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體會是我整理和梳理工作經驗的一種方式,可以幫助我更好地規劃未來的工作目標。以下是一些國際大牌企業的工作心得體會,為我們的國際化經營和品牌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開學初,學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最近我聽了圭峰和福建大田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課,在網上還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頻,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欲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學生到了游戲廳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游戲,并沉溺于游戲中不能自拔?為什么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觀看杜郎口中學的教學視頻,我發現我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定學生做我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并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新一輪教學大綱的出臺,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聽取專家對大綱的剖析和解讀,更加明白了職業教育的目標。就參加“專業基礎課課程改革培訓”淺談心得體會,并將所得運用于平常教學中,以抓好課堂教學,促進課改實施。
:思維;觀念;創新模式。
本人很榮幸參加了由四川省教廳在省教育賓館舉辦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基礎課課程改革省級培訓班”。
電類基礎課教學改革”為題目對新一輪教學大綱制訂的背景、基本情況、特點及指導思想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培訓會后,省教廳還組織我們前往雙流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省級重點、成都市電類實訓基地)進行了觀摩、交流。
這次培訓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是對我來說收獲特別大,心里一下子覺得豁然開朗了,它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我也感覺到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希望今后還能有機會走出去見見世面、開開眼界。下面我就將這次培訓做簡單的匯報,不妥之處,懇請指教。
通過專家講座打開了我的思維,注入了新的活力,對搞好和提升職業技術教育更加充滿信心。
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但是,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對社會、對家長的吸引力卻越來越小了,全靠政府補貼來維持,職業學校的生存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這次新一輪教學大綱的出臺,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我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通過專家對《大綱》的剖析和解讀,我更加明白了職業教育的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實踐為中心、以獲得職業資格為標志、以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我們戰斗在第一線的教師和學校領導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是“突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改革”。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創新教學模式“做中學、做中教”,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是雙師型教師。其次,學校應該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學環境,把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落實到實處,千萬不能讓課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
本次課程改革培訓會上專家和學者提到最多的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做中學,做中教”。
“就業質量”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生存之本。新大綱的制訂和新教材的編寫都是圍繞它們進行的。近年來,生源質量越來越差,面對這些學生要把教材講淺講懂實不容易。所以,新課改對教材及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膽創新,降低了教學難度和要求;大幅度地刪減了繁瑣性理論知識和驗證性實驗內容;創新教材呈現形式和教學模式(多媒體、資源庫、學科網站、仿真技術、模擬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等),突出“以就業為導向”“做中學、做中教”的全新職業教學特色。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我們每位教師的思想觀念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脫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訂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取得實效。
同時,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像,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制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這次培訓我也明白了“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奥殬I教育”是綜合性的,它具有兩種教育功能:一是高中學歷(轉崗時很重要、為今后繼續學習服務),二是職業技能?!奥殬I培訓”是單一的純粹的技能培訓,企業需要什么培訓什么。同時,我還明白了教師在課堂上不是需要教會學生什么知識以及這些知識是怎么來的。而是應該教會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有什么用途、怎么用這些知識,還要讓學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會做什么。這為我們今后的課堂上到底要講些什么理清了思路。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課程改革工作的。
歡迎借鑒參考。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具有健壯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能力,更為適應國人轟轟烈烈的課改運動,我校特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本人作為課改運動中的一員,在通過學習、講授課程等過程中,有以下體會。
第一,教學行為中的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舊的教育體制完全以注重知識的傳授為導向,習慣于將一些難懂的知識用機械的“填鴨式“灌輸給只會張嘴的學生。新的課程改革正好于此相反,它強調重視人的發展,尤其是身心的發展,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同時也由原來的知識本位向學生的智能本位發展、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更注重了國家提出的”以德制國,以人為本“的宗旨;使原來的注重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向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轉變,在實驗實施階段,我作為第一戰線的直接參與者,盡自己所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結合課改的具體要求將一整套新的教學模式輔助于課堂,讓學生先動起來,仍然起指導者的作用。學生的學在教師的教育下一定要改變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而且要掌握相對應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轉變學習方式并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弘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并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把它變成一個學生發現、探究等的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變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這即就是所謂的由原來的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如果仍用以往的教學老師模式,即始終高高在上而學生俯首貼耳,對教師畢恭畢敬,那么這對課改有很大的妨礙。
因此,我們作為課改中的一員首先要放下架子,對學生尊重,達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即互相學習和促進;其次,要改變過去的師生人際關系普遍存在的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嚴重影響師生關系,要相互補充,要達到共識、共事、共進。另外,不管是何種科目不追求惟一答案,讓學生即在亂哄的課堂中去活躍,同時也在不同的說法中自己去綜合自認為完美的答案,這些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學生的發展,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也達到了教學由模式化向培養學生的個性轉變的目的,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踴躍,既使是學習上的優差生,在此種教育形式下,將會有一種“鮮花和小草一樣得到陽光照耀”的感覺。
第二,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為了更好地貼近生活,為了適應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雙重關系,我擬訂了自己的課時教學計劃,并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長,依據各自不同興趣讓他們進行選擇性學習,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展自己的個性。
