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加深對書中人物、情節和主題的理解和把握。小編搜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學習,相信對我們的寫作會有所啟發。
《有效教學》這書里并沒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論和花哨架子,寫的還都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方法,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確實是深有幫助,讓我獲益匪淺。
首先是有效備課。在本章節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樣備課才實用的一些意見和做法,在我看來很有道理,比如說在怎樣解決備課上課兩張皮的問題上,孫劍榮老師的闡述就很有道理:她說備課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師的鉆研、思考,詞語合適的教學方式及手段以達到好的效果。作為教師,首先應整體把握小學階段教學的總目標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標,備課才能有的放矢。
把握了總目標和各年段目標,教學低段的備課可高瞻遠矚,中段的'備課應瞻前顧后,而高段備課在沖向總目標的同時能居高臨下,這樣能注意個年段間的知識銜接,避免各自為陣的盲目性。如果吧總目標和年段目標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無數個點,點面結合,就能達到實用、高效。另外在教學方法的預設上,我們如果能從目標、核心環節、練習、板書、變化等多方面考慮備起,并且多參與有效的集體備課,那么對于我們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導方面,要適時;適度;適當;適合;適應。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善于反省。這話說起來有些老生常談,因為平時我們也做了,也寫反思隨筆了,也知道自身的長處和短處,但真正領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帶給自己的快樂與成長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們還要不斷地終身地去學習、去反思、去換位思考。這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生日之際,收到呂主任送的一本書:《有效教學十講》。扉頁上呂主任的寄語讓我既感動又倍覺激勵,我決心好好研讀這本書。該書的作者余文森教授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家。他長期致力于課堂教學與校本教研的研究,針對課堂教學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臨的問題,他撰寫了多篇有關論文,并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他的報告很受中小學教師的歡迎。這本書就是他的關于課堂教學和校本研究的論文和報告結集而成。
看這本書,我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提升。英國文豪蕭伯納說:“一個蘋果跟一個蘋果交換,得到的是一個;一個思想跟一個想交換,得到的是兩個,甚至更多?!痹概c大家分享我的收獲。
原來一直簡單地認為,只要我上的課能讓學生愉快地學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我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然而看了書中的論述,不禁為自己的膚淺汗顏。余教授指出:既促進學生發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發展,就必須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掌握方法,進入某種過程,并且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會想到的,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怎么衡量呢?最基本應做到的就是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自覺自愿養成學習習慣,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歡樂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學也應使教師本人獲得提升。我覺得有一個詞能夠很好地概括這個意思,即“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為了能更好地傳授知識,必須不斷自我充電,從而不斷地自我完善和進步;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不再只關注學生,也關注自己,能夠自我提高教學的調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余教授有一句話非常鼓舞人心:教師不斷從教學當中獲得教育智慧,獲得專業成長,這是教學最根本的吸引力。
對有效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以后,我發現要實現有效教學并非易事,我們正走在有效教學的路上,或者某個時候曾經達到過。學無止境,優質教學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教授指出:優質教學一定是有效教學,而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優質教學的定位是:優質,高效,高境界。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1、有思想。教師要有思想,對教學工作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2、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點有方,啟迪學生。3、有激情。教師有激情才能夠帶動學生走進與所學知識有關的情境中,并在情感體驗中獲得知識。4、有個性。教師要經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5、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學,就是高層次,高境界的教學。
提示,就是情境的創設必須聯系生活,不能為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湯”,枯燥的知識,是很難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識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學生消化。
關于如何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余教授作了五點歸納:1、基于生活。即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挖掘利用學生的經驗。2、注重形象性。首先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其次應該是形象具體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3、體現學科特點。即緊扣教學內容,凸現教學重點。4、內含問題。內含問題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5、融入情感。這一點引用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話最為貼切: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寫教學反思也是我們美舍的一大教學特色。我在美舍執教有一年了。這一年當中,我從起初被動應付地寫干巴巴的教學反思,到習慣主動地把課堂的精彩瞬間或教學嘗試記錄下來,我感覺自己受益其中。教學反思使我不斷揚長避短,改進工作。至于如何寫教學反思,我總是天馬行空,想到什么寫什么。今天寫課堂中出現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寫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所采取的措施……看了書中的論述,我才知道反思有這么多門道。
余教授說,自我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比绻晃唤處熤活櫬耦^拉車,默默耕耘,從不抬頭看路,也不反思回顧。那么他永遠無法實現自我發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夠提高教學經驗的質量,還能夠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形成優良的職業品質,促進教師緘默知識的顯性化。就教學工作而言,依據反思所涉及的教學進程,可將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教師的自我反思又可以從教學實踐、理論學習和相互借鑒三個層面展開。我們通常所作的教學實踐的反思應立足于以下三點:1、總結成功的經驗。每一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或者有收獲之處,長期積累下來教學經驗必將日益豐富;2、查找失敗的原因。教師應本著豁達的胸懷,無論教學設計得如何完美,課堂教學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3、記錄學生情況。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尋求解決的方法,有利于改進教學,促進教學質量。自從看了書中有關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后,我寫反思不再隨意而為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記錄收獲、不足和學情。
余教授指出,教師要善于從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那么,我這篇讀書心得,也算是在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學十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教育教學中的一處迷人的風景,在此也向贈書之人致以深深謝意!
