考過程
3.教學例2.【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2)
提問:怎樣列式?
(板書: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師出示圖片,板書
(3)再讓學生說 的思考過程.
4.練習.
(1)口答:
(2)計算并說思考過程.
提問:1用分數怎樣表示?(可表示為 、 、 、 )
小結: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寫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數.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復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著圖問:這一捆小棒哪里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卜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3位數加3位數連續進位加。
教學目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3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1、列豎式計算。
59+7785+6859+89。
問:誰還記得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列豎式時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嗎?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⑨89+112。
問:不用筆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嗎?你是怎么想的?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24、25頁。
本課雖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問題,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學生缺少的是對于加法含義的理解,說不清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因此,教師要根據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提供生動、有趣的學習素材,讓學生不僅通過具體、直觀、形象的方式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還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實際問題體驗,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學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加法的意義,掌握5以內的加法。
難點:掌握5以內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ppt。
一、舊知輔墊,引入新課。
1、按要求讀數。
2、游戲(快速搶答。)。
師:看來小朋友們對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的合與分掌握得非常好。
二、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學第24頁的主題圖。
出示氣球圖。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數一數有幾個紅氣球和幾個綠氣球?(指名回答)。
課件演示。(把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合起來。)。
讓學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課件演示點子圖。(三個紅點子和一個綠點子合起來)。
說學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數一數把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合起來,一共是幾個氣球?(指名回答)。
全班一起數氣球。
師:3個紅氣球用幾表示?(生:3)1個綠氣球用幾表示?(生:1)(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師: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合起來一共是4個氣球,我們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板書:3+1=4)。
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十”。(說明:“+”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在算式里讀作加。)。
領讀兩遍(3加1等于4。)。
2、“3+1=4”表示什么呢?誰能結合圖片再說一說嗎?(集體回答)。
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讓學生先讀算式,再說一說算式的含義。
小結:把兩個數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揭示課題并板書)。
3、教學5以內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出示圖片。
引導學生發現什么數學信息?
你能根據信息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指名回答)。
引導學生列算式。(3+2)。
學生交流計算方法。
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會回答:生1:生2:生3:)。
(板書=5)。
集體讀算式。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25頁“做一做”的第1題。
數學游戲。
四、全課小結。
你知道了什么?
五、板書。
3+1=43+2=5。
加號。
動手實踐是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取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年級下冊的“克與千克的初步認識”是一節操作體驗課。教材配套的教師用書中明確要求“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并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钡诤芏嗾n堂上,這一實踐過程只有“形”而無“質”,更多的是怎么使用這兩個單位的相關練習。
筆者曾經在教學這一節課前要求學生準備1千克及接近1克重的物品(2包500克的鹽或1包1千克的洗衣粉等;5分硬幣或1顆扁豆等),課堂上重點要求學生體驗1克與1千克的重量:先通過掂自己的物品,體驗出1克的感覺,再掂一下其他同學的物品,通過多次的掂量,把1克的感覺記在心上;讓同桌的2名學生把兩個1克合并起來,再掂,然后3個1克、4個1克……在掂一掂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以克為單位進行稱量,即使數字翻倍,還是非常輕,有時候輕得快要感覺不到;感覺千克的過程大同小異,學生很快就知道千克比克重得多,而且不需要教師提醒,學生已經知道要把同桌的物品合并起來一起掂量,發現1千克與2千克的重量相差非常多,3千克、4千克……學生就會發現,質量大的單位,如果多1個單位,會重很多。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學生做到了真正的知,再與后面的行合起來,學生對千克與克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能水到渠成,如魚得水。
二、找準知識間的聯系,把數學的思想貫徹始終。
筆者嘗試從學生的這一疑惑著手,在研學案中準備了適量的前置性練習:
學生發現這些式子的得數都是整百整十數,特別容易計算,這時再告訴學生,交換律說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兩個數的時候沒必要使用交換律。
在學習完交換律之后,再給出練習:
此時,學生遇到需要應用到交換律的情況,才“接受”讓交換律成為自己數學思維的一部分。
三、從如何修改著手,優化學習路線。
六年級下冊的“統計”是通過讓學生閱讀扇形統計圖,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從教學目標上看,這樣的課要上得出彩,并不容易。
有位執教老師在教學中先給出一幅存在問題的扇形統計圖:
學生在討論中了解到,當“其他品牌”具有最大占有率時,這個扇形統計圖的數據就顯得不清晰,此時需要把“其他品牌”細化。本來教學到這里就可以給出相關的讀圖分析練習。但是,該教師又提出一項研學任務:怎樣修改才能使這張統計圖更加清晰呢?由于有了之前的鋪墊,學生很容易形成一個思維定式:直接把它改為a品牌最暢銷的統計圖。但通過分享與交流,學生給出了三種情況:把“其他品牌”拆分成若干份,占有率都小于20%,還是a品牌最暢銷;拆分的若干份中,有的占有率大于20%,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拆分的若干份中,有的占有率剛好也是20%,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該過程充分體現出交流的優越性。
1、上課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結構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教學方法靈活,也很恰當,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2、培養了學生探究精神。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激活學生參與熱情,打開思維的閘門,在“多向互動”和“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凸顯知識的活性。
3、精心設計練習。教學中學生有一定的練習量,除了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我還補充設計了“填空題”,在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之后,都安排了一組練習題強化概念。
教師在課堂上充分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豐實有效的細節,多給學生提供機會,經常通過啟發性的語言,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增強參與的主動性,不斷的思考、探索討論、交流,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
82+50=5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說明】: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三個加數進行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大部分學生都存在知識空白或混淆或含糊的現象,針對這一現狀,我進行了這一預設。
學生1:我發現只有兩個加數的是加法交換律,有3個加數的才是加法結合律。
學生2:我發現加法結合律都有括號,而加法交換律沒有括號。
【說明】:事實上,學生都是帶著各自的數學現實走進課堂的。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喚起學生的學習心向從知識的原點出發,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認知熱情。
討論完畢我話峰一轉將評價權拋給了學生,現在再看此題你有什么話要說?