總之,課改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任務。作為一項新的內容,本人又作為課改實驗員中的一位,肩負著十分重大的責任。通過近半學期的摸索實踐,自己才知課改的重要,尤其應重視對學生個性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應盡自己全部的精力,努力在這方面做出一些成效。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積極地投人到課程改革之中,認真學習鉆研,不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F把一年來的實驗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一年級《摸一摸畫一畫》一課,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兩條彎曲的線條,要求學生想象感覺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感覺像小河,有的說感覺像小路,有的說感覺像山間飄浮的云,還有的說像媽媽做飯飄出的香味,這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想象去練習,不少學生畫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有創造性的生動的畫面。這樣為學生提供了獨立的思考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同時教師對那些積極參與抽象造型游戲的學生以鼓勵和評價。例如: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的畫法很有創造力~等。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參與評價,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在評價和被評價中樹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泵绹探缒持耸康倪@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課,我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有一組長,要求全組學生合作繪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評比,選出好的作品拼貼在一張大紙上,形成一張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組再把自己組的作品貼在一張更大的紙上,這樣全班學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組合壯觀,色彩鮮艷,達到了很強的視覺效果。全班同學眼前為之一亮,學生不由得在一起討論,老師適時小結。這樣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從而熱情高漲,一節課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四、讓學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于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制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會轉的玩具》一課時,我讓同桌兩人分別站到課桌兩頭吹動剛做好的風輪,和前后桌比一比,誰的風輪轉得快,為什么?學生很快發現,風輪越圓,轉得越快。于是檢查起自己的風輪,看看是否要改進。同時,他們發現,風的大小與吹風的位置和風輪的轉速也有著極大的關系。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善于發現問題,并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于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可以是課前的,也可以是課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制過程和技巧,利于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逐漸深化、推廣的大背景下,如何自覺主動地吸收當代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實踐的實效性,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由于較多地滲透了建構主義心理學和多元智能理論的思想,新課改初步具備了較為先進、科學的心理學基礎。但是,若從一個更開闊的視野來說,當代認知心理學的新進展,也應該成為我們當前課堂教學改革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因為當代認知心理學被人們看作是繼行為主義后的心理學的第二次革命。日前,筆者拜讀了由的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梁寧建教授所著的《當代認知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年版),這種感受變得更加強烈了。書中講到的當代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強化了課堂教學的心理學脈搏,為新課改注入了新鮮的心理學血液,對課堂教學實踐的發展有著頗多的啟發之處。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本次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創新能力實際上就是個體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結構不良問題的能力的最高表現。認知心理學家通過對某一領域中創新性較高的專家和創新性較低的新手所做的對比研究發現:專家之所以創新性高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的知識結構更緊湊,組織更合理,相關知識點聯系更緊密,因而面對新問題,這些知識容易被快速激化、提取,完成對新問題的實質性把握、識別、分析、形成合理的解決假設。而在新手的大腦中,其知識的組成單位較小,知識點分散、結構松散、聯系不緊密,因而面對新問題時,往往無法快速提取相應的知識用于問題的解決。因此,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應當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防止實踐中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操作誤區,努力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也是新課改的應有之義。但是學會學習的心理機制是什么?當代認知心理學關于元認知的研究給我們以很大啟發。元認知即是個體對自己認識活動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學習活動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學習者對于書本上、實踐中的各種知識的記憶、理解、領會、分析、綜合、運用等活動;另一個是學習者以自己上面的這種學習活動為認識對象,所進行的計劃、反省、監控、調節等活動,也就是元認知活動。學會學習的涵義應該主要體現在這第二個層面上,因為,對于一個學習者來說,他只有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有了一個自覺的反思、監控、調節,那么他才會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體,即真正地學會學習。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認知心理學關于元認知的研究成果,如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技能、影響學生元認知發展的各種因素等,對我們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
建構主義心理學屬于當代認知心理學這一大研究領域。它實際上從學習者的內部心理層面揭示出,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性確立的科學依據。它表明學生不是知識灌輸的容器。對此,新課改吸收了不少相關思想。但是,對于這些思想的吸收,大多是從教學論的角度出發的,如對知識的相對性、情景教學、支架式教學、隨機通達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的介紹。相對來說,對知識建構的內部心理機制介紹還不夠。其實當代認識心理學的許多研究成果,如心理詞典、語義啟動等都不同程度上揭示出知識建構的內部心理過程。而且對不同類型知識的內部心理表征更是有著豐富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了解、吸收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而內化、滲透到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之中,肯定會對教師教學理論素養的提高和教學實踐深刻度的把握,大有裨益。
。
第1頁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一)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學習,本人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體會到新課程是社會發展和改革的需要,它為我們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
教學。
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讓沉悶、閉塞的課堂充滿歡聲笑語。新一輪課程改革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勇于蹲下來看學生,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不僅是身體蹲下來,心靈也要蹲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師生平等,才能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才有利于師生的交流。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第2頁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學習,否定教師的講解。教和學的方式受多種因素制約,有些很難理解的問題,限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討論也不會有什么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處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學的外在形式,把課堂教學版式化。教學中只要能讓學生動起來,積極思考、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就是我們的教學目的。
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傊?,只要用心去想去做,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給課堂帶來無窮的樂趣。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第3頁為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脫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發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于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盡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這樣才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傳統的數學教學因為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第4頁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
