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的教育目標是讓孩子們在關愛、尊重和安全的環境下快樂成長。幼兒園中班注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們學會與同伴相處。如何在幼兒園中班階段,有效引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以下是幼兒園中班學習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20__年6月23日我有幸在海大附屬幼兒園觀摩了大班幼兒體操和全園幼兒戶外活動動。通過此次觀摩學習我感觸頗深。收獲較大,從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以下是我個人觀摩后的體會:
一、觀摩大班幼兒體操后我的感觸。
在觀摩大班幼兒體操中無論教師領操動作和手勢指令,還是幼兒根據老師的手勢和指令變換不同的隊形、隊列都很有秩序、很整齊。從體操中體現了師生的互動、孩子和孩子的互動、孩子和器械的互動、孩子和環境的互動的氛圍很活躍。
二、全園幼兒戶外活動空間合理利用:海大附屬幼兒園的老師們充分利用園內的每一個地方都成為孩子的活動場所。
三、運動器材準備充分。
運動活動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材料來時現的。海大附屬幼兒園的運動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過的材料。非常豐富,能滿足孩子自主選擇需要與適度運動量的需求。(如:竹竿舞、挑擔子等)孩子們都玩的得不亦樂乎。
四、先分班再換場地最后混班相結合這活動方式值得學習。
幼兒先在老師帶領下進入活動的區域,幼兒自主選擇活動游戲。還可以互換場地區域游戲,最后混班竄區自主游戲,自主合作活動中幼兒都很遵守游戲規則。整個活動老師只是充當引導者、支持者和觀察者。整個活動孩子和孩子的互動、孩子和器械的互動、孩子和環境的互動氛圍都很活躍。
通過此次觀摩活動,我深深知道了如何組織和開展戶外活動,使幼兒強身健體,快樂游戲、智能發展。玩出興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
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游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松、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
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掌握規則之后的一種自主游戲,在創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而制定區角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一、在活動前提出規則。
有些活動規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幼兒在活動中務必要遵守,對于這類規則,我們可以在活動前就向幼兒提出來,比如:使用玩具時需注意的衛生、安全問題,游戲結束后的整理、歸放?;顒又杏龅絾栴}應開動腦筋想辦法等等。區角活動規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二、在自然活動中形成規則。
有些孩子經常會帶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兒園,當區角活動時,他們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時是玩自己的,有時和別的小朋友交換著玩。過了一段時間,通過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班上就逐漸有了一個全體認定的規則: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在玩別人的玩具時,一定要事先征求別人的同意。
三、在解決問題中建立規則。
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著幫忙解決問題,而應當引導幼兒自主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并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比如:在建構游戲中,孩子們玩的很盡興,可到最后卻沒有多少作品展示,這是為什么呢?當我把問題拋給幼兒后,得到了多種答案。有的說:我搭了一間漂亮的房子,但被別人搗亂推倒了,有的說:收玩具時我們自己拆掉了還有的說:我快搭完時,自己倒下來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讓老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時候你來告訴我好嗎?經過多次玩后,孩子們把發現告訴了我:玩的時候搭牢一點,建房子時在旁邊建一條路,別人就不會不小心踩壞了。不要有太多人擠在一起,以免撞壞。在大家的建議下,孩子們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玩游戲的規則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寬松的活動范圍,同時也有利于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美工區、計算區等放在小籮筐中合并為一個區,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于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
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
幼兒園區域游戲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游戲立足于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他們發展相適應的區域游戲環境,能給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設置各種活動區,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所謂活動區(或活動區域)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并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區活動的場所。如把活動室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把幼兒活動材料按類別分別放人這些區域,并設有屏障構成若干個相對固定的半封閉區域。
1.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重點在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內容,其余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作自己喜歡的事,或者按教師預先提出的要求復習(包括應用)以前學習過的內容,然后交換。
2.把區域活動視為集體教學(上課)的延伸。其因指導思想的不同分為三類:(1)考慮到集體教學不容易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故在集體教學之外,利用幼兒的其它自由活動時間,在相關的區域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作些必要的輔導;(2)有些內容的教學(如有些主題活動)需要多種活動形式配合或補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進幼兒理解和應用;(3)有時由于教學設備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師只能在課上演示,課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關的區域,讓幼兒自由操作。
3.把區域活動視為在集體活動之外為幼兒創設的一種自由活動的形式。幼兒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玩伴,通過游戲和自由交往獲得課堂上得不到的有關經驗。
1.圍繞目標創設活動區域。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知識構建,必須由兒童通過自己的操作活動去完成。因此,活動區域的創設不僅僅是多增設一個區,而更重要的是創設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便于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顒訁^域的設置要體現這一目標,在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力求使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并根據這一目標決定活動區域的種類。這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也要準確了解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顒訁^的預設和生成是相輔相成的,計劃應有彈性,根據孩子的需要與興趣的轉移應該隨時調整。記得玩娃娃家時,許多幼兒喜歡做飯,我們靈機一動,何不開家“小飯店”?于是在我們的提議下,幼兒從家里帶來許多“鍋碗瓢盆”和飲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們的“小飯店”和”海陵早茶店”開業了!許多幼兒爭著當小廚師、服務員或小客人,這里每天人頭攢動,“生意興隆”……活動區域的大目標明確后,可根據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的教育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擬定各區的具體目標。其原則如下:
(1)活動區域的活動材料要緊扣目標。根據目標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兒,使幼兒能自覺、主動地去獲得感性的知識,促進幼兒的發展,達到教育目的。
(2)同一內容,各年齡班級制定的活動目標各不相同。幼兒園各年齡班級幼兒現有的活動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種活動區域的同一種活動內容在各午齡班的活動目標是不同的。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幼兒的探索愿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動區域的目標盡可能與正規性活動目標相聯系。在制定各活動區域的具體目標時,最好能聯系教學活動,使非正規性活動與正規性活動結合起來。當然這種結合必須是自然而不是勉強的,本質而非形式的。
2.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關研究發現幼兒的競爭性、侵犯性和破壞性行為在空間小、活動材料貧乏的情況下出現的頻率明顯高于空間大、活動材料豐富的情況。因此,在活動區域的材料提供上應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做到多層次多側面,盡量要豐富多彩。
(1)圍繞同一教育目標提供多種材料。幼兒對新鮮、變化的事物較易產生興趣。因此,應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標時所設計、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樣,以滿足幼兒反復操作的需要。
(2)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知識層次及時變換與之相應的材料。在活動中要讓幼兒保持新鮮感,樂于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幼兒不斷發展的需要,開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3)根據不同發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讓每個幼兒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應及時觀察、分析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根據幼兒個體發展差異,為幼兒設計、提供多層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讓幼兒量力而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能力和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教師在活動區域除了提供多種多樣符合幼兒需要、興趣的材料外,要給予幼兒較大的自由度,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活動,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教師則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提供適度的幫助。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
了解幼兒以后的指導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即個別指導和共同參與。教師對幼兒活動的具體參與指導和幫助,可促使幼兒活動水平不斷提高,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謂“參與”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兒一起活動。這里,參與的時機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確時機進入并參與幼兒的活動可以擴大及豐富幼兒活動內容。但如果時機不對,可能會使幼兒中止她們的活動。因此,教師應事先觀察,再決定是否加入或何時加入。
