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一種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進行整理和提煉的方式,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提升自己。如果你正在寫心得體會,不妨參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許能夠獲得一些新的思路和靈感。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學校派往x參加由《小學教育研究》雜志社舉辦的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名師數人,如x市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x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毓信教授,還有x省特級教師x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朱樂平教授,xx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賁友林教師等12位。參加活動的幾百名老師來自各個省市地區,雖然活動時間安排緊密,但名師們的教學和講座都非常精彩,給我們來學習的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記憶深刻。
活動開始由劉德武老師帶來兩節找規律一節是六年級《斐波那契數列》,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采用嘗試方法,有步驟、多角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語言風趣幽默,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一節是一年級的《找規律》他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初步認識規律、到找規律、再到用規律最后是感受規律教師的行序漸進收放自如,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并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神奇。鄭毓信教授的講座《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是深思。鄭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課改所存在的“鐘擺現象”之后,明確指出,一線教師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教師。因此,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才是教師成長的正確路徑。
特別是賁老師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題,賁老師的講座,言簡意潔,幽默風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介紹了兩個十年的反思歷程,就什么叫反思、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寫什么、怎么用文字記錄四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賁老師是個堅持的人,他認為反思就是反反復復的思考、反思是正過來反過去換個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顧;賁老師也是個執著、平靜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尋求工作的快樂,雖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賁老師還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認為反思可以寫亮點、敗筆,還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紀實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隨筆。反思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意識。
一個多小時,一個個精彩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反思能給日漸貧瘠的心靈以豐富溫暖的慰藉,反思能給平淡無奇的日子以清新亮麗的感動。
一個多小時,我們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巨大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本人更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數學教師。
12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在x舉辦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共聽了四個專家的講座,觀摩了五節示范課。專家們的講座精彩生動,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體現了小學數學最前沿的教學理念,詮釋了他們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學中,以前教材采用的方法沒能體現估算的學習價值,只是把估算當成一個技能(知識點)去教,為了估算而估算。今后的教材采用“尋找區間”的方法,則注重學生估算意識和方法的培養,建立一種規劃的意識:解決這個問題,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滲透極限的數學思想。通過“探索規律”和“分類”案例的講解,使我更進一步地理解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老師不斷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感悟。在教學中口號是:“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錯”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并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師。普通教師教知識,優秀教師教過程,卓越教師教智慧。
五位名師的課堂教學,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藝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創新思想,無不沖擊著我的思想和心靈,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了我心靈深深的震撼。也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的思考。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彼越處煈畲笙薅鹊乩眯W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只有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活動,特別是思維活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就是說整個教學的課堂應成為學生活動的場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去動腦、動手,去創新。只有這樣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才會好。
一節成功的課,教學重點要突出,難點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學中,課前應深鉆教材,找準本課時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選擇恰當方法。聽課雖然很快結束,但是工作還在繼續,努力不能停止,我們不僅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學的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20xx年10月11日,我有幸參加了xx區小學數學優質課觀摩活動,在這半天的時間里,觀摩了兩位教師的數學課,使我深刻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性、藝術性。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下面結合學習,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課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今天的學習,這一點值得我學習。
課上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設置了不同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學年月日時,以謎語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六年級的學生,老師以問題導入,調動六年級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整體回顧。他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我今后所要學習的。
兩節觀摩課都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不可分,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比如:學習《年月日》時,老師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自己所知道的特別的日子?自己所經歷的特殊的日子?說一說自己和父母的生日?這些問題的交流,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枯燥,更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愿望。
觀摩課中,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遇到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討論去解決,不斷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嘗試,主動探究問題,教學中還注重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語言的表達,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規范學生解答。
在兩節課的觀摩學習中,兩位教師都設置不同的問題,然后激發問題的矛盾,讓學生不斷深度的學習數學知識,比如,為什么1900年不是閏年?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規定和人為規定??偨Y數學知識時,更是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比如:學習《年月日》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發現規律。并通過編寫口訣、手指操等幫助學生識記數學知識。