(1)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2)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系,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系。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第5頁來源于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后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于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該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樹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增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體現了基礎性和時代性:改變了過去繁、難、偏、舊的老問題,新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物理學最基本的概念和規律,了解物理學的基本觀點、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同時還拓展了“知識與技能”的內涵,要求了解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反映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關注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發展趨勢,以及物理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關注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應用。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第6頁2.注重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僅重視將物理學知識系統地歸納為簡明扼要的知識體系的做法,而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強應用科學方法的意識。
3.體現了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選擇性: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且對不同區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課程標準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屬于基礎教育,應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應針對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后的職業需求,設計供學生選擇的物理課程模塊,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第7頁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反映選擇性綜合不同地區課程資源,考慮農村和城市學生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欄目,使教學內容豐富,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為學生發展提供空間。強調可操作性注重繼承與發展開發教材輔助資源.5.高中物理課程新課改最大的困難是:第一教師的觀念要改變;第二現有的教學資源要改變;第三教學制度要改變;第四教學評價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都要跟隨課改的變化.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歸宿也是人的發展?!疤骄渴浇虒W”就是從學生出發。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四)通過這幾天的緊張的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了心理準備,讓我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發展的要求。在世界的發展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層不變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會以展的前提。我們的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眾教育和普及。國家課程標準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系上都是全新的,蘊含著素質教育的理念,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第8頁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全新意義上的"教學大綱"。以人為本的教育,注重每個人的發展是多樣化的,可選擇的。更強調和注重個性的發展。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偉大意義以及其深厚的內涵。
1、課程標準著眼于未來國民素質。
2、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為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準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6、為教師教學創造較大的空間通過聽取先進入新課程改革的省的報告,讓我進一步了解到在新課程改革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
1、教育觀念問題,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
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第9頁2、課時不夠,主要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同時也有教材本身的問題。要想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要注意強調知識的選擇性。盡量及早通覽教材,對高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禁止在教材的選用上版本的不同。
3、對三維目標的落實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本實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要流于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會造成教師忽視基本功的現象,主要體現在(1)不認真研究課標。
(2)不備學生,(3)不敢批評學生,盲目贊揚。
(4)不重視教學設計。
(5)不重視學生的習慣的培養,甚至導至性格外向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性格內向的學生受到冷落,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
這些寶貴的經驗,為我們實踐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資料。讓我們進一步休會到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
。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積極地投人到課程改革之中,認真學習鉆研,不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愛好?,F把一年來的實驗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把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要害在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重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制作方法。例如,在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解題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悅感和滿足感。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泵绹探缒持耸康倪@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熟悉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聰明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
學生最“喜”的莫過于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自己親手制作教具,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分子與原子這些知識點時,我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同學動手制作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物質分子模型,制作材料各式各樣,有的小組用紙制成的紙團來制作,有的小組用玻璃球制作原子,有的小組用橡皮泥自作原子,還有的小組用筆畫出原子。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善于發現問題,并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仡櫴陙碚n程改革的歷程,我認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就談談課改十年來我的一點體會。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采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夸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夸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與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實施程改革以,我積極地投人到程改革之中,認真學習鉆研,不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F把一年的實驗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堂是教師預設好的堂,教師在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程標準下的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一年級《摸一摸畫一畫》一,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兩條彎曲的線條,要求學生想象感覺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感覺像小河,有的說感覺像小路,有的說感覺像間飄浮的云,還有的說像媽媽做飯飄出的香味,這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想象去練習,不少學生畫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有創造性的生動的畫面。這樣為學生提供了獨立的思考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同時教師對那些積極參與抽象造型游戲的學生以鼓勵和評價。