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心得體會是我對培訓過程中得到啟發和感悟的總結和歸納,可以幫助我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培訓心得體會是對學習和成長的總結和概括,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經驗和體會吧。
年9月11日上午我參加了焦作市名師工作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活動。聽取了鄭州市中原區研究室教研員王嫻老師的講座,收益匪淺。她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個方面進行講解。最后還觀看了他指導的獲國家級獎項的課,不僅有理論的指導,還有更直觀的課堂教學。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王嫻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專家又深入的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綜合性。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坝淇旆e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柏撠熑?、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切記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的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所呈現的話題、范例來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能光看圖說話,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新教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著,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后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優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真正做到讓兒童的生活更美好,讓兒童的成長更精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下面是,快來圍觀吧。
培訓中,我在方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培訓中,方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
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方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通過方老師、安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方麗敏、安子琴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小學《道德與法治》鄉村教師教學競賽暨課堂有效教學研討會”在攸縣江橋小學如期舉行,六位來自不同區縣的鄉村教師給我們展示了精彩的課堂,也給我帶來了許多教學上的啟示。
其中,六位老師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則是每位參賽教師都認真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將他們對教材的解讀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原點和依據,主要體現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定位都源于教材傳遞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知道道德與法治課程課程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時,一定要結合自己對學科課程標準、教學用書的理解,準確解讀教材,體會教材傳遞的核心價值觀,才能確保教學目標定位的精準。六堂賽課中,《這些是大家的》、《愛護公物》兩節課中滲透的公共意識,《大家排好隊》中教師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都體現了教師對教材核心價值的準確把握。只有我們準確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提煉核心價值,才能實現由知識教學向學科價值教學的飛躍。
其次,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基本遵循教材內在的邏輯順序。
眾所周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遵循“按兒童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生活邏輯為核心”這一設計理念,教材編寫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清楚的邏輯順序,每一課基本遵循“是什么一為什么一怎么做”這一邏輯順序,體現了由知到行的提升,引導學生實現道德的自主建構?!陡改付鄲畚摇返慕虒W板塊就清晰地體現了教材的邏輯順序,第一板塊“發現愛”告訴學生什么是愛,第二板塊“理解愛”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有些我們不能接受的方式也體現了父母的愛,第三板塊“表達愛”則告訴學生愛要大聲說出來,讓父母都知道我們的愛。道德與法治教材既是學本,也是教本,只有我們理解了教材的編寫意圖,理清了教材的邏輯順序,并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課堂教學板塊才能清晰,教學環節才能層層遞進,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有效。
最后,每位教師都堅持以生活為本源,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融合。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雖然精心選擇了典型的案例,卻無法適應每個學校、班級、學生的具體生活,因此我們除了要使用好教材中的資源,更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找素材,作為教學的資源?!陡改付鄲畚摇分谐鍪緦W生父親的工作環境,學生母親所寫的信,幫助學生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愛護公物》中播放校園新聞,引導學生探究怎樣愛護公物;《亮出我自己》中直接讓學生上臺展示才藝,將學生才藝表演的表現作為課堂的資源。這些都是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教材資源的補充,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解決他們真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不能止于教材,而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多愛我》中出示學生父親的工作環境,學生母親所寫的信,幫助學生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愛護公物》中播放校園新聞,引導學生探究怎樣愛護公物;《亮出我自己》中直接讓學生上臺展示才藝,將學生才藝表演的表現作為課堂的資源。這些都是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思考教材,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教材資源的補充,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解決他們真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我們不能止于教材,而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xxxx年9月11日上午我參加了xxx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活動。聽取了xxx教研員xxx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她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個方面進行講解。最后還觀看了他指導的獲國家級獎項的課,不僅有理論的指導,還有更直觀的課堂教學。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研究體會。
首先xxx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然后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研究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著,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后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優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研究,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研究。幫學生樹立正確的研究觀,終身研究。真正做到讓兒童的生活更美好,讓兒童的成長更精彩。
9月11日上午我參加了焦作市名師工作室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活動。聽取了鄭州市中原區研究室教研員王嫻老師的講座,收益匪淺。她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個方面進行講解。最后還觀看了他指導的獲國家級獎項的課,不僅有理論的指導,還有更直觀的課堂教學。讓我對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王嫻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專家又深入的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綜合性。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坝淇旆e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柏撠熑?、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切記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的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所呈現的話題、范例來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能光看圖說話,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新教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著,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后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優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
20xx年9月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教研室組織的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使原來懵懵懂懂的我收獲頗多,專家和老師們的講解,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級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目標,抓細抓實,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行為訓練,使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今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解讀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一切要從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3月19日我參加了夾河鎮中心小學組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由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師主講。唐燕老師從教材的整體結構、單元及教材內容、教材體現的新思想、教材各課簡析、教材使用答疑五個方面對教材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并結合教學案例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獲頗多。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鑒于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教育部近日發布通知稱,從2019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這一決定是為了響應和貫徹黨的xx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中小學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還將推出更多的計劃來推動中小學法治課程的建設和落實。