通過這次的學習,讓我領略到了優秀教師的課堂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2月14~1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x海職院舉辦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里,我一共現場觀摩了五節數學優質課,五位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他們每一位老師所執教的課堪稱優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不斷引導和激勵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并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采取玩游戲、聊天等各種形式的師生互動。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減輕課堂學習的枯燥感。從中我發現,有效的課前熱身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必備條件。
劉德武老師的講座《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我們深深認識到:要想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要以課標為依據,以新教材的內容為憑借,選擇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的內容。我們要力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鉆教材、細研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材內容和要求,適當擴充和刪減教學內容,嘗試多種構思。教師要成為教材的積極促進者、發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發展教材,讓教材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當然,準確理解教材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礎。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憑借。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以準確理解教材為基礎。
教師在課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這樣說“愚蠢的教師是教給真理,聰明的教師是教學生發現真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具體課堂教學操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師話語霸權”的慣性,敢于并善于把課堂、班級“還給”學生。教師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三不講是: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在教學中,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落實精講多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練習反饋和強化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聽了劉松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及專題報告后,體會到我們在教學中往往認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在分配時因數只和前一項相乘,而忘記和第二項相乘,但是通過知識前測,發現學生的易錯易混點還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類錯誤,如果教學中只是注重抓第一個易錯點時,學生掌握的情況就會不理想。劉松老師在教學時,首先是通過舉例說學習委員小陳是我的朋友,班長小鄭是我的朋友,讓學生合成一句話,(小陳和小鄭都是我的朋友)再把這一句話分開成兩句話來說,從而引出要學的內容,接下來,劉老師用他搞怪的方言、獨特的跺腳記憶讓孩子們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讀算式的順序。來引導學生分別發現3×(5+1)=3×5+3×1然后通過模仿創造、自我檢驗;意義建模、內在提升;體驗無窮、揭示規律;重點剖析、深刻理解,分別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易錯、易混點,學生掌握的情況很好。
錢守旺教師的講座“我的二十個課堂教學主張”也有許多觀點值得回味。如:教學口號“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錯”他認為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并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師。
通過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獲很多。雖然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這次課堂觀摩活動,讓我再次開闊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思考的問題: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我們的教學回歸本真?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所要考慮的。希望今后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
上周我有幸在縣南小有幸參加了“高效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聽了6位老師的高效數學課,幾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不斷引導和激勵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并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師生互動交流。
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采取玩游戲、聊天等各種形式的師生互動。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減輕課堂學習的枯燥感。從中我發現,有效的課前熱身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必備條件。
二、課堂返璞歸真,還數學課堂的.安靜。
這次競賽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公開課在我眼里大部分是非?!盁狒[”的,掌聲、贊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游戲高興地叫喊聲,真是“聲聲入耳”。而這次的課堂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安靜了很多,讓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的真實性、樸實性!
三、課堂上數學味更濃了。
數學課堂要體現數學味道,但是以往的課堂上,某些老師為了迎合“時尚”,盲目地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大量生活、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這節課到底是什么課,但這次的課堂卻體現了數學應有的味道,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從導入上看,老師們設計的情境各有特色,有的開門見山;有的直觀、形象;有的生動、有趣;有的巧設鋪墊,每一節課的情境創設都讓我們品出了數學獨有的味道。
二是重視數學語言表達,一方面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另一方面重視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各種信息,并注意規范學生的語言。
四、較好的處理了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之間的關系。
小組合作學生的優點,簡單說就是“1+12”,合作學習使學生有了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合作小組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了一個彼此交流、各展所長、互相幫助、互相彌補、共同學習的環境氛圍。把學生獨立思考說成是一種封閉的弧軍備戰,是一種傳統的學習方式。大多時候公開課為了迎合課改的精神,一些老師把小組合作學習看成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認為課堂上有了小組合作就有了高效意識,就是一種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但是隨著我們不斷得探索,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很多小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而且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而這次幾位老師很好的處理了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間的關系,靈活運用發揮最佳效果。其實,小組合作與學生獨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五、老師評價方式更主動了。
為了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有的老師在課堂上一味的表揚學生,讓學生對表揚麻木了,面對老師的表揚無動于衷;有的老師對于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課,不投入到活動中去,“不敢”去直接或間接地批評他們等等的現象。于是,在一些公開課的課堂上,就成了調皮學生們自由馳騁的天地。但是,在這次活動中,老師們看到在表揚鼓勵學生們的同時,并沒有放任自流,而是成為他們學習的指導者,要求他們認真看,仔細傾聽,積極發言,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信息,并且考慮下一步要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
20xx年7月3日安定區高效課堂建設觀摩研討會在我校隆重舉行。此次活動,共吸引了來自全區所學校80多名校長及骨干教師前來我校參觀交流。對我們坪塬中學來說,這次觀摩會既是教育局各級領導對我校高效課堂教學的充分肯定,同時也為我校搭建了一個教育教學展示成果與交流經驗的優質平臺。這是一學期我校高效課堂教學成果的集中展現?;顒訌纳衔绨它c半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半。首先是七節高效課堂示范課,緊接著是大課間活動,下午一點是精彩三十分,主要是文藝節目展示。從下午兩點半到五點半是各校的經驗交流會。