區域游戲的開展,對每個幼兒個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讓我們創設最優化的環境,使之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游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松、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
一、建立活動區規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
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掌握規則之后的一種自主游戲,在創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而制定區角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一、在活動前提出規則。
有些活動規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幼兒在活動中務必要遵守,對于這類規則,我們可以在活動前就向幼兒提出來,比如:使用玩具時需注意的衛生、安全問題,游戲結束后的整理、歸放?;顒又杏龅絾栴}應開動腦筋想辦法等等。區角活動規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二、在自然活動中形成規則。
有些孩子經常會帶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兒園,當區角活動時,他們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時是玩自己的,有時和別的小朋友交換著玩。過了一段時間,通過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班上就逐漸有了一個全體認定的規則: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在玩別人的玩具時,一定要事先征求別人的同意。
三、在解決問題中建立規則。
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著幫忙解決問題,而應當引導幼兒自主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并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比如:在建構游戲中,孩子們玩的很盡興,可到最后卻沒有多少作品展示,這是為什么呢?當我把問題拋給幼兒后,得到了多種答案。有的說:我搭了一間漂亮的房子,但被別人搗亂推倒了,有的說:收玩具時我們自己拆掉了還有的說:我快搭完時,自己倒下來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讓老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時候你來告訴我好嗎?經過多次玩后,孩子們把發現告訴了我:玩的時候搭牢一點,建房子時在旁邊建一條路,別人就不會不小心踩壞了。不要有太多人擠在一起,以免撞壞。在大家的建議下,孩子們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玩游戲的規則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二、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寬松的活動范圍,同時也有利于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美工區、計算區等放在小籮筐中合并為一個區,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于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
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
三、參與孩子的活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非常喜歡并且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一個游戲活動?;顒又?,幼兒在情感和經驗上獲得快樂和滿足。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發展需要及《綱要》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為幼兒提供區域材料,設置各種區域?,F結合實踐談談小班幼兒區域材料投放的一些體會:
幼兒很喜歡擺弄和操作物體,對所有的東西也很有好奇心,這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能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在其不斷的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的。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本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兒在與環竟中獲得經驗。
1、材料投放應從幼兒興趣需要出發。
高而不掉下來,這就萌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因此根據這一興趣,我又創設了一個結構區,在結構區中我添置了紙板盒以及一些大積木等等,讓幼兒進行壘高,探索哪一種材料可以疊得很高。
2、材料投放應具有教育價值。
幼兒活動是學中玩、玩中學。材料的投放應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區中根據本周的主題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以及投放了各種涂色用具,并結合主題中的內容如:給石頭寶寶排排隊,讓石頭寶寶穿上漂亮的紅衣服和綠衣服等等,這樣幼兒在涂的過程中也認識了紅色、綠色。
1、材料豐富,形式多樣。
材料投放的多種多樣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我在實踐中為幼兒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體的。有豆子、石頭、盒子、夾子、卡片、圖形卡片、立體小動物圖形、飲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種各樣操作玩具,木制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區:各種各樣的紙張、顏色不一的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這些材料可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學習?;顒有问娇稍谧烂嫔?,墻面上,小椅子上。
2、為幼兒提供個別化學習機會。
幼兒本身有個體差異,教師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要尊重和接納每個幼兒的觀點和興趣,使幼兒產生安全感。給每個幼兒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顧全體,又考慮到個別幼兒。這樣的幼兒可根據興趣、需要選擇,教師也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幫助,幼兒會在不同水平上獲得不同的經驗。
1、材料應是衛生、安全、有序的。
3歲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兒正是這個階段。從小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品質,有秩序。我在材料擺放時考慮到有序性,提醒幼兒把東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應是衛生的、安全的。3歲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很差,教師要細心觀察,易給幼兒造成傷害的材料應拿走??赏斗排D毯凶?、箱子、干凈的瓶、布、按扣。這些自然物和廢舊物幼兒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幼兒又能玩出新花樣。
2、考慮幼兒年齡特點投放材料。
小班幼兒特點好模仿,喜歡游戲。自我的意識還是很強的,往往在區域活動時因想玩同一個玩具進行爭執。為了滿足幼兒探索學習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時增加數量。如美工區中,提供多種材料盡量使每位幼兒都能有操作的機會,這樣就可以避免幼兒之間的爭執、矛盾。另外,提供的活動材料要游戲化,要有情景,吸引幼兒去玩。
總之,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為幼兒提供使其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學習的區域材料,創設不同的情景、條件、場合,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幼兒運用他們發現關系,使幼兒不斷鞏固、加深擴展自己獲得的經驗。
幼兒的世界應該是美麗的,他們眼睛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是美的。尤其是幼兒所有活動都納入教育的范疇,環境裝飾也要讓幼兒充分有效地感知、自主地參與、共同進行再創作,使幼兒園的環境更具人文教育意義。
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教師意識到了環境要與教學互動,于是墻上到處都是幼兒的作品,墻飾顯得雜亂無章,沒有條理,較難看出班級的主題;二是,教師意識到了墻飾的審美要求,于是大面積的都是教師的手筆,幼兒作品很少,或有了一些幼兒作品后,就長期貼在那兒,不再更新。
6月6日這一天下午,在大寧幼兒園的講座中針對區角環境的創設,講師給我們進行了培訓,經過培訓,我有了一些感想:
一、成人眼中美與孩子眼中美。
有的幼兒園的環境布置的像童話世界,在成人看來,漂亮極了。這類環境確實能吸引幼兒,但時間一久,幼兒就失去了興趣。而那些在成人看來“拙劣”、幼稚的環境布置,幼兒卻情由獨衷。
我們班上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美工區的剪貼活動,所使用的紙張就是圖書室整理出來的破紙或是過時的舊圖書。對于我們成人來說,是一些沒有用的廢紙、垃圾,但幼兒卻很喜歡。他們用這些紙張剪剪貼貼,樂在其中。
二、環境裝飾要與教學互動。
環境是幼兒藝術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有時是藝術活動的起始,有時是藝術活動的延伸。為了讓幼兒對教學活動有所了解,引發幼兒的學習探索興趣,我們將所要學的知識在環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幼兒們對所學的內容,翹首以待、積極關注、嘗試。
環境中的許多作品不僅是裝飾幼兒園環境的上乘之作,還可為教育、教學所用。如作品《數字小火車》,上面有色彩鮮艷的數字1-10,可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數字;數字下面的廢舊紙杯,可讓孩子們根據數字投放相應的小玩具,很好的練習數與量的對應。
三、材料多多益善?
為了滿足幼兒的需要,我們常常為幼兒準備了一大堆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顒訒r,幼兒的需求心滿足了,幼兒之間告狀、爭搶的現象少了,但漸漸地我們就會發現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也隨之減少了。
我們知道,有些材料的操作,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努力是難以完成的。如我們的區域活動中的醫院游戲,就需要多個小朋友一起來進行:醫生,護士,病人......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的能力提高了,同時幼兒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有時,我們也會發現,材料投放一段時間后,擺弄的幼兒越來越少。這時,我們可以提高材料的層次性,增加難度,變換游戲的規則,以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巧板之類的幾何拼圖,喜歡有挑戰的材料。如果我們老師一直給這些幼兒提供同一種材料,提出同樣的要求,幼兒又怎么會喜歡呢?只有適時的靈活運用材料,“按需分配”幼兒才會喜歡和接受。
四、環境要求師幼互動。
在進行環境布置時,要做到師幼共同創作,培養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意識。教師還可根據作品內容、幼兒水平靈活添加一些操作內容,啟發幼兒充分想象自由表現,此時環境中的作品在幼兒眼里,會如同己出,幼兒才能真正融入環境之中。
環境布置不僅僅起到美觀的作用,同時更要發揮它的教育作用。我們要不斷地創新,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環境中來,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及創造力,真正實現環境的教育作用。本次全員培訓收獲頗多,受益匪淺。期待今后參加更多此類有益的知識講座,增加學習經驗,不斷的提高專業知識技能。
