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好書后,寫一篇讀后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書中的知識和精髓。我們從不同角度和層次為大家精選出一些讀后感文章,希望能夠豐富大家的閱讀體驗。
縱觀整部《莊子》,所有理論,所有寓言,其實只有一個奧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則。也就是說天地間所有規則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規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樣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樣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大道呢?當我們忘卻一個一個人生坐標的參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內心,我們會把握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
莊子最終要提醒世人的,叫做:“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本末徹底顛倒了。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喪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會徹底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
人怎么樣才能不喪失?怎么樣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們應該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光榮會過去,輝煌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量。
莊子說,在天地間,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為自己的。
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讓心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時候生命是會陷入絕境的。陷入絕境之后,只有依靠我們明確的判斷和心底的冷靜,才能使我們真正走出絕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莊子的愛情哲學。
莊子的人生哲學。
莊子的人生觀論文。
簡析莊子的人文關懷。
莊子對個體存在的思索。
簡析莊子哲學與精神生命教育。
荊楚文化對莊子文學的影響。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骨。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尋找內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牛,節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合起來,達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職業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習中什么時候表現的最有興趣,他們是這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果便是“丟失”了“悟”。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設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更好的調動情緒的環節;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著重描述了內心的力量,強調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代物質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的本質,我們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成為中國名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術,你跟我說說,你們三人中,誰的醫術最高明啊?”扁鵲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術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術最差?!蔽和躞@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先的病?!拔叶缰尾∈窃诓≌灼鸪踔畷r,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啊!”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說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挖掘其內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巴饣粌然边@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
盡管好久,就知道于丹教授要講《莊子》,而且我也極力去了解閱讀莊子其人及其書,但聽到于丹教授的講座,我還是不甚明了,和當初聽她的《論語》講座,領悟的程度差得太遠了。所以我很不甘心,因為,畢竟這是一次跟著老師學習的好機會,如果糊里糊涂的過去,以后恐怕更難加深學習了。