我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了《追求“教學的有效性”還是“有意義的教學”》這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作者寫的內容很貼近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說出了開展教研活動和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出現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幼兒園老師比較關注的問題。作者結合實例講解,讓我知道了在開展教研活動以及日常的教學活動時如何追求有意義的教學。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有效”和“有意義”;第二部分“教學”的意義;第三部分追求有意義的教學。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以下說說我在文章中獲得一些收獲:
文章中講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課”的比例不高,所以我們追求它的價值實現,減少那些不值得上得無意義的課,減少那些上得無意義的課?!币非笥幸獾慕虒W。
備課備什么?要追求有意義的教學,就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備幼兒上”而不是放在“備教材上”。具體的說把準備教給幼兒的有關內容與幼兒的經驗聯系起來,通過非正式的談話或投放相關的材料讓幼兒擺弄,預先了解幼兒已知道些什么,還不知道什么,有哪些錯誤的經驗,判斷其中有哪些可以通過教學讓幼兒理解,哪些是用任何方法都無法讓幼兒理解的,從中尋找教學的切入點。一旦對幼兒已有的經驗心中有數,那準備教案就更有針對性了,教學的意義就體現在為幼兒建立經驗的連接體。在日常備課中,我覺得自己在備課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活動設計,想怎樣將活動設計的精彩,雖然在設計活動時也關注幼兒,但是不像文章中關注的幼兒這一方面這么多,看了文章以后,我覺得自己要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要更多的關注與幼兒,將活動與幼兒有機的聯系在一起。
說課說什么?文章中講到,說課放在平時就是課后的反思,說課要把握的重點是活動過程與預期的關系,主要是分析活動的非預期效應(包括正反兩方面),分析非預期事件的發生頻率和性質(是預期不周還是期待生成),分析預設活動中生成的教育行為。說課具有其他人無法代替的特殊意義,因為只有執教者最清楚自己的預期以及預期外的效應,而評課者只能依據教案上的目標。當教師對自己的預期內和預期外的效應做出原因的假設和分析時,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就能得到體現。
觀課觀什么?文章中講到,觀課觀課觀什么?關鍵在于觀摩活動提供哪一類的課更有意義,如果提供的都是課程以外的教學活動,都是執教者自己生成教學內容,及時課上的再好,也會因為觀摩者無法領會到課的精髓,生搬硬套而失去意義。應該是大家上過的或是要上的課,只有多看相同的內容的課,只有經過反復實踐,才能培育起教學的智慧。因此,教師選擇和準備一些經典而優秀的教學材料作為共同研討的內容,尤為重要。這樣避免了教材選擇中的科學性、教育性的問題,“吃透教材的”問題不大,自然就會將備課的重點轉向“吃透幼兒”。而一些教學內容之外的活動設計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展現給大家,作為學習交流的內容。我也很同意作者的看法,多研一些活動計劃之內的課,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很有幫助,這樣做可以幫助青年教師“吃透教材”,在開展活動時心里更加有數,有針對性。
這篇文章還是很值得看的,文章中作者的一些理念還是很好的,值得學習。
利用假期時間學習了《有效教學》一書,說實話,即使是平時很喜歡看書的我,對于理論性的書籍也實在是沒什么興趣,但是此書是假期作業,又不好不看。但是看著看著才發現這本書的實用性還是很強的嘛。
可以說,自己上班十一年來,在教學方面雖然也得到了一些來自學校領導、老師的肯定,自己卻總是不能滿意,一直也沒能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所以在學習此書的過程中,我一直比較關注,作為缺少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如何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長這方面的內容,因此,在書中提及的有關備課、反思兩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但是對于備課,對比此書中所提及的內容,發現自己還是存在許多不足的。我覺得其中提到的三備是比較適合我的,但是也根據個人的情況略加調整。首先,自己細心鉆研教材,拿出個人的備課方案;其次,參加集體備課,并通過研讀名師教案,向他人學習;最后,將兩次的備課方案進行對比、調整,形成最后的教案。
當然,我認為現在我們的備課更多還是在關注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備教學和學法。通過對此書的學習,也不斷地感受到其中所反復強調的“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學生的學,取決于學的效果。由此可見,教法和學法的選擇往往比教學內容更重要。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選擇適當的教法和學法,必然會“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會出現這“最好的老師”,結果就是達到“高效教學”。
二.有效反思:
葉瀾先生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庇纱?,對反思的作用可見一斑。
所以,我想對于老師們來說,再華麗的語言,再深刻的思想,都不及腳踏實地的行動更有說服力,更能取得成績!所以,葉瀾先生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蔽疫€要加一句:有思想的同志們行動起來吧!
其實,對于此書,每次翻開它的時候,我都覺得像是點燃了激情,那種感覺無法形容。其實,對于此書也還有好多話要說。慢慢來,好東西是要好好口味的!
最近讀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一書,這本書總共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怎樣問課,一部分是怎樣品課。每部分除了細致講解如何做之外,還給出了許多優秀教師的經典案例,簡單易懂可操作性及可借鑒性極強,每讀一部分都受益匪淺。
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征詢學生、同行、家長等對其教學的感受與意見,并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達到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教育是靈魂的回頭,是頓悟的藝術?!彼浴皢栒n”應成為教師每天必修的“功課”。如何問課,在這一部分里面,收獲最大的是要課前問課這一環節。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都習慣了課后問,講完課之后再來詳細地找這節課的問題,就算是有課前備課環節,但是思考和準備得還遠遠不夠,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在備課之后,上課時仍然會出現許多不滿意的地方。因此,我們不能老是在課后進行反思,總做這些“亡羊補牢”之舉,而更應該在課前做好“未雨綢繆”的工作。
課前問問什么?