承蒙領導的厚愛和同事們的支持,我有幸承擔一節示范課。對于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是課前各學校的領導及教師對我校課堂布局,校園文化建設的欣賞與贊許。學校的每一處都是一個亮點,深深吸引著每個人的目光。大課間,精彩三十分,贏來每位參觀者的贊揚。這所有的一切對于身為坪塬人的我們來說,無非是最高的榮耀。
通過這次觀摩研討活動,作為授課教師的我同樣是感想頗多。無論教學發展的哪種程度,“好課”永遠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下面我就一本次示范課為例,談談自己對于高效課堂教學的認識和總結的一些經驗。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之所以高效主要是它比以往的教學更注重學習目標的明確性與可操作性,再加上有效地預習指導,確保學生在課前能夠自主學習百分之七十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選定目標后預設性的創建問題,將學習內容轉換成具體可操作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一級級的達標任務的同時獲取并總結知識。由于對這點的充分肯定,因此我每次備課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制作預習部分的學案上。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思維和總結概括的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創設的問題最好是通過舊知識的`遷移、直觀的、有對比性的內容。并且在每個環節的設計中,口令要及時準確,這樣學生才有正確的意識完成每一個任務。我這次設計的《一般過去時態的復習學案》中,預習部分主要是概念和結構的復習。每一個任務前都有適當的提示和明確的指令。首先我認識到的是,一般過去時態是初一的重點語法,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不同的語境和題型中能靈活應用。這就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其動詞的變化,句子的結構,不同含義及用法。明確目標后,我第一個考慮到的是學生方面的因素。一般的人都會有思維定勢,對于熟悉的經常接觸的內容印象會很深,這樣很容易影響對相似知識的學習。就一般過去時,學生由于思維定勢而頻繁出錯,因此對于概念及結構的強化鞏固是必不可少的。怎樣才能使學生容易清楚的掌握一般過去時,我首先是設計了一個一般現在時態的句子,然后將時間與動詞變換為過去的形式,而句子的其他內容都沒有變化。通過這樣的對比,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一般過去時態的基本含義及結構。雖然是復習課,但是基礎的東西一定要明確。并且通過對比,可以同時復習強化多個知識點。在下面預習部分的學習過程中,我同樣設計了有梯度及對比性的例句,一般一個內容有兩到三個句子,讓學生一層一層的透析一般過去時態的用法。有對比,不同之處就顯而易見,認識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其實不僅是復習課型,對于新授課同樣有效。
對于如何更好地實現預習內容,就我的實踐經驗來說,我認為課前的檢查與疑惑的及時排查是不可缺少的。必須要引導學生在每節課前都要提出疑惑,預習中沒有問題,只能表明與西部充分,不扎實。學生有疑惑,學習就更有目標。教師課前給出總的學習目標,學生在預習中的疑惑是他們具體的目標。這樣,總目標,具體目標雙管齊下,學生的學習更有方向,學習也更具動力,任務導學也便成了有的之矢。
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也不管是哪門學科,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每節課中要求我們以基礎內容為主設計不同的題型。雖說課堂中以合作探究為主,但每個任務的完成要確保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否則“合作”也只是做樣子,騙自己。學生交流探討后,推理總結不同題型的解題思路,這樣的話,之時也就學活了。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讓學生試著明確出題人的設題目的,每道題考查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鍛煉,不僅能鍛煉提升解題能力,思維也就活起來了。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達標檢測是導學設計的“試金石”。如果一節課中的達標檢測沒有完成的話,那高效課堂也可以說是功虧一簣。在達標檢測這一環節,試題一定要以學習目標為主,題型最好是多樣,典型,精良。設計的題型最好能做到知識的梳理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樣,學習才是落到了實處。
張四保主任曾說過,學習最強的能力就是講出來。我很贊成這種觀點。因此,在我的每節課上,我都放手讓學生去說去講,而不只是“紙上談兵”。這個講有些是互相講,有些是在全班面前脫稿講。比如課前導入環節,我總是給出一個話題,鼓勵學生去說,不管別人是否在聆聽,只要大膽的說出來就是自己的。在任務導學中,知識點的歸納與講解,也大多由學生來完成。每個學生就是一個個小老師,上黑板,面對全班學生,講解知識,并且提問、評價其他的同學。在講中拓展思維,在講中提升能力。要提到的是,在展示環節中,應多注意。而不要怕拖延時間只是讓優等生去展示。因為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我發現中下等學生不去積極思考,課堂討論和展示對于他們來說的最終目的就是等待答案。因此,平時因更多的引導這些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我,從而使他們主動探索而不是靜坐等待。
總結和評價是每個環節的靈魂,它是支柱,支撐著整節課的學習。在高效課堂中,評價和總結貫穿于每個環節每個任務當中。教師要總結,點評,最主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我,互相總結、評價。及時地總結,適當的點評,使得學生的學有了依托。它激勵著學生積極表現,大膽展示。一個好的評價往往會讓一個學生受益終生。
以上是我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及這次觀摩會上的一些認識和感想。在高效課堂的行程中,我還有很多困惑和有待解決完善的內容。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探索,真正做到高效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把課堂的四十五分鐘真正的還給學生。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安徽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為,教小學數學是很簡單很輕松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為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于生活。
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后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游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么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為本。
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為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作為一名新教師,總認為因為知識“過于”簡單,所以認為這對于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復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為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并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為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系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系。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為我今后奮斗的目標。
參加了此次的聽課活動,我受益匪淺。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下面談一談自己的聽課心得: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四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托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發展觀。老師課上操練形式多樣,老師freetalk,無處不在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化。
從這四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課后練習,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老師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李老師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各位老師口語流利,發音準確,課上使用英語。如:youplease!wonderful!我覺得只有教師說英語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保證孩子對課程的理解,才能保證孩子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四位老師還善于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例如:老師都利用圖片,創編一些游戲和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得,樂中學。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為后盾,詞匯豐富,課堂充實。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松,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通過這次聽課,我對自己也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去思考,怎樣在教學中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分層次教學?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時空和學習的平臺。我們應該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尊重學生的不同需要與興趣。要充分了解學生,理解學生!