學生1:我明白了只要有位置變了,就是加法交換律。這題雖然有三個加數,但只有48和25交換了位置,所以是運用了加法的交換律。
學生2:只要有運算順序的改變就是加法結合律。這個等式的兩邊在外形上盡管都有括號,但都是先算后兩個數,并沒有改變運算的順序,所以沒有應用加法的交換律。
【說明】:我盡可能多給學生機會,指導思想就是立足過程,注重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多次互動,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的發展動力,促進學生改進、完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發展。
這時我再將書上的那題出示給學生做,百分之九十的同學能一下子看出,此題既有加法的交換律又有加法的結合律,且能講出理由。既快又準地實現了雙基到思維拓展的一次飛躍,避免了思維定勢,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反思】:本節課我憑借自己課前的巧妙的預設,將課堂的潛價值最大化――珍視預設引發的精彩生成。
怎樣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提升?怎樣把個別學生的思維成果轉化為全班的共同財富?開始我并沒有給學生下泛泛的、膚淺的結論,而是通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引導把學生的思維引向“開闊地帶”。把單向的言說變成了多元的對話,在全班學生的互動中完成了對定律的闡釋與理解。
得:(1)通過模仿舉例,滲透等量代換的數學方法。
學生根據模仿,學會了根據結果相等,將兩個算式寫成恒等的方法,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知識,其實也就是在經歷等量代換的過程。而這一數學方法對接下來要學習其它各種運算定律,及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列方程解應用題等都十分重要。
(2)通過對大量數學事實的對比,發現其中的規律,學習不完全歸納發。
學生在獨立舉例后,在全班范圍內交流發現的規律,得出結論:不管兩個加數的位置怎么交換,它們的和都不會改變。師引導:同學們所舉的所有例子都能寫出這樣的結論,可見我們的四則運算中有一個規律,誰能把這個規律準確地概括一下?……從個別到一般,把對特例的發現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和性質,這就是小學階段的“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經歷這一歸納過程,體驗結論的科學性。
失: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對處理“用字母表示定律”這一環節有些不足。在學生例舉字母表示定律后總結出用a+b=b+a公式來表示定律后,沒有進一步拓展,如問:三個數可以怎樣表示呢?這個規律還適用嗎?這樣環節設計,會讓學生對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更為熟悉,從而培養數學思想,更能強化目標。
在今后的數學中,注意強化本節課的重難點,并針對重難點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與拓展,尤其對稍差的學生更應該重復強化,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會。
加法結合律就要讓學生嘗試運用這種方法自己去探索規律了。由于加法結合律一個教學難點,教學中安排了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在觀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礎上模仿寫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征。第二層次在觀察比較中概括特征,通過“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引發學生由三個例子的共同特征聯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從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具有這樣的特征,再通過學生大量的舉例,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們從思考中獲得了快樂,從運用中得到了啟示,所以整堂課學生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規律。學生思維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圖形表示的,有文字表示的,也有字母表示的',既是對加法交換律的概括與提升,又能發展符號感。
我還注意讓學生在交流共享中充實學習材料,增強結論的可靠性。課上的時間有限,學生的獨立舉例是很有限的,我通過讓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達到資源共享。注意滲透數學的學習方法,即讓學生踏踏實實經歷了“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數學知識研究的基本過程。學生自己想,自己說,自己舉例,自己得出規律,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目標:
2.發展觀察力,運算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洞洞板學具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導入歌謠:我來問,你來答。
師:一只小鳥天上飛,兩只小鳥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幾只鳥兒飛?
