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過去回憶和思考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靈感和思路。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素質教育提出已經持續了30年的時間?;仡櫵刭|教育走過的歷程,有幾許堅定,也有幾許彷徨,而自20xx年起“核心素養”的提出,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敷設了軌道,也將成為素質教育改革一個新的歷史節點?!逗诵乃仞B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提出:“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所謂精神長相即一個人外在的表現,包括學識、智慧、道德、態度、品格、思想、精神等,會通過外在言行舉止和神態表情表現出來?!?/p>
余文森博士認為:一個人受教育的`過程就是塑造自己精神長相、涵詠自己氣質風貌的過程。這樣看來,語文學科教學的思路就明晰了。無論是課內文本閱讀,還是課外名著指導,至少掌握好兩個風向標:一是語言的建構和運用,二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和熏陶。
此外,素養還指向一個人的“人格”,即穩定的精神世界;指向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即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而形成的行為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須提醒的自覺和不動聲色的善良”;指向哲學高度的開放性、生成性的思維方式,不拘泥于固執己見,要兼容并蓄,同時形成獨立、個性、新穎的思維和想象力。
一個具備良好素養的人,一定是一個活得有尊嚴、有意義、有價值、有境界的人。在此基礎上,我們的語文課堂將走向何方?我想不該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更應當是學生自主能力的開發;不應該是越俎代庖的體驗傳遞,更應當是創設情境下的個性表達。而最終的語文教學效果,不僅表現在一張試卷上,更應當融入學生的言談舉止,才思情致。
再翻閱《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初次閱讀時做的圈畫批注清晰可見;隨意瀏覽幾處標記的地方,心里還是會忍不住的驚嘆,余文森教授的論述真的是言簡意深、凝練有力,句句走“心”有“新”,引人共鳴。但為什么一篇簡單的讀后心得卻讓我提筆又無從下筆呢?我總結了兩點:第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是一本真正值得閱讀的“好書”。這樣的“好書”只有一遍粗略的泛讀當然不行,需要細讀慢品、消化吸收,才能沉淀下來東西,為我所有。第二,我在初次閱讀時,沒有及時歸納整理各個篇章的內容是個很大的失誤。全書十一個章節全部讀完后再總結,因為時間的原因,感覺個人記憶中的知識框架不太清晰了,感悟也有些碎片化。盡管有太多的觸動與想法,但每次動筆都會思緒萬千。鑒于以上兩點,在今后的閱讀中我要做到及時總結、及時“輸出”,這樣才能在“閱讀、思考、表達”中進行“完整的學習”。先來談談自己“零散”的幾點感悟吧。
如果單從書名來分析,我覺得有三個關鍵詞可以概括這本書,分別是“核心素養”、“導向”、“課堂教學”。仔細翻閱書內的三個篇章,“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和“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篇章都是緊扣關鍵詞展開詳細闡述的??晌以谧x完全書后,“課程意識”卻首先跳入了腦海。其實,早在幾年前,我所在的學校就掀起過課程建設的熱潮,但那時的'自己還只是“跟風”行動、悶頭做事,并未對“課程”有過深入了解。讀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后,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課程。課程不僅是學科教材,它還包括課程資源;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也都屬于課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參與者、實施者和踐行者。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有課程意識,我們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直接決定了課程的高度和視野。對課程意義的理解、對課程本質的把握、對課程價值的定位都需要我們建構、整合,只有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觀,才能讓課程與教學共生、相融、相長、雙贏,真正實現教學改革進入核心素養時代。
“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指向人”。圍繞著“人”的教育,應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的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不教之教、教學相長?!白詈玫慕逃褪亲晕医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在這其中,學生會有經歷發現、探究、解決、生成的學習過程。同時,“先學后教”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讓學生的學習在前,教師的教學在后”,這樣的教學方式為每個孩子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避免學生了對教師的過分依賴,但又不是教師的完全放手。就拿我們平常的音樂課來說,如果學生對音樂已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然后針對學生在“先學”后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解決,這樣的“教”才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課堂中“問題鏈”的教學方法,是為了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中推動學習能力的發展,“問題鏈”的問題提出很關鍵,教師要適時做好引導,實現教為了不教,把教轉化為學。
全書讀完,“責任”壓在心頭,“擔當”更想挑在肩頭。學生的核心素養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是要在細水長流中逐漸養成,最后吸收沉淀下來的。而基礎教育就像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有持續不斷的能量支持向上發展。不得不說,作為一名小學音樂老師,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觀念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一些改變。我對自己的定位不只局限在音樂老師上,更多的是對“立德樹人”、對“育人”的理解。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我想應該是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有進取心、有抗挫力的時代新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也深知,唯有加強自身修煉,才能努力成為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做學生的榜樣,當學生的引領。
正如這篇讀書心得的開頭所述,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自己能靜下來再來一次“沉浸式”精讀。我想那時的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應該不會像現在這樣膚淺、片面。讀書是為了給自己注入新的“源頭活水”,希望自己在堅持閱讀的時候也能堅持思考,并在教育教學中合理運用,和學生一起享受“完整的學習”。20xx,一起勇敢向未來!