2.是否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5.教師提問是否合理?是否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課前問課最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經驗與學習狀態,最應落實到位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精神的全面和諧成長。
課前問課就是教師對自己所要教學的內容和過程要反復地進行思考、設計、質疑、修改。教學實踐表明,經過“課前問”后的'教學設計調整,能夠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教學內容和方法更適應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課堂效率。
當“問課”成為教師的習慣時,“問課”就變成了一種自覺的行為,一種內在的需要,它將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綠色通道”,養成多“問課”的習慣,我們就能智慧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假期有幸拜讀了《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這本書,從中獲益匪淺。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更多懂得了課堂的有效性對老師和學生的重要性,教師要從各方面考慮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學變成一種具有藝術性和高效性的活動。下面是我的一些啟示和收獲。與大家共勉。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途徑,也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坝行Ы虒W”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和學生開展定量時間的教學活動后,學生獲得了什么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必須考慮以下的三個要素:一,學習時間的投入(長度)。二,學習效果的產出(收獲)。三,學生學習的體驗(苦樂)。其有效性是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教學過程民主、科學、互動,教學主題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潛心研究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性學習,獲取更多的語言信息,感受語言的魅力,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創建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運用小組合作方式,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重視課堂環節的合理安排,在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更好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闭n堂是學生體驗生活、接受先進文化、訓練靈性的課堂;是學生創新、體現人文價值、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主陣地,課堂的作用不可忽視,它為老師教學定好基調,也是英語課堂的有效性實施的唯一尺度。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使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作積極的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尊重學生的思想,善于激勵他們。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的英語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對差生,教師的態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的書,并教他們一些改善大腦記憶力的鍛煉方法;對于作業出現較多的錯誤,不是簡單用紅筆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確的部分劃出來,使他們感到還有希望,從而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還要經常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哪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學生并不是單純地追求表揚,他們會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激發繼續向上的動力。創建出有效性的學習氛圍。
現階段造成課堂的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學理念不正確,重視知識能力的學習,忽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教學管理上,求穩定而不求高效;教學要求與學生基礎不相適應,一刀切的現象,缺乏選擇性和層次性;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新的教法;教學內容偏多、教學要求偏高、急于求成、要求一步到位;教學注重預設性發展,缺乏生成性,教師是主角,學生做配角;沒有挖掘、理解教學內容,沒有清晰把握教學要求的層次,沒有精心的預設,教學隨意、沒有體現學科價值;課堂上只下達學習任務,沒有啟發、指導、反饋和評價,放任自流。
針對于上述的教學缺陷,給出一些合理的改進方法:
課堂上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選取靈活多樣、有效的教學模式。師生間的融洽關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愿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在課堂上進行師生平等的、民主的、開放的思維層面的對話。在此基礎上教學模式要靈活,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明確學習目的是不夠的。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集中到授課內容,以便更好地掌握這些內容。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合理的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和保證。
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庇⒄Z作為一門外語,不同于其它學科,學生很難象學漢語一樣輕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課就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外語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采用。但又必須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識的講授,更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維進展情況。
這本書語言簡潔樸實,內容淺顯易懂。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展示了精彩的理論依據,為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三、靈活運用教法。
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系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脫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并非唯一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盡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后,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
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著。也就是說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實例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寒假里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讀了這本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也在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中看到過關于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論上的說教,讓人無法真正了解課堂教學的有關細節的琢磨與把握。而這本書尤如在我從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尤其是對我這種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而言,的確是受益多多。