為此,我在網上找到有關《莊子》的系列講座,打算學著初和平的做法,對著視頻打出文字,逐字逐句地學習體會于丹教授的講座,以期悟到莊子的思想、精神本要。但這樣做簡直太難了,視頻和輸入文字的版面來回替換,速度之慢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先生說,過幾天買本書不就行了嗎,干嘛這么費勁?雖然有些吃力,但我還是堅持把“莊子其人”這集講座做完了,大約累計六個多小時吧。透過于丹教授瀟瀟灑灑的語言,我感覺我對莊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在莊子的《逍遙游》中呢,有一個核心的命題,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跺羞b游》其實無限的拓展了我們的想像空間,告訴我們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世間的小也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因為真正的大與小,不僅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所以大與小呢,它決不單純是一種文學化描寫的境界,更多的時候它表現在生活里邊很多實用的規則,也就是說人的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應用起來完全不同,會帶給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那么大家都知道,惠施和莊子是好朋友,所以呢惠子和莊子之間存在很多對話?!肚f子》中寫到說,惠子啊,有一天去問他,說你看魏王給了我一棵葫蘆籽兒,我在家呢就種了這么一架葫蘆。結果長出一個大葫蘆來,有五石之大。這么大一葫蘆看起來很豐碩飽滿,最后我就發愁了,因為他太大了什么用都沒有。他說我把這大葫蘆要是一劈兩半,用它當瓢去盛水的話,那個葫蘆皮太薄。所以叫做其堅不能自舉。要是盛上水,往起一舉它就碎了。用它去盛米面糧食,盛什么東西都不行,因為皮薄而體積太大。所以想來想去說,葫蘆這個東西種了干什么用的,不就是為了最后當容器,劈開當瓢來裝點東西嗎?什么都裝不了了,所以惠子說:“這葫蘆雖然大,卻大得無用,我就把它打破算了”。莊子呢想了想就開始給他講故事。莊子先不說這個葫蘆干什么,說我告訴你啊,宋國有這么一戶人家。他們家還真是有稀世的瑰寶,就是家里有個秘方。這個秘方呢能夠在寒冷的冬天讓人手腳沾了水以后不皴。他們家有不皴手的藥啊,所以就世世代代一漂洗為生。
為什么相同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價值。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用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價值。于丹教授認為,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即使在現代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作為家長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你趴在窗臺上看了一下午蝴蝶你做的是沒用的事。這一下午如果你練鋼琴是有用的。我們可能跟孩子說,你這一下午就在那兒和泥巴,搭城堡,這是沒用的。如果這一下午,你練打字他是有用的。其實我曾經見過一個科學試驗。就是把一個會跳的小蟲子放在瓶子里。它明明可以跳很高,把蓋子蓋上以后讓它跳。它一跳,啪!碰到了頂掉了下來。啪!再一跳碰到頂掉下來了??此磸吞S,等到它越跳越低的時候。你把蓋子再擰開,你看這小蟲還在跳。但它永遠不會跳出這個瓶子了。因為它認為,頭頂上那個蓋子將是不可逾越的。你什么時候打開了這個蓋子,它已經不知道還有可以超越的可能了。我們今天的教育有一種可悲的現象,就是父母用自己全部的愛為孩子界定了太多有用的蓋子。讓孩子們認為,作為一個葫蘆它以后只能成為瓢而不可能成為一個巨大的游泳圈帶著人浮游于江海;作為一塊土壤這上面是可以種菜的也許可以種糧食,但是沒有人去深入地追問土壤下面可能埋藏的礦藏。這一切是什么呢?就是我們以一種常規的思維束縛了自己的心智,而有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了我們可憐的局限。這種局限本來是可以打破的。打破這種局限我們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逍遙游。真正的逍遙,其實是無羈無絆的。
合上《于丹莊子心得》這本書,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用她獨特的講述,使我對莊子思想以至于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天地大道,法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著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著些許狡黠?!鼻f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他追求豁達的境界,主張面對外在的世界要學會通達和順應,他可以毫不畏懼地站在生命的長河上笑談生死,用一個又一個尖酸卻又深刻的故事揭示“大道合乎自然”,借一個個外表丑陋近乎猙獰但卻活得坦然的怪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人的一生,是向自然借來一用的東西,它的價值就在于在這一生中我們怎樣去增加生命的高度,豐富生命的意義。面對生命,我們要有一種豁達的胸襟,面對生死,我們要有一種坦然的態度?!捌鋵嵨覀兪强梢栽谟猩曜龅秸嬲臉飞?,做到順應,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來臨之時,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對死亡說,我死而無憾?!笨墒巧谒F有的形態上,怎樣達到它“九萬里”的高度呢?那就把一切缺陷和遺憾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想著怎樣去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天下本沒有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財物,所以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無論好壞、善惡、恩怨、愛恨、喜怒、成敗、得失,只要堅信自己的夢想,世上總有路可走。
于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始終讓我記憶憂新。有個人要釘一張畫,因為釘不上,就要找木楔子,于是還要找木頭,斧子,鋸,鋸條……等物品齊全后,他已經忘記那張畫了。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最初的夢想總是美好的,可是當我們經歷了人生百態后,早已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真正的“逍遙游”并不是荒廢此生的“無所待”精神,而是要求人們不要因為社會中一些名利、錢財、權勢而放棄自己生命中最本真的愿望。只有認清自己的向往,認清自己的目的,心無旁騖地去追尋生命的高度,才能理解真正的“逍遙游”。
融融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漫漫人生,我擷生命最重要的——莊子思想。讓莊子思想的清菊伴著你欣賞生命的田園風光;讓莊子思想的靈魂帶你踏進生命的康莊之園;讓莊子思想的韻律攜你共享生命的天籟之音!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骨。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尋找內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牛,節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合起來,達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職業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習中什么時候表現的最有興趣,他們是這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果便是“丟失”了“悟”。