未成年人犯罪、校園傷害案件頻發,早已引發公眾對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質疑和批評,加強法治教育的呼聲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學校依然痛感無法施展拳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思想認識和課程意識上不夠重視。二是缺乏法治教育專業教材,學校在校本課程建設上只愿意將精力花在考試科目上。即使學校有心開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中小學法治教育教材更名,為中小學法制教育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們走進學校,聽聽他們的聲音。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那么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如何呢?讓我們跟隨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來做一下具體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門缺乏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課。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為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所以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學生積極性不高。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F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為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課堂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具體表現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統一的法制課時,有的安排自習課,有的擠占政治課一點時間,有的甚至沒有安排法制課。即使安排上法制課,在時間安排上也往往視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統一的教材,除了初中開設的《思想政治》(內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小學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學、高中甚至大學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學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同時,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不能有機結合,學生放學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許多家長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很少對自己子女進行有效教育,即使進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別是對已離開學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過社會環境來約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脫節、死角現象突出。
8月24——25日,我參加了在婺源風景酒店舉行的上饒市教育局2019年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有兩個內容:一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副院長、《中小學德育》雜志社副社長、《道德與法治》教材副主編王清平教授對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進行解讀;二是由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劉秋燕老師帶來的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的制作與使用,其實是對微課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較系統的講授。
我們先來看第一塊內容。王教授作為剛剛由教育部審定并推廣使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副主編,對此套教材編寫依據、課程性質、教材特點及課堂教學當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講座也是圍繞著這幾個方面展開的。
我們當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需要增加新的內涵。尤其是依法治國理念穩步實施,更需要我們將法治教育的內容引入到小學品德課中來。
此次推廣使用的粵教版《道德與法治》的編寫依據為: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9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3.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總體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普及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使青少年了解、掌握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明晰行為規則,自覺尊法、守法;規范行為習慣,培育法治觀念,增強青少年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分辨是非、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基本性質定義為:它是一門活動性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我們任教者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體會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提升道德認知(道德覺識、價值認知、道德判斷、道德決定、道德反省等)。
增強關系理解(人生認知、關系覺察、價值體悟、道德敏感、道德對話等)。
培養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學習、交往、處事、休閑娛樂等)。
提高公民意識(國家意識、責權意識、規則意識、公共意識、獨立人格意識、對話協作意識等)。
激發社會參與和社會行動的熱情(志愿者服務、公益勞動等)。
豐富媒介素養(媒介識別、媒介選用、媒介批判、媒介責任、媒介法規等)。
a、道德教育。
(一)人與自我。
衛生之道——衛生、整潔、運動、規律作息等。
修學之道——立志、勤奮、好學、專心、講理、問難、毅力、進取、惜時等。
謀生之道——進取、自立自營、勤勞、節儉、技能、創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誠實、謙虛、自信、豁達、勇敢、堅毅、理智、求真、愛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潔、不貪心等。
(二)人與社會。
個人與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個人與社會——。
(4)對職業或工作:責任、敬業、創新、信用、公平等。
?個人與國家——愛國、守法、平等、民主、國民的權利和義務等。
?個人與國際——正義、和平、國際交往與合作等。
(三)人與自然貴生、博愛、和諧、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尊法守法的行為習慣。
1、加強法治教育就是加強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規則教育是小學階段法治教育的重點。
3、學生是法治教育的主體。
4.遵循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1.編寫思路:明暗結合、縱橫銜接。
明線:兒童的生活時空順序,體現生活邏輯;。
2.編排結構:三位一體。
本教材在編排結構上,充分體現法治意識、法治知識與法治行為的三位一體。
3.取材:時代氣息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統一。
4.呈現方式:體現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想象力。
5.獨有特色:正確對待兒童成長中的問題,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為兒童成長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
教材主體:單元+主題+“放大鏡”(我發現、我知道、我會做)。
小詞條:法規小詞條、傳統文化小詞條、
諺語。
小詞條。
小腳?。?/p>
自我評價。
和行為指引。
知識卡:掌握相關知識點。
小游戲:培養活動能力和創新思維。
小制作: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1.積極體驗,發展學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邏輯)。
2.尊重兒童的權利,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
3、聚焦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社會技能。
4、關注社會生活,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第二塊內容。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劉秋燕這位美女教師給我們帶來的講座是: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的制作與使用。其實是針對任何學科的微課制作與使用的專業培訓。
她的講座跟前面的王清平教授的講座的結構方式一樣,都是先拋出問題,然后圍繞著問題進行闡述,這樣讓人感覺非常有條理。
三個小時的講座,讓我們對以下四個問題有了粗淺的認識:
一、什么是微課?它產生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任何新鮮事物的產生都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首先我們處于信息化大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而我們越來越走向國際化的融合之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的教育環境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云計算技術的充分開發與利用,讓我們進入了微時代。微電影、微信、微博、微店……教育必須緊抱信息技術發展的大腿,微課也就應運而生了。
什么是微課呢?定義者眾多。這里選用廣東省佛山市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微課創始人胡鐵生的定義: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運用于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形成的全部教與學資源。時長一般在5至8分鐘,最長不能超過10分鐘。
微課的特點是1、主題突出,指向明確;2、資源多樣,情境真實;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結構化,易于擴充。
二、如何使用微課?
微課使用基于以下三種理論:1、(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就是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班級授課制)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個別化幫助以及所需的額外學習時間,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準。2、學習金字塔理論(美。
國學。
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普通的聽講只能記住所學知識的5%,而觀看現場演示卻能夠識記30%以上。2、個性化學習理論:這種一對一個性化的輔導外加學生自主化學習的模式,其學習效果當然是好的。
其實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均可使用。如課前的學法指導、課中的討論探究、課后的試卷講評,教師均可制作微課,發至指定處,讓大家觀看學習。
微課的類型有:精講型、實驗探究型、操作示范性、虛擬面批型、游戲學習型等。
三、如何開發微課?