幼:一共三只鳥兒飛。
師:兩只蝴蝶空中飛,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幾只蝶兒飛?
幼:一共五只蝶兒飛。
師:三條小魚水中游,兩條小魚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幾條魚兒游?
幼:一共五條魚兒游。
二、復習“+”
師:在加法計算中我們要用到一個符號,叫什么呢?
幼:加號,等于號。
師:(出示“+”)“+”表示加起來,合起來的意思,它出現在哪。
里就表示要把它兩邊的兩個數加起來。
三、幼兒觀看多媒體學習看圖列算式。
師:天上飛來了3只蝴蝶,又飛來了4只蝴蝶,問天上一共有。
幾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師:算式怎么列呢?先飛來的三只蝴蝶用數字幾表示呢?
幼:用數字3表示.
師:后飛來的4只蝴蝶用數字幾表示呢?幼:用數字4表示。
師:那合起來一共有幾只蝴蝶我們要用到什么符號呢?幼:加號。
師:3+4=?幼:7.
師:這道題我們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兒觀看多媒體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師:聽音樂取學具。
2.師“打開棋子盒,取出藍色的數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
順序擺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數字10的后面。取出藍色的帶“+”
的那柱棋子把“+和=”擺在第9行數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
回棋子盒。
3.師: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來了4只小猴,問草地上一共有幾。
只小猴?這個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師:(出示多媒體)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
什么?
幼:2表示先來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來的4只小猴,6。
表示合起來一共有6只小猴。
4.師:天空中飛來了2架飛機,又飛來了3架飛機,問一共有幾。
架飛機?請小朋友取出紅色的帶飛機圖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
的左下角紅柱子上,開始操作。
(等幼兒擺好后,看多媒體進行驗證)。
師:一起說一說列的算式。
幼:2+3=5。
5.師:水中有4條魚,又游來3條魚,問一共有幾條魚?請幼兒。
在洞洞板上直接擺出算式。并請一名幼兒來前面擺算式,然后集。
體驗證。
6.(沒有圖,老師讀題,讓幼兒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師:草地上有5只小雞在吃蟲,又來了3只小雞,問一共有幾只。
小雞?請幼兒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請幼兒自己創編應用題并口頭列算式。
六、聽音樂收學具。
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及能力,并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習過程:
1、出示電話機圖。問:你能估計一下這個電話機的價格嗎?(請幾生交流,師作必要的提醒)出示價格。
2、出示取暖器圖。問:它的價格接近(板書:接近)300元,你覺得它的準確價格可能會是多少元?(同學們發言),出示價格。
3、師:媽媽準備買一部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300元夠嗎?你怎么這么快就知道了呢?(出示課題)那么你能估計一下,大約需要幾百元嗎?(突出這兩個詞。同桌討論思考的方法,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4、請學生交流估算的方法。根據第2個學生回答,出示板書。(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
5、小結:剛才我們是怎樣估算這道加法題目的?(可以看加數分別接近哪個整百數,再把這些整百數相加。)
6、看來,知道哪個數接近幾百,對于我們的估算是非常重要的。a.出示其余商品,請3個學生分別說說各接近幾百元。b.出示p45/1。(讓同桌以游戲的方式進行)
7、出示 試一試1,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8、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估算了兩道題目,得到了兩個算式。但老師對這兩個算式還是有點不大滿意,你知道老師對哪里不滿意嗎?問:這里用等號行不行?(學生各抒己見,體會以前所學習的符號都不能表達大約等于的意思,需要重新用一個新的符號。)
9、出示現在人們所用的符號。問:你覺得,人們為什么要用它來表示大約等于呢?(讓學生體會既有等于的意思,又表示不完全相等)
10、師:介紹名稱、讀法。寫法(學生跟老師書空)。讀算式。
11、師:剛才我們已經估算出大約是800元。那么如果媽媽帶了800元錢,能買回這兩件東西嗎?試一試2(點到即止)
14、出示p46/4、5(學生獨立做在書上,集體交流訂正)
15、出示p46/6(約等式的書寫,學生寫在作業紙上,交流:買什么,算式。)
教具準備:
ppt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憶舊知。
要求學生回憶一下上一節課學過的乘法的運算規律。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那么,大家回憶一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公式又是什么呢?)。
a×b=b×a。
(a×b)×c=a×(b×c)(黑板板書)。
(那么加法是否也有同樣的規律呢?讓我們現在來探討一下)。
二、創設情境、操作體驗。
1、由生活引入,通過對話的形式與學生共同探討交換的含義。
數一數:本班男生的人數和本班女生的.人數,求本班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女生:(26+17)人。
女生+男生:(17+26)人。
結果無論哪一種計算方法,計算出來的結果都是相等的。
再舉書本上兩個例子來說明。
26+17=17+26。
3+2=2+3。
15+20=20+15。
a+b=b+a(黑板板書)。
讓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分析比較兩個算式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突出強調“交換”的意思。結果表明:兩個式子的加數交換了位置,但和不變。再要求學生自己舉一兩個例子來試試看。
方法一:先算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28+17人,再算全部的人數:(28+17)+23人。
方法二:先算一下女生,再算一下他們加起來一共是多少人:28+(17+23)人。
那么得出:(28+17)+23=28+(17+23)整十。
(3+2)+5=3+(2+5)。
(19+12)+38=19+(12+38)整十。
(a+b)+c=a+(b+c)。
結果表明,計算出來的結果都是相等的。
3、再舉書本中的例子來說明結合的兩個數的條件和原因。
57+49。
=50+7+40+9。
=50+40+7+9。
=(50+40)+(7+9)因為50+40=90,90是一個整十數。
=90+16。
=106。
三、鞏固練習,加深記憶。
1、書本p47(3)利用你發現的規律,計算下列各式。
2、想一想:下面的等式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7+68)+32=84+(68+32)。
75+(48+25)=(75+25)+48。
3、比一比:誰算得又快又對!