例如: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的畫法很有創造力~tp0063txt等。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參與評價,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在評價和被評價中樹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悅感和滿足感。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泵绹探缒持耸康倪@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我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有一組長,要求全組學生合作繪制花地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評比,選出好的作品拼貼在一張大紙上,形成一張大的花地毯,最后各小組再把自己組的作品貼在一張更大的紙上,這樣全班學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組合壯觀,色彩鮮艷,達到了很強的視覺效果。全班同學眼前為之一亮,學生不由得在一起討論,老師適時小結。這樣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從而熱情高漲,一節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四、讓學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于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制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會轉的玩具》一時,我讓同桌兩人分別站到桌兩頭吹動剛做好的風輪,和前后桌比一比,誰的風輪轉得快,為什么?學生很快發現,風輪越圓,轉得越快。于是檢查起自己的風輪,看看是否要改進。同時,他們發現,風的大小與吹風的位置和風輪的轉速也有著極大的關系。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善于發現問題,并能究其根,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在新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于小學生說,模仿同學更勝于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可以是前的,也可以是后的。我更多的是在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制過程和技巧,利于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程下的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改的最終目標。
首選我要說的就是剛剛開始了工作,我對這份工作態度,跟適應,自我來到__小學這里之后我有著一種親切感,這是讓我感到很舒適的一種狀態,似乎我就是天生適合這里,做一名教師不簡單,在工作當中我要時刻的備好教案,還有跟別的老師積極的學習,做好這些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半個學期的工作我一直都在進步,在學校系統的學習,不如這幾個月真心的工作一番,我的`收獲很大,盡管這些都是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是充實的,開心的。
再有就是我的教學經驗不多,對于這些只能是自己慢慢地積累,當然在這一方面我也會慢慢的學習,跟別的老師,特備是老教師,也是我的非常尊敬的一些老師,在與其交流的之后我每次都是豁然開朗,其實這些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步的,教學的經驗我一直都很缺乏,但是這不阻礙我去學習,很多時候我就是在教師后面聽別的老師上課,當然一些方式方法我不能卻不照搬,這些也不全都是適合我的,從中我能夠看出一些深的東西來,這就是我的收獲,通過別的老師的教學方式我在慢慢的吸取經驗,當然以后我還是會繼續的努力,為教學工作加一把勁。
這半個學期以來,讓我感受最多就是在上課的過程中,一開始我講課的時候其實是有一點機械化的,很多時候不夠自然,主要還是對于一些上課方式,跟自己語言上面的一些能力掛鉤,這種情況就應該清楚這幾點,通過這些我也了解到了更多的東西,慢慢的我適應了h過很多,一開始講課學生們也是不適應,可以說這半個的學期我講課上面的一些進步是非常明顯的,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定當不辜負了學校,不辜負了自己。
導學案的組成:學習目標、知識準備、學習內容、學習小結、達標檢測。
學習目標設置的具體要求:
1.數量以2-3個為宜,不能太多;
2.內容一般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4.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
即課前小測,有的老師命名為:前置測評、診斷檢測等。
該環節的作用: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新知學習做好鋪墊。
學習內容是導學案的核心,要體現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
學生的自主學習,包括學生自主讀書、獨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練習等在內的由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在探究中加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導學案的作用:提出學習要求、劃定學習范圍、指導學習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等等。
編寫導學案的學習內容時應注意的五個原則:課時化原則、問題化原則、參與化原則、方法化原則、層次化原則。
在各級各類的教學觀摩活動上,經??梢钥吹竭@么一種現象,提出一個問題后,馬上進行小組討論,一下子,教室里亂得像一鍋粥,有的小組只有組長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其余同學充當觀眾,有的小組大家爭著發言,缺少交流。這時,學困生乘機搞小動作。然后學生開始匯報,說自己認為是怎么樣、怎么樣的。
反思:其一,在現行的課堂中,小組合作幾乎每課必不可少,并且不少課上多次安排合作學習,教師對學生合作要達到的目標并不明確,隨意性很大。表面上看,合作學習體現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但是一味地強調合作,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缺乏自主性。其二,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在不少的課堂教學中,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其實更多的是放任自流,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和互相傾聽。從學生匯報發言中的“我認為怎么樣”而不是“我們組認為怎么樣”不難看出,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對策:首先,合作應該建立在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其實小組合作應該是學生個體無法完成,或是受到一定外在條件的限制,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或是學生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感到需要與人討論、分享成功喜悅的時候開展,因此,我們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要選用合適的內容,提出具有思考性的、有價值的問題。比如在學生意見不同時,學生思考困難時,和答案多樣時,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就比較好。其次,開展小組合作應該做到“三合”。一是合理分組,小組成員的劃分上,要注意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差異,體現成員之間的互補性,使每個小組都能均衡開展學習,并使成員定時流動,以保持新鮮感和競爭性。二是合理分工,小組成員之間應該合理分配角色,并且實行輪換制。特別是組長的'角色,應該讓每個成員分別擔當,可以使學生在擔當不同角色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最終促進成員間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發展。三是合作交流,小組內的不同做法,不同意見,應該有交流、溝通、融合并形成一致看法的過程。它是一種生生碰撞,相互交流的互動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產生學習的興趣,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合作學習中,只要學生地位平等,可以暢所欲言,自身的才能就能得到充分展示,積極性得到充分提高。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學會互相傾聽、交流、補充和糾正,達到互相幫助、學生互相合作的目的。真正把小組合作落到實處,讓學生在有效的合作學習中發展創新思維,并自覺擔負起學習責任,在交流中學會尊重他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課程改革。這一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讓他們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人才。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參與了課程改革的實施,并從中得出了一些新的心得體會。
首先,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教育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和決策者。而現在,課程改革將學生放在學習的核心地位,教師的角色變得更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逐漸發展出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
其次,課程改革鼓勵跨學科學習。傳統的學科劃分限制了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理解。而課程改革將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與關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進了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認識到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補充,培養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跨學科學習也可以激發學生的綜合思考和創新思維,培養他們面對復雜問題時的綜合分析和解決能力。