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作為教師,我們知道,教學的主戰場在課堂,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著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并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以下是我的幾點思考:
一、有準備的課堂。
如今從教快三年了,每次上課前我都仔仔細細地閱讀教材,嚴格按照教材順序一個接一個地進行教案設計。但是還是看到學生的作業出現很多錯誤,所以說,備課備課,原來并不容易。
1.理解用好教材。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編寫者是從一個普遍適用的角度去規劃編排體系和呈現形式的,對于不同的地區資源、不同的學生狀況、不同的教學個性,肯定不是最適合的。因此,首先要有這樣一種態度:尊重、理解并用好教材,這是備好課的前提,在尊重基礎上發揮與創造,在理解基礎上補充與改變,這是備好課的需要。確定重點,找準難點并精心設計教學策略,是備課的重心所在,稍有偏離就可能導致課堂的低效甚至無效。
簡單的字詞問題,就設計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來回答,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而難度大的問題,就要叫一些能力較強的孩子回答,用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培養。
3.準確定格自我。備課必須以自己能依此上好課為前提。每位教師的知識結構、個性品質、思維品質以及經歷、經驗都自有特點,生搬硬套或盲目仿效必將事與愿違,教師必須有一個完整和清晰的自我認識,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形成適合自己的風格,進而發揮教材、教師、學生三者的最大作用。比如同一節課,不同的老師講起來就會有不同的風格,記得部里曾經進行“同課異構”的教學活動,每個老師對教材不同的解讀,加上獨特的個人風格,讓一節課呈現出不同的效果。
4.重視課后反思。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因素。通過批判性的眼光和建設性的思維重新審視教學流程,從理論的高度重新認識一些教學現象,明優缺知得失,謀求改進提高。
5.不忘育人關懷。課堂是學生成就道德的一塊園地,讓學生在學好知識、增進能力的同時,收獲理想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也是備課的重要方面。備課中,我們要根據知識點和課堂情境特點有意設計,有機滲透,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二、講臺哲思。
1、導入設計:“萬事開頭難”。說書有開講,小說有開篇,相聲有引子,戲劇影視有序幕。那些巧妙合理、引人入勝的開講、開篇、引子、序幕,一出現就能抓住聽眾和讀者的心,激起人的情趣,很快使人集中了注意力。上課開始有一個好的開頭,能夠啟發思維,一下子就把學生“抓”住。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伴_頭”的方法盡管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結語設計:民諺有云:“編筐織簍,全在收口?!奔扔幸巳雱俚拈_頭,又有恰到好處的收尾,才是完整的一堂課。精彩的結尾會對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提煉升華的作用。
在才知道那是犯了很大的錯誤。我們每位教師都要養成有“頭”有“尾”的上課習慣,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高教學效果。
三、語言魅力——逆話順說。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為互勉自勵的箴言,一直被人們所稱道。大凡藥類,恐怕以味苦者居多。但即使藥再苦,對于懂得“利于病”的大人們來說,也能屏氣皺眉地吞下去。但于孩子們卻不然,哪怕病勢再重,一嘗藥苦,便百般不吃。結果呢,或哄、或灌、或騙,藥雖吃了,卻折騰再三,很不舒服。為了改變藥之苦味,不知從何年何月起,湯劑調以紅糖,丸劑封以蜂蜜,散劑裝入膠囊,片劑鑲上糖衣。于是,苦藥變甜,成人和孩童皆可坦然下咽。甜且治病。
老師批評學生的用意都是好的。學生一旦有了毛病、犯了錯誤,老師從對事業、對學生負責的角度出發,坦誠告誡,單刀直入,備陳厲害,使被批評者臉紅心跳,熱汗淋漓,心悅誠服,這當然不錯。然而在有些時候,盡管老師苦口婆心,入木三分,可聽者不僅無動于衷,甚至還產生對立情緒,毫無效果可言。從上述“藥”的實際事例當中我們不難想到,批評學生也要講求方法。當然,耳提面命、大聲疾呼有時是必要的,而更多的時候則應是和風細雨,婉言相勸,疏導啟發,恰如良藥未必都“苦口”一樣,忠言也不必皆“逆耳”。
記得剛上班的時候,我的課堂往往很吵鬧,我的性格比較急,如果學生沒在我設想的時間答出問題,我會用很嚴厲的聲音讓其坐下,然后再找下一個,一直到答出這個問題,但是漸漸有些學生變得不敢說話,課堂變得沉悶。后來師傅吳老師指出我的問題,于是我學著放慢速度,對用于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大力表揚,即使回答錯誤也給予一個肯定的鼓勵的眼神,現在孩子們大多很喜歡回答問題,課堂也慢慢變得融洽起來。有效教學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即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學。
三、育人妙諦——課堂教學“管”什么?
點撥后茅塞頓開,驚訝中有說不出的喜悅之情;有笑聲,氣氛輕松愉快,學生思維活躍,教態親切,學態自如,在幽默與笑聲中完成教學任務。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秾W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睂τ谖叶?,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學是讓學生高尚和聰明的藝術。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成為教學藝術家,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在“三尺講臺”上盡情展示藝術才華,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提高修養、探求知識、陶冶情操的藝術殿堂。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梢哉f是讀書讓我明白了一個教師的偉大,明白了教書育人的樂趣。相信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還會不斷地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教學,我的人生。
有效教學的前提是有效備課。備課時,要深鉆教材,細心研讀課程標準,以此制定適量的教學內容,適當的教學方法,重點突出,難點的突破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要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們需要關心,更需要尊重,所以與知識的傳授同樣重要。只要做到知識傳授與人文教育的和諧發展,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成。課堂過程和諧,課堂效果高效。
有效教學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核心。首先是有效互動。有效互動就應該是在一定的組織形式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要素之間產生的一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體現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如果沒了多方的有效互動,課堂就缺失了生氣,就缺失了生命的靈動,就不能稱之為課堂。實現互動的真實有效和生成需要做好下面幾個方面:一是課前除了做好有效備課之外還要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見及處理對策;二是要有轉變教師角色的意識。平等對話與交流是實施有效互動的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指導者也是學習者,融于學生還要高于學生。一句贊美的語言,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悄悄豎起的大拇指,就如同花兒生長的催化劑。我們應從心靈的溝通入手,用交流的口吻,以積極的態度,將拳拳愛生之心滲透到每一言每一語中,讓學生從中找到學習的動力。三是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另外還要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興趣是激發學生真實互動的內在動力。關注與傾聽也是實現課堂有效互動的必要的修養。這里沒有高人一等的說教,只有和藹可親的朋友?!皔oudoagoodjob.”“welldone!”“wonderful!”“haveatryagain!”“excerllent!”……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位置,時時感到“我能行”。從而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才能。