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設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更好的調動情緒的環節;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論語》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讀了《〈論語〉心得》后,《論語》有了新鮮的別樣風味,于丹也漸漸靠近了我們的心岸。
“吾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墩撜Z》里的這段話,從小便耳熟能詳,是孔子在講自己的人生軌跡:十五歲的學習的起點,選擇好方向,三十歲能牢固地自立,四十歲對各種問題不疑惑,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么,有一天,看《百家講壇》,一位白衣白裙的中年女子正在講這一段,下面字幕上打著“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的字樣,面孔是陌生的,言談是和藹可親的,她并沒有咬文嚼字羅列子曰詩云,而是把圣人描述的這個人生坐標放在了今天,在天地悠悠,斗轉星移中,面對物欲橫流、轉瞬即逝,讓每一個凡夫俗子去體驗,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譬如“三十而立”,“并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坐標來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內在的心靈標準衡量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省,并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逼┤纭八氖换蟆?,“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中庸(于丹把“中庸”理解為一種理想狀態,一切都處于和諧之中,即天地萬物各安其位)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能在一個坐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有的位置?!毖哉咔星?,聽者意會,那種樸實無華清新自然,一下擊中了不再敏感的神經,怦然心動,冥冥之中似乎碰到了知音,沒有更多的理由就喜歡上了。
于丹把解讀《論語》的指南針,放在了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告訴今天的我們,怎樣有價值有效率地生活,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生活。在于丹的眼里,《論語》的價值,或者說是一切經典的價值不是用佶屈聱牙的語言作弄人,也不是用晦澀艱深的典故嚇唬人,更不是用天經地義的章法約束人;所以,她不需要我們窮究義理、旁征博引,也不需要我們頂禮膜拜,奉若宗教,而是讓這些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樸素的真理,穿越時空的塵埃,用經典將心靈的內在喚醒,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找到心靈的歸宿地與棲息地。
所以在《心得》中,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據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來,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高蹈者,將圣賢經典點化為雋永心語,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一如《論語》中“子路、曾皙、冉有、公孫華侍坐章”中的孔子面對席前的子弟,循循善誘,建立心靈的'智慧,傳遞著溫柔的思想力量。于是,圣人不再遙遠,經典不再塵封,現實也就少了幾許迷?!拔镔|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薄袄硐胫谰褪墙o我們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薄叭说囊簧贿^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薄诖蟛款^的高頭講章、一連串的新鮮名詞術語、三墳五典博古通今的考證成為專家學者們的招牌、成為學問的外在表現時,這些文字猶如這個冬日里的一抹暖陽,讓人受用流連,一讀再讀而新鮮如初,滋味醇厚。而這些閃爍著真理光芒的樸素語言又常常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結合在一起,讓道理既通俗又意味深長。同為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向佛像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同一個山體,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們只經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备嬖V我們內心的從容緩和是要經過千錘百煉的。一個抑郁癥患者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建議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戲劇演員的演出,忘懷得失,那個患者滿面流淚地說,我就是那個戲劇演員。質疑我們在角色之外,還留有多大的空間,真正認識自己的內心呢?這樣的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凝神靜氣地閱讀,心領神會地頷首。
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心得》,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古代與當代的邊緣,擦拭去古典作品表面的斑斑銹跡,超越圣人與凡人的時空界限,將千萬顆心中的一心之得呈現于觀眾讀者,解讀當下社會和生活,讓我們豁然開朗,讓我們坦然微笑,還讓我們掩卷而思,在某一個闃寂的深夜......