另外,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過去,課堂教學注重理論的傳授,缺乏實踐環節,容易使學生陷入死記硬背的局面。而現在,課程改革倡導實踐性學習,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通過實踐,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培養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學生可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實驗研究、實際操作等,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課程改革強調素質教育。過去,注重的是學生的知識面,而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如今,課程改革重視發展學生的道德品質、情感態度和藝術審美等多方面的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通過開展課外活動、社團組織等,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社會經驗,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責任感。這樣的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增強了他們未來職業發展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帶來了重大的變革和新的思維方式。主體地位的轉變、跨學科學習的推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注重素質教育,都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特點。這些改革盡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的人才,來應對未來社會的需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體會到了這一改革帶來的巨大變化,也認識到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性和使命感。通過課程改革,我相信我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發展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成長。
盡管課程改革剛剛起步,還處在探索試驗階段,但學校領導、教師的觀念正發生深刻的變化,新課改的理念正在廣為傳播,作為學校的一線教師也要不斷更新觀念,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充分挖掘資源,更好地服務教學。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系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為其內容表現為:
1、課改需要加強各實驗區、校之間的對話。
2、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所以我們要采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于快樂之中。
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最后,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
“科研興?!币阎饾u成為廣大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系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啟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群眾性課題研究。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于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總而言之,面對課改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都應該積極面對,刻苦鉆研,將自已轉變成為一個符合課改理念的教師。
李玉梅。
20xx年xx月xx日上午在中心三樓多媒體培訓,聽陳不換領導講座,收獲很大。教師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新課程下如何上好教學公開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我們就是在聽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也是在做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對于如何的上好公開課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許多教師深有體會,“哪位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他的成長就快一些;哪所學校的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哪所學校教師的成長就快一些”,所有參與討論人員的共識是,如果沒有公開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緩慢的。并非一下就立桿見影的,要經過一朝一夕的漫長的過程的。
從公開課的類型上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校內的公開課,一種是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賽課或評優課。校內公開課的作用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研討情境,大家互相聽課、互相借鑒和研討,并從中找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有發現的快樂,也有創造的快樂;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與展示課,被賦予代表一所學?;蛞粋€地區教學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節公開課會傾注全體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的集體智慧。精心雕琢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啟迪、集中精力學習教育理論、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的好機會,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日益精進,“當教師不辭辛勞地打造公開課的時候,公開課也毫無疑問地打造了教師”。經過公開課的打磨,教師對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學生、如何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就會變得十分清晰,上完課以后,也可以從評課老師那里反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教學智慧在這樣的磨礪中漸漸生長。今年我們的片區教研有個不錯的創意,即針對某一教學內容,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提交到整個片區研討,然后由某個老師綜合大家意見再設計,然后進行教學觀摩,再由大家進行反思,我覺得這樣的公開課更有意義,沒有修飾與表演,有的是嘗試與反思?!边@位老師對這種公開課的贊賞代表了所有教師的心聲。教師需要公開課,但教師需要有實效的、真實的、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公開課,那種表演、作秀的公開課也是老師們強烈反對的。
說到公開課的`真實,不能回避的是公開課與常規課的區別。由于公開課的特殊性,它比常規課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福建師范大學課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認為,一節好的公開課,一是應該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的推進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二是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應是一堂有效的課;三是應該是真實的,能客觀反映師生的真實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情況,讓人有真實感、親近感、親切感,可看、可學、可用;四是應該具有研究的價值,公開課不僅要成為教師自我反思的對象,同時也要成為教師同行或專家共同討論的領域,從而對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成長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俺R幷n好比家常菜,一說到要上公開課,就像家里要來客人了,自然要精心準備一番。時常聽到客人說:不必那么麻煩,你們平時吃什么,我們就吃什么吧!話雖這樣說,可是我們仍然免不了要準備幾個拿手好菜!也許,這就是常規課和公開課的區別吧。參與討論的網友黃國才老師這樣比喻。正因為公開課的特殊,所以把公開課打造得更精細一些,體現出理想課堂的色彩是應該的,但這種理想并不是作秀與表演的理由。
要求公開課的真實并不排斥集體備課,達到這種具有理想閃光的課堂,光靠教師個體是做不到的,所以公開課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如果備課過程變成了某一權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授課教師,不去考慮授課教師自己的想法,就容易導致教師上課“賣”的情況,沒有了授課教師自己,那教師就只能按照事先設計的過程進行表演。
如何上好公開課,“一是聽設計,二是聽生成”。那些事先演練好的、每一個環節都天衣無縫的課,并不被教師買賬。教師要求的真實課堂,就是具有真實事件的課堂,而不是事先排練好的課堂?!耙犓麄兊乃枷?,他們的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課堂應變的能力”;“我聽公開課會帶著自己的想法去聽,比如他是如何設計課堂的,怎樣設置問題的,怎么樣的上,怎樣的讓學生學到知識。學生會怎么表現,等等。
我有一些自己的觀察點,從這些點上找到對自己的啟發?!痹O計的精心與完美,課堂上真實的動態生成以及教師應對課堂事件的能力,才是教師們最想從公開課上得到啟示的地方。
聽了這么優秀的課、收獲很多?,F將我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知識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有助于互相交流。教師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師生平等、才能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才有利于師生的交流。
二、新課改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合作性。以往教學中、通常重結論、輕過程、一切由教師安排好。學生通常被動接受、缺少參與;教師幾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都當作定論呈現給學生、沒有給學生留下發展的空間;教師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而開放式教學可以改變、過去學生“等、靠、要”的被動形勢、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體驗、為其終身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F使用的新教材中設置了很多活動性欄目、為我們使用開放式教學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實現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重點、難點上挖得過深導致一部分學生負擔過重、跟不上、這樣就導致一部分學生厭學、造成差生或優生弱科、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是一個最低標準、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材施教。通過師生合作、很多問題在分組討論中得以解決、使問題深化不留死角。即解放了老師、又能把大部分同學調動起來、使優生更優、差生不落后、實現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