總之,通過學習學習性區角活動,使我們能進一步的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我們具有了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兒園區角活動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我將在以后的教育實踐中,對區角活動做進一步的關注和探究,使本班的區角活動更加趨于完善,充分發揮區角活動的教育價值,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使區角活動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游戲樂園。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區域游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幼兒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因此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一種教育形式、途徑。
從區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動的安排,都需要我們精心地設計和安排。區域設置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從有利于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發展來考慮和安排,每一個區域設置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能夠促進幼兒某些方面的發展。區域設置要具有相對穩定性,保證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讓幼兒掌握有規律的活動安排。要避免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區域設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動一時興起而設置區域。區域活動的設置要能成為幼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給幼兒機會來自主地決定和操作,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我遵循《綱要》精神,從幼兒的實際和興趣出發,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主題活動內容有目的的創設游戲活動環境,開設了“美工區、科學區、建構區、閱讀區、涂鴉區、娃娃家,音樂區”等,并給這些區域起了幼兒易懂的名字,如;“玩具吧、動動手、淘寶屋、想一想、試一試、小舞臺”等。創設的這些區域都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區,投入了相應的材料,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與教育目標相適應,保證每天游戲活動時間,并隨著活動的開展根據幼兒活動的效果不斷去補充或更新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區域是自選活動,幼兒自由地進出各個區域,他們可以輕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活動中去,幼兒的意愿、興趣可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極大調動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自由操作擺弄、動手、動腦。精心設計、安排布置的區域為幼兒創設了主動學習的環境,在極大的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需要的同時更為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各個區域中材料的選擇與提供,要與其特點、范圍以及目標相符合,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發展。要避免材料投放的隨意性、盲目性或無目的性。我班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注意力差?;顒娱_展中我發現我班大多數幼兒對美工區很感興趣,他們在里面任意涂鴉、玩橡皮泥、粘貼等等,但是也發現他們持久性差、手眼不能協調一致;小肌肉群發展緩慢、社會知識經驗欠缺等等,而美工活動對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堅持力則是一種良好的教育途徑。因此我也將美工區作為一個重點區域來設置安排,在設置面積上相對其他區域要大一些,重點對美工區進行觀察----記錄---反思---實踐---總結,從而使我在區域游戲活動經驗方面得到了不少的啟示。
美工區的教育功能是由美工區活動材料來承載的。這樣,美工區的材料的選擇與使用的教育價值性,直接影響到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及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在美工區活動開展初期我為區域投放了大量的材料,我想豐富的材料可以滿足幼兒的多種需要,因此在投放了美工區基礎材料如:鉛筆、水彩筆、油畫棒、剪刀、橡皮泥、各種彩色紙、膠水、透明膠、雙面膠等的基礎上,又大量的投放了各種動物、水果小模型(塑料)、畫板、畫夾、勾線筆、畫紙、小印章、花紙、各種即時貼;還有各種半成品如“用于幼兒連線、涂色的模擬畫”、“用各種硬紙板做的水果圖形”、“裙子、衣服”、“自制玩具”等等,盡我所能的為區域增添材料。每次活動幼兒看到花花綠綠的這些材料高興得不得了蜂擁而至,由于平時我們對幼兒的常規訓練比較重視,雖然材料多、人相對也多,但幼兒活動秩序還是很好的,玩過后材料整理的也較好。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確發現“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一般來講為區域活動提供的材料大都是我精心準備的,當然希望幼兒多玩、充分地玩,以使這一材料盡可能多地被利用。同時我也知道要善于深入發掘、利用現有材料的潛在價值,但的確有的時候,按著常規的玩法,幼兒玩了幾次后,便對這一材料不再感興趣了。如: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新投放的材料剛開始時幼兒很是喜歡,都爭搶著來擺弄它,可慢慢的來的幼兒少了,僅擺弄幾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我就隨時忙著準備新材料。頻繁地更換材料,抱怨幼兒的注意轉換太快,操作活動持續的時間短。對此我顯得很是無奈,有些不知所措。我也知道這并非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這除了會增加我的工作量外,還反映了教育資源的低效率利用。
為此我進行認真觀察、分析、反思、思考、總結,如果材料本身沒什么問題的話,應采取正確的處理策略。
如:我設計了一個串珠子游戲,在剛剛投放的時候有很多孩子去玩過,過了幾天就沒有多少人去了。于是我注意觀察到他們串珠子長短不一樣,為了提高他們的興趣我就問:“為什么長短不一樣”?引導他們去觀察,他們發現有的穿的緊,有的松,當他們發現這個秘密之后,馬上興奮地跑來告訴我。我又問:“除了這個原因還會不會有其他的原因呢?”接著又有人去串珠子了,他們又有了新的發現,說因為有的珠子大、有的小、有的穿珠子的線長、有的短等。通過這樣的引導提高了玩法的難度,或變換引發新的玩法,重新喚起了幼兒的注意。
如:阿峰很認真地在穿木珠。由于他手上的線有一個頭掉了,軟軟的的線怎么也穿不進去。我在一旁看著沒說什么,只是朝他笑笑。他試了四五次,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把線的另一頭提起來看,繼續穿,終于成功了……;還有的幼兒珠子穿了很長當他高興地把它提起來時珠子卻全掉了下來,原來有的線的尾巴上沒打結,有的打了結可結很小,而珠子孔卻很大,這時我就問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引導他自己去發現原因。吸取教訓,當他穿了一大串,就及時鼓勵“你穿了這么多呀!真象一條項鏈。來,借給代老師戴一下好嗎?!碑斨樽哟髟谖业牡牟弊由蠒r,孩子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多得意了!當看到幼兒的操作失敗時,我沒有馬上去糾正,而是耐心地等待,用微笑去鼓勵他們自己去嘗試。最后,當他的成果掛在脖子上與其共享成功的快樂,這對幼兒又是一次莫大的鼓舞。通過以上由材料的玩法引導到對材料特征的認識探究上所采取的方法,不僅可使幼兒學會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深入認識與玩法相關的一些材料特性,使幼兒對有關該材料的知識有更多的體驗認識,從而較充分地發掘、利用了現有材料的教育價值。也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再如:幼兒對涂色很感興趣,可對水彩筆的運用方法掌握不好,當他們發現用水彩筆涂色時紙很容易破,就不再選用水彩筆涂色了。還有我為他們準備了很多半成品的硬紙板水果圖形,本意是想讓他們描外形、涂色,可是他們控制不好硬板紙,描圖對他們來說有難度,因此對此也失去興趣,對那些連線拼圖畫畫等更是如此。由于年齡特點他們對小印章、粘膠貼、撕紙、油畫棒、彩色紙、橡皮泥、花紙等這些材料卻很感興趣,他們用油畫棒涂色、用粘膠貼粘畫、用小印章印畫、用小手撕彩色面條、撕花紙上的棒棒糖、小熊、用橡皮泥團、揉、捏包子、餃子,再用模具印餅干、動物等等。發現這些問題后我及時進行了調整,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適合幼兒的才行,因此不再只注意把眼光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見的空間環境變換上,而是避免材料的簡單重復,缺乏層次和難易程度的區分。材料、玩具本身會給幼兒某些線索,暗示玩具的完法,幼兒自身能力及對材料玩具的理解會產生不同層次的游戲行為。因此我們要使材料具有層次性,增強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在本學期對材料的投放上我遵循了以下原則:
1、活動的材料應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能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
2、提供具有啟發性、操作性、探索性、層次性的材料。
3、要結合近期的主題活動內容、教育目標來創設環境、投放材料。
以上原則充分尊重了幼兒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更多的是關注幼兒活動時的興趣、活動的持續性、是否掌握了材料的運用方法、在游戲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具體的一些問題,這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實效性,能夠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再如:葉江浩取了一小塊橡皮泥,拿出泥工板玩了起來。他先把泥擲了一會兒,使勁地把泥擲了幾下后,覺得不是很粘手,就取出了一塊泥防在了手心里搓圓,搓了幾下他覺得滿意了,于是放在泥工板上搓長條,他兩只小手的手心使勁來回搓了幾下,覺得一邊有點粗,并在粗的這邊再搓了幾下,覺得滿意后就給它團起來,然后豎著給它站立起來,在我們成人的眼里可能他做的什么都不像,可孩子們卻說出了它像許多什么什么的。在這樣的活動中,我的關注點不再僅僅是落在孩子“做得怎么樣”、“像什么…”上,而更多地是再關注孩子“是怎么做”的,他是否掌握了材料的運用方法才對。
因此材料的選擇與使用的教育價值性,直接影響到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及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在活動區的創設中,我還考慮到軟硬材料的搭配。如:軟材料,在美工區、建筑區都鋪上了地墊,當幼兒進入到這些區域時有一種舒服的感覺。硬材料的投放科學,美觀、合理,富有教育意義。另外我從本班幼兒整體的年齡特點、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個體的個性發展,個體差異上出發,我個人總結出從“低起點、慢速度、多落實、高效率”著手,“不求“物”多,只選擇那些適合幼兒的、幼兒感興趣的、對幼兒發展有實效性的材料及活動形式,“低慢多高”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要使區域活動真正取得實效,我們就必須積極地參與其中,且師幼相互要進行有效的互動。區域活動開展時,幼兒可以主動學習和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幼兒可以從與他人的相互交流中、從對目標和事件的直接體驗中,以及從對經驗的邏輯思維中獲得知識。教師則是提供有助于幼兒獲得經驗的環境,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行為過程,聆聽幼兒的想法,幫助并引發幼兒思考,通過提出適當的、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去激發幼兒活動興趣,提問是以觀察和了解幼兒的所做所想為前提的,而非生硬地主觀地介入,所提問題一定是從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中產生出來的。盡量避免用下達任務的方式發問,如“按照顏色來分”“用數字來表示”等,最好是以啟發式方式來提問,如“發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給我演示一下好嗎?”等。在區域里我們充當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是和幼兒平等的交流對象。另外要觀察幼兒如何與同伴互動,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必要時教師要加入到幼兒的活動中,激勵、擴展活動。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與幼兒交流。只有這樣,才可能與幼兒產生積極且有益的互動。