其次是有效管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管理能力的高低。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最后是有效練習。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具有監控、鞏固、反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是教學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課堂練習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關,難易要適度數量要適當,目的要明確。還要和家庭作業緊扣,服務于教學目標,做到對學生掌握知識、自身成長有意義、有價值,呈現方式還要有趣。
總之,教學的主戰場在課堂,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并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美卡爾斯金的《如何有效運用閱讀教學的策略》,就教師如何運用閱讀教學的策略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本書作者基于自身的經驗,從圖書的選擇、評估、課程形式以及如何支持閱讀困難學生等方面進行了深人討論,著重介紹了圖書分級、流水記錄、錯誤分析等策略,以及如何上好指導性閱讀與策略課,如何帶領孩子克服文字方面的困難,培養孩子的閱讀信心等做了細致的闡述。
在教室里如何給圖書分級,讓我了解給圖書分級的重要性。以往我以班費為孩子們買了許多小學生讀的書,雖然給這些圖書分了類,但是沒有分級意識,只是發話讓孩子們多看書!并沒有考慮到聆聽孩子們的興趣,欣賞孩子的品位,了解孩子的特點,并據此指導孩子在恰當的時候閱讀恰當的圖書。我們無法陪伴在每個孩子的發展關鍵點上,并給予充分的指導。因此,孩子們需要的是在一些指導下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就像路線圖讓徒步者在旅途中能預判前路的困難,能夠幫助年幼的讀者找到通往那些他們有信心也有能力閱讀的圖書的道路。用發展的視角,培養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書,自己摸索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讓孩子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把被動看書,變為主動選書看,是孩子閱讀書籍的一次質的飛躍!
陪伴、傾聽是本書作者最常做的,讓學生成為積極、有主見的閱讀者的最好方法,是幫助他們在生活世界中變得積極、有主見。如何陪伴與傾聽,我覺得上好整本書推薦課,以及整本書閱讀課,是陪伴和傾聽的最好形式。作者在書中討論式的課程的講解更讓人引起思考。我們在教學孩子閱讀的時候,就學生思考!文本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思考方式的最有力途徑就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圍繞文本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出聲表達觀點。學生的想法來源于教師和其他人的交談。但他們最終無需借助交流互動就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偉大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幫助我們認識到:讓學生練習與他人交談就是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如果作為閱讀者我們被不斷追問,你怎么看這個?或哪些內容讓你這么說?有什么證據?那么,我們就會開始追問自己這些問題。與閱讀、寫作一樣,討論是智力發展主要的動力之一,甚至是智力發展最主要的動力。因此,我覺得討論式課程有必要引入我們語文課程。
其實,在我們教學中穿插了討論環節,我們以小組討論為形式,但我們在教學中許多小組討論流于形式,并沒有產生實質性效果。在教學中,對小組討論有效性的研究,是很好的課例研究。書中的討論式課程為我們研究提供了方向,提供了研究的依據。
在閱讀過程中經常停下來思考和討論,這樣我們會逐漸習慣于反思我們所看到的和聽到的。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學會放手,設計好討論的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交談、討論中生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書中還有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教學上借鑒,其實,我們教師也要形成自己的閱讀路徑,在閱讀中,摸索適合自己閱讀的書,閱讀不止,思考不止。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文學底蘊!
近期抽空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從而也形成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有效教學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兩個層面。而要使教學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慮到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時間因素、教師因素、學生因素和資源因素。
對于科學的教學來說,有些內容是通過課時教學能夠實現的,并能馬上測量的,是教學的短期效應。拿英語這門課來說,就是這堂課下來,學生能學會使用那些字詞,掌握那些句型結構,能用英語進行某項活動。有些內容則是需要通過長期的教學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是教學一個長期的效果?!墩憬∑胀ǜ咧行抡n程實驗學科實施意見??英語》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長期目標,是英語有效教學的長期效應。英語教學的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各有其作用,但短期效應是有長期效應的基礎,教學的長期效應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標,“舍長求短”是與新課程目標相違背的。英語教學有效性與否的評價不應只停留在短暫的單位課時,還應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對教學效果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方可體現全面性。
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無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師執教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謂“英語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所有行為。這道出了英語教師教學有效性的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展開的,日常英語教學當中,學生出現厭學現象則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的表現之一;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學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英語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英語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英語課堂語言使用的適度性,教師過于流利地使用過于深奧的語言都不好讓學生理解,反而會使英語教學成為無效或低效。