誤區之一:課改是“作秀”,是“趕時髦”
誤區之二:“穿新鞋走舊路”
課改大潮滾滾而來,沖擊著我們每一個一線的教師,在課改的沖擊下,許多教師奮勇搏擊,爭做弄潮兒,涌現出了許多的名家大師,但也有為數不少的老師將課改看作是教學手段的變革,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完全拋棄了新的教育理念,只是采用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將大容量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不客氣地說,這是穿著現代化信息技術這雙“新鞋”,走的是傳統教學模式的“舊路”。我們必須承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但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起了操作多媒體的“導演”作用,而讓學生“進行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研究性學習,只不過是在應接不暇、眼花潦亂的多種媒體變換使用中,讓學生看到了其實應該是顯而易見卻非要搞得復雜化的不同表現形式,這些表現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吸引學生的感官,但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一來,課程改革就是“雷聲大雨點小”,收效甚微。
總之,我們對課程改革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認識,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應毫不猶豫地走出“誤區”,抓住課改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
(一)更新觀念,立志做“研究型與學習型”教師。
第一: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學觀念,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此次課改的中心就是促使學生主體性的全面發展,課程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全面發展出發,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建立起立體的目標框架:在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讓學生在探究、體驗、交流、分享、相互激勵與碰撞中發現知識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在頭腦中自動生成知識,完成有意義的建構;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及時引導,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幫助,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同時積極引導學生的情感走向,促使學生樹立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發展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優秀品質。
第三:注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把握,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發揮集體的力量,匯聚集體的智慧,建立集體備課制度。
新課程有許多新內容、新目標、新理念、新教法,同時它也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它整合了歷史、人文地理以及政治、經濟、社會、倫理、道德、文化等其他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的內容,教學內容涉及面廣、時空跨度大。這些都給任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帶來了挑戰。所以,單靠教師個人的力量實施課程改革難度確實很大,這就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匯聚集體的智慧,建立集體備課制度。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課改過程中,大家通力合作、取長補短、共同促進、攜手進步,在團隊的一致努力下,一齊發展、一齊提高。
(三)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積極投身課改。
xx月末我隨遼寧省教育廳高中處組織的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典型學校校長赴山東、上海、浙江調研學習。通過聽取校長介紹、座談答疑、聽課及參觀學校的方式,了解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和多樣化發展狀況,尤其是試點省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學校的發展設計,包括課程設計、師資調配、選課準備、走班制設計及后勤保障措施等,及其學校對課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反思。通過這次調研學習收獲很大,現總結如下:
1.不再猶豫。把選擇權力還給學生和高校。把選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按照學習興趣選擇自己學習的科目。把招生的權利還給高校,高校才能按照了自己的辦學特點,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的學生,這樣才能夠把學校辦好,選擇的權利,是未來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主流。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了落實立德樹人,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升級為核心素養。這次招考改革,教材改革,是為了落實核心素養,這是國家的.大政方針。這次改革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是國家的教育方針,改革必須進行下去,不要再猶豫改不改,而是必須思考和做好怎樣的改革才更有利于教育教學。
2.不再恐懼。通過學習和實地考察,改革確實對學校教學帶來一定的沖擊,但通過和省廳領導及基礎研訊中心同志的交流,發現遼寧省出臺的文件,已經可能性地規避了這些問題。作為基層學校的管理者和一線教師,不應該有所恐懼。如果我們有恐懼,肯定會把這種恐懼傳遞給學生和家長,就會帶來整個社會的恐慌。只要我們認真宣傳引導,精心的安排學校的活動,會減少因改革而對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從青島十五中就能看出分層走班教學,并不是因為新高考而進行的。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精確性以及科學性,為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就得分層走班教學。借著這次改革的機會,可能會從深層次上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改革一定會對學校的發展帶來機遇和風險,抓住這次機遇,學校就會有新的發展,沒有抓住這次機遇,學校就可能停滯不前甚至落后。
對于新高考以后,有兩件事情我比較擔心,第一個擔心是,老師對教材不熟悉,還是按照原來的想法進行教學,講必修教材時把選修內容穿插在內,這樣就加深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高一課時就可能出現不足。第二個擔心的是,高一學習任務本來就比較重,一是高一學生不適應高中學習節奏,二是高一開設的科目較多,三是高中課程難度明顯加大?,F在是高一學習之后要進行學業考試還都想得到的等級。這樣他們就會拼命地進行學習,這樣一些社團活動可能會受到沖擊。
1、建議省里,抓緊時間組建教師培訓隊伍。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把內容標準和評價標準吃透,學考要求到什么層面,等級考要求在什么層面。在高一教學的時候要嚴格把握,否則就會對高一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建議以后參加調研的時候,能分層次看學校,學苗素質好的學校和學苗素質相對弱的學校,教學硬件強的學校和教學硬件差的學校,還有農村地區的學校也要看看,這樣就能聽到不同的聲音。
3、建議依據教學質量高低或者是按照辦學特色,讓他們做出適合自己學校的課程設置作為典型學校,供其它學校進行參考學習。
1、規劃好適合學校特點的課程設置。
2、為分層走班做好硬件的準備。
3、做好自己學校分層走班的方案。
4、抓緊時間培訓學校教師。
總之這次調研學習收獲很多,回來后要認真的消化理解,為我校的新高考做好準備。
在教育戰線上,我已工作三十一年啦。三十一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成就了我的人生,豐富了我的經歷。下面就課堂教學改革,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傳統教學的課堂上,我是演講者,學生只是聽眾,學生并沒有真正融入到課堂上來,只是一味地為了完成每節課40分鐘的枯燥時光,被動地學習,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能力得不到培養。
在今天課改的課堂上,我是組織者,我是參與者,學生是主人。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去獲取科學知識;學生合作探究,去探究科學秘密;學生展示自我,展示自我風采。一位學生曾對我說:“舒老師,我以前膽小,不敢發言,學校實施課改后,我的膽子大了,敢于在同學們面前,展示自己的風采啦!”是的,課改,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上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可以自主學習,可以與人交流,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可以跟他人合作探究??這樣的課堂,就是學生最喜歡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教學是讓學生獲得真實的學習過程的體驗,教學是師生間的“溝通”與“合作”,教學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并有所行為的磁場,教學的魅力在教師,更在學生,課堂教學的改革,能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高效課堂的生成,更能成就學生、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提高。
1、課改,促進學生養成了良好習慣。自從開展課改以來,四年級五班的學生表現讓我感到很滿意,當我說到“目光”的時候,學生能在2秒內“聚焦”過來,傾聽老師的講解,或傾聽學生的發言、質疑。他們已經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守紀習慣、傾聽習慣、質疑習慣、作業習慣。
2、課改,促進學生展示自我才華。以四年級五班學生為例,全班共分成9個小組。課堂上,當我說請一個小組展示時,9個小組的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華,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養。
3、課改,促進了學生大膽質疑。劉俊良老師在五年級一班上《晝夜交替現象》一課時,要求學生用實驗驗證可能形成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有一個小組大膽質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匯報時說:“太陽在運轉,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如果地球的運轉速度和太陽的運轉速度一樣,地球上就不會形成晝夜交替現象;如果地球的運轉速度和太陽的運轉速度不一樣,地球上就有可能形成晝夜交替現象?!边@樣的大膽設想,使我們老師都沒想到的。