。
一、引言。
在高中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每個學科教學方式的改變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高中的數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對于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制約效果,影響教學質量,分層教學法則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這些問題,它能夠保證教育和資源分配的公平性,也一定程度地表現出教育的民主性,所以要重視起高中數學教育的分層教學法。
二、分層教育的內容。
分層教育是具有充分及深刻科學理論依據的課堂授課方法。分層教育,是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是一種科學性很強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層次進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它是在尊重學生個體差距的客觀前提下,對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最大程度彌補個體之間的不足,被許多知名教育家以及教授所推崇、借鑒。
三、分層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
分層教學基于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牽連著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充分尊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個性差別的基礎上,制訂合理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按部就班地引導學生有方向、有動力、有規劃地去學習,滿足了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它強調著個體差異,與此同時以學生為中心,要求老師不能單純地去給學生灌輸呆板生硬的知識,而是為學生構建不同的學習模式。
四、分層教學的意義。
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中應用,完全順應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要求,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與主動探究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教學模式符合高中生成長的規律,調動學生各個方位的感官,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對于教育者而言,在高中數學中利用分層教學模式,還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五、分層教學實踐的具體步驟。
(一)分?有問揭匝?生為主體。
把學生當作主體進行分層教學是高中數學最常見的方式,因為高中生的數學課程內容比較復雜,與初中階段的內容有很大的差異性,有些許內容與初中時有著顛覆性的理解,例如初中小學曾接觸過關于偶數、分數以及奇數等概念都有著唯一的計算結論,但是高中的基本計算中,包括了象限、排列組合、復數等內容。所以說,高中數學的復雜性加重了學生群體的兩極分化。以學生為主要對象進行分層教學,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天賦、對課程的掌握程度等進行各個層次的劃分,劃分的形式有很多種,例如1:6:3三層形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群體的數學成績。除此之外,學校要注意,不應該以學生的優質程度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組成所謂的“好班”“差班”,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分層形式以教學目標為主體。
所謂的教學目標,其實就是通過老師對學生評判而制定的一種結果,把素質教育的所有要求指標作為評判的標準,比如學生能夠從“知其然”與“知其所以然”兩個方面皆可以理解的是優等生,理解其中之一的是中等生,而都沒有理解的便是差等生,還能夠把教學目標細節化來提升這種分層教育的科學性,依據學生不同的等級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對于數列的內容,有一個求解方法叫錯位相減法,對優等生而言,要求他們不單單能夠理解,運用計算,還需要求他們總結歸納以及舉一反三;而對中等生,則要求他們能夠理解,解決一般習題;對于差等生,僅僅需要他們了解知識點,或者進一步理解內容就夠了。
(三)分層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體。
高中數學的教學,課堂教學是最傳統也是最普遍的教學方式,把課堂當作分層教學的主體,其實就是應用不同的教學任務,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和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教材上的新內容,老師最好先讓學生自己去預習,針對優等生,要求他們對新知識主動積極思考,遇到問題自己尋求思路去嘗試著解決;對于中等生,需要引導他們把之前學習的課程與新知識點進行歸納對比,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對于差等生,只需要他們稍稍了解一下新知識點,總結出不理解的部分,在課堂中積極提問。因為高中數學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一些,所以應該進行定期的培訓,只有這樣,才能落實更優質的分層教學法。
(四)分層形式以課后作業為主體。
把課后的作業當作分層教學的主體,是分層教學的實踐中應用最普遍的方式。老師首先要篩選課后作業的內容,要求課后作業涉及各種題型,比如數值運算、應用題、提高能力題,難度上應該適中。優等生對計算題應該能輕松完成,主要解決應用題,如果心有余力,可以嘗試接觸提高能力題;中等生應該做到熟悉解決計算題,努力去克服各種應用題;差等生主要解決計算題。
(五)分層形式以學生學習態度作為主體。
學生學習的態度是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根源,因為這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影響著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高中教學的模式以及特點可以看出,老師們在學生群體中屬于領導者,為了更順利的應用分層教學法,老師們應該給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觀念,不能對別的學生產生歧視與偏見。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在我國目前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在教學的應用過程中堅定因材施教的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滿意的成長。而分層教學法的出現,順應了當代教學的理念,滿足了新背景下對教學的需求。在高中數學課程中,分層教學法把教育對象多樣化,充分實現了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與此同時,老師們也要樹立健康積極的教育觀,防止分層教育出現形式化的問題。之后,對分層教學法的內容以及理論,還要進一步的分析與探究,充分完善分層教學法,切實提高學生老師們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數學成績,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張美芳,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第九中學。
教師的核心素養就是在教學中能夠深刻的解讀知識,讓學生對于復雜的問題一聽就懂,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條理化;在解決問題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夠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很容易接受。例如在講解浮力與壓強綜合題時,我就總結了三個模型,把浮力與壓強的所有知識概括其中,只要把三個模型學明白,練清楚,相關問題就都解決了,學生自己套用模型把復雜問題解出來非常高興,對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
教師應做到知識廣博,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做到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都有所了解。在知識講解中能旁征博引,妙趣橫生,讓學生因為對教師知識淵博的`敬佩轉變為對教師的敬佩和喜愛,從而喜愛上教師所教的學科。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把話說完,不要中途打斷;讓學生在處理事情時感覺比老師還厲害,增強學生自信心,而不是讓學生時刻感到老師不可超越。學生如果有好的想法鼓勵學生去嘗試一下,用實踐來檢驗想法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并不能只讓學生想而不去做。應做到做學教合一,做放在第一位。
教師更應具備自己管理素養,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前進目標,永不停息的學習。
在工作坊的引領下,我認真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正如前言中所講“基礎教育改革正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那到底什么是核心素養?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坦白地講,剛開始看這本書我是很迷茫的,看不太懂,覺得理論性太強了,太深奧,但越往后看越清晰,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此書是前有理論觀念,后有實踐策略,從思想、行動上重建了教學觀念,更使我對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
文中指出,“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昂诵乃仞B”比較于“雙基”、“三維目標”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核心素養”來自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這使我明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確立正確的觀念,明白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要把學生看做是獨立的人,教師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讓其產生“精彩的觀念”。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教育者影響受教育者的不僅是所教的一些知識,還有他的行動、生活方式以及對日?,F實的態度。所以,身為教師,要先“育己律己”,再“教人育人”。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最熱門的話題,近期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對素養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認識。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那么怎樣在我們教學工作中體現出核心素養呢?