如:活動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小班幼兒年齡小,活動時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和他人交流,玩橡皮泥自己一個人玩,一個人在那粘粘貼貼,可是不一會就不想玩了,活動持續時間很短,針對這些具體情況我會適時介入,“你的包子、餃子做的真好,教教我好嗎?”幼兒興趣會被再次調動起來?;蛟谒麄冏隽撕芏喟?、餃子時我會引導“我們把這些東西送到娃娃餐廳去好嗎?”還有做的漂亮的裙子、衣服、帽子、腰鼓、沙錘等也鼓勵幼兒送到表演區去表演,自制的玩具也放到了玩具吧里…..。這樣幼兒、區域間都互動了起來,幼兒再也不是獨立游戲,而是相互交流配合、互相幫助。區域之間再也不是獨立的,而是有機結合,使得活動區域內容更加豐富,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在培養幼兒語言交流能力、堅持力、觀察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等方面發揮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活動我班幼兒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幫助一些幼兒選擇活動內容外,還注意觀察每個幼兒的活動。在照顧全體幼兒的基礎上進行重要、個別指導。給每個幼兒以表現自己的機會,尤注意對活動進行有效的總結評價,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評價主要以區域活動之后的討論或談話方式進行,要留出一部分時間與幼兒一起進行總結和反思。我引導幼兒回憶剛進行的活動,讓幼兒以各種方法再現相應的活動經驗。也可以根據幼兒的描述來總結幼兒獲得的關鍵性的經驗,并選取典型的事件和經驗,結合幼兒的實際問題來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幫助幼兒學習和體會如何更好地使用物品和材料,如何更有效地選擇活動和解決問題。要盡可能給每個幼兒提供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現自我的機會,并對幼兒的表現給予積極的評價,而且對幼兒的評價和肯定要盡可能具體,而不單單是說一些“很好、很棒”等簡單的語句。
如:只要幼兒一動手畫畫,我就認真地對其欣賞,給予真心的稱贊,于是幼兒一畫起畫來渾身是勁,樂此不疲。我還在活動室的一角設立了一個展示板,隆重的推薦幼兒的作品,及時地介紹有創意、有特色,有進步的幼兒作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在每次幼兒完成作品后,都把幼兒的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互相觀賞和介紹。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提升自我感覺,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還經常開展一些繪畫比賽活動,并給予“帖笑臉”作為獎勵,每個孩子都有個獲獎的理由,如“顏色獎”、“圖形獎”、“涂色均勻獎”……這樣一來孩子們不僅興致盎然,繪畫技能也逐漸得到進步。再如:在畫太陽活動中,我提出問題“太陽都是紅色的嗎?我們以前吹泡泡時發現太陽光還有什么顏色呢?”使幼兒了解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當幼兒了解了的時候,我及時的加以肯定,結果就發現孩子們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我又提出問題:“太陽是圓圓的臉嗎?我們怎樣打扮太陽呢?”孩子們開始對太陽的外型進行裝飾:圓臉上面添畫上花邊就像花朵的花型臉、或加上長頭發、短頭發、卷頭發等等他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畫出了夸張、與眾不同的樣子。雖然他們畫的只是簡單的圖形但大多數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去做畫,而且畫得非常開心,還添畫了草地、花朵。在互相觀賞時,孩子們喜形于色,嘰嘰喳喳,七嘴八舌地互相評論著墻上的作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為孩子們的進步由衷的感到高興。
另外我對每日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況都有記錄,記錄所觀察到的幼兒的表現和反應,根據這些記錄再對照著預先設定的目標來評價區域活動的結果,評價幼兒的發展狀況。按領域或按幼兒發展的方面分成具體的內容或指標,相對應去評價幼兒的表現和發展情形。從平常區域活動的經驗中總結、探索一些其他的評價方法:如區域活動開展得是否有效?還存在什么問題?以及今后如何改進?這些問題都是通過自我的評價和反思來解決。不管是什么方法,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反思區域活動,找出在安排、組織、指導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在今后的區域活動中避免和改進。
另外在開展區域活動開始時我便把“區域游戲活動的常規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常規是開展活動的前提和保證。每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興趣來選擇游戲,但一定要遵守游戲的規則。此外,逐漸培養幼兒愛惜玩具材料,活動完了,會收起來放回原處。不僅做到整潔有序,而且學會合作、分享、輪流、等待不爭搶、……。雖然我班幼兒的區域游戲活動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作品顯得很單一,幼兒間相互模仿,動腦、創新不夠;在游戲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我們準備的材料還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活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幼兒在愉快的區域游戲活動中提高自我,我相信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隨著游戲活動不斷的深入開展,也通過我們不斷的實踐探索,一定會使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落到實處,真正的能收到實效,使得我班幼兒的區域活動水平能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孩子。人們對游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教育游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松、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
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掌握規則之后的一種自主游戲,在創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而制定區角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有些活動規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幼兒在活動中務必要遵守,對于這類規則,我們可以在活動前就向幼兒提出來,比如:使用玩具時需注意的衛生、安全問題,游戲結束后的整理、歸放?;顒又杏龅絾栴}應開動腦筋想辦法等等。區角活動規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有些孩子經常會帶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兒園,當區角活動時,他們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時是玩自己的,有時和別的小朋友交換著玩。過了一段時間,通過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班上就逐漸有了一個全體認定的規則: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在玩別人的玩具時,一定要事先征求別人的同意。
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著幫忙解決問題,而應當引導幼兒自主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并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比如:在建構游戲中,孩子們玩的很盡興,可到最后卻沒有多少作品展示,這是為什么呢?當我把問題拋給幼兒后,得到了多種答案。有的說:我搭了一間漂亮的房子,但被別人搗亂推倒了,有的說:收玩具時我們自己拆掉了還有的說:我快搭完時,自己倒下來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讓老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時候你來告訴我好嗎?經過多次玩后,孩子們把發現告訴了我:玩的時候搭牢一點,建房子時在旁邊建一條路,別人就不會不小心踩壞了。不要有太多人擠在一起,以免撞壞。在大家的建議下,孩子們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玩游戲的規則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寬松的活動范圍,同時也有利于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美工區、計算區等放在小籮筐中合并為一個區,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于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另外,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幼兒總是喜歡在一個區活動,而對別的區角卻沒有興趣,但我們又不能強迫那個幼兒一定要離開那個區,或是一定要去某個區活動。此刻,我們就要對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
通過學習,對區域活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區域活動特征、類型、區域活動內涵、區域活動價值、區域活動的創設和組織等方面都有很大收獲,對我在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幫助。
區域活動是指從幼兒的水平、興趣、特點和需要出發,兼顧幼兒園教育目標以及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利用活動室、走廊、門廳以及室外場地等設置各種活動區,提供并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創設不同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進行個別化或小組操作活動。
1、區域環境的開放性。
(1)物質環境的開放。
(2)心里環境的開放。
2、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3、教師指導的間接性。
(1)考學具、材料為媒介。
(2)以問題為媒介。
1、區域環境設置過于形式化。
2、區域材料投放存在盲目性。
3、區域過程中老師的指導欠恰當。
3、學習與游戲融合型的區域活動。
1、有利于實現新的教育目標。
2、有利于拓展課程的組織形式。
3、有利于整合教育資源。
1、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1)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2)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3、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1、有利于教師了解幼兒。
2、有利于教師制定有效的教育計劃。
3、區域活動體現新的課程觀——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的融合。
4、區域活動有利于重塑師幼關系。
5、區域活動滿足了兒童的需要。
以上便是此次研修活動獲得的體會,我會在日后的工作中把此次學習中的精華淋淋盡致的利用到工作中,讓孩子們體會區域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區域活動的幼兒評價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要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建構技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新《綱要》精神指引下,我們努力改變區域活動中幼兒評價方式,體會到有效的觀察為區域幼兒評價提供依據,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的結果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新的平臺、幼兒、教師都是評價的主體。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區域活動成效落實的主體,因此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還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教師依此進行指導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