1、設計流程:知識萃取——教學設計——媒體設計。
2、開發流程:選題——設計——確定開發路線——開發——檢測。
4、錄制設備:1、電腦2、攝像頭、攝像機等設備用于采集電腦外部的視頻;用錄屏軟件直接錄制電腦屏幕形成視頻3、話筒(音頻源)。
6、制作微課技巧:寫。
解說詞。
對著讀善用暫停,分步錄制操作錄像與解說錄音分開錄制。
7、微課錄制中的細節:控制好時間、多樣化的提問策略、結束語簡短有力、ppt簡介大方、畫面簡潔干凈、要有完整的信息、關鍵信息字幕呈現、錄制環境安靜、生成視頻文件格式正確。
四、什么是好的微課?
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的評價標準:敘事性、藝術性、技術性、創新性。
b、江西省中小學微課教師比賽評價指標:聚焦、簡要、清晰、技術、創新。
c、公眾標準:1.微課程功能理解透徹;2.時間不超過10分鐘;3.知識點夠細;4.受眾定位明確;5.情景定位明確;6.知識準確無誤;7.知識點講解不照本宣科;8.語言通俗易懂;有視覺美感;10.視頻畫質清晰;11.版式設計好;12.音樂配合好,節奏感強。
。
9月11日,雖然天空下著綿綿細雨,但是也阻擋不了工作室成員參加培訓研究的腳步。來自華夏區教研室的教研員xxx老師為我們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讓兒童生活更美好,讓兒童成長更精彩》。雖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工夫,但是受益匪淺。
xxx老師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從理解課程、解讀教材、研究教法三個方面為我們進行教材的解讀與分析。xxx在調研聽課中發現,教《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在使用材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脫離了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課堂教學也就無法真正觸及兒童的真實內心,未能真正從兒童的心靈深處產生觸動和影響,孩子理解不到、體驗不到、也用不到,這樣的道德研究也就成為一種無意義、無實效的研究。針對這些問題,xxx為我們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有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脫離社會、家庭、學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學校生活與社會、家庭、學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說到底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生活實際脫節、背離的原因。那設置這門課究竟是為了什么?它承擔什么樣的教育任務?我們可以從課程標準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p>
課程標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也做了明確的定位:“引導兒童熱愛生活、研究做人是課程的核心?!苯虒W中,我們要一直把引導兒童熱愛生活、研究做人的核心素養貫徹德育的全進程,一直牢記“立德樹人”的基本任務不能動搖。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常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舉動的`指點者、撐持者、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努力創設適宜的舉動環境與條件,靈動多樣地選用教學舉動和組織方式,聯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激發兒童探究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自動地研究,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作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的教材觀,認真鉆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節課上好。
8月24——25日,我參加了在婺源風景酒店舉行的上饒市教育局2019年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有兩個內容:一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副院長、《中小學德育》雜志社副社長、《道德與法治》教材副主編王清平教授對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進行解讀;二是由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劉秋燕老師帶來的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的制作與使用,其實是對微課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較系統的講授。
我們先來看第一塊內容。王教授作為剛剛由教育部審定并推廣使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副主編,對此套教材編寫依據、課程性質、教材特點及課堂教學當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講座也是圍繞著這幾個方面展開的。
我們當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需要增加新的內涵。尤其是依法治國理念穩步實施,更需要我們將法治教育的內容引入到小學品德課中來。
此次推廣使用的粵教版《道德與法治》的編寫依據為: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9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3.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總體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普及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使青少年了解、掌握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明晰行為規則,自覺尊法、守法;規范行為習慣,培育法治觀念,增強青少年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分辨是非、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基本性質定義為:它是一門活動性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我們任教者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體會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提升道德認知(道德覺識、價值認知、道德判斷、道德決定、道德反省等)。
增強關系理解(人生認知、關系覺察、價值體悟、道德敏感、道德對話等)。
培養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學習、交往、處事、休閑娛樂等)。
提高公民意識(國家意識、責權意識、規則意識、公共意識、獨立人格意識、對話協作意識等)。
激發社會參與和社會行動的熱情(志愿者服務、公益勞動等)。
豐富媒介素養(媒介識別、媒介選用、媒介批判、媒介責任、媒介法規等)。
a、道德教育。
(一)人與自我。
衛生之道——衛生、整潔、運動、規律作息等。
修學之道——立志、勤奮、好學、專心、講理、問難、毅力、進取、惜時等。
謀生之道——進取、自立自營、勤勞、節儉、技能、創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誠實、謙虛、自信、豁達、勇敢、堅毅、理智、求真、愛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潔、不貪心等。
(二)人與社會。
個人與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個人與社會——。
(4)對職業或工作:責任、敬業、創新、信用、公平等。
?個人與國家——愛國、守法、平等、民主、國民的權利和義務等。
?個人與國際——正義、和平、國際交往與合作等。
(三)人與自然貴生、博愛、和諧、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尊法守法的行為習慣。
五、《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是什么?
1、加強法治教育就是加強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規則教育是小學階段法治教育的重點。
3、學生是法治教育的主體。
4.遵循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點是什么?