通過學習,知道在教學培過程中,注重文化對學生的熏陶,還得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蓮囊韵路矫嬖谠诮虒W工作中體現出來:
第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在課堂內充分體現出“情感課堂”。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是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
第三、傳授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一個交流,開放式的課堂。課堂以學生為主題,那就盡量給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讓學生真正實現“學會學習”這個目標,需要讓學生盡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三種方式,指導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牢固掌握知識。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可以實現能力的發展,增強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注重積累,海量閱讀經典書籍。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積累優美、新鮮的語言材料,并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中華傳統經典作為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不僅內容源遠流長,同時也有精辟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鏡子,能夠將社會生活反映出來,映照著學生的心靈,并啟迪學生的心智。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關于核心素養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閱,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即精華所子啊,我們都知道,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里很明確地指出了,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表現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1、閱讀能力在課堂中,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閱讀能看懂的內容,老師就堅決不要講了,自己需要講的就是學生看不懂你的內容,養成學生自學能力,閱讀能力。
3、表達能力。如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看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透徹,我的課堂一定要鼓勵學生多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其實,教是最好的學,讓學生也來當老師,要想讓其他同學明白這個問題,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從目前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我發現老師們還是停留在教教材上,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區別:
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書本”思想的體現,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論”和“知識本位論”,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們教什么;教材怎么說,我們怎么教;教材有多難,我們教多難……用教材教,卻是對“人的本位”的回歸,教的內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發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材觀。前者把教材當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可選擇的;不僅如此,前者還把教材當成“死本”,是封閉的、權威的、固化了的東西,后者則把教材看作“活本”,是開放的、和鮮活生活的相聯系的、可以再開發的一種課程資源。
再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行為。前者典型的行為特征是:把教材當成“東西”,把學生當成“容器”,教師則是“搬運工”,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把教材這個“東西”搬進學生的“容器”里的過程,因而,“灌輸”是教學的主打方式。后者則不然,是把教材當成教學的資源,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參與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因而,“自主建構”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再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理論依據。行為主義教育理論是前者的主要依據,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是后者的重要“靠山”。因此,在新課改實踐中,教師要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到實處,一項必須要做好的基礎性工作,就是要深入學習建構主義等教育理論,牢固樹立起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育觀、課程觀、教材觀、知識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只有思想觀念轉變了,教學行為才能回歸正確的教育軌道,如何幫助老師們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
一、看教材——教材既是“范本”也是“學本”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展開課堂對話的橋梁,是教師走進學生生活及其內心世界的橋梁,因而教材是一個“范本”。作為范本,教材內含教學方法的指引,為展開教學提供話題,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方案。
《愛父母,在行動》。
如:10課第一課時《父母默默的愛》首先提供的是一個話題,教材呈現的是一顆愛心樹,就是告訴老師們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探究父母及長輩為自己所做的日常事件背后包含的愛,去發現愛、感受愛、訴說愛。在學生通過聯系自身生活實際,回憶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例的過程中,體會父母及長輩對子女及晚輩的愛之深、愛之切、愛之苦。其次還有教學方法的指引,聯系自身生活實際去發現日常生活中每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充實這棵愛心樹上。
同時,教材也在引領兒童與教材中人物展開對話,因而教材也是兒童開展自主學習的“學本”。教材呈現的內容是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通過兒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使兒童能夠將自己的生活與教材內容建立連接,并通過與教材之間的對話,使兒童更好地反思,建構自己的生活。如10課《父母多愛我》一課,既有通過故事《媽媽喜歡吃魚頭》引導學生探究故事背后藏著的愛,從而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喚起學生回憶生活,去搜尋生活中父母及長輩關愛自己的感人故事,發現愛、體會愛;又有一首小詩《媽媽的愛》在歌頌母愛的同時引導學生去關注身邊各種各樣的愛,理解愛、明白愛;還有《一封爸爸給東東的信》道出了身為父母的良苦用心,引導學生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去反思愛、認識愛、交流愛。這樣,兒童在搜尋愛的的過程中,實現了兒童與教材真正的互動。
二、用教材——教材既要“讀懂”也要“轉化”
道德與法治課跟生活貼得很近,絕對不能照本宣科。教材呈現的范例不再是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而是便于學生打開思路。尤其是主持人的話,它出現在教材中不同的地方,主要功能是活動導入、拓展和。
總結。
它指明了學習方向和教學目標。杜威曾指出“教師須懂得教材還要懂得學生的需要與能力”“學校里教學方法的基本的錯誤就在于認為學生的經驗是可以由教師來假定的”。
1、理解教材的設計:
教師首先要認真解讀教材,理解教材每一課的編寫意圖、體現的課程標準內容點以及所蘊含的教育思想。理解每個活動后所蘊含的知識點和價值觀。如11課《爸爸媽媽在我心中》,是依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條“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和第2條“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心家庭生活,主動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而編寫的。孩子都是愛父母的,都有愛父母的自然情感,但這個年齡的孩子對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樣去愛父母,也不知道怎樣表達對父母的愛。
教材內容有三個學習活動主題:
1、《我們都愛父母》三幅圖分別呈現了不同家庭的子女是怎樣擔心、心疼、思念父母的情境,旨在從生活的具體場景切入,從情感的角度激發學生已有的經歷和感受,為教師從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提供了某些暗示。
2、《我們了解父母嗎?》三幅圖提示學生了解父母的途徑有詢問、觀察、實踐等,是為了調出學生的已有經驗,去了解父母?!翱鬃用裕焊改钢?,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說的是:父母的年齡,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因為雙親的年高體健而高興,再一個是因為雙親歲數大而擔心。教育我們要有兩種心理:一種是因為天增歲月父母增壽,身體康健,精神健旺,做子女的怎能不高興呢;另一種是為父母憑添一絲憂慮,因為父母年歲越高,距離人生的終點就越近,兒女與父母相處行孝的時間也就越短了,趁在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拿出來我們最大的感情對待父母,不要等到父母離開了才知道去珍惜。是使孩子們從小獲得傳統文化的啟蒙和熏陶,懂得了解父母、關愛父母?!拔覟楦改笇憴n案”這一探究活動,是為了加深對父母的了解,提升對父母的認識。
3、《愛父母,在行動》三篇文字資料,三幅圖從四個不同側面反映出關愛父母要有“心”,關注細節;也要有“行動”,付諸實施;還要有“能力”,力所能及、學習實踐;更要有“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通過以上分析,我將活動主題3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并逐層深入到2個課時當中。
2、精準化學習目標:
教材里面出現的主人公是樣板,與本班學生是不一樣的。那么,針對本班學生,要設置什么樣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該是精確的。教師只有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才能確定精確、恰當的教學目標,確定本課教學思路,圍繞教學目標開發有效的課程資源,設計出學生喜愛的教學活動。
11課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
1、能說出我們關愛父母及長輩的事例。
2、能初步說出我們在今后生活中怎樣關愛父母及長輩。11課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能通過調查說出父母及長輩的一些情況。
2、能進一步說出我們在今后生活中怎樣關愛父母及長輩。10課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能說出父母或長輩關愛我們的事例。
2.通過合作交流,能說出父母或長輩是怎樣關愛我們的。3.感受父母或長輩的關愛。
10課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能舉例說出父母讓你不能理解的行為和做法。
2、通過合作交流,能舉例說出當父母的行為和做法你不能理解時,怎么辦。
3、初步學會與父母溝通,學會理解。
3、轉化好教學內容:
拿到教材以后,老師們要在了解本地區、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實際需求,對教材內容教學整合、取舍、擴充和改造,從而提升教學的針對性。例如第四單元《家是最溫暖的地方》是以家庭為主體的學習,這個年段的孩子知道父母愛他們,但往往忽視父母日常生活細節中的愛,對父母之愛的表達方式,有誤解和不能體察的問題,這些都需要老師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去引導,因此10課《父母多愛我》,我們不要被課本當中提供的范例所限制,而是應該和咱們孝義府西街小學的孩子的家庭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孩子們回憶、關注自己的父母日常生活中關愛自己的點點滴滴,說自己的經歷,講自己的故事,頌自己的關愛,在分析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理解中懂得理解和接納父母表達愛的方式。
孩子都是愛父母的,可他們對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樣去愛父母,因此11課《爸爸媽媽在我心中》,我將愛父母分散走在2個課時當中完成,這樣,逐層深入,將愛父母的意識、認識、行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4、設計好活動過程:
好的教學活動設計可以充分體現“以生為本”,可以保證學生主動且有效的參與。所謂“有效”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實現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符合兒童品德發展的規律;另一方面是指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夠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能夠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兒童不僅能獲得樂趣,也能獲得發展。因此,我們每節課都要積極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提示,在學生充分探究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得出某種價值觀。
10課兩個課時通過合作探究,孩子們懂得了感恩、理解父母各種不同形式的愛。11課兩個課時的合作探究,孩子們懂得了今后應該多了解、體貼父母。因此,開課伊始,我在總結孩子們上節課列舉的父母多么愛他們的例子之后,順勢引導孩子們例舉生活中他們平時怎樣對待父母及長輩的事例來喚起孩子們愛父母的情感。然后將通過例舉生活中的例子,分享已有經驗,再指導后續行動,讓孩子們例舉今后在生活中應該怎樣關愛父母。最后布置孩子們課后去了解父母,為下節課進一步落實愛父母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能通過調查說出父母及長輩的一些情況。
2、能進一步說出我們在今后生活中怎樣關愛父母及長輩。學習重難點:
目標2學習流程:
一、展示調查,導入新課。
二、根據了解,關愛父母。
三、
運用名言,深化了解。
四、小組合作,交流關愛。
五、總結提升,付諸行動。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最熱門的話題,近期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對素養教育又多了更深的熟悉。
中國同學進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同學應具備的適應終身進展和社會進展需要的必備品行和關鍵力量,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召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供應了方向。同學進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同學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進展和社會進展需要的必備品行和關鍵力量。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核心素養畢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同學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老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動身,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化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由于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同學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進展同學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行和關鍵力量,是對同學進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同學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那么怎樣在我們教學工作中體現出核心素養呢?