區域活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個性化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每個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動進行探索、學習。興趣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個根本要求。但是,在現實的許多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的興趣比較短暫、容易轉移,很難長時間專注于某一活動,致使許多活動都是淺嘗輒止,如:主題活動《螞蟻王國》,開始我們只是在美工區里投放螞蟻圖案讓幼兒進行涂色、繪畫,剪紙(螞蟻圖形),剛開始第一天,幼兒的興趣比較高,到了第二天,入區時,孩子在區里待的時間變短了,過了幾天,就已經很少有幼兒光顧這個區域了。于是,與班上老師交流,重新調整這個區域的材料,材料之間有層層遞進關系,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而在集體活動中,常引導幼兒介紹與交流自己的發現,在此過程中,幼兒對如何運用所有的材料裝飾螞蟻,包括用什么圖案、什么顏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螞蟻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活動充滿熱情,實現了幼兒與區域活動之間的積極互動。興趣是的老師,評價幼兒對區域活動是否感興趣,主要看幼兒是否喜歡活動,在活動區域中持續時間的長短,因為幼兒只有感興趣了,注意力才會集中,才會在此過程中積極探索。
區域活動不是幼兒隨心所欲的活動,也不是幼兒在活動區無所事事的活動,更不是幼兒在活動區到處轉悠的活動,幼兒園區域活動強調幼兒要依計劃開展活動。所以,制定計劃是幼兒進行活動的起始(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要能決定自己選擇什么區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過在區域的時間,也即幼兒要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較明確的活動意向。在活動過程中,依活動的意向執行、完成活動。每天下午離園前,教師指導幼兒制定計劃,讓幼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方向,待到明日入區時,幼兒能有秩序、規律的操作。
評價幼兒的參與情況要觀察幼兒是主動、獨立地選擇區域活動,還是盲目服從別人,或模仿別人選擇區域活動;做出選擇后在區域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頻繁地變換材料,甚至在于各個區域中游蕩;此外,還可以觀察幼兒是否關心自己的活動成果,如果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就會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或最后的成果很關注,通過對活動成果的了解,獲得成就感,或是將自己與同伴相比較,對自己進行定位。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們對幼兒的活動參與做出評價。如:在《螞蟻王國》這主題中,讓孩子到戶外觀察螞蟻,孩子們很興奮,雙眼睜得大大的,生怕錯過一點小細節,有的幼兒甚至一邊觀察一邊思索,腦袋里出現了很多的“什么”,在回憶時間里,孩子們獲得很多有關螞蟻的知識。幼兒幼兒甚至因為自己的發現獲得成就感。
對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進行評價時,主要是看幼兒是經常一個人單獨活動,還是常與別人合作;在合作時是,還是服從者,合作時在團體中處于什么位置;活動中能否與同伴輪流分享,是否經常與別人發生沖突,經常采用什么方式解決沖突等,不同的表現反映著幼兒不同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如:在建構區,老師提供廢舊鞋盒,目的讓孩子們利用這些鞋盒搭建一個螞蟻窩,鞋盒大小不一,幼兒要想自己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很難,需要同伴的協助,那么幼兒就會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起來搭建這螞蟻窩,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人交往的能力。
社會認知是指個體對他人、自我、社會關系、社會規則等社會性客體和社會現象及其關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動。社會認知的內容十分廣泛,從其對象看,社會認知包括對自己、他人、社會關系(權威、友誼、公平等)、社會群體、社會角色、社會規范和社會生活事件等的認知;對人的認知又具體包括認識人的情感、意圖、知覺、思維、態度、動機、行為等心理過程或特征。認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體現,它雖然是內隱的,但可以通過幼兒的區域操作活動表現出來,所以,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認知水平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操作來,尤其是對智力操作材料的情況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復雜還是簡單,是單一還是復合;操作方式是單調重復,模仿別人還是富有創造、善于變通;操作結果是單一的產品,還是多樣化的表現,如繪畫、拼圖、手工、創編故事等。從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由、自主的活動,但并不意味著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可以為所欲為。事實上,區域如果想真正成為一個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幼兒內在地遵守一些規則是保證區域自主、有效開展的前提,因此區域活動中幼兒能否遵守規則就成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于幼兒遵守規則的評價首先要觀察幼兒能否自覺遵守區域規則,如娃娃家要脫鞋進入,活動區門口會畫幾對小腳印,自覺遵守的幼兒會主動脫掉鞋子擺在小腳印上,然后進入;其次,觀察幼兒能否解讀區域環境中的暗示規則,如:在圖書區的墻面上貼有讀書的順序卡通及小寶寶把食指放在嘴唇邊讓大家小聲“噓”的動作,即暗示幼兒進入圖書區時要保持安靜,并要遵循看書的順序:取書——看書——收書??傊?,幼兒對區域規則的遵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兒的規則意識與自我控制能力,對于區域活動的有效進行是必要的。
xxxx年6月23日我有幸在海大附屬幼兒園觀摩了大班幼兒體操和全園幼兒戶外活動動。通過此次觀摩學習我感觸頗深。收獲較大,從中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以下是我個人觀摩后的體會:
在觀摩大班幼兒體操中無論教師領操動作和手勢指令,還是幼兒根據老師的手勢和指令變換不同的隊形、隊列都很有秩序、很整齊。從體操中體現了師生的互動、孩子和孩子的互動、孩子和器械的互動、孩子和環境的互動的氛圍很活躍。
海大附屬幼兒園的老師們充分利用園內的每一個地方都成為孩子的活動場所。
運動活動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材料來時現的。海大附屬幼兒園的運動器材有你熟悉的玩具,也有你未曾想到過的材料。非常豐富,能滿足孩子自主選擇需要與適度運動量的需求。(如:竹竿舞、挑擔子等)孩子們都玩的得不亦樂乎。
幼兒先在老師帶領下進入活動的區域,幼兒自主選擇活動游戲。還可以互換場地區域游戲,最后混班竄區自主游戲,自主合作活動中幼兒都很遵守游戲規則。整個活動老師只是充當引導者、支持者和觀察者。整個活動孩子和孩子的互動、孩子和器械的互動、孩子和環境的互動氛圍都很活躍。
通過此次觀摩活動,我深深知道了如何組織和開展戶外活動,使幼兒強身健體,快樂游戲、智能發展。玩出興趣,玩出道理,玩出智慧!
區角活動對于我們大家而言并不陌生,而且很多的姐妹園也都在致力于對區角活動的研究,區角活動是幼兒的個別化學習,更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個性和發展差異,讓每個孩子在集體活動之余,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己一貫以來對區角活動比較感冒,想著成堆的自制玩具,自然對區角活動敬而遠之,有了這次的學習體會,覺得自己先前對區角活動的認識真是粗淺和幼稚。
一、材料要實而不精。
李建君老師的“用一周的時間去思考,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制作,花一個月的時間讓幼兒玩”,帶個自己的震撼決不僅僅是崇拜,更多的茅塞頓開,參觀上海市虹口區的實驗幼兒園,發現她們的材料確實是追求實在而不是精細,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得,但是我們平時就沒有想到巧妙的進行運用,紙盒和易拉罐在自己看來是多么普通的廢舊材料,但是她們的老師卻能在如此普通的材料上進行開發,簡單的打個小洞,就能讓這些材料發揮不一樣的作用,讓幼兒在游戲中樂此不疲,每個班級都有的“五角星”貼紙,自己總是高高的放在桌子上,其實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區角材料,看到小班孩子粘貼的作品,真是既美觀又方便,我想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都應該做個有心人。
二、規則要面面俱到。
幼兒在區角活動過程中,經常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告狀聲、請求幫助的聲音此起彼伏,有的時候游戲不得不中斷,但是李老師的“規則從問題中來”,確實解決了很多矛盾,比如等待和輪換規則,預約規則等都從幼兒的現實需要出發,既尊重了幼兒的興趣,又保證了活動的有序開展,自己印象很深,每天開心上幼兒園的兒子有一天突然對自己說:我以后再也不要上幼兒園了,經過耐心開導才了解了事情的原由,早上兒子和好朋友鬧矛盾了,好朋友在看喜洋洋的書,看來一段時間后離開了位置,兒子一位好朋友已經看好了,就拿起了心愛的圖書,結果看得正起勁時好朋友回來了,要拿回喜洋洋的書,兒子自然不同意,于是兩人發生了爭吵,結果老師把兒子批評了一頓,理由是好朋友沒看完怎么能拿走呢?兒子自然覺得委屈,于是有了開頭的那一幕,學習歸來,我把學到的“會說話的小鎖”介紹給了兒子班級的老師,我想以后類似的同伴間的矛盾肯定不會再出現。
三、空間要合理布局。
在觀摩虹口區實驗幼兒園的區角活動時,我發現從小班到大班都沒有角色游戲的布置,我們在區角活動時,一般會把娃娃家等放到班級的區角活動中,其實是我們幫角色游戲和區角游戲混淆了,她們幼兒園在空間布局上,更多的考慮到了動靜區分的原則,而且開放了操作性相對較強的區域,據她們的老師介紹,對于操作性強的區域,幼兒有了動手的機會,活動的興趣和關注度會更強,其實這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心理學專家已經認證:人只有對自己親身動手操作過的東西,記憶的效果會更好。她們老師在布局空間時,會根據區角的特征,進行封閉式、半封閉式、開放式和連接式的安排,這些布局我想我們應該結合自己幼兒園的結構進行合理布局。
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行為的跟進可能會是一輩子的,學習的過程是艱辛的,艱辛背后的獲得可能會是喜悅的,感謝兩位班主任和這個團隊,讓我們有緣走到一起,期待著高研班更多的精彩。
區角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性高,能積極動腦、大膽創作,能有效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發展。這次活動我設計了“尋找合適的東西”這一主題,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特點,發展需要,階段目標,共設置了四個區域:
活動目標:
能為各種動物尋找適合的場景,編出合理的故事情節,并能進行連貫講述。
材料投放:
玩偶小熊一只;各種場景大圖一份(森林、草原、大海、天空、農場、池塘);各種小動物小圖一份;摸箱一個。
指導方法:
引導幼兒把小動物放入合適的場景中,充分聯想,創編故事。
活動目標:
1、能為車子找到適合的輪子和輪軸。
2、體驗探索的樂趣。
材料投放:
成品小汽車二輛,半成品小汽車若干,汽車零件(大小不同的圓形、方形、梯形輪子、粗細不同的輪軸)若干,橡皮呢,細鐵絲。
指導方法:
觀察幼兒能否把輪軸與輪子進行匹配,并固定好輪子。
活動目標:
1、能尋找合適的材料來搭建軌道。
2、愿意與同伴分工合作。
材料投放:
各種規格的木制玩具、小汽車、小火車、小樹玩具、警察標志。
指導方法:
1、觀察幼兒材料的使用情況。
2、引導幼兒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蔬菜進行拓印畫。
2、嘗試選擇適合拓印的紙張。
材料投放:
各種材料的紙張(廣告紙、蠟光紙、手工紙、宣紙),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粉顏料,盤子,各種蔬菜片(芹菜、苦瓜、胡蘿卜、黃瓜)。
指導方法:
1、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手工操作習慣。
2、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作品,嘗試找到最適合印染的紙張。
1、用繪畫、手工等形式表現印象中的冬天。
2、愿意積極思考,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3、體驗小組合作完成冬天小畫報的樂趣。
用繪畫、手工等形式表現印象中的冬天。
體驗小組合作完成冬天小畫報的樂趣。
1、繪畫區
繪畫紙、蠟筆
2、剪貼區
繪畫紙、卡紙、彩帶、剪刀
3、紙漿畫作畫區
掛歷紙、紙漿、牙簽,紙漿畫作品一幅;
4、事先準備好各種圖標,如動物圖標等
5、冬天景象的圖片
一、引入活動
現在進入冬天這么久了,你們看到的冬天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從天氣、植物的變化、人們的穿著等方面說),(出示相應的圖片)
今天請你們來制作冬天的小畫報吧。怎么制作呢?