暑假期間無意中讀了于丹的《莊子》心得,每天晚上認真地品嘗這本書、仔細地看了一頁又一頁,一章又一章。
全書的內容分為十章。每一章都是與我們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關。認識了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獨,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嘻笑怒罵,了無拘圍;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于丹這位教育家對于莊子的人物的確評價是綜合性的,也是很適合讓我們理解的。于丹說:我們有什么樣的眼睛,就有什么樣的生活。人們可以從不經意的地方,從最小的細微處看出精妙的大道理。關鍵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夠從這些細節里面真正去獲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識和感悟。
人生應該怎么活?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這些問題時刻都會縈繞在我們耳邊,或是深入到內心。生活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繁華的,忙碌的,這一切外在的東西恰恰左右了我們內心那一份最純真的向往。過多地追求物質世界,使我們失去了最寶貴的年華,失去了歡樂的時光和自由。終其一生,人們只為了兩個字:名利。我們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內心太少啊!正如書中所說,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算是覺悟。為什么我們總覺得心中有無限愁苦?總覺得生活不眷戀我們?原因是我們太愛斤斤計較,有太多太多的癡迷,而沒有看得通透。每當我陷入孤獨總會感覺為什么別人都那么快樂,其實,寂寞也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許安靜的環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獨寂寞也并不愁苦。
時代的變遷使我們的思想也得以發展,但這種發展是否有利于我們呢?在當今這個時代,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誘惑、疑惑,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是否還會堅定從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變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變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們的有兩個障礙:一是物質,二是世俗。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F在我們已經成為了物質的奴隸,精神也像幽靈一般飄搖不定。那么,我們還能看清我們的內心嗎?還能看清我們自己嗎?如果我們連自己還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這個世界?心如明鏡,這需要我們釋放一切包袱,回歸原本的自我,回歸自然,這樣才能聆聽到我們內心最美妙的樂曲。
人,生來,睡不過一床,食,不過一碗。短短數十年,一晃而過,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現在的生活還是簡單樸素一點,保持單純的好。否則太多牽掛,太多焦慮,豈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斷。記得動畫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師對達芬奇說:問問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強自己,問問你自己的心是否快樂。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骨。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队诘でf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尋找內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節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合起來,達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職業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習中什么時候表現的最有興趣,他們是怎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果便是“丟失”了“悟”。
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設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更好的調動情緒的環節;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著重描述了內心的力量,強調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代物質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的本質,我們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成為中國名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術,你跟我說說,你們三人中,誰的醫術最高明啊?”扁鵲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術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術最差?!蔽和躞@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
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時,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啊!”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說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挖掘其內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
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巴饣粌然边@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讀于丹《莊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寫道:“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睘榇?,她還專門列舉了《莊子——人世間》中的一個關于樹的例子:
一個姓石的木匠到齊國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櫟樹。這棵櫟樹被這個地方的人奉為社神來祭祀。
這樹有多大???莊子的形容很夸張。他說,這棵樹的樹陰可以遮蔽幾千頭牛在這樹底下乘涼,量一量樹干可以達到百尺粗,跟山一樣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這棵大樹吸引了好多人來觀賞,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離開了。他的徒弟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說:“這種樹木是沒有用的散木,木質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這棺材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物,這個器物很快就會折斷;用它做門,這門就會流污漿;用它做柱子,會被蟲蛀。所以,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p>
晚上,石木匠夢見這棵櫟樹來跟他說話。
那棵散木說,你看那些果樹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認為的有用之材,每年碩果累累,大家對它贊不絕口,結果是大枝條全被折斷了,小枝條都被拉下來,那上面結的果實,年年一熟,人們就來剝奪它。因為它們有用,所以傷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沒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莊子的故事講得似乎有些超現實,但也提醒我們不必去羨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贊不絕口的人;因為他們的所謂有用背后,不知對自己做出了多少傷害?付出了多少的代價??!
《莊子-——逍遙游》有一個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己滿足!