4、課改,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韓淑慧老師在四年級八班上科學達標課《營養要均衡》,在合作探究時段,老師讓學生配制一天的食物。學生們都能在幾分鐘內配制好自己一天三餐的食物,并能做到營養均衡。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培養,課堂達到了高效的效果。
沒有過多的講解,沒有刻板的分析,有的只是師生之間情趣盎然的課堂對話;不要簡單灌輸,不再被動要求,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更強調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注重營造輕松快樂、充滿趣味的課堂氛圍;更強調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更關注學生的心靈感受。
原來的我,備課、做實驗準備、上課,恨不得自己能成為學生,幫他們去學習,教學效果不是很好?,F在的我,按照課改的模式上課,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我展示、自我評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了,參與交流的學生自覺了,展示自我才華的學生多了,課堂上質疑的學生多了,有些疑難問題學生可以自己解決了,老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只有在學生遇到重難點時點撥強調就可以了,一堂課下來,再也不覺得那么累了,而看到學生的進步卻感到無比幸福。所以說,課改,教師收獲了幸福。
20xx年9月13--15日,我們洛陽市教育系統一行四十多人在教研室李仲冬主任、賈大慶老師的帶領下對山西省太古縣的課程改革進行了觀摩學習,先后聽取了明星中學、利民學校、太谷二中等學校安排的觀摩課,深入到課堂中去親身經歷太谷真實的課堂教學。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實地的去感受他們的日常教學。我們得到的答案是,太谷人沒有任何豪言壯語,他們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工作,干的都是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事,課堂上,教師看似講的很少,主要是學生在活動,而課前他們付出的勞動是巨大的。
在13號晚上我們認真聽取了太谷縣教育局教研室張四寶主任的講座,他重點講解了太谷推行的是24字教學模式――“導入目標,自學質疑,合作交流,展示點評,訓練拓展、反思小結”。教師課上講得越多,學生學的東西越少;教師備課的時間越多,課下輔導、批改用的時間越少;教師選得題越精,學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14日上午,我們開始走進太谷各所中學,實地的去感受他們的日常教學。從聽到的每一節公開課,就完全能領略到太谷人銳意進取而又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一堂堂堪稱真實而又具體的公開課,沒有任何作秀的痕跡,無論是教師,無論是學生,完全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學習氛圍當中,似乎對出出進進的參觀者以及身后聽課老師們發出的聲音毫無感覺。學生只是在老師的引領下合作、探究或交流。身處這樣的環境,自己便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角色,成為了上課的老師,或者聽課的學生。
一、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習慣的養成。
14日上午我們去明星中學,一走進校園,耳畔邊聽到的全是的朗朗地讀書聲。一個個教室前后門打開,教室里沒有老師,每個講臺上站著班長,在領讀學生讀書。孩子們讀得是那樣專注,絲毫沒有領會外人的進入。我們走進所要聽課的教室,這里的學生依然在大聲朗讀,準備講課的老師熱情地招呼我們。我悄悄問了一下身邊的一個女同學,從她的嘴里我得知:每天到校上課前這段時間,他們有半小時讀書的時間。這個活動是在班長的組織下有序進行,老師是不過問的。我不禁驚嘆于教師的大膽放手,也驚嘆于學生習慣的養成。
二、教師對學生的尊重。
比如教師說:“我能打斷你一下嗎?”這樣的談話無一不在我們耳邊回響,我們感受并感動著?!熬瓦@一部分給提點建議”“我特別欣賞xxx寫xx的過程”這樣的評價是高水平的,既讓學生明確了優點與不足,又提出了改進的方向。
三、預習環節做得很扎實,為上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課堂平實,沒有大蓋帽似的導入,沒有華麗的形式。有的只是教師的引,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目標的嚴格落實。無論是第一環節的溫故互查,還是以后環節的.設問導讀、應用實踐、拓展延伸,一直是學生在動,是學生在二人合作小組中完成。這樣的小組合作是真真正正的在合作,或校對答案,或交流方法,或幫助后進生,學生的匯報語言流利,聲音響亮,歸納總結條理清楚,敘述完整。
教師學生角色定位準確,主體和主導恰到好處。教師從從容容,沒有一句廢話多余的話。一直穿行于學生課桌間,巡視檢查學生的情況。學生緊跟學案上的過程,積極探究,或練習,或思考,或動手操作,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動的狀態中。最終,學生獲得的是實實在在的能力。以前,我們也總是在說“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還有什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類的句子,但背會了都不一定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回才真正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并不是用來說的,是用來做的。
四、大容量的課堂訓練,鞏固所學知識。
從太谷的課堂上,看到的是教師為學生準備的導學案,學生一節課,把新知識的學習融合在習題中,把新知識的鞏固體現在練習中,實現知識習題化,學生在整堂課中,是在練習中學習新知識,在練習中鞏固新知識,使得學習具體化。
五、學生主動參與,教師精講精練。
參觀太谷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特別是在基礎知識環節,學生能很快的完成任務,教師只是起到巡查發現問題,尤其是發現共性問題,然后讓會做的學生先講,如果都不會,教師抓住重點、難點、易錯點做出點拔。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了“知識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理念。無論哪個年級段在課堂教學中都能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打破陳規,敢于異想天開,向書本挑戰,向教師挑戰,向權威挑戰,真正讓課堂成為學堂。
六、小組合作,人人參與。
課堂上,溫故互查環節,小組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幫助組員完成了任務,同時也提高和鞏固了自己所學的知識,遇到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大組長或者班級里的其他小組幫助解決,這樣,講解問題的組長既鍛煉了自己的思維和口才,又鞏固和理清了自己所學的知識,組員也學會了知識,實現了雙贏。在課堂上學生能學會的,老師一概不講。學生小組能解決的,老師一概不講。小組不能解決的,老師要起到恰到好處的引導。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將整個班級分成多個合作學習小組二人一小組四人一大組,實行小組學導式教學。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各自擔任不同學科的學科長,負責該學科的工作,承擔相應職責。所有的課堂全部以小組形式出現。這種新的學習形式一下子吸引了我,學生激烈爭論,有時甚至為了某個問題吵的面紅耳赤。課堂充滿了活力。
總之,這次赴太谷學習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導學案規范了課堂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有一定幫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非常值得而推廣的。但也給我們提出了挑戰: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駕馭新的課堂。深入課堂之后,我才更加理解了太谷教研室張四寶主任提出的多與少的關系:教師課上講得越多,學生學的東西越少;教師備課的時間越多,課下輔導、批改用的時間越少;教師選得題越精,學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
20**年10月31日,我校組織第三批老師赴上饒縣三中參加課改培訓聽課,很榮幸我也參加了這次的教師培訓,聽了三中兩位思想品德老師的課,我受益匪淺,特別是一個下午的面對面交流,更讓我感受很深。
三中老師們的熱愛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以及那謙虛謹慎、友善寬容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三中課改的力度和深度,以及他們那種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毅力更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首先,我們對這種課改模式進行整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目標引領明確方向。
以往教學中,我們教師就像耕地時牽牛的人一樣,牢牢地拉緊韁繩,生怕牛兒跑了,使自己的教學偏離軌道。
今天的課堂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每位教師都在導入新課伊始,都能引導學生利用學案上的學習目標,或者課件出示目標,確定本課學習的重點。
學生們明確了目標后,有抓手,有方向,學習起來目的明確,目標清楚。
導學案尤如一盞前照燈,引導學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學習培養習慣。
在這個環節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對子互學,組內群學,每個學生忙的不亦樂乎。
能在自學提示的幫助下進行圈點勾畫式的學習,能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知識與方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得以落實,還培養了良好的助人習慣和不恥下問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展示挖掘潛能。
“展示”部分給我們的觸動很深。
改變了過去教師的“單口相聲”教學法,轉變成師生“三句半”的教學法,由教師主體轉化成以學生為主體。
“展示”是課堂上學生“我參與我快樂”的集中體現,只有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輕松地“說、談、演、寫、吟、唱”,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激情釋放、思維擴散、個性張揚。
在這里,學生不再是整齊劃一舉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應試的機器,不再是分數的奴隸,而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生命體。
在這里,學生活動的時空與老師干預的時空達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個最佳結合點。
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令我們驚訝,原來我們的學生潛能是如此巨大,是我們小看了自己的學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放權,讓學生參與教學。
四、人人參與提高效率。
學生的“展示”“評價”“挑戰”激發了學生參與意識,每個學生都在學習的舞臺上演繹著自己的節目,尊重與被尊重使每個學生都樂于進取,心靈得以滿足。
這樣寬松和諧的氛圍何愁學生不學呢?