二、介紹材料
激發幼兒制作興趣
1、繪畫區
在這兒你們可以將你們看到的冬景畫出來,畫好后我們可以裝訂成一本小畫報;
2、剪貼區
3、紙漿作畫區
瞧,這是什么?紙漿也可以制作冬天的畫報,怎么做呢?
4、益智區
這里有這么多的動物?他們怎么過冬呢?
三、幼兒自主選擇角色區域
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指導剪貼區和紙漿作畫區,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提醒幼兒抓住冬季特點進行制作。
四、評價幼兒作品。
展示制作的好的作品。
五、請幼兒聽音樂收拾玩具。
1、在玩玩、說說、嘗嘗的活動中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并用肢體語言進行動作表現。
2、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口頭表述能力。
3——4歲幼兒由于年齡還小所以在情緒上還不是很穩定,但是他們對吃的玩的東西十分感興趣,為了使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再結合我們的主題活動《香香的水果》特設了本次活動,以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口頭表述能力。
:導入課題——啟發想象——分享食物。
一、導入課題,使幼兒產生興趣。
1、師:小豬今天帶來了一樣很好吃的東西,你們猜猜看,這里面是什么呀?(出示小熊和事先在襪子里藏好的香蕉)。
2、幼兒討論,自由猜想。
3、請幼兒上來摸摸。
4、揭開謎底,出示香蕉。
二、啟發想象(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
師:小豬帶來的這個香蕉本領可大了,它會變戲法,你們信不信?(用疑問、游戲的口吻再次打開幼兒興趣的閘門)。
老師面帶微笑的拿出香蕉:香蕉先生彎腰的時候像什么呀?(啟發幼兒香蕉開始變戲法了)。
師:香蕉先生睡覺的時候像什么?(老師面帶神奇色,輕輕的把香蕉躺下)。
師:這樣看又想什么呀?(老師面帶驚訝色,把香蕉輕輕的豎起來)。
老師提醒:香蕉可以變成電話機或手機。
互動游戲:小朋友與老師通電話。
老師面帶夸張的狠狠的把香蕉豎起來變成立狀:香蕉先生站起來又像什么呀?(啟發幼兒的感性經驗)。
老師提醒:把香蕉放在鼻子前(大象的鼻子或大牙齒)。
互動游戲:學大象走路、甩鼻子;解放軍叔叔開槍。
三、分享食物。
老師很神秘的出示彩色盒子:小朋友們看,小豬今天不止帶來了香蕉,還帶來了一個很神奇的魔術盒,它呀可以變出很多很多東西,你們信不信?(讓幼兒觀看,里面是否有東西)。
師:小朋友都看過了,里面有沒有東西呀?
師:那你們小眼睛可要看好了,老師馬上要變魔術咯,123變變變(把事先準備好的香蕉‘變’出來)。
師:魔術盒本領大不大?小朋友們想不想吃呀?
1、在吃香蕉之前,先讓幼兒用毛巾擦過手,再在吃的過程中告訴幼兒有東西大家一起吃才開心,在吃完之后教育幼兒將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2、讓幼兒嘗試剝開皮并隨機加一個小小的啟示:剝開的香蕉皮像什么?,對個別幼兒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幼兒在嘗試中獲得成功。)。
3、幼兒在吃的過程中結合兒歌(大香蕉,彎又彎;好像寶寶的小嘴巴;大香蕉,香又甜;吃在嘴里糯糯的;我們喜歡吃香蕉;一口一口全吃光。)同時啟發幼兒一口一口吃的時候,香蕉有從大逐漸變小的過程。
四、一起整理場地。
1、激發幼兒對線組成的蜘蛛網的興趣。
2、學習用不同的方式來織蜘蛛網。
3、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蜘蛛胸飾若干個、音樂磁帶、畫有樹的鉛畫紙、蛋糕盒、美工釘、各色粗細不同的毛線、乳膠、帶有鋸齒的卡紙等。
一、通過游戲,激發幼兒上課的興趣。
1、師:“寶寶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出去玩,高興嗎?那我們手拉手出發吧!”《郊游》的音樂起,小蜘蛛跟著媽媽邊唱歌邊做動作。
2、“寶寶們,注意,前面有段鋼絲路,要小心點!”小蜘蛛跟著媽媽別念兒歌邊走鋼絲路。附:小蜘蛛,走鋼絲;走來走去真自如;掉下來,別著急;嘴里咬根保險絲。
二、學習蜘蛛織網的方法。
1、“看,這是什么呀?”(蜘蛛網)“這是我們蜘蛛織的網,織網是我們最大的本領。寶寶們看看這張網是用什么織出來的?”(織在蛋糕盒上的網)幼兒討論。
2、“誰來說給大家聽?”指名幾個蜘蛛說。(用毛線從釘子的一頭開始結網,再經過中心結到另一個釘子上繞一下………)。
3、師示范織一遍,“寶寶們看媽媽織一張這樣的網,看仔細了,待會兒你們也來學學這個本領?!边吥顑焊柽吙椌W:小蜘蛛,小蜘蛛,拉銀絲,拉銀絲,來來回回把網織,織個網,干什么?專吃蒼蠅和蚊子。
4、“寶寶們,記住了嗎?”“看,這里還有不同的蜘蛛網,快來看!”(毛線粘貼的蜘蛛網)“猜猜看,這張網是怎樣織出來的?”幼兒解說,師補充。
5、“哇,這里還有不同的蜘蛛網!”“這又是怎樣織的呢?”幼兒互說。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
1、“我們蜘蛛的本領真大,會織這么多不同的網,寶寶們,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織一張網?”“蜘蛛網要織得密密的還是疏疏的?為什么?”
2、“媽媽為你們準備了好多材料,你們自己去選一樣織,也可以兩個好朋友一起織一個大網,比一比誰織的網又密又結實?!?/p>
3、幼兒自選材料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四、評價作品這張網真密,一只蚊子飛過來,粘住了?!?。
五、音樂游戲《小蜘蛛》“寶寶們真能干,蚊子蒼蠅飛過來都被粘住了,很開心吧,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睅熡赘魳愤吿叧?,體驗成功的快樂。。
2.嘗試模仿繪本中幼兒對“籮筐”的不同玩法,體驗玩“籮筐”的樂趣。
籮筐實物每組兩個、繩子、繪本畫面ppt一份。
一、出示“籮筐”,討論“籮筐”的作用。
師: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可以做什么用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幼兒自主閱讀繪本《籮筐》。
閱讀前提問:其實籮筐還有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用法,我們一起去看看籮筐還有什么用途。
自由討論:籮筐的用法。
師:繪本里的小朋友是怎么用籮筐的。
幼兒一邊說出畫面內容,教師一面出示與之相關的畫面。
小結:籮筐不僅可以用來裝東西,還能當成小朋友的玩具、小床……實在是太有趣了!