1.編寫思路:明暗結合、縱橫銜接。
明線:兒童的生活時空順序,體現生活邏輯;。
2.編排結構:三位一體。
本教材在編排結構上,充分體現法治意識、法治知識與法治行為的三位一體。
3.取材:時代氣息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統一。
4.呈現方式:體現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想象力。
5.獨有特色:正確對待兒童成長中的問題,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為兒童成長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
教材主體:單元+主題+“放大鏡”(我發現、我知道、我會做)。
欄目設計:
小詞條:法規小詞條、傳統文化小詞條、
諺語。
小詞條。
小腳?。?/p>
自我評價。
和行為指引。
知識卡:掌握相關知識點。
小游戲:培養活動能力和創新思維。
小制作: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1.積極體驗,發展學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邏輯)。
2.尊重兒童的權利,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
3、聚焦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社會技能。
4、關注社會生活,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第二塊內容。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劉秋燕這位美女教師給我們帶來的講座是: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的制作與使用。其實是針對任何學科的微課制作與使用的專業培訓。
她的講座跟前面的王清平教授的講座的結構方式一樣,都是先拋出問題,然后圍繞著問題進行闡述,這樣讓人感覺非常有條理。
三個小時的講座,讓我們對以下四個問題有了粗淺的認識:
一、什么是微課?它產生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任何新鮮事物的產生都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首先我們處于信息化大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而我們越來越走向國際化的融合之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的教育環境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云計算技術的充分開發與利用,讓我們進入了微時代。微電影、微信、微博、微店……教育必須緊抱信息技術發展的大腿,微課也就應運而生了。
什么是微課呢?定義者眾多。這里選用廣東省佛山市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微課創始人胡鐵生的定義: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運用于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形成的全部教與學資源。時長一般在5至8分鐘,最長不能超過10分鐘。
微課的特點是1、主題突出,指向明確;2、資源多樣,情境真實;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結構化,易于擴充。
二、如何使用微課?
微課使用基于以下三種理論:1、(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就是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班級授課制)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個別化幫助以及所需的額外學習時間,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準。2、學習金字塔理論(美。
國學。
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普通的聽講只能記住所學知識的5%,而觀看現場演示卻能夠識記30%以上。2、個性化學習理論:這種一對一個性化的輔導外加學生自主化學習的模式,其學習效果當然是好的。
其實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均可使用。如課前的學法指導、課中的討論探究、課后的試卷講評,教師均可制作微課,發至指定處,讓大家觀看學習。
微課的類型有:精講型、實驗探究型、操作示范性、虛擬面批型、游戲學習型等。
三、如何開發微課?
1、設計流程:知識萃取——教學設計——媒體設計。
2、開發流程:選題——設計——確定開發路線——開發——檢測。
4、錄制設備:1、電腦2、攝像頭、攝像機等設備用于采集電腦外部的視頻;用錄屏軟件直接錄制電腦屏幕形成視頻3、話筒(音頻源)。
6、制作微課技巧:寫。
解說詞。
對著讀善用暫停,分步錄制操作錄像與解說錄音分開錄制。
7、微課錄制中的細節:控制好時間、多樣化的提問策略、結束語簡短有力、ppt簡介大方、畫面簡潔干凈、要有完整的信息、關鍵信息字幕呈現、錄制環境安靜、生成視頻文件格式正確。
四、什么是好的微課?
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的評價標準:敘事性、藝術性、技術性、創新性。
b、江西省中小學微課教師比賽評價指標:聚焦、簡要、清晰、技術、創新。
c、公眾標準:1.微課程功能理解透徹;2.時間不超過10分鐘;3.知識點夠細;4.受眾定位明確;5.情景定位明確;6.知識準確無誤;7.知識點講解不照本宣科;8.語言通俗易懂;有視覺美感;10.視頻畫質清晰;11.版式設計好;12.音樂配合好,節奏感強。
。
培訓中,我在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梢哉f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培訓中,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方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主辦方精心組織、安排周到,主講老師經驗豐富、分析透徹,參會教師認真聆聽、積極交流。這次新教材培訓解決了教師的很多疑惑,但是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新教材的使用和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和解決,對于新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將會是每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有幸來到xxx參加xxxxx《道德與法治》骨干教師培訓。期間,分別聆聽了xxx、xxx、xxx、xxx、xxx、xxx等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他們從《到的教室的專業發展》、《教生活、育智慧》、《以兒童為中心的學校心里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總體設計》、《做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深體育教師的形成》等多方面來闡述,教學語言幽默,問題剖析深入。通過本次的培訓研究,使我對國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教育主題、整體理念、教學方式等有了更深的了解,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淺。以下是本人這次《道德與法治》培訓研究的幾點體: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養,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研究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研究政治的興趣。
教育主題鮮明。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回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研究的張力。最終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群體的融合。
1、材采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研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研究,研究做人。
2、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開設厚實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會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是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性。
3、向榜樣研究。材增強了榜樣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研究榜樣,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榜樣研究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榜樣。
4、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里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訓研究,雖然時間很短,但在xxx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研究,我即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從20xx年9月6日至21日,20xx年10月15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中小學緊缺與薄弱學科鄉村教師《法治教育骨干教師培訓》培訓”。本次培訓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在xx學院進行為期16天的集中學習,第二期在廣州、中山等地跟崗學習。在集中學習期間,我聆聽了很多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他們從多方面來闡述,教學語言幽默,問題剖析深入,使我對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教育主題、整體理念、教學方式等有了更深的了解,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淺。
在跟崗期間,我們深入到"番禺區沙灣中心小學”石“碁中心小5,55學”市“橋中心小學市“橋實驗小學,聽了學校領導對德育方面工作的經驗介紹,觀摩了”道德與法治”優質課。通過學習觀摩,我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道德與法治”課的授課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本人這次《道德與法治》培訓跟崗學習的幾點體會:
—、指導思想明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
情〉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
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新教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一一好習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回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新教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使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發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回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新教材體現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新教材還體現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學習的張力。最終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群體的融合。