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要具有扎實英語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水平;其次得具有很強的英語課堂教學監控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以及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電和不斷開展反思性研究的意識。當然課前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學的直接對象就是學生,學生是英語有效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就是評價有效教學與否的重要依據。而學生作為主體,他的參與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或靜心默讀,或朗讀,或潛心思考,或積極爭辯,或大膽陳述,或仔細扎筆記等都是學生參與的重要體現。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真正參與是需要客觀的分析,不能臆斷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有學生想參與但沒有參與課堂的能力和勇氣,當然也有不想參與的學生。因而英語有效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差異上開展的,否則教學就是無效的教學或者是低效的教學。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諸多差異,有的習慣成為“leaders”、有的習慣成為“followers”;有的個性張揚、有的喜歡沉默;有的口頭表達能力突出,有的則在書面上表達出其強項;有的對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的則對一切都很漠視;有的努力學習英語為了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有的則只想安逸地度過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英語基礎扎實,有的英語基礎則不達小學生水平。
因此,英語有效教學必須是建立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的情況下開展的,只有對學生信息進行綜合的了解,有效教師才能設計出學生外語學習的“最近發展區”。
《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出:英語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實施英語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英語教材、教學設施、文字音像、網絡信息等物質條件,以及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和有助于英語課程實施和發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環境、人才及其智力資源等在內的非物質條件。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是促進英語有效教學的重要輔助條件。
因此要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英語有效教學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物質條件,使知識內化為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求極力營造非物質條件,使優良學校校風、學風以及教師風采、學校的文化環境建設成為促進學生心智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有效教學》的閱讀我才剛剛接觸它的皮毛,今后還將繼續深入閱讀,要達到觸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課堂是我的目標,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堅決杜絕負效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主快樂的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 劉達
由于本人正在參與市教委教研室組織的市區教研合作項目的研究,因此最近的研究多在課堂教學評價的領域。前不久專門閱讀了華東師大課程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的專著《有效教學》,我對于其中教學評價的內容作了重點學習,本文對其中的內容作了專門的摘引梳理,并就此表達若干個人的觀點。
一、什么是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的信息,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判斷,并為被評價者的自我完善和有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有效教學》崔允漷)。教學評價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評價。世界范圍內,新型的教育評價文化正在形成。這種評價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設:
l 在教育評價中決定分數的不是正確答案的數量,而是任務完成的整體質量。不是聚合多種復雜的數據形成單一的分數,而要借助于對成就的多維度描述。
l 價應能支持學生的學習并為之提供支架,應能評價多種情境中的表現;
l 要保證評價的教育性,元評價非常必要,教師的評價素養應該是教師專業素養中的重要內容。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專業的研究領域,其包括課堂觀察、證據收集和評價反饋等多個方面。一般認為:聽課過程是收集證據的過程,評課過程就是基于證據的推論. 因此,對于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一種教學后的研討活動,而是應當設定一個研究的主題,有一個整體的研究過程,并對于評價的內容開展教學反芻,更好地推動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理念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的改進為目的,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基于專業的思考——是一項專業研究活動;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基于協商參與——避免單一主體評價造成的主觀性;
筆者認為,開展基于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教學和課堂教學評價,我們一定要注意擺脫四大誤區:
(1)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去專業化”。教學評價是一項設計具體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我們應避免陷入“指標過于原則”或者“方法過于繁瑣”的誤區。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應和學科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應當成為學科教學改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力。
(2)課堂教學評價的目標“唯專業化”。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科內容,評價不能成為對教師學科專業能力或績效的總結性評價。作為一名學科教師,專業素養并不一定直接能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因此教學評價應當具有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功能,而不是對教師的專業能力下定論。課堂教學評價應提倡不同類型的個體,包括課程專家、學科專家、學校領導、學科同行乃至學生等的共同參與,但不同個體需要對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基本要求、主要差異等事先形成共識,開展目標明確的評價活動。
(3)課堂教學評價的手段“偽專業化”。課堂教學評價應基于課堂聽評課的觀察和分析, 應著重進行基于課堂觀察數據的理論思考,而不能僅停留于思辨。我們在認可“教無定法”的同時,也不能將課堂教學評價淪為展示演講與口才的“辯論會”。只有加強相關的實證研究,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或者有意義的建構, 才能通過教學評價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
應可以選用適切的評價方法來指導教學。
為此,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我覺得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結合一段時間的反思,我們將課
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分成三個階段,第一:研究“基于教學目標分解的教學評價”主要研究新課程內容實施效果的課堂評價”;第二階段,研究“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研究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第三階段,研究“如何評價課堂教學的達成度”,主要研究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效果.