38+76+24(88+45)+12。
四、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置。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投影機。
教學過程:
1、教學例1。
談話:這是同學們在文具店購物的畫面,你能從中了解哪些信息?學生交流后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相應的問題算式:
(1)、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2)、小明比小麗多了多少元?
(3)、小明和小方一共用了多少元?(4)、小方比小名少了多少元?
2、揭示課題。
提問:同學們不但提出了許多的問題,還列出了很多的算式。請大家觀察這些加、減法單位算式,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算式中都有小數)。
談話:怎樣計算小數的加、減法呢?著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1、探究問題(1)。
提問:你能用豎式來計算4嗎?先試一試,再在小組內交流。
討論:你是怎樣計算的?把你的想法說一說。
圍繞學生采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解釋思考過程。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這兩個小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后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2、探索問題(2)。
提問:我們剛才一起探索了小數的加法,那么怎樣計算小數的減法呢?
試做: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學試一試。
提問:這里還有兩道計算題,你能用剛才學到的方法來計算嗎?
學生計算后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提出把計算結果進行化簡的要求,讓學生說說化簡的結果和根據。
4、總結和歸納。
提問: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么不同嗎?計算小數加減法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小組內交流。
歸納: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法都要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分別相加、減,都要從低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都要把小數點對齊才能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說一說計算中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出題目中錯誤的地方,再分別改正,并組織交流。
3、完成練習八的第1題。
4、完成練習八的第2題。
5、完成練習八的第3題。
指導學生聯系線段圖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再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并解答。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你今天學得怎樣?
同學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出了許多用小數加減法計算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其中,有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我們下一節課再來研究。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在課后先試一試。
共10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重點難點: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儀,蘋果圖片。
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小刺猬跟媽媽去撿果子,小刺猬撿了3個蘋果。(教師在黑板上出3個蘋果),刺猬媽媽撿了5個蘋果(教師在黑板上出示5個蘋果)教學1、例題教學。教師在3個蘋果與5個蘋果下面板書大括號。師:請你猜一猜這個朋友叫什么?學生大膽地發言,對說出大括號的學生,應予以肯定和表揚。師:我們的新朋友叫大括號,他的意思是把兩部分合起來。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生:一共有幾個蘋果。(教師板書:?個)師:你的問題提得很好?!??”就代表我們同學提出的問題。誰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自己先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再分小組討論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寫在課本上。學生完成后交流:3+5=8。2.教學“試一試”。(1)教師出示“試一試”的圖,引導學生觀察。師:看這幅圖與第一幅比較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尋找出:第一幅畫大括號下面是?個,求一共有幾個。第二幅畫大括號下面是10個,?個在籃子里。(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那大家能為第二幅圖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生:一共有10個蘋果,外面有3個,籃子里有多少個?(3)教師組織學生獨立解答。(4)交流算式并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三、完成“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1。(1)學生根據兩幅圖說說圖中的信息及所求問題。(2)學生列式解答,集體交流。2.“想想做做”2。(1)引導學生弄清兩幅圖要求的問題。(2)學生列式解答,并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3.“想想做做”3。(1)說說圖中的信息。新課標第一網汽車上原來有9人,下車了3人。(2)根據問題列式解答。(3)交流想法。4.“想想做做”4。(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四、全課小結數學知識很重要,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因此,我們要善于用數學知識并用心學好它。五、布置作業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練習設計:看圖列式解答。1、2、3、4、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數學老師可以學生在游戲中繼續學習并運用10以內加法的運算發展觀察力,運算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10的以內的加法教案,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法算式,發展幼兒的計算能力。
2、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兩個,水果圖片三個,星星,答題卡若干(與幼兒數量相同)學具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問候,組織幼兒。
2手指游戲:十個阿姨來摘梨。
二、集體活動。
順利通過迷宮才可以帶走這些水果到達小熊的家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我嗎?(愿意)。
4+3=等)。
魚
勝利,由勝利組幫助小貓摘走水果葡萄。
(此環節可使用學具小花進行算式題的驗證活動)。
三、幼兒操作練習。
使用小花學具進行邊操作邊計算,最后交給老師,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
四、小結,收拾學具。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繼續學習并運用10以內加法的運算。
2.發展觀察力,運算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洞洞板學具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導入歌謠:我來問,你來答。
師:一只小鳥天上飛,兩只小鳥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幾只鳥兒飛?