三'教學方式合理。
仁新教材采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
活,在生活中學習。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
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學習,學習做人。
2、新教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悟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點。
3、向榜樣學習。新教材增強了榜樣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榜樣,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榜樣學習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榜樣。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
思。這是之前的教材里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30天的培訓學習,在xx學院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既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今天在德源學校參加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培訓,一天培訓頗有收獲。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游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后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梢蚤_個辯論會,問題越辯越明。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顒邮菍W生自己的親生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采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規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毙轮袊闪⒁詠淼膶嵺`充分證明,什么時候重視法制建設,什么時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證莫過于“文化大革命”,無法無天,踐踏法制,砸爛公檢法,搞所謂的“大民主”,其結果是人人自危,每個人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反過來,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法制的軌道上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才能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的健康發展。實行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證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真正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不僅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的過程,是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各項事務的過程,法治重視和強調公民的依法有序參與。因此,這一過程的本身也是一項社會主義民主的生動實踐。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實施,必將有力推動社會主義民主的不斷發展。只有依法治國才能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向往的社會里,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范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xx大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逼浠竞x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準,樹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范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后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征,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在一個社會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社會規范,包括法律、政策、道德、習慣、宗教規范等等,它們都是人們的社會行為規范,對人們的日常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作用。但是,必須明確,在一個實行法治的社會中,法律是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起著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有力的規范和約束作用。如果根據不同的社會規范所作出的行為之間產生矛盾和沖突,最終衡量和評判的標準只能是依據法律。整個社會和全體公民都必須樹立法律意識,自覺尊重和服從法律,自覺將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憲法是共和國大廈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權利的。
保證書。
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權威的淵源和保障。因此維護法律權威首先要維護憲法權威。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政法干警要牢固掌握憲法的基本知識切實增強憲法觀念樹立忠于憲法、遵守憲法和維護憲法的自覺意識堅決同一切違反憲法規定、破壞憲法權威的行為作斗爭在全社會切實樹立起憲法的權威與尊嚴。也就是必須樹立執法和司法權威。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過執法司法來實現法律的權威也要通過執法者的權威來體現。因為在社會上一般人心目中執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著法律權威與尊嚴。如果執法機關威信掃地司法沒有權威就難以有效樹立起法律的權威。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需要從兩個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國社會公眾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責眾”廠“只要有理怎么鬧都行”等不講法制的傳統觀念從嚴執法對一切違法行為、包括有些自認為“有理”的違法行為嚴肅處理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樹立執法者的權威。另一方面執法者要切實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讓執法司法行為令人信服用公正贏得權威。沒有執法部門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再好的法律也難以彰顯其權威性難以起到規范人們行為規范社會秩序的作用。正如英國法學家培根所說:“一次不公平的判決比多次不公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多次不公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決則把水源敗壞了。如果專門的執法機關尚且不能嚴格執行法律怎么能夠要求廣大公民、社會團體嚴格遵守法律呢?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凡能做到執法如山法制的權威與尊嚴就能得到較好的維護就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就能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在我們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更需要做到這一點?,F在執法活動中出現的“執行難”、襲警等現象雖然有其復雜的社會原因但由于有的執法部門執法不公而影響了這些部門的公信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切實解決執法和司法不公的問題提高執法部門的公信力是維護法律權威的一項重要措施。貫徹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是一場從思想觀念到實際行動的深刻革命也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歷史過程。政法機關作為國家專門的執法司法力量肩負著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實施的重要使命。全體政法干警必須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理念自覺用這一理念指導執法司法行為。努力提高法律素養是我們政法干警實踐依法治國理念的前提和基礎。政法機關是專門的執法機關幾乎每天都在與法律打交道。政法工作這種專業性很強的特點決定了政法干警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學法、知法、懂法是對每一個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對于政法干警來說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具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對國家的重要法律法規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二是對與自己履行職責有關的法律法規要熟練掌握、熟練運用。當前從總體上來說廣大政法干警學習法律的風氣很濃政法隊伍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嚴格執法是法治是依法辦事觀念對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圖再美好、法律結構再嚴謹、法律規定再具體、法律條文再完善,但如果執法不嚴,在現實中得不到切實執行,等于一紙空文。不僅如此,如果執法不嚴成為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就會使社會公眾普遍產生對法律的輕視和忽略心理,從而對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造成嚴重損害,依法治國也就無從談起。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又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個方面。所謂實體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確授權的前提下,執法機關對執法當事人作出的處理決定要嚴格符合法律的具體規定,而不能沒有法律依據,也不能任意適用法律?,F實當中,一些執法人員把自己和法律劃等號,認為“我自己就是法律”,執法的隨意性很大,如交警執法中的“開口罰”,有的審批部門“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這些都是執法理念不端正導致的違法行為,應當按照嚴格執法的要求認真加以整改。所謂程序合法,就是執法行為應當嚴格遵守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既是嚴格執法的重要依據,也是嚴格執法的重要保障,同時還是遏制執法過程瀆職和tf現象的重要武器。在現實當中,由于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缺乏程序意識,不重視、不嚴格遵守執法程序,應當履行通知的手續而不通知,應當告知相對人的權利而不告知,應當?行聽證的而不舉行,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也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造成執法不公、引起執法相對人不滿的重要原因。因此,執法人員應當切實增強程序意識,自覺做到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手續執法。這是依法辦事原則對執法結果合理性的要求。法律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意志的體現,嚴格執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具體到執行某一部法律,檢驗我們執法行為合法、正當與否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執法的結果是否符合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強調執法結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強調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尤其要克服當前執法環節中存在的部門保護、地方保護、只重視單位利益和個人主義的傾向。比如,罰款作為一項行政處罰,其目的本來是維護某一方面或者領域的社會管理秩序,但是有的地方和部門卻將罰款作為創收謀利的手段,甚至強行制定并分配罰款指標,這就背離了法律設定罰款處罰的初衷。類似這種目的不正當的執法行為,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切實加以克服和糾正。