三、玩一玩。
師:看,我們教室里也放著一些籮筐,你們想怎么玩那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吧!
小結:沒想到這么簡單的玩具,能讓小朋友們玩得這么開心。你們喜歡這個籮筐嗎那繪本中的小朋友會對這籮筐還有怎樣的感受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四、看繪本,聽故事。
教師念文字,幼兒看繪本。
二——愛在中二?;顒又黝}:活動目標:1、23。
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新年歡慶氣氛的班級環境。2。
3、由幼兒園準備活動禮品?;顒拥攸c班級教室?;顒有问剑簝焊?、歌曲表演、親子游戲活動等?;顒觾热菁俺绦虬才牛?、進行1次。
2、幼兒表演兒歌《別說我小》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
3、22次。
4、幼兒表演兒歌《家》、《月亮》歌曲《認識你呀真高興》5、xx蹲完xx蹲?!敝付▌e的蹲的家庭淘1次。
人物的準確位置即獲成功。家長要將眼睛蒙好不能偷看。此游戲每次選兩組家庭共進行2次。
8、幼兒表演兒歌《秋天的顏色》、《秋天的畫報》歌曲《逛公園》、《郊游》9、線者為勝。此游戲進行2次。
10、幼兒表演兒歌《新年》歌曲《咚咚鏘》11貝不走樣。
前面一位家長做的動作猜出這個詞語。此游戲進行2。
組家庭最先把氣球全部踩爆即為獲勝家庭。此游戲進行2次。
專業:學前教育。
學號:
姓名:張希紅美麗的秋天11370014080。
一、主題的產生與說明。
(一)活動一——秋天在哪兒。
活動目標:
1.在觀察、體驗中感受秋天的特征和美好。
2.能夠主動交流自己的發現,勇敢大方地說出自己的見解。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秋天的熱愛,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兒歌、籃子等。
活動過程:
為了讓幼兒對秋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我們組織幼兒來到戶外找秋天。
1.戶外談話:現在是什么季節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找秋天:幼兒四散開結伴在院子周圍找秋天,看誰找到的秋天景象多。3.復習兒歌《秋風吹》(秋風吹,樹枝搖,紅葉黃葉往下掉。紅樹葉,黃樹葉,片片飛來像蝴蝶?。?。創編秋天的兒歌:如“秋姑娘,工作忙,讓樹葉換新裝”。4.撿拾樹葉。
(二)活動二——用樹葉粘貼小動物。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用樹葉粘貼小動物的基本方法。2.能根據樹葉的形狀,顏色進行聯想和創作。3.樂意與父母共同制作,增進親子間感情。
活動準備:樹葉若干、剪刀、膠帶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趣幼兒興趣。
2.教師示范依據樹葉的形狀粘貼成各種小動物的方法。
提問:用漿糊怎樣貼?用雙面膠怎樣貼呢?
教師。
總結。
:用漿糊就要把漿糊抹在樹葉的背面,然后貼在畫紙上,用雙面膠就要把膠帶的一面貼在樹葉的反面,然后把另一面貼在畫紙上。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幼兒和父母一起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孩子用拼、剪、貼的方法將樹葉的形狀改變,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粘貼處一幅生動的畫面來。
(三)活動三——小樹葉變顏色。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秋天許多樹葉發生了變化。2.了解樹葉變黃的原因。
活動準備:故事、籃子。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想一想。
2.討論:你看到了哪些葉子是黃色的?3.戶外撿黃葉。
1)找一找:黃色的葉子在哪里?
2)撿葉子,將撿來的葉子放在籃子里。3)注意戶外的安全和衛生。4.集體裝飾樹葉和教室。
(四)活動四——兒歌《小樹葉》。
活動目標:
1.體會小樹葉和大叔媽媽的情感。
2.學習用連貫、舒緩和斷頓、跳躍的歌聲表達兩段歌詞的不同情感。
活動準備:錄音、人手一片樹葉。
活動過程:
1.熟悉歌曲旋律。
1)幼兒聽音樂自由舞蹈。
2)幼兒手拿樹葉模仿樹葉飄落的動作。
1)討論兩段歌曲的處理,第一段輕柔,第二段快而有力。2)幼兒完整學唱。
(五)活動五——豐收的秋天。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水果、糧食作物的名稱和特征,能區分出水果和糧食。
2.初步了解水果和糧食作物的營養價值,能夠做到多吃水果和糧食。3.在活動中體驗共同勞動和大家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水果、糧食作物、兒歌等。
活動過程:1.豐收了。
秋天到了,各種各樣的水果、農作物成熟了,家長們在帶來秋天資料的同時,有的還從家里帶來了玉米、地瓜、花生、柿子、山楂、蘋果、石榴等農產品,讓孩子們逐一認識,并教他們如何分類,同時又讓他們品嘗部分水果,其他的放在自然角讓孩子們觀察、認識。接下來我們學習了兒歌《秋姑娘的禮物》,同時針對個別幼兒不愿吃水果和挑食的不良習慣,我們向幼兒做蔬菜、水果的營養宣傳。2.快樂的秋收活動我們請家長帶幼兒到自己家附近的果園、菜園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秋收活動,讓幼兒體驗勞動是很辛苦的,但同時又是很快樂的。
三、
活動延伸:
秋天是個多彩的季節,幼兒園內、田野里還有哪些美麗的秋天景色,去找一找看一看。主題活動小結:
然,了解大自然植物和動物的變化。讓幼兒以自己敏銳的目光去尋找秋天的腳步、去發現春的變化。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比較、學會了思考。在秋收活動中,幼兒感受到了秋天的豐碩和多彩。
1題名稱:尋找春天主題選擇原由:
春天到了,幼兒園里的小樹慢慢露出了青青的嫩芽,草坪上小草也爭先恐后的鉆出地面。在上戶外課的時候,看到很多的小朋友對地面的小草充滿了興趣,還有幾個小朋友不亦樂乎的拿起樹枝撥弄地面上的螞蟻,在幼兒看來季節的變化及特點即使是自然現象但他們對此卻充滿了好奇,幼兒園的孩子他們正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在了解與發展自己的同時,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利孩子更好的成長,去全面的了解他們所生活的時代。春天有哪些特色,他與其他的季節有哪些的不同呢,通過一次的外出集體的郊游活動,能不能讓他們了解到春天,能不能對植物和小動物都有一些認識呢,因此一個以春天郊游的為切入點“尋找春天”的主題活動就誕生了。
主題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季節的分類,認識春天的特征,春天與人類活動的關聯,能認識到春天萬物復蘇大自然美好開始的時刻。
3情感目標:在郊游過程中通過與同學間的配合與合作,彼此的交流感情,同時老師更加的了解學生,學生也更加的熟悉老師,學生更容易生動的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同時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愛惜之心,以及大自然小主人的責任心。
主題活動準備:
1:老師提前選擇好去郊游的地點,同時要對周邊的地點進行充分的考察,排除掉自然的危害和社會潛在的危害,要對孩子的基本安全有十分的保證,同時帶好一些防備用品2:請家長為孩子準備好去郊游必須要帶的物品,以及為孩子準備好充足的食物,以及生活的用品。
3:老師與學校有關方面溝通好,對于外出郊游做好備案,獲得學校的支持,同時老師需要把郊游的活動提前的傳達給每一位孩子的家長,聽取他們的意見,并尋求家長的支持。4:提供幼兒用來做活的一些設備和道具,如歌詞單,筆,小的制作工具等。主題網絡圖:
活動一:唱春天的歌曲活動的目標;。
1感悟春天的存在,通過觀察和交流來認識春天的美好,和全新的開始。
2: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加強彼此的感情?;顒訙蕚洌簝焊鑶?,序列號活動過程:
1:將學生分成多組,然后學生之間可以自由的組合,在老師的要求內,選擇自己喜歡和熱愛的關于春天的兒歌,來表達對春天的認識和熱愛。
2;在唱完兒歌后,讓每組學生還表達自己對春天的認識,并選擇一個自己認為可以代表春天的事物。
活動二:春天吉祥物活動目標:1;春天里有哪些植物和動物。
2:能夠根據植物的形狀,動物的體型來進行辨認。3:與小伙伴合作,可以自己選擇動畫或者植物將其繪畫在紙上,用來作為春天的吉祥物。
活動準備:畫筆,紙張,展板活動過程:
1;分組活動每幾個學生分為一組,自己任由選春天的吉祥物將其畫在畫紙上。
活動目標:1:春天到了,小伙伴要在春天做好規劃,認識到應該做哪些事情。
2:春天是細菌繁盛的季節,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春天我們要做運動,鍛煉我們的良好體格4:我愛我家,春天我們不僅要愛護自己,家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家庭的干凈整潔?;顒舆^程:
1:在父母和老師引導下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鍛煉健康的體格。
2:在父母的帶領下打掃自己的臥室,同時幫助。
父母打掃自己的家。3;每天放學后整理干凈自己的課桌,同時和同學一起把教室打掃干凈。
1、樂意參與滾畫游戲,體驗滾畫、玩色的樂趣。
2、觀察滾輪壓印出來的圖案變化,發現滾輪與圖案印花的關系。
3、學會滾輪印畫的方法,能正確使用滾輪。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滾畫、印畫的經驗。
1、美工區:布、宣紙、色盤、抹布、滾輪、畫筆、薄海綿等。
2、建構區:搭建花布晾曬的場所、染布。
3、圖書區:各種各樣花布圖片。
一、創設情景,引入活動主題。
導入:大家好,我是xx公司的總經理,我們公司現征集花布設計圖,請小設計師們來幫我們公司設計花布。
二、新材料介紹。
1、介紹提供的材料、工具。
教師:小設計師們,我們公司為大家提供了不同的滾輪和不同的顏料,你們可以利用這些材料來進行設計自己喜歡的花布。
2、在圖書區,我們投放了許多設計類小書,小朋友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來了解各種不同種類的花紋及染布的方法等。
3、在建構區里:小朋友可以利用筷子、瓶子、盒子、杯子搭建花布晾曬的場所、染布坊等。
三、玩法、規則介紹。
喜歡美工區活動的小朋友可以選擇今天提供的新材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游戲,注意要遵守游戲規則,做完游戲將材料整理歸位。
1、重點觀察新游戲的操作情況。
2、對有困難的幼兒適時地介入。
3、提醒幼兒注意桌面和自身的衛生。
五、收拾整理材料。
1、作品展示。
2、活動結束后將材料送回各個區域的指定位置。
六、活動評價。
1、交流分享。
請幼兒談談自己剛才都做了哪些有趣的游戲?有什么收獲?