幼:一共三只鳥兒飛。
師:兩只蝴蝶空中飛,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幾只蝶兒飛?
幼:一共五只蝶兒飛。
師:三條小魚水中游,兩條小魚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幾條魚兒游?
幼:一共五條魚兒游。
二、復習“+”
師:在加法計算中我們要用到一個符號,叫什么呢?
幼:加號,等于號。
師:(出示“+”)“+”表示加起來,合起來的意思,它出現在哪。
里就表示要把它兩邊的兩個數加起來。
三、幼兒觀看多媒體學習看圖列算式。
師:天上飛來了3只蝴蝶,又飛來了4只蝴蝶,問天上一共有。
幾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師:算式怎么列呢?先飛來的三只蝴蝶用數字幾表示呢?
幼:用數字3表示.
師:后飛來的4只蝴蝶用數字幾表示呢?幼:用數字4表示。
師:那合起來一共有幾只蝴蝶我們要用到什么符號呢?幼:加號。
師:3+4=?幼:7.
師:這道題我們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兒觀看多媒體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師:聽音樂取學具。
2.師“打開棋子盒,取出藍色的數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
順序擺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數字10的后面。取出藍色的帶“+”
的那柱棋子把“+和=”擺在第9行數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
回棋子盒。
3.師: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來了4只小猴,問草地上一共有幾。
只小猴?這個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師:(出示多媒體)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
什么?
幼:2表示先來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來的4只小猴,6。
表示合起來一共有6只小猴。
4.師:天空中飛來了2架飛機,又飛來了3架飛機,問一共有幾。
架飛機?請小朋友取出紅色的帶飛機圖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
的左下角紅柱子上,開始操作。
(等幼兒擺好后,看多媒體進行驗證)。
師:一起說一說列的算式。
幼:2+3=5。
5.師:水中有4條魚,又游來3條魚,問一共有幾條魚?請幼兒。
在洞洞板上直接擺出算式。并請一名幼兒來前面擺算式,然后集。
體驗證。
6.(沒有圖,老師讀題,讓幼兒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師:草地上有5只小雞在吃蟲,又來了3只小雞,問一共有幾只。
小雞?請幼兒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請幼兒自己創編應用題并口頭列算式。
六、聽音樂收學具。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解決問題,學習10以內數的加法計算。
2、體會加法的意義,探索10以內兩數相加的計算方法。認識加號,以及學習加法算式的讀寫。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10以內兩數相加的算法,會讀會寫加法算式。
三、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啟發引導。
四、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教學卡片小木棒。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及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
激學導思。
一、導課。
(放課件《猴哥》)。
以學生感興趣的《西游記》故事引入,提高學習的趣味性。
自主探索。
探求規律。
二、新課。
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現問題,并能用以有經驗解決問題?;顒右唬?/p>
音樂里面唱的是誰?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到孫悟空的故鄉花果山去看一下。
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的27頁,仔細觀察這幅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活動二:
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發現了這么多信息,那你們能看這副圖畫也提出幾個小問題么?
活動三:
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問題,那下面讓我們一個個來解決好嗎?首先我們看書上小朋友提的問題:“一共有幾只小猴子?”誰來說。
你是怎么知道的?
多中擇優,第2種是把地上的5只小猴子,和樹上的3只小猴子合起來,知道有8只小猴子。
(學生跟教師邊做手勢邊說)。
學生認真觀察信息窗,積極發言!圖上有:小猴子、小鳥……。
學生認真觀察圖,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一共有幾只小猴子?
一共有幾只小鳥?………。
學生認真看圖仔細思考,知道有8只,可能想出的方法有:
1、挨個數。
2、地上的與樹上的合起來。
練習鞏固。
提高能力。
概括總結。
提高能力那怎樣表示5和3合起來就是8呢?下面小組討論一下,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討論的最積極,想出的辦法,老師就把“創新小學士”的獎章發給他們,下面開始吧。
教師肯定每一種方法多中擇優,隨教材進行教學。
象這樣把5和3合起來的表示方法,我們把它叫做加法。
介紹加法,板書課題:加法。
(鼓勵想出這種方法的小組)。
那么這個式子應該怎么讀呢?