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除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后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
新課標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
新課程理念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事情是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體現。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廣泛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于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聲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培養學生們語感的主要手段。但是往往外來語的陌生的語音,特殊的語法,會使小學生感到與母語巨大的差異,從而在內心產生排斥。因此導致在記憶和理解上的多種學習困難。如果這種困難一點點的堆積到一起,就會挫傷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其實,在教學中采用形體語言教學就能解決這些困難了。如:在學習英文26個字母時,我就采用了形體語言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教師們會有同感,在學習英文字母時課堂會很沉悶,學生的積極性差,所以我吸取了這些經驗教訓。使得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既開動了腦筋,又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會了知識。
英語情景教育就是把“快樂學英語”的理念融入英語教學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置身于英語的環境中,感覺到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外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不僅活潑生動,能夠營造氛圍和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更易于創造、模擬母語學習環境,使外語教學在科學而且正確的方向上施行?!扒榫敖虒W”是指:在外語教學中運用于交際的社會情景。脫離了社會情景,語言就難以恰當地表述,難以發揮其表達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因此,英語教學必須從交際的情景出發,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我認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互動。小學英語課中根據學生的年段不同,“師生互動”的著眼點也不一樣。高年段的學生英語知識有一定的積累,同時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教師重在“導”,引導學生調動知識儲備,使表達的內容更豐富、思路更開闊,句型更為完整與準確。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十分重視正確使用課堂用語,在備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課堂對話情景做好充分準備,充分發揮它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使英語教學更有成效。同時,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
實施小學英語有效性的教學還有許多的技巧,有待于我們小學英語教師的研究與探索??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近日,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心中感慨良多,在讀的過程中,有不少收獲,但也涌起絲絲慚愧,雖然不能說自己的教學是無效的,但起碼是一直處于低效狀態,現在才更清楚地意識,教學必須有效,追求高效教學。說說自己的一點點體會吧。
在這本書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學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講,過玉米地掰玉米的隱喻形象地對應學習的有效性三個方面指標:一、學習速度;二、學習結果;三、學習體驗。一節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學的幾個表現。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眾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重點語句懂得……道理(或體會……情感)。
而目前教學,我們部分老師恰恰忽略了這點,上課時存在隨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現課文中該教的內容沒有教,有些內容卻一再重復等現象,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教學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體現教學的有效性。明確了教學目標,就會避免課堂教學內容的隨意性,實際上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余教授又“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論述,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也是社會對教師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師的發展方向,對教師自身的素質要求也更高了。
隨著課改的深入,再回頭審視自己的教學,漸漸發現,由于過分注重情境的創設,課堂熱鬧了,但教學效率卻低下了。記得一次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課堂上也出示有關圖片的輔助教學,老師極力用慷慨激昂的語言調動學生積極性,但學生卻反應平淡,最后也勉強上完了課文。課后一位老師的點評一針見血:這篇課文時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識了解不充分,僅靠幾張圖片,閱讀也是沒法有效進行。在第四講中,余教授就說:“你不能絕對化,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學習的憑借或工具?!币粋€形象的比喻又點出了情境的價值: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溶入湯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創設情境,就得有效地輔助教學,而不能成為擺設,否則,就不值得我們花心思,就讓學生直接把“鹽”吃進去了。
余教授還歸納出了幾種教學情境,并結合了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我受益匪淺。
當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應的策略,這也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因人因時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寫得并不周全,但看了這本書確實帶給我不少收獲。教學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會不斷學習,把收獲播種入教學行為中,來獲得更多的收獲!
國慶假期里認真閱讀了局長贈書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隨著紙張從指尖一頁頁滑過,我對高效優質課堂教學有了愈來愈清晰的認識。
學生獲得知識,主要在于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教師的備課是否充分,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教師的設計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緊緊圍繞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需提高的能力來進行。從網上和別人那里借鑒的教學設計可能很優秀,可能很有趣,可能很深刻,但是這些都不代表適合自己班的學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適合的就是有效的。因此,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盡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余文森先生說: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在課堂上,創造一個與課文內容相契合的情境,常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不悱不發”,在疑問中、在自我審問中進入課堂,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在一場場心靈的觸動中,在一波又一波情感的沖擊中,對知識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深化運用。
作為一名從教近二十年的教師,我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王芳)。
每逢假期,我們都要暢游書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暑假我有幸拜讀了由美國加里。d。鮑里奇著,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感慨頗多。本書共有13章,每一章談一個教學中的重大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和統計數據作為根據,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主要闡述了如何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
本書有益于教師開闊眼見,提高教學水平。他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可以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很大。作為教師,我們知道,教學的.主戰場在課堂,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積極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發展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并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作者在書中闡述了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我認為書中的精髓就是要牢記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