重點區域:美工區——剛才你們用什么方法印出了圖案,遇到了什么問題?
建構區——在搭建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該怎么解決?
圖書區——你發現了什么新的印染畫布的方法?
2、作品展示、欣賞。
3、師評價活動,推進下次活動的進行。
學會等待的主題。經過課題組討論決定,把它只剪切成開頭和結尾兩段,這樣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不會使整個活動過分拖沓。
試教前,為了了解本班幼兒在生活中的等待經驗,得到很多可以在活動中預設好的回答,我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但當我問起等待的過程中可以做哪些事情時,孩子們卻一時答不上來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知道。如果活動就此僵住,那下面的環節還怎么進行呢?因此,為了拓寬幼兒的思維,我開始啟發道:平時在家里你喜歡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其中哪些事情適合等待的時候去做?這里我雖然換了一種提問的方式,卻更加貼近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思路被打開了,回答也漸漸踴躍起來??磥?,試教前不僅要準備好相關的教具,還要熟悉幼兒相關的經驗。如果經驗準備不足,就會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這一點至關重要,能夠為下面環節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節課只準備了兩天時間,但是經過課題組老師的幫助和我的精心準備,活動的效果還是令人比較滿意的。由于本活動的情景來自于生活,這樣就要求教師善于把握生活中的點滴,并用生活化的語言對幼兒各種各樣等待方式進行總結、概括?;顒又?,幼兒給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如:裝潢房子需要等待。堵車需要等待。世博會排隊的時候搭個帳篷睡會覺。等等,可遺憾的是我沒有好好重視和肯定,而是很快地一語帶過,使整個環節進行得稍顯倉促,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也沒有被調動起來,這可能與我教學經驗的不足有很大關系。今后我將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反思教學中的失誤,努力彌補這一缺憾?;顒釉u析本次活動目標明確,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了幼兒熟悉感興趣的內容,活動中幼兒積極性較高,懂得了在家、在園、在公共場所等待的重要性和可以等待的方法?;顒有问蕉鄻?,教師將幼兒喜愛的動畫片花園寶寶制作成ppt課件,并采用分組繪畫討論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認同等待行為,學會在游戲中等待,體驗等待帶來的滿足和快樂?;顒舆^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緊湊,各個環節過渡自然,逐步遞進。作為年輕的宋老師,她能輕松自如的組織好各個活動環節,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靈活的應對幼兒的回答,針對問題啟發引導,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這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同時,通過活動的實施,也使我們深深體會到:
1、社會教育的活動應提供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要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應通過各種活動形式來促進幼兒良好社會品質的形成。
2、多種多樣的等待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一教育資源,讓幼兒學會從自身做起,真正的做一個講文明,守規則的好寶寶。
區域活動觀摩反思揚中市新壩中心幼兒園崔霞梅本周,我園全體教師對小、中、大班的區域進行了互相觀摩活動。在觀摩當中,我比較注重這些區域角的創設和孩子們玩的全過程。我發現老師們都能根據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創設,投放的材料比較豐富,展示出來的作品很精致很漂亮,幼兒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也相當愉快,能夠玩的進去。在這些區域的創設上有好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就我們本班的區域活動而言,我也感悟到了很多。從最初的設計,到整改再整改,到最后的活動開展,我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粗⒆觽冊诨顒又姓J真專注的神情,活潑可愛的表演,那探究的欲望,還有那在區域制作完了作品不舍離去的孩子,擺弄著自己的制作成果。讓我們感到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當然在觀摩當中,我也感覺到了一些不足:
1、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準確把握。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做什么?這是我們必須弄清楚的首要問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性指導是有別于集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式指導的。也就是從活動的臺前到后臺,從一個引領者變成一個尊重幼兒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老師們要關注幼兒探索學習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利于正確指導和幫助不同層次的孩子。
2、教師介入指導要適宜。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老師的支持、幫助,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分情況的隨意提供幫助。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理念:只有當幼兒確實因其本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動難以繼續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持。所以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具有敏銳地觀察力和判斷力。比如當孩子在很專注、很順利地進行制作活動時,老師最好不要在此時去打擾他,以免中斷孩子的思維、影響孩子的活動。
3、“多給孩子一點空間”是我們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在具體指導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變成一種灌輸。記得有位專家曾經說過:老師教的欲望太強、太主動,必然使幼兒學習變得被動。確實如此,如果老師教的多多的,填得滿滿的,孩子們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間。反之,當離開了老師的視線和關注,孩子們的主動性、探索性就會多一些。為了幼兒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探索的空間,這里引用一句專家的話語大家共享:在幼兒面前,我們不妨“被動些”、“遲鈍些”。
4、活動區材料層次性不足,不能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有的孩子可能已經操作好了這些材料,可是還有幾個孩子并不會操作。這里就要把材料有層次的投放,否則對前一個孩子來說就沒有吸引力,對后一個孩子來說沒有信心。
本學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建構區、美工區、圖書區、種植區、益智區。堅持每天開展一個小時的區域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F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
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及結合每月主題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區投放各類不同的紙張,讓幼兒練習能折出飛機、船。投放豆類、米類、樹葉,讓幼兒練習粘貼畫。投放超輕黏土讓孩子進行創意手工……投放塑料剪刀、膠帶等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樹葉、泡泡泥、貝殼、石頭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系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后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了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在我們建構區,開始我們與幼兒一起進入角色,那樣幼兒自然表演有點釋放不出。我們就退出,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盡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益智區》設計了“圖形變變變”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根據原型進行拼圖,于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拼圖的難度系數降低了。這樣能力稍微弱一點的幼兒也愿意玩兒了。
三、
良好的師幼互動。
1.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了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雖然孩子的游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建構游戲中,我們準備的材料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游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四、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區域活動能夠更好的鍛煉幼兒的用心性,對幼兒的動作、言語、思維、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取游戲材料,選取活動資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進行游戲。圖書區也是班級里重要的區域,我們會結合主題向圖書區投放與之相關的書籍,孩子們都非常熱愛閱讀等。
五、特色。
本學期建構區和美工區以及圖書區有著各自的亮點。美工區投放了豐富的材料,給孩子提供無限創作的機會。建構區投放足夠材料結合月主題,孩子進行主體搭建。以及圖書區,會有孩子在某個時間內講故事,與朋友們共讀。區域活動又叫做個別化教育,是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活動,是培養孩子良好個性的有效途徑。本學期區域活動開展的很好,下學期再接再厲。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