“+”叫做加號。
下面你們能用剛剛學到的加法解決第2、3個問題嗎?
解決28頁綠點標示的兩個問題。
誰來解決第2…問題。
(全班交流答案)。
活動四:
練習:
1、小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2、看圖提問題,列算式。
活動五:
誰來說說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小組討論,可能想出:
1、用小棒。
2、分成方法。
3、5+3=8。
……。
找有經驗的學生讀,然后集體讀,認識加號。
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口算結果。
交流答案,說出理由。
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總結,談收獲!
板書:
加法。
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
5+3=81、oooooooo。
加2、用小棒。
號3、分成法。
………。
一共有幾只小鳥?
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1、結合具體的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索7,6,5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計算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3、能運用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
能正確計算7加幾、6加幾、5加幾、4加幾、3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培養遷移能力,會舉一反三。
嘗試指導法。
cai課件,小棒。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樹,樹上有9只小鳥,瞧!又飛來了6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呢?誰能算出來?生:(回答算式,并說說計算方法。)。
(2)如果樹上有8只小鳥,又飛來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這次誰又會算?(學生根據創設的故事情境,繼續思考并回答。)。
(3)請你們繼續接受挑戰:如果樹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6只呢?怎么提問?怎樣計算?
(4)小結:今天我們將用前幾天學習的計算方法繼續學習7、6、5、4、3加幾。(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共同學習7+6.
(1)同桌之間動手擺小棒,說一說可以怎樣想?
(2)指名匯報。(指名到講臺前,邊操作邊講解,師點撥)。
(3)根據學生回答,師相應板書。
2、做一做,說一說。
(能看懂多種形式的操作活動闡釋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進一步體會“湊十”的策略和計算過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圖:(1)鞏固學生的計算技能;(2)通過計算,觀察、繼續填寫算式,引導學生發現算式之間的規律)。
四、鞏固練習,加深體驗。
指導學生完成練一練習題。
(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獨立探究,開拓思維。)。
如: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你是怎樣圈的?那種方法最簡便?說一說你是怎樣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辦法?你還發現了什么規律?)。
五、課堂小結,優化算法。
今天我們發現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計算7、6、5、4、3、2加幾,你能說一說這些方法嗎?你覺得那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來計算。
板書設計有幾只小鳥(7、6、5、4、3加幾)。
7+6=137+6=13。
作業設計p84第3題。
(略)。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8―49頁的內容,練習十一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加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加法的意義,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加法的計算方法,現在要進一步學習、掌握加法的一些規律性知識,這些知識對以后學習有很大幫助。
1、加法的意義。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邊指名說出條件和問題,教師邊用線段圖表示出數量關系。
137千米357千米。
北京天津濟南。
然后讓學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因為已知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就要把兩段鐵路長合并起來,出就是要把137和357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教師邊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邊板書出算式和答案?,F進一步提問:
“加法是什么樣的運算?”
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出加法的意義: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2)做練習十一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如第1小題,可以啟發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強和小明郵票的張數,要求小強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張郵票,就要把他倆的郵票張數合并起來,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所以這道題要用加法計算。
2.加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指著137+357=494,提問:
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數?(加數。)。
它們相加得到的結果494叫什么?(和。)。
然后教師聯系的意義說明: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也就是合并的結果叫做和。邊說邊對應地板書出:
137+357=494。
加數+加數=和。
提問:
“我們上面做的加法,兩個加數是什么樣的數?”(自然數。)。
“任何兩個自然數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數怎樣?”(大。)。
“一個自然數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樣呢?”(還得原數。)。
“你能舉出一個自然數和0相加的幾個例子嗎?”
教師把學生舉出的例子板書出來。(如,3+0=3,0+4=4,0+0=0)。
然后接著問:
“0和0相加會怎樣?”(還得0。)。
“人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自然數和0相加還得這個自然數,0和0相加還得0,也就是說任何數和0相加都怎樣?”(得原數。)。
教師:加法運算有一些基本性質,對我們以后的計算很有用。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
1、結合例1的兩種解法,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特點。
提問:
“上面”的例1,求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是怎樣列式計算的?”