20xx年12月14~1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x海職院舉辦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里,我一共現場觀摩了五節數學優質課,五位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他們每一位老師所執教的課堪稱優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不斷引導和激勵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并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采取玩游戲、聊天等各種形式的師生互動。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減輕課堂學習的枯燥感。從中我發現,有效的課前熱身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必備條件。
劉德武老師的講座《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我們深深認識到:要想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要以課標為依據,以新教材的內容為憑借,選擇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的內容。我們要力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鉆教材、細研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材內容和要求,適當擴充和刪減教學內容,嘗試多種構思。教師要成為教材的積極促進者、發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發展教材,讓教材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當然,準確理解教材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礎。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憑借。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以準確理解教材為基礎。
教師在課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這樣說“愚蠢的教師是教給真理,聰明的教師是教學生發現真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具體課堂教學操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師話語霸權”的慣性,敢于并善于把課堂、班級“還給”學生。教師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三不講是: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在教學中,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落實精講多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練習反饋和強化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聽了劉松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及專題報告后,體會到我們在教學中往往認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在分配時因數只和前一項相乘,而忘記和第二項相乘,但是通過知識前測,發現學生的易錯易混點還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類錯誤,如果教學中只是注重抓第一個易錯點時,學生掌握的情況就會不理想。劉松老師在教學時,首先是通過舉例說學習委員小陳是我的朋友,班長小鄭是我的朋友,讓學生合成一句話,(小陳和小鄭都是我的朋友)再把這一句話分開成兩句話來說,從而引出要學的內容,接下來,劉老師用他搞怪的方言、獨特的跺腳記憶讓孩子們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讀算式的順序。來引導學生分別發現3×(5+1)=3×5+3×1然后通過模仿創造、自我檢驗;意義建模、內在提升;體驗無窮、揭示規律;重點剖析、深刻理解,分別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易錯、易混點,學生掌握的情況很好。
錢守旺教師的講座“我的二十個課堂教學主張”也有許多觀點值得回味。如:教學口號“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錯”他認為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并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師。
通過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獲很多。雖然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這次課堂觀摩活動,讓我再次開闊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思考的問題: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我們的教學回歸本真?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所要考慮的。希望今后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么,你了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游戲公平》利用學生喜歡的操作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系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從外省老師的講課中體會較深。
華應龍教授、周衛東教授、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師者若水和基于兒童立場的數學教學,可謂高屋建瓴,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專家的精彩報告,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羅明亮老師與學生互動問好,緩解課堂緊張氛圍,李海軍老師問學生你們知道老師叫什么,還有余穎老師解答了學生“為什么周末還要上學,因為要上一節游戲課”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羅老師整節課以自己買了一輛摩托車,以拍賣的形式讓學生估價,猜對并贈送小禮物為主線;張老師向學生提供了“測距神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李海軍老師和徐斌老師都是講解的數學教材中的“解決問題”這一類型題,向同學們提供了村莊有一魚池要擴建這一信息,引導學生自主畫圖理解題意,分析問題,從而解答問題。并且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新知,老師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系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他們的精彩報告和學生獨特的思維,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期待下次學習的機會。
觀摩課作為一種教學互動交流的方式,對于教師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最近,我有幸觀摩了一堂小學數學課,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在這節課中,我不僅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還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將結合這堂課的內容和我的觀察,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活躍的課堂氛圍。
這節課的首要特點是課堂氛圍活躍。老師采用了一系列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比如提問、小組合作等,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老師還設置了多個互動環節,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的氛圍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他們的參與度和思考能力。觀摩中,我深刻認識到了創設積極課堂氛圍的重要性,這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至關重要。
第三段:鮮明的教學特色。
觀摩的這節數學課突出了幾個教學特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教師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通過舉實際例子的方式,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其次,教師采用了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呈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和布置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第四段:精心設計的教學步驟。
這節觀摩課的教學步驟設計十分精心。教師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合理組織每個環節,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逐步拓寬思路。教師首先通過具體實例向學生介紹概念,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建立起數學的認知意識。隨后,教師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拆解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這讓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和組織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對個人教學的啟發。