通過學習,知道在教學培過程中,注意文化對同學的.熏陶,還得對同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共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育??蓮囊韵路矫嬖谠诮虒W工作中體現出來:
第一、結合生活實際,培育同學的實踐力量。
其次、在課堂內充分體現出“情感課堂”。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是不行能調動同學的情感,讓同學布滿熱忱地學習。
第三、傳授方法,引導同學自主探究。給同學一個溝通,開放式的課堂。課堂以同學為主題,那就盡量給同學求知、制造、展現自我、體驗勝利的平臺。讓同學真正實現“學會學習”這個目標,需要讓同學盡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三種方式,指導同學自己先獨立思索,并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堅固把握學問。同學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可以實現力量的進展,增加情感體驗,培育同學發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力量。
第四、注意積累,海量閱讀經典書籍。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積累美麗、新奇的語言材料,并培育同學思索問題的力量。中華傳統經典作為我國文學寶庫的珍寶,不僅內容源遠流長,同時也有精辟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猶如一面鏡子,能夠將社會生活反映出來,映照著同學的心靈,并啟迪同學的心智。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同學才智地成長。關于核心素養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閱,豐富自己的理論學問,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本書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希望你喜歡!《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
長達近兩個月的讀書活動——《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的閱讀已經結束?;仡檭稍碌淖x書狀態,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忙碌并收獲著。
該書作者余文森,教育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教授,教師教育學學院院長,兼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早在十年前,就從一些資料上看到過他的文章,他以嚴密的邏輯,準確的語言,大量的事例將一些生澀的東西講得通俗易懂,讓人從中受到教益。
“核心素養”這個詞,我們常聽到,但它具體指什么,卻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指自律、尊重、認真。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培養他們的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而這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不是老師灌輸的,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二、弄清楚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書中明確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是:讓學生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人有兩方面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如果教育本身不能給學生帶來快樂,他又如何去尋找快樂呢?所以,讓學生“樂學”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我們的教學中,完成教學任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這個過程所帶給他們的情緒體驗,否則會有“舍本求末”之嫌。
三、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上來。
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后把任務完成,再在作業、評講時查缺補漏。至于學生怎么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解題就行,能做那一類題就好了。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是否真的在討論,是否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并有理有據;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么解決問題的方法,還發現了什么新問題。
四、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
在這本書里,我還了解到一種閱讀教學模式及情境化的具體策略。本書系統而明確地提出閱讀教學模式的步驟是: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背一背,做一做,寫一寫,講一講。這種教學模式挺適合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且全是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
創設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重要,許多名師都提出情境化教學策略,但具體怎么操作,還似是而非。通過學習情境化教學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幾種方式:聯系生活實際、實物、圖像、動作、語言(朗讀,描述,比喻)、新舊知識和觀念、背景知識和場景、問題等。
總之,余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什么,還知道了為什么要培養核心素養,也知道怎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相信,如果我們真的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那么畫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圓滿!
在工作之余,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對于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書中又強調了幾點:
1、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
2、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
3、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
4、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
于此,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蔽ㄓ羞M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苯逃羌捌鋰烂C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經常反思。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要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
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于一生,以核心素養為指揮棒,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傊?,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讓我從本書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
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贝_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
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庇纱宋蚁氲搅艘魳穼W科,由于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
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痹谝魳方虒W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系。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自由發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持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睋伊私?,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于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
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持,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現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學。在我教她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
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悅。所以,我們并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臺?!?/p>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
“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于過多的作業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
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為了從理論層次研究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我認真研讀了《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結合我市我校正在進行的學講方式,我從中發現了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的諸多理論支持與實踐模型,進一步提高了我對于學講計劃的認識,對于小組合作有效性提高的可操作性的信心。
學講方式在我校的進行之中,首先呈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小組合作的低效、無效。曾幾何時,我一直從教師的設計目標與小組組員的行為方面去考慮,拜讀了《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之后,才發現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解決的方式需要我們用綜合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從教師與學生雙角度運用系統優化的方面去解決問題。
作為教師,需要對學講方式課堂深入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絕不是教師一時說說,而需要教心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充分準備。明確分組方法、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評價各個階段的方法與細節,從各個環節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高,并不只是對于教材知識的掌握,恰當的社會技能是才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學生一生中需要用到很多社會技能,從而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小組合作中團隊間的交流、合作、展示、質疑、傾聽、學習等,都需要一定的社會技能。社會技能目標,學業目標的達成需要評價,社會技能目標實現程度也需要評價,對于教師需要確定孩子們需要學習的社會技能目標,并加以教授、培訓、鼓勵、觀察、評價。
2、自我反思可以使我們發現以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經驗及教訓,教師需要積累事實材料,加強自我評估,并多與同仁們交流。俗話說當事者迷,我們在學講方式下的小組合作學習,一定會存在許多問題,很多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并不是教師一個人閉門造車就可以解決的。教師可以積極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就這些問題和同行交流,從討論與實踐中深挖問題與解決問題。備課組內可以相互聽課、評課,以便從一些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課堂,通過集備備課式的反思,去發現個人課堂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
3、《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概念是由維果茨基提出的,即現在還夠不到但是近期最有可能夠的到的區域。即是讓學生有希望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其信心與動力,而非是設定一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目標過低則學生形不成合作,不需要合作,不需要思考,形不成學生能力的提高,而能力過高,則讓部分學生妄自菲薄失去進取的信心。要對學生的學情有充分的發解,目標的設定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合適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看得見、夠不到,而稍加努力就可以夠得到,這樣的目標既尊重了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又需要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認識的在深度與廣度上的發展。孩子們在教師的幫助下跨越了最近發展區,將潛在發展水平變成了現實發展水平。
這要求我們在目標設定、任務選擇、材料準備上要考慮到每組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尊重學習的規律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引發他們高昂的學習熱情。
4、我們現在運用的學講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基于stda,綜合tgt、拼圖法、tai、circ,大多采用小組討論與三步采訪法、內-外圈等方法相結合,為了保證stad的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stad的基本環節還是必不可少的,諸如作業單、答案單、測試題、觀察紙、記分紙,對于這些基本環節可能存在的細節問題,要及時的想到、做到、解決到。
5、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合作任務的設計無疑是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的核心內容,教師在設計合作任務時,需要充分了解學情、教情,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充分研讀教材,并分析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興趣點與教材知識的契合之處,要做到有的放矢。
(2)深入了解學生,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學生感興趣的點,從而設計出高質量的學習任務。同時要使各個子任務之間要有一定內在聯系,并能構成梯度難易度。使學習內容形成由易而難的認知規律。
6、小組合作學習要本著“以個體化努力為基礎,以合作學習為核心,以適度競爭促發展”,故而無論對于小組的學習目標,還是社會技能目標,其評測標準應該運用標準能照評價,偶爾佐以常模參照評價,要使小組內的成功機會人人均等,要更多的體現合作以致共同進步,減少競爭的因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都能看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進來最大可能的提高學生學習及合作的積極性!