“如果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該怎樣列式計算?”(如果學生說仍用原來的算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還可以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出:357+137=494(千米),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然后讓學生比較一下等號兩邊的算式的相同點是什么?(都是137和357兩個數相加)不同點是什么?(等號左邊是137加357,等號右邊是357加137。)。
引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137和357與357和137的得數一樣,出就是和不變。
2.再出兩組算式,引導學生比較,加以概括。
提出:能不能只從這一個例子就得出“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教師指出:不能只根據一個例子就做出一般結論,我們必須多考察幾組不同的算式。下面我們觀察一下這幾組算式,看一看它們有什么樣的關系。
教師板書出下面的算式:
18+1717+18。
124+235235+124。
讓學生算一算,再提問:
“每組算式有什么關系?里應填什么?這幾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從這幾組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比較三個等工,歸納出一般規律。
引導學生歸納,突出以下幾點:
(1)這三個等式中,每組算式有幾個加數?(兩個加數)。
(2)每個等式中,左右兩邊的加數的位置怎樣?左右兩邊的和怎樣?請幾個學生試著把發現的規律說一說,然后教師完整地敘述一遍,說明這一規律叫做加法交換律。再看看教科書第48頁方框里的話。
學生回答后,教師肯定地說明用字母表示可以做到這一點。然后提出:如果用字母a或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怎樣表示加法交換律?(同時說明a、b是拉丁字母,通常讀作“ei”“bi”,不要按漢語拼音來讀,并領讀幾遍。)。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a+b=b+a。
說明:a和b可以表示0、1、2、3、……中的任意一個數;一個用數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兩個具體的數交換位置,和不變,不能表示任意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和不變,而用“a+b=b+a,就可以表示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比如,“a+b=b+a”可以表示2+1=1+2,137+357=357+137,18+17=17+18等等。
接著教師提問:
“想一想我們在以前學過的哪些計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換律?”
使學生明確以前學過的用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來驗算加法,就是用加法交換律的。
5.做第48頁的“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在方框里填上適當的數,訂正時,說一說是根據哪個規律填寫的。
第2題,驗算的豎式可以直接寫在原始的右邊。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一的第2―4題。
1.第2題,要注意讓學生清根據哪個運算定律來填數,對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對照運算定律的結語及字母表達式幫助理解,對于運算定律的表述,只要求表達得清楚沒有錯誤,不要求學生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2.第3題,讓學生根據運算定律來判斷每個等式是不是符合運算定律的要求。如230+370=380+220,雖然左右兩邊的得數相等,但由于兩邊的加數不同,所以不符合加法交換律。又如,30+50+40=50+30+40,雖然是三個數相加,但是前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加得的和不變,還是符合加法交換律的。
四、小結。
教具準備:把下面復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圖放大成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我們在前面復習總結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要復習總結乘法。
教師出示復習題。
1.同學們乘8輛汽車去參觀,平均每輛汽車坐45人。去參觀的一共有多人?
3.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是鴨的3倍,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4.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比鴨多90只。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后教師提問:
“上面這些題目哪些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為什么?”請三、四個學生逐題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計算。
教師:第1題和第3題可以用乘法計算,因為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二、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插圖,再提問:
“要求盤里的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可以怎樣求?”
“還可以怎樣求?”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
用乘法計算:5×6=30(個)。
“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個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數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相同的加數。)。
“乘法算式中的乘數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相同的加數的個數)。
“解答這道題用加法計算簡便,還是用乘法計算簡便?”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哪些方法比較簡便?”
“你能說出乘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教題肯定學生的回答,再強調說明并板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接著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1頁,齊讀兩遍書上的結語。
“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號后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被乘數和乘數又叫什么數?”
教師:學過因數以后,在一個算式中被乘數和乘數就可以不必嚴格區分了。
2.教學乘數是1和0的乘法。
(1)教學一個數和1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3=3,表示3個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最后教師說明:1個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個3還是3,再板書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說這個算式表示1個1相加?”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教師再說明:1個1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個1還是1,算式是1×1=1。
“這三個乘法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1有關系)。
下面我們一齊看一看一個數和1相乘它們的乘積怎樣,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下面一些算式:
6×1=1×8=1×10=123×1=。
“誰能說一說一個數和1相乘的積有什么特點?”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1相乘,仍得原數。
(2)教學一個數和0相乘。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三個算式0×3=3×0=0×0=。
“0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0×3=0表示3個0相加的和是0。
“0乘以0呢?”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0個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個0還是0,算式是:0×0=0。
“這三個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0有關系)。
“一個數和0相乘它們的積有什么特點?”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讓學生再看例2的插圖,然后教師提問:
“要求一共有多少雞蛋,用乘法計算還可以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6×5=30(個)。
“比較一下這兩個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讓幾個學生發言,互相補充。
教師:這兩個算式都是兩個數相乘,只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算出的結果相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結論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學生口算,教師板書算式。
“通過上面這些乘法計算,可以看出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計算結果怎樣?”