觀摩這節小學數學課,讓我對個人的教學也有了一些啟發。首先,我意識到了教學過程中的積極與主動的重要性。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互動,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其次,我明白了課堂氛圍營造的重要性。一個活潑、積極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最后,我看到了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的必要性。只有不斷學習和提升,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激發他們的潛能。
總結:通過觀摩這堂小學數學課,我深刻地領悟到了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對教師的角色、課堂氛圍和教學步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次觀摩經歷為我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發,我將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在太原師范第一附屬小學教師成艷斌的課堂中,經歷《找規律》的發現與應用的過程,進而,讓學生在面對新的現象或者命題時,能主動的運用相關的策略有效的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個創設學習情境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開放的去探尋盆花的擺放、四季的輪回、彩旗的懸掛……的規律,體現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在具體的情境中逐步優化解題策略。規律總是有章可循,但規律又總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時還藏著很多既變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規律,除了洞察力要強,還要有極高的悟性。成老師的這堂課通過認真的分析,細致的講解,多種形式的反復操練,啟發誘導等,讓學生初步掌握了規律的由來,這正如上課,說起來課堂是應該有著既定的教學模式的,這也便可以理解成規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正如同規律的可塑性了。數學的規律,尚且還可探得一二;而人生這個大舞臺的規律,確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這堂課是由來自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的許洋老師帶來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有緣可循的,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的能力上的綜合運用,而神奇的莫比烏斯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數學視野的好題材。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一張普通的紙條翻轉粘合,居然就從雙側面圈變為了單側面圈。許老師就是用魔術式的手法把學生帶進莫比烏絲圈的奇幻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假設、猜想、操作、驚奇中思考著問題,產生著新的疑問。在“猜想-驗證-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著數學的神奇魅力。聽課過程中,我們也被許老師感染了,老師們也隨著課的延伸和課堂上的圖示制作著莫比烏絲圈,和許老師以及班上的'學生一樣對它的奇妙驚嘆不已。這是一節沒有結尾的課,是一部懸念劇。它的妙處不但是在教學生一個新的知識,而是在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渴望。許老師還用他的這節課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新課程、新教學、新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廣聞博覽,從文化學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向,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課堂,這樣才能設計出令學生喜歡和驚奇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徜徉其中。
來自常州市博愛小學的潘雪琪老師執教的《秒的認識》,讓學生用動作體驗1秒;聽兒歌體驗5秒、10秒;用跳繩、拍皮球,計算等體驗60秒。老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真正體現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匯報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學生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這個概念。同時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一秒有多長,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鐘同時滲透思品教育,指導學生做個珍惜時間的小主人,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015年4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去xx參加了《第十屆“名師之路”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柏xx、劉xx、徐xx、吳xx、唐xx、劉xx、張xx等老師的示范課及學術報告,感覺受益匪淺。尤其是幾位名師的課。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獲”。專家們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專家們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教育專家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解,我心中十分嘆服。嘆服他們的口才,嘆服他們的自信,嘆服他們的敏銳,嘆服他們的知識淵博。聽了這些專家的課,我主要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鉆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松愉快。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中。有人說一堂課上得好不好,開頭很重要,萬事開頭難,我想也就是這個意思了。新課改就是要注重兒童的心理教學,尤其是小學生甚至是低年級段的學生。他們注意力渙散,對新事物的關注不會是持久的,所以這就要求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有趣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中去。
四、注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新知時不是急于告訴學生方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去觀察、探索,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有時間討論,多了一些討價還價式的交流,而老師是忠實的聽眾,在聽中又能及時捕捉到學生想法中的有價值的信息。
五、鼓勵性評價必不可少。名師們在上課時所用的語言,那是相當的精辟,比如:“你真聰明”、“你是我的老師”、“孩子”、“寶貝兒”、“能,一定能,絕對能”等等充滿鼓勵和幽默的語言。
六、學習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中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容易接受,進而使學生感到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感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這樣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興趣,更好地學習。
這次xx學習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收益卻很多。不過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數學素養,才能適應數學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xx年4月14日,我校教師有幸參加了開魯縣教研室組織的小學數學觀摩課,感觸頗深,受益匪淺。給我們感受最深的是這三位老師在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勢多樣。但是他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都有一個共性,緊貼課標,源于生活的題材,基于學生。再加上深入細致地剖析、點評,我收獲都很大,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讓枯燥數學知識變的生動形象易于接受,讓孩子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例如:樊穎新老師講的《圓錐的認識》一課,讓學生看幻燈片圓柱的瘦身,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等一系列探究活動,進行比較、分析、猜想,從復習舊知和尋找生活中圓錐原型切入課堂,激發了學生樂學的積極性,使學生親歷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嘗到探索成功的樂趣。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梁麗琴老師講的`《解決問題》一課,她的課堂體現了這一點,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智慧的火花是在思維碰撞中產生的”,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逐步修正自己的想法,這時學生得到的知識是深刻的。例如:樊穎新老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小組成員間討論,通過學生的對話進一步加深了對這圓錐體的認識。然后小組到臺上整體匯報,他們會有種成功感,愉悅感。崔晶晶老師講的《口算乘法》一課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計算方法,從而引出學生計算的過程,學生匯報出口算乘法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逐步形成新的學習方式。
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三位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任曉志。