核心素養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核心素養為核心,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
新課改后,小學教育提出核心素養概念,改變了原有教學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式,促進單一化教學向素質教學轉變,實現能力與品格并重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水平,教師紛紛開展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結合教學實際,突出核心素養的特征與價值,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對此,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縱觀小學數學教育改革過程,“雙基”—“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的中凸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聚焦性。當前,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育的熱點,教育工作者將其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將核心素養和數學課程有效的連接在一起,而數學素養和核心也具備共性與特性之間的包含關系。從這一層面上看,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組成,必備品格中涉及到聯系、語言、量化、綜合、反思,而關鍵能力主要指學生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1、具體化。明確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由一向多發展,提高教學結構的合理性和層次性,進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綜合質量水平的提升。
2、整體性。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課堂教學體系要具備完整性,豐富課堂教學環節,從課前引入到課后反思鞏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淺顯易懂到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整個課堂教學體系的數量和質量。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豐富學生數學知識,還可以提高數學素養,進而實現能力與品格并重。
3、操作性。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樹立正確的數學思維,積極探索利用多種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進而實現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提升。
1、更新教學理念,感受數學人文。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升級和優化,為了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要從數學素養開始著手,這就要求小學數學結構體系的完整性,而教學理念則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局限性,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引入人本化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內容設計,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進而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落實核心素質教育。除此之外,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互動與交流,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出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教學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學習效率的提升。在課堂管理方面,融合民主元素,在課堂教學評價和反思等環節中,以民主理念為主導,尊重并發展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了解學和收集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反饋,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結構調整,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綜合質量水平,實現核心素質教育。
2、創新教學策略,提高數學意識。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核心素質教育的目的,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將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以及翻轉課堂等方式結合在一起,了解各個教學模式的優勢和缺點,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和整合,服務于教學目標,輔助數學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進而提高學生核心素質,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教師要將現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引入小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就目前而言,最常見為信息教學手段為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軟件開發網絡課程等形式。
3、完善教學內容,貫徹數學思想。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使得教學內容不僅局限于書本知識中,而是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注意觀察,善于用辯證性思維看待數學問題,豐富解題技巧,豐富學生數學知識網絡體系,掌握基礎知識,在遇到實際問題中可以自動檢索網絡體系中的相關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綜合數學素養,落實核心素養教育。
一、課程分析。
在課前導入環節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問題:“兩對父子去吃飯,每人用一個碗,可只要了三個碗,這是怎么回事呢?”這一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相互依存關系,為倍數因數的理解打下基礎。在探究環節中,教師要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微課視頻播放,讓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并出示實例,先安排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觀察與比較,為因數探究指明方向。學生尋找因數的方法有很多,既有根據乘法算式想,也有根據除法算式想,但溝通方法之間的相同之處,他們都是“一對一對”找的,教師啟發式的提問“這有什么好處呢?”。經過這樣從不同到相同,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學生的思路也因此變得清晰。最后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自主發現、歸納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某些特征。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概念較為抽象而難以理解,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先通過實際問題或者是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基礎認知,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探究,進而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同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然后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檢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數學素養,進而落實核心素養。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研究,在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含義與特征的基礎上,借助教學案例論證提高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
20xx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今年寒假拿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讀起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和路徑是什么?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了系統回應。
余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系,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余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么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這樣,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就要重建,余教授認為: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觀念?;诹⒌聵淙说慕虒W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谡n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課程意識本質上就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怎么理解課程會從根本上決定怎么理解教學。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就教學論教學,就教學談教學,而一定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的意識,否則,教學就會陷入就事論事的弊病。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科表層”(現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層”(本質)。惟其如此,學科教學才能有效地促成學科素養的形成?;趯W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趯W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我收獲最大并認為最有價值的是本書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六項基本策略一一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際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而是復雜的多向關系??梢哉f,任何一項好的策略都同時體現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條好的理念也同時需要多項策略去落實。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
那么,究竟什么叫素養?什么叫核心素養?什么叫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些問題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我想可以從《核心素養導向的堂教學》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余森,教育學博士,現為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基礎教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中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等社會職務。
書籍內容摘要。
就一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但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任何一門學科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都要從素養的高度進行。
從學校教育說,一方面我們要從學校整體教育的高度界定和確認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及其內涵,另一方面也要從具體學科的角度研制和確立各學科的核心素養及其內涵。兩者要保持有機聯系和銜接,既要把普適性的核心素養落實到具體的學科素養當中,也要把學科素養提煉到一般素養中去。
第一部分:核心素養的內含----核心素養是關鍵能力+必備品格。
第二部分: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構-----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基于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
第三部分: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整體化策略。
語句摘錄精彩分享。
1素養:簡單地說,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有別于素質,“素質”就其本義而言指的是人生而有之、先天具備的東西。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的解釋:“素”,即本色;“素質”,即事物本的性質、特點或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點。當我們區分素質和素養時,我們強調前者是先天的稟賦,后者是后天的產物。這一點尤其表現在生理方面。我們講生理素質而不講生理素養,就是因為兩者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別。從廣義角度講,素質是素養的上位概念。
素養和教養:從學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的素養。一個人的天賦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教育和訓練,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尤其不能發展成為專業性的素養。不過,我們平常所說的教養,強調的不是“教”,而是“養”,廣義上指的是人的整體的全部素養,狹義上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質。
素養的構成: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素養是一個人的“人格”;素養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素養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