學生發言后,教師邊說邊板書:兩個數相乘,并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誰能夠用字母把乘法交換律表示出來?”教師板書:a×b=b×a。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過去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學生發言后,教師肯定學生回答,并明確指出:我們曾經用交換乘數和被乘數位置的方法進行乘法驗算,這實際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1.做第60頁“做一做”中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后再集體核對。
2.做練習十三的第3、4題。學生獨立做完以后,再集體核對。核對第4題的第4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計算一下等號左面等于什么,等號右面等于什么。教師再說明:三個數連乘,相乘的因數交換了位置,乘積也不變,所以乘法交換律也適合三個數連乘的計算。
四、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1、2、5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的例1和第59、60頁的乘法交換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十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會填寫未知加數。
填寫未知加數的方法。
圖片。
1.看盒里有幾只果茶?(7瓶)再放幾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從7數到10,還有3個。10-7=3)。
注意幾減0還的幾。
猜一猜左右手湊10。左右手湊9。
1.觀察哪一隊跑得快?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術問題?(兩隊共有幾人?哪一隊快?男生幾人,女生幾人,共幾人?
練習10以內加減法口算卡片。
板書:8塊糖。
飛機圖2塊糖。
10-2=88+2=10。
多數學生計算較快。
小數加減法:教材第47~51頁(例1、例2和練習八)。
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和用計算器計算:教材第52~55頁(例3、例4和練習九)。
整理和復習與探索實踐:教材第56~58頁。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能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計算。
2、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積累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和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重點: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和與整數加減法的內在聯系。
難點:自主地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
課時安排:7課時。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在黑板上的板書。
1、課前在黑板上板書:
鋼筆8元。
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水筆2元6角5分。
問:我們平時說價錢習慣說成幾元幾角幾分?,F在請你把它們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名說一說: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這些小數哪些能化簡?把它化簡成最簡小數。(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樣商品的價錢,請你選擇兩件商品并算出總價。
交流:(可能有的幾種情況)。
(1)鋼筆和筆記本一共多少錢?
口答算式和結果,板書:8+3.4=11.4(元)。
問:這個“11”哪里來?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補充豎式說算理(略)強調:8是整數,3是整數部分的,要和它對齊。
補充一個整數加法的豎式,說說整數加法在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特點:右邊對齊。
追問:那該對齊什么?(小數點)。
補充:把8改寫成8.0,體會小數點對齊。
那你做這樣的題時,會不會把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的0補出來?
指出:沒必要補,但要注意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
繼續算一算:鋼筆和講義夾的總價,鋼筆和水筆的總價。
(2)講義夾和水筆的總價: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觀察豎式,體會“小數點對齊,就等于相同數位對齊”。
算出結果:7.40。
指出:豎式上算出的結果是兩位小數,寫在橫式上的時候要化簡成7.4。
(3)筆記本和講義夾的總價:
列豎式計算,再次體會小數點對齊。
小結:今天我們學的小數加法和以前學的整數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滿10進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豎式上正常計算,橫式上要化簡。)。
3、看黑板上的信息,問:筆記本比講義夾便宜多少錢?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略)。
說說要注意的地方。
1、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完成后交流得數。
注意最后題,豎式上的計算結果是3.00,如果有橫式,只要寫成3。
2、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再訂正。
第1題,小數點沒對齊。第2題,得數的小數點沒點上。第3題,只寫了小數部分,整數部分要寫0。
3、口算第50頁的第1題。
指名讀得數,注意能化簡的要化簡。
4、完成第50頁的第3題。
看線段圖,說說圖意??淳€段圖分別提出加法、減法算的問題。再算一算。
加法的運算定律是運算體系中的普遍規律。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這一規律,以便為今后的應用服務。我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通過抽象建模,大膽猜測,操作驗證,合作總結這四個環節,讓學生能夠理解加法運算定律的含義,并從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本課我把湊整簡算的思想貫穿始終,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選擇簡便的方法是學習的最好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理解與運用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抽象的極好時機。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孩子們大膽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1、在復習引用中,鞏固學生的思維基礎。
通過一組口算練習,讓學生明確能夠湊整十或整百數的兩個數加起來比較簡便,這個為后面學習結合律打下基礎。
2、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我通過提問、設疑,讓學生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四個環節,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得出結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和發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經歷整理加法表的活動,初步了解算式之間的聯系,提高20以內數的加法計算正確率。
2、在觀察、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能熟練計算20以內數的加法。
能夠通過觀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規律。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
口算卡片、20以內進位加法表。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1.整理加法表。
師:先在小組內把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師:想一想先確定一個標準,按什么分類整理呢?
學生可能會說:
找出得數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數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過再次引導整理加法表時,引導學生明確整理的依據和標準,并給出部分例子做參考,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如:學生會發現:
第一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1。
師: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2。往下寫8+4、7+5……。
師:你還有那些發現?
師:你明白同學們說的意思了嗎?請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學的發現開始整理,完成課本p87的表格吧!(教師巡視指導小組活動,關注學生的合作。)。
組織交流展示各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2.再次探索規律。
設計意圖: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顯的規律,也有隱含的規律,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的表現很出色,學會了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算式,而且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找到了很多藏起來的秘密,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發現和快樂。
板書設計做個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業設計做個加法表。
(略)。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3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