20xx年12月14~1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诤B氃号e辦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三天時間里,我一共現場觀摩了五節數學優質課,五位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他們每一位老師所執教的課堪稱優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不斷引導和激勵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并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一、重視課前師生互動交流。
劉德武老師的講座《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我們深深認識到:要想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要以課標為依據,以新教材的內容為憑借,選擇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的內容。我們要力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鉆教材、細研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材內容和要求,適當擴充和刪減教學內容,嘗試多種構思。教師要成為教材的積極促進者、發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發展教材,讓教材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當然,準確理解教材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礎。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憑借。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以準確理解教材為基礎。
三、想清楚我們課堂教學究竟應該講些什么。
教師在課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這樣說“愚蠢的教師是教給真理,聰明的教師是教學生發現真理”。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具體課堂教學操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師話語霸權”的慣性,敢于并善于把課堂、班級“還給”學生。教師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三不講是: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在教學中,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落實精講多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練習反饋和強化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聽了劉松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及專題報告后,體會到我們在教學中往往認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在分配時因數只和前一項相乘,而忘記和第二項相乘,但是通過知識前測,發現學生的易錯易混點還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類錯誤,如果教學中只是注重抓第一個易錯點時,學生掌握的情況就會不理想。劉松老師在教學時,首先是通過舉例說學習委員小陳是我的朋友,班長小鄭是我的朋友,讓學生合成一句話,(小陳和小鄭都是我的朋友)再把這一句話分開成兩句話來說,從而引出要學的內容,接下來,劉老師用他搞怪的方言、獨特的跺腳記憶讓孩子們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讀算式的順序。來引導學生分別發現3×(5+1)=3×5+3×1然后通過模仿創造、自我檢驗;意義建模、內在提升;體驗無窮、揭示規律;重點剖析、深刻理解,分別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和易錯、易混點,學生掌握的情況很好。
錢守旺教師的講座“我的二十個課堂教學主張”也有許多觀點值得回味。如:教學口號“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錯”他認為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并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師。
通過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獲很多。雖然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這次課堂觀摩活動,讓我再次開闊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思考的問題:怎樣讓自己的語言更優美?怎樣讓我們的教學回歸本真?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所要考慮的。希望今后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
1、參賽教師穿著得體,落落大方,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干、干練。
2、參賽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參賽教師都使用視頻展示臺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參賽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游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參賽教師在教學中都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參賽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通過讓學生擺、折、畫,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7、參賽教師的教學語言精煉、豐富、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8、參賽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的一種方式。
本次觀摩,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上課的學生,他們非常優秀:能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能提出老師想要的一切問題,能碰撞出老師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師達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還非常的有禮貌、守紀律。記得那些學生走上舞臺時安靜、有秩序,生怕影響了別人似的。下課時是那樣有秩序地向老師告別,還要整齊地轉過來向聽課的老師敬禮,問聲“老師,您辛苦了!”“老師,再見!”再有秩序地離開會場!學生課堂上活躍的思維更是讓我們驚嘆。如第一個給我們做課的劉志強老師在《旅游中的數學》這節課始,劉老師提到自己承諾了要在“五一”期間帶領原班學生到黃山去旅游,現要請大家幫幫忙,談一談旅游前要做哪些準備,旅游過程中要解決哪些問題時,結果學生回答出了劉老師預設的各種不同的問題,諸如租車,用餐,門票,時間,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師教學《包裝的學問》一課進行到探究將四個長、寬、高分別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葉盒進行包裝,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的原因時,有一個學生不是去計算,而是想象和比較,他走上展臺,很從容地將一個盒子的大面與兩個中面的大小進行直觀比較,讓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將兩個中面重疊起來最節省包裝紙。吳曉秋老師在教學《平均數》一課進行到鞏固練習時,出了一道題,“小熊冷飲店又該進冰糕了,小熊翻開了商店各月前三周賣出的冰糕情況統計圖,發現第前三周依次為8箱、7箱、9箱,問本周該進多少箱呢?”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數“8箱”、最多的箱數“9箱”、“比賣出最多的周還要多一些的箱數,防止還會更多”。這些學生太有才了!
學生有這樣活躍的思維,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想他們的任課老師平時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艱辛。
1、感受他們的“數學專業素養”。
趙勁松老師執教三年級的《平移和旋轉》,由于這兩個概念教材沒有下定義,也沒有用語言描述,只要求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轉時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動作表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的方式:第一層次是模仿,觀察動畫中的物體運動情況,并用動作表演出來,在分類的基礎上,揭示兩種運動形式及課題;第二個層次是用全體學生在課堂上的運動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運動形式(向左平移兩步、向右平移兩步、原地旋轉兩圈)感受兩種運動的不同感覺,同時暗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第三個層次是再現,根據靜止的畫面,想像它的運動方式,并用手勢將其表示出來。三次動作表演,既滿足了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同時在舉手投足之間加深了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可謂“一切盡在不言中”!為接下來深入研究圖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準備,接下的一個環節則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兩個要素——方向和距離,趙老師設計了一個遮眼活動,讓一個學生到電腦前遮住眼睛只看鍵盤上的方向鍵,聽下面學生的指令操作,讓全體學生用方向語言提示,眼睛看距離,大腦思考平移的兩個要素,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樣的課怎會不精彩呢?如果說讓學生說出平移情況是一種考驗,那么再接下來的動手畫則更具有挑戰性。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趙老師設計了“嘗試——演示——判斷——比較——再畫”五次活動,在嘗試中充分暴露學生思維的“結”再通過判斷和展示打開這個“結”,接著在比較中優化方法,最后通過再畫,使學生初步掌握畫平移圖形的方法,而兩次畫圖所組成的小帆船,既體現了數學的美,又蘊含著教師美好的祝福,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和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們的“激情”。