素養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教育的角度講,我們必須凸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即核心素養,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核心素養是其他素養發展的基礎,是個人縱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它會生長出其他素養,就像受精卵一樣,不斷通過細胞分裂,形成一個鮮活的生命。
核心素養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它不只歸屬特定的人群,而是人之為人的“最大公因數”,是合格公民、優秀公民的共同基因,是每個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必備條;它也是人生發展、人生幸福的“最大公因數”,是所有人終身發展的共同的必備要素。
粗淺翻了翻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我覺得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我們數學教師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知識的本質,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一堂數學的成功與否,應看自已的教學是否真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讓我從本書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
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贝_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
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庇纱宋蚁氲搅艘魳穼W科,由于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
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痹谝魳方虒W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系。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自由發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持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睋伊私?,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于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
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持,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現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學。在我教她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
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悅。所以,我們并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臺?!?/p>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
“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于過多的作業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
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20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也成了現如今最流行的一個詞。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四個方面。其中,文化品格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文化品格的培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世界眼光,特別是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今天我們既要借鑒和吸收外國的文化精華,又要向全世界介紹自己的傳統文化精髓,增強國家認同感和國家情懷。
余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系,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余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么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這樣,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就要重建,余教授認為: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觀念。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谡n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課程意識本質上就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怎么理解課程會從根本上決定怎么理解教學。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就教學論教學,就教學談教學,而定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的意識,否則,教學就會陷入就事論事的弊病。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科表層”(現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層”(本質)。惟其如此,學科教學才能有效地促成學科素養的形成?;趯W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趯W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
我收獲最大并認為最有價值的是本書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六項基本策略一一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際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而是復雜的多向關系??梢哉f,任何一項好的策略都同時體現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條好的理念也同時需要多項策略去落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20xx年的春天對我來說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是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方面一次質的提升,這都得益于余文森教授編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
本書讓我真正認識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1、2014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
2、核心素養的內涵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闭軐W家羅素認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無論是對于個人的發展還是對于社會的進步,智慧和道德都是具有決定性的兩種力量,缺一不可。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根本出發點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升21世紀國家人才的核心競爭力。2016年9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確定了核心素養的框架和內涵。2016年年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范圍征求意見,現已進入正式頒布的倒計時。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中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1、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是學科教育的靈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就是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所展現出的形象、氣質、行為、習慣、能力、素質,這些素養構成了與沒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的差別。
2、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物理理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智力、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同時德育、美育、體育等各方面的滲透及全面進步,才能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2、力求在物理知識學習、實驗探究等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學科整合和實驗表達和操作的能力。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提升物理理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
3、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4、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余文森教授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以上所述,僅是我閱讀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學習過的教師都有許多不同的且寶貴的思考與建議?!爸挥袑W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后會把“終身學習”銘記,以求自己的終身發展和進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己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什么地方?就是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前“核心素養”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說真的,我還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于是我翻閱了由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針對以上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系統回應。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大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指出: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中的之一,“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我們知道,閱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必須教會少年閱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在小學中就應該使閱讀達到完善的程度,否則就談不上讓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睘槭裁从行W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待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會閱讀。
可見,學生的閱讀是多么的重要。人民日報曾撰載文章稱:“小學欠下的‘閱讀帳’遲早是要還的!再不多看書,孩子考試時連卷子都做不完!”這也許并不是危言聳聽。
當我們語文老師真正地讀了這些書后,才能和學生交流有了共同的語言,才有了交流的“底氣”,才可能和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鳴。加之小學生的善于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或者還沒有讀這本書的同學,認為自己再不讀書,就會被老師和同學“邊緣化”了,無形之中,就會自覺的進行閱讀。當然,當老師在和學生進行語言、心靈交流的同時,學生會真切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讀書,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自己讀書的習慣都不晚”!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更應如此!
在工作之余,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書中又強調了幾點:
1、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
2、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
3、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
4、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
于此,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蔽ㄓ羞M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苯逃羌捌鋰烂C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經常反思。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要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
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于一生,以核心素養為指揮棒,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傊?,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己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什么地方?就是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前"核心素養"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什么叫"核心素養"?