今天的培訓使我認識到,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將新課改的理念盡快滲透到教學當中,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同時,我也得到幾點啟發,那就是: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上,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體現在精心的準備上,體現在簡而精、通俗易懂的語言上,體現在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形象化的演示上,體現在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的精銳的目光上,體現在耐心的巡視指導上,體現在及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
二、相信每一個學生
學生在個性上存在差異,但在智商上是絕對沒有差異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大的潛力有待于教師去挖掘。
所以我們應大膽地放開手,讓所有學生去學習,去全力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并通過教師的培養逐漸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使學生能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積極地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從思維到實踐都得到很好的鍛煉與提高。
四、因人施教,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能力,要想讓他們學好,就必須給他們提供學習的基本條件,同時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輔以合適的指導方法。
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讓后進生學好,刺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當后進生的能力提上來之后,又會產生一些所謂的后進生如此循環下去,后進生在不斷提高,同時整個班級的成績就會進步,而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將會隨之不斷提高。
自20**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
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獲的更多。
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老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指導著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
我們也因此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和收獲,希望能夠引起老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己能力的機遇。
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進自己的教學。
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
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過每周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
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
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
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么學而不是老師怎么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總是認為很難很難。
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
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
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
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意義。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于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
師生關系的和諧,首先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愛。
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于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
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
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
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
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
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里,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p>
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
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
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
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我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我們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責任感。
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
因為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于模仿老師。
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
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后的。
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制過程和技巧,利于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
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
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后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
著名教師李鎮西曾經說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鑒的。
課現在小學生接觸新事物越來越多元化,在這個教育極速變革的時代,知識的吸收,應該有更合理科學的引導,大膽的嘗試,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無論對與錯,不嘗識永遠是錯,是對現代教育的一種犯罪。我們肯定一切變革的勇氣和膽識。
通過一段時間的課改,我的感觸頗深,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想法:
新課改課上,有時候一節課下來老師說不了幾句話,有時候也就是一兩句,與以前的課堂相比老師的教學任務輕了,但是老師們真的輕松了嗎?不是的。因為“功夫在課外”,老師的.任務更重了。只有充分預習,才會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有意義,一定要加強預習。學生的預習實際上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學生用雙色筆作預習筆記,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內完成。預習提綱包括:預習目標、預習重點難點、預習過程、預習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師備課充分自覺地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想學、能學、搶著學的氛圍之中,使學生們不但能積極參與課堂并且能有效地參與課堂。
新課改課上的學生們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綿羊,他們有的或者站著,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絕說個不停,這樣的課堂難道不是學生“瘋”了?不是的。學生們上課形態各異,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亂,但他們都圍繞著學習目標而動,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學生,相信我們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讓學生去親自經歷知識,獲取知識,而不要我們教師再一味的去灌輸給孩子們知識。當然這還要先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全員充分發動學生,讓學生們先“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積極參與每個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力爭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動中學”、“容量大”、“落到實”、“高效率”、“快節奏”、“收獲多”。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展示課上不論是語文課堂上學生自創的詩歌,小品的表演,還是數學課上體現出來的積極的思維,敏捷的答辯,都離不開扎實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夯實基礎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課堂任何地方都是學習的天地,我們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墻壁等等讓學生寫、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檢查,有反饋,可以發動學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來幫助老師檢查,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教師不要再只靠自己單干,要相信并培養班干部、課代表和小組長,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特別是小組長的帶動和管理作用。落實"兵練兵,兵強兵",使更多學生有提高的機會。
1、每一個小組中,都有好學生也都有許多較差的學生。其中還有這樣許多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沒問題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內表現自己。針對這種情況可由組長選出最活躍的和最不活躍的學生各一個。幾天下來,效果不錯。因為他們也都意識到,這樣的確能讓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
2、善于激勵學生,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出色表現及時的肯定是讓他們動起來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最可怕的是諷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學的發言與教師的想法不一致,教師當堂予以明確的否定,并表示出對該生的不滿,甚至讓他難堪,那么這位同學將永遠不會在你的課堂上主動提出或回答問題,也就是說因為你的一句話或一種態度或者是一個表情,都能影響該生的這一節課或者這一門學科。
3、要有耐心
沒有比學生更堅強的意志,是不能讓他們動起來的。關鍵時刻必須挺得住。當學生不想開口或不習慣開口的時候,當學生停停頓頓、結結巴巴地讀句子和課文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之后剩下的就是啟發和等待了。只要問題適當、時間充分、善于啟發,學生很快就會奮起而參與。這時候教學就開始輕松愉快了。
課改的大潮涌動著,我們也努力去做一個好的弄潮兒吧!盡管比較艱難,我們也要勇往直前。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2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