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擁有上千萬的家產,家中的住房已從鄉下的農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己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莊子》是一部充滿哲學智慧和想象力的經典作品,講述了關于生命、自然和人類社會等方面的思考。于丹教授的解讀,深入淺出,讓人深受啟發。
莊子的思想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對社會現狀和道德規范進行了大膽的挑戰和反思。他認為人們過于注重外在的虛榮和物質的追求,而忽視了內心的真實感受和價值的真正所在。這使得我們重新審視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倡導回歸內心的平靜和淡泊,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獨立。
于丹教授的解讀方式獨特,她將莊子思想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莊子思想的內涵。她強調了莊子思想中的“無為而治”,即不要過度干預自然和他人,遵循自然規律,尊重個體的自由和獨立,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
個人在閱讀過程中的感悟也頗多。莊子的思想讓我意識到,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追求物質和權力的崇拜,而忘記了生命的真諦。我們應該學會關注內心的感受,尋找生命的意義,做到真正的內心強大。
總之,《莊子》的解讀讓人受益匪淺,它讓我重新審視了生命、自然和人類社會,讓我深刻理解了莊子思想的內涵和價值。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將更加注重內心的修養,遵循自然規律,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獨立,讓生命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骨。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队诘でf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尋找內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節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合起來,達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職業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習中什么時候表現的最有興趣,他們是怎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果便是“丟失”了“悟”。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設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更好的調動情緒的環節;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著重描述了內心的力量,強調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代物質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的本質,我們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成為中國名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術,你跟我說說,你們三人中,誰的醫術最高明啊?”扁鵲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術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術最差?!蔽和躞@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時,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啊!”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說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挖掘其內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巴饣粌然边@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
讀于丹《莊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寫道:“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睘榇?,她還專門列舉了《莊子——人世間》中的一個關于樹的例子:
一個姓石的木匠到齊國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櫟樹。這棵櫟樹被這個地方的人奉為社神來祭祀。
這樹有多大啊?莊子的形容很夸張。他說,這棵樹的樹陰可以遮蔽幾千頭牛在這樹底下乘涼,量一量樹干可以達到百尺粗,跟山一樣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這棵大樹吸引了好多人來觀賞,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離開了。他的徒弟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說:“這種樹木是沒有用的散木,木質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這棺材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物,這個器物很快就會折斷;用它做門,這門就會流污漿;用它做柱子,會被蟲蛀。所以,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p>
晚上,石木匠夢見這棵櫟樹來跟他說話。
那棵散木說,你看那些果樹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認為的有用之材,每年碩果累累,大家對它贊不絕口,結果是大枝條全被折斷了,小枝條都被拉下來,那上面結的果實,年年一熟,人們就來剝奪它。因為它們有用,所以傷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沒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莊子的故事講得似乎有些超現實,但也提醒我們不必去羨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贊不絕口的人;因為他們的所謂有用背后,不知對自己做出了多少傷害?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啊!
《莊子-——逍遙游》有一個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我滿足!
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擁有上千萬的家產,家中的住房已從鄉下的農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啊!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我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在里面寫道:“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睘榇?,她還專門列舉了《莊子——人世間》中的一個關于樹的例子:
一個姓石的木匠到齊國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櫟樹。這棵櫟樹被這個地方的人奉為社神來祭祀。
這樹有多大啊?莊子的形容很夸張。他說,這棵樹的樹陰可以遮蔽幾千頭牛在這樹底下乘涼,量一量樹干可以達到百尺粗,跟山一樣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這棵大樹吸引了好多人來觀賞,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離開了。他的徒弟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說:“這種樹木是沒有用的散木,木質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這棺材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物,這個器物很快就會折斷;用它做門,這門就會流污漿;用它做柱子,會被蟲蛀。所以,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p>
晚上,石木匠夢見這棵櫟樹來跟他說話。
那棵散木說,你看那些果樹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認為的有用之材,每年碩果累累,大家對它贊不絕口,結果是大枝條全被折斷了,小枝條都被拉下來,那上面結的果實,年年一熟,人們就來剝奪它。因為它們有用,所以傷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沒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莊子的故事講得似乎有些超現實,但也提醒我們不必去羨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贊不絕口的人;因為他們的所謂有用背后,不知對自己做出了多少傷害?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啊!