在本次活動中,丁雪潔老師應是最有激情的老師。她教學的是《體積與容積》,是本次研討活動的最后一節課,從一開始的課前談話起,就很明顯的看出這個班的學生情緒低落,丁老師以飽滿的激情貫穿課堂始終,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種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始終在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望。
3、他們都是“有心”的老師。
吳曉秋老師是這次做課老師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師,課前交流時,她能記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師就向老師問好”的學生的名字;“比猴還要聰明的同學”的模樣,并叫出她的名字……這位老師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個有一定特征的學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這是我學不到的本領。
4、他們都是“勇于創新”的教師。
我們通常在說誰大誰小的時候,一定用到誰比較大誰比較小的完整名詞,可是程媛媛老師在教學《包裝的學問》一課的伊始,她引導學生給一個長方體的三個面取名字,分別叫做“大面”、“中面”、“小面”,這樣取名為后面說明哪兩個面重疊起來能節省包裝紙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不僅形象易記,更順口。
1、不“板著面孔”上課。
在一群各行各業都有的人群中,我們能很快地看出誰是教師,因為大多數教師的臉上都寫著:“單純、苦大仇深”這幾個字。我們學校女教師比較多,大家自己比較一下,語數教師同其他學科老師的區別,語數教師明顯更具備滄桑感。這一方面跟勞動量大小和壓力有關,我想同心態及教學觀念也有很大的關系。我們要做到“爭效率、少慪氣”,在課堂上努力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爭取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認真聽課;不要因為個別學生的表現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情緒,因為我們的情緒是直接決定學生的上課情緒,教師情緒好、心情好,學生也會受到感染,上一節好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為有了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反之,教師心情不好、發脾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課堂效率自然低下。課標上說:人人學所需的數學,也就是說數學并不是人人都能學好的,有些學生學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們不要同這樣的學生較勁,你再怎么逼他也沒用,大不了從60分逼到70分,沒任何意義。
2、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
淮北市實驗小學丁雪潔老師的《體積與容積》,“駱駝與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馬鞍山師范附小雷雁老師《對策問題》,“5、7、9和6、8、10兩組撲克牌比大小”,p19。
3、學習內容生活化。
這點是老生常談,我的感觸是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比如黃山市黃山區甘棠小學方敏老師的《平均數》的新課素材就是本班學生體育課上的跳繩比賽,圍繞“如何比較兩組同學跳繩水平”進行教學。
4、提問技巧。方敏老師的《平均數》,師:如何比較哪組同學的跳繩水平高?學生計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師問跳得最多的那個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還有的3下呢?通過學生的思考滲透“移多補少”的思想,輕松掌握“平均數”真實含義。另一位老師也上了這一課,我感覺到他的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但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5、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六安市裕安區徐集鎮中心學校許海峰老師的《認識分數》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中認識分數,體驗到分數的產生及意義。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還播放音樂。
(2)重視游戲活動。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事例,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20xxx年4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去xx參加了《第十屆“名師之路”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柏xx、劉xx、徐xx、吳xx、唐xx、劉xx、張xx等老師的示范課及學術報告,感覺受益匪淺。尤其是幾位名師的課。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獲”。專家們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專家們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教育專家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解,我心中十分嘆服。嘆服他們的口才,嘆服他們的自信,嘆服他們的敏銳,嘆服他們的知識淵博。聽了這些專家的課,我主要有以下一些體會: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鉆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松愉快。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有人說一堂課上得好不好,開頭很重要,萬事開頭難,我想也就是這個意思了。新課改就是要注重兒童的心理教學,尤其是小學生甚至是低年級段的學生。他們注意力渙散,對新事物的關注不會是持久的,所以這就要求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有趣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中去。
在教學新知時不是急于告訴學生方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去觀察、探索,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有時間討論,多了一些討價還價式的交流,而老師是忠實的聽眾,在聽中又能及時捕捉到學生想法中的有價值的信息。
名師們在上課時所用的語言,那是相當的精辟,比如:“你真聰明”、“你是我的老師”、“孩子”、“寶貝兒”、“能,一定能,絕對能”等等充滿鼓勵和幽默的語言。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中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容易接受,進而使學生感到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感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這樣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興趣,更好地學習。
這次xx學習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收益卻很多。不過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數學素養,才能適應數學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第一段:引入觀摩課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最近,我有幸觀摩了一堂小學數學課程,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和受益的經歷。觀摩課是為了讓教師們互相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在這堂觀摩課中,我深刻認識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并從中得到了一系列寶貴的體會和啟示。
第二段:課堂氛圍和師生互動(200字)。
這堂觀摩課的最大亮點就是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和積極的課堂氛圍。老師在引入的時候使用了生動的故事,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接著,老師采用了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游戲、小組討論等方式,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實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并且樂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老師在課堂上耐心引導學生和鼓勵學生的表現,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和歡樂。
第三段:注重鞏固和拓展的教學方法(200字)。
在這堂觀摩課中,老師注重了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拓展。一些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老師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并給予適當的提示。這樣不僅讓學生在思考中得到了成長,也培養了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老師還提供了許多拓展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探索和運用所學的知識。這種注重鞏固和拓展的教學方法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內容,也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四段:重視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200字)。