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應盡責任。特別是領導干部更應是模范守法的模范。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對于培養整個社會依法辦事的觀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普通社會公眾眼里,執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權威和形象,執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執法者能夠自覺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就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從而給社會和廣大公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帶來積極影響。反之,如果執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執法犯法,帶頭破壞和踐踏法律,那么,也同樣為全社會樹立了一個惡劣的典型,普通群眾也會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進而產生對法律尊嚴的輕視和對法律權威的懷疑。同時,政法干警模范遵守法律也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尊重,是對自己的尊重。因為我們是執法者,法律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們自己不帶頭遵守法律,不去維護法律的權威,導致整個社會輕視法律,到最后,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職業也就不會被社會所尊重,也就喪失了價值和尊嚴。因此,每個政法干警都應當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識,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神圣使命,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克服特權思想,從我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時時自覺遵守法律,努力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尊嚴,以模范守法的實際行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的尊重和對執法者的信任,從而使依法辦事的觀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動依法治國方略的貫徹實施。政法機關和政法干警自覺接受監督,就是在行使執法司法權力的各個環節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制約,并把監督制約作為推動和改進工作的動力,保證和促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絕不能認為監督是不信任、“找碴子”.政法機關和政法干警應切實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接受監督既是憲法和法律的明確要求,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保證,是防止和糾正執法不公、執法違法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政法工作和政法干警的幫助、支持和關愛。一些干警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一條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監督,結果是既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給自己及其家庭造成了追悔莫及的損失。因此,每個政法部門,每個政法干警,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監督就是愛護”、“嚴是愛、寬是害”道理,真誠歡迎監督,主動接受監督,自覺把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執法辦案的全部活動置于各方面的監督之下。審判、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是憲法和法律的明確規定。但是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并不意味著不要監督,更不能以此為借口排斥監督,任何權力都必須受到監督,司法權力也不例外.實際上,政法各部門對建立完善監督制約機制高度重視,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很強,比如,有的政法機關就曾作出過自覺接受輿論監督的規定,有的政法機關領導同志多次強調各級部門和工作人員要強化接受監督的意識。與此同時,我們所主張和實行的監督,是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監督,這種監督是支持而不是干預,是督促而不是越俎代庖,是對辦案過程中違法行為的監督、糾正而不是代替司法機關具體處理案件。因此,監督者也要掌握合法、正當監督與不正當、非法干預之間的界限,嚴格依法監督??傊?,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和接受監督是有機統一的,共同目標是正確行使權力,保證執法公正。
政法各部門在刑事訴訟活動中要忠實貫徹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重要原則,特別是要注意克服和糾正實踐中重配合、輕制約的錯誤認識和做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加強監督,共同致力于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
8月24——25日,我參加了在婺源風景酒店舉行的上饒市教育局2019年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師培訓會。此次培訓有兩個內容:一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副院長、《中小學德育》雜志社副社長、《道德與法治》教材副主編王清平教授對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進行解讀;二是由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劉秋燕老師帶來的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的制作與使用,其實是對微課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較系統的講授。
我們先來看第一塊內容。王教授作為剛剛由教育部審定并推廣使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副主編,對此套教材編寫依據、課程性質、教材特點及課堂教學當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講座也是圍繞著這幾個方面展開的。
一、教材編寫的依據是什么?
我們當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對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需要增加新的內涵。尤其是依法治國理念穩步實施,更需要我們將法治教育的內容引入到小學品德課中來。
此次推廣使用的粵教版《道德與法治》的編寫依據為:
1.《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x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3.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總體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普及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使青少年了解、掌握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明晰行為規則,自覺尊法、守法;規范行為習慣,培育法治觀念,增強青少年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分辨是非、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二、《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是什么?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基本性質定義為:它是一門活動性綜合課程。這就要求我們任教者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去體會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德育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什么?
提升道德認知(道德覺識、價值認知、道德判斷、道德決定、道德反省等)。
增強關系理解(人生認知、關系覺察、價值體悟、道德敏感、道德對話等)。
培養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學習、交往、處事、休閑娛樂等)。
提高公民意識(國家意識、責權意識、規則意識、公共意識、獨立人格意識、對話協作意識等)。
激發社會參與和社會行動的熱情(志愿者服務、公益勞動等)。
豐富媒介素養(媒介識別、媒介選用、媒介批判、媒介責任、媒介法規等)。
a、道德教育。
(一)人與自我。
衛生之道——衛生、整潔、運動、規律作息等。
修學之道——立志、勤奮、好學、專心、講理、問難、毅力、進取、惜時等。
謀生之道——進取、自立自營、勤勞、節儉、技能、創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誠實、謙虛、自信、豁達、勇敢、堅毅、理智、求真、愛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潔、不貪心等。
(二)人與社會。
個人與家庭——孝敬、男女平等、和睦等。
個人與社會——。
(4)對職業或工作:責任、敬業、創新、信用、公平等。
個人與國家——愛國、守法、平等、民主、國民的權利和義務等。
個人與國際——正義、和平、國際交往與合作等。
(三)人與自然貴生、博愛、和諧、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尊法守法的行為習慣。
五、《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是什么?