無意中在書攤買了于丹莊子心得一書,讀來感到相當有趣,覺得很舒服。那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種難以理解的豁達。他包容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受到不求上進的影響,但在我認為恰恰相反,其實莊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這個社會,很多人都需要。這是需要你辨證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嘛。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但是我認為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一生的悟結合起來,你所到達的就是主語看見我的心。這是人生的大覺悟?!?/p>
覺悟是一個佛家語。用現在的話就是“看見我的心”。我曾經覺得“覺”很重要,但是看過書之后反而覺得“悟”更為重要?!拔颉辈攀侨松械慕洑v。當我80歲時,回想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腦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還是一個過程。但是他是我的經歷,我的積累。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覺”是瞬間,好像一點過程都沒有。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
同樣在我的工作中也應該多“悟”而不是“覺”。只有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才能有機會或是有資本“覺”的。古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蓖瑯?,我認為“覺”是在“悟”的基礎上的。不論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才可以成功的。
五一長假到了,班里同學可能都出游了,博客上有些冷清。我正好看完了3jxh托人帶來的《于丹莊子心得》(謝謝3j常常給我買好看的書),忍不住把我的心得說給大伙聽聽。
我沒有看百家講壇,不知道于丹同學的口才有多好。僅從她寫的書來看,于丹同學是個感受力極強而且聰明絕頂的人,她轉一趟泰山后山就有了深刻感悟,和認識上的升華(大家如果看了我以前貼的泰山游記,一定知道當年我、我3j和我爸也去過后山,還看了馮玉祥的墓碑。只怪自己當時年紀小,糊里糊涂的,除了佩服自己的爸爸,沒什么太多的感悟)。所以說,于丹她雖然沒什么太多的磨難和閱歷,但寫的東西卻也可以有說服力。
特別是對《莊子》這種古文,多少年來,各種解讀簡直是汗牛充棟滿坑滿谷,還有英文譯本。僅我家就有3本莊子的注釋和解讀。其中最著名的是錢穆寫的《莊老通辨》。但是有多少人愛看呢?又印了多少本呢?我看了其中幾頁,就發現了于丹所講的同樣的故事,但于丹的語言生動新鮮,簡單又結合現實。比如:神龜的故事、魚干的故事、老婆死反而高興的故事、怪鳥的故事、車馬的故事等等,錢穆老學者在第7至第8頁也講到了啊!但就是不如于丹的通俗淺顯,同樣的故事,講起來就是不一樣啊!不過,不可否認錢穆的書學術性比較強。
于丹同學還把以往人們認為消沉、厭世、不爭、低調、出世、隱士的道家學說轉而變成作一個快樂、智慧、慈悲的人,要有赤子之心的生活理論。當然,她也結合了儒家的入世學說積極的一面??傊?,就像我dj說的,“人不快樂,多冤哪!”
看完于丹的書,讓人心情的確好了一些,但人世間還是有很多煩惱要去除,這就看每個人自己的功力了。反正我把這本書里的故事都一一講給小寶聽,她愛聽極了。據說還轉述給班里同學,同學竟追著她讓她不斷補充新的故事哪!
說到不足之處,于丹同學書中有些低級的錯誤,真不應該。比如第25頁,把有視力、聽力障礙的殘疾人稱為聾子、瞎子;對曹商獲得車馬獎勵來由的敘述不甚文雅,同樣的故事,錢穆就用詞文明一些。
先寫這些,揍個數吧!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我滿足!
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擁有上千萬的家產,家中的住房已從鄉下的農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啊!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我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莊子心得是一本關于莊子思想的解讀作品,作者于丹在書中通過對莊子思想的解讀,探討了莊子的哲學思想,包括道家的生活態度、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矛盾、人與自我內心的沖突等。
在書中,于丹通過莊子的故事和言論,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莊子思想的核心,即“道法自然”。她指出,莊子的思想是希望人們能夠回歸自然,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擺脫世俗的束縛和困擾。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莊子思想的深邃和智慧。莊子認為,自然是最美的,人應該順應自然,而不是逆天而行。這種思想對于現代社會的人來說,尤為重要。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被物質和功利所驅使,忽略了自然和內心的美好。莊子思想提醒我們,應該回歸自然,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才能真正地獲得幸福。
同時,書中的一些具體解讀也讓我受益匪淺。例如,莊子對于生死、是非、得失等問題的看法,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人生的本質和意義。莊子認為,生死是自然規律,是非得失是人生常態,我們應該以一種超脫的態度面對它們,才能真正地獲得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總的來說,于丹莊子心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莊子思想,還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人生的本質和意義。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所有讀者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2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