觀摩課中,我還發現了一種重視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并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有些學生學得比較快,老師會給他們提供更高難度的問題,以挑戰他們的思維。而對于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老師會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知識。這種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培養他們的自信和興趣。
第五段:總結觀摩課的收獲和反思(200字)。
通過觀摩這堂小學數學課程,我深刻認識到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以及注重鞏固和拓展、重視個性發展的教學方法的價值。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同時,在教學中要注重鞏固和拓展學生的知識,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適當的發展。通過反思這堂觀摩課的經驗和啟示,我相信我會成為一名更優秀的教師。
總結:通過觀摩小學數學課程,我認識到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以及注重鞏固和拓展、重視個性發展的教學方法的價值。這次觀摩課讓我明白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
近日,我有幸參與了一堂小學數學課程的觀摩活動。通過這次觀摩,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小學數學課程的特點和重要性。下面就讓我為大家分享一下這次觀摩的心得體會吧。
第一段:觀摩課堂的準備工作。
在觀摩課開始之前,我注意到老師對教室進行了布置。黑板上寫著本課的目標和重點,還擺放了一些實物、圖表等教具。這讓我聯想到小學數學課程一貫強調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的教室布置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第二段:觀摩課堂的教學方法。
課堂上,老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討論、游戲等。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在激發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游戲環節,學生們積極參與,通過游戲中的互動學習,不僅增強了自信心,還提高了數學思維能力。
第三段:觀摩課堂的教學內容。
這堂觀摩課的內容主要是關于“面積”的學習。當老師拿出一個面積相等的方形和三角形模型后,學生們上前進行觀摩,并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這種直觀的視覺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四段:觀摩課堂的互動與評價。
在課堂中,老師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并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認可。學生們也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并經過組內小組互評,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這種互動與評價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評價能力。
第五段:觀摩課堂的啟示與感悟。
通過這次觀摩,我深刻地認識到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性和巨大的潛力。小學數學課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能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設計多樣化的數學教學內容和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究中成長。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程觀摩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示。我相信,在教師們的引領和努力下,小學數學課程必將越來越好,為培養高素質的學生做出巨大貢獻。
近日,我參加了一場小學數學課程的觀摩活動。這次觀摩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魅力和對孩子們的培養意義。下面我將通過觀摩所見所聞,結合我個人的體會和思考,來談一談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課堂氛圍活躍,學習方式多樣化。
在觀摩中,我發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氛圍非?;钴S。老師們精心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數學知識。課堂上,老師通過游戲、實驗、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這種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讓他們感到數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第二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在觀摩中,我驚喜地發現小學數學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老師們通過生活實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老師將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觀察周圍的幾何圖形,并思考它們的性質和用途。這種實際應用的教學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他們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數學學習的實效性。
第三段:強調問題解決和合作意識。
觀摩中,我發現小學數學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意識。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會給學生巧妙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合作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觀摩過程中,我看到學生們積極思考,相互合作,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他們在合作中學會了互相傾聽、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培養了對他人意見的理解和接納能力。
第四段: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
小學數學課程的觀摩中,我也注意到了老師們對數學思維的注重。在課堂上,老師們刻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和邏輯推理,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觀摩中,我看到學生們積極舉手發言,提出獨到的見解,爭取老師的肯定和認可,這讓我深刻感受到數學思維對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第五段:結語。
通過這次小學數學課程觀摩,我對小學數學課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小學數學課程不僅具有啟發學生思考和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的特點,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此外,數學思維的培養也成為了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特點和特色,使得小學數學課程在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培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信在不斷的改進和創新中,小學數學課程將會越來越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伴隨著紛紛灑灑的初雪,來自各個縣區的小數人齊聚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洛陽分校的報告廳,感謝市教研室提供這么好學習的平臺,讓我們在專業技能領域有了更好的提升,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這樣的培訓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也對數學教學有了不同的'認識。
上午,來自南京東方數學教育學科研究所的侯正海老師對素養立意的運算數學進行了精彩的講解,讓我明白了也理解了,學生在運算一些看似簡單的、已經掌握了的題目時仍然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的想象,是一種合理的符合孩子發展特點的現象,認識了從技能到能力再到素養立意的運算發展過程,也明白了當部分孩子不能第一時間理解算理、把算理內化時,要更多的耐心就行多次輔導,因為這是符合孩子的發展特點,在算理內化的過程中指導練習的同時要關注孩子的自主參與練習,之前看到在運算過程中孩子們出現的錯誤我關注到了表面并埋怨學生們不細心,其實并未發現這是他們對算理不理解有困惑的表現,應該及時給予指導。
下午,蘇教版資深編輯黃為良主任通過30個在圖形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對"圖形的認識"展開了科學、詳細的解析,也讓我感受到了數學教學中的嚴謹性,要把一個簡單的定義真正講解清楚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的理解,黃老師用具體的例子結合教學實際的辨析得到了在場同仁的共鳴。
此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對數學教學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付諸實際去努力提升自己,再接再厲,不斷進步。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17387.html