1、清晰授課,這一環節是指教師向全班呈現內容時清晰程度如何,其相關表現為:邏輯的、逐步進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課,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不良習慣。對于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在課前深入研究教材,鉆研教學課標,通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了解教學內容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各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形成學生比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達到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范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2、任務導向,是指把多少課堂時間用于教授教學任務規定的學術性學科。其相關表現為:成就(內容)導向,而不是過程導向,使內容覆蓋面盡可能大,教學時間盡可能多。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是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有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3、多樣化教學,這一關鍵行為是指多樣地或者靈活地呈現課時內容,其相關表現為:多樣的教學材料、提問、反饋和教學策略等。教師要善于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又是《有效教學方法》中的好方法,因為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圍,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例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可以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采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這一關鍵行為致力于增加學生學習學術性科目的時間。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為學生提供最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其相關表現為:限制分散注意力的機會,使學生就教學內容進行操作、思考和探詢等。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盡量用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該課題有關的故事。
5、確保學生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呈現材料的難度水平已經成為任務導向和學生投入研究的一個關鍵方面。其相關表現為:把60%—70%的時間,用在能給學生帶來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務上,尤其是在講解式和傳授式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如果不斷的得到成功的證明,必然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在接上來的學習中他們會更有熱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績,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和建立。相反,他們總是遇到失敗的情況的話,則會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嚴重的會讓他們喪失取得好成績的信心和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采用的題目應該適應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要求,使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正確的答案,確保較高的成功率,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感。
本書秉承課改目標要求為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要“優化課堂環節,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容,對課堂教學涉及的步驟和環節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將現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課堂教學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閱讀這本書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用心品讀,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思考,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放棄浮躁情緒,不要只顧擺一些花架子,要真正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我們的教育對象,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怎樣做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情感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的內心發生了改變,當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他們才可能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秾W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對于我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這句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能使我獲得比知識更重要的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所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理論聯系實際,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有效教師。(王金梅)。
“理智”在相關文獻資料的表述是這樣:指人在運用“理性”素質能力時,能夠實事求是地認識、理解、思考和判斷事件現實實際情況,達到辨別是非、利害關系和進行自我行為約束和控制的能力?!袄碇恰笔侵溉藢ψ陨硇袨檫M行審查和管控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如果我們沒有用理智的態度去對待,很容易就會出現迷茫和彷徨,在這樣的狀態中,不僅容易迷失自己,更會阻礙個人對幸福生活追求的信心與決心。
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常困擾我的一個問題是:在教師群體中存在這樣的情況,中老年的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育學生,面對個別有個性的學生,教師就會因為不理解、不接受而出現過度的指責,甚至與學生“斗犟”的情況。面對這一情況,我常暗地里思考,要想扭轉這一個局面,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是關鍵。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會有師生的“和平共處”。
布魯納關于“教育是幫助學生獲得最好的理智發展”的觀念堅定了我的信念,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教育方法,只有師者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才會水到渠成。
在這一章內容里,還記錄了這樣一個觀點,如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研究人心理的真正方式不是從第三人稱的角度來考察人的行為,而是通過一個人自己來考察自己,即要從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考察行為??吹竭@里,我突然有種廓然開朗的感覺。
在工作中,每天都要和同事接觸。他們有著各不同的個性,當然,每個人原本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個性不同是正常的現象,但前提條件應該是,這樣的個性不應該常給身邊人帶來“異樣”的感覺,更何況是對學生有著影響和潛移默化帶動作用的師者。對于因個性而給學校管理帶來負面影響的教師,我也曾多次嘗試耐心地與之交談,善意地給予建議,但這樣的溝通是乏力的,對方常常是一套套道理地羅列出來,最后的結果依舊是“我行我素”。面對對于這樣的現象,我深感無奈。
是的,只有從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考察自己的行為,才能夠發現問題的所在,才有可能產生改變自己的念頭,最終實現理智發展的成效。
在邊閱讀、邊結合工作實際思考的過程中,我聯想起前幾天所看的一部電影——《溫暖的抱抱》。電影中熱情、主動的宋溫暖和木訥、教條的鮑抱都是心理病患者,宋溫暖主動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渴望早日走出因情感所帶來的傷害;而鮑抱一直生活在自己呆板的教條中,甚至為了逃避孤獨的生活而選擇結束生命。一次偶遇,宋溫暖闖進了鮑抱的生活中,在宋溫暖的影響和帶動下,鮑抱被迫著去做各種違背自己意愿的事,在這個過程中,鮑抱的言行漸漸地發生著變化,最后變成一個會笑、能交流的正常人,和宋溫暖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想到這里,我突然有所頓悟。是的,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尤其是已經步入中年的教師,不僅要面臨來自自身的健康和生活的壓力,還要肩負起照顧老人和孩子的責任,更要面對學生家長的壓力。長期以來,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支撐,自然會或多或少地有著點心理上的問題。如果自身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會努力地正視,像電影中的宋溫暖那樣,主動尋求身邊人或專業人員的幫助;或者通過讀書、堅持學習個人的愛好等,讓自己內心不斷地得到充盈;還可以通過改善自己和身邊人的關系,讓親情和友情伴隨每一天,在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幫助自己走出心理的困惑,更能讓自己心情舒暢地過著幸福的生活。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觀點引起我的思想,電影《溫暖的抱抱》給予我啟示。對于身邊個性強烈的同伴,不要過多地和他們較勁,因為當個體沒有認識到問題存在的時候,是不可能接受別人的建議。我們能做的就是,像電影中的女主角宋溫暖那樣,帶動著一起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中,在一起做的過程中平等地交流,也許,在一次次參與的過程中,在一次次不經意的交談后,會不自覺地引起他們自身的注意,從被拉著做發展到愿意一起做,也許在這樣一次次參與的過程中讓個性不自覺地發生改變。
當然,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情況是需要正視的。首先,在學校日常的管理中,盡可能避免教師間或師生間不必要的沖突,以免不良個性引起在群體中負面作用的擴大化。其次,鼓勵老師們每天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大課間鍛煉中,積極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每月有計劃地開展趣味體育活動,堅持每個學期開展一個項目的文娛訓練活動,繼續倡導教師的閱讀,利用每兩周一次的政治、業務培訓時間,適時引進電影片段的欣賞,強化師德管理等,以群體良好氛圍的營造帶動個別的個體。最后,最大化地擴大教師在工作中的成效,善于發現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主動承擔、教師對學生的每一個微小愛心行為、家長對老師的一句感言等,不僅單獨給予教師發去鼓勵的話語,還在合適的機會在教師會議上進行表揚,努力為教師創設得到肯定的機會。面對著教師的每一次獲獎,或者是每一個畢業生回來的看望,更是在教師會議、校會甚至是學校制作的宣傳美篇上傳揚。相信有氛圍的營造和搭建體驗成功的平臺,定能為全體的教師創設更為適宜工作的環境,實現幫助教師獲得盡可能好的理智發展平臺。
對教師隊伍的管理不在于取悅,而在于管理者以發展的眼光關愛和引領每一位教師,通過幫助每位教師獲得最好理智發展的過程中,為每一位教師創設在其工作崗位上實現個人價值的目的,使學生受益,最終實現學校的管理目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