1、加強法治教育就是加強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規則教育是小學階段法治教育的重點。
3、學生是法治教育的主體。
4.遵循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規律。、
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點是什么?
1.編寫思路:明暗結合、縱橫銜接。
明線:兒童的生活時空順序,體現生活邏輯;。
2.編排結構:三位一體。
本教材在編排結構上,充分體現法治意識、法治知識與法治行為的三位一體。
3.取材:時代氣息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統一。
4.呈現方式:體現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想象力。
5.獨有特色:正確對待兒童成長中的問題,重視心理素質的培養,為兒童成長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
教材主體:單元+主題+“放大鏡”(我發現、我知道、我會做)。
欄目設計:
小詞條:法規小詞條、傳統文化小詞條、諺語小詞條。
小腳?。?/p>
自我評價。
和行為指引。
知識卡:掌握相關知識點。
小游戲:培養活動能力和創新思維。
小制作: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1.積極體驗,發展學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邏輯)。
2.尊重兒童的權利,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
3、聚焦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和社會技能。
4、關注社會生活,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第二塊內容。
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劉秋燕這位美女教師給我們帶來的講座是:粵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的制作與使用。其實是針對任何學科的微課制作與使用的專業培訓。
她的講座跟前面的王清平教授的講座的結構方式一樣,都是先拋出問題,然后圍繞著問題進行闡述,這樣讓人感覺非常有條理。
三個小時的講座,讓我們對以下四個問題有了粗淺的認識:
一、什么是微課?它產生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任何新鮮事物的產生都緊跟時代發展的脈搏。首先我們處于信息化大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而我們越來越走向國際化的融合之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的教育環境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云計算技術的充分開發與利用,讓我們進入了微時代。微電影、微信、微博、微店……教育必須緊抱信息技術發展的大腿,微課也就應運而生了。
什么是微課呢?定義者眾多。這里選用廣東省佛山市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微課創始人胡鐵生的定義: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運用于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形成的全部教與學資源。時長一般在5至8分鐘,最長不能超過10分鐘。
微課的特點是1、主題突出,指向明確;2、資源多樣,情境真實;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結構化,易于擴充。
微課使用基于以下三種理論:1、(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就是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班級授課制)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個別化幫助以及所需的額外學習時間,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準。2、學習金字塔理論(美。
國學。
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普通的聽講只能記住所學知識的5%,而觀看現場演示卻能夠識記30%以上。2、個性化學習理論:這種一對一個性化的輔導外加學生自主化學習的模式,其學習效果當然是好的。
其實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均可使用。如課前的學法指導、課中的討論探究、課后的試卷講評,教師均可制作微課,發至指定處,讓大家觀看學習。
微課的類型有:精講型、實驗探究型、操作示范性、虛擬面批型、游戲學習型等。
三、如何開發微課?
1、設計流程:知識萃取——教學設計——媒體設計。
2、開發流程:選題——設計——確定開發路線——開發——檢測。
4、錄制設備:1、電腦2、攝像頭、攝像機等設備用于采集電腦外部的視頻;用錄屏軟件直接錄制電腦屏幕形成視頻3、話筒(音頻源)。
6、制作微課技巧:寫。
解說詞。
對著讀善用暫停,分步錄制操作錄像與解說錄音分開錄制。
7、微課錄制中的細節:控制好時間、多樣化的提問策略、結束語簡短有力、ppt簡介大方、畫面簡潔干凈、要有完整的信息、關鍵信息字幕呈現、錄制環境安靜、生成視頻文件格式正確。
四、什么是好的微課?
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的評價標準:敘事性、藝術性、技術性、創新性。
b、江西省中小學微課教師比賽評價指標:聚焦、簡要、清晰、技術、創新。
c、公眾標準:1.微課程功能理解透徹;2.時間不超過10分鐘;3.知識點夠細;4.受眾定位明確;5.情景定位明確;6.知識準確無誤;7.知識點講解不照本宣科;8.語言通俗易懂;有視覺美感;10.視頻畫質清晰;1x.版式設計好;12.音樂配合好,節奏感強。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標志著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理論日益走向成熟,社會主義依法治國實踐邁入更高階段。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國家,是以市場經濟的相當發展為經濟基礎、以民主政治的相當完善為政治基礎、以發達的權利義務觀為核心的精神文明為思想文化基礎的。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在資本主義社會才開始實行,但是,正如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樣,資本主義也不可能有徹底的法治。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應當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必然是而且應當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最高歷史類型的依法治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然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逐步發展與成熟,以科學的權力義務觀為中心的社會主義法律文化的逐步發展,全面確立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方針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以江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繼承鄧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總結古今中外治國的成功經驗,反映全國人民的意愿,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并從憲法的高度確立了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理念,這標志著黨和國家治國方略的根本性轉變。
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一)有法可依,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有法可依不僅要求立各種各樣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精神的法。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多,不僅會給壞人提供為非作歹的機會,還會使好人無從依法行事。(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有法必依要求:(1)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執政黨作為國家的領導核心,能否做到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能否依法決策和依法辦事,是依法治國能否實現的關鍵。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實行并堅持依法治國,要求執政黨不去隨意干預國家機關的正?;顒?,更不能代替國家政權包辦一切,而是要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嚴肅認真的監督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嚴格執法守法,保證其充分、正確、合理地行使職權。全體黨員,特別是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務必加強對法律和法學知識的學習,努力增強法治意識,掌握和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本領,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帶動廣大干部和群眾,在全社會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風氣,為堅持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2)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是代表國家制定、執行和實施法律的專門機關和人員。它們嚴格依法辦事,是實行并堅持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都要嚴格依法辦事,這樣才能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又為人民群眾樹立守法的榜樣。(3)廣大社會成員要依法辦事。廣大社會成員不但要自覺以法律為行動指南,還要善于運用法律來爭取和捍衛自己的權力和自由,勇于同一切破壞法律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法律的威嚴。這是依法治國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是依法治國真正實現的重要標志。(三)執法必嚴,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執法必嚴一是講執法要嚴肅,即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本著對人民負責、忠實于法律的精神嚴肅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執行法律。二是講執法要嚴格,即正確、合法、合理、公正、及時。(四)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違法不究,不但會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保護和救濟,使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得不到恢復,而且還會損害法律的威嚴,使法律失信于民。