什么叫學科核心素養?
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說真的,我還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于是我翻閱了由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針對以上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系統回應。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大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指出: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中的之一,"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我們知道,閱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必須教會少年閱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在小學中就應該使閱讀達到完善的程度,否則就談不上讓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待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會閱讀。
可見,學生的閱讀是多么的重要。人民日報曾撰載文章稱:"小學欠下的‘閱讀帳’遲早是要還的!再不多看書,孩子考試時連卷子都做不完!"這也許并不是危言聳聽。
當我們語文老師真正地讀了這些書后,才能和學生交流有了共同的語言,才有了交流的"底氣",才可能和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鳴。加之小學生的善于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或者還沒有讀這本書的同學,認為自己再不讀書,就會被老師和同學"邊緣化"了,無形之中,就會自覺的進行閱讀。當然,當老師在和學生進行語言、心靈交流的同時,學生會真切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讀書,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自己讀書的習慣都不晚"!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更應如此!
自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應具備的六大核心素養?!昂诵乃仞B”便上了教育界的熱搜榜。核心素養的提出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而每一個一線教師更關心的卻是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核心素養的意義及“在我的課堂上該如何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呢?”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既注重理論的剖析又注重實踐運用的策略介紹。細讀之對我們的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余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系,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余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么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定將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努力提升作為教師的核心素養,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自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應具備的六大核心素養?!昂诵乃仞B”便上了教育界的熱搜榜。核心素養的提出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而每一個一線教師更關心的卻是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核心素養的意義及“在我的課堂上該如何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呢?”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既注重理論的剖析又注重實踐運用的策略介紹。細讀之對我們的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余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系,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余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么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定將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努力提升作為教師的核心素養,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文檔為doc格式。
。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師不但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還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素養和知識有什么區別呢?素養來自于知識技能,又高于知識技能,素養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科素養和教育素養。
有學科素養的教師一定癡迷和深愛所教學科。有了這種癡迷與深愛,他會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鉆研教材,博覽群書,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不斷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華,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并且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智慧,迸發教育學靈感,形成教育素養。
我最開始從教時,覺得編寫教案的人很優秀,他們往往能夠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巧妙設問,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去解讀、探究文本,而我竟什么也看出來。隨著工作時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積累了經驗,當然這也得益于對教材反復研讀,積極吸取他人經驗,再結合自己的體悟日積月累而成。
譬如這學期我們學習選修教材《外國文學》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小說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經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敘述”,包括敘述角度,敘述人稱,敘述腔調和速度控制幾個概念。如果在以前我總是著重講解本單元的第一課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而讓學生自己讀讀《墻上的斑點》和有關話題“敘述”的理論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這單元時,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題“敘述”上,而把《橋邊的老人》《墻上的斑點》作為例子去解讀,這也符合編寫者的意圖。除此之外,我還選取了《伊索寓言》中《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分別從狐貍和烏鴉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稱去敘述。學生對這個拓展的問題興致很高,演繹了不同版本的《狐貍和烏鴉》,有的甚至改變了敘述腔調,加入了網絡文學中“快穿”的手法,還讓烏鴉角色崩塌。學生們的表現令我驚異,而我也相信,通過這次訓練他們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敘述角度,敘述角度的改變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之所以前后教學的理念發生變化,我想這得益于這幾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聽教學名家的講座,知識視野開闊,對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讀教材也就更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币虼?,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博覽群書,廣泛吸取營養,才能厚積薄發,收到讓學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边@里很明確地指出了,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表現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
余教授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中講道:每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睂Υ?,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德才兼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與發言,放學排隊不喧嘩,能和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后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只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知識,才培養出了“書呆子”,我們需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外、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發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文中講到了三種不管哪門學科都必須擁有的關鍵能力:
1、閱讀能力。在課堂中,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閱讀能看懂的內容,老師就堅決不要講了,自己需要講的就是學生看不懂的內容,養成學生自學能力,閱讀能力。
3、表達能力。如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看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透徹,我的課堂一定要鼓勵學生多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其實,教是最好的學,讓學生也來當老師,要想讓其他同學明白這個問題,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怎樣去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1、語言能力: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
2、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
3、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4、學習能力:指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試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要素的關系為:語言能力是學科基礎、文化品格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征、學習能力是發展條件。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學科核心素養,重點要在教學中培養孩子以下四個方面的意志品質:。
1、主動與進取:對英語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和持續的興趣,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能夠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有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語言運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2、監控與調整:能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情緒進行自我監控和有效管理,面對學習困難能夠自我激勵、自我調適,適時反思和評價學習效果,并對學習目標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調整,主動適應,堅持不懈。
3、選擇與獲取:能發揮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優勢,利用課內外多種學習渠道特別是網絡資源,獲取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并結合學習目標對信息資源進行選取和整合,廣泛涉獵,有的放矢,既勤于學習,又善于學習,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4、合作與探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敏銳觀察語言現象和語用規律,能從多角度、新視角去觀察和理解語言現象,嘗試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讀和評判多元文化現象,勤于思考,探異求新。
在英語核心素養中發展學習能力,主要是指主動學習、積極調試、自我提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促進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明確的學習目標,能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有效監控和管理學習過程,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吾日三省吾身,明確學科的育人目標,積極思考,勇于創新,運用多元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既要保障孩子傳統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同時更需要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核心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并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蔽ㄓ羞M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苯逃羌捌鋰烂C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3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