實行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經歷一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
作為基層司法人員,我們要切實做到從自身做起,模范地遵守國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
教育部近日發布通知稱,從20xx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這一決定是為了響應和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中小學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還將推出更多的計劃來推動中小學法治課程的建設和落實。
未成年人犯罪、校園傷害案件頻發,早已引發公眾對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質疑和批評,加強法治教育的呼聲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學校依然痛感無法施展拳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思想認識和課程意識上不夠重視。二是缺乏法治教育專業教材,學校在校本課程建設上只愿意將精力花在考試科目上。即使學校有心開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中小學法治教育教材更名,為中小學法制教育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們走進學校,聽聽他們的聲音。
現狀:
法制教育不被重視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那么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如何呢?讓我們跟隨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來做一下具體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門缺乏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課。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為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所以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學生積極性不高。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F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為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課堂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第三,標準不一,教學內容缺乏規范化。
具體表現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統一的法制課時,有的安排自習課,有的擠占政治課一點時間,有的甚至沒有安排法制課。即使安排上法制課,在時間安排上也往往視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統一的教材,除了初中開設的《思想政治》(內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小學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學、高中甚至大學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職責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
學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同時,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不能有機結合,學生放學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許多家長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學校,很少對自己子女進行有效教育,即使進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別是對已離開學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過社會環境來約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脫節、死角現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
對策:
教育部門、學校、老師齊用力
談到法制教育的對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從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觀點。
首先便是各級教育部門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減少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及其青少年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意見,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要設立法制教育專門機構,做到有人管、有人具體抓,同時要加大檢查督促力度。組織力量,根據未成年人成長發育的特點和認知和接受能力,編寫一套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統化、持續化。
其次是質量要提高。要組織力量對任課教師、班主任、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并逐步配備專職法律教師,他們的法律意識比較強,理論功底深厚,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詮釋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給學生多一些案例教學和形象教學,以案說法、以例釋法,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學,賦教于樂。逐步壯大法制教師隊伍,同時,在教學上要與主科同等對待,并列入考試范疇。
第三,教學要規范。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四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中小學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爭取在升學考試中加入法律知識的內容。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
最后,學校的法制教育不應局限于校內,內容更要豐富,不應局限在40分鐘的課堂上,應把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不讓法制課僅僅局限在小小的課堂上,要適當地安排一些課外活動,比如組織法制專題講座、請司法部門的同志以案講法,組織法律知識競賽,或者組織學生參觀少管所等活動,讓他們不僅僅用頭腦記憶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聽法律,在各種活動中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并內化為守法、護法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樹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良好習慣,更好地預防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
根本:
完善課程、依實評價
法制教材更名,說明國家已意識到了建設法治型社會首要之舉是從教育入手,從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稱的更改類同于廣告的滲透性效應,可以增強法制的威懾力和影響力,相信這一舉措定會對當今青少年犯罪等現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區陵城鎮明德小學的魏平老師談到,對于承擔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課程來說,我們更需要做的是課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稱更改,那課程標準、內容都要有所改動,課程標準應對法治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地提出。而且,為使法制常識更體系化,可以嘗試相關內容再集中一些,對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識進一步歸類,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樣貌呈現。
課程不只包括教材,社會實踐,課外學習資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補充,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學校還應研究制定自己的課程綱要,即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措施(如專題講座、主題活動等)等給出全面的系統的安排和設計,使法治教育更系統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為有效?是高分嗎?非也,成績好的學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幫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沒有更良好的行為習慣、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現在衡量學生這些多維標準的方法只有一個,即書面測試,最終歸結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來考評教師。但我們知道,校園暴力等青少年犯罪問題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標準最終是落實到行為上的,所以,呼吁相關部門更合理地改進道德法治教育的評價體系,比如行為習慣等級評價,重大違法違紀行為處罰標準、檔案記錄甚至犯罪行為一票否決等,使評價更具有監管性和引領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見效于根本。
昌邑外國語學校的杜春玲與孫超兩位老師則提出,此次教材內容和名稱的改革,必定會加大法制教育的內容,建議在教材的編排上,每一種道德教育之后緊接著進行與之相關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銀行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人進入網絡黑名單,乘坐動車,飛機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賣假蘋果手機被處以十倍罰款;山東“樂天在線”網絡信貸詐騙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勢必受到法律的懲處。
深化:
教師需要自我提高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昌邑市圍子小學的田亞卿與滿曉紅兩位老師認為,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